• 沒有找到結果。

台中市社區案例研究

第六章 高齡者療癒/育性社區之案例研究

第二節 社區之個案研究

一、 台中市社區案例研究

1-1. 都市社區: 台中市綠園道。

台中市2015.2 高齡人口有 269,376,占全市人口之 9.9%,而且每戶平均僅有 3 人,可謂為年輕的城市。台中市的都市計畫與設計有一項台灣其他城市少有的 元素,也就是所謂的「綠園道」(greenway),它是台中市長期發展下,逐漸出現 的線性自然廊道與開放空間,供市民日常活動之用。本研究團成員張哲偉、張玫 萍曾以之做為研究對象,考察那些段的綠園道高齡市民使用頻繁?結果發現僅有 五處強度較高,分別在七期的「市政園道」、「東光園道」、北區的「太原」、「進 興」與南屯區的「柳川」園道上。後三段園道寬度較窄,其上有較多的樹木遮蔭、

鋪面與運動設施;而東光園道基本上樹亦多但沒有什麼設施;市政園道則較少植 栽,僅加上一些鋪面。其中以後三段園道,高齡者使用得最熱絡,包括跳土風舞 或聊天聚會,甚至老人家自行帶傢俱到此,形成一個高齡者特有的「活動場所」。

「市政園道」高齡者使用人數其次,活動較多散步遛狗等。「東光園道」相較之 下,是有高齡者來此散步、休憩,但人數亦較少。這些老人家基本上都是居住在 附近的社區。

總的看起來,綠園道目前高齡者使用強度達一程度的區段,其實不多。為何 是這些區段仍需進一步追索,但三處老人聚集較多的,顯然是因為原來有些基本 條件出現,再引動老人自願經營出活動的場所。

若能辨識綠園道附近社區高齡者人口較多者,後續可進一步檢視各段,進行 高齡者戶外活動與綠園道設施要求之調查,甚至可以參與式設計方式,進行改造,

以使附近高齡市民可多加利用此綠園道。

1-2. 客家石岡區 (台中市山線區)

石岡人口17,514(2012 年),老年人口 2,203,占 12.58%。身心障礙人口共 931 人,各類障礙者與老人較有關的,所占比例如下表。

1. 環境

石岡位於大安溪從中部山區進入台中盆地的出山口長6.326KM,4.576KM 寬 地帶,是為大安溪沖積出來的河階地。呈三段佛手型深入新社高地,面北面東溪 谷及對岸的東勢河階地與卓蘭丘陵、高地,屬客籍人士的聚居地帶。全區面積 18.2015KM2

由於河階台地肥沃,早年即為客人屯墾之農田,臨新社之山丘地帶多年來已

石岡區行政上分10 里,當地居民習慣稱下五里(金星、石岡、萬安、九房、

台中市石岡區之產業仍以農業為主,2015 年 2 月高齡者人數達 2294 人,占

公寓大樓內也有少數小店,包括理髮店、7-11。倒是附近有小吃店,及台中

樣,往清水街上的各種診所,以及沙鹿、梧棲的童綜合醫院、光田醫院、明德醫

有之設施,但其作用也不過是讓健康老人平常多一個活動去處。

清水區現今有諸多社會福利團體,共56 個,占整個民間團體的 38%,不可 謂不多。但這些社福團體僅9 個直接與老人有關(5 個老人會,1 尊親會,3 個 關懷協會)。依在地人稱,有些老人會與選舉有關,包括清水老人會都是1973 年中國國民黨所成立的半官方性質社團。事實上,許多其他的老人會則多不運作 了。「木棉花關懷協會」倒是在中社、菁埔、國姓、橋頭、高美、南社里各設置 了一個「關懷照顧據點」,從事不少老人的居家關懷、照顧服務、家事服務,與 樂齡學習活動。

清水有的宗親會只有3 個,大不如客家石岡區,而且也只是祭祖之用。另外,

清水各里或社區成立了32 個社區發展協會,2010 年至少有 28 個辦理了「長壽 俱樂部」,但是我們前往高西里,菁埔里並沒有發現社區發展協會積極服務年長 居民。

1-4. 小結

本文除提出有關高齡者「療癒/育性環境」的理念,還進一步講求落實到「療 癒/育性社區」此理念,因為實際上這是老人家最基本的生活環境。在未來我們 的人口老化已到超高齡社會時,需思考到這些環境必須具備完善的「療癒/育性」

構成所謂的「療癒/育性社區」,所以我們試著列出其一系列要項。然後依據之,

進行了台中市綠園道、石岡區、清水區的調查研究,由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都 市如果要對老人家是「友善的」,就已經有許多軟硬體無障礙環境的功課得做的 了。更何況是「療癒/育性環境」或「療癒/育性社區」。在整個都市尺度而言,「綠 園道」的一些段落的確提供給老人家散步、活動一個不錯的戶外空間,但是台中 市政府經營這些綠園道尚未關懷「高齡市民」的特殊要求。因為觀察一些段落老 人家使用的情形,可知多是自發性的。

我們也可知道各種社區人口老化的情形不同,而為高齡者營造「療癒/育性 社區」也有不同的條件,必須各社區充份了解自己的狀況,秉持我國多年推動的

「社區總體營造」之精神與操作方式。首先得了解自己的社區內老人的各種需求:

包括長期照顧的各種環節要求以及一般平日維持健康運動的環境。繼而掌握社區 即有的資源,如包括石岡客家社區的宗祠家廟,或清水的諸多寺廟,它們的資源 力量大可由祖先祭拜、親屬聯絡或宗教信仰擴及到社區的老人照顧事業上。其實 許多原有的社團法人,尤其老人會、社區發展協會,甚至成員老化的漁會、農會 等也均可彼此協調,分別擔負一些老人照顧之事宜。

甚至石岡趙凱醫師所開的診所,也可在醫療照顧社區老人上發揮一定的助益。

公部門衛生所也應發揮相當的作用才行。「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其細節中所稱的

「個案管理中心」,也應落實於地方的衛生所,擴及至高齡者(除了擁有「身心 障礙保障卡」之老人)。

總而言之,以高齡者「療癒/育性環境」與「療癒/育性社區」二理念,以及 第二章長照2.0 十年計畫所勾畫的社區照護三級體制,檢視我們自己的社區,可

務高齡者的各種設施與服務本身,但多處於草創初步,在量與種類甚至方式上均 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眼見我們超高齡的社會即將於 10 年後發生,我們的努力太 緩慢了。

二、 日本スマートコミュニティ稲毛

(Smart Community 退休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