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老人照護設施規劃設計準則

第五章 「療癒性環境」設計準則與評估表尺

第一節 國內老人照護設施規劃設計準則

國內有關老人照護設施之規劃設計準則之出版物,多年來也有幾本,以下分 述之:

一、 「護理之家健康規劃設計指引」(楊漢 湶、黃耀榮,

1995)

本指引由行政院衛生署委託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研究、撰寫完成。採用的方法 有文獻回顧、問卷調查(一般(57 份)與資深(7 份)護理人員)與焦點團體訪 問、加上國內50 幢以上 8 處護理之家現況空間使用調查。

該報告第四章即歸納出來「護理之家建築計畫及設計指引」,下分13 大項空 間項目、議題,分別陳述基地環境、空間組織、動線規劃、居家房間、護理站及 診療、觀察設施、復健室、餐廳、公共浴室、交誼空間及團體活動設施、廚房及 膳食準備設施、戶外活動場所、污物處理室及洗濯設施、廢棄物處理設施。換言

之,此指引是以空間設施類別分別來陳述其設計該注意之大小事物、細部空間、

設備等。並非以護理空間規劃設計之要領及必須關心的重要議題來論述。因此比 較實用,但是缺乏扎實論述護理之家空間的特質。使建築師使用此指引,只能按 表操課,並無法深入了解為何如此,以便舉一反三。

二、 「老人安養機構建築手冊」(黃耀榮編,

1996)

此手冊是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同仁負責編輯完成。其實早在3 年前內政部建築 研究所尚處於籌備處(1993)階段已完成了一份「老人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撙 則研究」。

此手冊作用在供一般公私部門有意興建「老人安養機構」的單位事業主之參 考。因此它的第一部份為「興建計畫作業程序」;第二部份才是「規劃設計注意 事項」。它包括了營運方式、基地、整個空間組織,以及各個空間該注意之事項。

前者有1.)營運體制;2.)基地區位條件;3.)生活簇群。後者則著重各別空間:

1.)居住單元;2.)公共餐廳與廚房;3.)醫療復健;4.)公共服務;5.)室內文 康休閒;6.)戶外文康休閒;7.)宗教信仰;8.)行政管理;9.)交通動線;10.)

防災避難;11.)景觀意象。附錄則收錄了有關興建計畫之老人福利法規條文。

總言之,本手冊是給事業主於興建機構實務,或提計畫時,該注意之各方面 資訊的彙整,有其實用性。但並非單純供建築師進行規劃設計時所需之準則。

三、 「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準則」(蔡淑瑩,

2015)

蔡淑瑩(2015)為內政部建研所完成一份「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準則」。 此準則主要針對的是失智者居家環境。採取的研究方法:文獻回顧方面包括了英 國、澳洲、日本失智者居家環境規劃要點。也簡單回顧了美、日有關失智者居住、

照顧設施環境之評估表MEAP、PEAP 及 TESS。由之整理出該研究對臺灣失智者 居家環境的評估面向:一般原則、正向刺激、安全性、辨識性、可及性、可實踐 性。只是其中為何得出這些面相的論述較少。

至於個案研究方面有二大部份:一是臺灣失智症協會所主持辦理的「瑞智互 助家庭」,其實它是一個失智者的日照設施,不能算是住宅或居住環境。研究者 於其中,觀察了各類失智者28 位之行為與空間之關係,並且與 33 位家屬訪談過,

其分析成果另有論文詳述。二是問卷調查的樣本,其下又分二種:12 份為居家 環境調查(並對之進行改善設計);另11 份為居家行為之問卷訪談。問卷訪談對 象均為照顧者,而非失智者本人。

另外再透過一場次3.5 小時的專家座談會,請了 2 位日照主任、專員、一位 神經內科醫師、一位職能治療師、一位失智症協會秘書長。討論的主題包括:浴 廁設計、一般空間地標、顏色、形式、窗、鏡子、地坪、戶外空間、室內空間開 敞度、遊走空間與照顧軟體之搭配以及預防失智之方法。

第四章即提出設計準則:內容主要分一般設計原則;居家環境內玄關、客廳、

廚餐、浴廁、臥室各空間之準則,另亦簡要提出「特殊行為障礙注意事項」包括

對焦躁不安、遊走、幻覺、失眠之空間設計應對方法。

四、 「高齡失智者友善社區環境設計準則」(蔡淑瑩,

2016)

2016 年內政部建研所再次委託台北科大蔡淑瑩教授追索「高齡失智者友善 社區環境設計準則」。此研究可謂首次引進「失智友善社區」(Dementia friendly community)此理念入國內,回顧了美國、英國的失智友善社區之理念與做法,

很顯然此運動是包括了軟硬體,並非單純硬體改善即可奏效。對於日本,研究者 也陳述了園田真理子教授之看法,但嚴格說,其想法並非完全等同西方的「失智 友善社區」運動。而是透過發展日本高齡失智者社區日常生活圈與社區服務網絡 之間的關係來設定所謂的「日常生活圈網絡照顧系統」,延伸到一些「友善社區」

的做法,並未如美、英研發失智友善社區所考慮的那麼全面。

蔡教授進一步選定了台北市信義區某一塊區域,由其日照中心及瑞智學堂部 份老人,再加上一些親友介紹的屬北市未使用過日間照顧中心的失智老人為問卷 調查對象。其中21 份問卷由家屬代回答,6 份由失智長者受訪下,研究人員代 填答。共27 份有效問卷。

問卷問的題目除了基本資料,主要包括老人外出的情況,社區環境滿意程度、

該改善之處、對社區辨識度、安全性、社會支持性、舒適性、熟悉性、可及性之 認知看法、對政府政策認知之情形、看法。另外,研究者也調查記錄了5 位失智 者來往日照中心與住家的路徑,又調查了8 位瑞智學堂的個案其平日生活空間範 圍、場所等。除此之外,研究團隊還辦理了一場遊戲「設計工作坊」。讓18 位失 智長者參與,包括9 位輕度、4 位中度、5 位重度。方式是用樂高積木做出 11 種功能的社區場所形貌,包含歷史、商業、交通、宗教、生活必要場所,與老人 家互動、談話,主要在釐清老人家在500、800、1000、1500 公尺範圍內所需要 的那些上述場所。

專家深入訪談與座談會方面,前者分別訪談了三位專家,訪談的議題有照顧 問題、政府作為如何、社區資源何者重要、社區空間那些該改善。後者則舉辦了 一次,邀請了13 位專家座談。因是開放式討論,談的議題很多,不見得能針對

「失智友善社區」之議題深入討論。

綜上所言,可知研究者採取了各種研究方法,但是因為效度上均嫌掌握議題 不夠精準。加上接受調查與訪談者對「失智友善社區」此關注面相的了解亦不足,

以致收集之資訊顯得零散。倒是研究者於第五章很直接的就提出了「失智者友善 社區環境設計準則」,其中「整體設計要點」:1)辨識性;2)安全性;3)可及 性;4)社會支持性;5)舒適性;6)熟悉性。其前三項與蔡教授(2015)完成 之「高齡失智者空間感知與設計準則」的三項一致。另三項倒彼此不同。至於「社 區環境」,此報告再分為「街道布局」、「建築型態」、「環境線索」,其下再分別就 上述6 基本準則提出「施行策略」與「立意說明」,尚且配合一些案例圖說呈現。

最後該準則還對「視幻覺」、「徘迴遊走」之行為障礙者之特殊行為該注意之事項,

特別列出一小節陳述。

總言之,研究者以「友善社區環境設計準則」作為本研究的最終成果,偏重 硬體部分,少論及軟體之搭配.亦即建築學中「規劃」(programming)的層面似 被忽略。以至,有如「失智友善社區」環境是可以設計出來的,這樣看待「失智 友善社區」本身嫌偏頗了,加上上述調查訪談的效度問題,整個研究結果說服力 尚嫌有所不足。

五、 「友善建築技術手冊-歷年友善建築經典回顧」 (許銘文等編撰,

2016)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6 年初也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編撰了一本

「友善建築技術手冊」。此手冊目的在以2010 年到 2015 年所選出的「友善建築」,

整理出一套大家可依賴的設計參考圖集。所謂「友善建築」,乃本 着「人權平等」

理念,由「無障礙環境設計」擴充到「通用設計」,以至更廣義的「友善環境或 建築」之設計。所以其關照的人群,原為身心障礙者,再擴大到高齡者、兒童、

受傷者、孕婦…等。另外,本手冊第一篇提出五篇短文,第一篇說明辦理「友善 建築」評選之歷程,其二論及無障礙環境演進到通用化,以至友善環境之背後意 涵。另二篇短文則針對視障者之需求,討論其相關的友善環境設計原則重點。最 後一文特別提及「旅遊」的無障礙。

本手冊第二篇是為主要內容--規劃解說篇,分集合住宅、餐廳、展演場所、

醫療設施、遊憩場所、旅館之規劃,該注意之點與示範案例。附錄則就上6 種建 築類型之評選為友善建築之基準,詳列了各類空間之評估細項與其檢視原則。(還 分辨出101 年底前與後,領取使用執照之二期間建築,各別列舉其評估基準)

此份手冊可說有助於都市或社區的設施、場所之設計,以合乎「療癒/育性 環境」的基本考量。由於編輯意圖清楚,且有具體案例,所以應用性很高。

六、 「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發展現況與趨勢」(陳柏宗,

2017)

陳柏宗建築師2011 年即透過「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之支持,撰寫、

出版了一本「日間照顧中心空間規劃設計手冊」。而2017 年,他又在曾思瑜、李 梅英、陳柏宗(2017)編著的《高齡者社區照顧環境規劃—在地老化與社區連結》

中,撰寫了一篇〈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發展現況與趨勢〉。文內除了論及日照中心 規劃設計的四項基本概念包括:「社區化」、「個別化照顧」、「單元照顧」、「在地 文化融合」。有關日照中心規劃設計重點、他提出了十一點:

1). 整體意象的形塑:外觀到室內之美觀與舒適,成為社區中另一個家的情境,

並需顧及在地生活文化特色。

2). 空間組織要有層次:多層次、多選擇、具隱私空間。

3). 生活照顧單元:生活照顧依老人狀況分群組,於不同單元內實施。

4). 無障礙浴廁位置考量:2~3 間可及性高之無障礙廁所、盥洗室。

5). 開放式廚房的魅力:因照顧對象超過一半以上為女性。保持開放,以便照 顧人員可觀照多數老人之活動與狀況。

6). 不同生活場景的營造:如家的設計,可有客、餐廳、開放式廚房。如社區

6). 不同生活場景的營造:如家的設計,可有客、餐廳、開放式廚房。如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