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商業設施企畫論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傳統零售市場空間規劃相關理論

二、 商業設施企畫論

商業設施的最終目的,不只是「建築的容器」,而是在於能夠聚集到多少 人,吸引多少顧客進門。今後能聚集顧客,促進商品銷售量,又能夠作為生活、

文化、資訊的據點,並能夠促進地區性活化的商業設施,必然可以成為新的商業 設施需求取向。

由日本建築學會編,該學會經濟委員會建築企畫小組的15位學者專家合 著,主編為巽和夫,書中對商業設施企畫的論點,與傳統零售市場空間機能有些 吻合的地方,可以作為借鏡。

(一) 商業設施媒體化現象

現在的消費者已經不同以往,除了堅持商品的品質與功用之外,更對「有 趣的商品」感興趣。而除了原本相關的商業廣告與促銷活動之外,提供商品的商 店-商業建築本身也成為傳達企業形象與商品形象的訊息媒體。因此目前招來顧 客的手法就是明確地指出「資訊據點型建築」或是具有活化據點的「社區據點型 建築」等商業設施。

1. 地點(交通方便、商店聚集、知名度等)【與空間創造相關】

2. 空間(面積、配置、設備、附屬設施等)【與空間創造相關】

3. 商品(有主題、等級、承租商的知名度、規模、多樣性等)【商業行為】

4. 價格(大眾路線、高級路線、地區路線等)【商業行為】

5. 服務(熱忱親切、售後服務等)【商業行為】

對應到傳統零售市場的建築計畫與空間機能,主要空間創造面要注意到的 是傳統市場規劃要滿足多元需求,空間設計應該要傳達出商業、商品之間的差異 性,塑造出有趣的商業空間,在商業行為上則是要注意到要以消費者消費需求為 導向,商品的多樣性、獨特性,藉由「唯一」的商品讓市場更具獨特的特色。

(二) 商業設施concept(概念)策定

商業設施企畫過程有三個階段:基本調查、設施concept presentation(概 念描述)、基本設計與實施設計。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設施concept presentation

(概念描述)的過程。藉由基本的商圈調查,將image這個抽象物concept化,將

「形」與「設計」的具象東西做出來,其中不乏要將各種資訊的轉換過程。

集客力是往後商業設施會更加注意的地方,因此對應到傳統零售市場上,

往後規劃的時候就更應該以集客為目標,同時具有公共設施的性質,以滿足商業 設施的基本需求。

(三) 「集客」的概念與以集客為目標的概念擬定

「集客」目前並沒有確立一般性的定義,但是觀念上非常接近「零售零引 力」(retail drawing power),由W.亞布魯鮑姆所說「特定零售商店藉由其周 邊設施來吸引顧客的行為」。而建築企畫論則是認為「藉在商業設施上滿足消費 者的生活需求而有計畫地吸引消費者,讓他們在此消費金錢與時間」。

因此我們可說消費者對商品(或是服務)的認知與興趣,進而吸引的行為,

不管是主動的聚集顧客或是被動的人們聚集而來,以確定顧客為目標的這種行為 稱為集客。

商業設施以集客為目的的概念如下:

1. 集客目的(舉辦活動、販賣)

2. 集客對象(顧客群、消費能力、性別、年齡、階級、所得收入)

3. 集客設施(商業活動)

4. 集客時段(習慣、行為)

5. 集客量、集客效率(人/日、人/月、人/年、人/㎡)

6. 集客投資(人、物、金錢)

而招引顧客的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

(1). 地點

(2). 設施(計畫、機能、展示)

(3). 商業行為

設施是與建築空間最直接相關,其中「計畫」指基地面積、商場面積、通 道寬度的決定策略,包含通行的方便性、動線回遊性與不疲累的商業空間。「機 能」指其結果能導致購買行為增加,像是高度整合、複合化休憩、交流、文化與 娛樂。「展示」則是刺激消費者以遊戲的心情來購物為目標,像是室內外壁材、

質感、標誌、色彩與照明等。

因此,傳統零售市場的機能本來就是社區型的購物場所,因此在規劃設計 時就應該予以強化,有別於其他的購物場所。無論是舊市場更新或是設置新市 場,除了要考慮到集客策略之外,同時也要一併針對市場的地點、設施與商業行 為來考量。

(四) 商業設施集客成功的條件

集客行為都是以「活性化」為基本條件,還要有「引人注意」與「有趣」,

並建立自己的獨特風格。因此除了單體建築之外,在促進區域或地區活化上,也 是很有幫助的。因為區域或地區因人口增加,就可以建立良性的循環,人潮增加 會帶動商業活動,商業活力會再刺激地區人口再增加。

(五) 小結

若將傳統零售市場認定做商業設施來規劃的時候,由文獻中可知集客是對 商業設施最主要的影響,其次是地點、設施與商業行為。因此傳統零售市場空間 環境改善的時候,就必須要注意到這幾點,除了給予新的、現代化的硬體設備之 外,同時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心理、習慣與行為。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