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小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4-107)

第三章 傳統市場發展與現況調查

第三節 現況調查分析

三、 小結

{ 東西走道寬 2M;內部兩側走道寬 2.5M;中央穿越走道寬 2M。

{ 有自然光高窗採光。市場內無人工照明設施,各攤位則自己決定。

{ 內部無任何垂直動線。

{ 無任何空調設備。

{ 攤位與走道兩側均有有蓋排水溝,水溝寬 20cm、深度 25cm。

{ 市場外的社區辦公室有公共廁所。

{ 無休息區設置。

中央商場 { 攤位總數 67,無承租攤位數 11。承租率:83.58%

{ 攤位數 67,實際營攤數 56。市場空攤率 16.41%

{ 攤位空間:

攤位式(前):寬度 2.1M、深度 1.5M,攤位為木板鐵皮隔間。

住家店面式(後):寬度 2.5~3.2M、深度 4.5~8M,攤位為鋼筋混凝土隔間。

{ 中央走道寬 2.1~2.5M。

{ 有自然光天窗採光。市場內以日光燈向下照明,各攤位則自己決定。

{ 內部無任何垂直動線。

{ 無任何空調設備。

{ 沒有看到排水溝。

{ 1 樓有女公共廁所。

{ 無休息區設置。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雖然各市場的承租率為 78.74%~100%,顯示出各市場攤位的承租率非常高。

可是經過空攤率的比較可以看出:中央市場空攤率 7.14%是最低的,其次是中央 商場 16.41%,東門市場有 64%,北門有 83.87%,南門有 75.26%。直接顯示了管 理單位的嚴重問題,對空攤無因應的措施,對只租不營攤的攤商是無法可管的,

使得這三個市場都冷冷清清的,讓有心想在市場營攤的市民無法進入,只能以更 高的租金轉承租,造成嚴重不公平的現象。

市場攤位大小大多接近 2.5 公尺×3 公尺(寬度 2~2.5 公尺、深度 2~3.5 公 尺),攤位空間以均質的方式分割呈現,在最初設計的時候也許符合當時營攤的 需求以及可以快速複製的方式來興建。可是現在的攤位多會放置大型儲藏設備,

甚至有些還必須使用排油煙的設備。這些設備佔了攤位面積的 1/4~1/5,讓營業 可以使用的空間變得更狹小。

傳統零售市場中的市場傢俱多以固定方式設置,是不能移動的,而且也列入 公有財產管理,因此讓市場裡的空間先以固定攤位的大小呈現,後又有不可更改 的隔間與設備讓內部空間完全僵化,形成了毫無調整的情形。而在這些市場傢俱 附近的攤商更將這些私有化,盡是堆放私人物品,讓消費者無法使用。

除了中央市場有較新的設備之外,其他的市場大多有設備年久失修、嚴重損 壞、排水不良、照明不足等環境髒亂潮濕的問題。各個傳統零售市場可都有環境 髒亂不堪與停車不便,這兩項嚴重問題,可是,在北門與南門兩個傳統零售市場 裡,並沒有這些問題,因為這兩個市場每天均只有十多個攤商在這邊營攤,而消 費者也很少,因此在這個冷冷清清、幾乎沒有什麼人的市場,並沒有環境髒亂不 堪與停車不便的問題。

理理念導入傳統市場的運作中,透過攤商、自治會與消費者的共同投入,提升傳 統市場的競爭優勢。從經濟部陸續推行的傳統市場輔導計畫 8裡面,所提出零售 市場經營現況的問題與分析,並與研究範圍內的傳統零售市場作比較,對傳統零 售市場問題的看法大多是相似的。透過現況調查與訪談整理,有兩個問題點:

(一) 市場購物動線規劃不當、停車不便、不符合國人消費者習慣

這些硬體設備不符合現在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未必不符合當時的使用情況。

在大環境改變下,經濟變好、科技更進步,相對的,人也會慢慢改變過去的行為 與習慣,並非規劃不合現在使用的問題。就像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市場從 1900 年後陸續興建,當時汽車並不常見也不普及,並非像現在每戶最少有一部車;只 是到了現在,這個問題才明顯地出現。

(二) 空攤率過高的立體式市場變成弱勢族群夜晚聚集的地方

東門市場與中央市場,是兩個立體式的市場,可是到了夜間,東門市場的 2、

3 樓,都會有街友流浪漢聚集。平常白天在地下道、火車站與市場附近公園可以 發現到的流浪漢,到了晚上都會聚集在東門市場 2、3 樓。此外,租金便宜的攤 位也會變成社團辦公室、畫室與居住單元,這些都可以在東門市場的 2 樓以上發 現到,在那邊有獨居老人與居住低收入戶居住著。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