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清代武職養廉銀制度規範

第六節 文職與武職養廉銀之差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給予上,似乎不具有實質上的差別,充其量只是工作難易程度上的一個象徵符號而 已。果如此,則《縉紳全書》或《中樞備覽》中武職人員之繁簡職缺是否明列,既 不能如文職人員般,有效顯示出該職務的管理複雜度與職務重要度,加之其養廉銀 數額不具彈性空間,無法替武職人員帶來額外之利益,是以列或不列,確實不具真 實意義了。

第六節 文職與武職養廉銀之差異

本文於武職人員養廉銀之制度化及其實踐中,曾舉乾隆五十四年刊行之《晉政 輯要》,以清末之《皖政輯要》內容,說明乾隆四十六年所訂定之武職人員養廉銀數 值,一直為各直省所遵循直至清朝覆沒。事實上,不論是以人數為基準的親丁名糧,

或是以定額數值為準的養廉銀,清廷所給予武職人員「養贍家口」的養廉銀兩,其 數值一直是固定的。此其中雖然屢有虛懸兵數、冒食錢糧的情事發生,但總其要,

親丁名糧及武職養廉銀的數值,基本上就是依照「官之崇卑,事之繁簡」做為依據,

是以在制度設計上,雖在各地因馬步守兵性質之不同,而有配比上的微調,但整體 而言,原無差別給付之考量在內。然而文職人員之養廉銀,即或同一官職,隨任官 地點之不同,其養廉銀即出現相當程度之差異,以下以《晉政輯要》及《清代縉紳 錄集成》之資訊說明如下。

第一款 《晉政輯要》內文、武職之養廉銀

於《晉政輯要》一書內,無論是「撫標左右兩營」,或是「太原鎮屬」以及「大 同鎮屬」之各級武職將弁,其養廉銀數值,皆是依據官銜之大小給予,其差別僅在 於武職人員額設數值之不同而已。如總鎮(即總兵)之養廉銀均為 1,500 兩,副將 皆為 800 兩,叅將為 500 兩,游擊為 400 兩,都司為 260 兩,守備為 200 兩,千總 為 120 兩,把總為 90 兩,外委千把總為 18 兩,足見武職養廉之制度於乾隆四十七 年開始施行之後,「各省一體遵照辦理在案」,170是以各武職所得之養廉銀數值,係 以職銜大小為主且已然統一。雖如此,對比於文職人員之養廉銀則大有不同,本文 於參看時,明確發現文職人員所得之養廉銀,於不同之時序,於不同之直省,即或 針對同一職位,所給予之數值卻有不同之對待。文職人員之養廉銀雖非本文探討之 重點,但因與武職人員對照時,有上下起伏之落差,且明顯顯示出清政府在文、武 兩類職缺上之對待有所不同,故略敘所發現之差異。

針對文官養廉部分,先以《晉政輯要》之資料說明,其中太原、陽平等七府之 知府,每員之養廉銀為 4,000 兩,而寧武、澤州兩地之知府則為 3,000 兩。又,針對 縣令部分,陽曲、榆次、祁縣等縣,其養廉銀為 1,000 兩;岢嵐、陽高、懷仁等縣,

其養廉銀為 900 兩;汾西、長子、屯留等縣,其養廉銀為 850 兩;太谷、交城、文

第 64 本,第一分,1993 年,頁 203~204。

170 見《晉政輯要》,頁 452。

直隸 總督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4,545.45 江南 總督 18,000 18,000 18,000 18,000 18,000 18,000 18,000 18,000 14,545.45 江西 兩江總督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14,545.45 浙江 浙閩總督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14,545.45 福建 總督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4,545.45 湖北 總督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4,545.45

陝西 總督 20,000 20,000 20,000 14,545.45

甘肅 總督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14,545.45 四川 總督兼巡撫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4,545.45 廣東 總督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4,545.45 雲南 總督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14,545.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圖一:各省總督養廉銀

說明:本表係依據表十八之資料整理而成

次就文職之巡撫而言,各直省僅山西與廣東兩省之養廉銀於不同時序有所變化,

也足見此一自雍正年間建立起來的文職養廉銀制度,直至乾隆年間,其數值依舊隨 省分之不同,以及時序之變遷而有所變化。

表十九:乾隆 25~54 年巡撫養廉銀數值表:174

將上述資料以省分為基準,並將各省巡撫之養廉銀之平均數劃成折線圖,可以 得出下圖:

174 同上註

直省 職銜 乾隆25年

乾隆26年

乾隆30年

乾隆31年

乾隆33年

乾隆42年

乾隆46年 則例

乾隆53年

乾隆54年 乾隆25~54年 各地區平均金額

乾隆25~54年 全國平均 直隸 巡撫

江蘇 巡撫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1352.26

安徽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江西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浙江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福建 巡撫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3000 11352.26

湖北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湖南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河南 巡撫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1352.26 山東 巡撫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5000 11352.26 山西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5,000 10,000 15,000 11111 11352.26 陝西 巡撫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1352.26

甘肅 巡撫 10,900 10,900 10900 11352.26

廣東 巡撫 12,000 12,000 13,000 13,000 13,000 12,000 13,000 13,000 12625 11352.26 廣西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雲南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貴州 巡撫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1352.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0 圖二:各省巡撫養廉銀

說明:本表係依據表十九之資料整理而成

上圖所呈現出任職於河南、山東兩省之巡撫,其所得之養廉銀數額,較其他直 省為多,反之任職於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省之巡 撫,其養廉銀西對為低。連同先前所述之總督數值,可見清政府針對養廉銀之給付 制度上,確實有「肥缺」、「苦缺」現象,至於這些肥缺何以無法如同武職養廉銀一 般,一次性的予以畫一,頗值得後續之研究。

第三款 《清代縉紳錄集成》內布政使與按察使之養廉銀

總督巡撫而外,地方大原尚有布政使與按察使,將先前所述各縉紳錄內有關布 政使與按察使之養廉銀數值依時序排列,可得以下各表及各圖:

表二十:乾隆 25~54 年布政使養廉銀數值表:175

175 同上註

直省 職銜 乾隆25年

乾隆26年

乾隆30年

乾隆31年

乾隆33年

乾隆42年

乾隆46年 則例

乾隆53年

乾隆54年 乾隆25~54年

各地區平均金額

乾隆25~54年 全國平均

直隸 布政使 10,000 9,000 9,000 9,000 9,000 9,000 9,000 9142.86 7813.81

江蘇 布政使 10,000 9,000 10,000 9,000 10,000 9,000 10,000 9571.43 7813.81

安徽 布政使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00 7813.81

江西 布政使 7,2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7885.71 7813.81

浙江 布政使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00 7813.81

福建 布政使 10,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250.00 7813.81

湖北 布政使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00 7813.81

湖南 布政使 8,3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37.50 7813.81

河南 布政使 10,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250.00 7813.81 山東 布政使 10,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250.00 7813.81 山西 布政使 9,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111.11 7813.81 陝西 布政使 10,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250.00 7813.81

甘肅 布政使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00 7813.81

四川 布政使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00 7813.81

廣東 布政使 10,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250.00 7813.81

廣西 布政使 5,600 6,000 5,600 6,000 6,000 5,600 6,000 5,600 5800.00 7813.81

雲南 布政使 8,400 8,4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100.00 7813.81

貴州 布政使 4,500 5,000 4,500 5,000 5,000 4,500 5,000 4,500 4750.00 7813.8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圖三:各省布政使養廉銀

說明:本表係依據表二十之資料整理而成

表二十一:乾隆 25~54 年按察使養廉銀數值表:176

176 同上註

直省 職銜 乾隆25年

乾隆26年

乾隆30年

乾隆31年

乾隆33年

乾隆42年

乾隆46年 則例

乾隆53年

乾隆54年 乾隆25年~54

各地區平均金額

乾隆25年~54 全國平均

直隸 按察使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00 5941.38

江蘇 按察使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00 5941.38

安徽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江西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浙江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福建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湖北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湖南 按察使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 6500.00 5941.38

河南 按察使 8,440 8,440 8,440 8,440 8,440 8,440 8,444 8,440 8440.56 5941.38

山東 按察使 10,000 10,000 6,059 6,059 6,059 6,059 6,519 6,059 7101.75 5941.38

山西 按察使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 7000.00 5941.38

陝西 按察使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00 5941.38

甘肅 按察使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00 5941.38

四川 按察使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 4000.00 5941.38

廣東 按察使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00 5941.38

廣西 按察使 4,900 4,900 4,900 4,900 4,900 4,900 4,920 4,900 4902.50 5941.38

雲南 按察使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 5000.00 5941.38

貴州 按察使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 3000.00 5941.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2 圖四:各省按察使養廉銀

說明:本表係依據表二十一之資料整理而成

綜合布政使與按察使各直省養廉銀的數值,各省的差異可以一目了然,顯見文 職人員的養廉銀,各省間有存在著一定之差異,且即或是同一職務,也會依時序之 不同,養廉銀之多寡也會呈現上下跳動之現象。以山東而言,乾隆二十六之前,按 察使之養廉銀為 10,000 兩,但該時序之後即改成 6,059 兩!降幅不可謂之不大,而 貴州、甘肅、四川等三地,按察使之養廉銀也相對偏低!據此,文職人員的養廉銀 之設計概念是會依時、依地而不同,實不似武職人員一般,無論是以名額計算之親 丁名糧或是固定數額給予之養廉銀,其制度設計原本皆是以固定值為設計概念。依 據《晉政輯要》,各省均需定立「羨耗章程」,以確定現後之徵解、支發、及奏銷,177 而文武職之養廉銀之預算來源,及包含於羨耗之內。

對於各職務隨時序或直省而產生之差異,應是各省督撫依據所徵收之耗羨多寡,

「量入為出,酌盈濟虛」的結果。178在當時《縉紳錄》定期刊行,且資訊流通並無 障礙下,文職人員依據京察或大計所顯現之能力才幹,進而依據地域衝繁疲難之管 理性質,由吏部或是督撫分發至任職之所,隨各該職務養廉銀之多寡不同,確實會 有相對肥美之缺。這種隨養廉銀金額所產生的差異,自然便會帶動遊說或走後門的 官場文化!反觀武職之缺,無論職缺繁簡為何,其養廉銀隨職銜已然固定,與文職 所不同者,主要當為任職地點之遠近,以及當地民風狀況所衍生之軍事風險高低而 已。

綜合以上,現將直隸、江蘇、江西、福建等十三個省分之文職大員養廉銀數額 之變動情形,統整如下表,以說明文職養廉銀隨時序高低變動之狀況。179依據縉紳

177 見《晉政輯要》「羨耗章程」,頁 590~598。

178 見《晉政輯要》「羨耗章程」,頁 592。

179 有關清代督撫布按之養廉銀定例,可參見陳鋒,〈論耗羨歸公〉,《清華大學學報》,第 3 期,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3

錄集成所載,於乾隆二十五年冬至二十六年秋之際,各職官之養廉銀普遍性呈現下 滑之現象,而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三年間,所有職務之養廉銀均未見異動。又,三 十三年至四十二年間,只見下滑,四十二年至四十六年,只見上升,四十六年至五 十三年,只見下滑!文職人員養廉銀多寡上下變動,推估與地方督撫針對耗羨之使 用與掌握,顯然有極其重要之關係,當然也與督撫對負責地域之人事權掌控,有著 密切的關連。

表二十二:乾隆 25~54 年按察使養廉銀數值表:

資料來源:作者依據《清代縉紳錄集成》、《戶部則例》、《晉政輯要》等資料自行整理而成。

說明:本表所使用之資料有限,故動無法全然確定各年序間之數額變動之確切時間。

第七節 小結

針對清朝養廉銀之制度探究,過往幾幾乎全數著重於文職人員之探討,而對於 武職人員養廉銀之緣起及建置過程,學者甚少探究,是以本文試圖透過史料之耙梳,

重新將清代武職人員養廉銀制度的建置過程予以呈現。

清朝武職人員原無「養廉銀」之給予,而是經過「親隨兵名糧」之設計逐步演 進而成。順治四年時,經過「悉心參酌」過往之檔案,決定依照「衙役之多寡…照 數徵派,按季關支」,而經費給予之多寡,制度設計之理念是依照「官之崇卑,事之 繁簡」而定,此其中「衙役之多寡」當即是順治所謂之「親隨兵」,也就是日後康熙 所說之「親丁名糧」,亦即將現有兵丁名冊中,挪出部分兵丁名額之餉糧,做為武職 人員贍養家口之用。當然,一旦採行親丁名糧制度,也就日漸侵蝕了實際兵丁之數

清朝武職人員原無「養廉銀」之給予,而是經過「親隨兵名糧」之設計逐步演 進而成。順治四年時,經過「悉心參酌」過往之檔案,決定依照「衙役之多寡…照 數徵派,按季關支」,而經費給予之多寡,制度設計之理念是依照「官之崇卑,事之 繁簡」而定,此其中「衙役之多寡」當即是順治所謂之「親隨兵」,也就是日後康熙 所說之「親丁名糧」,亦即將現有兵丁名冊中,挪出部分兵丁名額之餉糧,做為武職 人員贍養家口之用。當然,一旦採行親丁名糧制度,也就日漸侵蝕了實際兵丁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