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新科學典範的浮現

第一節 新科學萌芽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節 新科學萌芽

只要有人開始思索這個世界,科學就已萌芽。人類懷抱著對自身及世界的 好奇,透過對經驗的觀察、嘗試、驗證與思考,將紛雜的感官印象整理成概念 與知識,對世界現象有所解釋,這是人類心智不可思議的偉大成就。直至四百 多年前,伴隨著「世界的除魅」(disenchantment of the world),一種機械性的世 界觀逐漸成形,物質被視為是一切存在的基礎,機械論的觀點擴及到人類生活 的每個層面,並深入滲透到文化與生命的觀點。(黃永和,民 90:3)施泰納對純 智性科學宰制人類生活的現象是這樣描述的,「如果能毫無偏見的觀察當今主流 的 大 眾 生 活 方 式 , 便 會 發 現 隱 蔽 的 自 然 科 學 思 想 無 所 不 在 。 並 且 智 性 (intellectuality)深植於這種思維模式中。……透過新聞與大眾刊物對大眾的 灌輸,人們很輕易地就讓自己對於生命的概念受到自然科學暗示的影響。人們 並未察覺到今日坐在餐桌前吃早餐的公民已經滿腦子充塞科學觀念,伴隨著此 種觀念入睡,以之處理日常工作,用以撫育小孩,這樣的人們顯然無法看見生 命的真實樣貌。……甚至我們帶著科學觀念去參加教會聚會,……而自然科學 是被智性所餵養。」(Steiner,1986:16)

物質科學的弊害,無論是對工具理性的反思或是對於現代性的檢視,都已 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自牛頓以來的機械論宇宙觀與科學觀,宰制了數百年 的科學典範,我們甚至可以說,科學已經成為世俗的宗教。機械論實證主義的 科學典範,使人本身也成為這具巨大機械的一個微小零件,既失去了意識的主 動性,也不再有意義可言。所帶來的無論是對環境的忽視與疏離所導致的環境 危機,或是與自身疏離所帶來的衝突與對立,都代表著一種呼救,一種來自心 靈深處要求人「重新看待生命真相」的聲音。經歷了理性啟蒙與科技革命,新 的世界觀必須被發展出來。那些自古以來存在於各個古老文化中,有關於生命 真相的智慧,必須在理性的現代心靈中重新被理解與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施泰納儘管針對物質主義的弊害提出了人智學,並創建了華德福教育,但 對於當今主流科學的發達,卻從人類整體進化的角度上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亦 即在人類意識的整體發展上,遺忘靈性而獨尊智性,並在生活方式上進到物質 化的最高峰,是人類邁向覺醒與達到自由的必經階段。

物質科學的興盛源自人類智性的高度發展,從人智學的人類演進階段理論 來看,是人的心魂(soul)要素之一的「理智心」(rational soul, intellectual soul)功能 的成功展現。無論從個體生命或是人類整體文明的演進來說,人智學都從身心 靈的三個層次,將之區分成三層次九階段的發展順序,分別是:

一、身(body)的層次:物質身(physical body)、生命身(life body, etheric body)、意 識身(conscioussness body, astral body);

二、心(soul)的層次:感覺心(sentient soul)、理智心(rational soul)、意識心 (conscioussness soul);

三、靈(spirit)的層次:靈我(spirit self)、生命靈(life spirit)、靈人(spirit man)。(廖玉 儀譯,2011:30-57)

身界中的三個身體組成層次基本上是宇宙性而缺少個體意識的,心則是完 全個體化意識的初步展現,透過身體感官,人的心獲得對外界的感覺(sensation) 與感知(perception),「...人透過那活動……引發出內在的體驗,……想像 人如何感受從四面八方而來的印象,……感覺會向各個面向對各種印象做出回 應,此一活動的源頭稱為感覺心。」(ibid,38)

從感覺心的基礎出發,人的思考能力將之引導至另一個層次,從單純外境 的引發或對應,進入更個體化的內在經驗,那即是理智心的作用範疇,「(人 的)思考力滲透著感覺心,……將心引進一個不從屬於純感覺心的規律裡,……

和獨立的、超越直接體驗的思想交織在一起。……這種由思考為其服務的心稱 為理智心。」(ibid,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思考是人獨有的靈性天賦,理智心正是思考力的展現,是人為了瞭解自身 在宇宙中的位置所做的努力,何其偉大且令人讚嘆!其出發點是人的心,個體化 的獨立意識試圖透過自身的感覺與思考來認識自己與這個世界。

對世界的探索若僅僅停留在這裡,顯然是不夠的。人以高超的理智能力對 世界提出了一番解釋,同時也遠離了心之所在,遺忘了自身的存在本質,帶來 了鄰近虛無懸崖的危機。在荒誕詭異的的量子力學問世之前,人一度以為科學 的探索之旅已近尾聲,人類以為自己終於以超凡的智力破解了宇宙謎團,未來 物理科學再無事可做,至多是將已知的一些常數測量的更精準,往小數點後再 推進幾位。如今宇宙以無比奇特的樣貌再次出場,人不能再滿足於現有的理智 成就,古典的世界圖像已經站不住腳。科技的進步與危害同時浮現,在華麗巍 峨的科學大廈之下,人的立足點是如此的空虛。

這個現象印證了施泰納所說的,人的發展不能停留在此一理智心的階段,

必須再往前邁進,發展到「意識心」的階段,也就是超越暫時的二元對立、表 象的邏輯推論、為證成自我的存在而否定他者的狀態;進而提升到永恆的一體 並存、本質上的整體理解、以及消泯人我之間不存在的界限。

理智心是人類靈性的展現,透過思考而將世界與我對立二分,區分出認知 的主體與被認知的客體;在過程中視自身即為主體,並與外界區隔開來。殊不 知手段並非目的本身,這個因需要而出現的主體並非「吾」。人所認識到的世 界,不僅對自己有意義,也當對世界具有意義,「在對宇宙星空悸動的時刻,

我活在自己的內心當中;而我心中對天體運行軌道的思想,對每一個他人的思 維方式所具有的意義,與對我的是一樣的。若我自己本身並不現前,而卻說那 是我的感動的話,這一切就顯得毫無意義。」(ibid,41)

除了認知的本身之外,這份認知在人的心中另有一番價值,無論是喜悅或 滿足,而心對世界的認知將自身與某種承載著價值的東西連繫在一起,無論這 個認知是否改變或消失,並不影響這份價值的存在。換言之,「真實的真相不 會出現也不會消失,且擁有一種無法毀滅的意義。……真相其實只存在於其自 身之中,人的思想不過只是永恆真相的顯相形式而已。」(ibid,41-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感覺心出發,運用理智心的能力,「當人欲追尋真相時,就已坦承它具 有獨立存在的本質。」(ibid,42)一但能體會到真相的永恆性與人的有限性,超 越喜惡、是非對錯與有限的條件,對世界的認識縱使是暫時的,真相或人本身 的存在卻是永恆的,「當人讓獨立的真與善在自己的內在閃耀,只要心活在這 光之中,他就屬於永恆的一部分。他將自身的存在與永恆結合在一起。這份在 心內閃耀的永恆,在此稱為意識心。」(ibid,42-43)

波普(Karl Popper,1902-1994)的「否證論」可呼應施泰納的這個說法,

在每個被否證的理論背後,人都相信有一個等待被趨近的永恆真相存在著。

Einstein 與 Infeld 在其共同撰寫的《物理之演進》一書的結語中這樣說,

「(物理學)後來的發展不但摧毀了舊的概念,也建立了新的概念。相對論拋棄 了絕對時間與慣性座標系, ……量子論又為我們的實相創造了新的重要特 色。……在新舊觀點每一次的戲劇性鬥爭當中,我們體認到永恆的求知渴望,

以及對我們世界的和諧性始終不渝的信念,不斷因為求知路上的障礙增加而越 來越堅定。」(吳鴻譯,2002:223-224)

世界本身的和諧性,以及人在追求知識同時對此一終極和諧性的信念,正 是「意識心」的基礎。也正因為理智心的高度成就,人類來到了物質主義的高 峰,卻同時也是靈性的暗夜。在這幽暗而令人惶恐的時刻,靈性之光逐漸清晰 浮現,也預示著人將要往意識心的階段繼續發展。心界的活動與體驗是完全個 體化的,也因此人具備了自由的可能性;在獲得了個體自由的保證之後,人必 須重新與更高的自己、與他人以及世界再度連結。正如同身界(物質界)第三階 段的意識身與心界的第一階段是相結合的,(施泰納的用語是心之身或身之 心);意識心也與靈界的第一階段,亦即靈性我,密不可分(合稱靈之心或心之 靈)。我們可以說,意識心的發展,正是人類靈性本質的顯現;亦正是這個時代 全人類意識的發展任務。這個物質主義高峰的時代,猶如靈性的黑暗谷底;卻 可見到曙光在遠處迸現;這同時是靈性復興的時代。

使命。(潘定凱譯,2008:18)。

相較於主流只求解釋外在現象、著重實務利用的科學觀,真正的科學應該 的理性本身。」(曹天元,2014:193)

25 在不接受哥本哈根詮釋的前提下,科學家努力以各種方式,試圖解釋意識在觀測中對結果呈 現所成的決定性影響其實是可以去除的。比較突出的說法有三,一是假定在機率崩塌(觀測發 生)時有某個隱變數(hidden variable)發生作用,而非觀測者意識發生作用;而隱變數是什麼仍 無法說明。二是以多元結果呼應原先的多態機率存在狀態,當觀測發生時,所有的機率都會發 生,宇宙依照每一 次的觀 測造成的崩塌,分 裂成相 應多的宇宙,這 即 為平行 宇宙(parallel universes, multiverse )假說。另一是以多元過程來處理意識的問題,意指從觀測發生到單一態出 現,其中微觀粒子的無窮交互作用,包含觀測者組成粒子的介入影響,使得過程中所有可能的 歷史途徑都被遍歷發生,但數學上可證明最終這些多重途徑後彼此之間的干涉會相互抵消,以 致呈現出某個單一結果;此一過程也是隨機的,與意識無關。

這些假說都試圖排除量子現象中意識的作用,持續堅持唯物觀點。就實際實驗結果或數學計算 來說,都未能自圓其說,仍屬於待發展的假說階段,其中並無一個能成功的解釋量子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