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第三節 方案評估的應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加、壓力大但對於使用員工協助方案意願低、對員工協助方案服務內容認識不足,另 外還有一部分認為主管人員也是壓力來源,因此應加強主管人員的教育訓練等待改善 問題(蕭博仁,2014),由此可知,員工協助方案雖然有其推動效益,但仍有不少影 響同仁使用意願的因素,也是待改善的評估面向。

第三節 方案評估的應用

政府組織會根據預定的政策目標,對方案或政策產生的效果進行客觀、系統化的 實證檢視,以作為未來決策的基礎,稱為方案或政策的評估。且由於政府部門資源的 緊縮、民主政治對課責(accountability)的要求及公部門的形象低落等,導致人民對 公部門的不信任,因而產生利用科學方法來區分「有價值的政策」與「無效率的政策」

的評估方式,來確定政策或方案是否達成預定目標之程度,以作為未來預算分配或決 策修正的標準(黃榮護,1999:449)。本節分別就評估的意涵、種類、指標及功能介 紹如下。

壹、政策及方案評估相關理論的意涵

政府機關從制定公共政策、到有效地執行、最後對政策執行效果及影響進行分析 及評估,據以判斷政策應繼續執行、修正或終結等是完整公共政策過程。而政策評估 為衡量公共政策成效的工具,分別有「考察公共政策分配資源的適當性」以及「以系 統、科學的方法評估公共政策」兩層涵義(余致力、毛壽龍、陳敦源、郭昱瑩,2008:

297)。

層次上來說,政策與方案稍有不同,Starling 認為政策(policy)是為陳述所欲達 成各個目的(goal)之聲明,而一項政策下還包含一個至多個計畫(plan),計畫則是 更明確指明欲達成之目標(objectives),亦即為達成政策目標所使用的特定的方法。

最後,為了執行計畫而擬定的整套具體行動(actions),則稱為方案(program),實施 方案則是為達成計畫標的之特定行動方法(洪聖斐、郭寶蓮、陳孟豪譯,2008:2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Patton 認為方案評估是為了消除方案的盲點並提高效能,所以藉由有系統性的蒐 集特定方案的活動、成果等資訊,提供相關人員運用後以決定方案的內容與影響層面;

Rossi 與 Freeman 則定義為系統的運有用社會科學研究步驟來衡量政府施政方案之價 值理念、設計原則、執行過程與成效。但由於方案與政策評估的異同學界各有見解,

因此本研究引用Gray, Jenkins 及 Segsworth 之定義,認為方案評估係指對特定方案在 執行後,評估是否完成預期目標;而政策分析則著重於對特定公共問題蒐集分析相關 資訊,以研擬因應對策,因此在政策過程中有時序先後之別(余致力,1998:25-26)。

另一方面,我國學者吳定將政策評估定義為對某方案或政策之運作與結果所做的 系統性評量,作為改善方案或政策的一種手段(means)外,並闡述政策評估應包含 的五項重要因素(吳定,2008:314-315),主要目的為可提供決策者或主管機關選擇、

修正、持續、終止政策方案或重新界定政策問題所需資訊:

一、系統性評量(systematic assessment):它指出評估程序具有研究的本質,即不論 是定量或定性的評估,是依據大家所接受的社會研究的標準,而進行的正式及嚴 格的評估工作。

二、評量方案的運作(operation):某些評估集中於研究「過程」(process),亦即研究 方案執行方法,包括想了解方案遵循原訂方法做的程度如何及方案究竟進行得如 何。

三、評量方案的結果(outcomes):某些評估集中於研究方案對預定受益者的結果及 影響如何,包括想了解方案參與者究竟受方案什麼樣的影響等。

四、設定比較的標準(standards for comparison):當蒐集方案執行過程與結果的資料 後,即將方案的成就與某些預定的標準相互比較,以定成敗。

五、評估目的在改善方案與政策(the improvement of program and policy):評估是一 項實際性的技藝,其目的在促進方案運作良好,並將資源分配給較佳的方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貳、評估的種類及目的

由階段論的觀點來看,評估通常被視為公共政策過程的最後一階段,其實整個政 策過程都可進行評估(丘昌泰,2013:389)。以美國政治學者伊斯頓(David Easton)

所提出的系統模式概念分析公共政策(方案)的推動過程,可區分為輸入(input)、

轉化(conversion process)及結果與影響評估(impact evaluation)等階段如下圖 2-3。

而評估的種類可基於政策系統階段概分為執行前評估(front-end analysis)、過程 評估(process evaluation)及影響評估(impact evaluation)三大類,並分述如下(黃 榮護,1999:450-451):

一、執行前評估:又稱可行性評估(feasibility),於政策或方案實施前,針對各種資 源的需求程度、方案概念的正確性、實際操作之可行性、財務資源的提供及其他 可獲得的支持所進行之評估活動。其評估結果可提供修正方案計畫、決定執行程 度等資訊。並包括三項評估工作:(1)規劃評估:政策執行前規劃的評估;(2)

可評估性評估:政策執行中檢討執行現況,作為政策執行修正之參考,並為未來 全面性評估建立基礎;(3)修正方案評估:政策執行後,檢討有無修正之處(吳 定,2003:236;林鍾沂,2005:411)。

二、過程評估:又稱形成評估(formative),於政策或方案執行中進行評量或測量,以 決定如何修正與改進之評估研究。過程評估內容包含管理策略分析、方案執行人

圖2- 3 政策(方案)實行過程之系統模式。

外 在 環 境 影 響

結 果 與 影 響 產 出

轉 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員之意見或態度調查及執行過程中的優劣分析。

三、影響評估:又稱為結果評估(outcome)或效能(effectiveness)評估,是政策或 方案評估中較常見的,評估目的在於提供決策者決定方案將持續、擴展或終結的 資訊。此種評估方式對評估者最大的挑戰在於設計適當的影響評估指標,以及如 何確定所發現之影響的種類與大小與方案的確定因果關係。

另外根據評估的不同期程,各有其評估的目的及需求,如在方案執行前,規劃福 利服務方案首應確認資源是投入於真正有需求者,主要是因為方案規劃者如果沒有對 需求者進行溝通及評估,可能導致誤解需求的情形發生;在方案執行中,則應確認所 規劃的方案已確實提供服務,因為有可能所規劃的方案實際上並沒有被推動,抑或執 行情形較為鬆散,造成需求者無法獲得幫助或該方案所幫助的效益不大;方案執行後,

應檢驗推動方案後實際服務的成果,由於福利服務方案的消費者多為少數有需求者,

因此,方案規劃者為了判定方案推定成效或是否可繼續推動,應訂定該方案的成效指 標;最後,應對方案的服務內容進行評斷以了解何種服務內容可得到最好的成效,以 及是否可能會有其他方案更可有效的達到目的,接著,再就某種需求提供的不同方案 判斷,最需要何種服務內容。

另外,方案評估的任務應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其目的是為了尋求方案的品質 監督及改進,以維持應有的服務品質,再對方案進行檢視是否有預期外的副作用,例 如參與員工協助方案者可能會有福利依賴或被標籤化的副作用,此為進行方案評估的 重要原因之一(羅國英、張紉譯,2014:4-9)。

參、政策(方案)評估之指標

張世賢(2005)認為政策評估是基於有系統和客觀的資料蒐集與分析,進行合理 判斷政策的投入、產出、效能和影響的過程。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現行政策運作的實 況以及效果之資訊,以為政策管理、政策持續、修正或終結的基礎,擬定未來決策的 方針,發展更為有效和更經濟的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為滿足政策(方案)評估之目的,評估必須具有良好的評估標準以資依循。所謂 良好的評估指標必須符合效能性、效率性、充分性、公平性、回應性、適切性等條件

(吳定,2003:239-242):

一、效能性:指某政策達成比預期結果或影響的程度。政策執行後是否對環境產生期 望的結果或影響。

二、效率性:指政策產出與所使用成本之間的關係。通常以每單位成本所產生的價值 最大化,或每單位產品所需成本的最小化為評估基礎。

三、充分性:指政策目標達成後,消除問題的程度。以充分性為標準,可衡量政策產 生期望影響的程度。

四、公正性:指政策執行後導致與該政策有關的社會上資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 程度。由於個人與團體之間各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任一項政策只能謀求社會的福 利最大化。

五、回應性:指政策執行結果滿足標的團體需求、偏好,或價值的程度。

六、適當性:指政策目標的價值如何、對社會是否合適,及這些目標所根據的假設的 穩當性如何。如果政策目標不恰當,即使達成前五項的標準要求,仍會被認為是 失敗的政策,所以本項標準應優先於其他標準。

其中Dunn 對「效能性」、「效率性」、「充分性」、「公平性」、「回應性」、「適當性」

6 項評估標準,具體建構其政策評估標準形式、問題及準則如下表 2- 6 政策評估標準。

然而考慮到政策或方案內容係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所設計,因此就良好的評估指 標定義,顯然很難有單一絕對的標準。換言之,方案評估所預期回答研究問題的認定,

決定政策(方案)的評估指標,而方案評估最常問的問題是方案執行後的效果是什麼?

這個問題較具體且直接的問題通常為該政策(方案)產生預期結果為何?造成了何種 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及該政策(方案)產出成果是誰獲得的?(黃榮護,1999:4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表2- 6 政策評估標準

標準的形式 問題 準則

效能性 我們是否已經達成有價值結果? 服務量 效率性 達成此種價值的結果,需要付出多少

努力?

單位成本、淨效益、本益比

充分性 這項有價值的結果,在多大的程度 上,可以解決該項問題?

固定成本(第一類型問題)

固定成本(第一類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