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樂齡族與成功老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將從成功老化理論作為基礎,爬梳樂齡族在面對其老年生活 及老化過程中,重要內涵與影響因素為何,進而探討樂齡族資訊需求與圖書館 利用之關係,最後聚焦國內外公共圖書館目前所提供的服務與相關標準。故本 章將分成以下三個小節論述:(1)樂齡族與成功老化。(2)樂齡族資訊需求與 圖書館利用。(3)圖書館樂齡服務與標準。

第一節 樂齡族與成功老化

人類在經歷老年時期時,身心結構通常會產生許多變化,因而引發在生活 上一些基本功能、及社會互動上的改變,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和選擇。

大致可歸類為下列三個層面的特質(黃富順、楊國德,2011):

一、生理層面:包含一般外在生理的改變、內在生理改變、與感覺系統改 變,例如產生皺紋、行動遲緩、疾病、視覺與聽力退化等。

二、心理層面:來自於生理層面老化的結果,包含人格、情緒與心理上的 健康狀態,可能產生自我概念的轉變、認知功能減退、失望憂鬱、孤獨等正負 面表現。

三、社會層面:來自於生理與心理層面之結果,通常涉及工作角色與次級 角色的轉換、社會地位滑落、家庭角色淡化、人際關係疏離等現象。

這些變化也促使著對老化過程的種種探討,因此在老年學中對於成功老化 的討論大致從半世紀前逐漸興起,過去大致發展出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

撤離理論(Disengagement theory)、連續理論(Continuity theory)等理論框架予以解 釋老化過程,但並非單一理論即可完美解釋成功老化意涵,目前多結合其他相 關學科諸如醫學、社會學、或心理學一同討論,而在1987 年美國的《科學》

(Science)期刊中,也首度排除老化等於疾病、失能等負面印象,重新從正面意 涵定義成功老化,引領老年學界與國際會議熱烈討論(林麗惠,2015)。麥克阿 瑟研究基金會(John D. and Catherine T. MacArthur Foundation) 所進行的麥克阿 瑟研究為其中著名案例,該研究小組集結十六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跳脫傳統 運用實際年齡區分老化之侷限,挑戰社會對於老化的負面態度,對成功老化的 多個面向進行研究,成為今天「新老人學」的基礎(羅伊、康恩,1998/張嘉 倩譯,19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每個學派或學科所認定之「老」、「老化」意涵沒有較為統一的共識,多有 其特殊觀點(林麗惠,2006a)。而「老化」則是個變動而含糊的過程,包含 身、心、靈的適應以及對生命的探索,對於不同樂齡族而言,其價值和適應模 式也有所不同,但重要之處在於老化概念並非意味「喪失」、「遺世獨立」,而是 老人們如何適應與保持良好的生活型態,以及社會如何予以其尊重與關懷(石 泱,2010;洪櫻純,2012)。

此外艾瑞克森(E.H. Erikson)所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則將個體一生對於 自我意識的發展分成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必須完成之任務,至65 歲以後,

生命的目標乃「自我調整與絕望期的衝突」,在逐漸衰老的過程中,自我將會面 臨許多衰退、老化等危機,藉由心境調整與接受放下,老年人才能逐漸以超脫 而充滿智慧的心態面對生命與死亡(教育部,2014)。

在成功老化模式的探討中,較常引用之理論有二:其一為Rowe 與 Kahn(1997)提出的「成功老化模型」,其二為 Baltes 與 Baltes(1990)提出的

「SOC 模型」。Rowe 與 Kahn(1997)將成功老化定義為:「低疾病發生和疾病相 關之失能、高度認知與身體功能、並擁有活躍的社會參與。」因此發展出「成 功老化模型」,由「避免疾病與失能」(avoiding disease and disability)、「良好認 知與身體功能」(high cognitive and physical function)、「社會參與」(engagement with life)三元素組成,而三者間之交集與達成即為「成功老化」。此模型強調個 人的「自主性」,成功老化與否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與行為,藉以超越生物年齡的 限制。以下分別介紹此三元素之內涵(Rowe & Kahn, 1997;羅伊、康恩,1998

/張嘉倩譯,1999):

一、避免疾病與失能:除了預防疾病本身,也包含降低各種潛在風險,老 化或疾病的產生是可以被控制的,而外在環境因素,如生活習慣等,相較於基 因遺傳或先天因素,對於疾病風險的影響性更高。

二、良好認知與身體功能:以能夠維持獨立自主、可依自身能力完成日常 活動而不勞於他人為目標,心智與身體功能的維持是可以藉由適當策略所達成 的,例如教育、自我效能、家務工作、體能訓練、社會支持等。

三、生活參與:包含「社會關係」與「生產性活動」兩部分,老人面臨生 活轉變後常成為「沒有社會角色的角色」,因此需要結交新朋友、從事有意義的 活動與休閒。

資料來源:Rowe, J.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The Gerontologist, 37(4),433-440.

Baltes 與 Baltes(1990)則將老化視為一種適應與調整的連續過程,發展出

「SOC 模型」,由選擇(selection)、最適化(optimization)、補償(compensation)三 元素組成,其中「選擇」與「補償」為成功老化之關鍵,擁有越多「資源」者

資料來源:Baltes, P. B., & Baltes, M. M. (1990).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successful aging: The model of selective optimization with

compensation. In P. B. Baltes & M. M. Baltes (Eds.), Successful aging:

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p. 1-34). New York: 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避免疾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成功老化不是一種二分的價值體系,並非純粹區分「成功老化」與「不成 功老化」,相反的,它是種連續性光譜與過程,重點在於個人的行動與選 擇 (Hooyman & Kiyak, 2011/黃久秦等譯,2012)。徐慧娟(2003)及陳正芬

(2017)皆認為,Rowe 與 Kahn 的成功老化模型從公共衛生觀點出發,為一種 可運用客觀量表測量之老化理論,適用於某一地區成功老化與否的基礎探索,

而Baltes 與 Baltes 的 SOC 模型則從個人在社會中的行動選擇作為出發點,偏向 系統性與生態性觀點,強調成功老化為連續過程,因此適合運用在老化過程中 心理層面轉化的探討,較注重老化之「適應過程」。

但無論「SOC 模型」或「成功老化模型」,兩者皆未對靈性方面有所考 量,例如:個人的生命意義探索、宗教信仰、價值觀、樂觀態度等,因此將擁 有疾病之高齡者視為較不成功的老化,忽視其老化過程中的生命價值。因此 Crowther 等(2002)即在其反省 Rowe 與 Kahn 之成功老化模型的文章中,提出該 理論應當增加「正向靈性」(positive spirituality)面向。而洪櫻純(2012)與 Crowther 等(2002)學者相同,也認為老化是個「身、心、靈、社會」四者合 一的發展過程,缺一不可,故提出修正的成功老化理論,共包含四個要件:「減 少風險與失能」、「強化體能及心理能力」、「參與並投入活躍生活」、「強化正向 靈性」,並運用質性研究方式訪談13 位 60 歲以上的高齡者,探討靈性健康的阻 力與助力,其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加,「靈性健康」對於老化過程更顯重要,

包含「樂觀進取」、「多元興趣」、「服務利他與感恩知足」、「隨緣活在當下」等 心靈特質,都可以幫助高齡者保持正面與積極的態度,良好的自我調整,而不 受身體或物質等限制而得以自我整合、成功老化。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WHO)則以健康老化(healthy ageing)作為延伸,提出「活 躍老化」(active ageing)概念,目前為各國政府老年政策擬定的主要參考依據,

其定義為「一個健康、參與、與安全達到最優機會的過程,目的在於增進人民 老年生活的品質」,強調以人權作為基礎,在身、心、社會三方面達到安詳狀 態,並能持續活躍地參與社會、經濟、文化、心靈、公民等不同活動,主要包 含「性別」、「文化」兩個橫斷面,與「健康與社會福利」、「日常行為因素」、

「個人因素」、「生活環境」、「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六個縱貫面的決定因 素,作為協定活躍老化政策的基礎,詳見圖2-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2)。

資料來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2). Active ageing: a policy framework.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active_ageing/en/

儘管對於老化過程所提出的模式並不相同,但成功老化與活躍老化之概念

四個面向,此與Crowther 等(2002)學者之見解相同。林麗惠(2006a)在參 考Rowe 與 Kahn 的成功老化模型後提出共六層面、53 小題的「成功老化量

意義與價值,輔助其成功老化(林麗惠,2006b;劉延揚、楊秀燕,2017)。

此外有諸多個人背景特質可能影響成功老化程度,林麗惠(2006a)研究結 與Kahn(1997)提出之成功老化模型內涵不謀而合,「生理健康」、「心理狀態」與

「社會參與/社交」都是成功老化之必要條件,但另一方面也呼應Crowther 等

(2002)與洪櫻純(2012)所提出之修正模型,「正向靈性」方面之宗教信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部分在於對家庭支持、經濟保障、社會政策對老年生活的重視程度。而其餘自 覺健康狀況、婚姻狀態、教育程度、居住情況等變項也可能會對樂齡族成功老 化產生影響,顯現個人背景因素的差異。

因此本研究歸納並提出下列四點成功老化重要元素:(1)避免疾病與失 能。(2)良好認知與身體功能。(3)社會參與。(4)正向靈性。並且成功老化 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乃樂齡族在面對其身心變化時,持續進行的調整與適 應,以達到最佳自我整合之狀態。藉由休閒活動、志工服務的參與,例如運 動、閱讀、自主學習等,皆能對老化過程產生正面影響,除了維持健康,更能 夠結交朋友、擁有正向思維與心情,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在輔助樂齡族成 功老化上可採行之方向。不過國內外多數文獻在於討論成功老化的內涵與要 素,或從事某項休閒、志願服務的樂齡族成功老化狀況為何,具體之成功老化 模式要如何實踐於生活當中,並且藉由政策、法律、社會組織等各方面支持樂 齡族成功老化,在「身體」、「心智」、「靈性」、「社會參與」四方面達到和諧與 滿足,關於這部分理論概念與施為方法間的落差,仍是一個有待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