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樂齡族資訊需求與圖書館利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部分在於對家庭支持、經濟保障、社會政策對老年生活的重視程度。而其餘自 覺健康狀況、婚姻狀態、教育程度、居住情況等變項也可能會對樂齡族成功老 化產生影響,顯現個人背景因素的差異。

因此本研究歸納並提出下列四點成功老化重要元素:(1)避免疾病與失 能。(2)良好認知與身體功能。(3)社會參與。(4)正向靈性。並且成功老化 是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乃樂齡族在面對其身心變化時,持續進行的調整與適 應,以達到最佳自我整合之狀態。藉由休閒活動、志工服務的參與,例如運 動、閱讀、自主學習等,皆能對老化過程產生正面影響,除了維持健康,更能 夠結交朋友、擁有正向思維與心情,由此可以看出公共圖書館在輔助樂齡族成 功老化上可採行之方向。不過國內外多數文獻在於討論成功老化的內涵與要 素,或從事某項休閒、志願服務的樂齡族成功老化狀況為何,具體之成功老化 模式要如何實踐於生活當中,並且藉由政策、法律、社會組織等各方面支持樂 齡族成功老化,在「身體」、「心智」、「靈性」、「社會參與」四方面達到和諧與 滿足,關於這部分理論概念與施為方法間的落差,仍是一個有待討論的問題。

第二節 樂齡族資訊需求與圖書館利用

資訊需求為一種較為抽象的心理狀態,指稱人類在知覺系統中察覺想法不 足或問題意識時,需要藉由知識或資訊以解決問題的內在需要,可分為工作、

學習與研究、生活、休閒等資訊需求類別(王梅玲等,2012)。Wilson(1981)認 為資訊需求的定義較為困難,首先需處理何謂「資訊」的議題,且必須與想要 (wants)、需要(demands)等概念做區分,與資訊尋求者所處的脈絡(context)與資 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s)一併討論。但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學者從不同觀點 對資訊需求提出定義,例如Taylor(1968)即從讀者參考服務的過程中發現資訊需 求大致可分為四個層次:

一、內藏式需求(the visceral need):確實存在但尚未能清晰表達的資訊需 求,是個未轉化為問題的模糊概念。

二、意識需求(the conscious need):具意識而在腦中形成的需求,但可能仍 處於模糊不清或雜亂無章的層次。

三、正式化需求(the formalized need):需求的正式表達,形成一個理性的問 題陳述,並可能進一步思考獲取資源的限制。

四、妥協化需求(the compromised need):在資訊系統展現問題,於不同可 以獲取資訊的資源中重新更改問題。

儒,2013;葉乃靜,2003;Getz & Weissman, 2010; Ijiekhuamhen, Edewor, Emeka-Ukwu & Egreajena, 2016; Moore & Young, 1985)。

葉乃靜(2003)即以臺北市老人安養機構為研究場域,運用民族誌參與式 觀察與深度訪談法調查36 位老年人的資訊需求與其生活世界,融合胡賽爾(E.

Husserl)、舒茲(A. Schutz)等學者的生活世界理論,探討在非工作的一般日常 中,老年人的資訊需求與使用情況,其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之資訊需求主要 可以分為五個類型:(1)生理。(2)心理。(3)休閒。(4)環境。(5)其他:

如經濟與生活協助、或回饋社會等。而其中生理類別之下的「健康資訊」是最 主要的需求,其次為「休閒或滿足個人興趣」。

Ijiekhuamhen、Edewor、Emeka-Ukwu 與 Egreajena(2016)之研究也得到與上 述相似結果,其運用問卷調查法對 338 位 65 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四方面研究:

「資訊偶遇」(information encountering)的資訊行為模式,即無意瀏覽得知或生 活情境巧遇資訊,屬於機會性而低預期的資訊行為,有別於一般具問題情境或

2013;廖韋淳等,2012;Ijiekhuamhen et al.,2016; Wicks, 2004)。葉乃靜

(2003)研究顯示,老年人一方面因為本身已累積大量個人知識與經驗,遇到

Williamson 與 Mills(2006)則在回顧過往老年人資訊需求、老化等相關研究後認 為,目前圖書資訊學對於老化研究的知識所知甚少,尤其是「資訊」究竟可以

(邱天助,2009;曾淑賢,2009)。

此外在擬定圖書館服務時,也須注意到老人族群存在著「異質性」的問 題。美國參考與讀者服務學會(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簡稱 RUSA)即指出未來因壽命延長,一個社會將會共存多個相異世代的老年人,在 文化、語言、種族上具有多樣與歧異性,圖書館需要運用社區分析、機構合作 等方式,主動將獨居、身心障礙者、與特殊族群納入服務範圍中(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Association[RUSA], 2008, 2017)。除此之外,「年齡」也是產生老 人異質性的一個因素,社會學與老年學常將65 至 74 歲區分為「年輕老人 (young-old)」、75 至 84 歲為「中老人(middle-old)」、85 歲以上為「老老人(old-old)」(Little & McGivern, 2016)。而 Friedrich 在其著作指出,85 歲以上的老人 尤其擁有更顯著的身體健康、心智、社交網絡等問題,而與其他年輕老年人產 生行為差異(as cited in Asla, Williamson, & Mills, 2006)。如 Wicks(2004)以 50 至 69 歲、70 至 79 歲、80 歲以上作為區分,發現低年齡層的老人較有使用網路的

年公共圖書館樂齡服務的美國,Bennett-Kapusniak(2013)針對各州共 50 所公共 圖書館進行調查,發現雖然有眾多終身學習、電腦技能相關的課程提供給成年 人參與,但僅8%的圖書館提供樂齡族專門的推廣活動,且少有特別訓練樂齡族 科技技能的課程。Hughes(2017)調查美加共 721 所鄉村公共圖書館也得到相似 結果,在推廣活動方面少有以樂齡族為主要客群的規劃,且因資金不足、交通 距離長、人力短缺等問題,圖書館難以做到全面完善、尤其是個人化與專門化 的樂齡服務,但仍可盡力於基本的機構合作關係、網站服務、無障礙空間與設 備等,藉此讓樂齡族感受到圖書館的重視。而Piper、Palmer 與 Xie(2009)則藉 由問卷調查結果推論,儘管服務尚未完善,但樂齡族仍對目前的服務感到滿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化而造成不閱讀或不採取資訊行為。圖書館利用之原因主要為閱讀及利用館藏 資源,顯現終身學習社會的精神與樂齡族滿足其資訊需求的過程,故對於樂齡 族而言,圖書館除了「資訊中心」以外,「休閒」與「教育」的功能也十分重 要。樂齡族在圖書館利用資源內容與媒體類型上皆有所偏好,喜歡有關宗教哲 學、健康休閒、歷史等類的圖書,以及閱讀報章雜誌接收社會消息,圖書館可 以特別針對樂齡族的需要,主動積極地提供利用管道與相關資源,解決樂齡族 因生理改變而造成的閱讀困難問題,並由「館員」扮演其中重要角色,與當地 社區相關組織成立整合性的資訊服務系統。

我國針對樂齡族資訊需求與圖書館利用間關係的研究目前仍為數不多,且 多數僅針對某單一地區進行研究,但誠如葉乃靜(2003)研究後的反思,研究 之場域將會限縮其發現或結果,例如其在安養機構中進行研究,而此地的老人 可能會產生特殊次文化,因此無法推論到所有樂齡族情況,且在我國當前多數 研究選擇在定點進行的情況下,無法得知不同地區樂齡族的資訊需求是否有所 差異,故在當前樂齡族資訊需求的相關研究中,仍尚未完整與清晰。此外上述 邱天助(2009)研究結果中,呈現樂齡族因生理機能下降而不閱讀的情形,顯 示與臺北市立圖書館最新年度調查的些微差異,故本研究認為,在近些年逐漸 積極的圖書館樂齡服務之下,需進一步針對樂齡族資訊需求在地區上的差異,

做更進一步的比較與探索,探討樂齡族之資訊需求以分析圖書館利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