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發展安全行為的程序

在文檔中 第一章 前言 (頁 104-110)

第六章 行為觀察制度實施方法

6.2 發展安全行為的程序

D O

定義目標行為 觀察蒐集基線資料

I T

介入改善目標行為 測試評量介入的影響

註 :採自 Geller , 2005

圖 6-3 行為改變的 DOIT 程序

根據上述學者對於「行為安全」程序的描述,再以 DOIT 程序,將行為安全 程序整理分析成下述執行歩驟:

一、

D

OIT 定義目標行為(Define target behavior)程序-發展關鍵行為檢核表

「目標行為」是我們希望介入改善的行為。其可界定於過去是否有足 夠次數會導致虛驚事件或傷害的危險行為,或是否有潛在會造成死亡事故 或傷害的危險行為,而可以避免這些事件的安全行為為何? (Geller, 1998)。

「關鍵行為」 (critical behaviors)是指員工具風險的行為(risk behaviors),

通常包含一些抄捷徑的行為、圖短暫的方便行為或者與系統有關的危險行 為(Ventresco, Anthony; Russell, Larry R, 1998)。

要找到引起危害的不安全行為其實不易。因為,不安全行為是頻繁、

隱約的,以致於人們未查覺他們正在做不安全行為或正觀察到不安全行 為。而不安全行為是方便、舒適的,所以,人們其實不太將這些行為視為 不安全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有助於任務績效。另一個事實是不安全行為引 起事故的機會似乎不多。因此,若是於工作場所常見的意外事故並不多見,

則定義這些隱約、方便且似乎安全的「關鍵行為」將是一項挑戰(Loafmann,

Betty, 1998)。

蓋勒(Geller, 1998)認為「目標行為」的發掘可以來自檢查工作場所,

並與人們討論其安全工作程序、以往職災紀錄與虛驚報告,以及曾施行的 工作安全分析或安全作業標準來開始。最後,當選擇目標行為後,要展開 行為安全程序前,必需獲得每個人的同意,才能開始(Geller, 1998)。而「行 為」本身應是可被他人所觀察到的行為或表現,要鑑別出關鍵行為,重點 在於要能正確的定義行為,能清楚、精確、簡短並與可觀察的活動產生聯 結。

我們從具風險的行為中,重新定義簡單有效的「目標行為」,讓員工知 道何為安全行為,以此為建立安全行為的知覺基礎。於是可致力於增加安 全行為並積極減少不安全行為。定義目標行為可以藉由表格,發展目標行 為的檢查表(definition of target behavior),一般稱為「關鍵行為檢核表」

(critical behavior checklist)亦稱為「CBC 表」,可以以此工具增進有價值的 安 全 行 為 學 習 經 驗 , 而 定 義 安 全 行 為 的 過 程 即 是 一 種 有 效 的 安 全 訓 練 (Geller, 2005; 陳炳泉, 2005)

注意,「關鍵行為檢核表」應當簡潔,不該複雜。因為,在傳統的行為 安全程序是以 CBC 表掌控關鍵行為,觀察並給予回饋。若使用查核項目少 的 CBC 表,可以採較短的時間進行觀察及資料收集,且可以建立安全習 慣,不用依賴觀察者去充份告知,員工較易記住,產生較快、較聚焦的結 果,並節省人力(Terry L, 2005)。另外,於 CBC 表中應附有觀察意見欄部 分 , 能 記 錄 觀 察 者 對 於 關 鍵 行 為 的 建 議 和 目 標 行 為 的 意 見 (Krause, 2002 ;Ventresco, Anthony; Russell, Larry R, 1998)。

二、D

O

IT 行為觀察(Observe)程序—專注觀察行為

「行為安全」應專注於觀察行為,針對特定的關鍵行為,了解人員做 些 什 麼 與 為 什 麼 要 這 樣 做 , 再 經 由 科 學 方 法 考 量 介 入 改 善 行 為 (Geller, 2005)。

蓋勒 (Geller, 1998) 提出觀察階段的兩種執行作法:(a)一對一的「安

全教練」(COACH),觀察者利用 CBC 表,為被觀察者提供教導性互動的 行為回饋,可使被觀察者知覺安全行為,防止不安全行為。(b)利用 CBC 表,以不定時抽查方式進行,用以確認安全或不安全行為,可以發覺潛在 的不安全行為,立即制止不安全行為。蓋勒發展的「安全教練」(COACH)

觀察程序(圖 6-4),以此 COACH 字母順序為觀察流程,依序進行,(a)C:「關 心」(Care)觀察員展現對被觀察者的關心,(b)O:「觀察」(Observe)定義目 標行為並確認行為發生,(c)A:「分析」(Analyze)鑑別存在的與潛在的意外 事故,(d)C:「溝通」(Communicate)主動傾聽與使人信服的說明告知,(e)H:

「幫助」(Help)確認持續改善並教導鼓勵員工持續落實安全行為。

行 為 安 全 的 觀 察 程 序 應 聚 焦 於 觀 察 及 量 度 關 鍵 行 為 (critical behavior),找出不安全行為,然後進行「不責備、不找錯、對行為觀察、

分析及溝通」的觀察程序,以鞏固安全的行為(香港綠十字, 2004)。

持續觀察

C Care

關 心

O Observe

觀 察

A Analyze

分 析

C Communicate

溝 通

H Help

幫 助

註 :採自 Geller , 1998

圖 6-4 COACH 觀察程序

三、DO

I

T 介入(Intervene)程序—改善關鍵行為

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改善介入。因為行為是可量測、可再現性且客觀的,

運用科學方法可提供回饋促成改善(Geller, 2005)。實行介入能將目標行為 往預期的方向改變,尋找了解及改善行為的外部因子,以改善系統的外部 環境,讓行為更安全;並進一歩面對問題的起因誘發好的結果(安全行為)

產生,所以設計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將觀察危險行為頻率記錄於檢核表中,

其能讓人員了解安全應建立在行為為主的回饋上。如果,提供人員一個正 面的回饋是有效的,且可於現場提供安全行為的比率數據,將可以有效的 改善安全行為 (Geller, 1998)。

介入的行為改善方式應是多樣的,譬如可包括重訂目標、獎勵計畫、

教育及培訓、改變工作設計、改變工具或工作程序、口頭告知說明、舉行 相關會議及舉行座談會等等,包含所有的安全活動。介入的目的是為及早 糾正可能導致意外的不安全行為。而未能即時解決的問題應送交委員會調 查、研究處理;而可以立即解決問題的方法,可在每日朝會或其他即時的 方式上發布告知,使關鍵行為的問題可以有效減少(香港綠十字, 2004)。

三、DOI

T

績效評量程序(Test)—安全行為績效回饋

建立一個持續觀察與回饋(ongoing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的行為安 全系統,不斷使用獲得的觀察資料去鑑別與修正目標行為,且透過介入方 式持續改善關鍵行為(陳炳泉, 2005)。因為,績效評量可得知介入程序的改 善情形,可得到關鍵行為的改善成果;透過持續觀察和記錄,以評估改善 的成效,可以修正行為的介入方式,亦可以讓工作群體知道改善的資訊,

並可透過激勵不斷加以落實。

如果,目標行為能常常達到,即可以不斷的增加目標行為的項目,擴 大行為觀察的領域,使得介入的改善程序只需專注在新的關鍵行為上,再 進行改善。員工在每次的觀察活動中參與,會漸漸形成安全行為的專家,

一則是其需要透過診斷與判斷人的行為問題,二則是其需要去監測行為改 變介入的成效,三則是其需要去改變被觀察者的介入方式使行為持續改

善。上述的測試結果將提供有效的結果,讓員工一直保持參與,使行為安 全具有系統性的評估,將可使理論與知識進一步結合(Geller, 2005)。

在文檔中 第一章 前言 (頁 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