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和目的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16-20)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本論文研究動機是順應語音教學的新趨勢,建立語流教學的共識,完整 語音教學的內容,彌補年輕華語教師語音能力不足的缺憾;並且利用節律朗 讀具體落實完整語音教學,突破傳統語音停滯於音段教學的困境,協助外籍 生改善洋腔洋調的語音現象。

一、以節律朗讀完整華語語音教學

   傳統語音教學止於字、詞的發音,不足以完整語音教學。

  Goodwin(1996)認為過去英語的發音教學著重在子音、母音的發音動作,

 和最小音對的辨別;但近幾年強調重點已轉移到超音段特徵領域中,像是  重音(stress)、和語調(intonation)、語流韻律(Prosody)。

 林燾(2001)指出過去習慣將語音教學侷限於漢字,盡所能分析一個字內  部的聲、韻、調,而語流中的重音、停頓、語調卻輕輕帶過。

 鄭秋豫(2005)認為近十年來語音研究的轉變,由傳統的發音、聲調研究  走向全面性的語流韻律現象之探索,透過大批語音資料,證明語流的韻律  其實是字調(tone)、語調(intonation) 和語篇韻律(Discourse Prosody)

 疊加後的代數和,是由小到大各個韻律範疇互動的結果,其中又以語篇韻

 律扮演的角色最為重要。

綜合三位所言,傳統字、詞、句的語音教學已不能滿足時代所需,進入「超 音段語音教學」2,是中外語音教學的共同趨勢,目前在英語語音教學界已 有音段應與超音段同時教學的共識。李智強(1998) 也認為音段和韻律是構 成語音的兩個共時系統, 它們在語音產生過程中相互作用, 最終結合為一個 整體。所以完整的語音學習應該包括基礎的音段到超音段的語流韻律。

  台灣華語教學往往在課程開始一、二週時間內,教授發音、拼音,但是 學生學了拼音符號,並不具備讀順語音的能力,況且發音的習慣也不是在短 暫時間就可建立或定型,卻因為基礎不穩,造成語音偏誤,僵化而不易改正。

對於語音的要求不容忽視,「求乎上得乎中;求乎中得乎下」忌諱初期的忽 視而造成錯誤語音的石化,因為不正確的語音會傷害發言者自信與人際溝通 關係。Goodwin(1996)認為在開始的階段就應該十分重視,讓學習者意識 語音正確的重要性,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啟動學習者的語言學習機制,能自我 監控修正語音。就語言輸出而言,節律朗讀有助於訓練發音器官,使肌肉能 適應華語發音的需要,在語流中強化發音,補強語流韻律能力,同時啟動自 我監控系統培養自我修正語音能力(Krashen, 1985),以一套完整的語音教 學來滿足第二語言學習者對正確語音的渴望。

  節律朗讀教學目標是完整語音教學,首先訓練以字裡音節為基礎進而要 求行間的語流韻律,但是語流韻律是近代新崛起的語音教學重點,仍被大環 境所忽略,即使母語教師也不知如何進行語流教學。孟子敏(2000)提及「華 語語音偏誤,教學方面問題首當其衝當屬教師因素,教師語音知識、修養直 接影響學生發音。華語教學中,不能準確聽音、清晰辨音、有效糾音,不在 少數;不少語音教學,往往都走過場」。教師的語言能力影響教學信仰,教 師對朗讀的肯定與技能補強是左右朗讀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本論文主張藉 由節律朗讀的訓練來突破教師語音能力的困境,同時整理出韻律語流教學要 點,讓教師掌握教什麼,怎麼教,才能樂於參與節律朗讀教學的推動,循序

2在語音系統中,音段特徵通常是針對元音和輔音系統而言;超音段的韻律特徵,廣義上是指聲調、

達成“讀準語音、讀順語流、讀好韻律和讀出情感"節律朗讀的四項語音目 標。

二、以節律朗讀改善外籍生洋腔洋調

  王魁京(1996)認為外國人說中文,即使單字聽似沒問題, 但整個句子 往往是點字式的拼湊,句中所有音節的輕重長短、間歇停頓都一樣,不但欠 缺抑揚頓挫的節律感,而且無法表情達意,難以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確實,

觀察華語高級班學生,即使能正確讀出字音,掌握聲調,但進入音節、句子、

篇章的語流中語音就走樣,流露難以掩飾的洋腔洋調,其問題就是出在無法 掌握華語韻律。對於外籍生的怪腔怪調,過去只注意聲調的矯正,但是  吳潔敏(2002)研究提出外國人朗讀中文的洋腔洋調,主要原因是沒有處  理好停延和語調。

 李芳蘭(2007)認為除了音準和聲調問題,沒有掌握漢語的節律規則是洋  腔洋調的主要原因而漢語各語音單元之間的停延和有機組合,是漢語語音  節奏的核心。

所謂停延、節律、節奏正是華語的語流韻律。所以學習華語不能只顧聲調而 不顧語流韻律,想要改變外籍生語音習慣,一定要加入語流韻律教學,包含 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調變化和語氣情感。在正確語音要求後,進入華語語 流韻律教學,希望外籍學生的語音能真正改頭換面,甚至脫胎換骨。

  但是語音教學若止於學理上的解說,理解和落實還是有段遙遠距離。例 如華語教學研究所的外籍生來台學習語音、語法、語義等專業知識,期待未 來成為稱職的華語教師,然而語音中褪不去的洋腔洋調,現實阻礙申請國外 華語任教的機會。據華研所外籍生陳述「曾修習過語音的理論課程,也清楚 自己的發音問題,卻苦於無“法"改進」,所以找出改進的策略是解決外籍 生語音問題的關鍵。本文提出具體的方法就是以節律朗讀結合停延理論與實 際操練,讓學習者在作中學。

  固然語流韻律是變化無窮,但從歸納中仍有通則。研究者提出的假設

是:專家從規範朗讀中整理出韻律語流的規律與理論;相對的,如果要落實 語流教學,則宜“反其道而行",從朗讀教學策略中,提供學習和運用語流 韻律的機會,從反覆練習中落實理論、強化韻律而活化口語表達。節律朗讀 教學以理論解說與技巧練習雙管齊下,讓學生在後設認知3中發現自己的問 題,並希望藉由不斷朗讀模仿,改變僵化語音習慣。

三、以節律朗讀達成口語語音教學目標

  就語音教學目標 Moley (1987)提出有效理解、有效溝通、自信增強、

自行監控說話四點。而節律朗讀所追求音節正確和語流韻律,對於有效理 解、有效溝通、自信增強的語音目標絕對是必要條件,在自行監控下有意識 練習才能達成語音學習的目標。

  有人認為言語交流只要聽得懂即可,不必於語音上太過要求。然而 Goodwin(1996)認為隨著溝通式教學法來臨,學習者的焦點轉移到流暢性 而非正確性,但是對語音控制偏離標準太遠,實在難以聽懂。所以語音教學 正確性重於流暢度,先要求音段的準確,進而追求語流的順暢與韻律。聲音 是溝通時最重要憑藉,微弱、低沈、平淡的聲音,說的人不但使語言喪失生 命力,也使聽的人感到興味索然;優質化語音輸入藉著有表情的聲音傳達意 念,正是所謂「聲情」。如何運用聲情有效能的傳情達意,是語音教學的主 要目標。

  即席演說是口語訓練的最高層次,但是面對聽眾時,即使是母語者也因 緊張往往腦中一片空白而不知所云,話都不知怎麼說,更不用說聲情表達。

所以中國大陸口語訓練課程將朗讀作為演說的橋樑,先於課程中做朗讀語音 的訓練。言有所本,不必擔心要說什麼,以朗讀的方式訓練語音達到口語溝 通四層境界:

3 Beyer(1987)提出後設認知的運思內涵,即計畫、監控及評估三大要項,透過計劃策略陳述目 標、運思執行、導引運思、辨識障礙並加以克服、預測結果等過程完成構思,再運用監控策略保 持目標、個人位置、達成次級目標,並再作效果判斷等,可達成後設認知的策略運思過程,以增

1. 聽到(loud enough to be heard):清晰宏亮的音量 2. 聽懂(clear enough to be understood):準確的發音聲調

3. 動聽(pleasing enough to be enjoyable):抑揚頓挫的韻律語流

4. 動心(expressing enough to be interesting):文情合一的聲情

(A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Program.1984 )

  “聽得到"是要求發言的音量適當;“聽得懂"是發音、咬字、聲調清 楚正確;並且訓練語音表達大小、高低、強弱、長短變化,重音、停頓、節 奏控制等技巧,使語音成為“動聽"的藝術;進而激發情意使語調、語氣等 完整傳達,活化的語音必有強烈的感染力,讓人為之“心動"。而朗讀本質 要求大聲、明晰,節律朗讀藉著語流韻律技巧學習,不但改善音質更讓聲音 充滿變化。篇章朗讀訓練,不只重視基礎的音節,更進入篇章中訓練語流變 化的能力,讓情感自然流露,以達到語言溝通“聽到、聽懂、動聽、動心"

的最高境界。

  溝通式語言訓練必須在有上下文脈關係的語段中練習,而不是傳統字、

詞或獨立語句的練習。一樣的道理,要掌握華語韻律絕非單句語調所能包 括,一定要在語流中進行學習。節律朗讀語音教學,提供在語流中強化語音 並學習韻律技巧,讓語言的內容情感和生動語音形式彼此相得益彰,達成口 語語音教學目標。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