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節律朗讀心理認知歷程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34-3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節律朗讀心理認知歷程

  節律朗讀具有朗讀清楚明朗讀出的特色外,更要求呈現華語的節律。

 吳潔敏,何文忠(2003)說明“語言的節律"是語音中聲音的高低、輕重、

 長短、快慢、間歇和音色所造成。漢語節律包括停延、重音、句調、基調  和節奏等,存在於音節、音步、氣群、句子、句群、段落、篇章的不同層  次中。

 吳潔敏(2002)認為“節律朗讀"是以“雙碼認知"即通過“字裏碼"和  “節律碼"的雙重編碼,把作者隱含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全部表達  出來。“字裏"指音節內的聲、韻、調;“行間"是指音節以上層次的“節  律"。兩者都具有表意、表情、表態功能。節律朗讀是把“字裏的音節"

 和“行間的節律"雙重整合來表情達意的。

 高霞(2007)認為朗讀認知心理過程,首先是“文本輸入",這些意義單  位聚集在短期記憶裡,直到形成一個命題,並與長期記憶中的圖式相作用  ,得出篇章的意義;同時文本視覺形象激活心理詞庫中相應詞的語音,用   於訂定“語言計畫",根據對篇章意義理解的基調,影響言語計畫中的   語音語調及斷句處理。最後由“發聲機制"落實言語計畫,轉化為外在   的有聲言語:而“監控機制"則負責發現錯誤並自我修正。朗讀時經過   信息處理,準確產出語碼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準確再現語篇。

綜合以上學者所言,製作節律朗讀心理認知流程圖:

圖 二-1 節律朗讀心理認知流程圖

  節律朗讀前所作的準備稱為“預備式朗讀":

1.解碼:就是對作品必先深刻理解。了解篇章中作者的心情旨意,才能掌握  節律朗讀的基調,作為語流韻律最高指導原則,。

2.重新編碼:朗讀者確定字裏音節和找出遺失行間的節律,心理進行雙碼認  知整合後重新編碼,讓擬定的新碼和作者原來的編碼一致,才能原意重現。

3.擬定語言計畫:在文本上利用符號標示明確停延、抑揚頓挫,將心理編碼  具體呈現為語言計畫。

4.節律朗讀:啟動發聲機制實現語言計畫,利用停延技巧進行節律朗讀。

5.監控機制:語言監控自我檢視,清楚的發出每一個音。在節律朗讀中,經  過反覆的練習,學生具備了分析聲音、自我察覺與自我糾正的能力,不再

 單方面依賴老師,逐步達成讀準字音,讀順語流,讀好韻律,讀出情感的

解碼 編碼

預備式朗讀 語言計畫 節律朗讀

發音機制

監控機制 字裡音節

〈字裡碼〉

行間節律

〈行間碼〉

雙碼整合

 朗讀教學要求。

預備式朗讀中掌握基調、確立態度和情感,正是 Seidlhofer(1995)

所說:「發音本身不是終點,而是談話過程中協商工具,被鑲嵌在特定社會 文化與人際背景中」的確,發音教學要配合其他談話技巧而來,在實際語境 中“做中學"並體會語用。語言透過朗讀來實現,可以鞏固正確發音習慣,

培養語流韻律能力,在揣摩基調、語氣中,達到語用學習。反應 Dalton and Seidlhofer(1994)列出六項發音溝通能力:

1.凸顯(Prominence):凸顯所強調重點。

2.主題管理(Topic management):標示以及辨認一個主題結束與另一主題 開始。

3.資訊狀況(Information status):如何辨識彼此共有知識與新事物。

4.話題轉移(Turn-talking):何時說話或沈默,如何不將發言權交給他人。

5.社交意義和角色(Social meaning and roles):考慮地位、禮貌、團結 分裂、支配權威,確立我們自己和交談者關係。

6.參與程度(Degree of involvement):如何表達情緒態度等。

  朗讀韻律語流韻律教學,正可培養這六項溝通能力。教學證明節律語流 技巧教學可以奠定口語溝通要項的基礎,在溝通中增強說的自信。溝通時以 情感為基礎,使用語音技巧來彰顯主題、重點、情緒,讓對方能更明確理解 所傳達資訊或感受,達成溝通目的。所以讓學生瞭解語流韻律的特性,活用 停頓、凸顯、語調、節奏等語音技巧,來提示主題管理和暗示話題轉移,並 讓人感受語用態度。

 吳潔敏、何文忠(2003)認為表情達意的節律朗讀恢復文本原有資訊,使讀

 者和聽者對文章產生共鳴。幫助聽者在接收資訊時,通過對“節律"的感  知,獲得對言語深層的解讀與認知,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語言的表達兼顧內容與形式,語音即是外在形式,在節律朗讀中,表達的思 想雖然是文本作者的心意,但是藉此培養學生以聲傳情的語音表達能力,將 來傳達自己想法時,也能藉語流韻律來彰顯語義、表達態度、傳達心情,達 成有效的溝通,是節律朗讀語音訓練的主要目標之一。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