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11-16)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就研究者參加節律朗讀比賽語音成長的經歷與指導母語者利用節律朗 讀有效改善語音的經驗,肯定節律朗讀對於語音學習的功效。觀察外籍生的 語音問題比母語者複雜很多,但兩者所發生的語音問題和忽略語流韻律的現 象卻很雷同,因此在台灣華語領域推廣節律朗讀教學,藉由對“字裡音節"

和“行間節律"的要求,希望有效改進發音,補強1語流韻律,改善外籍生 洋腔洋調的語音現象。

  過去傳統母語教學和大陸對外漢語教學早已將朗讀作為教學策略,但是 在台灣的華語教學領域提出朗讀教學策略,實行上仍是困難重重。一是長久 以來多數國人對朗讀深度的誤解,或以為是有口無心的念經、或是舞台上誇 而不實的朗誦、或是矯揉造作讓人不舒服的語調,因而產生嚴重的排斥;所 以必先建立對朗讀的正確認識,才能破除直覺的抗拒。再者鑑於大環境和台 灣母語教育對正確發音和生動語流的忽略,對於發音上以台灣國語特色自我 寬容,並不講究規範的國語;關於語流韻律教學,即使是母語教師也缺乏概 念而不知從何教起,所以想要落實發音和語流的完整語音教學,建立教學架 構和提出教學策略是當務之急。

  雖然起步難,但提升台灣華語語音教學效能,需要有志者一起努力,才 能塑造優質的華語學習環境。然而對朗讀尚未正確認知和突破落實的瓶頸 時,徒然引入朗讀的名目只是形同虛設,最後否定朗讀成效,將是不公正的 評估。因此本論文除了整理朗讀相關理論外,也藉由文獻整理勾勒出實際教 學的重點,分享實際教學經驗,希望教學者能順利將朗讀融入華語教學,發 揮對華語語音教學的最大功效。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開口說外語給人第一印象就是發音,「對非母語人士而言,語音就是社 交的門面。而且發音對錯直接關係語義表達的成敗,- --對外漢語教學中韻

1

律訓練,不只是門面問題,實際上是訓練構詞、習得語法、關係習得者登堂 入室的大事」(馮勝利,2007)可見語音的學習是語言教學的關鍵,但在台 灣學習華語的外籍生仍難免洋腔洋調,這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沒有方法改 善?讓我們面對問題找出癥結,才能對症下藥!

  曾拜訪台北市某一知名華語教學中心,詢問華語教學二十多年資歷的 F 主任,認為多數在台灣學習華語的外籍生,語音仍有很大進步空間。F 主任 觀察語音教學成效不彰,一來是教師不能嚴格執行語音的糾錯。在台灣的部 分老師重視自然討論,多半著墨在詞彙、語法上,覺得時間不足而放棄語音 的要求,而學生一旦被灌輸能溝通就好了,錯失在初級班定型正確語音的契 機,到了高級班不但固化難改,甚至還抗拒改正。再者是教師對自我語音欠 缺嚴格的要求。受國語在台灣地方化,有些老師語音也都不到位,放縱自己 也放棄了學生,相對於老師的不積極,學生也就不在意。 

  雖然在台學習華語的外籍生,受台灣國語在地化而影響語音,但是仍有 對語音要求嚴格的老師,不容全盤否定。只是想要整體大躍進,一定要所有 老師一起努力才能突破。F 主任堅持學習語音一定要學到位,發音教學階段 是關鍵期,發音要有足夠刺激,不是靠學生自己摸索可以學習,課堂教師必 須堅信「老師可以教得會,學生一定學得好」,關鍵是教師一定要能發音到 位,才能正確示範、監督、輔助。從 F 主任語重心長的看法和個人經驗的觀 察,探究華語語音教學的背景:

一、台灣國語的語音現象

  在台灣說不標準的國語是普遍的現象,國語說得標準反而是異類,引來 異樣的眼光,或是「你是大陸來的?」的質疑。華語教師對自己和學生的語 音,都應該以規範的華語自我要求,不能以台灣國語作為放縱語音的藉口。

所以希望藉由朗讀中“字裡音節"的要求,解決師生的基礎發音問題。

  以下資料是研究者自 2006-2008 連三屆擔任宜蘭縣市國中、高中組國語 文演說、朗讀比賽評審,整理參賽員發生的語音問題,對應葉德明(2007)

針對華語師資培訓班 42 位學員受訓前語音測試的謬音統計數字:

(一)咬字不清:

  1、聲母部分:

 (1).f (ㄈ)、h (ㄏ)不分。

 (2).n(ㄋ)、l(ㄌ)鼻音、邊音不分。/ 佔有有 54.7%的偏誤。

 (3).l(ㄌ)、r(ㄖ)邊音與舌尖後擦音不分。/有 77.7%偏誤。

  4).zh(ㄓ)、ch(ㄔ)、sh(ㄕ)和 z(ㄗ)、c(ㄘ)、s(ㄙ)不分/佔全部人士     91.6%-54.7%。

 (5).j(ㄐ)、q(ㄑ)、x(ㄒ)的問題:ji(ㄐ一)、qi(ㄑ一)、xi(ㄒ一)成舌     尖阻音。

2、韻母部分:

 (1).ai(ㄞ)、ei(ㄟ)、ao(ㄠ)、ou(ㄡ):複韻母不到位  (2).an(ㄢ)、ang(ㄤ)不分:口型、舌位不明。

  (3).en(ㄣ)、eng(ㄥ):前、後鼻音不分,幾乎是台灣人語音共同現象。

 (4).i(一)、u(ㄨ)、ü(ㄩ):開、齊、合、撮嘴型定位不明。/以高、前、

   展唇的 i 取代撮口 ü 的百分比有 80.5%。   

  聲、韻母發音問題,母語者和外籍生的的偏誤,其實頗為雷同,應該是 音系本身就有發音上的難點,需要在聲母的發音部位和方法與韻母的舌位高 低和口型變化上重新認知。

(二)聲調不明:二、三聲不分,一聲亂揚、四聲不降。句末全上(第三      聲)已成絕響(葉德明,2007)。聲調掌握對外籍生而言,一直是學

    習上的難點,大環境難以提供外籍生自然習得的典範。

(三)欠缺語調,缺乏情感:許多台灣人平鋪直敘而單調乏味的表達方式,

    無法活用語調、語氣以達到語用目標。

  未經訓練的母語者朗讀時咬字不清、聲調不明、停頓不當,欠缺聲情;

相對觀察高級班外籍生所存在聲、韻、調的發音問題和台灣母語者的語音問 題頗為類似;而對於語流韻律的認知也都模糊不清,強烈感受需求韻律語流 訓練的迫切性!認為對於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朗讀語音訓練,即使 教學法或引導技巧不同,但是教學步驟和內容應該相近,希望朗讀也能有效 矯正外籍生的語音。

  周質平(2005)提出台灣在華語學習上,突出「台灣國語」與「規範現 代漢語」不同,在語音上企圖保持台灣的地方特色,而不知外國人想學的是 規範的現代漢語,而不是台灣國語。所以華語師生勿再以台灣國語作為不正 確語音的藉口,響應師大華語教學研究所葉德明教授所主張維持標準華語響 亮優美律動的聲音,作為華語教師共同的目標。

二、對語音教學忽略與不足

  華語教師因為課程進度壓力,通常教完發音符號,學會拼音、聲調後,

就完成傳統語音教學;此後的語音教學,大多老師止於生詞的帶念;有少數 老師會請初級班的學生讀出課文,但對於語流韻律往往是缺而不談。只停滯 在音段、聲調的糾正,而不能進入語流韻律的教學,勢必削弱語言表達的感 染力,導致語音教學內容不完整。所以希望藉由節律朗讀中“行間節律"要 求,彌補師生語流韻律不足的缺憾,落實完整的語音教學。

  對整體語音教學概念不足和欠缺具體的落實方法都是阻礙語音成長的 關鍵。追究概念不足的原因是教師成長的母語語音教育中,就欠缺語流的訓 練。應宜蘭縣政府邀請為一百位中小學教師進行朗讀語音教學,藉此機會詢 問位居語言教育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意外發現進行語調教學者只有兩位教 師。進一步訪談才發現教師們百分百肯定語調的重要性,而未於教學中實施 的原因是不知從何教起,也就是教師對語流韻律概念不足而無能為力。所以

藉由節律朗讀教學,整理出語流教學重點,讓師生在節律朗讀中具體實踐韻 律語流,助益在此環境成長的華語教師突破不知所措的教學困境。

  從楊斐祺(2005)對華語教師角色定位與專業化歷程之研究中,確實也 驗證年輕華語教師語音能力訓練的不足。她訪談了十位資深華語界的專家,

認為過去發音標準的特質是華語教師踏入華語教學篩選機制中不可或缺的 一環,但現今生態似乎有所轉變,曾擔任培訓師資的主任說「早期傳統華語 教師,無論在發音和教學態度上都有一定素質;近年來台灣年輕老師發音普 遍不夠標準,包括本科系學生,這是必須省思的----」新一代華語教師語音 的素養,令先進十分擔慮,教師本身不能具備高標準語音素養,如何進行優 質的語音教學?楊斐棋從綜合訪問中,提出「台灣華語師資正逐漸喪失標準 發音特質,陷入難以突破的困境」,這一個警訊,值得新一輩華語教師深省。

整理十位未來準華語教師朗讀錄音帶,列出其語音現象(參考附錄一),呼 應年輕華語教師語音能力訓練不足的事實:

1.在朗讀的字裡音節部分:有人聲母的舌面音太緊而出現尖音。舌尖前、後  音混淆;韻母發音不全、動程不到位,最普遍的現象是前、後鼻音不分與  聲調二、三聲不明。儲備華語教師發音問題和所整理的母語參賽學生語音  問題相近,再次證明是台灣國語特色的迷思。

2.在行間節律部分:普遍欠缺語流韻律。

  1).停頓:以字斷句或以詞斷句,造成字音拼湊停頓瑣碎;未能適當停      頓以提示修辭結構或韻律分層,長句也未能貼切處理。

  2).延連:重音不明顯,未能適當凸顯焦點語義。句群間未能利用停延為    韻律單元分級。

  3).節奏:語速一致,一字一音清楚卻沒有快慢節奏。表達上宜重點凸顯,

   非重音部分較輕鬆帶過,應有長短、快慢、輕重的差別;句群間的開    端、發展、結尾,也都應該以不同的語速、強弱節奏來展現。

  4).情感語氣:語調、語氣是朗讀是否感人的關鍵,但多數的錄音聽不出     情感。情感不能激發的主因是朗讀者不能融入情境,只是客觀敘述而     無法傳情達意。

  4).情感語氣:語調、語氣是朗讀是否感人的關鍵,但多數的錄音聽不出     情感。情感不能激發的主因是朗讀者不能融入情境,只是客觀敘述而     無法傳情達意。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