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流程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65-6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論文研究步驟是發現研究問題,尋找相關文獻、決定研究方法、擬定 教學計畫,設計教學並於執行歷程中檢驗。蒐集資料的工具包括問卷、訪談、

教學札記、錄音,實驗語音分析等。

一、研究時程

  規劃十二堂節律朗讀課程,每次兩節的時間,每週進行一次教學。正式 實驗前已於十五位泰籍生的班級進行前導試驗,了解學生們對節律朗讀教學 的反應;教學實驗以五位受試者為研究對象,由實務工作者針對節律朗讀課 程進行小型的教學研究。研究者以行動研究法觀察並記錄過程中所發生問題 與學習情形,研討解決的方法並檢驗節律朗讀是否提升語音學習的成效,目 的在於發展節律朗讀教學的可行模式。

二、研究步驟 

  採取的研究步驟以文獻探討為理論基礎,進行前導試驗(pilot study),觀察學習者學習歷程與反應,作為修正或確定教學模式的依據,

進行實驗教學的行動研究,探究有效能的華語節律朗讀教學。

(一)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

  進行相關資料蒐集,澄清台灣人對朗讀的誤解並分析、歸納出朗讀對語 言學習的功效,作為理論的支持。採質化研究,報導相關學者、專家,如何 進行朗讀教學的實務經驗。整理密西根大學陶老師來台的演講,了解在班級 如何帶領朗讀,使初級班外籍生在九週內獲得準確的語音;並訪談三位曾經 參與哈佛北京書院朗讀課程的華語教師,分享教學經歷。

(二)前導試驗

  整理文獻與訪談專家,擬定教學的雛形並在師大推廣部泰國團短期華裔 班作試教,最後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學生對華語朗讀教學內容、功效的反 應。教學中利用語圖幫助學生發現語音的問題,並希望藉由不斷朗讀練習,

能夠模仿而改變僵化習慣並強化正確語音。前導研究紀錄學生學習需求和反 應,作為修正節律朗讀教學設計的依據。

(三)設計教學課程

  研究教師角色、學生角色、教材角色,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 與評量模式。因為師資專業理念與技能關係朗讀教學成敗,必須補強教師所 需能力;所以分析朗讀師訓課程的問卷,了解教師對節律朗讀教學內容可行 性與實用性的反應,以確定節律朗讀教學內容,並探討朗讀教學對教師語言 和指導學生能力的幫助。

(四)進行教學實驗

  北京大學為外籍生開設漢語正音課,有計畫的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語音 問題,設計針對性的教材,用多種練習方式糾正錯誤發音,建議對於發音不 準的留學生,應先診斷語音,再經過聽辨和朗讀的循環,加強聽辨能力和實 踐檢驗。據此本實驗的教學模式:

圖 三-6 語音教學循環模式

  教學內容以聽辨和朗讀為主。所以語音教學重點是耳朵要能聽辨,發音 器官要會模仿,並在不斷的模仿過程中養成新的發音習慣。教師在旁引導提 醒,隨時矯正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教師語音教學循環模式:

1.診斷:前測發現學習者語音問題。

2.聽辨:由老師說明與示範,學生能分辨正、誤讀音區別;錄下受試者與母  語者短文朗讀比較異同。

3.模仿:講述音理、指出偏誤、先聽後說、給予糾正方法體驗修正。

4.朗讀強化:針對學生問題選擇教材,在語流中反覆練習,實踐朗讀的技巧。

  偵測學生語音問題,透過不斷朗讀練習與模仿,讓學生能在長篇語流 中,避免語音走樣達到自然流暢生動。課後應用 Moodle 線上課程,作延伸 學習(陳慶華,2008),彌補上課不足與個人不同需求。錄音記錄學生每週 語音的改變;安排定期朗讀測試或競賽,讓學生在適度的壓力中,積極成長!

(五)實驗評估

  以節律朗讀作為語音教學的具體方法,透過理論解說與技巧練習,當外 籍生掌握篇章中字裡音節和行間節律,希望能去其洋腔洋調,提升表情達意 的語音效能;課程結束後,將受試者的前、後測錄音,由五位曾擔任節律朗 讀競賽評審的專業教師聽辨,評判是否去除了洋腔洋調,同時評鑑語流韻律 表現;另外也借重語圖分析,比較學生前測、後測篇章朗讀的語音差別。將 研究步驟以流程圖呈現如下:

圖 三-7 節律朗讀研究流程圖

在文檔中 華語節律朗讀教學研究 (頁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