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七、整理及分析資料

問卷和採訪的過程結束後把所有的資料整理為本文

第 三 節 研 究 對 象

一、 非母語者教師

在本文的第一章已經提到,本來本研究打算以來自多種母語背景的非母 語者華語教師為研究對象,可是後來因為多種原因而決定把研究的焦點縮小 而放在美國教書的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上。

因為本研究的焦點在於在美國教學的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情況,研究對 象是在美國教華語的非母語者教師。討論非母語者華語教師比較周全的研究 至今未出現,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個大致描述。因為本研究的範圍比 較大,所以並沒有以語言背景、教學經驗等來做區分。

因此,進行問卷調查的時候對研究對象只有四個必備條件:

(一)母語不是華語

(二)在美國教書

(三)在課堂上教華語

(四)願意參加本調查,提供意見

尋找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時,跟全部的研究過程一樣,使用e-mail的方 法。發送100多份email後,收到48位教師的回答。因為發送的e-mail常常被轉 發給更多教師,所以確切的回收率是未知的。回收的48份問卷之中有效問卷 為37份。因為尋找研究對象的時候對語言背景的惟一條件是「母語不是華 語 」,因此,雖然研究對象都是在美國教學的華語教師,但是有些教師的母 語並不是英文。這些教師的語言教學情況更有意思,因為他們不但教跟他們 自己母語不同的語言,而且在教學過程所使用的語言和學生的母語也跟自己 的母語不同。簡單的說,這些教師並不是使用自己的第一語(L1)來教第二

語(L2),但是使用自己的第二語(L2)或第三語(L3)來教第二語(L2)或 第三語(L3)。當然這樣的情況跟一般的,使用自己的母語來教外語的美國教 師不同,而他們的參與一定使本研究結果更豐富。雖然在本研究的範圍之內 不能更仔細地討論這些教師的特色和境況,但是他們的身分及教學上的經驗 一定值得更多注意。

在問卷調查的部份完成後,為了開始進行e-mail採訪的部份,從參加問 卷調查的研究對象中再尋找一些願意提供更多意見的教師。本來打算尋找5位 教師,後來決定為了接受更多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而面試8位非母語者研究 對象。此8位研究對象中6位教師是以英文為母語的。有1位德文為母語的,而 還有一位更特別的教師,她對自己語言背景的定義是「1.5 華語母語者」,意 思是,她雖然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但是小時候就移民到美國,受到英文的教 育,而只有大學的時候再繼續學習華語。因此,她的華語能力雖然比一般的 英文母語的美國人好得多,但是不如在中國大陸長大的母語者。

二、母語者教師

為了進行本研究而尋找母語者研究對象的時候,對研究對象要求的條件如 下:

(一)母語是華語

(二)以對外華語為職業

(三)願意參加本調查,提供意見

尋找母語者研究對象大部分是透過e-mail進行的。發送的10多份e-mail後 願意參加本研究的母語者教師有5位。雖然人數不太多,但是這5位教師的背

景和經驗不同,有的教師已經跟非母語者同事很密切地合作幾年,有的教師 完全沒有這樣的經驗,有的是台灣來的,有的是中國大陸來的等。

因為本研究的主要焦點在於非母語者教師的看法,所以對母語者教師的 面試只能當作補充本研究結果的功能。不過,因為對外華語教學的領域上仍 然以母語者教師為主,所以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在其領域中的地位當然受到母 語者對他們的看法影響。這個問題一定值得更多考慮和注意,但是因為本研 究的範圍而不能更仔細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