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二 節 非 母 語 者 教 師 的 採 訪 結 果

一、 研究對象的背景

為了保持研究對象對於個人資料的權力,在分析e-mail採訪結果上不使用研究 對象的名字,而使用A、B、C等拉丁字來代表每個研究對象。

表 5-31:非母語者e-mail採訪對象的背景資料

研究對象 性別 母語 華語教學經驗 教育背景 目前的學校 校(Chinese

Community

School),6年在美

跟性別有關的想法上的差別。

研究對象都有跟母語者華語教師一起工作的經驗,除了1位以外,其他 的教師目前所服務的學校都同時雇用母語者教師。那1位目前沒有母語者同事 的教師以前也有很豐富的經驗,她以前的一份工作,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 教師的比例就是20:1,她是學校唯一的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目前有母語者同 事的研究對象大部份都有跟同事合作,不過合作會不同,有的教師跟母語者 同事的合作很密切,他們一起設計考試、討論教材或教室管理上的問題,有 的教師偶爾會跟母語者同事討論問題,有的教師因為跟母語者同事在不同的 校區教書,就只能在學校的電腦系統上連絡。

二、 採訪的結果

雖然在e-mail採訪的過程中每位研究對象所接受的問題不同,但是他們 提供的回答中有些相似處可以看出來:

關於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之間的差別,研究對象的看法跟問卷調 查出來的結果仍然很接近。研究對象最多提到的因素是母語者教師對目的語 言的知識和非母語者教師對本地文化和學生背景的知識。從中國文化的角度 來看,母語者教師是「圈內人」,對語言和文化有很深的知識及瞭解,同時非 母語者教師是「圈外人」,沒有在那文化的環境內長大的經驗,但是有以「外 國人」的身分來學習語言和文化的經驗,對語言和文化有「圈外人」角度的 知識。研究對象認為,這兩種角度和兩種經驗對學習者同樣的重要,同樣的 可以提供學習上的幫助和動機。研究對象也強調,目的語言的知識和本地文 化的知識都是可以學習的能力。e-mail採訪對象,像問卷調查的對象一樣還提 到非母語者教師可以預測學生學習上的困難點、母語者教師發音很標準等因 素。

在問卷調查中問研究對象是否認為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身分給他們壓 力,結果17位教師認為有,而13位教師表示沒有。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提供回 答的研究對象相反的看法大概是50-50%,在e-mail採訪的時候特別請對象提 供對壓力的看法。4位研究對象表示自己感覺到壓力,而3位覺得沒有特別壓 力(母語是華語/英語的F研究對象因為不是真正的非母語者教師而沒有收到 這個問題),因此e-mail採訪對象對此問題的回答跟問卷調查的對象很接近。4 位感覺到壓力的研究對象表示,壓力最重要的來源如下:

-害怕說錯或寫錯

-學生和同事是否認為自己是個可靠、有效、有權威的教師

-低自信

-保持及增進自己語言能力的需要

按照研究對象的看法,壓力的來源可以在外界,也可以在自己的心裡。

來自外界的壓力包括學生、同事和家長對教師的期待、教學環境上的問題

(如備課時間不夠或教材不好等)、保持自己語言能力等。自己給自己的壓力 包括自信的問題、害怕錯誤等。

教師們也表示,壓力可以改變,可以減少。內外兩種壓力都可以隨著時 間而變好。在外面,學生、同事和家長更瞭解非母語者教師候比較容易接 受,有些研究對象也認為近幾年學生和母語者教師對非母語者教師的看法已 經進步了,歧視愈來愈少。在裡面,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也可以隨著教師的經 驗和知識提高而逐漸減少。

3位沒有感覺到壓力的教師表示,他們的語言能力、語言學知識及教學 經驗讓他們很有自信地工作,而他們不覺得做為非母語者教師一定需要很大 的壓力。一位教師指出,他的語言和文化知識比在他所教的課堂上需要的知

識多得多,因此他完全不緊張。有的教師也提到,因為受到同事們的支持,

他比較容易擺脫了初期的緊張及壓力。

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在工作上遇到最大的困難,按照研究對象,跟非母語 身分完全無關。e-mail採訪對象提到的問題都是跟設計教材、備課時間及學生 機動有關,沒有受到語言背景的影響。教師們認為他們在教學上最大的困難 是設計有意思的、讓學生有動機的課程和備課。在這個問題上比問卷調查結 果中更清楚地看出來,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們在教學上最大的問題跟其他的教 師一樣,而跟非母語者身分和語言能力無關。

討論華語教師是否有效的時候,有些研究對象提到關於有效的定義及評 價有效的權力的問題。有些教師指出,為了決定某位教師是否有效,先一定 需要決定「有效」和「成功」的定義及範圍,才能回答有效的問題,而那些 教師又指出,給「有效」這個概念一個固定的定義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此 問題引起了下一個問題:誰有評價教師的權力?誰可以決定,一位教師是否 有效,是否是成功的?研究對象對此問題的看法雖然有點不同,有些教師認 為母語者教師不適合做非母語者教師的評價,有的教師認為母語者教師還是 可以的,但是所有研究對象同意的是,學生因為知識及經驗不足,所以不適 合評價教師專業教學能力,而可以做評價的人員一定需要具有很高級的教育 知識才能正確的判斷非母語者教師的表現。

有些研究對象在e-mail採訪過程中收到最後一個問題是「依您所見,為 了提高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們在教學上有效率,是否需要改變外界對非母語者 教師的看法?需要什麼樣的改變?」(What changes you would see necessary in the attitudes toward non-native speaking teacher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language teaching?)。問題不簡單,有些研究對象直接回答

「沒有想過」,不過教師們在這個問題上還是提到一些值得考慮的想法。他們 認為,母語者和非母語者教師應該都努力地提高他們自己的專業能力,這樣 比較容易改變關於非母語者教師的負面刻板印象,也可以對學生提供更有效 的教學幫助。

小結

在以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為研究對象的面談過程中得到的結果,跟問卷調 查的結果仍然沒有很大的差別。面談結果幫助更深入地瞭解在問卷中出來的 一些結果,如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在工作上的情況,所受到壓力的來源及原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