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第 一 節 調 查 結 果 的 摘 要

在前面的幾章理指出,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情況到現在是一個沒有受到 學者注意的領域。而且隨著華語教學在全球各國越來越流行,華語教師的人 數也在增加。因為在很多國家可用的,被培訓過的,專業的母語者華語教師 的人數跟不上日益擴大的需求,所以非母語者教師也越來越多被雇用。

在對外英文教學(ESL)對非母語者教師的研究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因 為ESL的國際發展過程中已經面臨過母語者老師不夠或是不可用的現象,而也 已經發現非母語者教師也有其特色及優勢。關於非母語者英文教師的最早的 研究是Medgyes(1994)在匈牙利進行過的調查。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於證 明非母語者教師的優勢,顯示非母語者教師不僅是當沒有母語者教師可用的 時候需要的代替人,他們也有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價值。接著Medgyes首創的研 究,非母語者教師的領域逐漸變成了ESL發展中的方向,而跟著對非母語者教 師的知識加強,他們的地位也提高。雖然到現在還有很多人會相信“只有母 語者可以當作有效的語言老師”這個概念,但是這幾十年來愈來愈多學者研 究結果來否定這個謬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透過問卷調查更深入的瞭解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工作 情況及他們在教學方面的特色和優勢。

(一)非母語者研究對象的背景

雖然研究對象都是在美國教書的華語教師,他們的語言背景還是不同,

33個教師的母語是英文。其他4個教師的母語背景為德文、太米爾文、希伯來 文及泰文,研究對象分為五種不同語言的母語背景。而教師們目前就業的地 方是在美國至少14個不同州。

雖然37個研究對象都在課堂上教華語,但是受過專業對外華語教學培訓 的只有2位。大部分的對象有華語的學位,5個有大學、7個有碩士、1個有博 士學位。5個教師受過跟華語無關的教育培訓。其他的學歷包括語言學、英文 教學等跟華語教學沒有直接關係的專業。受到專業對外華語教學培訓的老師 人數比較少,原因可能在於目前在美國提供對外華語教學課程的學校或學院 不多,專業教師的培訓還在發展中(Wang 2010)。

專業華語培訓的經驗可能不是很豐富,不過研究對象的教學經驗不少。

19個教師有5年以上的教學經驗,之中12個的經驗為10年以上。只有5位教師的 教學經驗不到一年。因此,雖然研究對象的人數不是很多,但是以他們教學 經驗的豐富性來看,他們對自己工作情況的看法還是十分有效。

研究對象目前就業的學校也有不同,從幼兒園到大學什麼年齡都教。在 大學教書的教師的人數最多(27個),而教的程度以初級班最多。研究對象 每週教的課數也有很大的差別,4個人每週不到5堂課,而有的每週上30多堂 課。研究對象平均的工作量是10-20堂。

(二)研究對象對工作的經驗

如果需要用一個辭彙描寫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那應該

是:多樣性。研究對象描述自己在課堂上用的教學方法的時候提到很多不同 的因素, 從一般方法的理論(method)到每天在課堂上給學生的具體的任務

(task)。按照研究對象的回答,在他們教學方法中以溝通教學為最主要,不 過他們還是會使用很多不同方法教學生。不少的教師直接表示教學多樣性的 重要,而且強調教師對教學方法的彈性。

看起來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對自己的優勢很有意識。描寫自己優勢的時候 研究對象最多提到的就是可以瞭解 /預測學生學習上的困難的能力(22 人)、其他重要的因素包括「 可以使用自己學習華語的經驗及策略 」(11 人)、「 瞭解學生的文化背景」(10人)、「 可以提供很清楚的解釋及指 示 」(9人)、及「 當作學習華語的榜樣 」(6人)。除了這些以外,「教 室管理」、「可以使用學生的母語來解釋難點」等也是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 優勢。像討論教學方法的問題一樣,這裡也有些教師提到提供多樣性的教學 方法。

研究對象對自己的劣勢也有很清楚的看法。他們認為自己最大的劣勢明 顯是不完美的語言能力(22人)。第二個最重要的因素雖然沒有被那麼多教 師提到,還是很有意思:「 接受來自母語者教師,家長等的歧視 」為其中5 個對象直接指出,而還有其他的教師也提到有關的問題,如自信的問題,或 者表示為了得到尊重及接受自己,比母語者教師需要用功得多。看起來非母 語者華語教師對自己的劣勢的看法大概可以歸納成兩種:語言能力的問題和 因為身分為非母語者教師而受到的態度的問題。

關於跟母語者教師同事的經驗,大部分的研究對象在就業的學校有雇用

母語者教師;不過16個研究對象卻沒有母語者同事或者身為學校唯一的一個 華語教師。對於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在教學方法之間的差別,研究 對象提供很多看法。他們提到雙方不少正面和負面的教學特色。而3個教師卻 認為完全沒有此差別。從很多不同的答案可以看出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瞭解,

教學方法的問題不是單純的黑白,評估別人教學方法一定要小心。不少對象 表示,不能以偏概的說所有母語者教師的教學方法一樣或所有非母語者教師 的教學方法是一樣的。母語者教師的教學方法和非母語教師的教學方法雖然 不同,但是他們認為,專業培訓、個性和教學經驗對每個老師的教學方法有 更大的影響,而語言背景其實並沒那麼重要。在問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 師教學內容上的差別上,研究對象表示了許多不同看法。在此跟教學方法的 問題一樣,兩種教師的教學內容之間沒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可以看出來。可能 這也關係到個人的因素(如專業培訓、教學經驗等)比語言背景造成更大的 影響,也可能是非母語者華語教師對他們母語者同事的教學內容不太熟悉。

在上面看到,研究對象有一部分根本沒有母語者同事,他們瞭解母語者教師 的教學方法及教學內容的機會一定相當有限。而學校裡有母語者同事的非母 語者教師也不一定對同事的課程或教學內容很清楚。

學生對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態度按照研究對象也不是個單純的 問題。看起來學生會瞭解兩種教師的不同特色。他們會欣賞母語者教師的完 美語言能力,也會把非母語者教師當作一個可以瞭解他們的處境的“圈內部 人士”。雖然研究對象提供一些被歧視的情況描述,但是也表示學生對非母 語者教師起初的歧視跟著時間會改變,而越認識就越接受。研究對象也指 出,學生的華語能力程度,學習華語的經驗等因素也可以影響學生對非母語 者教師的看法。

關於母語者華語教師對非母語者教師的態度,研究對象的回答中不能看 出來一個明顯的趨勢。11個教師認為,母語者教師對非母語者教師的態度跟 對其他母語者教師沒有任何差別。12個教師認為這樣的差別還是存在。此結 果指出研究對象跟母語者教師的經驗有其個人性。我們也要記得,有6位研究 對象在教書的學校裡沒有母語者同事,他們對母語者教師的看法一定有其他 的來源。回答問題的研究對象也提到從不同角度的看法,有的人說一般的情 況,有的人提供完全個人性的自己生活上的經驗。研究對象對這個問題的經 驗有很多種,看起來在母語者華語教師對非母語者教師的態度上,個人因素 比語言背景扮演的角色大得多。

本問卷上重要的問題之一個就是「依您之見, 母語者或非母語者華語 教師何者在教學上比較有效?」果然,回收的問卷回答很有意思。37個研究 對象之中16個認為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一樣可以當作有效的教師。只 有4個教師認為母語者教師比較有效,並沒有覺得非母語者比較有效的教師。

很有意思的是,13位老師沒有直接回答問題,甚至對問題表示不滿意,覺得 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而強調教師專業培訓及教學經驗和個人因素的重要 性,表示母語背景不可能當作決定教師有效的因素。也有老師指出,決定教 師是否有效,不能只看教師而一定要全考慮部的教學環境,因此同一位的教 師在不同的情況下(如教不同程度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效果。表示此看法 的研究對象也強調,母語背景並不能保證教師的教學能力的程度和有效率。

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之間可不可以有合作可能?按照研究對 象,聘用兩種語言背景的教師的學校似乎都有某種合作,不過合作的程度會

不一樣,從教學任務的分配到一起設計課程。下一個問題就問教師們對母語 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之間理想的合作的看法,這裡13個教師完全沒提供回 答,很可能他們都是沒有母語者同事的研究對象。提供回答的教師指出,有 規律的溝通,看法交換及同教(co-teach)是合作最重要的因素。除了這些就 業方面的想法以外,還有不少教師提到互相尊重,互相瞭解,互相幫忙都是 合作的不可缺少的部份。

如果要合作的話,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理想比例要如何?37個

如果要合作的話,母語者和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理想比例要如何?3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