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 一 節 研 究 背 景

為了對非母語者華語教師的情況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我們首先需要探討 瞭解非母語者華語教師人數不斷增加的原因。當然,這個改變跟華語教學大 環境的改變息息相關,不過最根本的起源在於華語在世界上的地位改變。

一、 華語角色的改變

學習華語的興起是一股新的浪潮;雖然歷史上對外華語教學從唐代的時 候就存在,但是現代的課堂教學在第20世紀才出現,那時的學生也很少。

(Tsung and Cruickshank,2011)跟著中國在70年代後政治和經濟發展,外國 人對於學習華語的興趣也很快地增進。(在第二章要詳細地討論對外華語教學 的歷史)

這種興起以多種的層面出現,如網路(以華語為使用介面語言的網路工 具,如Yahoo雅虎、Yam 番薯藤等),大眾傳播媒體 (以華語為傳播語言的媒 體平台,如 CTN中天頻道、Phoenix Channel 鳳凰衛視等)在全球媒體傳播扮 演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國,對華語教學的興趣也日益增多,有關的學院及協 會跟著擴展,如中國大陸的漢語水平考試、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 室、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孔子學院等。非華語的傳播媒體上也常常提到跟華 語有關的新聞。一般來說,世界上各國的人民對於華語及中華文化的隔閡越 來越小了。

因為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數越來越多,而且其中以華語為外語的學習者

比例也越來越大,我們一定要瞭解華語在現代世界上所扮演的新角色以及此 新角色造成的影響,包括對華語教學產生的改變和使用華語的概念。

圖 2-1 語言使用的三圓(Medgyes 1994, original in Crystal, 2003)

上面是關於英文的一個圖解,代表不同使用者的關係。在中間是所謂的

〈內圍圈〉(inner circle),代表不僅在政治、行政、教育、科技等等的方面,

在社會的日常生活中英文都是主要使用語言的地區,如英國、美國等。外圍 圈(outer circle)代表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社會,雖然不算本地的語言,但 在這些地方英文可能得到了正式承認或者政府的支持。這些地區包以前的英 國殖民地,如印度等。外擴圈(expanding circle)代表學習及使用英文為外語的 地方,對使用者來說英文雖然不是母語,但是是生活上一個很重要的外語,

普遍在就業,商業及教育方面使用。這些地區可以包括所有的國家,除了屬 於另外兩個圍圈的國家以外。

雖然上面的圖解本來是解釋英文使用者的情況,但是因為很明顯地代表

不同使用者而可能對更瞭解華語使用者的情況也有幫助。如果要把使用這個 圖解代表華語使用者的情況,內圍圈可以當作母語圈,包括中國大陸和台 灣。外圍圈可能比較不容易決定,因為中國大陸和台灣沒有殖民地。新加坡 是否可以屬於在這裡也很難說,因為雖然華語不是唯一的主要溝通語言,但 是還是本地語言。可能一些住在海外的華僑社會可以屬於這裡,因為他們日 常生活上一定需要使用本國的語言,但是在他們自己的社會裡華語還是有很 重要的角色。 外擴圈就是二語圈,包括所有其他的國家。第三種華語使用者 的人數增加非常快。根據中國新華網的報導,2004年學習華語的外國人有兩 千五百萬人,到了2009年人數則增加到四千萬人。此熱潮很可能會繼續延 燒,學習華語的人數將以倍數成長。

雖然華語為母語者的人數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學習華語的人數最近二 三十年才開始增加。這件事顯示的意義是,語言的重要性跟使用該語言的人 數之間的關係並不大。另一個例證是羅馬帝國,因為羅馬帝國的人數比被他 們攻佔地區的人數少得多,但拉丁語卻在歐洲占有一席之地。語言在世界上 的重要性跟剛才提到的第三種使用者,也就是外擴圈的人數有關,例如英文 也是因為很多人將它視為重要的外語學習,因此成為全世界最為普遍的語言 之一。換言之,語言在它母國之外的學習者人數能夠直接顯示該語言在世界 上的重要性。不過,我們也不能認為,語言重要性跟其母語者完全沒有關 係。雖然外擴圈的人數揭示了語言的重要性,但是決定語言重要性的因素還 是在內圍圈的語言使用者,以及該語言所屬於的國家及文化,由於經濟、軍 事及商業等各方面的競爭力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並將自己的語言擴展 到別的國家。舉例而言,一些歐洲國家曾利用攻占別的國家的機會將自己的 語言拓展到亞洲,使得該語言成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重要語言。

二、對外華語教學的改變

近年來華語學習的熱潮,明顯地跟中國大陸近二三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有 密切的關係。中國對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華語及中華文化也跟著影響其 他國家。華語對世界的影響與日俱增,並且持續在發展及改變中。

華語教學在此轉變的過程要面臨的挑戰不少,學習華語的外國學生人數 快速增加便是其中之一。學習華語的外國學生人數快速增加,對華語教師的 需求也因此變高。此需求體現在兩個方面:數量方面以及質量方面。數量方 面是因應學習者增加的需求,而質量方面則是因為學習者的需求變多,大學 和外語學院相繼開設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因此對華語教學教師水平的要求也 提高了。但是能說一口流利的華語並不代表也具有擔任好華語教師的能力,

華語教師必須具有多方面的專業能力,包括語言學、心理學等,同時也要了 解中華文化的背景(對華語教學教師的要求將在第二章仔細分析)。

對華語教師的需求增加,一定會在華語教學領域上造成巨大的改變。不 過要怎麼改變?挑戰會在哪裡?為了更深切地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英 文發展的例子。英國不算是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英文本來也只是英國的當地 語言,因此想學習英文的外國人應該很少。可是這個小國家逐次發動戰爭,

攻取北美、澳洲等,讓很多原來沒有自己語言的國家開始將英文變成當地的 主要語言,英國也在世界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後來,雖然英國不再 發動戰爭,但是因為英國和美國在世界上地位的重要與日俱增,因此越來越 多跟英國有密切關係的國家也開始學英文的風潮。英美兩國的經濟、科技、

教育、文化等都會成為其他國家英文學習者的動機。網際網路的發明讓英文 成為網路工具的主要使用語言,因此地位相形重要。所以,英文逐漸從一個

國家的當地語言成為一個全世界都熟悉的國際溝通工具。

雖然發展的原因不在於殖民地化而在於經濟發展,但是華語在世界地位 上的轉變跟英文十分相似,都即將從當地的語言成為國際的溝通語言。因 此,華語教學也面臨一些新的挑戰(Linnell,2001)。

(一)華語學習者具有多元的母語背景

首先,之前學習華語的外國人大部分來自跟中國有直接關係的國家,如 日本,韓國等,其語言和文化在歷史演進上和華語一同發展,並互相影響,

因此彼此關係比較親近,就如同歐洲人學習其他的歐洲語言一樣,雖然語言 不同,但是語言內系統及邏輯很像,文化背景也比較容易了解及接受。同樣 地,學習華語對同在亞洲國家的人來說,不是個特別的挑戰。但是對從來沒 看過漢字的西方人來說,華語是個十分神祕的語言,發音、語法、字型結構 都跟西方語言完全不一樣。再來,東西方文化的差別也很大,彼此瞭解並不 容易,因此華語教學的新挑戰就是設法讓語言和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人了解 華語的語言系統。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華語教學必須使用新的教學法、新的 教材和華語教師的新觀念。

(二)華語學習者具有多元的動機和目標

華語尚未成為世界重要語言之一以前,學習華語的外國人比較少,學習 華語的目標也大致相同,主要想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因此他們學習華語的 過程一定包括學習中華文化和中國文學的部份,課程內容也常常涵括古代華 語,以筆者的經驗來說,十年以前在匈牙利學習華語的唯一方法是在羅蘭大 學的中國文學系,該系提供的課程也只有一種,因此畢業的條件就是學習古 代華語、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及哲學等。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了很多,提供華 語課程的學校越來越多,課程的選擇也比較多元。現在華語對於世界各國的

影響卓著,文化互動也增加,因此學習者的動機和目標也所在多有。相較之 下,之前那種以古代中國文化為主要學習目的的華語教學概念不再適合所有 學生的需求。舉例而言,目前很多外國人學習華語的目的在於商業方面的需 求,這些學習者對中華文化沒有特別強烈的興趣,因此對他們而言古代華語 的用處不高;其次,這些商業學習者的時間並不如一般學習者的時間充裕,

因此他們希望能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除此之外,學習內容也 要求除了在商業上有直接相關的教材以外其他都儘量避免。除了商業以外,

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目標還有很多種類,如旅遊、科技研究等。因此,現代 華語教學一定要能提供適合學習者的多種目標及課程,給所有動機不同的學 生一個合適且有效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