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技崛起時期(2003 年——迄今)

第四章 台灣美食節目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科技崛起時期(2003 年——迄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了主持人角色的重新定位,料理人更趨向專業化的形式上差異之外,節目中更加輕鬆的 交流對談,更切合生活的菜色選擇,以及更貼近流行元素的運用,在在都和當年老三台 時的美食節目大相徑庭;從量的方面加以比較更是有明顯的差別,以前的美食節目只有 安排在晨間或傍晚,婦女觀眾為主的時段,如今多個節目的首播加上重播,幾乎涵蓋了 全天節目播出的時段,觸及了各個不同年齡和族群的觀眾。陳鴻在節目裡的造型裝扮說 明了當時個人主義的逐漸抬頭,正如同那句口香糖的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 以。《超級美食任務》和《鳳中奇緣》的外景介紹美食,正反應出國內經濟的整體的表現 愈來愈好,民眾消費的慾望愈來愈高。而《食全食美》節目以整潔、亮麗、現代化的廚 房做為場景,食材、器具都乾淨有序的排放在桌上,主持人輕鬆的介紹各式美食,完全 符合當時社會上對小康家庭形象的期待。美食節目的形式跟風格在改變,它所扮演的角 色不再只有教導觀眾如何烹飪,更重要的是它同時也在傳達著生活的知識、價值、哲理 和個人品味(魏玓,2015)

第三節 科技崛起時期(2003 年——迄今)

人類藉由長期經驗和知識的累積與發展,使得科技的進步無時無刻都在發生中,而 且發展的速度愈來愈快,影響的範圍也愈來愈廣,電視產業在科技的發展中蒙受了若大 的助益,傅培梅當年第一次進棚的時候,頭頂上的燈光照的人渾身發熱,笨重的攝影機 移動起來相當吃力,砧板上、鍋子裡的東西有一半的過程是看不清楚,而且畫面還是黑 白的,每次的節目都是直播,來不及找到電視收看就再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1962 年 的人們絕對想不到2020 年的我們,頻道裡有 97 個不同的美食節目,正面、側面、仰角、

特寫各式的鏡位不斷切換,畫面清晰的彷彿伸手就可以觸摸的到,而且不看電視還能看 電腦,不看電腦還能看手機,白天不看還能半夜看,甚至隨時隨地都能想看就看,就如 同2020 年的我們是無法想像 1962 年的人們,是如何艱苦的製作美食節目,是如何艱苦 的收看美食節目。

一、觀眾們的支持

60 年代的人們曾經看過電視就覺得了不起了,90 年代的人們家裡有個大電視就覺 得了不起了,如今到了 2020 年,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人大多喜歡戴著耳機,看著手機 裡的電視節目,那才是最了不起的事呢。從2003 年交通部釋出了第三代行動通訊(3G)

的執照開始,台灣就已經和世界同步,進入了高頻寬的網際網路時代,網路的快速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使得全球多樣的影音內容充斥在身邊,豐富了我們的選擇,最初老三台的年代,電視裡 一共只有三個(台視、中視、華視)選擇,當有線電視開放之後,選擇的機會變成了10 倍之多,如今加上網路無遠弗屆的效應,全世界的節目都在選擇的範圍之中;此外,科 技日新月異的進步,也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收視習慣,當年傅培梅的直播節目,錯過了當 下的播出,就永遠也看不到了,等到焦志方和張淑娟主持東森的《食全食美》節目時,

觀眾錯過了傍晚的首播,還可以收看隔天上午的重播,如今焦志方的《料理美食王》節 目,除了有四個頻道不斷的播放之外,網路上面可以輕鬆找到任何一個想要收看的集數 或菜色,觀眾不用再守著時間等在電視機旁,節目隨時隨地想看就看;科技帶來了更多 收視的選擇和便利,但是科技的浪潮也壓縮了傳統電視節目的空間,廣告的量能被更多 的平台稀釋,既有的觀眾也被更多的收視選擇分眾。因應這樣的現象,英國BBC(2019)

認為:年長的觀眾已經知道你是誰了,早已經對於喜不喜歡你(或節目)做出了判斷,

更重要的是提高和年輕人之間的互動,開發更多的潛在收視對象。製作單位需要製作出 更多具代表性的節目,才能在眾多的節目之中建立自己的品牌,引領潮流;必需要創造 出更新穎的節目內容,內容才是王道,只有好的內容才能吸引觀眾的眼球;最後則是貼 近生活,要和新聞與時事結合在一起,才能迎合觀眾的胃口,投其所好。美食節目夾雜 在這波新浪潮之中,但並沒有沈沒在其中;學者曾透過研究中指出,從 21 世紀開始,

許多的西方世界正處於大量美食的節目之中。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被無休止的食物仲介圖 像所淹沒,這些圖像已經成為電視產業中視覺飲食的主要內容,現階段美食節目每天佔 用我們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多(Solier, 2005)。

藉由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107 年度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研究報告〉顯 示,經常收看美食節目的觀眾高達 43.2% ,其中更有 31.8% 的觀眾願意以付費的方式 來收看美食節目(徐振興,2018)。而國外學者 Caraher 等人(2000)也曾經針對英國的 美食節目進行觀眾收視行為調查研究,發現有 30% 的觀眾確實認為,能夠透過觀看美 食節目進而學習到烹飪的技巧,另外還有 19% 的觀眾則是認為,美食節目或多或少都 會對烹飪有所幫助,但是如果撇開「學習」的選項時,絕大多數的觀眾都一致認為美食 節目更重要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提供娛樂的效果。顯見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美食節目仍舊 是電視頻道中相當受到歡迎的節目類型之一。

二、金鐘獎的肯定

傅培梅當年的美食節目被定位在「社教類節目」的類型之中,開宗明義的節目宗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就是「透過節目中的示範,教導觀眾如何烹飪」,然而隨著時代的轉變,美食節目的定位 也不斷的在變更和調整。2000 年以前的電視金鐘獎,依照「廣播電視法」的規範,將美 食節目定位在「教育文化類」的獎項之中;而從 2000 年開始,因為美食節目已經不再 侷限於「烹飪教學」的單一表現形式,陳鴻將廚房搬到了戶外,陳美鳳以行腳方式介紹 各地小吃,焦志方的節目加入外景美食的介紹,因此將美食節目調整為「生活資訊類」; 2004 年或許有感於美食已經是台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以陳鴻為例,無論是棚 內《阿鴻上菜》、《阿鴻當家》的烹飪教學類型,或是《阿鴻美食地圖》、《阿鴻食遊記》

的外景美食行腳,都在扮演著教育觀眾的角色,因此又將獎項變更為「文教資訊類」。

2011 年三立電視台的《型男大主廚》以豐富且多樣化的風格入圍了金鐘獎,節目中 有明星的料理,但是卻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有大廚的烹飪,但是卻以種種趣味的綜藝形 式表現,有時還會夾帶很多飲食資訊的問答,甚至偶爾還會穿插來賓的歌舞表演,因此 最終節目的主持群曾國城、夏于喬、阿基師和詹姆士開心的獲得了最佳「綜合類」節目 主持人獎的肯定。

2012 年美食節目的表現更加亮眼,有四個節目同時都入圍了金鐘獎,《台灣壹百種 味道》做為壹電視開播時的第一波主力節目之一,可想而知是多麼的用心製作,同時它 也是台灣第一個用Full HD 高畫質全程拍攝的美食節目,節目運用紀錄片的表現方式介 紹在台灣的各種和飲食相關的內容,因此入圍了「教育文化類」節目獎;客家台的《客 莊好味道》節目,承襲了愛台灣、愛鄉土的社會基調,以行腳的方式走訪全台各個客家 據點介紹美食,流暢的內容和精緻的畫面,讓這個節目獲得了最佳「行腳類」節目獎;

而公視的《誰來晚餐》節目秉持公共電視一貫有質感、有深度的節目風格,用「說一個 好故事」的敘事手法介紹家庭的生活,最後再以一頓豐盛的晚餐畫下節目的句點;和另 一個壹電視的《嬌媽媽廚房》節目,在一個全新打造的現代化廚房中,以戲劇單機作業 的方式,分鏡拍攝美食節目,兩者一同入圍「綜合類」節目獎,而最終由客家電視台的

《客莊好味道》和公共電視台的《誰來晚餐》獲得本屆金鐘獎的殊榮。

2015、2016 年,外商「旅遊生活頻道」(TLC)所製作的《雙廚星任務》,完全比照 國外的模式來製作美食節目,截然不同的表現手法以及兩位年輕主廚輕鬆的料理過程,

讓這個節目連續兩屆都入圍金鐘獎的「綜合類」節目獎項;而 2019 年由愛爾達電視台 製作的《主廚大聯盟》,採用最先進的硬體設備:4K 的單眼相機、4K 的 GoPro 攝影機、

HD 的搖控空拍機,倣傚國外的美食節目上山下海,將廚房場景移到台灣的各個食材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地,拍攝多位廚師直接在戶外製作創意料理,這個節目則是入圍了「生活風格類」節目 獎。

姑且不論究竟是製作單位為了能夠更有把握讓節目得獎,所以報名了不同的獎項類 別,亦或是金鐘獎評審委員從善如流的不斷修改獎項名稱,以符合不同時期美食節目的 整體表現;不可否認的是,美食節目已經從原本傅培梅時代單純的攝影棚內示範烹飪廚 藝,因應了時代的演進,讓節目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讓節目的內容則變的更加綜藝 化了。

當科技崛起之後,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全球化的現象更加普及,從台灣就能觀摩到 全球各式的節目,這樣的方便性對於製作單位的創意與發想起了絕佳的刺激效果,進而 令美食節目不再墨守「烹飪教學」的單一成規,可以天馬行空的任意發揮,走出戶外表 現行腳,一堆明星玩起綜藝,或者呈現精緻效果走生活風格路線,或者夾帶歷史風情表 現出紀錄片的氣勢,致使美食節目的類型和內容變得豐富多元;透過科技的崛起,烹飪

當科技崛起之後,網際網路的發達使得全球化的現象更加普及,從台灣就能觀摩到 全球各式的節目,這樣的方便性對於製作單位的創意與發想起了絕佳的刺激效果,進而 令美食節目不再墨守「烹飪教學」的單一成規,可以天馬行空的任意發揮,走出戶外表 現行腳,一堆明星玩起綜藝,或者呈現精緻效果走生活風格路線,或者夾帶歷史風情表 現出紀錄片的氣勢,致使美食節目的類型和內容變得豐富多元;透過科技的崛起,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