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章 結論

發生於 1970 年代初期的臺大哲學系事件,在校外政治勢力的介入,以 及校內人士的有心操作之下,不但使得臺大哲學系接連發生多起風波;最後 並在孫智燊的主導之下,利用當時不完善的聘任制度,以「不續聘」的方 式,導致多位哲學系教師被迫離開哲學系。這些教師被迫離開之後,還繼續 受到臺大哲學系事件所帶來的困擾,處境都不太理想。由於臺大哲學系事件 除了使受害教師權益受損,並改變了臺大哲學系的學術發展之外;也因為整 起事件充斥著恐怖的政治氛圍,使得臺大師生人人自危,臺大的自由學風也 因而轉趨保守。事件當事人之一的趙天儀,因此認為:「這件事的發生,雖 然只直接影響到臺大哲學系,但它在臺灣三十年來政治與學術思想的關係 上,卻是一個重要的抽樣」。1

雖然臺大哲學系事件政治干預學術自由,及介入校園的跡象明顯。但在 當時的時空背景之下,不但受害教師無法進行任何救濟動作,事件的真相與 疑點也一直未能釐清。事件發生 20 年後,在受害教師及社會的期盼之下,

臺大校方與監察院終於先後對事件展開調查,並分別完成臺大版本、及監察 院版本的調查報告。臺大版本的調查報告《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於 1995 年 5 月完成,調查報告研判臺大哲學系事件的發生,乃是起因於校外 勢力干預臺大校園,在校內人士的配合、與臺大人事制度的脆弱之下,使得 有心人士得以為所欲為。不過,因為調查小組礙於職權的限制,無法取得機 密檔案,因此仍有許多疑點未能釐清。

在各界呼籲權責單任能參與調查的情況下,監察院終於組成調查小組進 行調查。監察院調查小組並取得了警備總部保安處資料,並訪談了當初不願 接受臺大校方訪談的相關當事人等。監察院版本的調查報告在 1996 年 3 月 14 日完成,並以「似有外力介入跡象,但無法提出證據」做為結論定案,

也未取得更具體的成果。令各界原先期待公權力的介入,將有助於釐清真相 的願望落空。

由於臺大版本與監察院版本的調查報告,都未能具體做出定論,對於部 分疑點也未交待清楚;再加上調查報告並非學術論著,在論述及資料引用上 較不嚴謹,因而引來許多的爭議與批評。但目前學術界對於臺大哲學系事件

1 趙天儀,〈臺大哲學系事件〉,收入趙天儀編著,《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從陳鼓應與「職 業學生」事件談起》,頁 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的相關研究,除了這 2 份調查報告之外,似乎又付之闕如。僅有的少數論 述,不但無法補強調查報告所遺留下來的疑點,甚至未能跳脫調查報告的範 疇。

為了深入研究臺大哲學系事件,並彌補調查報告及相關研究的不足,本 論文希望透過爬梳事件相關史料與檔案,並經由訪談事件當事人做為驗證,

對臺大哲學系事件進行全盤的分析與研究。除完整還原臺大哲學系事件的真 相、並釐清事件中的各項疑點,更期能對向來被以政治案件解讀的臺大哲學 系事件,做更精確的調整。

臺大哲學系事件的遠因,必須追溯到由保釣運動所激發出來的校園民主 改革浪潮。由於青年學生將保衛釣魚臺的熱情,逐漸擴大到社會國家議題。

為了壓抑這股要求民主的力量,有關單位於是決定採取行動,並將首波目標 對準了熱衷於鼓吹學生運動的陳鼓應。有關當局利用投書於《中央日報》的

〈一個小市民的心聲〉,對陳鼓應展開抨擊,但陳鼓應並未因此有所收斂。

陳鼓應之後並在臺大學生社團「大學論壇社」所舉辦的第一次「民族主義座 談會」中,與哲研所學生馮滬祥為了「職業學生」的問題發生爭執。馮滬祥 在會後向閻振興具文提告,指陳鼓應公然誹謗,校方立場明顯偏袒維護馮滬 祥,不但要求哲學系主任趙天儀調整陳鼓應的導師資格,並將在座談會中支 持陳鼓應的學生錢永祥記大過。由於趙天儀不願配合辦理,因而保全了陳鼓 應的導師資格,但卻埋下了日後系主任職務被撤換的命運。

1973 年 2 月,陳鼓應與王曉波分別因持有陳省身演講的錄音帶,及中 共立場的保釣資料,被指控涉嫌為匪宣傳,遭到警備總部的約談。最後由閻 振興出面保釋,但閻振興卻因此與警備總部達成不能再聘 2 人的「諒解」。

陳鼓應於當學年結束時,即離開了哲學系,並經閻振興介紹到國際關係中心 任職。至於王曉波的部分,則因閻振興無法幫他找到工作,因此再聘 1 年,

但 1 年聘約到期後,王曉波被孫智燊提出不續聘建議,閻振興順勢批准,使 王曉波也離開了哲學系。王曉波之後並由閻振興安排到「中國大陸問題研究 中心」擔任研究員。

事實上,除了陳鼓應、王曉波之外,閻振興也另外幫趙天儀安排了後續 的出路。其他被迫離開的教師們,則都沒有獲得這樣的待遇。《臺大哲學系 事件調查報告》認為,是因為陳鼓應、王曉波、趙天儀身份特殊,因此才會 做此「矛盾之安排」。2但根據本論文研究得知,由於哲學系事件中所造成的

2 調查報告指出:「陳王二人因為介入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趙天儀亦曾任系主任,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教師不續聘問題,除陳鼓應、王曉波是因為與警總的「諒解」,無法再聘之 外;其他不續聘案的成立與否,主要取決於閻振興的看法。而閻振興對於趙 天儀在系主任任內的舉措,早就很不滿意,3孫智燊將趙天儀列入不續聘建 議名單,似乎正好給了閻振興順水推舟的機會,來迫使趙天儀離開哲學系。

也因此閻振興「獨厚」此 3 人的動作,其實是因為他們是有關當局、或閻振 興真正想解聘的人選,所以才會有安排後續工作的情況發生。

緊接著,哲學研究所又被教育部下令暫停招生,哲研所被迫停招的過 程,處處充斥著政治力作用的痕跡。教育部不但在已核定准予招生的情況 下,以師資不足之理由,改變前令,不准哲研所招生;即使在臺大校方說明 師資不虞缺乏之後,教育部仍以已公告、事關政令威信等政治性理由,予以 拒絕。由哲研所被迫停招的過程,即可以觀察到臺大哲學系事件中,政治因 素凌駕於一切學術因素的問題,有關當局甚至還以學術性的理由,做為政治 力的干預藉口。

被陳鼓應指為「職業學生」的馮滬祥,也在此時提出了「理則學」免修 申請。馮滬祥雖然不斷陳情告狀,但其申請仍被校方駁回,馮滬祥只好繼續 補修「理則學」,但期末考時,居然得到零分,因而引發馮滬祥另一波的行 動,馮滬祥並向「理則學」任課教師楊樹同透露出哲學系「整飭在即」的訊 息。馮滬祥此舉無疑是承認自己得知內情,同時也等於是確認了馮滬祥的身 份果然不單純。其實,馮滬祥在哲學系事件中的角色,一向被視為是王昇的 打手,4但由本論文研究得知,馮滬祥的所作所為,有部分的比例是為了其 自身的利益,因此馮滬祥的行為,並不能被視同為有關當局整肅臺大哲學系 事件的手段。

1973 年 8 月,哲學系主任趙天儀遭到校方撤換,由客座副教授孫智燊 接任為系主任。經由本研究得知,孫智燊的就任系主任,並非是特定單位的 安排,乃是校方無法尋得適當人選之後的結果。當時,臺大校方確定撤換趙

是既要排除他們的影響,以便在哲學系奪權,清除異己,補充同志,但又不能無視輿論與 黨內另一流派的立場,遂亦有此矛盾之安排」。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臺大哲學系事 件調查報告》,頁 122。

3 閻振興不只在校務會議中提出說明,也曾向趙天儀直接表示過。閻振興,〈對所謂「臺大 哲學系事件」之澄清〉,《國是評論》12 期(1993 年 6 月 15 日),頁 73。趙天儀,〈臺大 哲學系事件〉,收入趙天儀編著,《臺大哲學系事件真相-從陳鼓應與「職業學生」事件談 起》,頁 32。

4 張德溥即指出哲學系事件是因為王昇在背後指導,並藉著馮滬祥鬧事情。1993 年 10 月 9 日,洪三雄訪談張德溥訪談稿,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報告附 冊》,頁 Ya-2、Ya-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天儀後,甚至曾經考慮過被視為「殷海光派」的何秀煌來接任系主任,但由 於何秀煌沒有意願,才在成中英的推薦下,決定由孫智燊接任。因此一向被 普遍認為,孫智燊為有關單位刻意安排,前來整頓哲學系的說法,5必須有 所修正。雖然孫智燊就任哲學系主任,並非刻意安排,但經過研究顯示,孫 智燊擔任系主任期間,與情治單位的接觸,則是確有其事,甚至連孫智燊本 人都未否認。至於孫智燊是否隸屬於某特定單位的問題,則未在目前已開放 的檔案中,找到相關的證據,因此無法予以確認。

由於孫智燊甫就任系主任,即針對哲學系人事、課程進行多項變動,因 而引起軒然大波,被系上 9 位教師聯名提告;在閻振興指示哲學系人事凍結 之後,風波才暫時得到平息。但第 2 學期時(1973 年 3 月 28 日),孫智燊 忽然召開哲學系緊急座談會。並在會中「揭發」哲學系被「赤化」的消息,

還抨擊多位哲學系教師。座談會後,一份以孫智燊發言為主的座談會記錄,

被散發到各媒體,引發社會輿論對臺大校方的指責。學期末時(1974 年 6 月),孫智燊分別對多位哲學系教師提出不續聘、或解聘的建議,導致多位

被散發到各媒體,引發社會輿論對臺大校方的指責。學期末時(1974 年 6 月),孫智燊分別對多位哲學系教師提出不續聘、或解聘的建議,導致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