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9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MBA 學位學程). 碩 士 學 位 論 文. 政 治 大. 立 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研究. ‧ 國. 學. ‧. A Study of Relationship of Startup Company. n. y. sit. io. al. er. Nat. Partners.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葉匡時 博士 蔡維奇 博士 研究生:吳梓川 撰. 民國 106 年 7 月.

(2) 謝辭 誠於此感謝葉老師和蔡老師的指導,特別是葉老師多次悉心的修改,讓我 受益匪淺,并感謝葉老師為我牽線搭橋,才使得我有機會訪問了 11 位創業家, 最終有此論文。 其次,感謝陪我走過研究生兩年的家人,你們是我背後堅固的依靠,尤其 是幫我支付學費的父母。 最後感謝陪我一起走過研究生兩年的同學,雖然人在他鄉,但依然得到了. 政 治 大. 很多台灣朋友無私的幫助,在此特別感謝你們。.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i n U. v.

(3) 摘要 隨著全球越來越多人和資源投入到新創企業的活動中,創業活動逐漸成為 一個國家發展的助力,不僅對經濟發展和社會成長有幫助,對提升就業力和國 家創新能力也至關重要。創業過程中關鍵因素之一的創業團隊成員,也越來越 受到世界各地學者的重視和研究。但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依然有很多的不 足。如何讓創業者能準確挑選適合自己的創業團隊并維繫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 是創業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團隊成員關係直接影響了創業團隊的表現,而創業. 政 治 大 本研究對已有研究和文獻進行了梳理,總結和評論,針對創業團隊成員的 立. 團隊的表現直接影響新創企業的績效。. ‧ 國. 學. 個人特質,挑選因素,成員間的異質性,團隊組成因素,創業團隊成員關係維 持,特殊合夥人關係,股權分配以及退出策略八個層面,開展了探討台灣創業. ‧. 環境下創業者及創業團隊成員關係維繫為主題的研究。研究發現以下幾點對關. sit. y. Nat. 係維繫是正向作用的:創業前確認彼此的信任關係,創業團隊成員具有優秀的. io. er. 特質,創業前明確職責和權利,團隊成員之間願景一致且能力互補,合理分配. al. v i n Ch 業團隊成員的溝通方式,成員的異質性對彼此關係的影響,以及產業細分后的 engchi U n. 股權。未來,在本研究的基礎上,還可繼續探究優秀個人特質之間的關係,創. 創業團隊成員關係。希望對創業團隊成員關係的研究,能補充現有創業研究的 不足,擴大創業理論的研究範圍,給創業者和投資人更多的指導性建議。. 關鍵字: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異質性、信任. ii.

(4) Abstract With more and more startups around the globe,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a key to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not only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growth, also to improving the employment and nat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One of the key factors of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business partner matching. Partner matching has drawn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ttention and research around the world. But as an emerging research area, there are still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questions worth investigating. How to make sure that an entrepreneur can accurately select a partner that is suitable for the business and how to maint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ners are the core issues in an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政 治 大. In this study, I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立. related to the relationships of business partners. Drawn lights from the literature, this. ‧ 國. 學. study discussed 8 key variables such as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ners, the selection of the partners, heterogeneity among the partners, the factors of the. ‧. partnership team, the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of partners, the special partner relationship,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hares and the withdrawal strategy of the partners.. y. Nat. sit. This research grounds itself on the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between entrepreneurs. er. io. and partners in Taiwan's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al. mutual v i n C partnership, the constructive trust among the partners before theh characters of engchi U. n. following aspects are positive for the maintenance of partner relationships:. partners, the clear sense of liability and rights before the partnership, the accordant of the vision and the complementary ability,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equity. In the future, we will continue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dividual characters,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partners, the impact of partners’ heterogeneity on partnership, and the partnership after industry segmentation. By studying the partner relationship, this study casts light on supplement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of entrepreneurship, expanding the scope of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ial theory, and giving more practical guidance to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Key words: Startup, Partner, Relationship, Heterogeneity, Trust. iii.

(5)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創業的定義 ................................................................................................. 6. 政 治 大 第三節 新創企業的定義 ....................................................................................... 11 立. 第二節 創業的理論共識 ......................................................................................... 7. ‧ 國. 學. 第四節 創業團隊的優勢和局限性 ....................................................................... 13 第五節 創業團隊對新創企業表現的影響 ........................................................... 16. ‧. 第六節 高層理論與正當性理論 ........................................................................... 18. Nat. y. 研究方法及架構 .............................................. 22. io. sit. 第三章. n. al. er.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 22. i n U. v. 第二節 半結構訪談法 ........................................................................................... 23. Ch. engchi.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25. 第四章. 台灣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研究探討 .......... 27. 第一節 台灣創業環境 ........................................................................................... 27 第二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 ....................................................................................... 29 第三節 新創團隊合作動機 ................................................................................... 33 第四節 影響團隊成員挑選之因素 ....................................................................... 35 第五節 特殊的新創團隊關係 ............................................................................... 41 第六節 創業團隊組成對「關係」的影響因素 ................................................... 43 第七節 創業團隊關係的變化與維繫 ................................................................... 56 iv.

(6) 第八節 創業團隊股權分配 ................................................................................... 60 第九節 創業團隊退出策略 ................................................................................... 6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及啟發 ....................................................................................... 67 第二節 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 71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7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表 次 表 2-1 創業(者)定義分析表 ................................................................................... 8 表 4-1 受訪者資料 ..................................................................................................... 2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圖. 次. 圖 2-1 總結文獻對新創團隊構成特徵與新創企業績效表現的聯繫 ..................... 19 圖 2-2 現有研究對新創團隊構成特徵與企業融資關係實證結果總結 ................. 2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26 圖 5-1 使得創業團隊關係更加穩定的因素 ............................................................ 67.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創業研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755 年,法國經濟學家 Richard de Cantillon 將 創業者/企業家一詞作為術語引入經濟學(Cantillon,1755)。20 世紀 80 年 代,創業研究在美國蓬勃發展(楊俊,2004),1982 年首屆百森創業研究討論 會得以成功舉辦,1987 年美國管理學會將創業研究作為一個單獨的領域正式納 入管理學科。隨著 1999 年 GEM(全球創業觀察)項目的正式啟動,創業在全. 治 政 大 球範圍內成為了一個倍受理論界和實業界關注的領域。創業研究儘管走過了一 立 段很長的歷程,但是直到今天,創業理論依然處於形成階段,研究邊界尚未明. ‧ 國. 學. 確,缺乏一個得到公認的理論框架,一些基礎性問題仍然沒有解決(Ketchen,. ‧. Jr.,2003),創業研究作為一個學術領域仍處於「青春期」(Wiseman &. sit. y. Nat. Skilton,2001)。. al. er. io. 每天都有新的創業者, 2011 年的時候,全球已有 3.8 億創業者投入新創企. v. n. 業的活動中(Kelley,Singer & Herrington,2012),創業型經濟的時代已經到. Ch. engchi. i n U. 來。創業活動已經成為國家和地區發展的強勁助力。創業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和 社會成長,創業活動在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會表現得越 來越活躍,特別在提升就業率和提高創新能力方面,創業活動的作用尤為明 顯。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創業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 越來越多社會人士以及研究人員的共識。最近 10 多年來,創業現象更是引起了 各界的普遍關注,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學者在該領域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研 究。 在對過往文獻的研究中,我發現相對缺少對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的研 究。創業團隊成員的關係不僅直接影響了創業團隊,而且對企業的發展也至關 1.

(10) 重要。「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團隊成員的心理,工作態度,而團隊成員的 能力,也能反映在企業的績效上。 部分研究將創業理論研究的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並指出了創業理論的研 究內容和研究方向,為構建和完善創業理論研究框架體系作出了很多的努力。 在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方面,張健等(2003)對以往的創業理論研究進行了全 面評析,提出了創業研究的理論基礎:創新理論、風險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 還指出創業研究的體系應包括創新、風險和管理三個層次,其研究內容應該沿 著這以上三個層次獨立和交互展開;張玉利(2004)對全球創業熱潮形成的原. 政 治 大 決的五個關鍵問題:邊界、維度、方法、連續性及與傳統管理的關係,並且預 立 因進行分析後,對創業管理理論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提出了需要進一步解. ‧ 國. 學. 測了創業管理研究的五大趨勢:基於創業機會的研究、基於信息和網絡的理論 體系研究、對於理性和非理性決策的研究、核心資源問題研究以及創業的動態. ‧. 性研究。在創業理論研究框架體系的構建方面,朱仁宏(2004)在總結現有研. sit. y. Nat. 究成果和把握當前研究動態的基礎上,提出了包括創業團隊特徵、創業過程、. al. er. io. 創業結果和創業環境四個要素的概念框架;裴利芳等回顧了國內外創業領域的. v. n. 研究動態,在其提出的綜合性創業定義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包括創業主體:. Ch. engchi. i n U. 創業團隊及成員、創業過程、創業結果和創業環境四要素的創業概念框架;另 有諸多學者提出了基於不同關注焦點的創業理論研究框架,在後面的文獻研究 中,我們將對這些理論框架作詳細的述評。從研究的方向來看,越來越多的學 者把創業團隊及團隊成員的關係納入了創業研究框架中,而本研究,也將針對 這部分進行深入的挖掘。. 2.

(1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雖然創業活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但目前創業活動的成功率較低,新 創企業的存活時間較短,創業形勢相對嚴峻,以提升創業績效為目的的理論研 究越來越顯現出其對創業活動的理論指導意義,尤其是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關 係。 如前所述,創業是一個由多個因素構成的複雜過程,對其績效的衡量不能 僅僅使用財務指標,而應該關注價值創造過程。比如創業機會的識別在很大程. 政 治 大 於更好地理解創業活動,然而究竟如何衡量創業活動的成功這個問題仍然沒有 立 度上決定了創業活動的發生及其創造價值的潛力。雖然容納多層次的指標有助. ‧ 國. 學. 得到解決。換句話說,「如何定義創業成功」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 題。目前關於創業者和創業團隊、創業投資、新創企業績效之間的關係的研究. ‧. 還存在各種不同的觀點和分歧。在研究前人文獻的過程中,我發現: 大量學者. sit. y. Nat. 對影響新創企業創業績效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其中創業團隊組成的因素對於創. io. er. 業績效的影響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討論。西方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針對新創 企業中創業團隊組成的因素對於創業績效的影響提出或證實了不同的觀點,亦. al. n. v i n Ch 有學者研究了新創企業團隊的構成各要素,例如創業者及其他成員、創業團隊 engchi U 整體對創業績效的不同影響,但學者們眾說紛紜,由於研究目的和研究環境不 同、加上實證研究中的樣本選取有著地域、行業等差異,因此得出的結論也不 盡相同。 所以,開展一個以探討台灣環境下創業團隊成員的關係為主題的研究,有 助於彌補現有創業研究的不足,擴大創業理論研究範圍。 在創業投資行業內,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投資就是投人」。在學術界, 眾學者亦有相似的發現。Macmillan 等(1987)通過對風險資本家的訪談調研發 現,風險投資的失敗近一半的原因應歸於失敗的創業團隊;在現有的創業投資 3.

(12) 評估理論和方法中,投資者關注的首要因素也往往是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各方 面屬性,包括團隊成員的關係。然而在台灣,新創企業的創業成功率較低,而 創業投資發展勢頭迅猛,創業投資者日漸活躍,在缺乏理論支持的情況下,諸 多具有成長潛力的新創企業,很多因為其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缺陷而無法獲得 創業投資的支持,死於創業初期;另一方面,諸多致力於幫助新創企業成長的 創業投資人,或因為盲目投資造成大量資金損失。 對於新創企業而言,作為創業主體的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是其最為關鍵的資 源。一方面,身為創業第一線的創業者們,他們非常關心以下問題:具有何種. 政 治 大 者和創業團隊較容易獲得創業投資的青睞?另一方面,創業投資機構也非常希 立 特徵的創業者和創業團隊會影響以及如何影響他們的創業成敗?什麼樣的創業. ‧ 國. 學. 望瞭解哪種創業者以及哪種創業團隊的創業成功的概率更高,以便將寶貴的資 金投向擁有這種類型的創業企業,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嚴峻的現實呼籲研. ‧. 究人員為解釋上述問題提供系統的理論依據,為迷茫中的新創企業家和投資者. sit. y. Nat. 提供一條明確的出路,為正在尋找創業團隊的創業者提供指南。本研究引入創. al. er. io. 業團隊關係這一關鍵因素來研究新創企業創業者和創業團隊的關係,在一定程. v. n. 度上,能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提供可供參考的理論依據。. Ch. engchi. i n U. 因此,在創業形勢嚴峻而學術界眾說紛紜、理論支持不足的當今創業環境 下,本研究所探討的主題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在當今台灣的環境下,創業活動對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 著;在學術界,創業研究開展得非常火熱,但中小企業生命週期普遍較短,之 前的研究在探討擁有何種創業者及創業團隊構成的新創企業更容易獲得創業投 資機構的青睞,忽略了一個因素,組成創業團隊的成員,以及成員之間的關係 4.

(13) 演變。作為一個成熟的研究領域尚存在諸多不足。創業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由 多個要素構成,強調單一要素無法系統解釋和把握創業過程的總體特徵和核心 要素, 新創企業的創業團隊不是一個單位,是一個組合。創業團隊成員的關係融 洽與否直接影響了創業團隊的工作能力和績效水平,甚至是創業的成敗。因此 本研究的重點在於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創業過程中如何發展,如何維 繫,影響創業團隊選擇以及關係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基於這個背景,立足於現有的創業理論研究框架體系,給創業團隊如何維. 政 治 大. 繫團隊成員關係提供建議,給創業投資人選擇何種新創企業作為投資對象提供. 立. 了清晰的判斷標準。創業研究目前面臨的挑戰也正在如何更加準確識別創業過. ‧ 國. 學. 程中的關鍵要素及其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一個不僅契合理論研究,而且能夠 指導真實的創業過程方法。展開以新創企業團隊成員及其關係為關鍵要素的創. ‧. 業研究,以期在對現有的創業研究作補充的同時,為創業活動的發展盡微薄之. n. al. er. io. sit. y. Nat. 力。. Ch. engchi. 5. i n U. v.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業的定義 「創業」一詞在英文中有多種表述方式,但學術界對於「創業」一詞,普 遍採用「entrepreneurship」來表示(林強等,2001)。簡單來說創業就是創造 一個新事業(Low & MacMillan,1988)。雖然早在三個世紀前,「創業」一詞 就已經開始出現在各類重要經濟文獻中,但至今國內外學者們對創業的含義和 理解仍眾說紛紜,尚未達成理論上的共識(張健等,2003)。. 治 政 很多基於資源觀的學者均認為創業是整合資源的過程。例如 Schumpeter 大 立 (1934)的經典定義:創業就是對各生產要素的重新分配和組合,創業的核心 ‧ 國. 學. 在於創新。其強調創業是以新的方式整合資源(引入更高質量的新產品、引入. ‧. 新的生產方法、開闢新市場、使用新的原料和零件來源和重組新產業); Drucker(1985)指出創業就是將資源從生產力較低的地方轉移到較高的地方;. y. Nat. io. sit. Stevenson 在 1985 年提出創業是識別機會,並整合資源開發機會的過程,在. n. al. er. 1999 年他又完善了這一定義,提出創業是將一系列獨特的資源集中在一起來利. Ch. i n U. v. 用機會的過程,是不顧現有可控制的資源而追求和利用機會的過程。. engchi. 另一主要觀點認為創業是識別和利用機會的行為。Wiklund(1998)認為當 機會與資源兩個互補的因素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可以將創業界定為以新的方式 進行資源的新組合來開發機會;張玉利(2003)認為創業是基於機會的市場驅 動行為,是在可控資源匱乏的前提下對機會的感知及把握的行為,是一種高度 綜合的管理活動,其具體應表現為創業者在發掘到創業機會(例如尋找到能夠 為市場帶來新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時,能夠有效地把握和利用機會,進而創建 新企業並使之成長的行為過程;郁義鴻(2000)認為創業是發現和捕獲機會, 並由此創造出新價值的過程;王會龍(2006)亦認為創業是一個過程,機會追 求是創業的核心要素。 6.

(15) 而以 Miller 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創業的本質在於創新。Miller(1983)認為創 業是一組戰略性的態勢,包括承擔風險的傾向、競爭積極性的傾向、超前認知 與行動的行為和經常考慮今天性的產品創新活動。曹之然(2008)提出了一個 在維持完整性和科學性的基礎上保持了更大限度的包容性和擴展性、更加全面 準確的創業定義:創業者與外部環境化合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以機會問題為核 心,以創業目標為導向,並由創業推理和創業行動共同推動的,其本質在於創 新。. 第二節 創業的理論共識. 政 治 大 作為一個有效的社會科學領域,創業必須有一個有別於其他領域的概念框 立 ‧. ‧ 國. 至少有三點:. 學. 架能夠用來解釋和預測一系列的實證現(Shane & Venkataraman,2000)。原因. (一)如果把創業研究分散於各個學科,由於各個學科都只對創業研究過. Nat. sit. y. 程的特定問題感興趣,因此將會產生一些空白領域,也缺乏創業研究團體,並. al. n. 1988);. er. io. 且會限制相互之間的交流以致很難培育創業 研究的發展(Low&MacMillan,. Ch. engchi. i n U. v. (二)當前的創業理論是由學者們各自積累的學術碎片所組成,表現為多 學科的交叉鋸齒狀態,而這樣一種碎片阻礙了知識的全面進步,因為它只是形 成了「沒有整體的部分」和「沒有核心的學科」(Harrison & Leitch,1996); (三)一個研究領域只有在有別於其他領域時才能確立並獲得學術上的合 法性,只有建立與其他領域不同的研究範圍,才能長期存在,即使這種範圍在 某種程度上是模糊不清的(Bruyat & Julien,2000)。 在構建創業研究領域的概念框架中,存在的最大障礙也許一直就是定義的 問題 (Shane & Venkataraman,2000)。事實上,定義是所有系統性研究展開 的引爆點,它清楚或暗含地界定了自己研究領域的概念框架。 7.

(16) 表 2-1 創業(者)定義分析表 來源. 定義. 法語字典(Jean. 一個積極主動並能夠把事情做好的人. 積極主動 . 創業者要有成功預測未來的能力. 成功預測未 來. Kizner(1973). 正確預測下個不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均衡 現象在哪裡發生的套利行為和能力. 準確預測. Leibenstein(1978). 創業者要有比你的競爭者更明智、更努 力工作的能力. 更明智更努 力. Stevenson 等. 驅動創業的是洞察機會的能力,而不是 控制資源. 洞察機會. 新組織的創立過程. 新組織. Dubois, 1980) Knight.F.H(1921) 創業 者. 政 治 大 立創業前階段、創業階段、早起成長階段 及晚期成長階段. Gartner(1985) Holt(1992). 包括人、機會、環境、風險與報酬等因 素. 人,機會, 環境,風險. Timmons(1994). 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額行為過程,這 種行為過程是機會驅動、注重方法與領 導相平衡. 思考,推 理,機會驅 動,方法, 領導. ‧ 國. ‧. io. sit. y. Nat Christian(2000). 在外部環境作用下的創業者與新創企業 的緊密互動過程. n. al. Ch. i n U. v. 機會識別, 開發,利用. 美國創業委員會 (2003). 不斷的變化產生創造財富的新機會,創 業是經濟主體利用這些新機會的方式. 利用新機會. Dahlqvist & Davidsson(2000). 作為科研領域,創業是識別、開發創業 機會的行為. 識別,開發 機會. engchi. 發明者不一定是創新者,只有把發明引 J.A.Schumpeter(1934) 入經濟才是創新者,也只有創新者才配 得上企業家稱號,否則,只是企業主 創新. 外部 環境. 外部環境, 創業家. 創業是圍繞機會識別、開發與利用的一 系列過程,是機會演變過程的外化. Shane 等(2000) 機會. 創業的四個 階段. Williams(1998). 學. 創業 過程. 關鍵詞. er. 屬性. 發明者,創 新者,企業 家,企業主. Drucker(1985). 只有能夠創造出一些新的、與眾不同的 事情,並能創造價值的活動才是創業. 與眾不同, 創造價值. Low & MacMillan(1988). 創業是通過其他渠道對社會缺乏流動性 的一種回應. 社會. Woodward(1988). 社會網絡在幫助創業者簡歷和發展企業 時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社會網絡. 8.

(17) 我們根據表 1 中創業定義的關鍵詞抽象出具有 概括性的屬性,歸納整理不 難發現學者們達成的以 下 5 點共識。 (一)成功的創業者具有較強的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 由早期的創業定義不難看出,「創業者」是當時創業研究的焦點,並且發 現成功的創業者具有較強的創業意願和創業能力。創業意願是指創業者投入創 業活動的主觀態度,創業能力是指創業者完成創業 活動的客觀條件,二者構成 評價創業者成熟度的兩 個維度,據此可以將創業者評定為四種不同的級別。事 實上,Shaver 和 Scott(1991)研究發現,企業家的個性特徵是很難改變的,但. 政 治 大. 是可以通過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來優化其創業決策的效果。因此,我們認為一. 立. 旦創業者具備了強烈的創業意願,創業能力的提升就會成為一種自覺。評價創. ‧ 國. 學. 業者成熟度的目的不在於將創業者永遠地定格在某一級別上,而是為了幫助創 業者發現自身的不足,以便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改善。. ‧ sit. y. Nat. (2)創業過程具有複雜性和動態性特徵. n. al. er. io.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創業過程逐漸成為創業研究的焦點。這一時期的多. i n U. v. 數學者致力於探討創業過程的理性成份和歸納創業過程的一般規律,這些創業. Ch. engchi. 定義的本質在於揭示創業過程的複雜性和動態性特徵,即創業過程蘊含著一系 列活動及隱含在這些活動背後的關鍵要素(複雜性),這些活動與關鍵要素以 某種組織形式相互關聯,並且這種組織形式不拘泥於固定模式而處於動態演變 過程中。創業過程的複雜性和動態性是創業過程研究的起點,它們導致了創業 過程規律的難以識別性和創業行為的差異性。創業過程研究必須超越創業過程 複雜性和動態性特徵,識別隱含在創業過程複雜性和動態性特徵背後的本質因 素(楊俊,2004)。為了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秉持聯繫與發展的哲學觀點, 透過 「顯微鏡」(系統思考方法)和「望遠鏡」(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來觀察 創業、發現規律、理解差異。. 9.

(18) (三)機會是創業過程的核心之一 Shane 和 Venkataraman(2000)提出了以「創業機會的識別、開發與利 用」為主線的創業過程研究主張,強調從創業機會視角識別創業過程的一般規 律,並進一步歸納了基於創業機會的創業研究的基本問題: (1)創造商品和服 務的機會為什麼、什麼時候以及如何存在;(2)某些人(而不是其他人)為什 麼能夠、什麼時候以及如何發現並利用這些機會;(3)創業者在開發創業機會 的時候為什麼、什麼時候以及如何採取不同的行為。此後,大量學者從創業機 會的識別、開發與利用過程出發來窺探創業過程,雖然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 政 治 大 於創業機會的識別和利用可以是支撐創業這一獨特領域的概念,而且應該成為 立. 但將機會問題作為創業過程的核心已得到學者們的公認。Singh(2001)認為對. ‧ 國. 一個中心,因為它完全沒有被其他學術領域探討過。. 學. 創業領域研究的核心問題。Busenitz(2003)認為機會的利用將會是創業領域的. ‧. (四)創新是創業者的本質. sit. y. Nat. io. er. 本質是事物特有的屬性,這種屬性決定了「你之所以為你」,它是事物成 為自己的原因。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把一種從來沒有過. al. n. v i n Ch 的 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這種「新組合」包括 engchi U 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新的原材料供應來源和新的組織形式等 5 項內容. (J.A. Schumpeter,1934)。這一創新理論內容十分豐富,但基本上限於經濟 領域。實際上,創新是一個更加廣泛的概念,包括科學、觀念、技術、政治、 制度、組織、管理、金融以及商業等一系列的社會活動和經濟活動。歐盟 1995 年度的《創新綠皮書》指出,「創新不僅是一種經濟機制或技術過程,此外還 是一種社會現象」。但無論從哪一領域來講,創新都是創業者的本質。Peter F. Drucker(1985)認為,創業絕不是開張一家「既沒有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滿足, 也沒有創造出新的消費需求」的熟食店,而要像麥當勞那樣,「通過運用管理 觀念和管理技術,將產品標準化,設計科學的制作過程及操作工具,合理設定 10.

(19) 所需要的員工,制定培訓標準,從而大幅度提高資源的產出和效益,創立了一 個全新的市場氛圍和新顧客的群體」。如同創新一樣,創業並不局限於某一領 域,而是滲透於教育、醫院 、科學研究 、政治軍事等各個領域。正如「現代 奧地利學派之父」Mises 認為的,創業的因素體現在人類徵服困難的一切活動 當中(路德維希·馮·米塞斯,維基百科)。 5. 創業與外部環境相互影響 GEM 報告將外部環境分成一般環境和創業環境。一般環境由全球競爭力報 告發展出來的比較寬泛的 8 個方面構成,創業環境是由 GEM 開發出來的用於. 政 治 大. 反映對創業產生顯著影響的 9 個方面構成。外部環境對初創企業的生存和成長. 立. 具有很強的影響力(Gnyawali & Fogel,1994)。Shane Scott(1996)考察了. ‧ 國. 學. 1899- 1988 年間美國創業比率的變化,驗證了宗教信仰 、利率 、風險偏好 、 經營 失敗率 、經濟增長以及人口年齡分布對創業比率存在著影響。同時,創. ‧. 業活動也深深地影響著外部環境,GEM 的研究結果就驗證了創業活動對經濟增. y. Nat. sit. 長的促進作用。事實上,創業作為一個開放系統,它與環境之間的影響是相互. n. al. er. io. 的。Saxenian(1999)發現,「硅谷地區的文化鼓勵冒險,也接受失敗」,創. i n U. v. 業精神和創業活動最終「會帶動整個硅谷繁榮起來」。因此,Busenitz(2003). Ch. engchi. 等學者認為,動態環境下創業者、創業機會和創業組織模式等變量的交叉研究 將成為創業研究的發展方向。. 第三節 新創企業的定義 一、 新創企業的定義 「新創」即剛剛建立的意思。所謂新創企業,一般來說是指處於發展早期 階段、處於初創期的企業(胡文郁,2012),在英文中,常常稱之為 New Venture。 11.

(20) Chrisman & Hofer(1998)認為新創企業是指在創業企業沒有達到成熟階段 前的形態。如果能將一個企業比作人來解釋,那麼新創企業就是還未結束發育 的嬰兒期和少年期,在各個方面還未達到成熟的階段(王強,2012)。Adizes (1989)、Kazanjian & Drazin(1990)在其研究中發現,新創企業自成立至成 熟前,都經歷一個特殊的早期成長階段,處於此階段的企業均可稱之為新創企 業。李志能(2002)從構成企業動態的四個維度:企業文化價值觀、輔助性資 產、知識和技能以及企業內部過程分別對比分析新創企業和已有企業的基本差 異性,最終得出新創企業和已有企業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並指出我們不能將新. 治 政 大 創企業是企業發展的初始過程,主要是指從企業創立甚至企業最初創意開始, 立 創企業作為「大企業的小版本」來對待。張玉利和李新春(2006)則認為,新. 到擺脫生存困境並基本轉變成規範化、專業化管理的過程。. ‧ 國. 學. 二、新創企業的界定方法. ‧ sit. y. Nat. 從理論上看,新創企業的界定應該從企業生命週期特徵和時間維度兩個方. io. er. 面進行,然而鑒於數據收集的難度,多數學者單從企業年齡來界定新創企業. al. (王強,2012)。比如 Slevin & Govin(1990)把新創企業界定為成立 12 年以. n. v i n Ch 內的企業;Miller(1983)、Camp(1986)、Zahra(1996)及蔣春燕、趙曙明 engchi U (2006)、任海波(2012)等學者則把新創企業界定為成立 8 年以內的企業; McDougall & Oviatt(2000)、Hitt & Ireland(2001)等更多的國內外學者把新 創企業界定為成立 6 年以內的企業;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2)報告則指出「新創企業是指創立至今不超過 42 個月,即 3 年 半的企業」。目前國內外學者一般採用 Biggadike(1979)的觀點,將 8 年以內 的企業視為新創企業。對來自各國學者或機構報告中涉及新創企業時間界定的 文獻梳理後,雖然不能稱作全面,但是從結果中可以看到以 8 年作為新創企業 時間界定標準的佔據了大多數。. 12.

(21) 本研究根据台灣新創企業的情況,選擇了 AAMA(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台北搖籃計劃篩選的 11 位新創企業家作為研究的對 象。. 第四節 創業團隊的優勢和局限性 三、創業團隊的定義 關於創業團隊的定義,學術界並無明顯分歧,在文獻中學者們引用較多、 較為經典的定義是 Kamm & Shuman(1990)提出的創業團隊定義,即創業團隊. 治 政 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個體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而一起從事創業行為,建立 大 立 一個新創企業並共享其財務權益的團體;Ensley & Banks(1992)從團隊成員構 ‧ 國. 學. 成的角度提出創業團隊成員包括對創業決策產生影響的個體;Chandler & Hanks. ‧. (1998)則從成員加入團隊的時間的角度提出創業團隊成員特指在公司成立兩 年內加入的人員;Schjoedt(2009)從成員的數量、權利、義務、特徵等幾個方. y. Nat. io. sit. 面提出了一個較為完整和符合新創企業特點的創業團隊定義:擁有兩個或兩個. n. al. er. 以上成員,他們共同享有財務權益並對所創企業負責,在達成創業目標的過程. Ch. i n U. v. 中相互支持並且往往在創業的早期階段處於執行層的地位。. engchi. 本研究綜合上述學者們的定義並結合台灣新創企業特點,將創業團隊定義 為:在創業的早期階段,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成員組成的團隊,團隊成員共同制 定創業目標、參與新創企業戰略決策並共享財務權益,團隊成員往往在所創企 業中擔任管理層的職務。 在研究創業團隊時,創業團隊成員構成特徵是被廣泛採用的視角,在關於 創業團隊的測量維度劃分上,學者們討論最多的是團隊成員構成的異質性或同 質性,也即團隊成員的特徵差異性的大小。. 13.

(22) 在研究團隊成員構成異質性時,早期的學者們在研究團隊異質性時,主要 基於團隊成員的人口統計學特徵,例如 Hambrick(1990)從國籍、性別和年齡 三個指標來衡量;Amason 等(2006)分別從年齡、教育水平、教育專業以及專 業職能的差異來衡量。 後有學者認為團隊異質性指標既應當包括團隊成員之間人口統計學特徵的 不同,也應當包括成員認知、經驗、價值觀等深層特質的差異化(Finkelstein & Hambrick,1990)。例如 Jackson 等(2003)按異質性測量的難易程度,將團 隊的異質性分為外部的異質性和內部的異質性,他們認為,創業團隊外部異質. 政 治 大 職業背景等);內部異質性則是不易被觀察的特徵,是基於認知、價值觀、偏 立 性是容易測量的人口統計學特徵(包括年齡、性別、種族、經驗、教育水平和. ‧ 國. 學. 好、態度的不同而產生的成員之間的差異化;Knight(1999)在研究中將創業 團隊異質性的測量維度劃分為明顯的異質性(年齡、性別和種族)和潛在的異. ‧. 質性(教育背景、技術能力、職能背景和工作年限);Milliken & Martins. sit. y. Nat. (1996)亦採用了相似的劃分方法,劃分為易觀察的異質性(種族、年齡、性. al. er. io. 別等人口統計學屬性)和不易觀察的異質性(如技術能力、在組織的工作年. v. n. 限、人格特徵或價值觀等);Jehn 等(1999)在異質性與衝突對團隊績效影響. Ch. engchi. i n U. 的研究中,則從信息異質性(教育背景、經驗、專業知識等)、社會屬性異質 性(種族、性別、民族)、價值觀異質性三個維度來衡量團隊異質性。. 四、合夥團隊的優勢和局限 合夥還是獨自創業並不是絕對的,各有利弊,關鍵是如何揚長避短,處理 好一些關係。合夥創業的優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資金優勢。這是大多數新創企業家選擇合夥的首要理由。究其原 因,主要是中小企業銀行貸款有難度,企業創辦和發展中需要業創辦和發展中 需要的資金主要依靠合伙人出資、企業積累和民間借貸。此外,隨著市場競爭 14.

(23) 激烈,許多行業進入門檻都在不斷提高,規模、質量和服務商要求也越來越 高,小打小鬧無法獲得競爭優勢,也難盈利,這更加劇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 資金成為創業的第一制約因素,合夥投資創業也成為許多人的必然選擇。 (二)分散風險。新創企業合夥人共同出資,在內部分配上可以按照出資 比例分配利潤和分擔虧損,若經營不景氣,可以由合夥人共同負擔,從而減少 了個人損失。 (三)整合社會資源和管理優勢。合夥人中,不同的人掌握不同的社會資 源和具備不同的知識、能力與經驗。有些人有客戶關係,有些人有政府關係,. 政 治 大. 有人有理論,有人有經驗,有人懂管理,有人懂技術。合夥的過程,就是匯聚. 立. 每個人的優勢凝聚在一起。. ‧ 國. 學. 合夥創業的局限主要有以下三點:. ‧. (一)思想衝突。合夥人在企業成長初期一般都會參與管理,無論有無經. Nat. sit. y. 驗的合夥人都擔當重要的管理崗位,都要發表「各自的重要意見」,有時難免. n. al. er. io. 在解決某個問題時產生不同的認識和理解,提出不同的方法。特別在合夥人出. i n U. v. 資比例相當的情況下,往往會引發激烈的爭論,使得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增. Ch. engchi. 加溝通成本,傷害合夥人的感情。一旦出現摩擦,容易互相推諉指責,正所謂 「艄公多了要翻船」。 (二)利益衝突。隨著企業成長,獲利增加,合夥人的心態開始不平衡, 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原先出資過於謹慎的合夥人會後悔出資太少。產生 了「給老闆打工」的心態。尤其是一些出資少,但企業的創辦和發展與其身份 和掌握的資源有密切關係的合夥人。但這些「無形資產」並沒有得到量化,無 法增加該合夥人的所的分配。另外,有些企業由於管理和人為的因素導致財務 混亂,賬目不清。合夥人的利益之爭更加嚴重。. 15.

(24) (三)管理衝突。合夥創立的企業中,最難管的人就是合夥人本身。他們 既是員工也是出資人。很多合夥人卻不能正確理解這種關係,認識不到在工作 中自己是員工的職責。他們往往把自己當做是特殊的人,隨意濫用自己的權 利,發號施令,自己卻不遵守規則。這給其他合夥人,以及聘任的專業經理人 以及員工的工作,都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基於創業實踐的特點,合伙創業其目的是解決創業過程中依靠個人力量難 以解決的複雜問題(其實,即便是一個人具備瞭解決所有問題的能力,合伙創 業仍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選擇,因為除瞭解決問題的需要,創業者還有分散風. 政 治 大. 險的需要),從而產生合作剩餘。. 立. 第五節 創業團隊對新創企業表現的影響. ‧ 國. 學. 關於新創企業的創業者及創業團隊與新創企業表現的關係,學者們對此作. ‧. 了很多研究,均證實了創業者及創業團隊成員與新創企業的創業績效有著非常. Nat. 一、創業者(創始人)對創業績效的影響研究 a. er. io. sit. y. 緊密的關係,但對於新創企業的具體影響尚有分歧。. n. iv l C n hengchi U 眾多學者在研究中均發現,作為新創企業的創始人(Founder)或創業團隊. 的領導者,創業者對新創企業的創業績效有著明顯的影響。 創業者開創事業的意圖與開創事業前的決定都是之後新創企業目標、策略 與結構的成型因素,並且對日後新公司的存活、成長與獲利都有所影響 (Bird,1988)。創業者個體特徵、心理和行為特徵以及管理技能與技術實力 是影響企業成功的重要內部因素(Cooper et al,1992)。 在研究文獻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量學者通過實證分析研究得出了創業者對 創業績效的具體影響。例如 Kracke 等(2001)利用五大人格特質的測量方法, 驗證了創業者的人格特質與創業績效有關;Ciavarella 等(2004)研究發現創業 16.

(25) 者的勤勉正直維度對新創事業的長期生存有正向的影響;胡望斌等(2009)在 以 145 家技術型新企業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中發現:創業者的樂觀與企業績效 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係;Poon,Ainuddin & Junit(2006)以 96 位創業者為樣 本,進行了創業者自我特質對公司績效影響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創業者內控 的特質與公司表現有顯著的影響存在;鄧學軍(2009)在其學術研究中發現企 業家社會網絡對企業表現存在積極的影響,創業者社會網絡的資源和信息影響 對團隊學習能力和新創企業的表現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繆小明和李淼 (2006)在實證研究中發現科技型的創業者具有的效率性特征(創業者的年. 治 政 大 絡以及社會影響)、動力性特征(是否兼任以及創業領導者的任期)等對新創 立 齡、受教育程度、所學科系、管理經驗以及行業經驗)、交易性特征(社會網. 企業表現有影響。. ‧ 國. 學. 二、創業團隊對創業表現的影響研究. ‧ sit. y. Nat. 在關於創業團隊對創業表現影響的文獻資料中,學者們普遍認為創業團隊. io. al. er. 對於新創企業表現有較為顯著的影響。只是在創業團隊成員構成的異質性程度. n. 和層次,對創業績效的具體影響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歧。. Ch. engchi. i n U. v. 一部分學者研究認為,創業團隊的優勢在於能將具有不同特徵、知識、技 能和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優勢互補,進而創造更好的創業績效(金泉, 2010),因此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異質性程度較高時,對創業表現的提升有積 極的正向影響。例如 Bouncken(2004)指出,異質性較高的創業團隊可以為新 創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知識和更優的信息組合,從而有利於創業績效的改善, 並表示在眾多創業團隊中,文化差異性大的團隊有助於創業團隊創新理念的產 生;Eisenhardt & Schoonhoven(1990)研究了新創企業的高層團隊后,指出技 術能力差異化大的創業團隊比起技術能力差異化較小的團隊,可以更好地影響 新創企業的績效;Bantel & Jackson(1989)研究了創業團隊的年齡、新創企業 工作年資、教育程度背景、工作背景等的平均程度,及其差異性,與企業技術 17.

(26) 創新與管理創新的關係,研究顯示團隊工作背景差異程度較大、同時教育程度 較高的創業團隊能夠實現較高程度的創新;Chatman 等(1998)以團隊價值觀 作為調節變量,對 258 名 MBA 畢業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研究顯示當創業團 隊擁有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時,年齡、教育等人口統計特徵異質性程度越高,對 團隊生產力和創造力的正面影響作用更大;王冰(2012)在對創業團隊的異質 性與創業表現的關係研究中,驗證了創業團隊成員構成異質性對創業績效的影 響作用,其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創業團隊成員構成的異質性越大,對創業績效 和創業效果的影響就越大,部分特徵的異質性越高,對於創業績效的提升越明. 政 治 大 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在新創企業中創業團隊成員構成的異質性程度較高時, 立. 顯。. ‧ 國. 學. 其社會屬性的多樣性和價值觀的多元性容易引發團隊成員之間人際衝突(石 磊,2008),不利於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協作,故對於創業績效的提升有著消. ‧. 極的影響。例如 Clement & Schiereck(1971)在早期的團隊異質性研究中發. sit. y. Nat. 現,在實驗室的環境中,具有性別異質性的團隊,在視覺信息探測任務中的成. al. er. io. 績低於同質化的團隊;Zenger 和 Lawrence(1989)通過對若干公司的實證考察. v. n. 發現,在年齡同質化的團隊中,溝通質量與溝通頻次都更高,溝通成本較低,. Ch. engchi. i n U. 而年齡差異較大的團隊則溝通頻率低下,溝通質量差,不利於創業表現的提 高;Flynn(2001)作了類似的研究,發現創業團隊成員年齡、性別和種族等社 會屬性的差異化在創業團隊成立之初有可能導致認知差異化,使團隊缺乏合作 規範,進而影響團隊的工作績效;Ensley 等(1998)的研究則表明創業團隊異 質性與企業成長之間呈負相關,團隊成員最高學歷以及專業能力的差異化和職 能背景差異化與企業的回報負相關。. 第六節 高層理論與正當性理論 一、高層理論 18.

(27) 高層理論(UpperEchelons Theory)起源於高管團隊的研究,但也常用於新 創團隊的研究中,它適用於解釋為什麼團隊成員構成的特徵會影響新創企業的 表現。在高層理論的解釋中,高管人員的認知、價值觀和個體特性影響他們對 環境情境的詮釋,也影響他們的過程行為和選擇,進而影響組織的績效水平 (Hambrick & Mason, 1984)。新創團隊成員,在沒有巨大人員變動的情況下, 通常會是企業的核心管理成員,他們的構成特徵同樣影響新創企業的戰略選擇 與績效水平(Foo, Sin & Yiong, 2006)。所以,新創團隊成員構成的背景是解 釋新創企業戰略選擇和績效水平的重要因素。. 治 政 大 中,有四個特徵對新創企業的表現有比較顯著的影響。它們分別是「存在特殊 立 整理了先前學者對高層理論的研究,我發現在新創團隊成員的構成特徵. 的團隊成員」、「團隊成員之間的先前關聯」,「團隊成員之間的異質性」、. ‧ 國. 學. 「團隊成員的經驗」。團 2-1 對資料和文獻的整理后,對不同因素之間的聯繫. ‧. 進行了總結,更加直觀的看出他們對新創企業表現的影響。.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2-1 總結文獻對新創團隊構成特徵與新創企業績效表現的聯繫. 二、正當性理論 19.

(28) 新創企業通常資源比較匱乏,需要獲得外部資源補充。但是,由於新創企 業缺乏資源和可證實的能力,獲得外部資源面臨較大困難。有研究認為,網絡 能力影響新創企業外部資源的獲取。也有較多研究認為,提升正當性 (Legitimacy)是增強企業外部資源獲取能力的重要機制。正當性是一種合適 性、可接受性的社會判斷,是幫助企業獲得其它必要資源(如人才、資本、技 術等)的一種資源。 新創合伙人的合理組合能提升新創企業的正當性,更容易能使外部資源所 有者相信企業具有好的發展潛力,從而影響它對企業資質的判斷和資源投入決. 治 政 大 能提升企業正當性,分別是創業團隊的地位(包括宗教性別等稟賦地位、附屬 立. 策的做出。Packalen(2007) 從理論上提出,有三個方面的合伙人團隊構成素. 機構聲譽形成的關係地位、教育職業等成就地位)、經驗(行業經驗、管理經. ‧ 國. 學. 驗和創業經驗等)、社會資本(先前社會聯繫)。他認為如果這些方面的組合. ‧. 越好,創業團隊的正當性會越高,企業越容易獲得外部資源。. 經過文獻分析發現,從新創團隊成員的角度解釋新創企業資源獲取的實證. y. Nat. er. io. sit. 研究並不多,而且主要集中於考察新創團隊構成特徵對企業融資的影響,它們 主要發現創業團隊先前就業公司的關聯、經驗和異質性構成對企業融資有顯著. al. n. v i n 影響(圖 2-2 對相關文獻的實證結果進行了總結)。通過對 161 家硅谷年輕 Ch engchi U. 高技術企業的數據進行分析,Beckman(2007)‧ 發現創業團隊先前若具有管 理經驗、創業經驗以及多樣的職能經驗,有利於企業獲得 VC 投資和上市。並 且,她們還發現團隊成員若具有相同公司就業的關聯,企業上市可能性更高, 因為它能向投資人傳遞出企業內部易於溝通和採取一致行動的信息。田莉、薛 紅志(2009)分析了 2006 年中國大陸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申 請書的數據,發現團隊成員先前若具有工作經驗,企業更有可能獲得立項資 助,但是團隊成員的創業經驗對於獲得立項資助沒有顯著影響。Zimmerman (2008)分析了 243 家新上市公司數據,發現創業團隊職能經驗異質性和教育 背景異質性有助於使企業獲得更大的上市融資額。 20.

(29)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2 現有研究對新創團隊構成特徵與企業融資關係實證結果總結 Franke 等人(2008). 從投資人角度考察了哪些創業團隊構成特徵影響投. ‧. 資人對商業計劃的評價,發現創業團隊的行業經驗、教育背景、領導力經驗有. sit. y. Nat. 助於其商業計劃獲得好的評價。但是,在行業經驗和領導力方面,不一定需要. n. al. er. io. 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擁有,有一些成員擁有了這些經驗就足夠;在教育背景方. v. 面,異質性的團隊組成比全是工程背景或全是管理背景要好。. Ch. engchi. 21. i n U.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架構 在新創企業領導人的關係研究中,我發現創業團隊成員間的關係差別較 大,影響關係的變量因素也比較多,要想深入瞭解團隊成員之間的關係發展和 細節變化,用深度訪談的方式會比量化分析更加有效果。另外,量化分析很難 對比一家企業不同時段的發展歷程與合夥人關係的變化,新創企業怎樣算成 功,與合夥人的關係運營怎樣算合適,不同創業家心中的答案也會不同,因此 量化分析缺少統一標準去衡量這些變量。而在我撰寫論文的同時,國際上也有 研究新創企業領導人的文章發表在期刊或雜誌上,但多為針對某一個新創者的. 政 治 大. 採訪,或者研究某個成功創新團隊的合作方法,可提供個案參考。因此,本研. 立. 究採用文獻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用兩種方式共同收集新創合夥人關係的案. ‧ 國. 學. 例,透過訪談台灣 AAMA 協會 13 位創業家的創業歷程和合夥人關係發展運營 經歷,以瞭解合夥人關係從挑選到建立,從草創初期到公司成長等不同階段遇. ‧. 到的挑戰,以及解決困難的方式。在整理文獻資料和訪談結果後,本研究嘗試. y. Nat. sit. 從過往的案例中,分析哪些是新創企業合夥人所需要的特質,並給挑選創業合. er. io. 夥人,以及運營合夥人關係提出建議。. al. n. v i n Ch 以下分別追對本研究所採取的文獻分析法和深度訪談法做說明。 engchi U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指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透過蒐集有關市場資訊、調 查報告、產業動態等文獻資料,從而全面而精準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 法。蒐集內容儘量要求豐富及廣博,再將四處收集來的資料,經過分析後歸納 統整,再分析事件淵源、原因、背景、影響及其意義等。文獻資料可以是政府 部門的報告、工商業界的研究、文件記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圖書館中的 書籍、論文與期刊、報章新聞等等。其分析步驟有四,即閱覽與整理、描述、 分類及詮釋(朱柔若譯,2000)。 22.

(31) 本研究的文獻主要來源於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 數據庫、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萬方、維普、知網(CNKI)、中國重 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本研究的文獻分析法將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在研究初期,通過閱讀創業理論相關研究文獻,確定了研究內 容和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深入閱讀了有關創業、創業者、創業團隊、創業投資方面的文. 政 治 大. 獻,構建了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及研究假設。. 立. 第三部分:整理之前的閱讀筆記,同時更為廣泛地閱讀文獻尋找理論依據. ‧ 國. 學. 以及撰寫文獻述評,收集過往有關創業合夥人關係經營訪談、研究文、新聞報 道及相關網站等次級資料,透過整理、分類、歸納、分析,針對相對普遍適用. ‧. 的合夥法則以及意見分歧較大的點進行重點研究對象,在之後的深度訪談中尋. io. sit. y. Nat. 求證實。. n. al. er. 第四階段:在本研究提出的理論模型及研究假設的基礎上,深入閱讀和參. Ch. i n U. 考大量文獻,結合訪談結果得出本研究的結論與建議。. engchi. v. 第二節 半結構訪談法 在質化研究中,深度訪談法經常採取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訪 談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口語交談,達到意見交換與建構,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 互動方式,受訪者藉由訪談的過程與內容,發覺、 分析出受訪者的動機、信 念、態度、作法與看法等。此研究方法是一種訪談者與受訪者雙方面對面的社 會互動過程,訪問資料正是社會互動的產物。 本研究採用的是面對面的直接訪談方式,但訪談方式上又分為結構性訪 談、非結構訪談及半結構訪談三種,本研究將採取半結構訪談方式。即訪談者 23.

(32) 在訪談之前擬定訪談大綱,但在實際訪談時,不一定將問題侷限於預設的訪談 題目,可隨時延續受訪者的回答內容,追問以深入探究受訪者的想法。 半結構訪談訪談有以下幾個特點(Wimmer et al., 1991;引自李天任、藍莘 譯,1995):樣本數較小、提供特殊回答的詳細資料(受訪者意見 、價值、動 力 、回憶、表情、感覺等)、可對受訪者的非語言反應進行較長時間的觀察、 訪問時間較長、可根據受訪者再提出問題、受到訪問環境影響甚大。深入訪談 法最大的優點乃是提供了豐富⽽詳盡的資料,並使得受訪者願意配合提出對於 敏感性問題的精確回答。然而,半結構訪談法的限制在於訪談品質很多程度起. 政 治 大 受訪者的背景資料,在訪談的時候要恰當把握訪談氣氛和流程進度,隨時觀察 立 決於訪談者在專業訪談方面的經驗,訪談者需要在訪談之前熟悉訪談的問題和. ‧ 國. 學. 受訪者的反應,根據回答調整訪問,確保訪談順利進行。 本研究的訪談設計如下:. ‧. sit. y. Nat. 1. 設計訪談大綱:在訪談之前,通過收集整理新創團隊關係相關文獻,透. io. er. 過整理、分析、歸納,瞭解合夥人關係從建立到運營所需要注意的事情,遇到 的困難以及潛在的風險。根據本研究所設定的受訪者進行適當調整,對不同產. al. n. v i n Ch 業的新創領導人設計不同的問題,使訪談內容與受訪者所在產業更相關,爲受 engchi U 訪者考慮選擇合夥人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擬定訪談大綱。. 2. 邀約訪談對象:本研究選擇 AAMA 台北搖籃計劃的學員作為訪談對 象,AAMA 1979 年成立於美國矽谷,創立目的為加強企業間聯繫、促進亞太地 區商業發展、提升管理和領導階層的成長,是美國矽谷科技商務協會中的領導 者之一。AAMA 台北分會在《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先生以及前德勤中國策 略長顏漏有先生共同發起之下,於 2012 年 5 月正式成立,以推動「搖籃計劃」 為主要工作。搖籃計劃每年邀請 10 多位科技、商業、金融界的菁英人士擔任導 師,招募、甄選 20 位具潛力的創業家,進行為期兩年的一對一、一對多、多對 多的交流學習,公益性輔導成長期階段創業家。迄今,AAMA 台北搖籃計劃已 24.

(33) 推動五期,共有 47 位導師、104 位創業家共同參與。而本研究將從 104 位創業 家中,邀約了 20 位創業家,期中 13 位同意了我們的邀約。邀約過程中說明瞭 訪談的動機和目的,並事先提供了受訪者的訪談大綱作爲參考。 3. 進行訪談:本研究採取一對一訪談,每位受訪者的平均訪談時間爲 1 小 時 15 分鐘,受訪環境皆爲受訪者熟悉且舒適的場所,例如:辦公室、會議室、 咖啡廳。在訪談過程中,採用半結構式訪談。可根據現場訪談情況適當修改訪 談問題,並根據受訪者的回答,深入發掘更多細節。 4. 整理訪談內容:本研究在訪談前均詢問過受訪者是否可以對訪談內容全. 政 治 大. 程錄音,如果受訪者同意,在訪談結束後,將根據錄音文檔整理出訪談逐字. 立. 稿;如果受訪者婉拒,則在訪談時同步記錄受訪者所述內容,用速記法先寫下. ‧ 國. 學. 草稿,並在訪談結束後,根據草稿和記憶還原訪談逐字稿。. ‧. 5. 撰寫分析報告:本研究將在訪談逐字稿整理完畢後,通過分析歸納訪談. y. al. sit. io. 第三節 研究架構. er. Nat. 內容,與先前的文獻研究結果做比較,互相驗證,在把結果撰寫書面報告。. n. v i n Ch 本研究基於先前學者研究的文獻回顧,結合本研究的主題與目的,根據本 engchi U 研究的各個因素和關係,提出了圖 3-1 中的研究架構。. 25.

(3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 本研究一共涉及 7 個層面,首先研究創業家組成新創團隊的合作動機,探. sit. y. Nat. 究動機對團隊關係的影響。第二,研究挑選創業團隊其他成員時,創業家會考. io. er. 慮什麼因素,討論具備怎樣特質的人更適合作為創業團隊的一員。第三,研究 特殊的新創團隊關係,因為受訪者中有兩位的創業團隊是夫妻關係和親人關. al. n. v i n Ch 係,因此探討其特殊性對「關係」的影響。第四,研究創業團隊組成對「關 engchi U. 係」的影響因素,這部分主要根據文獻探討中的高層理論和正當性理論展開, 通過訪談結論驗證理論的合理性。第五,研究創業團隊的關係如何變化,團隊 成員如何維繫彼此關係。第六,討論股權分配對創業團隊關係的影響,是否會 成為新創團隊關係變化的關鍵因素。第七,討論創業團隊成員的退出策略,本 研究希望能得出合適的退出策略提供參考。. 26.

(35) 第四章 台灣新創企業創業團隊關係研究探討 第一節 台灣創業環境 一、創業機會與創業能力的認知 根據 2010 年台灣 GEM 調查結果與全球年報 (Kelley et al.,2010)可 知,台灣人民對於創業機會的認知為 29.6%,居於 24 個效率驅動經濟體的倒 數第五位,而對於創業能力的認知則居於倒數第三位。若將台日韓三個經濟體. 政 治 大 過對於創業能力的認知則低於韓國,顯示台灣成年人對於環境中的創業機會與 立 來比較,那麼台灣成年人對於創業機會認知的比例還是要高過於日韓兩地,不. ‧ 國. 學. 自身的創業能力的整體評價並不甚高。由於機會與環境有關,能力與教育有 關,因此如何有效運用政策工具、提供激勵誘因、加強研發創新、改善投資環. ‧. 境等手段來提升人們對於創業機會與能力的知覺態度,未來有很多需要努力的. io. sit. y. Nat. 空間。. n. al. er. 二、對於害怕失敗的認知. Ch. engchi. i n U. v. 台灣人對於害怕創業失敗的認知比例(43.8%)遠高過於其他國家和地區, 是參加 GEM 調查的 59 個國家中倒數第五名。若將台日韓三個經濟體進行比 較,則台灣人對於害怕創業失敗的認知比例同樣也高過於日(32.6%)、韓 (32.5%),這是否代表在台灣進行創業的風險較高,或是在台灣創業失敗的後 果較為嚴重?由於風險與不確定性是創業活動的本質特徵,如果潛在創業者及 其合夥人無法克服對於失敗風險的恐懼,則很難實際啟動創業行為。失敗是邁 向創新與創業過程的必經途徑,台灣在害怕創業失敗認知因素的負面評比過 高,將是值得關注的一項隱憂。. 三、整體社會對於創業的認可 27.

(36) 2010 年 GEM 之調查,台灣在「大眾媒體經常可以看到創業成功的報導」 這個問項的評比,居於全體經濟體的前六位(78.2%),顯示政府與媒體對於推 廣宣導創業以及提升創業家社會形象這件工作的重視。雖然,我們認為成功創 業家在台灣社會中受到高度的重視,媒體更是屢屢報導創業成功的故事,許多 年輕人也十分嚮往未來能夠成為一位創業家。但是在「創業是一個值得嚮往的 生涯選擇」這個問項,台灣的自我評比(68.4%)要低於整體效率導向經濟體的 平均值(72.8%)。甚至在「創業成功的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及受到尊重」這 個問項,台灣的自我評比(57.5%)在全體經濟體中居於倒數第四位。在儒家文. 政 治 大. 化相關的四個經濟體中,台灣在這兩個問項的評比表現,只優於日本,卻落後 於中國大陸與韓國。. 立. ‧ 國. 學. 分析上述的現象,雖然媒體廣泛報導創業家的成功事蹟,但是台灣的家庭 教育與學校教育仍以培養知識份子與專業工作者為主要目標,再加上由前述創. ‧. 業機會、創業能力、害怕失敗的調查數據,足以顯示並非多數台灣人均嚮往創. sit. y. Nat. 業這個生涯選擇。此外,身處社會所得差距惡化所形成的 M 型社會結構,人. al. er. io. 們可能更為關注社會公平與正義,創業成功固然令人羨慕,但未必受到大部分. v. n. 人的尊重。這樣的現象也提醒我們注意,在台灣成功創業家應負有的社會責 任。. Ch. engchi. i n U. 四、創業意圖 GEM 針對目前尚未投入於創業活動的人群,進行未來三年內的創業意圖 調查,台灣在這項調查顯示的比例為 25.1%,高過於效率驅動經濟體的平均 值,同時也高於創新驅動經濟體的所有國家。日本在這項調查的比例只有 2.9%,韓國為 10.1%,而荷蘭也只有 5.5%, 甚至創業風氣極為旺盛的中國大 陸這項比例為 26.9%,僅比台灣略高一些。. 28.

(37) 此數據顯示在台灣尚未參與創業活動的人群中,約有四分之一在未來三年 內均期待能夠投入於創業活動。但是,他們未來是否都能將意願化為行動,恐 怕還是要看大環境是否提供創業機會,以及社會是否提供足夠的資源支持與協 助?是否能夠克服害怕失敗的心裡因素?以及他們具備創業成功的所需要的能力 條件與自信心?顯然台灣人擁有較高的創業意圖,但是卻呈現較低的創業行動 與成就較少的新事業成功數量。這代表我們在創業環境改善、創業教育發展、 以及育成創業行動等方面,還有許多值得提升的空間。 綜上所述,台灣目前的創業環境仍有改善空間,但有很多懷抱創業夢想的. 政 治 大 找到合適的創業夥伴,在尋找創業團隊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重重困難,找不到理 立 人有創業的潛在動機,他們沒有把意圖轉化行動,有一些人恰恰是因為還沒有. ‧ 國. 學. 論和實踐依據來幫助自己,比如應該用怎樣的標準挑選,怎樣的特質適合當合 夥人,如何通過選擇創業夥伴來降低創業風險,如何維繫創業團隊關係。. ‧. 第二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 io. n. al. er. sit. y. Nat. 本研究受訪對象共有 11 位,基本資料如下。. i n U. C h表 4-1 受訪者資料 engchi. v. 受訪者名字. 企業. 性別. 林書聖. 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男. 沈奕妤. 印花樂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女. 陳偉誠. 盛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酢達人). 男. 王世煌. 彩宸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男. 郗邦瑋. 智慧雲管家股份有限公司. 女. 劉至剛. 優愛德股份有限公司(urAD). 男. 黃智仁. 方舟數位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男. 李雨勳. 凱納股份有限公司. 男. 陳良信. 聯齊科技. 男. 樊立勳. Cardinal Blue Software(PicCollage). 男. 龔建嘉. 慕渴股份有限公司(鮮乳坊). 男. 29.

(38) 林書聖,億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億觀生技開發領先全球之行動顯微鏡技術,幫助人們貼近微觀世界;不可 思議的清晰解析,前所未見。顯微鏡不再是實驗桌上的昂貴器材,與智慧行動 裝置結合而生的行動顯微術,連結科學與數位生活,透過 App 開啟分析、記 錄、分享、探索等無限想像。 沈奕妤,印花樂藝術設計有限公司。 台灣設計師印花布與生活雜貨品牌成立於 2008 年的台灣設計師印花布品. 政 治 大 「圍繞著生活的創作」為核心,將台灣生態、台灣記憶,轉化為新的創作元 立. 牌,公司與首家直營店皆位於台北市大稻埕迪化街,鄰近永樂市場老布市,以. 素,結合圖案設計與印花織品,創造自在而有特色的印花生活風格。 印花樂全. ‧ 國. 學. 面地關注包括品牌商品開發、客製專案設計、以及印花課程教學等多元的品牌. ‧. 內容,在台灣擁有台北、台中、高雄四間直營店舖與多家百貨專櫃,並於全台. sit. y. Nat. 四十多個實體通路,以及日本、香港等海外設計商店進行販售。在台灣我們最. io. n. al. i n U. 陳偉誠,盛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木酢達人)。. Ch. engchi. er. 大的通路夥伴為「誠品書店」,一同關心在地人文與提出當代生活風格。. v. 盛發生技主打安全清潔的木酢達人團隊成立於新竹湖口的老炭廠裡。在工 研院的技術輔導下將製炭過程中的高溫水氣有效回收,並透過自行設立的木酢 實驗室研發肌膚、環境、寵物等三大系列相當有特色的弱酸性天然清潔用品, 優先考量並注重清潔者的健康與安全,遠離化學毒害,再以自行架設的網站分 享銷售。 王世煌/彩宸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馬修嚴選) 馬修嚴選 2010 年創立,理念是「能享受到食物原始的美味是一種看似簡單 卻無比珍貴的幸福。」 自 2010 年起,從「讓食材回到原味」的理念出發,主 張嚴選食材、友善環境並尊重食物,以「無添加」及「輕加工」的方式,保留 30.

(39) 食材最原始的風味,透過「原味優格」、「在地果漿」、以及「新鮮烘烤燕 麥」,將健康與美味傳遞給更多的人。 郗邦瑋,智慧雲管家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雲管家是社區生活的整合服務平台,透過系統達到社區智慧化、透過 各式 Online & Offline 服務及生活服務,達到社區生活便利化,提供居民更智 慧、更便利的社區生活。智慧雲管家結合 「互聯網+」「宅經濟」,持續投入 發展,以互利互惠的商業模式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政 治 大. 劉至剛,優愛德股份有限公司(urAD)。. 立. urAD 致力研發廣告技術,擁有自行開發的 DSP 系統,整合六大平台、串. ‧ 國. 學. 連數十個國際廣告聯播網,運用智能學習、圖像辨識等技術,進行資料分析。 透過優化工具及數據分析,在單一平台進行多屏、多渠道的廣告投放;除了可. ‧. 以提供整合性的成效報表外,更能輕易完成高效益廣告投放策略,有效提升客. Nat. io. sit. y. 戶的品牌知名度與投資報酬率。. er. 黃智仁,方舟數位娛樂股份有限公司(4Gamers)。. al. n. v i n Ch 方舟數位娛樂深耕台灣電競產業,服務內容從電競賽事規劃、執行、行銷 engchi U 到直播,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發展至今已多元化擴展業務領域,目前集團 有專精電競賽事與轉播解決方案的 4Gamers、專責廣告代理與媒體採購的 Redark Media、專注社群與實況經紀的元素圖騰等不同品牌。4Gamers 自創立伊 始,以推廣電競運動及文化自許,致力於專業電子競技比賽辦理,以及活絡電 競社群為目標努力,與遊戲原廠合作,推出《戰車世界》、《星海爭霸 II》、 《爐石戰記》以及《英雄聯盟》等主流賽事,並於 2014 年 8 月推出台灣首次以 BYOC 為主軸的 LAN Party「WirForce」,歡迎各單位洽談合作事宜。 李雨勳,凱納股份有限公司。. 31.

(40) 電動自行車隨著市場的發展與趨勢的變化,需要有更多台灣的優勢及時代 趨勢的加入。物聯網的崛起 + 環保意識抬頭 + 台灣高級自行車產業背景,讓 互聯網 + 自行車的智能自行車概念得以產出。凱納公司將以協助人們更輕鬆的 環保方式移動,讓科技真正的將人們的互動連結起來。 陳良信,聯齊科技。 聯齊科技願景是「提供以人為本、物美價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設定簡 易的硬體裝置、無縫連接的網路穿透技術、雲端大數據分析與行為建議、安全 的平台等,都是未來的發展藍圖。第一個自有品牌產品 NextDrive Plug,除了. 政 治 大. 現有的「無線擴充座」功能外,未來將在物聯網中扮演關鍵角色。. 立. ‧ 國. 學. 樊立勳,Cardinal Blue Software(PicCollage)。. PicCollage 是來自矽谷的新創團隊,主要產品 PicCollage 是一個追求自由. ‧. 創造及分享的照片拼貼 app,主要使用者來自美國、英國及日本等國家。目前. sit. y. Nat. 全球下載量已突破一億五千萬,並曾在數十個國家榮登照相類 app 前十名。. n. al. er. io. PicCollage 是個歡樂的創意工坊,希望能夠讓世界變得更有趣、更有創意。除. i n U. v. 了 PicCollage 以外,也持續嘗試與實驗、學習運用新技術(如 VR、Machine. Ch. engchi. Learning、Computer Vision)開發各類新奇好玩的產品。 PicCollage 擁抱開放 自由的文化,舉辦各類開發者與設計師聚會,還有團隊 Hackday 讓大家能放下 手邊的工作,盡情開發出心裡那個一直找不到時間實踐的想法。 龔建嘉,慕渴股份有限公司(鮮乳坊)。 從發起群眾募資開始,鮮乳坊希望在食安議題上為台灣拋磚引玉、樹立典 範。鮮乳坊致力於顛覆乳業的不公平交易、食安問題與通路的遊戲規則;讓獸 醫產地把關,堅守鮮乳品質;秉持單一乳源,讓大家都可以知道自己喝了什 麼;鮮乳坊希望能將更多盈餘回饋給獸醫培育與酪農戶,以直送的概念與特殊 通路推廣,讓大家能夠一起用消費支持鮮乳坊! 32.

(41) 第三節 新創團隊合作動機 一、遇到機會,創始人找我合作 受訪的創業家中,有一些人的創業動機是來自於其他創業家的邀請,有的 來自一個公司一起共事的同仁,有的來自多年親密的好友。在邀請之後,認同 了這個理念或是方案,加入了創業團隊。以這種形式開啟的合夥關係,往往核 心想法來自於其他團隊成員,受訪者在合夥關係中的位置一般不是領導者或起 主導作用,與其他成員的溝通和交流更平等,遇到問題有爭執的時候,可能需 要做出更多的讓步並顧全大局。. 立. 政 治 大. 劉至剛:「Allen 和我在公司共事過 8 個月,然後回去炒股,炒股一段時間. ‧ 國. 學. 後,就回來找我合夥創業。我當時 25 歲,在某公司做銷售,由於我業績做的. ‧. 好,月收入能達到 20-30 萬新臺幣,當時我不知道我未來想要幹嘛。於是我和 公司里的總經理去開了一家熱炒店,一段時間後,我又覺得熱炒店沒意思,因. y. Nat. io. sit. 為每天都帶客人去吃飯應酬,很累。又過了幾個月,2011 年農曆過年前的時. n. al. er. 候,總經理的朋友 Allen 就來找我說:我聽了幾個演講,覺得互聯網的生意還不. Ch. i n U. v. 錯,是未來的趨勢。原來的銷售工作是不斷重複的賣,賣一次就賣完了,但互. engchi. 聯網廣告不同,如果有成效,那客戶會每個月都來找你買。所以如果能做好, 就不用像原來一樣每個月都歸零,然後不斷重來。」 沈奕妤:「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文化部正好有一個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輔 導計劃,我現在的另外兩位合夥人知道這個消息後,找到了我。我們寫了一個 計劃書,這個計劃書就是 5 張紙的畢業製作。其實 2008 年那時我們已經有完整 的作品了,已經可以創業,但是我們到 2011 年才正式創業。因為 2008 年我們 剛畢業,沒有明確的方向和規劃,各自有各自的顧慮,有些人先去工作了,直 到 2011 年我們決定要創業。」.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2 Learning contents to be replaced by the learning elements covered in the enriched TEKLA curriculum starting from 2016/17 school year... The enriched

113; Harrison, Paul,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A New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Sanskrit Text Based on Two Manuscripts from Greater Gandhāra”, Manuscripts

“ Consumer choice behavior in online and traditional supermarkets: the effects of brand name, price, and other search attribu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Slater (1990), “The Effect of a Market Orientation on Business Profitabi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54, pp. (1999),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nd Norton,D.P., “The Strategy-Focused Organi zation: How Balanced Scorecard Companies Thrive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Mason,”Global Business Drivers:Alin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lobal Business Strategy”, P.146 IBM Systems Journal 32(1993). Langenwalter;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and

(2000),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Quality,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Servic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2001),

研究與發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係指進步的 科學知識或產品(與製程)之創新而言[23]。依據美國國家科學基 金會的報告,顯示在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