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之研究─以證照制度建構觀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之研究─以證照制度建構觀點"

Copied!
26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之研究 ─以證照制度建構觀點. 研 究 生:陳韻竹 指導教授:李 晶. 中華民國 103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i.

(3) ii.

(4)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之研究─以證照制度建構觀點 2014 年 6 月 研 究 生:陳韻竹 指導教授:李 晶 摘要 運動觀光是結合運動與休閒的特色旅遊,而由於政府和自行車業的大力提倡,逐漸 興起自行車休閒運動風潮。導遊的專業能力更成為銷售下ㄧ次旅遊的關鍵性人物,故自 行車導遊的專業知能也備受重視。而國內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並沒有相關的規 範,導致自行車導遊品質良莠不齊。故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相關產官 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與差異以及分析專業證照制度建構的必要程度。本 研究選取從事自行車運動觀光產業相關之產官學界,具 1 年以上自行車旅遊帶團經驗之 從業人員與管理或辦理自行車導遊證照之主管機關,且擁有 1 年以上管理或辦理之經 驗,或擔任自行車導遊認證課程,且擁有 1 年以上教學經驗之授課講師之八位專家學者 進行深度訪談,訪談後整理訪談內容,進行編碼、歸納以及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 自行車導遊應具備專業知能: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專業態度。首先在:(一)專業知 識包含:學術基本知識、戶外實務導覽、相關產業知識;(二)專業技能包含:身體機能、 自行車專業技能、溝通協調、人際互動、危機處理;(三)專業態度包含:個人特質、工 作態度、持續進修。二、自行車運動觀光產官學界均具共識的專業知能構面為:專業技 能與專業態度。而均具共識的項目則有戶外實務導覽、工作態度。三、自行車導遊專業 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包含法源依據、主管機關、資格限制、分級、更新以及效用六要素。 (一)證照法規:需立法;(二)主管機關:觀光局;(三)資格限制:需要資格限定;(四)分 級:需分級,且以技術做分級;(五)更新:期限為三年更新,且證照的研習訓練時數為 24-80 小時;(六)效用:優先獲得就業機會。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我國自行車導遊 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以作為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建構立法時之參考依據。 關鍵詞:運動觀光、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證照制度建構要 素 iii.

(5) The Study of Bicycle Touring guid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 Taiwan-Certified System Constructing Perspective June, 2014 Author: Chen, Yun-Chu Advisor: Li, Ching. Abstract. The sport tourism was combined with sport and recre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and bicycle industry promoted the recreational bicycling.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was the critical elements for the next tour sales. However, the standards of bicycle touring guid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bicycle touring guides’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nd certify the bicycle touring guides’ professional system construting. From the industrial, government, academic perspective, eight experts who had more than one year experience in bicycle tour were chosen. The experts were intervied by semi-structure question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1. The professional compentcy for bicycle touring guides’ included (1) Professional knowledges,which were “academic basic knowledge”, “outdoor practice guiding”, “related industry knowledge”. (2) Professional skills, which were “physical function”, “bicycle professional skill”,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crisis management”. (3) Professional attitudes, which wer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ork attitude”, “continuing education”. 2.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included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ttitudes, which were included two items, “outdoor practice guiding” and “work attitude” eight experts pay great attention. iv.

(6) 3. Bicycle touring guides’ certified professional system contructing included laws & regulation, authoritative department, qualification ratifying, classification, update and effectiveness. (1)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certification should be lawmaking. (2) Authoritative department: The certification authoritative department was the Tourism Bureau. (3) Qualification ratifying: The certification should be qualification ratifying. (4) Classification: The certification should be classified for technique classifications. (5) Renew: The term of certification was three years. The hours of research and study training were 24-80 hours. (6) Effectiven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certification was to have priority getting a job. According, this research would construct certified bicycle touring guides’ system. Results of the study would provide guidance to the related organization when revising the laws of bicycle touring guides’ certificat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port tourism, bicycle tourism, tour guide, bicycle touring guid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certified system constructing certificate. v.

(7) 謝誌. 首先,要感謝指導我的李晶老師,在老師因材施教下,學生無論是在學問上抑或是 待人處事上都受益良多,在每次與老師的 meeting 中最常提醒我的是:“在學校還會有人 給你做提點,出了社會這種人就不一定有了!”我對這句話感受很深,因此,對我來說, 能在求學期間受到老師的教導,學生備感榮幸!也感謝口委王鶴森老師與范智明老師, 在論文的研究方法上澄清了許多迷思和盲點以及在口試過程中給予我很多我從沒想過 或不一樣的觀點以及精闢的見解,雖然篇幅較多,但老師們還是非常用心及細心審閱學 生論文,使之更為完整。另外,還要謝謝在我研究所求學中一直幫助我的貴人們─晶門 的夥伴們、班上同學們、系上的助教們、幫助我尋找研究參與者們的親戚們、貴人們以 及在訪談過程中願意配合我接受訪談的研究參與者們,沒有你們的熱心幫忙與協助,我 的論文也不能如此順利的完成。最後,特別要感謝的是我最愛的家人們,沒有你們的全 然支持與鼓勵,通往研究所大門出口的終點站不會如此順遂,也謝謝你們的包容與照 顧,在學術論文的汪洋中,能與你們一同分享一路上的點點滴滴,我真的是感覺很幸福!. vi.

(8) 目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i 目次…………….……………………………………………….…..……………........……vii 表次…………….………………………………………….…….……………..……….…...…x 圖次………………………………………..…………………….…………..…....…………x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5 第六節 名詞釋義...……………………………………………………..………………6. 第貳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運動觀光之探討…...……………………………………..……………………8 第二節 臺灣本島自行車運動觀光…...…………………………..……………..……16 第三節 導遊專業知能…...……………………………………………………………23 第四節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57 vii.

(9) 第五節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建構要素...………………………..……………..69. 第參章. 研究方法…...……………………………..…..…....………………..83. 第一節 研究架構…...………………………………..…………..……………………83 第二節 研究流程…...……………………………………………..……………..……84 第三節 研究對象…...…………………………………………………………………88 第四節 研究工具…………………...…………………………………..…..…………88 第五節 資料分析…………………………………………………………………….10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102 第一節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之專業知能...………………..…………………102 第二節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之專業知識...…………………..………………107 第三節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之專業技能…………...……..…………………115 第四節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之專業態度...………………..…………………126 第五節 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之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13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 ..…..…..…..…..…..…..…..…..….…………………165. 引用文獻..……………………………………….……..……..………………167 中文部分……………..……………..…..…..…......….….…….…....…………………167 英文部分…………………..……………..…..…..……….….…....….…..……………173 viii.

(10)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訪談同意書……………..………………………..…………..……...176 附錄二 訪談大綱……………..………………………..………………………..……...…177 附錄三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表……………..………………………..………………….190 附錄四 研究參與者訪談時間表……………..………….………..……….……………...195 附錄五 研究參與者檢核表……………..………………………..………………...….….196 附錄六. I-1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197. 附錄七. I-2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06. 附錄八. I-3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12. 附錄九 G-1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19 附錄十 G-2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26 附錄十一 S-1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34 附錄十二 S-2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39 附錄十三 S-3 研究參與者逐字稿……………..…..……………………..………………248. ix.

(11) 表 次 表 2-1-1. 運動觀光之意涵…………………………………………….……………………..9. 表 2-1-2. 運動觀光類型………………………………………………...…………………..13. 表 2-3-1. 專業意涵……………...…………………………………………………………..25. 表 2-3-2. 專業知能項目表…………………...……………………………………………..31. 表 2-3-3. 導遊專業知識項目分類…...……………………………………..………………38. 表 2-3-4. 導遊專業學術知識內容………...………………………………………………..40. 表 2-3-5. 導遊專業職業知識內容………...………………………………………………..42. 表 2-3-6. 導遊專業產業知識內容………………………………………………………....43. 表 2-3-7. 導遊專業技能項目分類………………………………………………………....47. 表 2-3-8. 導遊溝通協調技能內容…………………..………………………………….….48. 表 2-3-9. 導遊人際互動技能內容………………...………………………………………..49. 表 2-3-10. 導遊危機處理技能內容………………...………..……………………………..50. 表 2-3-11. 導遊專業態度項目分類………….……………………………………………..54. 表 2-3-12. 導遊個人特質態度內容……………………………………..………………….55. 表 2-3-13. 導遊工作態度內容…………………………………………..………………….56. 表 2-3-14. 導遊持續進修態度內容……………………………….………………..………56. 表 2-4-1. 自行車導遊認證考試科目彙整表……………………………...………..…...…..60. 表 2-4-2. 自行車導遊認證考試科目內容…………………………………………………..61. 表 2-4-3. 自行車機械師認證考試科目內容………………………………………………..64. 表 2-4-4.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內容………………………………………………….…….65. 表 2-4-5.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識比較表………………………………….………….67. 表 2-4-6.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專業技能比較表…………………………………….……….68. 表 2-4-7.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專業態度比較表………………………………….………….69. 表 2-5-1.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制度法規彙整表……………………………………….74 x.

(12) 表 2-5-2.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發證主管機關彙整表………………………………….75. 表 2-5-3.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制度分級與資格限制標準彙整表…………………….77. 表 2-5-4.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制度更新方式彙整表………………………………….80. 表 2-5-5.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之效用彙整表……………………………………….…81. 表 2-5-6.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認證與訓練單位彙整表……………………………….82. 表 2-5-7. 導遊與自行車導遊證照授證、認證與訓練單位彙整表……………………….82. 表 3-2-1. 研究參與者的資歷與基本屬性……………….………………………………….86. 表 3-3-1. 研究對象詳述表………………….……………………………………………….88. 表 3-4-1.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識訪談大綱………………………………………………….90. 表 3-4-2. 自行車導遊專業技能訪談大綱………………………………………………….93. 表 3-4-3. 自行車導遊專業態度訪談大綱…………………….……………………………96. 表 3-4-4.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訪談大綱….…………….…….………...97. 表 4-1-1.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各構面原始評分…………………….…………………...102. 表 4-1-2. 產官學專業知能訪談意見表…………………….……………………………...106. 表 4-2-1.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識各分項原始評分…………………….…………………...107. 表 4-2-2. 自行車導遊學術基本知識各科目原始評分…………………….………..….…110. 表 4-2-3. 自行車導遊戶外實務導覽各科目原始評分…………………….…………...…110. 表 4-2-4. 自行車導遊相關產業知識各科目原始評分…………………….…………...…110. 表 4-2-5. 產官學專業知識訪談意見表…………………….…………………………...…113. 表 4-3-1. 自行車導遊專業技能各分項原始評分…………………….……………..….…115. 表 4-3-2. 自行車導遊身體機能各科目原始評分…………………….……………..….…119. 表 4-3-3. 自行車導遊溝通協調各科目原始評分…………………….………………...…119. 表 4-3-4. 自行車導遊人際互動各科目原始評分…………………….………………...…120. 表 4-3-5. 自行車導遊危機處理各科目原始評分…………………….……………..….…120. 表 4-3-6. 產官學專業技能訪談意見表…………………….…………………………...…123. 表 4-4-1. 自行車導遊專業態度各分項原始評分…………………….……………..….…126 xi.

(13) 表 4-4-2. 自行車導遊個人特質各科目原始評分…………………….………………...…129. 表 4-4-3. 自行車導遊工作態度各科目原始評分…………………….……..…………….129. 表 4-4-4. 產官學專業態度訪談意見表…………………….………………………..….…132. 表 4-5-1.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主管機關分布情形…………………….…………...…136. 表 4-5-2.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資格限制分布情形……………………...………….…139. 表 4-5-3.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是否贊成分級以及如何分級的分布情形……………....141. 表 4-5-4.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分級標準分布情形…………………….………..….…143. 表 4-5-5.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晉級標準分布情形…………………….…………...…145. 表 4-5-6.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更新方式分布情形…………………...………….……147. 表 4-5-7.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效用名次排序分布情形…………………….……...…149. 表 4-5-8. 推行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最大困難分布情形…………………….…...……150. 表 4-5-9. 訂定自行車導遊授證辦法的必要程度分布情形…………………….…...……153. 表 5-1-1. 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之看法總表…………………….……………………...…162. xii.

(14) 圖 次 圖 2-1-1. 運動觀光類型…………………………………………...………………………...15. 圖 2-2-1. 政府推動之自行車觀光政策…………………………………………………..…17. 圖 2-2-2. 臺灣舉辦之自行車賽事…………………………………….......……………...…20. 圖 2-3-1. 專業知能架構.………………………………………………....…...………..…....32. 圖 3-1-1. 研究架構圖…………………...…………………………………………………...84. 圖 3-2-1. 研究流程圖…………………...…………………………………………………...87. 圖 5-1-1.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專業知識檢定科目建議配分………………...……….…158. 圖 5-1-2.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專業技能檢定科目建議配分……………………....……159. 圖 5-1-3.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專業態度檢定科目建議配分………………………....…160. 圖 5-1-4. 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164. xiii.

(15)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節旨在闡述本研究之背景問題與研究目的,共分為六節,詳述如下: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五節、研究之重要性;第六節、名詞釋義,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幾年來,國人較注重休閒生活及健康,由於政府和自行車業者的大力提倡,逐漸 帶動起自行車休閒運動風潮。而前行政院體委會針對國人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作調查研 究,報告指出國人最常從事的運動類型以戶外活動 (78.7%) 比例為最高,其中騎腳踏車 佔 16.5 % (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前體委會] 1,2012) 。根據上述的統計數據顯示,騎 乘自行車成為現代人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 運動觀光是結合運動與休閒的特色旅遊,更是廣受世界各國提倡的活動,也成為世 界各國推動觀光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 (鄭家韻,2008) ,故發展運動觀光對於推動觀光 產業有其重要之處。嚴長壽 (2008) 在「我所看見的未來」一書中指出,由於臺灣是獨 特的海島國家,加上政府完善的自行車道規劃,使得各地區的自行車道具有各自的文化 特質。故可以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概念,行銷臺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旗下生活旅遊網站 (CNNGO) 評選臺灣日月潭環湖 自行車道為 2012 年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之一,因當地日月潭原住民的邵族文化以及 當地特有的生態環境,使得日月潭成為獨具特色的景點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行政資訊 網,2012) 。. 1. 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配合組織改造,併入教育部更名為「教育部體育署」 。 1.

(16) 導遊人員所表現的專業能力,代表著國家的門面,更是銷售下ㄧ次旅遊的關鍵性人 物 (Geva & Goldman, 1991) 。專業能力也稱作專業職能或「專業知能」,而為了提升自 行車運動觀光的服務品質,瞭解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人員的專業知能於產業界、官方、 學術界皆是很重要的課題。 另外,在此特別提出專業人員雙重認證之概念。澳門在完善世界遺產保護工作中, 於 2007 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及旅遊學院合辦「世界文化遺產專業導賞員培訓及認證計劃」,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專業導賞員必須完成澳門文化導遊課程及世界文化遺產導賞課程之 雙重認證,方可取得澳門世界文化導賞員專業資格認證。因此,本研究之自行車運動觀 光導遊人員希冀也能透過此認證方式,此專業人員能同時擁有導遊證照以及自行車領隊 或是自行車機械師等自行車相關證照之雙重認證,此雙重認證對於購買自行車運動觀光 旅遊產品之參與者而言,將增加其對於自行車導遊有更專業之信任感。 目前,臺灣自行車協會自 2008 年開始培養「規劃自行車旅遊人才」的培訓課程, 並自此開始舉辦「自行車領隊證照專業認證」,其管理自行車導遊的專業證照認證,因 此,足以見得學術界對於自行車導遊之培養是非常重視的。而於官方單位方面,為配合 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推動自行車完騎認證與專業人員證照制度,學校與官方相互配合辦 理自行車領隊研習之相關課程,為的是培訓地區性自行車觀光休閒之專業人才,提升學 生在畢業後從事自行車領隊人員的專業能力。 而產業界方面,自 2009 年捷安特旅行社成立以來,提供相關旅遊服務的自行車運 動觀光產業也隨之增加。捷安特旅行社目前僅有 10 位專職員工、10 位自行車領隊,而 若遇到服務人員不足之情況,則另外聘請工讀生擔任其服務人員,根據上述狀況足以見 得自行車運動觀光人力需求上的不足,為了人力上的需求並建立「專職與兼職自行車領 隊人力資料庫」,以期在需要相關人員時能夠找到適任的專業人員。捷安特旅行社經理 蔡嘉津更指出「從單車環島梯次的成長,最足以證明自行車運動觀光的興起程度」,他 指出接待國內外遊客方面,於 2010 年單車環島全年為 33 個梯次,到了 2012 年則成長 到 60 梯次,其成長量達到 1 倍 (邱莉燕,2013) 。由此可知,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人力 2.

(17) 之需求是日以遽增的,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的建構也變得更為重要,更是可以 將此專業知能建構指標作為產業界對於其專業人員的檢視與評估之重要指標。 現階段因民間協會自行發展之專業證照有良莠不齊的現象,且其認證考試內容具有 差異,而自行車導遊專業之提升有賴證照制度的推行,對於自行車導遊人員而言,更能 確保自己的權益,不僅能提升自行車導遊專業人員素質,也能進階提升自行車旅遊整體 之服務品質,故本研究欲針對目前民間協會舉辦之自行車導遊認證課程以及證照之差異 與不足進行進一步探討,以期能建構更完整的自行車導遊認證制度之具體內容。 綜合上述可得知,臺灣因自行車運動觀光的推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越來越高,而 隨著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為了能更加提升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的 旅遊服務品質,站在第一線的自行車運動觀光服務人員─自行車導遊的專業知能也備受 重視。因此,研究者欲探討目前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的現況,為研究動機之一,並探討 自行車導遊的專業知能,建構出所需之條件,提供給自行車導遊認證單位─中華民國自 行車協會、臺灣自行車協會以及臺灣樂活自行車協會作為考試與認證之依據,也提供現 任自行車導遊從業人員作為其自我檢視之依據,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因此,本研究藉由文獻蒐集,並進行整理及歸納,從運動觀光相關之產、官、學界 為對象,從三個不同觀點作切入─分別為運動產業主管機關與自行車運動觀光相關從業 人員、學者,透過專家訪談的方式,以期瞭解目前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相關之產業界、 官方、學術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之看法,瞭解三者間之差異,並據此建構出「自 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概念與架構,藉此提升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整體服務品質。.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問題背景、研究動機與相關文獻分析,本研究擬瞭解自行車導遊應具備之專業 知能,以及目前我國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之看法與差異加以探討,並 據此建構出「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架構與內容,以期對未來自行車導遊考證的標準能 有一致之參考依據,並藉此提升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整體服務品質。因此,本研究之具體 3.

(18) 目的有以下三點: 一、探討目前臺灣自行車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能。 二、探討目前臺灣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以及差異。 三、以證照制度建構觀點,探討目前臺灣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 立法必要程度。.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可歸納出本研究的問題如下: 一、臺灣自行車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能為何? (一)臺灣自行車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為何? (二)臺灣自行車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技能為何? (三)臺灣自行車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態度為何? 二、臺灣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及差異為何? (一)產業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為何? (二)官方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為何? (三)學術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看法為何? (四)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的差異為何? 三、臺灣產、官、學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與意見為何? (一)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要素 1.「自行車導遊授證辦法」是否應立法? 2.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的主管機關為何? 3.是否要訂定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檢定的資格限制? 4.是否贊成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應該分級? 5.是否應訂定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更新方式?. 4.

(19) 6.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的效用為何? (二)對於自行車導遊專業證照制度建構要素的必要程度意見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分別闡述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自行車導遊的專業知能,所以必須選取與自行車導遊相關之 產、官、學界人士為訪談對象,以此三纇型人員為研究對象,分別從管理或辦理自行車 導遊證照之主管機關、執行自行車旅遊帶團之從業人員、自行車導遊證照授課教學人員 等三個層面作訪談,各類型人員取二至三名為訪談對象,作為本研究之範圍。 二、研究限制 (一)對象的限制:本研究僅能以願意接受訪談之專家學者,研究結果僅適用於對象 的呈現,並不適用於研究範圍以外的其他運動觀光專家學者之意見。 (二)結果的限制:本研究僅針對自行車運動觀光之導遊作分析,如要推估到其他類 型之運動觀光導遊人員,則需進一步檢驗。. 第五節 研究之重要性 本研究之重要性可分為對產、官、學界之重要性來說明: 一、對產業界而言: 目前,國內的自行車導遊認證僅有中華民國自行車協會、臺灣自行車協會以及臺灣 樂活自行車協會,因目前國內之自行車導遊在執業上並無強制規定一定必須具有自行車 導遊證照才可帶團,故本研究期望藉由建構之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構面,作為未來聘用 自行車導遊之參考與增加自行車運動觀光產業之執業公信力,以期具有國家公信力之認 證機構作為其唯一的認證單位,也能使得自行車運動觀光參與者能對自行車導遊產生專 5.

(20) 業信任感。 二、對官方而言: 提供官方組織、非營利組織對培育自行車導遊人員所應包含之專業知能的既定內容 方面更具完整性。而因本研究調查產、官、學界對於臺灣運動觀光導遊人員專業知能之 看法,故也可以提供政府單位權責上的釐清以及成為法源依據的重要參考指標。 三、對學術界而言: 目前國內以產、官、學界三觀點探討國內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建構的研究較少, 故本研究可以提供運動休閒遊憩與觀光旅遊之相關系所建立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專業課 程,希望相關系所畢業之學生能學以致用,則能在執業能力上能符合產業實務上之需求。. 第六節 名詞釋義 為了能更清晰界定本研究所使用之相關名詞,本節針對運動觀光、自行車運動觀 光、導遊、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證照制度建構要素等六個名詞之概念性定義加以說 明: 一、運動觀光 (Sport tourism) 運動觀光係指人們離開自家或工作地點之範圍,去從事與「運動」有關的主動或被 動的活動。本研究將各類型之運動觀光從參與動機以及從事活動型式作分類。在參與動 機上可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主動性運動觀光為觀光客的觀光行程主要以參與 運動為主,而被動性運動觀光為未參與運動,而以觀賞運動賽事與景點居多。而從活動 從事型式區分,在主動性運動觀光上面又可分為「休閒活動」 、 「移地訓練」與「競技比 賽」三類,而將被動性運動觀光分為「觀賞運動賽事」與「參觀運動景點」兩類。 二、自行車運動觀光 (Bicycle tourism) 自行車運動觀光是以自行車作為觀光旅途中主要的運輸工具,為自行車活動體驗與 觀光旅遊之結合。在自行車運動觀光類型上,依據本研究之運動觀光類型分類,類推自 行車運動觀光類型,主動性自行車運動觀光包含:休閒活動、移地訓練與競技比賽三類; 6.

(21) 被動性自行車運動觀光分為:觀賞自行車賽事與參觀自行車運動景點。 三、導遊 (Tour guide) 導遊人員係指執行接待或引導來本國觀光旅客旅遊業務,而收取報酬之服務人員。 四、自行車導遊 (Bicycle touring guide) 自行車導遊係指接待或引導來本國以自行車作為觀光旅途中主要的運輸工具,為觀 光旅客導覽、規劃以及維修自行車之旅遊業務,而收取報酬之服務人員。 五、專業知能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專業知能為從事專門職業所應具備之能力,本研究係指擔任自行車導遊應具備之 「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三大要素。 六、證照制度建構要素 (Certified system constructing certificate) 證照制度建構要素應包含法源依據、主管機關、資格限制、分級、更新方式、效用 等六項要素。. 7.

(2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收集運動觀光、臺灣本島自行車運動觀光、導遊專業知能以及自行車導遊專業 知能的相關文獻資料,幫助研究主題能更深入瞭解運動觀光、臺灣本島自行車運動觀 光、導遊專業知能、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之各項意義、類型及研究,與探討自行車導遊 專業證照制度的建構應包含之要素,最後加以彙整,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本章共分為五節,詳述如下:第一節、運動觀光之探討;第二節、臺灣本島自行車 運動觀光;第三節、導遊專業知能;第四節、自行車導遊專業知能;第五節、自行車導 遊專業證照制度建構要素,以瞭解研究本身之核心,進而確立研究方向。. 第一節 運動觀光之探討 本節將對運動觀光之意涵、資源環境與類型進行探討,以建構本研究之運動觀光分 類模式。 一、運動觀光之意涵 (一)觀光之意涵 世 界 觀 光 科 學 專 家 協 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 AIEST) 於 1981 年將觀光定義為:經由選擇後,於離家之戶外環境,從事 過夜或不過夜的離家活動 (引自方信淵,2004) 。而世界觀光組織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 於 1991 年對觀光的定義為:離開日常生活居住地,前往其他 地方,從事休閒、商業等目的之相關活動總稱 (引自高俊雄,2003) 。 Mill 與 Morrison (1985) 認為,觀光乃是觀光客、企業供應商、主辦政府和社 區等,在吸引與接待觀光客或其他旅遊者之過程中,所產生互動關係現象之總和。 而 Goeldner 與 Ritchie (2003) 也認為,要對任何觀光作一定義並且對其範疇作一完 整的描述,須要考慮到與觀光界有關的各個群體,任何的觀光定義中必須包含下 列四個要素:1.觀光客;2.提供觀光客商品與服務的企業;3.治理觀光景點的政府 部門;4.觀光景點內提供接待服務的當地社區或居民。 8.

(23) 由上述學者對觀光的定義可得知,觀光係指經選擇後,觀光客於非家中之戶 外環境,從事休閒、商業、社交等目的之相關活動。 (二)運動的定義 Huizinga (1949) 提出,遊戲是人類文化的基礎,認為遊戲是運動中極為珍貴 的成分。運動包含了制度化、身體競爭以及有正式的組織結構,意即當身體活動 的程度越制度化、越有組織型態、越具有競爭性時,此活動便會越傾向運動 (王宗 吉,2000) 。由此可知,運動是由遊戲演變而來,但運動是有制度化的,在身體上 有競爭性的,並且是有正式的組織結構。 (三)運動與觀光之歷史關係 而運動與觀光的相關性最遠可追溯至西元前 900 年,在羅馬已定期舉行廣受 歡迎的運動競賽,吸引大量觀賞運動的觀眾,甚至連遠在各地的希臘人也會經歷 長途旅程前來觀賞在羅馬定期舉行的運動競賽 (Coakley, 2004) 。而蘇維杉 (2005) 指出,運動觀光興起的關鍵最主要是在 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利用行銷策略,吸引 大量的觀光客觀賞奧運比賽,自此之後,運動結合觀光的旅遊就開始吸引人們的 注意,尤其是在熱門的國際運動賽會,更能看出運動賽會帶動觀賞熱潮的趨勢。 (四)運動觀光之意涵 由於學者對於運動觀光之定義甚為繁雜,但其背後的意義都差不多,故本研 究將各學者對運動觀光之意涵,彙整如表 2-1-1 所示: 表 2-1-1 運動觀光之意涵 年代. 學者. 運動觀光定義. 1992. Hall. 為非工作的理由而離開居家範圍,去參加或觀賞體育活動。. 1997. Gammon Robinson. 與 個人或團體,在旅遊中主動或被動的,參與競爭或休閒性的 運動,且旅遊的主要動機是參與運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9.

(24) 表 2-1-1 運動觀光之意涵(續) 年代. 學者. 運動觀光定義. 1998. Gibson, Attle,. 個人旅遊的目的是為休閒或是競賽,而離開主要的居住地去. 與 Yiannakis. 參與運動、觀賞運動賽會,或是在旅遊中去參觀運動景點。. Standeven 與. 為了工作或非工作的理由,以隨興或有組織的方式,暫時離. Knop. 開居家住所與工作場域,參與、體驗或觀賞競技性或休閒性. 1999. 運動。 2001. Hinch 與. 消費者在有限的時間內,離開家庭環境,從事以運動為主的. Higham. 旅遊,而此旅遊具有下列特徵:有特定的規則、有身體才華 的比賽以及好玩的性質。. 2009. 吳亮頤. 離開居家住所,並在旅遊行程的安排之中,主動或被動的參 與和運動有關之事物,而運動觀光可分為觀賞性或參與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學者對運動觀光的定義可得知,運動觀光係指人們離開自家或工作地 點之範圍,去從事與「運動」有關的主動或被動的活動。 二、運動觀光資源與運動觀光之類型 (一)運動觀光資源類型 運動觀光資源是運動觀光開發的條件,也是發展運動觀光業的基礎 (鄧鳳蓮、 於素梅、劉笑舫,2008) 。楊建夫 (2007) 指出,凡環境中能滿足運動觀光休閒需 求,並且產生效用的一切自然、人文有形與無形材料,皆為運動觀光資源。Haywood 等 (1995) 將運動環境挑戰分成自然現象與人工設計的設備挑戰。而劉照金、呂銀 益與顏鴻銘 (2011) 也將運動觀光資源分為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兩大類。綜合上述 學者對運動觀光資源之定義,運動觀光資源根據環境參與性質可分為自然場域以 及人造設施。 10.

(25) Kurtzman 與 Zauhar (1997) 以及李城忠與沈德裕 (2007) 皆指出,運動觀光應 從兩個層面來探討: 1.以運動為主的觀點:以參與運動或觀賞運動為旅行之主要目的,觀光為次 要目的,是以具有吸引力之運動項目,藉以帶動觀光人潮。如:觀光客旅行 去參與或觀賞高爾夫球巡迴賽,只有在比賽閒暇時,才抽空在當地觀光旅遊。 2.觀光為主的觀點:以觀光為旅行的主要目的,而參與運動或觀賞運動為次 要目的,是藉由結合自然景觀之特色,運用該特色所產生的運動活動,藉此 加深民眾印象,以吸引其觀光意願。如:觀光客旅行至紐約觀光,而在許多 觀光行程中安排觀賞美國網球公開賽。 綜合學者對運動與觀光的定義,以及根據上述學者對運動觀光之觀點,可得 知運動觀光指的是人們離開自家或工作地點之範圍,去從事與「運動」有關之活 動。 (二)運動觀光之類型 Hall (1992) 將運動觀光分為兩類,可分為「出外旅行參與比賽」與「旅行前 往觀賞比賽」兩個類型,亦即為了非工作的理由而離開居家範圍去參加或觀賞體 育活動。 Gibson (1998) 將運動觀光的類型分為「動態運動觀光」、「運動賽會觀光」以 及「懷舊運動觀光」三種類型: 1.動態運動觀光 (active sport tourism) :即所謂的運動渡假觀光,參與旅遊者 在旅程中是實際參與活動者,主要目的是為了從事運動,亦即離家並利用運 動的各種特色為主之旅行,如:單車環島旅行、到泰國進行高爾夫球之旅等 等。 2.運動賽會觀光 (event sport tourism) :觀光客在旅程中實地參與運動或觀賞 運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觀賞運動,亦即所謂的觀賞運動之旅行,如:前往上 海和 F1 賽車等。. 11.

(26) 3.懷舊運動觀光 (nostalgia sport tourism) :參與旅遊者在旅程中參觀以運動 為主題的風景名勝,主要是為了參觀運動相關的設施,指得是參觀運動名人 堂、運動博物館及著名的運動場館或運動主題的巡禮等。 田夏、龔明波 (2002) 則指出運動觀光種類可區分為「觀賞大型運動賽事的旅 遊」、「運動文化薰陶的旅遊」以及「運動探險型的旅遊」三種類型: 1.觀賞大型運動賽事的旅遊:觀光客在旅程中到大型運動比賽現場,體驗運 動的力與美,主要是以觀賞高運動水準的大型運動賽事為主,如:奧運會、 亞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盃足球賽等等。 2.運動文化薰陶的旅遊:參與旅遊者主要是前往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希 臘雅典」去觀賞這些有意義的歷史古蹟,或是到奧林匹克的總部瑞士洛桑, 看看全世界最具規模的運動組織,藉此瞭解運動發展的過程,體會運動的精 神。 3.運動探險型的旅遊:觀光客旅遊主要的重點在於利用大自然豐富的地理型 態,藉此享受空中、水中以及陸地上的刺激體驗,如:水上摩托車、浮潛、 滑翔翼、高空彈跳、攀岩、滑雪等等。 Neirotti (2003) 則認為運動觀光應具備三個要點: 1.離開主要的居住地從事旅遊,並參與休閒性或競技性的運動活動。 2.旅遊去觀賞運動賽事或活動。 3.旅遊去參訪具有運動特質的景點。 高俊雄 (2003) 亦將運動觀光區分為「運動度假觀光」 、 「運動賽會觀光」以及 「運動景點觀光」三種類型: 1.運動度假觀光:遊客主要是為了實地參與運動,如:潛水、網球、高爾夫、 羽球、登山健行、自行車等。 2.運動賽會觀光:遊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觀賞運動賽會,如奧運會、世界盃 足球賽、網球公開賽、臺灣太魯閣國際馬拉松路跑賽等。. 12.

(27) 3.運動景點觀光:遊客主要是為了實地參與運動或觀賞運動,如:運動博物 館、名人堂、著名運動場館、賽馬場等。 由於學者對於運動觀光類型之分類甚為繁雜,但其背後的意義都差不多,故 本研究將各學者對運動觀光類型之分類,彙整如表 2-1-2 所示: 表 2-1-2 運動觀光類型 學者. 運動觀光類型. 參與. 活動從事型式. 動機. (年代). Hall. 1.出外旅行參與比賽. 主動. 移地訓練、競技比賽. (1992). 2.旅行前往觀賞比賽. 被動. 觀賞運動賽事. 田夏與. 1.觀賞運動賽事的旅遊. 被動. 觀賞運動賽事. 龔明波. 2.運動文化薰陶的旅遊. 被動. 參觀運動景點. (2002). 3.運動探險型的旅遊. 主動. 休閒活動. Neirotti. 1.參與休閒或競技運動. 主動. 休閒活動、移地訓練、競技比賽. (2003). 2.觀賞運動賽事或活動. 被動. 觀賞運動賽事. 3.參訪具有運動特質景點. 被動. 參觀運動景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3.

(28) 表 2-1-2 運動觀光類型(續) 學者. 運動觀光類型. 參與. 活動從事型式. 動機. (年代). 高俊雄. 1.運動渡假觀光. 主動. 休閒活動、移地訓練. (2003). 2.運動賽會觀光. 被動. 觀賞運動賽事. 3.運動景點觀光. 被動. 參觀運動景點.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運動觀光類型之分類,本研究將各類型之運動觀光從參與 動機以及從事活動型式作分類。在參與動機上可分為「主動」與「被動」兩種, 主動性運動觀光為以參與運動為主,而被動性運動觀光為未參與運動,而以觀賞 運動賽事與景點居多。而從活動從事型式區分,在主動性運動觀光上面又可分為 「休閒活動」、「移地訓練」與「競技比賽」三類,而將被動性運動觀光分為「觀 賞運動賽事」與「參觀運動景點」兩類(圖 2-1-1)。. 14.

(29) 包括自然場域 以及人造設施. 圖 2-1-1.. 運動觀光類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依據上圖(圖 2-1-1)本研究所發展之運動觀光類型,運動觀光根據其環境參與 性質包括了自然場域與人造設施,而依據其參與動機則可分為「主動性」與「被 動性」兩種,依據其不同之活動從事型式分為五種類型:休閒活動、移地訓練、 競技比賽、觀賞運動賽事以及參觀運動景點,茲將其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1.主動性運動觀光:包含「休閒活動」、「移地訓練」以及「競技比賽」。 (1)休閒活動:離開主要居住地從事旅遊,並利用自行車為運輸工具之運 動旅行。 (2)移地訓練:包括自行車選手至他處進行之移地訓練與自行車初學者參 加之單車學習營。 (3)競技比賽:離開主要居住地從事自行車之競賽活動。 2.被動性運動觀光:包含「觀賞運動賽事」與「參觀運動景點」。 (1)觀賞運動賽事:至自行車競賽現場觀賞自行車運動賽事。. 15.

(30) (2)參觀運動景點:參與旅遊者在旅程中參觀以自行車運動為主題之景 點。. 第二節 臺灣本島自行車運動觀光 本節將對臺灣本島現有之自行車運動觀光活動進行活動上之分析,將運動觀光結合 自行車之概念,依據本研究之上節運動觀光類型架構推演至自行車運動觀光類型,之 後,再進一步探討歸納出臺灣本島自行車運動觀光之發展現況作分析。 一、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意涵 Lumsdon (2000) 提出,自行車觀光(Cycle Tourism)的定義為遊憩型的自行車活動, 基本要件是遊客視騎乘自行車是構成此次郊遊或渡假之中完整的一部分。張馨文 (2003) 指出,自行車觀光是以自行車從事觀光旅遊活動,而自行車在旅遊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 的運輸工具。范智明 (2008) 也提出,所謂的自行車運動觀光,指的是在閒暇時間,離 開居家住所或工作場域,以自行車為交通工具從事旅遊,參與異地或外縣市進行自行車 觀光活動。由此可知,自行車運動觀光是以自行車作為觀光旅途中主要的運輸工具,為 自行車活動體驗與觀光旅遊之結合。 二、自行車運動觀光之類型 依研究者對運動觀光類型之分類,可將自行車運動觀光依參與動機分主動與被動。 (一)主動性自行車運動觀光:根據研究者對運動觀光類型之分類,依據活動從事之 型式可分為「休閒活動」、「移地訓練」以及「競技比賽」之三種自行車運動觀光 類型。針對休閒活動之自行車運動觀光,以政府推動之自行車觀光政策作為探討, 而移地訓練之自行車運動觀光以選手之移地訓練以及單車學習營作為探討,最後 以臺灣舉辦過的國際性自行車運動賽事作為競技比賽之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探討。 1.休閒活動之自行車運動觀光:我國自 2002 年起推動「挑戰 2008:國家發展 重點計畫」 ,由前行政院體委會主導規劃以休閒自行車道為串聯各區域及本身 區域之綠廊,逐步建構地方性路網,並銜接環島及區域路網,建構全國休閒 16.

(31) 自行車道系統,之後體委會、交通部、內政部營建署、環保署、教育部等亦 陸續推動「臺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畫」、「配合節能減碳東部自 行車路網示範計畫」、「國中小學自行車推廣教育實施計畫」等多項自行車政 策,以推廣自行車之使用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 。以下整理 政府推動之自行車觀光政策,圖 2-2-1 所示。 硬. 規劃及設置自行車道. 體. 推動單位. 推動時間. 計畫名稱. 設. 前體委會. 2002. 臺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設置計畫. 施. 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計畫. 方. 內政部營建署. 2009. 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本環境改善計畫. 面. 交通部觀光局. 2010. 配合節能減碳東部自行車路網示範計畫. 建置自行車道之周邊服務與查詢資訊. 行政院. 軟. 推動單位. 推動時間. 計畫名稱. 體. 臺北市政府. 2002(2009). 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服務)計畫. 設. 高雄市政府. 2009. 高雄市政府建置接駁型公共腳踏車系統示範計畫. 內政部營建署. 2010. 生活圈自行車道系統路況資訊查詢. 施 方. 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面. 暨導航系統建置示範計畫 行政院環保署. 2011. 全國自行車道地理資訊系統(GIS). 新北市政府. 2014. 自動化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建置規劃計畫. 推. 推廣自行車騎乘體驗活動. 廣. 推動單位. 推動時間. 計畫名稱. 方. 教育部. 2006. 國中小學自行車推廣教育實施計畫. 面. 圖 2-2-1.. 政府推動之自行車觀光政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以下以政府推動之自行車觀光政策,分別從軟硬體及推廣三方面作描述: (1)硬體方面─規劃及設置自行車道 . 前體委會:自 2002 年依據「臺灣地區自行車道系統規劃與. 設置計畫」提出有關自行車道規劃與設計之準則,將自行車道系 17.

(32) 統分類為環島、區域以及地方,依據活動特性分為「運動休閒」、 「生活通勤」與「運動競賽」 ,同年,推動「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計 畫」建構臺灣各地區自行車道路網細部規劃 (前體委會,2002) 。 . 內政部營建署:自 2009 年起推動「既有市區道路景觀與人. 本環境改善計畫」補助地方政府建置市區自行車道系統,以「生 活通勤型」專用自行車道為主,也兼具通勤與休閒之用。 . 交通部觀光局:交通部觀光局 2010 年執行「配合節能減碳. 東部自行車路網示範計畫」 ,辦理「一線一經典」進行 5 條經典路 線,來進行串聯和補強 (交通部觀光局,2009) 。 (2)建置自行車道之周邊服務與查詢資訊 . 臺北市政府:於 2002 年推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計畫」,. 設置了河濱公共自行車租借站,提供多種自行車車種,採專人收 費管理,而 2009 年與臺灣捷安特推動「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服務 計畫」 ,簡稱為「YouBike 微笑單車」 ,為無人自動化收費,兩項計 畫皆具「甲地租、乙地還」功能之自行車租借服務。 . 高雄市政府:於 2009 年推動「建置接駁型公共腳踏車系統. 示範計畫」 ,建置營運自動化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C-bike」 ,提供 了「甲地租、乙地還」之自行車租借服務。 . 內政部營建署:於 2010 年進行「生活圈自行車道系統路況. 資訊查詢暨導航系統建置示範計畫」,提供自行車道路徑資訊平 台,使民眾能透過網路查詢自行車租借點、周邊景點資訊、維修 與停車站以及加氣站等即時服務資訊,也包含了自行車道路線搜 尋、路線規劃、大眾運輸規劃等服務,同時也兼具生活通勤與休 閒之功用。 . 行政院環保署:於 2011 年建置全國自行車道地理資訊系統. (GIS),供民眾查詢及規劃交通與休閒旅遊行程 (行政院環保署, 18.

(33) 2011) 。此系統以不同顏色區分各自行車專用道之屬性,對於提供 民眾生活通勤或是運動休閒之自行車規劃路線皆有其功能性。 . 新北市政府:於 2013 年開始試營運自動化租借服務,為臺. 灣第三座啟用之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採無人自動化收費。將於 2014 年 7 月辦理「自動化公共自行車租借系統建置規劃計畫」委 託研究案,方案內容包含新北市公共自行車整體規劃、財務分析、 推動期程以及兩市整合方案等 (新北市政府交通局,2014) 。 (3)推廣自行車騎乘體驗活動:教育部於 2006 年推動「國中小學自行車 推廣教育實施計畫」,辦理自行車假日體驗隊與自行車鄉土體驗營,兩 者皆包含騎乘路線之人文自然鄉土解說,藉由生活體驗自行車運動休閒 參與,建構學生的健康以及環保理念。 2.移地訓練之自行車運動觀光:自行車選手之移地訓練、單車學習營 (1)自行車選手之移地訓練:對於一些會下雪且無戶內自行車訓練場地之 國家,臺灣氣候佔有一定優勢,於 2012 年落成之「臺中大甲鐵山腳單 車運動村」為全臺一座唯一符合國際自由車總會 (International Cycling Union, UCI) 比賽標準的競速賽道與登山越野場地,而韓國由於地理位 置的關係,於 1-2 月期間正處於冰天雪地,又由於只有戶外訓練場地, 因此韓國自行車隊選擇臺灣作為自行車移地訓練之地點。因此,由於臺 灣氣候終年炎熱之氣候優勢,故可發展為外國自行車選手移地訓練之選 擇地點。 (2)單車學習營─墾丁悠活單車旅館、臺中大甲鐵山腳運動村 為提供安全的自行車學習環境而設置,墾丁悠活單車旅館提供單車 學習坡道、專業指導教練以及全套專業護具 (悠活單車旅館網站, 2013) 。而臺中大甲鐵山腳單車運動村也提供單車學習營之課程,有單 車種類介紹與自行車相關場地介紹,也有戶外騎乘。. 19.

(34) 3.競技比賽之自行車運動觀光:自行車競賽可分為公路賽、場地賽、越野賽、 登山車賽、極限自由車賽、室內自行車賽等六種。而臺灣主辦過國際性之自 行車運動賽事依據比賽性質分為例行性與一般性,例行性賽事為國際自行車 環臺公路大賽、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以及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一般 性賽事則有 2001 年亞洲自由車錦標賽、1996 年與 2002 年亞洲登山車錦標賽 以及 2004 年亞洲盃自由車場地賽(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2013 )。以下將臺 灣舉辦之自行車賽事,依據賽事大小分為國際賽與國內賽,依據比賽性質分 為例行性與一般性,如圖 2-2-2 所示。 國. 比賽性質. 賽事名稱. 際. 例行性. 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大賽. 賽. 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 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一般性. 亞洲自由車錦標賽 亞洲登山車錦標賽 亞洲盃自由車場地賽. 臺灣舉辦之 自行車賽事 國. 比賽性質. 賽事名稱. 內. 例行性. 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 賽 圖 2-2-2.. 全國登山錦標賽 臺灣舉辦之自行車賽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以下對於臺灣舉辦之自行車賽事依國際、國內賽與例行、一般賽作描述: (1)國際賽 . 例行性─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大賽、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 賽、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20.

(35) 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大賽,由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於 1978 年 首創,舉辦過 25 屆,並被國際自由車總會 (UCI) 評核為 2.1 級高 級亞洲巡迴賽事 (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2013) ;於 2005 年起, 才被國際自由車總會列為重點賽事。而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自 2001 年開始,舉辦過 13 屆,分 2 天進行,2012 年吸引來自海外 150 位 好 手 ; 而 臺 灣 自 行 車 登 山 王 挑 戰 賽 (Taiwan KOM challenge) ,自 2010 年開始,舉辦過 3 屆,邀集了世界各國頂尖 的自行車選手來臺競技,以具有世界級騎乘特色的國際自行車挑 戰活動之角度來行銷臺灣 (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2013) 。 . 一般性─亞洲自由車錦標賽 (Asian Cycling Championships) 由亞洲自由車總會 (ACC) 舉辦,為 UCI 亞洲巡迴賽。而臺. 灣於 2001 年舉辦第 21 屆,共有 19 國參賽,將近 500 名選手參賽 (中央社,2001) 。 (2)例行性國內賽─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全國登山車錦標賽 全國自由車公路錦標賽由臺東縣政府與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主辦,舉辦 過 8 屆,且均在臺東舉行,主要作為選拔國手及國家代表隊之依據 (自由時 報,2012) 。而全國登山車錦標賽之舉辦,主要作為選拔優秀國手參加亞洲 登山車錦標賽越野賽 Cross-country 國家代表之資格。 (二)被動性自行車運動觀光:觀賞自行車賽事、參觀自行車運動景點 1.觀賞自行車運動賽事─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賽、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 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 國際自由車環臺公路賽為 UCI 一級賽事,分 7 天進行,共 7 站,由於地 點較為分散,而各地區有加油團在賽場旁加油;環花東國際自行車大賽分 2 天進行,由於賽程總計為 300 餘公里;而臺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賽歷時 1 天, 總長 105 公里,爬升高度 3,275 公尺,觀賞此三賽事皆以轉播來觀看居多。. 21.

(36) 2.參觀自行車運動景點:參與旅遊者在旅程中參觀以自行車運動為主題之景 點,以下分別對單車主題式旅館、自行車越野場地騎乘體驗敘述之。 (1)單車主題式旅館─臺灣首座單車旅館(墾丁悠活單車旅館) 首創「Check-in 不落地之櫃檯」,有單車專用電梯、專屬度假套房 以及 Off-Road 越野體驗場 (悠活單車旅館網站,2013) 。 (2)自行車越野場地騎乘體驗─臺灣首座臺中大甲鐵山腳單車運動村 由於臺灣自行車「運動競賽型」之場地較為缺乏,故可藉由特殊之 自行車競賽道來吸引遊客從事體驗自行車運動景點觀光之活動。 三、小結 綜合以上對於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之文獻探討結果,總結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之現 況分析。 (一)臺灣自行車運動觀光目前以主動性自行車運動觀光為主,其中又以休閒活動佔 最大宗,而自行車移地訓練與自行車競技比賽為次之。 由於政府政策上對於大部分自行車專用道皆以運動休閒型為主,其次是生活 通勤型也兼具休閒功能,最為缺乏的為運動競賽型,而為了健全自行車相關周邊 設施,政府也提供便利的(河濱)公共自行車租借服務,更加健全了自行車運動觀光 之服務,而使得運動休閒型自行車道之建置更趨於完善。 因國人以自行車作為休閒活動之性質較高,故不會特別去從事主動性之自行 車移地訓練或是自行車競技比賽,而此兩項活動,主要以參與自行車選手佔多數。 (二)被動性之觀賞自行車賽事與參觀自行車景點較為缺乏。 因臺灣在自行車競賽之排名不突出,故能吸引國人去觀賞被動性之自行車賽 事的意圖較為薄弱。而針對被動性之參觀自行車運動景點作分析,臺灣近幾年來 才發展參觀自行車運動景點觀光的部分,因起步時間較晚,故參觀自行車運動景 點的觀光型態之資訊較少人知道,目前只有單車主題旅館與越野型單車運動村, 故研究者認為應以體驗之方式慢慢擴大知道此訊息之人的同心圓,藉由互相推薦 此行程,而慢慢形成國人出遊時會選擇之活動項目型態。 22.

(37) 第三節 導遊專業知能 本節將對導遊應需具備的專業知能進行探討,首先,需要先對專業知能進行探討, 再進一步探討歸納出導遊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能內容。 一、專業知能之探討 本部分針對專業知能進行探討,分別以專業及專業知能兩部分進行探討,建構出專 業知能的初步內涵,分別探討如下: (一)專業之意涵 「 專 業 」 (profession) 一 詞 最 早 由 美 國 教 育 學 會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 於 1948 年所提出,N.E.A 提出專業的 8 項標準:1.屬於高度心 智的活動;2.應具有特殊的知識領域技能;3.具有專門的職業訓練;4.需不斷的在 職進修;5.屬於永久性的終身專業;6.以服務社會為目的;7.應具有健全的專業組 織;8.專業組織訂出可行的專業倫理 (轉引自張鈿富,1996) 。依據 N.E.A 所提出 的專業標準,可以將其分類為以下 6 項專業內涵: 「專業知識」 、 「專業技能」 、 「專 業進修」、「服務熱忱」、「專業組織」與「專業倫理」。 Schein 與 Kommers (1972) 在以往既有的專業標準項目中又增加了專業人員有 其高度自主權以及需要專業證照的部分,其認為的 9 項專業特徵為:1.專業是一種 全時的職業,是專業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2.專業人員對於專業生涯選擇有強烈的 動機,並且終其一生服務奉獻於其專業;3.專業是一種專門的知識與技能,並且需 要長期的教育和訓練;4.專業人員以適當的知識提供職業上的專門技術,為需要的 顧客提供服務;5.專業人員有能力對不同的個案或狀況進行合理的選擇與主張;6. 專業人員提供客觀的服務,排除主觀之情感;7.專業人員對專業判斷有其自主權; 8.專業人員所組織的工會,制定入會規章、教育標準、應有執照,規劃組織專業人 員的方式與權限;9.專業人員在專業技術上擁有權威與地位,但其知識僅限於其專 業領域層面。綜合 Schein 與 Kommers 所提出的專業特徵,可將專業意涵分類為以 下 7 項專業內涵: 「服務熱忱」 、 「專業知識」、 「專業技能」 、 「專業進修」 、 「專業自 23.

(38) 主」、「專業組織」與「專業證照」。 Houle (1980) 延續 Schein 與 Kommers 提出之專業內容,增加了創造專業化的 次文化、合法保障專業權力、建立與其他行業間的連結以及建立與受服務對象之 間的關係橋梁,其專業內容為以下 14 項:1.明確界定該職業的功能;2.熟練學理 知識;3.能夠解決專業問題;4.充分運用專業實務知識;5.勇於自我提升;6.專業 知能的正規教育受訓完畢;7.具有合格執照;8.創造專業化的次文化;9.合法保障 專業權力;10.專業人員的獨特角色被社會大眾所認同、接受;11.維持專業倫理; 12.處罰標準以外的表現;13.建立與其他行業間的連結;14.建立與受服務對象之間 的關係橋梁。依據 Houle 所提出的專業之內容,可將其歸納為「專業知識」、「專 業進修」 、 「專業證照」 、 「社會認同」 、 「專業倫理」與「專業組織」6 項專業內涵。 謝文全 (1998) 認為,專業化的內涵為以下 8 項:1.受過長期專業訓練;2.運 用專業知識;3.服務特性重於牟利;4.屬永久職業;5.具有獨立的自主性;6.具其 專業團體;7.專業團體內訂定專業倫理以及公約;8.不斷從事在職進修教育。整理 其專業內涵為以下 6 項: 「專業知識」 、 「服務熱忱」 、 「專業自主」 、 「專業組織」 、 「專 業倫理」與「專業進修」。 綜合上述學者對專業內容的標準,專業的意涵即是擁有「專業知識」、「專業 技能」 ,專業人員對其工作具有「服務熱忱」並有其「專業自主」性,有專門的職 業訓練並具有「專業證照」 ,社會大眾對其能產生「社會認同」 ,有其「專業組織」, 並遵守其「專業倫理」,且能持續的進行「專業進修」(表 2-3-1)。. 2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第三種教學觀認為,教學的目的是改變學生對事物、現象 的理解。教學( Teaching )的焦點是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和掌握。教師須瞭解學生想什麼

要讀書,就是提醒我們要了解和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要有心得,則

分析 分析 分析(Analysis) 分析 分析 組織 組織 組織 組織/重整 重整 重整 重整 綜合.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至 1960 年代初期,以西歐六國為核心的協作已漸具規模,並已達到一定程度上的軍事和經濟整 合。更重要的是,法國和西德兩國的領袖亦較能通力合作。從 1949

我們到了商場,就要觀察服務態度好的服務 員怎樣對待顧客,態度不好的怎樣對待顧客,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