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Copied!
17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法律與生活教學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指導教授:黃. 城. 研究生:蔡偉森. 博士.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

(2) 謝. 誌. 撰寫論文有點像我喜愛的慢跑,可以跑跑走走,也可以走走跑跑,不需要快 速,但不能停下腳步,跑到終點後,留了一身汗,又是一個鍛鍊人生的歷程。 感謝黃城老師,一年來在論文撰寫期間的指導,黃城老師優雅的態度、風趣 的談吐及親切的指導,是學生最佳的學習典範。感謝陳文政老師的指導,包括論 文方向的指引、觀念與研究方法的啟迪,使得論文撰寫,有了好的開始。感謝黃 惟饒老師,在問卷編制的過程中,給予導貴的意見,指出論文的盲點與不足之處, 使得本論文更臻完善。感謝許禎元老師,在百忙之中,仍撥冗指導,對於本論文 提出細心的糾正,讓本論文得以完成。 令人不捨的,是那群同甘苦、共患難政治學研究所的同學們。兩個暑假,由 早到晚,上課、查資料、寫報告,無法好好的休息,很多同學因此感冒、生病, 但大家還是撐過來了。套句文政老師的話,咱們黃埔一期的同學們,表現得很好。 這段同窗情誼,令人永難忘懷。 對於協助發放問卷施測的老師,謹以最誠摯的心情,致上最高的謝意。感謝 崇林國中陳文珊老師、新莊國中陳素娟老師、丹鳳國中崔明美老師、泰山國中陳 俊崑老師、林口國中殷童娟老師、新泰國中黃小文老師及撥冗填答問卷六所國中 的教師們,沒有大家的協助,本論文難以完成。 感謝曾對這塊土地打拼的民主前輩與教育先進,因為你們披荊斬棘的開創與 流血流汗的付出,才有台灣今日高論民主的空間。 本論文能夠完成,幕後的最大功臣是我的家人。最要感謝的是內人秀娥,不 管是生活上、工作上或學業上,你總是為我默默的付出,一直在我身旁,鼓勵我、 支持我、陪我度過。女兒依庭很乖巧,協助論文英文摘要的校正。兒子宗佑讀書 很認真,不用我操心,也是一種幫助。 謹以此論文,獻給所有關心我、愛護我的師長、朋友、家人。 蔡偉森. 謹誌於師大政治學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一月.

(3)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 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現況,以期對校園民主之發展與改進,有所裨益。本 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研究抽樣的方式乃以學校為單位,採非隨機 抽樣的「立意抽樣」方式,選擇其中 6 所已成立學校教師會的國中,並以全校 正式教師為對象進行研究,有效樣本共計484份。使用的統計方法有次數分配、 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項目 分析等。研究發現如下: 一、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 受試的 484位國中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總量表上平均每題得分為3.79,顯 示出趨於正向、中上程度。 二、個人背景因素與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相關程度: (一) 不同性別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二) 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 不同任教年資的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四) 不同任教領域的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五) 擔任職務不同的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達顯著差異,專任教師的校園民主 態度高於行政人員、導師的校園民主態度高於行政人員。 (六) 任教學校規模不同的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學校事務參與行為 受試的 484位國中教師,在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總量表上平均每題得分為 2.88,顯示出趨於正向、中上程度。 四、個人背景因素與教師的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相關程度: (一)不同性別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達顯著差異,男教師明顯高於女教師。 (二)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並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任教年資的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達顯著差異。任教年資5-10年、 任教年資11-20年、任教年資21年以上教師三者的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積 極度相近,且均高於任教年資1-5年的教師。. I.

(4) (四)不同任教領域的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並無顯著差異。 (五)擔任職務不同的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並無顯著差異。 (六)任教學校規模不同的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並無顯著差異。 五、五項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相關程度: (一)校園民主認知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二)法治觀念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三)價值選擇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四)教師自我角色認知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五)表達意見的意識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呈顯著正相關。. 【關鍵字】校園民主、民主態度、校園民主態度、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參與行為. II.

(5)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s of discussing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administrative are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attitude towards campus democracy and the behavior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school business Xinzhuang, Linkou, Taishan in Taibei County. Also hoping this research can promote the campus democracy and have better improvement. The study adopts cultural heritage analytical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mode of this research sampling positive takes school as unit and adopts non-random ”judgemental samlping”, by choosing 6 schools have already established School Teacher Association , and conducts the general survey research with the whole formal teachers as subjects .The effective sample adds up to 484. The way of compiling statistics a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ercentage , standard deviation, average ,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item analysis.etc. The research discovers as follows: 1. In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484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mpus democratic attitudes in Taibei County Xinzhuang, Linkou, Taishan., their average of campus democratic attitude chart score is up to 3.79 for each, which shows the positive attitude and better than average. 2. The relativity of the attitude of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 and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s : (1).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from different gender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2).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from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3) .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from different teaching seniority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4).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from different teaching field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5).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by different hos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The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of full –time teachers scores are higher than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and the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of tutors scores are higher than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6). Teaching in different schools’ scale, the teachers’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3. In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behavior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school business for 484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ampus democratic attitudes in Taibei County Xinzhuang, Linkou, Taishan , their behavior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school business III.

(6) chart score are up to 2.88 for each, which shows the positive attitude and better than average. 4. The relativity of the teacher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their participating school business behavior. (1). 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gender of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business shows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that the attitudes of male teachers are better female teachers. (2). 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3). 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seniority in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remarkable difference. Teacher’s seniority for 5-10 years, 11-20 years and more than 21 years , generally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are more positive than those teachers teaching for 1-5 years. (4).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teaching fields in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5).The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hosting in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6).Teaching in different schools’ scale in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5. Here are five relativities of campus democracy attitude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 (1). The campus democracy perception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2). The conception of rule of law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3). The value choices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4). Teachers’ perception self roling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5). The conscious of commenting and 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Key word】Campus democracy. democratic attitude. campus democratic attitude.School business participating behavior. Participating behavior.. IV.

(7) 目錄 目次 頁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錄...........................................................V 表目錄.........................................................XII 圖目錄.........................................................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待答問題.............................................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1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校園民主的內涵.......................................15 第二節 校園民主態度的內涵...................................27 第三節 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內涵...............................35 第四節 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5 第一節 名詞解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55 第三節 研究工具.............................................60. V.

(8) 第四節 實施程序.............................................68 第五節 資料處理.............................................6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1 第一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校園民主態度...........................71 第二節 個人背景因素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85 第三節 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相關分析.............97 第五章 結論.....................................................101 第一節 研究發現.............................................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5 第三節 研究展望.............................................107 參考文獻........................................................109 附錄............................................................117 附錄一 校園民主相關的中央法規條文、解釋表...................117 附錄二 校園民主相關的台北縣地方法規表.......................131 附錄三 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量表專家內容效度問卷之 學者專家諮詢名單.....................................141 附錄四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及修正情形...........................143 附錄五 預試問卷及項目分析...................................157 附錄六 正式問卷.............................................161 附錄七 作者簡介.............................................167. VI.

(9) 表目錄 表次 頁次 表 2-4-1. 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摘要表.........48. 表 3-2-1. 本研究母群體人數表.....................................56. 表 3-2-2. 問卷發出及回收情形一覽表...............................57. 表 3-2-3. 有效樣本的基本資料分析表...............................58. 表 3-3-1. 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題目分佈情形表.....................64. 表 3-3-2. 校園民主態度量表之 Cronbach α 係數表...................64. 表 3-3-3. 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題目分佈情形表..................67. 表 3-3-4. 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量表之 Cronbach α 係數表...............67. 表 4-1-1.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分析表............................72. 表 4-1-2. 國中女男教師校園民主態度之 t 檢定.......................73. 表 4-1-3.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74. 表 4-1-4.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校園民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5. 表 4-1-5.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76. 表 4-1-6.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校園民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7. 表 4-1-7.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79. 表 4-1-8.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0. 表 4-1-9. 擔任職務不同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81. 表 4-1-10 擔任職務不同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2 表 4-1-11 任教學校規模不同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各分量表的平均數、 標準差...................................................83 表 4-1-12 任教學校規模不同教師在校園民主態度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VII.

(10) 摘要表...................................................84 表 4-2-1. 國中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分析表...........................85. 表 4-2-2. 國中女男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 t 檢定....................86. 表 4-2-3.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於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 準差....................................................87. 表 4-2-4.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8. 表 4-2-5.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準差.89. 表 4-2-6. 不同任教年資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 表 4-2-7.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在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 準差.....................................................91. 表 4-2-8. 不同任教領域教師之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92. 表 4-2-9. 擔任職務不同教師在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平均數、標 準差.....................................................93. 表 4-2-10. 擔任職務不同教師在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94. 表 4-2-11. 任教學校規模不同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平均數、 標準差..................................................95. 表 4-2-12. 任教學校規模不同教師在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摘要表................................................96. 表 4-3-1. 國中教師之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各分量表的相關 矩陣....................................................97. VIII.

(11) 圖目錄 圖次 頁次 圖 1-3-1. 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 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架構..........................8. 圖 1-4-1. 研究步驟流程圖..........................................13. 圖 2-1-1. 態度傾向及行為關係圖....................................28. IX.

(12) X.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2008 年 3 月總統大選順利完成,台灣又再次的政黨輪替。延續著台灣自 1990 年代以來民主轉型的努力,台灣的民主又向前邁進一大步,民主的花朵,在台灣 處處綻放。相對於政治民主與社會民主堅定地大步向前,校園民主則顯得搖搖晃 晃,步履蹣跚。校園和諧、校園倫理與校園民主的爭議,仍不時困擾著學校教師 (蔡宏昇,2003:198) 。國高中小學校園民主的發展,各縣市、各級學校不盡相 同,呈現多重面貌,令關心校園民主發展者,在期待中,既樂觀又悲觀。行政院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提出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提到教育改革 理念明確指出:教育改革的工作既要矯正現有體制的弊病,更要建立新的秩序與 價值。在理念上,首要的措施應該是教育鬆綁,不僅要解除教育體制上的不當管 制,還應該祛除錯誤觀念與習慣的束縛。教育改革理念與追求校園民主釋出的訊 息顯示,師資培育與任用要鬆綁、教科書選用要鬆綁、課程計畫要鬆綁、各系所 選才要鬆綁(林佳範,2004:1),經鬆綁與權力下放後,才能為教育改革開展 出寬闊的空間,塑造開放自由、充滿活潑學習氛圍的民主校園。 本章旨在敘述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 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待答問題、研究範圍與架構、研 究方法與步驟,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教育是百年事業,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能擁有生活的知識、技能並培養出 高尚的人格。Easton & Dennis(1969)曾提到「早年所形成的認知與情感,是 根深蒂固的,較之後來所獲得的認知與情感不易消失,也難以更動」(張智全, 2003:1)。學者吳眀清(1983:84)指出:青少年時期的價值觀念,年紀愈低者,. 1.

(14)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愈受教師的影響。Warwick 則認為「教師教學時的態度比教學時的內容更重要, 教師的行為比要求學生的行為更重要」(廖添富等,1998:2)。Kymlicka. &. Norman(2000:6)強調:當代民主的健全與穩定,不只是依賴正義的基本制度, 更須仰仗公民的素質與態度,而良好的公民素質與態度,則有賴於公民教育的形 塑。教改諮議報告書提到教育改革目標明確指出:在與人相處方面,宜積極培養 設身處地、容忍、關愛和尊重他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在公 民職責方面,應特別培養對社會的公德心、關懷心和責任感。學校中教學的主體 是教師,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除了傳遞有形的知識, 各種價值觀無形的導引,都會對學生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 國內學者對於民主有非常多的研究,但是,其研究對象多為政治或社會方面 的民主。例如鄭琹薇(1995) 、許文傑(1999) 、管延愷(2001) 、蔡佩蓉(2002)、 王定國(2003) 、王羚(2003) 、黃士洋(2003) 、張智全(2003) 、林奕華(2006)、 李韋廷(2007)等。僅少數如蔡宏昇(2003)、許國興(2007)研究的主題係以 校園民主為對象。因此,校園民主的研究稍嫌不足,且範圍侷限於學生與小學教 師。國中學生正值人生的狂飆期,其輔導管教本就不容易,教育基本法修訂後「零 體罰」的實施,更是讓國中教師在輔導管教工作上,備感壓力。在學生學習權益 日受重視,而家長也極力想參與校務運作的社會氛圍中,特別強調升學的國中, 其教師對於校園民主的態度,就顯得格外的有意義。故以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 具有特殊的價值。 目前校園民主有若干面向,值得關注。例如:教師出席校長遴選會議、出席 校務會議、擔任教師評審委員會委員、擔任教師成績考核委員會委員、出席課程 發展委員會、訂定輔導管教學生辦法、參與討論協商教師聘任聘約、選用教科書… 等。以上委員會的參與、討論、議決,學校重要章則的訂定及重大事項的決定, 並不容易。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行政知能、教育專業與民主法治素養,以行使權 力,發揮功能,不無疑問。再者,學校的科層體制與規模大小不同的學校文化, 2.

(15) 第一章 緒論. 是制約校園民主的阻力,亦或是推波助燃的助力,也令人好奇。而校園民主實施 後,校長、家長、教師,此校園金三角的互動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 的功能,對於既有的校園倫理、校園安定與校務運作成效的影響如何?為寧靜的 校園帶來怎樣的衝擊?會形塑如何的校園文化風貌?值得一探究竟。 台灣自解除戒嚴後,開放黨禁、報禁,一連串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教育界 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教師法於民國 84 年 7 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年 8 月 9 日 公布實施。教師法第 26 條至第 28 條的規定,提供了教師籌組及參加教師會的法 源依據,教師從此能自主的設立並參與教師組織。教育部與各縣市教育局所設置 的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也有不低於委員總人數 2/3 的教師代表(教育部教師申 訴評議準則),為教師的權益把關。全國教師會與各縣市教師會,更不時透過立 法委員及縣市議員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來進行遊說,希望訂定有利於教學現場的 相關法案。有時,甚至直接與教育部、教育局就教育相關法令,展開協商。教師 的態度與行為,不但攸關其本身權益,也牽動著萬千學子的教育學習與教學現場 的進步。由上述可知,透過研究以瞭解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參與學校事務行為 的重要性,也是與日俱增。 筆者將研究範圍限定在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除了台北縣係全 國第一大縣,有最多的學生與老師外,更因為本地區擁有大、中、小型的國中學 校,可以讓研究樣本更多元豐富。而筆者曾擔任台北縣林口鄉崇林國中教師會第 一屆理事長二年,因此,對本地區有著一份特別的感情。盼望以回饋的心,對本 地區略盡棉薄之力,使得後繼者對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有更深入的 瞭解。 筆者追循前輩對台灣民主貢獻的腳步,且目前借調至台北縣教師會服務,擔 任法規部的工作,故擬提出「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 究-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作為研究的主題。. 3.

(16)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貳、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茲將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臚列如下: 一、瞭解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 二、探討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 三、分析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 事務參與行為之關係。 四、根據研究發現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及教師提出建議,並提出研究展望。. 4.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待答問題 本節將根據研究目的,提出如下的研究問題: 問題一: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如何? 1-1: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認知如何? 1-2: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法治觀念如何? 1-3: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價值選擇如何? 1-4: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教師自我角色認知如 何? 1-5: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表達意見的意識如何? 問題二: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是否 因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而有顯著差異? 2-1:性別不同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2: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3:任教年資不同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4:任教領域不同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5:擔任職務不同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2-6:學校規模不同的教師其校園民主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問題三: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如何? 3-1: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參與教師組織行為如何? 3-2: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參與學校各種法定會議 與委員會行為如何?. 5.

(18)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3-3: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提升法治素養行為如何? 3-4: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其他類參與行為如何? 問題四: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 否因不同個人背景因素而有顯著差異? 4-1:性別不同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4-2: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4-3:任教年資不同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4-4:任教領域不同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4-5:擔任職務不同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4-6:學校規模不同的教師其學校事務參與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問題五: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 事務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5-1: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認知與學校 事務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5-2: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法治觀念與學校事務 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5-3: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價值選擇與學校事務 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5-4: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教師自我角色認知與 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5-5: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表達意見的意識與學 校事務參與行為間,其關係性如何?. 6.

(19)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係以九十七學年度任職於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 12 所公立國中教師為研究母群體。. 二、研究內涵 本研究主要係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 12 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 園民主態度與參與學校事務行為之差異及兩者之關係,進行調查研究。. 貳、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 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基於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之結果,擬定本研究 之研究架構如圖1-3-1 所示:. 7.

(20)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自變項. 個 人 背 景 因. 1.性別 2.教育背景 3.任教年資 4.任教領域 5.擔任職務 6.任教學校 規模. 中介變項. 校 園 民 主 態 度. 1.校園民主認知 2.法治觀念 3.價值選擇 4.教師自我角色認 知 5.表達意見的意識. 素. 依變項. 學 校 事 務 參 與 行 為. 1.參與教師組織 2.參與學校各種 法定會議與委 員會 3.提升法治素養 行為 4.其他. 圖1-3-1: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 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架構圖. 一、自變項(個人背景因素),分為六項: (一)性別:本研究將性別分為女教師與男教師兩類。 (二)教育背景,分類如下: 1、師大、師院、教育院系畢業。 2、一般大學院校畢業。 3、研究所畢業(含研究所四十學分班)。 4、其他 (三)任教年資,分類如下:. 8.

(21) 第一章 緒論. 1、1-5年 2、5-10年 3、11-20年 4、21年以上。 (四)任教領域,分類如下: 1、語文領域(含國文、英文)。 2、數學領域。 3、自然領域(含理化、生物、生活科技、地球科學)。 4、社會領域(含地理、歷史、公民)。 5、健康與體育領域。 6、藝術與人文(含美術、音樂、表演藝術)。 7、綜合活動(含家政、童軍、輔導)。 (註:若任教兩種以上領域者、以主要任教領域為主。) (五)擔任職務,分類如下: 1、專任教師 2、導師 3、行政人員或協助行政人員 (六)任教學校規模,分類如下: 1、30 班以下 2、31-65 班 3、66 班以上. 二、中介變項(校園民主態度),分為五項: (一)校園民主認知 (二)法治觀念. 9.

(22)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三)價值選擇 (四)教師自我角色認知 (五)表達意見的意識. 三、依變項(學校事務參與行為),分為四項: (一)參與教師組織 (二)參與學校各種法定會議與委員會 (三)提升法治素養行為 (四)其他. 10.

(23)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爲達到本研究所欲探討之目的,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方法與步驟,敘述如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蒐集國內外碩博士論文、期刊、學報,教育部及教育 局等出版公告相關資料及文獻,探討民主、校園民主及參與行為相關理論,以建 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次採用問卷調查方式,透過各種的資料分析,編制問卷, 實施調查,以了解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公立國中教師 的校園民主態度,並探討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公立國 中教師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傾向,再依據調查結果所得資料,進行彙整統計、討 論、分析其差異及相互影響,最後提出本研究之結論及建議。. 貳、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研究步驟如圖 1-4-1 所示,內容如下:. 一、擬定研究計畫 大量蒐集國內外文獻資料,找尋研究方向及主題,透過與指導教授討論後, 確認主題。本研究為了解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的校園 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現況,故以問卷調查法為主,文獻分析法為輔, 作為研究方法,期能反應研究對象之真實情形。本研究據此擬定研究步驟,研究 架構及研究計畫。. 二、資料蒐集及文獻探討 針對研究主題,利用各大圖書館、網路資訊等各種管道,蒐集有關民主、校 園民主及參與行為等相關文獻;蒐集的論文共計 22 篇,其中以教師為研究對象 3 篇,以學生為研究對象 16 篇,以社區巡守隊為研究對象 1 篇,以參與理論為 研究主題 2 篇,經分析整理與歸納,以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問卷設計參考。. 三、編製問卷 11.

(24)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依據文獻探討所得,編製「校園民主態度」量表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量 表問卷初稿。校園民主態度量表包括:「校園民主認知」 、「法治觀念」、「價值選 擇」 、 「教師自我角色認知」及「表達意見的意識」等。學校事務參與行為量表包 括: 「參與教師組織」 、 「參與學校各種法定會議與委員會」 、 「提升法治素養行為」 及「其他」等。並聘請專家學者審查問卷內容,彙整專家意見修正後,再與指導 教授討論出本研究之預試問卷。. 四、問卷預試及修正 在正式施測之前,以預試問卷先找小樣本預試,並回收有效問卷,採用內部 一致性效標分析(critical ratio;CR),進行預試問卷量表題目項目分析,以剔除鑑 別度不佳的試題,並修正試題以提高量表之信、效度。. 五、正式問卷施測 以九十七學年度任職於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 12 所公立國中之 教師為研究母群體,樣本抽樣的方式乃以學校為單位,採非隨機抽樣的「立意抽 樣」方式,選擇其中 6 所已成立學校教師會的國中,並以全校正式教師為對象 進行問卷調查。 6 所國中分別為:學校班級數 30 班以下 1 所、學校班級數 31 ~ 65 班 3 所、學校班級數 66 班以上 2 所。.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 將回收問卷資料,加以編碼整理,輸入統計軟體並利用電腦套裝程式視窗版 SPSS 進行統計分析。使用的統計方法有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項目分析等。經歸納統計、整理與 討論後,統整出結果,並解釋之。. 七、撰寫論文研究結果 依據統計結果,加以歸納分析,撰寫出結論,提出研究發現、研究建議與研 究展望,再經指導教授討論後,提出正式論文。. 12.

(25) 第一章 緒論. 擬定研究計畫. 資料收集及文獻分析. 編製問卷. 問卷預試及修正. 正式問卷施測. 資料處理與分析. 撰寫論文研究結果. 圖 1-4-1 研究步驟流程圖. 13.

(26)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14.

(27)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本章將分成四節,針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證研究加以歸納和整 理,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參考依據。第一節、校園民主的內涵。第二節、校園民主 態度的內涵。第三節、學校事務參與行為的內涵。第四節、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 事務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園民主的內涵. 本研究將「校園民主」定義為:教師和學生應積極參與學校事務並獲得尊重, 參與議事應符合教育專業、理性與公義,其目的為提升個人民主法治素養與促進 教育行政運作民主化。本小節先敘述民主的涵義與形式,次則敘述校園民主的意 義、法律基礎與目標。. 壹、民主的涵義與形式. 一、民主的涵義 「民主」一詞,具有兩方面的涵義,狹義的民主,是指某種型式的政治制度, 而廣義的民主,則指一種生活的方式。民主的意義,涵蓋幾個基本概念:自由、 平等、法治……等;也就是說,民主的生活方式,包括:尊重個人自由與尊嚴、 重視人與人間之平等權利、強調法治精神。如將民主視為一種政治制度,則此種 制度必基於下列幾項原則:(一) 政治領導者與決策者由人民選舉產生,並對人 民負政治責任。(二)人民中的多數人對國家的重要政策有最後決定權。 (三)民 主政體實施多數統治,同時尊重少數權利。(四)民主政體必須實施憲政,厲行法 治,而且法律之前人人平等(陳奎憙,1989:359)。 「民主」如當作一種生活方式看,強調的是社會中每個人的自由平等,包括. 15.

(28)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對少數族群的容忍,以及思想、言論、集會、結社的自由,與憲法所保障人人平 等的基本權利,對個人人格的尊嚴予以尊重,並予每個人以同等機會使其自由地 獲得充分的發展。民主是一組價值觀念,並且是以「自由」和「平等」為其核心 價值(吳明清,1989:573)。吳清基(1989:374)認為民主所強調的除了人民 主權,普遍參與外,也重視責任政治,即要求在民主體制的組織中自治自律。 綜上所言,民主的涵義若採最廣義的解釋,其內涵應包括政治制度、生活方 式、價值觀念、參與體制組織中的自治及參與者在參與運作過程中的自律。. 二、民主的形式 民主的字義乃是「人民治理政治之意」 ,也就是習稱的「民治」 。不過由於觀 念演變與時代進步,現在 democracy 一字的涵義已很複雜而不限於政治了。當它 用來說明社會本身內部的民主化時,稱為「社會的民主」;用來說明社會財富分 配平等、經濟利益的機會人人共有時,稱為「經濟的民主」;如果用來說明工人 參加工廠的經營、同享工廠的收益,則稱為「工業的民主」 。換言之, 「民主」一 詞可套用在人類各種社會活動上,而表達其民有、民治、民享的概念特徵。當然, 這個概念也可以用來說明教育或學校的特徵,而有「教育民主」與「學校民主」 之稱(吳明清,1989:572)。同理,「校園民主」自也是民主的一種形式。. 貳、校園民主的內涵. 一、校園民主的意義 如前所述,民主有多種形式,包括「社會的民主」 、 「經濟的民主」 、 「工業的 民主」等, 「學校的民主」可稱為「校園民主」 。但是校園民主的意義究竟為何? 彭堅汶(2002:1)指出所謂「校園民主」 ,就是教師與學生一同來參與學校的校. 16.

(29)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政,達成師生共治的目標。換言之,學校應該不是某一個人或少數人獨裁專制的 地方,她必須揚棄「威權統合」(Corporation)的理念與策略,使「校園治理」 (Campus Governance)能在民主化的過程中,逐漸落實開放教育的理性決擇。吳 清基(1989:376)認為「校園民主」最主要的意思,是指學生在校內可以親自 參與解決很多事情,並可以適當地表示意見,而有時也透過這種運動,來表示學 生對社會的關心。陳奎憙(1989:361)則認為我國校園運動所引起的「校園民 主」的訴求,一般而言,是指校內人士主張參與學校行政,如教授治校、學生自 治等。……「校園民主」的真諦,實蘊含於理性、容忍、自治,以及服從多數、 尊重少數……等精神之中。校園內必須允許這些精神的發揚,不壓制校園裡發展 學生獨立思想的學術活動,容忍校園裡自由討論的風氣,相信學生對自己行為負 責的能力,不以少數人的權威地位指揮多數人的思想與行為方式。這些民主理念 應從學校理開始培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如此,才能建設 一個現代化的民主社會。林佳範(2004:2)則認為校園民主化除了教育體制之 鬆綁以外,所謂的「民主化」,即落實在對其主體性之尊重,或允許其在校園的 許多重要事務上,有意見參與之可能性。 民國 84 年 8 月,立法院制定教師法,依據教師法第 16 條第 1 項第 4 款及同 法第 26 條至第 28 條規定:教師能自主的設立並參與教師組織。教師法第 37 條 規定:本法授權教育部訂定之各項辦法,教育部應邀請全國教師會代表參與訂 定。民國 88 年 6 月,立法院制訂教育基本法,明訂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除限 制中央政府之教育權限外,更創設包括教師代表在內,具有多元代表性之地方教 育審議委員會,來統攝地方教育事務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教師與 教師代表參與教育事務,已不限於校園內,而提升到中央與地方的教育政策、教 育事務與教育法令的協商制定層級。在憲政民主的理念下,「校園自主」固然是 自由與公民社會應有的體現,但畢境「校園民主」與「校園自主」是有所不同的,. 17.

(30)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蓋校園自主可能會因為是主事者的「威權治理」而使學校成為「霸權的校園」。 反之,校園民主除了有其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外,仍然必須具備一些民主的基本屬 性與內容,否則校園民主亦只是一沙漠中的海市唇樓而已(彭堅汶,2004:1)。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校園民主定義為:教師和學生應積極參與學校事務並獲 得尊重,參與議事應符合教育專業、理性與公義,其目的為提升個人民主法治素 養與促進教育行政運作民主化。本研究係以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故論述上以教 師的參與為重心。. 二、校園民主的法律基礎 校園民主既以教育行政運作民主化與教師參與為主要訴求,則教師是否能夠 參與,不能僅繫於教育主管機關或學校領導的好惡,應有教育體制的法律基礎為 依據。有關校園民主的現行法律依據,本研究分為二個部份說明,其一,為中央 法規,其二,為台北縣地方法規。在中央法規部份,主要係以大法官會議解釋、 教育基本法、國民教育法、教師法及教師法授權教育部訂定之相關辦法為主;在 台北縣地方法規部份,則以臺北縣政府訂定的行政規則為主,例如:臺北縣政府 教育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臺北縣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設置要點、臺北縣縣立國 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委員會設置暨作業要點等。因相關條文及內容極多,茲以附 錄一(校園民主相關的中央法規條文、解釋表)及附錄二(校園民主相關的台北縣地 方法規表) ,呈現於後。. 三、校園民主的目標 本研究擬定的校園民主的目標如下:(一)教師應積極參與學校事務。(二) 教師應提升民主法治素養,參與議事應符合理性、教育專業與公義。(三)促進教 育行政運作民主化。. 18.

(31)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一)教師應積極參與學校事務 參與有兩種情形:一是具有自主性的「自動參與」,二是受他人影響的「動 員參與」(張智全,2003:28)。關係本身權益時通常會「自動參與」,與本身權 益無涉而攸關公共利益時,通常就需要「動員參與」。這種情形在社會上是常態, 也符合人性。但教師參與學校事務,恐怕就不能抱持這樣的心態。理由很簡單, 其一,學校是一個小社會,也是個封閉的社會,任何學校事務的決定,例如:排 課的決定、導師的遴選、或是校務會議的召開,都會與教師的工作與生活,息息 相關。其二,要發展出一個成熟民主的校園,要看這個校園裡教師與學生的民主 參與程度,越多數的教師與學生有參與行動,這個校園的民主就越成熟。如果教 師自己缺乏「積極參與」的精神,又如何去鼓勵學生「自動參與」。所以,要建 構一個民主的校園環境,教師的「積極參與」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過去教師法未實施前,學校教師若在校內私下聚會、議論校務,容易被校方 認為搞小團體,想要興風作浪,當事者往往會被貼上標籤。但是,現在是民主時 代了,台灣都已經二次政黨輪替,民主政治已相當成熟。民主不斷的進步,當然 也會帶動教育改革,教育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林佳範(2004:1)指出台灣的 教改,實係在教育體制上的民主化,打著所謂「鬆綁」的口號,逐步地解除國家 作為老大哥,對教育事務之威權管制。以師資培育與任用之「鬆綁」而言,即解 除師範教育體系對師資培育之獨佔,改採師資培育的多元化,此外,在任用上亦 由統一分發,改採各校之教評會來選任;以教科書之「鬆綁」而言,即由所謂「統 編版」改採多元的「民間版」,並開放各校自行選用;以課程之「鬆綁」而言, 即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開放以學校為本位來發展課程之權力;以 考試之「鬆綁」而言,即以「多元入學」之方式取代「聯考」,讓入學方式多元 化,一方面解除考試壓力,另一方面亦讓各系所有較大之空間來選才。由上可知, 教師參與校務的空間已經是非常寬廣,教師應該抱著為教育貢獻的心,用自己的. 19.

(32)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教育專業,來積極參與學校事務。. (二)教師應提升民主法治素養,參與議事應符合教育專業、理性與公義。 民主教育的重心並非是其累積的知識 ,焦點反而是在培養學生如何具備「隨 時隨地反省的能力」,而此反省是能透過持續「批判性的瞭解」與「道德性的反 省」 ,以建立自己與社會間「建設性的社會聯帶責任」(彭堅汶,2002:2)。教育 基本法第 2 條第 2 項也開宗明義的指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 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 國民。」學生從托兒所、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將近二十年,待在學 校學習的時間很長,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深深影響著學生,而學生畢 業後所發揮的能量,勢必成為社會進步的關鍵因素。畢竟,有民主素養的老師, 才比較能教育出有民主素養的下一代。從國家發展、教育目的與學生學習著眼, 校園民主強調提升教師的民主法治素養、增強教師的反省批判能力,其重要性不 容忽視。 彭堅汶(2002:14)指出在參與的民主中,有競爭、也有合作,但為確保競 爭的「結果」的「正當性」,學者發現有幾項指標是其重要的前提:其一是「最 大的包容性」或「最小的排它性」 ;其二是「必要的公平」 ;其三則是「能力與成 就的競爭」。民主必然有多種不同的聲音,在參與議事的過程中,衝突也勢必發 生。因此,保持理性、包容不同意見與避免失序,是在推動校園民主參與議事過 程中,所必須首要考量的。 其次,參與議事應符合教育專業與公平正義。以教師的輔導管教學生為例, 體罰究竟合不合理?有無必要性?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在教育界迭有爭論。雖然 教育基本法第 8 條第 2 項明文規定:「學生之學習權、受教育權、身體自主權及 人格發展權,國家應予保障,並使學生不受任何體罰,造成身心之侵害。」但仍. 20.

(33)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有少數的教師,抱持懷疑的態度。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涵養,並促 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體罰只是教師輔導管教的一種手段,有時甚至會造成學 生身心之傷害,那麼體罰的手段,是否有助於教育目的達成呢?如果以教育專業 的邏輯來思考,答案也就很清楚了。議事的結果固然重要,但議事過程中所強調 的價值,例如:公平正義、人性的關懷與對於基本人權之尊重,才是教育的核心 價值。 (三)促進教育行政運作民主化 教育分為外部事項與內部事項,教育內部事項係指為達成教育目的,由教師 所直接採取的學科教學,或發生教育效果之生活教養活動的教育功能事務,原則 上屬於教育自主範疇,惟濫用以致影響學生重大權益時,則有司法審查的可能。 教育外部事項則包括兩個部份:1.學校與教師、學校與學生間的事務。例如: 教師權利如何保障、義務如何履行、教師如何參與校務、學生學籍的取得與喪失、 對學生的懲戒、學生自治等,本研究則著重於學校與教師間事務的探討。2.教育 行政機關與學校及其成員間的事務。例如:國家與學校間之監督或補助關係、教 育政策與發展、教育改革、教師資格的承認、教育機會保障等(李惠宗,2004: 42-43)。因此,本研究所稱教育行政運作民主化,係指教育外部事項運作民主化。. 1、就學校行政運作民主化而言,應包括幾個面向: (1)校務會議法制化 校務會議是學校最高的決策會議,議決學校之重大事務,但各校的運作 情形差異極大,有些是正常有效運作,有些則是聊備一格。林孟皇(1998)指 出追求校務會議的法制化,不僅保障學生、家長及教師的校務參與權,更重 要的是,我們要透過校務會議實現民主的生活方式。校務會議法制化的具體 事項應包括:1.校務會議組織規程的訂立 2.校務會議的定位與任務 3.校務會. 21.

(34)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議的組成 4.校務會議的程序。 (2)校長角色的調適 教師法頒行,教師由派任改為聘任,校長與教師的關係已不是行政隸屬 關係;再者,隨著教師會的設立,重大校務決策以前由校長一人主導決斷, 現在則需要爭取眾人的支持,經校務會議通過。換言之,雖然校長在校務決 策的角色仍居於關鍵地位,但校長不宜再是校務最終的裁決者,而應調整為 學校領航員的角色(許志賢,1999:18)。 (3)行政透明化,重視事前溝通與協調 基於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權,與教師對學校教學、行政事項,享有提供 興革意見之權力,學校行政應以靈活的溝通及不斷的協調,取代單向的行政 裁量,廣徵教師意見,重視「事前」溝通協調,展現與多元意見對話的誠意, 期能達成實質有效雙向的溝通,此乃創造美好教育遠景的關鍵所在。 (4)教師評審委員會與成績考核委員會的運作,應符合正當法律程序 所謂正當法律程序在行政程序法定有訓示規定,即行政機關「為行政行 為須遵守公正、公開與民主之程序。」歸納行政程序法有關「正當法律程序」 的相關規定,有以下幾項特徵:1.作成決議的組織須合乎法律規定。2.為求 行政程序之進行能公正、公平,應確實遵守「迴避」的規定。3.避免程序外 或片面的接觸,若已接觸,則應將接觸的相關訊息,對其他當事人公開。4. 當事人擁有即時獲知與其利害相關的事實及決定之權利。5.保障人民聽證及 陳述意見的權利。6.行政機關應斟酌全部陳述及調查事實和證據,依論理及 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所做的決定及其理由告知當事人。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設置辦法」第 2 條之規定,教 評會之功能包括:(一)教師初聘、續聘及長期聘任之審查事項,(二)教師長 期聘任聘期之訂定事項,(三)教師解聘、停聘及不續聘之審議事項,(四)教. 22.

(3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師資遣原因認定之審查事項,(五)教師違反教師法規定之義務及聘約之評議 事項,(六)其他依法令應經本會審查之事項。復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 成績考核辦法第 8 條: 「辦理教師成績考核,應組織成績考核委員會,其任務 如下:一、學校教師年終成績考核、另予成績考核及平時考核獎懲之初核或 核議事項。二、其他有關考核之核議事項及校長交議考核事項。」教師評審 委員會與成績考核委員會的運作,攸關教師重要權益,均應符合前開「正當 法律程序」的相關規定,如此方能樹立學校行政公平與正義精神的新形象。 (5)行政部門、教師會及家長會共同參與決定 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三者是促進學校進步的鐵三角,三者的良性 互動可以營造學校生命共同體的觀念,調整不合時宜的權威心態,發揮彼此 尊重包容的精神,以塑造優良的學校環境(吳清山,1999:1) 。而近年來在教 育行政機關的重視和輔導之下,家長會的功能從經費支援者逐漸轉變成為學 校教育監督者、親師溝通者與教育合夥者。例如:當家長和學校或教師間因 學生管教問題有了衝突或誤會的情形發生時,透過家長會的居中協調,較易 化解誤會。但是楊巧玲(2002:115-116)卻指出對於教育鬆綁、學校本位管理 的教育改革趨勢,學校相關人員如行政人員、教師、家長的認知有重點的不 同,彼此之間缺少對話與互動,使得相關政策的執行與落實面臨挑戰。如何 讓學校行政、教師會與家長會此鐵三角,發揮正面積極的功能,是學校每一 位相關人員,都要去認真思考、全力以赴的。. 2、就教育主管機關行政運作民主化而言,應包括三個面向: (1)教育主管機關制訂法令與擬定重要政策,應遵守行政程序法或其他相關法令 的規定辦理聽證程序。行政程序法有關辦理聽證程序,規定在第 54 條至第 66 條、第 102 條、第 107 條、第 108 條、第 155 條、第 156 條、第 164 條。. 23.

(36)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其主要係規範聽證程序的適用場合、聽證通知及公告、聽證公開的原則及例 外、作成聽證記錄等相關程序。臺北縣議會公聽會實施辦法與宜蘭縣政府公 聽會實施要點也有相關規定如下: A、辦理公聽會之原因:例如宜蘭縣政府公聽會實施要點第 1 點: 「宜蘭縣政 府(以下簡稱本府)為擬定重大公共政策或規章,舉辦公聽會以瞭解利害 關係人意見,達成施政目標,特訂定本要點。」相關說明 1.明定要點訂 定目的及辦理公聽會之原因為:「為擬定重大公共政策或規章」。2.說明 宜蘭縣政府在擬定重大施政政策或規章決策過程中,為使利害關係人意 見能納入決策考慮,特舉辦公聽會,以瞭解多方意見,作為制訂政策之 參考,以達成施政整體建設目標。3.所謂「利害關係人」 :指因政策訂定 受影響之不同個人或團體。 B、 舉辦公聽會的機關:臺北縣議會公聽會實施辦法第 2 條:舉辦公聽會, 應由主辦審查委員會或專案小組備具計畫書,簽請議長核准後為之。 C、公聽會程序:臺北縣議會公聽會實施辦法第 3 條:公聽會除本會大會另 有決議者外,由主辦委員會或專案小組召集人主持之。公聽會程序如下: 一、 主持人說明公聽要旨。二、 有關機關說明。三、 利害關係人陳述意 見。四、 專家、學者、有關團體代表陳述意見。五、 辯論、質疑。六、 本會議員詢問。七、 主持人結語。 D、得邀請專家、學者、有關機關、團體代表及利害關係人出席。 E、應邀出席人員不限於陳述單方之意見,得相互辯論、質疑。 F、作成公聽會之紀錄。 G、主辦委員會應參酌公聽會之紀錄審查議案,或作成專案報告,提報大會。 H、對公聽會之結果不採納時,應於決議時敘明理由。 (2)教育主管機關與同級教師會的的事先協商 24.

(37)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依據教師法第 37 條規定:本法授權教育部訂定之各項辦法,教育部應邀 請全國教師會代表參與訂定。例如:教師請假規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教師成績考核辦法的訂定,教育部就邀請全國教師會代表協商;又例如寒暑 假返校服務、研究與進修等活動事項及日數之實施原則及執行規定以及調課 補課代課規定,台北縣教育局就邀請台北縣教師會協商。 (3)各種教育委員會委員的遴選應有公平、公正、公開的程序。 依據教育基本法第 10 條規定:直轄市及縣 (市) 政府應設立教育審議委 員會,定期召開會議,負責主管教育事務之審議、諮詢、協調及評鑑等事宜。 前項委員會之組成,由直轄市及縣 (市) 政府首長或教育局局長為召集人, 成員應包含教育學者專家、家長會、教師會、教師、社區、弱勢族群、教育 及學校行政人員等代表;其設置辦法由直轄市、縣 (市) 政府定之。復依據 臺北縣政府教育審議委員會設置要點第 3 點:本會置委員十五人,其中一人 為召集人,由縣長兼任,其餘委員由召集人就下列人員聘兼之:(一) 教育學 者專家二人。(二) 家長會代表二人。(三) 教師會代表二人。 (四) 教師代 表一人。(五) 社區代表一人。(六) 弱勢族群代表二人 (身心障礙及原住民 代表各一人)。(七) 教育行政人員代表二人。(八) 學校行政人員代表二人。 前項委員任期二年,期滿得續聘之;任期內因故出缺時,得補行遴聘,其任 期至原任期屆滿之日為止。 上述教育審議委員會委員的遴選,依現行法令係屬於地方首長權責。而 受遴聘委員的資格條件,法令也規定得很清楚,有一定的限制與規範。因此, 地方教育審議委員的遴選,有其一定的公正性。但是,遴選的過程如果能夠 更公開、透明,譬如說其他委員能夠有教師、家長團體的共同推薦後,再由 地方首長來決定,那麼將更符合民主行政的精神與基層的期待,對於負責教 學的基層教師而言,也是個民主運作絕佳的示範。. 25.

(38)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基於教育改革的呼聲,有關建立超然中立的專業化教育行政體系,普遍 受到重視。而教育行政決策在一個多元、民主的社會中,必須有民主化與專 業化的過程,否則將使得教育決策受到質疑。. 26.

(39)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二節. 校園民主態度的內涵. 本研究所稱「校園民主態度」乃採操作型定義,係指受試者在校園民主態度 量表上的得分。校園民主態度量表包括:「校園民主認知」、「法治觀念」、「價值 選擇」 、 「教師自我角色認知」 、 「表達意見的意識」等。有關校園民主態度的意義、 理論、內涵及態度的測量,詳述如後。. 壹、校園民主態度的意義 校園民主態度是一種民主態度,而民主態度則是研究政治態度時,經常被 列入的一個選項(張智全,2003:24),因此,校園民主態度是一種民主態度,也 是一種政治態度。要瞭解校園民主態度意義之前,首先,要瞭解學者對於態度的 定義。 態度(attitude)是人類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不同學者,有不同定 義。態度一詞最早由 Allport(1935)提出,他認為所謂態度就是一種透過生活經 驗在心理和神經的準備狀態,對於個人在反應一切相關對象和情境時,具有直接 和動態的影響力(徐光國,1996:110)。安‧韋柏(Ann L.Weber)指出態度是關 於某個人某一事件,或環境的的其他某一層面的一個評價性反應,即個人喜歡與 不喜歡的判斷(趙居蓮譯,1998:118) 。每一個態度不僅反映一定的情感情緒、 認識及理解,而且還隱含行動的意義,所以大多數社會心理學家都同意態度是由 認知、情感及行為傾向三種成分所組成,茲說明如下:(侯玉波,2003:109) (一)認知傾向是指人們對外界對象的心理印象,包括有關的事實、知識和信念, 認知傾向是態度其餘部分的基礎。 (二)情感傾向是指人們對態度對象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及由此引發的情緒情 感,情感傾向是態度的核心與關鍵,情感不但影響認知傾向,也影響行為. 27.

(40)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傾向。 (三)行為傾向是指人們對態度對象所預備採取的反應,它具有準備性質。行為 傾向成分會影響到人們將來對態度對象的反應,但他不等於外顯行為。它 們之間的關係可用圖 2-1-1 表示:. 認知傾向. 情感傾向. 行為傾向. 事實 信念 觀點 知覺 理解. 評價. 意向. 情感. 傾向. 情緒. 偏好. 外顯行為. 圖 2-1-1 態度傾向及行為關係圖 資料來源:侯玉波(2003:109) 綜上所述,所謂校園民主態度是指校園中的教師、學生與其他教育人員對於 學校事務中的人與事或參與學校事務情境所做的評價反應心理傾向,具有穩定 性、持久信念的特性,它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份。. 貳、校園民主態度的理論 如前所述,校園民主態度是一種政治態度,故本研究擬將政治態度的理論, 作為校園民主態度的理論基礎。 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一詞,最早是由Herbert H. Hyman 首先提出,他認為「人類的政治行為必然是經由早期的學習而來,而且是繼續存 在,否則非但不會產生任何規律,而且會產生混亂」(袁頌西,2004:9)。根據 Easton&Dennis的定義,認為政治社會化是個人獲政治行為取向及行為模式的發 展過程(林嘉誠,1989:3) 。政治行為取向即是政治心態,此一「政治心態」與 28.

(41)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政治行為」的發展過程是長期而累進的過程,更是動態的過程。國內學者也指 出態度並非一出生即擁有,而是經由一連串不斷的學習,並且在學習的過程中, 透過周遭的環境與媒介而得來的經驗與反應(張春興、林清山,1999:91)。 多數學者認為政治態度的研究,應該把重點放在個人如何學習政治定向與行 為模式,即應將重心放在「過程」的研究上(陳義彥,1977:21),也就是說應 該以微觀層次理論來著手。本研究採用Hess 和Torney( 1970 )的四種模式來 說明政治態度的獲得、改變和穩定的過程。分述如下:(呂亞力譯,1973:37). 一、累積模式( Accumulation Model) 本模式假設政治角色期望之獲得,是由各種知識、訊息、態度與活動的累積 而來的。這類社會化基本性質是成人直接的教導,強調兒童的政治社會化基本上 是透過成人直接教導的學習而累積形成的,與兒童本身的本質能力並無相關,兒 童的參與態度及行為是由直接的學習累積而成。. 二、人際關係轉移模式( Interpersonal Transfer Model) 本模式假設兒童在接觸明顯的政治社會化之前,已有許多人際關係滿足或不 滿足的經驗。由於他們在家庭與學校中的經驗,使他對於權威人物已發展了多面 的關係。因此,兒童成年後與權威人物之間的互動關係模式和他在童年時與他人 接觸所採用的模式頗為類似。此種模式最能解釋兒童對政治顯要人物的情感與關 係。例如,兒童早年敬愛父親的情感於成年後將類化為對國家元首的崇敬。. 三、認同模式( Identification Model) 本模式強調在成人有意識誘導兒童接受其既定的觀點前,兒童便模仿一個在 他心目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師長。兒童可能模仿若干行為細節,也可能作全. 29.

(42)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面性影響深遠的認同。這一模式常被用來說明兒童對政黨認同如何受到父母政黨 偏好的影響,此偏好完全來自父母的模式。. 四、認知發展模式( Cognitive-Developmental Model) 此模式假設一個人對政治事務與現象的理解,是與其認知發展階段相關的, 也因此經常受限於個人之認知發展階段。即個人對某種概念與知識的領悟能力, 常常限制了他對政治現象的瞭解。兒童對政治世界的認識是隨其認知結構而改變 的。當兒童尚未達到瞭解某一概念的適當發展階段時,我們不可能教會他這項概 念。. 参、民主態度與校園民主態度的區別 民主態度是指對於民主政治體制、原則與運作實施的認知、情感與行為傾 向。有關民主態度的研究,應著重在人民對於構成民主政治重要事項是否實施及 實施情形的態度。所謂重要事項包括政府組織、政策傾向、分權制度、政黨政治 制度、基本權利的保障、人民團體或利益團體運作、法治與責任政治的實施、定 期選舉等。 校園民主態度是一種民主態度,因此,民主態度的研究結果,對於「校園民 主態度」的研究,極有參考價值,但是「校園民主」與民主,還是是有區別的。 吳清基(1989:377)認為「校園民主化的問題是一個教育問題,雖然涉及學 生政治社會化的歷程,但是終究不是政治問題」,蘇進棻(2004:48)也指出「校 園民主化是可以透過校園內的教育活動來落實,也可以經由組織結構的調整加以 實現,但絕對不是把政治活動的目的、手段搬到校園內。」換言之,在校園民主 的認知上,為促進校園民主所採取的手段是有限制的,與促進民主所採取的手 段,包括合法與不合法的,例如:公民不服從、暴動、政治暗殺等不同(郭秋永, 30.

(43)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2001:25-26)。畢竟,國中小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地方,必須保持一定的單純、寧 靜,與一般社會上利害複雜,紛紛擾擾有所不同,國中小教師身為教育工作者, 言行舉止均會對學生造成深遠的影響。但是教師法頒行後,教師組織不斷發展, 提出教師組織工會的訴求,遊說立法委員與縣市議員制定教育法令、影響教育政 策,前述的行為雖然仍不出教育事務的範疇,但其活動的範圍已非侷限於校園 內。校園民主化發展的結果,未來將變化為何種樣貌,會有怎樣的影響,仍有待 觀察。 其次,民主強調主權在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政府行政官員則是公僕,但 是在校園中則沒有所謂的主人,教師當然也不是公僕。教育基本法第 2 條規定: 人民為教育權的主體。也僅是強調,人民不是受教育的客體,以調整我國過去教 育的目標側重國家的發展與實利教育的思維。當然,這也是進一步宣示,教育的 實施應該回到人民的需求上,國家、教師與父母均為教育主體之協助者,協助個 人追求自我實現。. 肆、校園民主態度的內涵 如前所述,校園民主態度研究的層面非常廣泛,本研究擬從認知、情感與行 為傾向著手。所謂校園民主的認知,係指個人對校園民主的目標或價值的認識與 知識。所謂校園民主的情感,係指個人對校園民主的目標、價值與情境,表達出 喜、惡、支持、反對、同意、不同意的反應。所謂校園民主的行為傾向,係指個 人對校園民主的目標與情境,所表現出的行為反應傾向。本研究擬針對:「校園 民主認知」 、 「法治觀念」 、 「價值選擇」 、 「教師自我角色認知」 、 「表達意見的意識」 等五項,加以論述。. 一、校園民主認知 教師法頒行後,教師得籌組與參加教師會,因為教師會的成立,使得專業系. 31.

(44)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統的教師更緊密的結合,借助於學校組織結構上的設計,一方面保障教師有參與 校務的權利與義務,另一方面透過校務參與,與學校校長以下行政人員不斷交互 作用過程,培養包容不同意見,聽取多方建言的雅量與氣度,有助於教育人員民 主素養的培養,更有助於校園民主化的實現(蘇進棻,2004:48)。再者,教師法 制定之精神,主要為民主與自治,教師評審委員會的設立即是教師自治精神之落 實(鄧學良,1998:13)。教師自治的概念與內涵、校園權力結構改變及其運作的 方式,均屬於校園民主認知的範疇。教師對於校園民主認知的情形,是本研究所 欲探知的。. 二、法治觀念 民主法治國家必然依法行政,雖說法不入校園,但時代變化,現在孩子生的 少,家長重視孩子教育,學生人權也日益受重視。當家長不斷質疑教師專業,輔 導管教辦法也明定教師不得體罰,教師當然要自我成長。教師不但要增進自己的 教學能力,更需要對教育法規有更深入的瞭解,加強法治觀念,如此,才能增進 班級經營與輔導管教的能力。再者,當教師參與校務時,也必須多瞭解教育相關 法規,才能符合法律規範的要求。進一步而言,當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不符合教 育法規時,也才知道要求行政人員,依法行政。教師對於法治觀念的理解情形, 是本研究所欲了解的。. 三、價值選擇 民主與效率往往是兩難的習題,如何選擇,考驗著學校行政團隊。例如,某 些學校事務(啦啦隊的校內表演比賽或停賽)究竟應該以學校的行政會報(較有效 率)或是校務會議(較民主)層級來決定,每個人的看法可能就不一樣。一般而言, 端視事務性質是否屬於重大來決定,但校園中有些事務並無法令規範,最後往往. 32.

(45)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是教師或行政人員的主觀價值判斷。其次,愈民主的社會,其衝突愈容易表面化, 民主與和諧該如何拿捏,方為得宜。三者,當教師自己的利益與學校的利益或公 共的利益相衝突時,如何選擇。例如,教師擔任交通導護工作,並非教師法規定 之義務,但多數教師都默默付出,自願擔任。其他如學生的身體自主權與教師輔 導管教權的衝突、對於資深教師禮遇尊重的校園倫理與校園公平的訴求、教評會 對於不適任教師處理時的人情考量與學生權益的考量,孰重孰輕?這些兩難的習 題,考驗著每一位教師與行政人員的教育專業以及對公平正義的信仰堅定程度。 教師對於價值選擇的情形,是本研究所欲分析的。. 四、教師自我角色認知 教師具有三種角色,國家文化動態傳遞者、社會的反省者、學習的指引者(李 惠宗,2004:159) 。韓愈所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教師 地位崇高,所謂:「天、地、君、親、師」,因此,教師也多期許自己應無私的 奉獻。但時代變化,教師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教師也開始思考自己的定位。教 師是受雇者還是公務員,教師是專業還是半專業,就國小教師而言,褓母的角色 與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那一個多些。教師是教書匠還是知識份子,教師是勞動者 還是專業人士,或是兩種身分兼具所謂的「專業白領勞工」。不同的角色認知, 自有不同的行為反應,教師角色的定位,值得吾人深思。教師自我角色認知的情 形,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 五、表達意見的意識 憲法第十一條:「人民有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在校園中講 學自由是憲法的規定,也是屬於教師專業自主權的範疇,多數教師深信不疑,也 都能堅持。但對於參與學校事務表達意見,包括批判、溝通與協商時,教師在校. 33.

(46) 國中教師的校園民主態度與學校事務參與行為之研究 -以台北縣新莊、林口、泰山等行政區公立國中教師為例. 園中的表現,就顯得冷淡,有很大的落差。在這多元開放的民主社會,於校園中 就學校事務表達意見,應該是校園生活的常態,也是民主校園應努力塑造的文 化。最近才剛出爐的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 644 號解釋(2008.06.20)認為人民 「主張共產主義,或主張分裂國土」之政治言論自由,應該予以保障,其宣示的 意義,值得我們反省與深刻體會。教師較少表達意見的原因,不外以下數點:(一) 校園中保守的氛圍,擔心被貼標籤,讓教師不願表達意見。(二)因為不熟悉相關 規定與不瞭解行政運作過程,所以不發言。(三)發言也沒用,反正也無法改變什 麼。(四)有其他人代勞,自己坐享其成,搭便車就好。以上雖是常見的現象,但 其詳細情形如何,正是本研究所欲探討的。. 伍、態度的測量 態度係內在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假設性構念,不是可觀察的,所以欲了解某 人對某對象的態度如何,必須透過其外顯的語言意見或行為來作推論(徐光國, 1996:118) 。社會心理學家曾發展出多種態度測量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一) 量表測量法、(二)行為觀察法、(三)自由反應法、(四)生理反應測量法(林仁和, 2002:217) ,其中量表測量法是屬於一種開放式問卷法,是現今最廣為使用的測 量法。 在量表測量法中,常用的態度量表型式有四種:(一)瑟斯頓量表(Thurstone scales)、(二)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三)葛特曼量表(Guttman scales)、 (四)語意分析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s) 。茲將本研究採用的李克 特量表,敘述說明如下: 李克特量表具有 1.製作過程單純容易 2.信度較高 3.受測者可以表達不同的 反應程度,故能較精準測出態度反應情形 4.與研究主題有關項目均可列入等優 點,所以測量起來方便確實,且範圍較廣(丁興祥等,1989:251) 。李克特量表.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中學林(今臺 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 40 年(1907),善慧入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王淑真:臺北市立啟明學校退休教師 李信仲: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章念慈:臺北市立蘭雅國中退休教師 黃若玲:臺北市立明湖國小退休教師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