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資訊能力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資訊能力之行動研究"

Copied!
2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曾榮華 博士.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 製作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 資訊能力之行動研究. 研究生:張文陵 撰. 中華民國 104 年 6 月.

(2)

(3)

(4)

(5) 謝辭 「Nothing is impossible!」終於可以大聲地說出這句話了,回想這些年來在 教師路上的點點滴滴,著實讓我體會到追逐夢想的無限可能;當然,在進入教專 學程的這兩年,雖然每天無比的忙碌,但遇到了一群最棒的夥伴,我們一起相互 扶持、成長及挑戰,將所有的不可能化為可能! 首先,我要感謝教專學程的大家長陳盛賢教授,因為他的努力,讓我有機會 進入學程接受更多挑戰與成長。而功不可沒的指導教授曾榮華老師,總是給予我 滿滿的關心與鼓勵,更在我研究過程中提供許多協助與寶貴意見,耐心的解決我 在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問題。此外,也要感謝口試委員江志正教授與賴 志峰教授鞭辟入裡的分析與獨到的建議,讓我的論文可以更臻完善。 接著,感謝我最愛的父母、家人與王小凱,這兩年來在家裡的日子總是很少, 陪伴你們的時間更為短暫,但因為有你們的體諒與包容,才能讓我無後顧之憂地 全力向前衝!再來,感謝論文團隊的好夥伴 Victoria、Eva、Tina、秀如、甘甘的 鼓勵與陪伴,大家總是在我遇到問題的時候提供許多不同的方法,更在最後幫我 檢查論文。而燈塔寢的最佳室友鈺婷、珮鈴、貞慧、臆涵、育玲總是陪我看著星 星和日出一起奮戰;另外,甜姐兒雯琪、怡汝在口考時的情義相挺,雅芬辣媽的 友情贊助英摘翻譯,和最溫馨的四家歐吉、婷婷、進義的陪伴與扶持,都是我披 荊斬棘的最大的動力! 最後,感謝讓我進行實地研究的快樂國小(化名)吳校長、陳主任、于組長 安排我在活力班進行研究課程,並給予許多關心與協助,而陳主任、林組長、陳 組長更不吝分享許多寶貴的教學與行政經驗。此外,也要感謝幸福國小的余組長 在研究期間給予的寶貴意見。當然,最為感謝活力班的吳老師與三十位帥哥美女 們,因為有你們的陪伴,讓我的研究生涯更為美好! 兩年的研究生活即將畫下句點,衷心地感謝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親人、師 長與朋友們,謹將這篇論文獻給我最珍惜的大家! 張文陵. 謹誌.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

(6)

(7)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 學童資訊能力之行動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旨在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 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資訊能力成效之影響,並針對行動中的問題與困難進行不 斷的省思,以提出因應策略。 研究者以台中市快樂國小六年活力班(化名)30 位學童為研究對象,進行 為期十六週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的電腦課程。在研究過程中,蒐 集教學錄影觀察、學生與諍友訪談、學生學習意見調查表、學生作品與研究者教 學省思日誌等質性資料,以進行統整說明。再輔以資訊能力檢測試卷前、後測蒐 集量化資料,並將測驗結果進行相依樣本 t 考驗分析,進行質與量的資料相互印 證,以求研究的嚴謹與中立,經過歸納分析結果,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宜採循序漸進式教學,從引導學生 認識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與電子書及其製作之軟體,進而要求學生實際操作並完成 任務,甚至進一步進行小組合作達成任務,最後由教師進行統整與回饋。 而教師應就教學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進行省思而加以解決(如:排除軟硬體 障礙、秩序的掌控、分段式操作與示範等);最後研究結果顯示網頁主題探究模 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課程能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資訊能力,且學生對於此教 學模式亦持正面態度。 研究者亦根據上述結果再提出教學和未來研究方法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資訊能力、電子書製作教學. I.

(8) II.

(9) An Action Research on Applying WebQuest in Teaching How to Make E-book to Improve Elementary School Sixth Graders' Information Competency. Adviser: Tseng Jung-Hua Graduate student: Chang Wen-Ling.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ed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information competency with applying WebQuest by making e-book. Besides, the researcher resolved problems of the study during the whole research proces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30 sixth-grade students in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a pseudonym). The researcher applied WebQuest in their computer courses and made e-book in 16 weeks.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teaching videos observing, students’ and partner’s interviewing, students’ learning questionnaires, and researcher’s journal. The researcher integrated all data to explain the study.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used t-test to analyze the pre- and post- scores of information competency test and compared qualitative data with quantitative data carefully. The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When teachers apply WebQuest in teaching to make e-book, it must be learned step by step. At first, it started to instruct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ebQuest, e-book, and the software of making e-book. Next, teachers asked students finishing tasks and cooperating to accomplish the mission. Finally, teachers integrated feedback and response to students. Furthermore, teachers should reflect their teaching and solve problems such as excluding hardware and software barriers, controlling the class order, demonstrating III.

(10) to make the segment of the e-book. To sum up, the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courses of applying WebQuest in teaching to make e-book can promote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information competency apparently and the most students ha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is teaching method. The researcher will make recommendation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future research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Keyword: WebQuest, information competency, making e-book teaching. IV.

(11) 目 次 目 次 ................................................................................................. V 表 次 ........................................................................................... VIIII 圖 次 ................................................................................................. 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9 第二節 資訊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22 第三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與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採用行動研究的理由 .................................................43 第二節 研究者與研究諍友 .....................................................45. V.

(12) 第三節 研究現場與研究對象 .................................................47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教學設計 .................................................52 第五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75 第六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83 第七節 研究倫理......................................................................8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7 第一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歷程 .....87 第二節 學生資訊能力的轉變 ...............................................145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研究者省思 ..............................................151 第一節 結論............................................................................151 第二節 建議............................................................................155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160 參考文獻 ........................................................................................167 附錄一 資訊能力檢測 ...........................................................175 附錄二 第二階段學習意見調查表 .......................................180 附錄三 第三階段學習意見調查表 .......................................182. VI.

(13) 附錄四 專家評鑑問卷 ...........................................................185 附錄五 教學省思日誌 ...........................................................188 附錄六 資訊能力檢測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89 附錄七 資訊能力檢測專家審題意見 ...................................199 附錄八 小組任務學習單 .......................................................202 附錄九 教學設計教案 ...........................................................204. VII.

(14) 表 次 表 2-1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對照 ..................24 表 2-2 國小各年級資訊教育核心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對照 ......27 表 2-3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國內研究) ......................33 表 2-4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國外研究) ......................36 表 2-5 資訊能力相關研究...................................................................39 表 3-1 快樂國小 SWOT 分析 .............................................................48 表 3-2 教學大綱 ...................................................................................58 表 3-3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評鑑之專家名單與建議 ..........................69 表 3-4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專家評鑑分析 ..........................................70 表 3-5 電子書作品評定規準...............................................................76 表 3-6 資訊能力檢測審題之專家名單...............................................78 表 3-7 資訊能力檢測之專家內容效度分析 ......................................79 表 3-8 資料編號代碼 ...........................................................................82 表 4-1 主題任務之調整.......................................................................97 表 4-2 第二階段學生學習意見調查表結果 .................................... 116 表 4-3 第三階段學生學習意見調查表結果 ....................................135 表 4-4 資訊能力檢測前後測分數之相依樣本 t 檢定分析 .............147 表 4-5 資訊能力檢測前後測答對題數之結果分析 ........................147 VIII.

(15) 表 4-6 資訊能力檢測各核心能力前後測之相依樣本 t 檢定 .........150. IX.

(16) 圖 次 圖 2-1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網站組成要素 ..........................................14 圖 2-2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任務分類...................................................15 圖 2-3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設計流程...................................................20 圖 2-4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選擇主題過程 ..........................................21 圖 3-1 電腦教室平面 ...........................................................................51 圖 3-2 研究流程 ...................................................................................57 圖 3-3 電子書教學首頁.......................................................................71 圖 3-4 電子書教學簡介頁面...............................................................71 圖 3-5 電子書教學任務頁面...............................................................72 圖 3-6 電子書教學資源頁面...............................................................72 圖 3-7 電子書教學過程頁面...............................................................73 圖 3-8 電子書教學評量頁面...............................................................73 圖 3-9 電子書教學結論頁面...............................................................74 圖 4-1 我的玩具圖畫書.......................................................................90 圖 4-2 加拿大冰原之旅電子書.........................................................122 圖 4-3 小組任務學習單.....................................................................126 圖 4-4 資訊能力檢測前後測答對題數之結果分析 ........................148. X.

(17)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提升國小六年級 學童資訊能力之研究,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提出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進行名詞釋義;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是資訊化的時代,資訊科技的高度發展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 而世界各國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無不重視國民資訊教育,以培養國民具備資訊知 識及科技應用的能力,如英國、紐西蘭、澳洲、韓國、香港等地都將資訊科技列為 中小學必修科目之一,強調學習資訊基本技能並應用資訊科技以解決問題(教育部, 2008) 。而我國也在資訊教育的推展不遺餘力,教育部早在民國 92 年就將資訊教育 列為重大議題;根據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中,指出資訊能力的五大核心能力, 包含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 與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在在都反映了培養學生資訊能力的重要。此外,更 強調將資訊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之中,以提昇學生的資訊能力,進而善用資訊科 技的特性,強化學生在各領域的學習效果(教育部,2009)。另外,在教育部公布 的「資訊教育白皮書中」,更明白的指出,中小學資訊教育是培養學生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而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涵蓋軟體、硬體及網路應用能力 (教育部,2008)。因此,提升學生的資訊能力,並使其能加以應用於日常生活及 問題解決為資訊教育的核心重點。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化,再加上網路世界的多彩多姿,所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 多元精彩,使得全球網際網路的使用人口更大幅增加。根據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 (ITU)的調查,目前全球網頁的使用人口約達 27 億人;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 1.

(18) 進會(簡稱資策會 FIND)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止調查我國經常上網人口突破 1,107 萬人,甚至整體商用網際網頁帳號總數高達 2,544 萬(資策會,2013)。因此,網 路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資料搜尋與獲取的媒介;而透過網頁來傳遞資訊與知識, 可兼顧立即性與普及性;然而,網頁傳遞資訊的管道的十分多元,幾乎每個可以使 用網頁的人們,都有發布資訊的權利,但是,這樣的資訊是否正確足以成為有用的 知識,都有待使用者自行的判斷與求證;而國小學童進入了多彩繽紛的網路世界, 對於網路上資訊真實與虛假的判別,遠不如成年人的深思熟慮,對於網路上的資訊 幾乎照單全收;因此,幫助學童學習將所獲取網頁資源,進一步的辨別其真偽與有 效性十分重要。 然而,回歸學校資訊課程安排,各校授課時數及內容不一,易造成學生資訊能 力的落差,根據研究者於實地研究時進行電腦課的教學,發現班級學生上網聊天交 友、玩線上遊戲的能力十分熟練,但在利用網路搜尋圖片資源卻花費許多時間,甚 至搞不清楚資料的來源,且無法將所學習過的軟體技能做整合,實際應用解決生活 或課業上的問題;因此,研究者萌生了改良電腦課的教學來提升學生資訊能力。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是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探索取向的學習活動,透過教師目的性 任務及問題的安排與規劃,以及事先整理好的相關資源,藉此協助學習者在分析、 整合和評鑑的高層次思考活動,並幫助學習者有效的利用時間,聚焦於使用資訊而 非尋找資訊(Dodge, 2001) 。林怡萱(2009)指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教學能促進 學生問題解決與高層次思考,而王齡瑤(2010)也表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教學能 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態度,並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綜觀國內研究,網頁主 題探究模式已經被廣泛的應用於語文、自然、社會等領域教學,都有良好的成效(吳 欣穎,2008;李杏芳,2008;林怡萱,2009;陳明仁,2011;黃莙茜,2010;嚴珮 瑄,2008),卻唯獨缺乏於資訊教育方面的應用十分可惜;而研究者畢業於資訊管 理學系,對於多媒體知識與電子書製作都有所涉略,也在台中市快樂國小進行實地. 2.

(19) 研究時,發現該校將電子書製作課程安排於國小六年級進行;因此,決定採用網頁 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以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資訊能力,此乃研究 動機之一。 資訊能力的養成有賴從小扎根,而台灣的資訊教育也早從國小三年級開始,雖 然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中已經明訂學生應學習的核心能力與能力指標,並強 調將資訊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執行;然而,實施迄今,電腦課的教學規準卻不易掌 握;因此,本研究在應用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於電子書製作的教學中,發展相關資訊 課程的教學歷程,並就教學歷程中所遭遇的困難而尋找解決的方法,此乃研究動機 之二;最後,期許自己在研究與探求的過程中,不斷的反省與思考,藉此提升自我 的專業素質,此乃研究動機之三。. 3.

(2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希望能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對象,實施網頁主題探 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以提升學生資訊能力;並對於教學歷程中所面臨的 問題與困難探求解決之道。以下分別條列敘述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一、 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的實施歷程。 二、 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和省思。 三、 瞭解國小六年級學生在透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進行電子書製作教學後,學生 資訊能力的提升程度。. 貳、 待答問題 一、 教師實施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的教學歷程為何? 二、 在實施歷程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中所面臨的困難為何? 如何解決?在實施歷程中省思為何? 三、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電子書製作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資訊能力提升效 果如何?. 4.

(21)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使用之名詞意義明確呈現,茲將所使用到的重要名詞加以解釋,以 利瞭解本研究的主題與說明。. 壹、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是由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的 Bernie Dodge 與 Tom March 教授首先提出。是一種探索導向式(inquiry-based activity)的學習活動,包含六個 主要的組成要素,分別是簡介、任務、過程、資源、評量和結論。主要目標是知識 的獲取和整合,並藉此讓學習者將所得的知識加以運用以達成任務,其成果的展現 可以是學習報告、海報、行動方案…等。本研究根據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五大設計 原則及流程,設定複述任務-認識電子書與編輯任務-我的玩具圖畫書、我的旅遊 電子書,設計電子書製作教學,並於教學網頁中呈現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六大組成 要素。. 貳、 電子書製作教學 電子書製作的方式非常多元,可以運用許多多媒體套裝軟體,如 Flash、Calibre、 ShineCue、Zmaker 來製作出聲光效果十足的電子書。本研究所指的電子書製作教 學選定免費電子書製作軟體 Zmaker,設計電子書製作初體驗教學課程,進而認識 圖片電子書製作,最後進入多媒體電子書製作,讓學生能夠從循序漸進的課程中, 認識電子書並完成圖片及多媒體電子書製作。. 5.

(22) 參、 資訊能力 教育部所公布的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中,包含了五大核心能力,分別 為「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 、 「資訊科技的使用」 、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 「網際網路 的認識與運用」與「資訊科技與人文素養的統整」。本研究所指之資訊能力,以五 大核心能力為範疇,並利用研究者所自編之「資訊能力檢測」試卷所測得的學生資 訊能力,測驗滿分為 100 分,得分愈高表示學生資訊能力表現愈佳。.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為釐清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本節分別針對此兩部分進行說明,研究範圍 包含研究情境與對象、研究時間、研究方法及研究內容的敘述;而研究限制包含研 究對象、研究者角色、研究時程與研究方法的說明。. 壹、 研究範圍 一、研究情境與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台中市快樂國小(化名)六年級活力班全班學生,該班有男生 14人,女生16人,共30人。在為期16週的教學過程中,實際進行網頁主題探究模式 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並於教學歷程中完成任務一模板的修改、任務二我的玩具圖畫 書及任務三我的旅遊電子書作品。. 二、研究時間 本研究教學時間自2014年9月7日至2015年1月7日,每週一節課40分鐘,進行 為期16週的教學設計研究,共計16堂課。前五週進行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電子書 6.

(23) 製作初體驗教學,接著六至十一週(期中考停課一週)進行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 於圖片電子書製作教學,十三至十八週進行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於多媒體電子書 製作教學。.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質性與量化研究並行。蒐集學生資訊能力檢測(附 錄一)、第二與第三階段學生學習意見調查表(附錄二、三)等量化資料進行分析, 運用SPSS12進行統計分析;另外輔以質性資料的蒐集,如:學生電子書作品、訪 談紀錄、回饋單…等,以求研究資料的多元呈現。.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依據 Dodge 和 March 所提出的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之設計理念與重點, 設計電子書製作的教學課程,除了請教指導教授外,並請校內資訊專長之教師審視 課程內容,其內容包含主題的研擬與探究、課程的設計與教學網站的設計。.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範圍限定在研究者任課之活力班學生,且限於地域性與獨特性,無法擴 及全國性樣本,故在研究結果推論上不宜作過度的延伸。. 二、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為現職碩士班日間部學生,非活力班的班級導師,僅以科任教師身分與 該班原電腦教師協同教學,故在課程安排與師生互動部分有其限制。. 7.

(24) 三、 研究時程 本研究運用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於電子書製作教學課程共十六週,無法彈性增加 課程時數,因此在結果推論上僅能表示此特定情境與時程中的實施成效。. 四、 研究方法 因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根據活力班的學習問題設計特定的教學方案與問題解 決方法;因此,在不同的研究場域及對不同研究對象實施,會產生不一樣的困境, 所以研究結果無法做普遍性的推論。. 8.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理論基礎與內涵,以及資訊能力的定義與標 準,並分析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與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以作為電子書教學設計的依 據。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內涵與理論基礎;第二節為資訊 能力的定義與內涵;第三節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與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內涵與理論基礎 本節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探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由來與內涵,第二部分 介紹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敘述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組成要素與 任務分類,第四部分說明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設計原則與流程。. 壹、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由來與定義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是由聖地牙哥州立大學教授 Dodge 與 March 於 1995 年所創。 起源於網際網路的日益盛行,資料的取得相當便利,但網路上所提供的資源品質參 差不齊,內容往往缺乏專家或機構的審訂;因此當學生因作業需求而上網搜尋資料 時,往往花費過多時間搜尋,而最後只將找到的資料再次複製貼上而成為作品(薛 餘慶,2010)。因此,Dodge 與 March 強調教師與學生在進行資料搜索時,都應該 依據特定的教學目標,並透過事先的規畫,篩選出切合主題之資源,進一步的提供 學生檢索,以節省學生在搜尋資料時花費過多的時間檢視不必要的網站(沈中偉, 2013;Dodge, 1995)。 Dodge(2001)將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定義為利用網際網路進行探索取向的學習 活動,學習者所使用的資源大多數來自網路,透過教師目的性任務及問題的安排與 規劃,以及事先整理好的相關資源,藉此協助學習者在分析、整合和評鑑的高層次. 9.

(26) 思考活動,並幫助學習者有效的利用時間,聚焦於使用資訊而非尋找資訊。而 March (2004)更進一步指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是一種用來連結網際網路上實質資源和真 實任務的鷹架學習結構,以激發學生研究開放性問題的動機、個人專業知識與技術 的發展,且在參與小組活動的過程中,將新習得的資訊轉化為更精密的理解。 因此,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為一種任務及探究導向的教學法,其教學設計乃以主 題式教學活動為核心,運用一系列網路相關資源,透過學習任務的要求,讓學生以 個別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完成學習,達到真實性學習的目標(呂敏惠,2005),並 鼓勵學生加以理解探索主題的關聯性,以提供對於真實世界的學習,並進一步反省 自身的後設認知歷程(March, 2004)。 Dodge(1995)亦根據探究任務時間的長短,將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分為短期與 長期網頁主題探究活動。短期網頁主題探究活動之主要教學目標,在於協助學生知 識的獲得與整合,學習活動時間較短,大約為期一至三節課;而長期網頁主題探究 模式則將教學目標聚焦於知識的擴展與延伸,強調學習者進行深入分析與統整知識, 學習時間拉長約一週至一個月;兩種任務的主要目標,都是希望透過學習任務導向, 讓學習者培養主動探究知識之精神,並聚焦於分析、綜合、應用與創造之高層次之 具體學習成效。. 貳、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理論基礎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主要以建構主義、鷹架理論及合作學習為理論基礎(呂小翠, 2005;沈中偉,2008; Dodge, 1995) ,以下就所涉及的相關理論及概念進行說明:. 一、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並非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早在 1989 年 Glasersfeld 便提出建構主義 10.

(27) 的觀點,強調人的主動性,主張個人是經由主體經驗來建構外在世界的知識;因此, 知識並非最終的真理,而是個體自身經驗的意義化(曾珍,2008;蔡清田,1998); 建構主義將知識與個人建立了最直接的關係,也將學習回歸於「人」的身上;然而, 個人並不能獨立於社會生存,因此,社會文化必然也成為影響個人知識獲得的重要 影響因素之一,社會建構主義大師 Vygotsky 對於社會文化歷史與個人主體經驗的 互動與知識的生成有更深入的探討,他主張社會文化是人類心智發展建構的主要動 力,強調社會文化、內化轉化與語言使用都是影響個體建構知識的主要因素(蔡清 田,1998)。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建構主義十分強調個體與社會的互動,而在如此互動的過 程中,個人透過適應與發展,逐漸產生理解與經驗,進而建構獨到的知識與見解。 如此的教學觀點,恰好符合了現今教育的主要理念,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並帶給學 生知道如何學的能力,進而主動學習;因此,可將建構主義的主張與觀點延伸於教 學上的應用有以下幾點(甄曉蘭、曾志華,1997;薛餘慶,2010): (一) 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只是引導者,應設計良好的學習活動,給予其 機會自行搭建新認知。 (二) 創造適合學習的社會情境與團體互動歷程,讓學生可以藉由與他人的切磋與 討論,建構個體知識。 (三) 教學前應考慮學生的先備經驗,瞭解其起點行為,讓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 二、 鷹架理論 鷹架(Scaffolding)一詞是由 Wood、Bruner 及 Ross 於 1976 年所提出,而鷹 架理論最早源自 Vygotsky 的近側發展區之概念(引自謝州恩,2013)。所謂可能 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介於兒童原本的自身實力水平與經由他 人協助後所達到的表現水平之間的差距,而在此種情形下,他人對於兒童所提供的 11.

(28) 協助,即為鷹架作用(張春興,2005)。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經由與同儕與教師 不斷的互動,得到許多協助與支持的鷹架,隨著學習者能力的提昇,逐漸將學習責 任轉移至學生身上,最後讓學生能主導學習,並經由學習活動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 識,而這樣的學習過程,可以視為學習責任的遷移,將學習的主體回歸於學生自身 (李國賓,2008)。 基於上述鷹架理論觀點,可以發現其理論與建構主義基本主張如出一轍,均強 調教學者在教學設計前預先瞭解學習者的先備知識,並提供情境使其產生認知的同 化作用或衝突現象,透過學習者面臨認知衝突所產生的失衡現象,重新尋求新的平 衡,進而建構出新的知識(薛餘慶,2010)。因此,鷹架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確實 可以培養學生帶的走的能力與知識,學者 Debra 也提出鷹架理論應用教學上應有的 六要素(引自薛餘慶,2010): (一) 教師的支持:教師應創造一個符合學生知識的背景情境,以介紹新的技能與 資訊。 (二) 將學習責任轉移到學生:在教師的暫時性支援後,最終目標要讓學生更能獨 立學習或自我調適。 (三) 師生平等對話:教師可允許學生帶動討論,綜合並歸納討論結果,並引出下 一個議題,不需在每次學生發言後皆反應或總結。 (四) 非評估性的合作:師生在團體討論中共同進行詢問、歸納、澄清和推測等活 動過程,促進學生建立獨立學習、應用科技、實際行動的能力。 (五) 保持適當水準的教學:教師需了解學生目前的能力,並掌控學生能力的發展, 以配合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 (六) 促進學生參與團體發展:在引導教學中,提供學生積極參與及合作學習的機 會,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12.

(29) 三、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型態,是指兩個以上的人,透過彼此的互動及責任分擔, 達成共同學習的目標。學者 Slavin 指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結構、有系統的教學策略,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將不同能力、背景的學生分配於同一小組中一起學習,可以適 用於大部分學科及不同年級(引自王文科、王智弘,2010);因此,合作學習打破 了傳統教學的窠臼,不再以教師為主的直接教導,強調提供學習者主動學習、思考 與討論的機會,將學習的主題性回歸於學習者本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位小組 成員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也要幫助同組的成員學習,團體的成長成為小組的 主要目標(教育部,2014)。 合作學習在現階段的教學策略中佔有一席之地,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合作學 習對於學生學習表現與動機、合作及溝通技巧、個人自信、族群融合、適性發展均 有正向影響;Johnson 也明白指出,合作學習在教學上實施應包五個基本要素(引 自薛餘慶,2010): (一) 積極正向的相互依賴關係:讓學生知道要為自己所屬的學習負責,整個小組 是一個共同體,透過大家一起努力,才能達成共同目標。 (二) 面對面的互動關係:小組中時常需要面對面的互動與討論,促進成員相互幫 助、鼓勵、交換訊息與回饋,以達成任務並完成個人與團體的目標。 (三) 個人績效責任:小組的成功有賴於成員們的共同努力,而個人的努力也攸關 小組的命運,唯有自己努力表現更好,對於小組也有更多的貢獻。 (四) 教導合作技巧:在進行合作學習之前,應先教導學習者合作、互動的技巧, 使小組成員具備協同工作的社會技能。 (五) 團體歷程:檢討反省小組的學習狀況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藉由團體歷程的 澄清,更能有效改善小組成員的效能,以促成團體目標的達成。. 13.

(30) 參、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組成要素與任務分類 不論短期或長期的網頁主題探究模式,都是為了讓學習者能依循明確的目標並 善用時間,以達到有效率的學習。基於上述目的,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包含六個主要 的組成要素,分別是簡介、任務、過程、資源、評量和結論,以協助學生利用系統 化的方式進行網路學習活動(呂小翠,2005;沈中偉,2008;Dodge, 1995),研究 者整理分析相關之文獻後,將六種組成要素對照如圖 2-1,並一一列舉說明:.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網站. 簡介. 任務. 資源. 過程. 評量. 結論. 圖 2-1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網站組成要素。修改自 Some Things about WebQuests, by Dodge, B. J., 1995. Retrieved from http://webquest .sdsu.edu/ about_ webquests.html. 一、 簡介 提供了活動背景和動機,讓學生得以了解問題情境。包含兩個主要目的:除了 讓學習者明確了解學習目標,並希望透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二、 任務 是整個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中的核心,這個部份說明了學習者在完成網頁主題探 究模式時所需達到的結果,最後的呈現方式可以使用 PowerPoint 做口頭報告,或 者是使用書面報告來描述自己的發現。而任務訂定需考量學習者的能力,並兼顧趣 味性;而學習者也在透過具體任務的操作中,主動探究與思考,以提升其興趣並激 14.

(31) 發學習動機。 Dodge(2002)將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任務分為十二類,研究者整理分析相關 之文獻後,將十二種任務分類對照如圖 2-2,並針對各類別任務進行說明(呂小翠, 2003;林敏靖,2006; Dodge, 2002):. 複述 科學. 編輯. 評斷. 神秘 網頁主題探 究模式任務 分組. 自我 覺察 分析. 說服. 新聞 報導. 設計 公眾 輿論 建立. 創造 產品. 圖 2-2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任務分類。修改自 WebQues taskonomy: A taxonomy of tasks, by Dodge, B. J., 2002. Retrieved from http://webquest.sdsu.edu/ taskonomy. html. (一) 複述任務 教學目標著重學習者理解某些知識內容,可以利用 PowerPoint、Word、網頁、 海報等形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可以透過介紹使用網頁獲取資訊的方式,幫 助學習者學習。 15.

(32) (二) 編輯任務 強調學習者能從眾多的資訊進行分類與分析,獲取不同格式的資料以應用於編 輯成品。此成品也許被出版在網頁,或製作成為數位化產品。 (三) 神秘任務 透過難題或推理性故事,使學習者進行推論與思考,適合在小學階段使用,甚 至進一步做延伸學習。 (四) 新聞報導的任務 要求學習者收集資訊,並根據新聞報告的格式和措詞,準確與客觀的將這些資 訊組織成一篇新聞稿。 (五) 設計任務 在特定的約束條件下,要求學習者創造出一個產品或是行動方案,而設計任務 的核心要素就是必須在真實的約束條件下進行的此任務。 (六) 創造產品任務 在一個指定的格式中(例如:繪畫、戲劇、海報、遊戲、被模仿的日誌或歌曲), 要求學習者將主題與學習任務進行呈現。其評估標準強調創造性和自我表達性。 (七) 公眾輿論建立任務 透過雙向性或爭論性的公眾議題(例如時事及歷史事件),讓學習者以不同觀 點思考並進行調和。 (八) 說服任務 要求學生根據事實與知識的進行整合,設計出具體的陳述以說明自己的看法, 可以利用聽證會、寫信、社論或新聞發布,以進行觀點表述。. 16.

(33) (九) 自我覺察任務 透過線上或非線上的資源引導,強迫學習者回答有關自身問題以進行自我探究 與理解。 (十) 分析任務 要求學習者理解知識間的連貫性與關係性,並能發現其相似點和區別處,以進 行分析與關係推理。 (十一). 評斷任務. 藉由提供學習者一些事物,要求其進行分類或排序,並在有限的選項中做出選 擇與判斷。 (十二). 科學任務. 要求學習者在已知的資訊與知識背景中,形成科學假設,並蒐集資料以考驗假 設,讓學習者得以了解科學研究的步驟。. 三、 資源 教師依教學目標與主題需要,列出相關網頁資源,以供學生快速、有目標的瀏 覽與查詢。其網頁資源的條列,應具備清晰的指示與連結,亦可以使用非網頁性的 資源,如: VCD、DVD、報告、教科書、CD 等。. 四、 過程 教師具體地描述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的程序與步驟,讓其能循序漸進地完成目 標與任務,而每個步驟都需要向學習者提出短小而清晰的建議,首先進行學生的分 組,並針對其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分配與說明。最後學生將個人所完成的工作進行合 17.

(34) 併,以完成最後的作業與任務。. 五、 評量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評量方法是採用評量表。教師應清楚地描述學生所呈現的 成果的評量規準,並針對不同的表現詳述具體要求與條件;此外,評量的人員除了 老師之外,亦可以是同儕或家長。. 六、 結論 學習者總結於活動中所習得的知識、思考與技能,是對於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 思的階段,教師除了提供學習者進行總結,更應該鼓勵將所學技能與表現成果進行 拓展與延伸。. 肆、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設計原則與流程 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設計原則 Dodge 除了指出實施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六個組成要素,更具體提出了五項基 本原則來協助規劃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課程;此五項基本原則以英文的字頭 “FOCUS”所組合而成。以下分別針對各項原則進行說明(沈中偉,2008;薛餘 慶,2010;Dodge, 2001): (一) 找出精彩的網站(Find great sites) 依據教學目標,使用搜尋引擎發現很棒的網站,將網站的資源直接加以運用, 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這也是組成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網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設計者應該依據學習者年齡、教學主題、學習活動的不同,過濾所使用的網站資源。. 18.

(35) (二) 組織學習者和資源(Orchestrate your learners and resources) 將學生進行異質性分組,分配擔任的角色,讓學生可以討論與意見交流,以獲 得支持性的成長;並將有用的學習資源做好連結,以便瀏覽,最終目的要組織學習 者與資源,使得學習資源能被充分的利用。 (三) 要求學習者思考(Challenge your learners to think) 優良的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關鍵要素為訂定良好的任務或主題,讓學生在探索 與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激發創意與潛能,培養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四) 使用媒體(Use the medium)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教學並不侷限於使用網路資源,亦可以利用圖書館書籍、 影音資料、社區資源、專家諮詢等各種資源與方式,讓教學更為完善。 (五) 提供鷹架支持(Scaffold high expectations) 讓學生嘗試從沒有被期望可自行完成的工作,而教學者應使用網頁主題探究模 式提供臨時性的鷹架,以幫助學生超越其現有的知識層次,最終獨立完成任務或解 決問題。. 二、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設計流程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教學強調探索的過程,如果設計良好,可以培養學生分析、 綜合與評鑑等高層次思考能力(黃靖淑,2014)。因此,要設計一個符合網頁主題 探究模式內涵的教學活動,除了掌握 FOCUS 原則外,更可以參考 Dodge 提出的「網 頁主題探究模式設計流程」,其中包含了選定一個適當主題、選擇設計模式、說明 如何評量、設計過程及美化與修飾五大步驟(圖 2-3) ,而這些步驟並非永遠是線性 進行,隨時可視需要再回去上一個步驟進行修改。茲針對此設計流程說明如下(黃 靖淑,2014;Dodge, 2004): 19.

(36) 選擇一個適當主題. 選擇教學設計模式. 說明如何評量學生. 設計過程. 美化與修飾. 圖 2-3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設計流程。修改自 The WebQuest design process, by Dodge, B. J., 2004. Retrieved from http://webquest.sdsu.edu/designsteps/index.html. (一) 選擇一個適當主題 在第一時間選定好的主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設計的滿意度 與成功,Dodge(1999)建議設計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原則: 1. 符合國家或地方的課程標準。 2. 選擇從前教學不滿意或從未教過的課程。 3. 善用網路資源。 4. 教學的主題與內容要具有多層次的理解與創造性,需要深刻探究與瞭解。 而選題的過程如圖 2-4 所示:. 20.

(37) 圖 2-4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選擇主題過程。修改自 Selecting a WebQuest project, by Dodge, B. J., 1999. Retrieved from http://webquest.sdsu.edu/project-selection.html (二) 選擇教學設計模式 選擇一個適合主題的設計,下載模板使用,或者利用網頁編輯軟體(例如: Dreamweaver 等)進行設計與編輯,並安排學生必須完成之任務。 (三) 說明如何評量學生 教師應針對主題內容訂定評量學生的標準,讓學生更瞭解教師所期待的表現為 何,能讓評量更為一致且客觀,而評量結果也可協助教師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 設計過程 過程頁面要清楚說明學習者應該完成的事項,並在資源頁面提供網站連結,引 導學習者連結至特定的資源。. 21.

(38) (五) 美化與修飾 完成「簡介」和「結論」及其他細項,並再次檢視網頁內的所有細節以進行修正, 甚至可以在適當的地方加入圖像,或者請他人評價自身的設計。 綜上所述,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奠基於建構主義、鷹架理論與合作學習的理論, 提供了教學任務的簡介、可用資源、過程與步驟及評量規準,並對教學進行結論, 引導學習者總結與反思其學習歷程與成果;而透過任務的探索過程,逐漸養成學習 者運用科技、資訊分析與判斷、問題解決、推理思考、主動學習等能力。因此,本 研究根據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設計原則與流程,選定電子書製作教學為主題,並規 劃學生於教學中完成複述與編輯任務,進而設計教學與評量方式,讓學生將所探索 的知識與習得的資訊能力進行整合,以玩具圖畫書及旅遊電子書的作品展現其學習 成果。. 第二節. 資訊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本節共分成兩部分,分別從文獻瞭解「資訊能力的定義」及「九年一貫資訊教 育能力指標」的定義及其內涵,進而歸納出本研究所欲提升的國小學童資訊能力的 依據與指標。. 壹、 資訊能力的定義 資訊能力的範圍十分廣泛,在我國資訊教育白皮書中提到,中小學資訊教育是 培養中小學學生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態度與行為的教育。而其中所指的資訊科技應 用能力,則含涵蓋軟體應用、硬體應用及網路應用能力(教育部,2008)。而學者 Csapo 亦指出構成資訊能力之條件相當多樣化,可包括軟硬體的基本認識、電腦系 22.

(39) 統、倫理道德等必需之技能(引自賴霖歆,2011)。此外,鄧育泙(2003)更明白 指出運用資訊的基本能力,不僅是知道如何蒐集及應用資訊,更應是對資訊科技的 範疇、內涵和發展具有相當的認識,且能有效地使用電腦的軟硬體設施進行資訊的 搜尋、處理、建檔及傳遞等作業,進而將此能力進一步運用於生活、工作與學習中。 而郭秀珍(2007)則將資訊能力定義範圍更加擴大,除了蒐集與分析資訊技巧之外, 更應實際應用於解決問題等行為表現。戴建耘(2006)亦指出 U 世代的學校應給 予學生具備的資訊應用核心能力有下列七項,分別為電腦基本操作應用能力、正確 的輸入指法與英文打字、基本中文看打與聽打能力、辦公文書編輯能力、資料處理 能力、網路資源應用能力及多媒體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資訊能力泛指資訊應用能力,包含了電腦軟硬體的應用能力、網 際網路應用能力、資訊搜尋與處理能力、文書處理與編輯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 甚至可以擴及利用資訊科技進行問題解決的實際能力。. 貳、 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能力指標 教育為人類進步的基石,各個先進國家莫不致力於教育的改革,使其教育制度 更加完善,我國政府為提升國民之素質及國家競爭力,早於民國九十二年公布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並力求因應新時代脈絡的變革,陸續對課程綱要提出修訂;在綱要 中列出了欲培養學生的十項基本能力,並將課程分為七大學習領域及七項重大議題 (教育部,2009),而資訊教育則是政府所規劃與重視的重大議題。 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指出,在資訊化的社會中,培養每個國民具備資訊知 識與應用能力,已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重點;因此,培養學生具備資訊科技的能力 也成為現代教育主要重點。而資訊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導引學生瞭解資訊及網路科技 與日常生活的關係,進而培養學生具備網路瀏覽與搜尋、資料擷取、應用及分析資 料的能力,並運用資訊科技進行邏輯思維,以有效解決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問題,進 23.

(40) 而提升人文關懷,增進合作、主動學習的能力,以達到終身學習(教育部,2011)。 為了達成這些目標,資訊教育的課程設計涵蓋了認知、技能、情意三向度,也將 國中小資訊教育規劃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國小一、二年級併為第一階段,國小三、 四年級為第二階段,國小五、六年級為第三階段,國中一至三年級為第四階段。並 規劃了五大核心能力的學習,這些核心能力包括: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 的使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及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進而 明訂了分段能力指標,以供釐清學生所需習得與具備的資訊能力。而能力指標編碼 原則,第一碼代表課程核心能力序號,第二碼代表階段序號,第三碼則為流水號。 茲將各核心能力之學習內涵與欲培養學生之資訊能力指標條列於表 2-1(教育部, 2011)。. 表 2-1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對照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1) 資 訊 科 電腦與生活 技概念 的認知 電腦使用安全. 能力指標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活之應用。 1-2-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規劃使用電腦時間。 1-2-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體。 1-2-4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軟體。 1-2-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能定期備份資料。 1-3-1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 (2) 資 訊 科 電腦使用規範 技的使 作業環境 用. 2-2-1 能遵守電腦教室(公用電腦)的使用規範。 2-2-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 2-2-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 2-2-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 中英文輸入. 2-2-5 能正確操作鍵盤。 2-2-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 電腦硬體. 2-3-1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件。 24. (續).

(41)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能力指標 2-3-2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設備。. 程式語言 (3) 資 料 的 文書處理 處理與 分析 電腦繪圖. 2-4-1 能認識程式語言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3-2-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編修。 3-2-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 3-2-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 3-3-1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等工具。. 簡報製作. 3-3-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放簡報。. 多媒體製作. 3-3-3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行影音資料的製作。. 圖表製作. 3-4-1 能利用軟體工具分析簡單的數據資料。 3-4-2 能利用軟體工具製作圖與表。. 資料庫管理. 3-4-3 能認識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3-4-4 能建立及管理簡易資料庫。. 問題解決. 3-4-5 能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與規劃. 3-4-6 能規劃出問題解決的程序。 3-4-7 能評估問題解決方案的適切性。 3-4-8 能瞭解電腦解決問題的範圍與限制。 3-4-9 能判斷資訊的適用性及精確度。. (4) 網 際 網 網路與通訊 路的認 識與應 用.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功能。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題。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念及其功能。 4-3-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用規範。 4-3-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護。. 網路資源 的運用.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巧,尋找合適的網路 資源。 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資源與心得。. ( 5 ) 資 訊 科 資訊倫理.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25. (續).

(42) 核心能力. 學習內涵. 技與人 類社會. 能力指標 5-3-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 5-3-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5-4-1 能區分自由軟體、共享軟體與商業軟體的異同。. 資訊相關法律. 5-3-3 能認識網路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 5-4-2 能善盡使用科技應負之責任。 5-4-3 能遵守智慧財產權之法律規定。 5-4-4 能認識網路犯罪類型。. 正確使用網路. 5-3-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的方式。 5-3-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用原則。 5-4-5 能應用資訊及網路科技,培養合作與主動學習 的能力。. 善用網路科技 擴大人文關懷. 5-4-6 能建立科技為增進整體人類福祉的正確觀念, 善用資訊科技做為關心他人及協助弱勢族群的 工具。. 資料來源:整理自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教育部,2011。. 此外,在學習內容方面,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明白指出資訊的基本學習 內容為學生必備的資訊素養,也是學生於各學習領域所需的工具,並強調資訊教育 可融入各學習領域中實施,得視學習的內容與性質,集中於適當的學習領域,亦或 於彈性時間進行教學。而在實施要點方面,強調教材應以學習內涵或核心能力的方 式呈現,應兼顧其中的連貫性,更應該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符合各階段學生之心 智與技能的發展。另外,也重視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方面兼顧,提醒教師應導引學生 瞭解資訊、網路科技與生活結合的整體性功能,並於教學中使用多元的方法與策略、 或提供日常生活的實例,安排實作活動或專題式學習策略於教學歷程中,並盡量使 用自由軟體,讓學生得以在每個學習的內涵中有更多的實際練習與操作的機會,以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創意表現。 26.

(43) 教與學往往是一體兩面的,因此,在教學內涵中所強調的重點,也必須在學習 的部分涉入來實際評量所習得的知識與應用技能(吳琬瑩、徐新逸,2004)。是故, 為了評量學生資訊能力,本綱要也提出了根據各學習內涵之性質所設計的評量方式, 強調透過課堂上的發問與討論、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並建議讓學生進行口 頭或專題報告與實際的技能操作等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應用資訊科技、問題解決、 規劃、協調與執行能力。 為清楚掌握各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與課程安排,研究者根據本綱要的實行重點, 整理各學習階段的資訊教育能力指標、學習內容、建議教學節數與評量方式,茲將 上述內容條列於表 2-2(教育部,2011): 表 2-2 國小各年級資訊教育核心能力、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對照 年級. 核心. 資訊教育. 能力. 能力指標. 學習內容. 1-2-1 能瞭解資訊科技在日常生 電腦與生活的關係與應用 活之應用 資訊科技 1-2-2 能瞭解操作電腦的姿勢及 電腦的正確的操作姿勢及使 概念的 規劃使用電腦時間 用習慣 認知. 三. 四. 建議. 節數. 評量方式. 1. 口頭問答. 1. 口頭問答 課堂觀察. 1-2-3 能正確操作及保養電腦硬 電腦硬體與周邊設備正確使 體 用與維護. 2. 口頭問答. 2-2-1 能遵守電腦教室(公用電 公用電腦設備的正確使用規 腦)的使用規範 範. 1. 口頭問答. 資訊科技 2-2-2 能操作視窗環境的軟體 的使用. 資料的處 理與分析. 建議. 課堂觀察. 作業系統環境認識. 3. 技能評量. 2-2-5 能正確操作鍵盤. 輸入設備的正確使用. 2. 技能評量. 2-2-6 能熟練中英文輸入. 中英文輸入法. 3-2-3 能操作常用之繪圖軟體. 使 用 繪 圖 軟 體 繪 製 基 本 圖 12-14 技能評量 形,並編輯色彩、背景,尺 專題報告 寸、縮放與旋轉. 資訊科技 1-2-4 能正確更新與維護常用的 定期與自動更新作業系統及 軟體 常用軟體 概念的認 27. 10-12 技能評量. 1-2. 口頭問答. (續).

(44) 年級. 核心. 資訊教育. 能力. 能力指標. 知. 學習內容. 建議. 建議. 節數. 評量方式. 1-2-5 能瞭解資料安全的維護並 資料安全與備份,並定期磁 能定期備份資料 碟清理、掃瞄與重組. 2. 2-2-3 能正確使用儲存設備. 2. 技能評量. 2. 技能評量. 資料儲存、刪除與保護. 資訊科技 的使用 2-2-4 能有系統的管理電腦檔案 有系統進行檔案之新增、儲 存、刪除、搬移與更名等實 作. 口頭問答 技能評量. 3-2-1 能使用編輯器進行文稿之 文書編輯器之文字輸入、複 11-12 技能評量 編修 製、剪下、貼上、還原、字 專題報告 型設定、圖片插入及調整、 資料的處 表格製作、頁碼及版面設定 理與分析 等實作 3-2-2 能操作印表機輸出資料. 預覽列印功能並設定列印內 容與品質. 1-2. 技能評量. 4-2-1 能操作常用瀏覽器的基本 瞭解與操作瀏覽器,並能變 11-12 技能評量 網際網路 功能 更首頁、加入網頁、組織書 的認識與 籤、檢視記錄,儲存網頁、 應用 圖片與檔案,以及列印網頁 資料等實作. 五. 資訊科技 5-2-1 能遵守網路使用規範 與人類社 會. 瞭解網路規範、相關法令及 資訊倫理. 資訊科技 1-3-1 能認識電腦病毒的特性 概念的認 知. 認 識 電 腦 病 毒 的 種 類 、 影 1-2 響、散布方式及防治方法。. 2. 口頭問答. 口頭問答. 資訊科技 2-3-1 能認識電腦硬體的主要元 認識電腦之記憶體、中央處 的使用 件 理器、硬碟、排線、主機板 等主要硬體元件及基本周邊 設備. 2. 口頭問答. 3-3-1 能操作掃瞄器及數位相機 利用掃瞄器、數位相機、錄 等工具 音筆、視訊攝影機及麥克風 等工具蒐集與編輯視訊資料. 4. 技能評量. 6. 技能評量. 資料的處 3-3-2 能利用簡報軟體編輯並播 應用簡報軟體製作及展示專 理與分析 放簡報 題簡報. 口頭報告 專題報告 歷程檔案. 28. (續).

(45) 年級. 核心. 資訊教育. 能力. 能力指標. 學習內容. 建議. 建議. 節數. 評量方式. 4-3-1 能應用網路的資訊解決問 運用網路資源解決生活及課 5-6 題 業問題. 技能評量. 4-3-2 能瞭解電腦網路之基本概 瞭解有線網路環境與無線網 2-3 念及其功能 路環境的基本概念、傳輸及 網路環境的設定 網際網路 的認識與 4-3-3 能遵守區域網路環境的使 遵守學校訂定的區域網路使 2 應用 用規範 用規範及其相關法令. 口頭問答. 4-3-5 能利用搜尋引擎及搜尋技 利用關鍵字、布林邏輯等蒐 巧,尋找合適的網路資源 集方法於搜尋引擎有效地搜 尋合適的標的資料 5-3-2 能瞭解與實踐資訊倫理. 3. 瞭解資訊倫理的重要性並遵 1-2 守網路禮儀. 口頭問答 課堂觀察 技能評量. 口頭問答 課堂觀察. 5-3-3 能認識智慧財產權相關法 認識智慧財產權、個人資料 資訊科技 律 保護法及隱私權的重要性 與人類社 會 5-3-4 能認識正確引述網路資源 瞭解引述其他網頁及網站資 的方式 料之正確方式. 2. 口頭問答. 2. 口頭問答. 5-3-5 能認識網路資源的合理使 瞭解運用他人網頁及網站資 用原則 料之合理使用範圍及原則. 2. 口頭問答. 資訊科技 的使用. 2-3-2 能操作及應用電腦多媒體 操作數位相機、掃瞄器、錄 6-8 設備 音筆、視訊攝影機及麥克風 等電腦多媒體的輸出入設備. 技能評量. 3-3-3 能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進 1. 使用多媒體編輯軟體操作 8-9 行影音資料的製作 聲音及影片的錄製、儲. 技能評量. 存、編輯與輸出. 資料的處 理與分析. 專題報告 口頭報告. 2. 利用網頁、部落格等工具. 歷程檔案. 製作專題研究、主題式報. 六. 告及解決問題 4-3-4 能認識網路資料的安全防 認識網路資料傳輸的安全防 護 護與設定,並操作相關軟體 以防護與保障資料的安全. 5. 網際網路 的認識與 4-3-6 能利用網路工具分享學習 利用網路工具(如網頁、部 9-10 應用 資源與心得 落格等)與他人分享網路資 源,並交換學習心得. 口頭問答 技能評量 技能評量 專題報告 歷程檔案. 29. (續).

(46) 年級. 核心. 資訊教育. 能力. 能力指標. 學習內容. 資訊科技 5-3-1 能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 與人類社 會. 瞭解網路的虛擬特性,分辨 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的異同. 建議. 建議. 節數. 評量方式. 4. 口頭問答. 資料來源:整理自九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教育部,2011。. 綜上所述,我國的資訊教育強調培養學生資訊科技概念的認知、資訊科技的使 用、資料的處理與分析、網際網路的認識與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五大核心能 力,而這些能力中包含了電腦軟硬體的認識,電腦的使用、作業環境認識、文書處 理、簡報製作、程式語言、資料庫管理、電腦繪圖與多媒體製作,並涵蓋網路與通 訊、網路資源的運用、資訊安全與倫理的認識,希望藉由資訊能力的培養,進而達 到問題解決與規劃,擴大至人文關懷與終身學習。 而國小階段學童所應具備的資訊能力應包含多向度的整合,可以發現其資訊能 力的培養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於三年級時重視養成對資訊科技的認知以及運 用之能力,四年級則慢慢加入資料的處理、網際網路認識與應用之能力,五年級加 重資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應用能力,並強調具備資料的處理與分析能力,也擴及具 有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之涵養,六年級則更強調多媒體影音資料的處理與分析之能 力,以及可以結合網路工具與資源的運用進行心得分享;因此,本研究依據九年一 貫課程之精神,選定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應用電子書製作教學為主題,主要目的在於 促進學生整合過去所學習過的資訊技能,並符合六年級學童所強調欲習得之能力指 標,除了透過紙筆測驗外,並輔以口頭問答、實作技能評量以檢視學生之資訊技能 的進步情形。. 30.

(47) 第三節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與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網頁主題探索模式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由研究者針對主題蒐 集國內與國外之相關研究,依其對研究主題、研究方法與研究發現做歸納整理;主 要分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之相關研究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兩大部分,分別針對其 內容分述如下:. 壹、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 自從 Dogde 與 March 於 1995 年提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之教學策略後,目前此 策略已日漸普遍應於教育領域;為釐清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於國中小教學上的應用, 研究者於「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以「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及「WebQuest」 為關鍵字進行檢索,搜尋 2008 年至 2014 年間之國內相關論文(2014 年 2 月 26 日 止) ,選出其中 9 篇整理如表 2-3;並進一步於「ERIC 資料庫」中,以「WebQuest」 為關鍵字進行檢索,搜尋國外相關期刊資料,選出其中 5 筆整理如表 2-4,並從中 歸納三點說明。. 一、 研究主題涵蓋廣泛,卻缺乏資訊教育的應用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論文研究主題涵蓋廣泛,若簡單以九年一貫課程 之學習領域或議題來分類,大致可分為四個類別:語文、自然及社會領域與其他, 而在這些領域方面的研究結果都顯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對於教學有實際的助益,可 以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或動機(王齡瑤,2010;吳欣穎,2008;林怡萱 2009; 陳國欽,2009;陳明仁 2011;嚴珮瑄,2008;Gaskill 等人,2006;Lipscomb, 2003; Oliver, 2010)。 而其中與資訊教育較為相關的研究為李杏芳(2008)在研究中指出,運用網頁 主題探究模式教學除了能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與英語學習成就之外,更有助於學生發 31.

(48) 展網路搜尋、電腦技能及上台報告技巧;而黃莙茜(2010)也在研究中發現,雖然 實施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教學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寫作學習動機、認知、情意 與行為」上,未達顯著差異,但學生於於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實驗課程後,電腦資訊 能力卻有顯著的進步。而 MacGreg 及 Lou(2004)也表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提 供學習者明確的步驟,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而在實驗過程中 發現接受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教學之學生,可以有效的運用時間以吸收網路上所得到 的資料,但未受其教學之學生卻花了很多時間瀏覽與任務不相關的網站。 綜上所述,網頁主題探究模式已經被有效運用在語文、自然、社會領域與其他 方面,唯獨缺乏於資訊教育方面的應用;因此,本研究嘗試將此教學模式應用於資 訊教育方面,期望可以藉由網頁主題探究模式於電子書製作教學上的應用,探究其 實施歷程與研究結果。. 二、 研究方法多為準實驗研究法,鮮少運用行動研究為方法 國內研究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論文大多採用準實驗研究法,而其中採行動 研究法卻僅有 5 篇,分別為吳雅婷(2012)、林怡萱(2009)、翁大淵(2008)、薛 餘慶(2009)及羅珮云(2010) 。而研究者所蒐集的國外研究資料,也有相同趨勢, 僅有 Lipscomb(2003)採用行動研究法;有鑑於此,本研究秉持著教學者即為研 究者的精神,採用行動研究法,希冀可以為國內網頁主題模式的行動研究略添些許 貢獻。. 32.

(49) 三、 研究對象涵蓋廣泛,其中以國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 綜觀國內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相關研究,其研究對象涵蓋廣泛,從國小學童至大 學生均為其範圍,而其中又以國中小學生為主要對象,從研究者所蒐集的資料發現, 國內研究有李杏芳(2008)、林怡萱(2009)、陳國欽(2009)與王齡瑤(2010), 將研究對象鎖定為高年級學生,推究其原因可能因為網頁主題探究模式需要具備瀏 覽網頁的資訊基礎能力,並能有效運用網頁中所得的資料;而在教學中也需運用小 組合作學習,均要以年齡較長的學童為研究對象,才能有效配合教學的進行,此情 形亦符合九年一貫資訊教育課程綱要中,強調高年級學童需具備網際網路的認識與 應用、資料分析與應用之能力;因此,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教學很適合將研究對象 鎖定為高年級學生,有鑑於此,本研究將對象訂定為國小六年級學童。. 表 2-3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國內研究)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 研究結果. 對象 語文領域 嚴珮瑄 (2008). 網路探索學習對國小 四年級學童英語學習 成就與學習動機之影 響. 準實驗 研究法. 國小四 年級學 生. 1. 網路探索學習對國小四年 級學童在英語學習成就測 驗表現上無顯著差異,但 對低成就之學生有達顯著 差異。 2. 網路探索學習對國小四年 級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測 驗表現上有顯著差異。 3. 大部分學生對於網路探索 學習課程感到滿意。. 33. (續).

(50)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 研究結果. 對象 李杏芳 (2008). WebQuest 教學策略 對國小學生問題解 決、英語學習成就及 學習動機之影響. 準實驗 研究法. 國小六 年級學 生. 1. WebQuest 教學能提升學 生問題解決與英語學習成 就,且具有學習延宕性。 2. 實施 WebQuest 教學之實 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英 語學習動機」上,未達顯 著差異。 3. WebQuest有助於學生發展 網路搜尋、電腦技能及上台 報告技巧。. 黃莙茜 (2010). 應用 WebQuest 教學 策略於寫作教學之研 究-以國小四年級為 例. 準實驗 研究法. 國小四 年級學 生. 1. 學生於 WebQuest 實驗課程 後,電腦資訊能力有顯著的 進步。 2. 實施 WebQuest 教學之實 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寫 作學習動機、認知、情意 與行為」上,未達顯著差 異 3. 實驗組各向度後測得分之 平均值上均高於對照組, 寫作成績皆有進步趨勢。. 自然領域 林怡萱 (2009). WebQuest 融入自然 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 之行動研究─以國小 生物與環境單元為例. 行動 研究法. 國小六 年級學 生. 1. 大部分的學生對於 WebQuest 教學抱持正向的 態度。 2. WebQuest 教學能促進學生 問題解決與高層次思考。 3. WebQuest 教學能促進學生 合作學習。. (續) 34.

(51)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 研究結果. 對象 陳明仁 (2011). 運用 WebQuest 模式 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對八年級學生光學學 習之影響. 準實驗 研究法. 國中七 年級學 生. 1. 大多數學生對於 WebQuest 教學抱持正向的態度。 2. WebQuest 教學策略可以幫 助學生培養探究、合作學 習、上台發表的能力。 3. 少數學生缺乏正確使用資 訊科技的態度與素養,甚 至有網路成癮的問題。. 國小教師應用 WebQuest 進行. 行動 研究法. 國小三 年級學. 1. WebQuest 教學對學生在 資訊、閱讀與摘要能力待. 生. 加強。 2. 進行小組合作時,多數組 員認真參與,但主動學習 態度不足。 3. 多數學童對 WebQuest 學 習活動有正向看法。. 國小五 年級. 1. WebQuest教學有助於學童 在水資源環境知識、態度、 行為的學習。 2. 大多數學生對於WebQuest 教學抱持正向的態度. 國小五 年級學 生. 1. WebQuest教學能促進學生 合作學習的能力。 2. WebQuest教學能提升學生 在防災教育的學習成效與. 社會領域 吳欣穎 (2008). 社會科環境議 題教學之研究. 其 他 陳國欽 (2009). 運用 WebQuest 於國 小五年級進行石門水 庫水資源環境教育之 研究. 王齡瑤 (2010). 運用 WebQuest 進行 防災教育教學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國小五 年級學童為例. 行動 研究法. 準實驗 研究法. 態度。 3. 大部分學生對WebQuest融 入防災教育教學持正向的 看法。 35. (續).

(52)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 研究結果. 對象 吳姿霈 (2012). WebQuest 教學策略 對青少年預防網路霸 凌之學習成效研究. 準實驗 研究法. 國中七 年級學 生. 1. 運用WebQuest預防網路霸 凌之教學策略能有效提升 青少年網路霸凌認知。 2. 運用WebQuest預防網路霸 凌之教學策略能減少網路 霸凌意向 3. 對網路霸凌態度則無顯著 影響。.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八年級 學生. 1. 學生認為老師利用 WebQuest教學可以幫助他 們學習到大量的內戰知. 表 2-4 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相關研究(國外研究) 研究者 Lipscomb (2003). 研究主題 “I Guess It Was Pretty Fun”using. 研究方法 行動 研究法. WebQuests in the. 識。 2. 大多數的學生喜歡 WebQuest 的教學過程。.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MacGreg、 Web-based learning: Lou How task scaffolding (2004) and web site design support knowledge acquisition.. 準實驗 研究法. 國小四 年級學 生. 1. 控制組在網路上花很多時 間在聯結與任務不相關的 網站,漫無目地的逛,而 實驗組則將時間花在吸收 網路上所得到的資訊。 2. WebQuest 提供學習者明 確的步驟,能夠有效的幫 助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 習。. 36. (續).

(53)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研究. 研究結果. 對象 Gaskill 等人 (2006). Learning from WebQuests.. 準實驗 研究法. 中學生. 1. 實驗組在歷史的學習成效 達顯著差異;而地球科學 的學習成效未達顯著差 異。 2. 實驗組師生WebQuest 教學具有高度興趣。. Swindell (2006). A case study of the use of an inquiry-based. 準實驗 研究法. 中學生. 1. 以WebQuest來設計活動, 可以發展並支持學生在分 析、統合及評估上的思考 能力。 2. 利用WebQuest提供學生主 動積極、親手實做且科技 資源充足的合作式教室環 境,對於其領導能力、行 為表現、自我學習動機與 學術成就均有正面效果。.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ith rural minority at-risk, middle grade students.. Oliver (2010).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a WebQuest. 準實驗研 究法. Activity on Weather in a 5th Grade Classroom.. 五年級 學生. 1. WebQuest運用於教學活動 對於培養學生的思考技能 與知識獲得有幫助。 2. 教師對於 WebQuest應用 於教學持肯定態度。. 37.

(54) 貳、 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 為釐清國內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與應用,研究者透過「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 值系統」以「資訊能力」及「國小」為關鍵字進行檢索,搜尋 2008 年至 2014 年間 之國內相關論文(2014 年 2 月 26 日止) ,選出其中 7 筆整理如表 2-5,並從中歸納 三點說明。. 一、 研究主題缺乏運用實際教學來提升資訊能力的相關研究 在研究者所蒐集的資訊能力相關研究論文中,研究主題大多聚焦於調查學生資 訊能力現況及其資訊能力與其他因素之相關(吳惠珍 2013;呂錦宗,2010;林祐 瑩,2012),或是確認台灣國民核心能力(素養)架構下國小學童所應具備之資訊 能力指標(李弘毅,2009),甚至建立資訊能力檢測系統以實際施測學生之資訊能 力(林文宗,2009;陳慧倫 2008) ;較少琢磨於運用教學策略與方法來提升學生資 訊能力之相關研究,而其中與教學有關的研究,僅見於賴霖歆(2011)指出基礎資 訊能力教學對國小高年級智能障礙學生在基礎注音輸入、Word 簡單編輯、IE 操作 與使用搜尋引擎上,具有顯著立即學習效果,並具有顯著保留學習效果。這也引起 了研究者想要進一步的探究,究竟什麼樣的方法或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資訊能力; 因此,研究者藉由設計一套網頁主題探究模式的電子書製作教學,來探究學生透過 實際參與教學活動後,資訊能力的提升情形。. 二、 研究方法多為問卷調查法,鮮少運用行動研究為方法 國內研究資訊能力的相關論文大多採用的問卷調查法(吳惠珍,2013;呂錦宗, 2010;李弘毅,2009;林祐瑩,2012),主要的目的為調查資訊能力或其他相關的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In the third paragraph, please write a 100-word paragraph to talk about what you’d do in the future to make this research better and some important citations if any.. Please help

回應電子平台問題 自主探索 考察點額外講解 支援學生.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This research is conducted with the method of action research, which is not only observes the changes of students’ creativity, but also studies the role of instructor, the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