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啟蒙教育計畫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之成效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啟蒙教育計畫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之成效研究"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早 期 療 育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指 導 教 授:林 巾 凱 博士

啟蒙教育計畫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之成效研究

研 究 生:白 位 傑 撰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八 年 六 月

(2)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瞭解台北縣板橋、樹林、中和及土城地區弱勢家庭學前幼 兒在接受以啟蒙教育 (到家輔導、單元主題團課活動) 介入後,其語文、智能 及整體能力發展是否有顯著的成效。經立意取樣後共有 10 位弱勢家庭學前幼 兒參加,介入時間前後共計七個月;研究採前後測單組比較準實驗設計,評量 啟蒙教育的成效。其研究工具包含三種標準化測驗,一是「畢保德修定圖畫詞 彙測驗」;二是「TONI-3 非語文智力測驗」;三是「學齡前兒童行為發展量表 (CCDI)」。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檢定及 Kendall 等級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 分析。所有統計方法之顯著水準皆定於.05。另外針對弱勢家庭父母親/主要照 顧者部份則進行焦點訪談收集相關資料,其重要的實驗結果與研究發現如下: 1.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因家庭經濟環境及學習刺激太少,使其在語文、智能及整 體發展上普遍有遲緩的情形產生。 2. 啟蒙教育計畫介入有助於促進弱勢家庭學前幼兒語文發展的能力。 3. 啟蒙教育計畫介入對於提昇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智能發展是有成效的。 4. 啟蒙教育計畫介入對於提昇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整體能力發展是有成效的。 5. 從父母親及主要照顧者的觀察和訪談中還發現,其幼兒的社會性及人際互動 方面有也有進步。 本研究所提之啟蒙教育計畫對於提昇弱勢家庭中的學前幼兒語文、智能及 整體發展確有其成效。其結果可提供家長、政府及民間相關單位做參考。 關鍵詞:啟蒙教育計畫、弱勢家庭、幼兒發展

(3)

The Study of Head Start Program Outcomes for

The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Disadvantage Famil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isadvantage family pre-school

children those who living in the area of Banciao、Shulin、Jhonghe and Tucheng at

Taipei County, after receiving Head Start Program(home visiting and theme

activity), the outcomes of literacy, intellect and general ability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d. 10 of the disadvantage family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chosen after a

purposeful sampling process, and the program lasting 7 month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vi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including one-group pre and post testing.

It measured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outcomes using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Revised (PPVT-R), Test of Nonverbal Intelligence-Third Edition( TONI-3),

and Chinese Child Development Inventory (CCDI). Finally, we presented our data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paired samples t-test and Kendall’s coefficient of

rank correlation. All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with spss 13.0 for windows. And

the others interview data were collected form parent/major caregi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nd finding were as follows:

1. For those who receive Head Start Program intervention, lack of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 the performance on literacy, intellect and general ability are more

possibility delay.

2. Had Start Program can promote disadvantage family pre-school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 have positive outcomes.

3. Head Start Program can promote disadvantage family pre-school children’s

(4)

general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show positive outcomes.

5. From the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 of parents/major caregiver, children have a

great progress in social relationship and peer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Head Start Program can promote

disadvantage family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literacy, intellect and general ability.

In the long ru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can be provided as reference for parents,

governmental or folk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following researchers.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7 第三節 名詞解釋...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弱勢家庭之特性及其家庭中幼兒發展概況...14 第二節 啟蒙教育的緣起與意涵...18 第三節 各國啟蒙教育實施的型態和方式...22 第四節 影響弱勢家庭幼兒發展相關因素之探討...34 第五節 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幼兒發展之影響...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取...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取...44 第三節 實驗的程序和步驟...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61

第一節 參與啟蒙教育學前幼兒及其弱勢家庭的描述性分析結果...61

(6)

第二節 啟蒙教育介入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語文學習成效之分析...71 第三節 啟蒙教育介入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智能上的改變...71 第四節 啟蒙教育介入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整體能力發展的改變...71 第五節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經啟蒙教育介入前後其語文、智能與整體能力 發展之相關分析...73 第六節 父母親/主要照顧者訪談內容之質性分析...75 第七節 綜合討論...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1

第一節 結論...91 第二節 建議...94

中文參考文獻

...

99

英文參考文獻

...

104

附錄一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啟蒙方案計畫書...109

附錄二

單元主題團課活動設計...115

附錄三

到家輔導記錄表...119

附錄四

參與研究同意書...126

附錄五

訪談大綱...128

(7)

表 目 錄

表 2-1 美國歷年來啟蒙計畫擴充面向及相關服務... ..20 表 2-2 各國啟蒙教育計畫實施的比較...31 表 3-1 個案家庭及幼兒相關背景資料 ... ..45 表 4-1-1 參加啟蒙教育的家庭及其幼兒 ... 61 表 4-1-2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特性之描述統計分析表 ... 65 表 4-1-3 弱勢家庭學前不同性別之幼兒其前後測得分之描述性統計表 ... 66 表 4-1-4 弱勢家庭學前不同性別之幼兒其前後測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摘要表..67 表 4-1-5 弱勢家庭特性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 70 表 4-2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前後測配對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 72 表 4-3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經啟蒙教育介入後其語文、智能與整體能力發展之 相關分析... 74

(8)

圖 目 錄

圖 3-1 實驗設計模式 ... ... .42 圖 3-2 研究架構圖 ... ...43 圖 3-3 幼兒年齡與性別、幼兒家庭居住分佈... . ...48 圖 3-4 弱勢家庭經濟狀況及其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 ... .... ...48 圖 3-5 研究流程圖 ... ...49

(9)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美國早在 1960 年代就開始注意到貧窮對弱勢家庭幼兒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1964 年由詹森總統在國會中提出「經濟機會法案」制定「啟蒙教育」(Project Head Start)來對抗貧窮(War on Proverty),幫助低收入戶及家庭貧窮的學前幼兒能在入小 學之前,有一個良好接受高品質教育與照顧的機會,以滿足幼兒在情緒、社會、健 康、營養與心理的需求(黃春梅,2008)。 啟蒙教育是美國規模最大的聯邦幼兒教育計畫,又稱為「及早教育計畫」或 「從頭開始教育」(Head Start Program),旨在強調幼兒在家庭中成長的重要性,是 美國政府在各種幼兒教育與兒童福利政策中,為貧窮學齡前兒童所做的各項政策中 最完整的計畫,是一個整合教育、福利、健康與社會的完整全方位的兒童發展計畫。 希望透過學前教育服務來幫助貧窮兒童獲得學習的機會,增加兒童生活成功的經 驗,以減少貧窮循環的危機,可說是預備教育的重要基礎(Office of Head Start,

2008);「啟蒙教育」為一針對學前兒童與其家長所做的教育與保護性綜合方案,採 取積極主動的服務方式,由政府當局或委託機構培訓專業輔導人員,僱用所需的師 資就近到社區及家庭中幫助需要早期介入的兒童。該方案透過學校的策劃與指導, 結合社區與家庭,由教師進行家庭訪問,帶領孩子從遊戲中學習,並指導家長有關 教養子女的方法,以改善低收入弱勢家庭中的幼兒文化環境,使之在入學前的心智 發展,不致因文化刺激貧乏而較平常兒童落後,從而減少入學後的學習困難。另外, 啟蒙教育計畫也是最先將那些弱勢兒童視為文化與語言差異反應的課程,為 20 世 紀後半期延伸至 21 世紀最重要的社會及教育實驗(Zigler & Muenchow, 1992)。

(10)

以出生至入小學前幼兒為主,提供免費或部分收費的托育服務及學前教育課程,以 幫助孩童整體性的發展,其目的在鼓勵弱勢幼兒及早接受教育,以及貧窮家庭之家 長參與親職教育課程,並由社工人員定期家訪,提供幼兒發展相關知識,使父母在 參與方案執行時能更加的順利;且機構還會聘用弱勢家庭的父母做為啟蒙方案的工 作人員,讓低收入戶的父母能同時兼顧知識能力及收入,此方案的目的在於讓弱勢 貧童接受全面性的社會工作、教育、營養、健康及醫療服務,能與一般孩子一樣立 足於相同的起跑點上。此方案在美國實施超過四十年,每年編列數十億美元遍及五 十州,已有 2500 萬個貧困弱勢家庭之幼兒受惠,服務成果豐碩(Office of Head Start, 2008)。 台灣社會近幾年來由於趨勢的脈動及經濟環境的急遽變遷,家庭貧富差距愈 來愈大,從主計處 2007 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國內貧富差距已高達七點五二倍, 是近四年來中最高的(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08)。而根據內政部(2006)的統計通 報,我國的低收入戶(指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 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管機關公告之當年度一定金額者)到 2005 年底計有 8 萬 4,796 戶、共 21 萬 1,221 人,十年來貧窮戶數與人數分別增加 74.5 %及 84.1%;低收入戶數占總戶數 1.2%,低收入戶人口占總人口 0.9%,十年來 也分別上升 0.33 及 0.39 個百分點,反映出台灣的貧窮問題日益嚴重。而低收入戶 中兒童及少年(0-17 歲)人數在 2002 年有 67,221 人,2003 年增加至 74,954 人, 到 2005 年六月底全台有 85,125 名兒童及少年生活在貧窮線下,已達全國兒少總人 口數的 1.61%,創下歷史新高。另從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家扶基 金會)2004 年所發表的台灣兒童及少年貧窮調查報告中發現,台灣這十年來社會貧 富差距擴大,前 20%高收入族群與後 20%低收入族群的收入相差六倍之多。整個社 會人口結構面臨了相當大的變遷,中、低收入戶、外籍配偶、單親與隔代教養家庭 等弱勢族群的比率增高,促使弱勢兒童的比例也日益提高,這些家庭中的孩童因為

(11)

處在的環境文化刺激較少,認知及語文的發展受到限制,再加上並沒有得到適當的 教育,成為未來學習發展遲緩高危險的一群;所以,教育部有鑑於此,於民國 93 年推動「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畫」,即所謂的扶幼計畫,以落實「弱勢優 先、落實社會正義」之政策目標。扶幼計畫的階段性實施,在 93 學年以離島三縣 三鄉的全體 5 歲幼童為實施對象。94 學年再加入原住民 54 個鄉鎮的全體 5 歲幼童。 95 學年更將擴及全國 5 歲經濟弱勢幼童,希望透過計畫的實施,提供弱勢地區與 一般地區經濟弱勢滿 5 足歲幼童充分的就學機會。而內政部兒童局也在 2005 年訂 定「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計畫」,委託社會服利機構、以及設有 幼教、幼保及兒童福利相關科系的大專院校辦理各縣市的啟蒙服務方案,為的就是 要營造有利的學習環境,並充實這群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的學習準備,以減緩他們日 後進入小學所可能產生的學習障礙(許舒茜,2008)。所以,思考要「如何協助弱勢 家庭學前幼兒之教育」,以縮短教育上的落差,就成了當今社會很重要的議題。 根據王文瑛、李瑞金、邱方晞、謝玉英等人(2005)在內政部兒童局補助的研究 報告書指出,弱勢家庭在文化衝擊與資源限制下,對其子女的撫育,比較無法提供 良好完整的照顧。當子女達到學齡階段,才由學校發現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卻往 往已過了療育的黃金時期。事實上,每個兒童都有無限的可能,及早提供教育協助, 不但可以減輕其發展遲緩的問題產生,對於兒童潛能開發以及降低未來學習障礙都 有很大的幫助。 從家扶基金會 2006 年所提出的「台灣貧窮兒童學習發展調查」報告中發現, 國內經濟弱勢兒童有六成五歲以上的扶助兒童在自我照顧能力、溝通、社會情緒及 學科學習表現上屬於中下程度;而只有近二成的五歲以下兒童在語言與溝通上有正 常發展。從以上的數據結果突顯出,台灣社會近幾年來不少弱勢家庭因功能的不完 整及經濟的匱乏,對家庭中學前幼兒的教育學習造成很大的阻礙,若能提供適切的 輔導,「及早介入,給予扶助」,增加弱勢家庭孩子的學習機會,相信他們未來也會

(12)

變得很不一樣,充滿希望和無限可能(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2006)。而國 外的研究更指出,每投資 1 元在學前教育上,未來就可以省下 7 元矯正性的教育花 費(Schweinhart, 2003)。因此,要讓弱勢家庭中的幼兒未來能夠順利學習,提昇其社 會適應力,其學齡前的教育是不容忽視的。 研究者在修習早期療育課程及參與相關學術研討會中,亦發現到有許多現職國 小老師提出反應,有不少適應不良或發展遲緩的學童,很多是因為早期沒有得到適 當的幼兒教育,造成發展遲緩的現象,特別是在語言理解及表達溝通方面的困難。 就兒童發展學理論與實務來說,對於這群弱勢家庭的兒童,學前的妥善及適切的教 育準備相當值得我們來關切,且從很多的研究報告中也顯示(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6; Hellen&John, 2002;Linda, 2004;Mary, 2008;Kagan, 2002;Schweihart, 2003,2004;Schweihart & Weikart, 1997;Sylva et al., 2004;Teresa, 2008),對於弱勢家庭幼兒早期的介入與協助,以及提供學習環境的多元刺激,將 有促進幼兒整體學習發展的成長,具有預防的事倍功半效果。 內政部兒童局自 94 年才開始試辦「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方案,至今 才短短 4 年,相較於西方先進國家早已行之有年,就台灣社會而言,在某種程度上 來說,還具備著相當濃厚的實驗性質,但概括其目的,無非就是要協助這一群弱勢 家庭學齡前的幼兒使其獲得適當成長,增進文化刺激,讓幼兒能為入學前做準備, 以減少日後學習障礙的發生,降低社會的教育成本。另外,研究者因為在工作上職 務及內容的需要,與這群弱勢家庭有很多長期的接觸和互動合作的機會,過程中發 現弱勢家庭若能獲得更多的資源協助,其家庭中孩子的學習進展是可期的;因此, 促使研究者想要進一步藉由研究探討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台灣這群弱勢家庭學前 幼兒教育學習上的投入與關注。 目前國內和學前幼兒啟蒙教育相關的研究,大多數還是偏重在探討以外籍配偶

(13)

家庭為主之學前幼兒啟蒙教育。依據內政部 94 年統計,國內出生嬰兒數約 20 萬 6 千人,出生嬰兒之生母為外國籍(地區)者佔 8%、大陸港澳地區者佔 4.9%,亦即非 為本國籍者合佔,12.9%。且根據其調查指出,外籍配偶多屬於台灣弱勢家庭中的 一環,其成長中的子女由於先天環境文化刺激不足造成語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進 而將陸續面臨一連串社會文化與就學適應等問題,所以有必要提供這些家庭及兒童 早期資源之介入,藉以降低不利其子女教養的弱勢環境。因此,內政部兒童局特於 93 年度委託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王文瑛教授、李瑞金教授及邱方晞教授等 人進行「弱勢家庭語文服務方案模式專案研究」計畫,將兒童語文發展之理論與實 務應用做結合,針對台中縣烏日鄉 32 戶外籍配偶家庭進行實驗方案;結果發現, 以團體為基礎的親子閱讀及語文活動的介入,確有提昇其幼兒甚至於母親的語言理 解和口語表達能力(黃碧霞,2007)。 之後,兒童局根據此研究報告,於同(93)年頒佈「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 學前啟蒙服務計畫」,並將其擴大應用於協助外籍配偶、單親、原住民、低收入戶 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兒童,提供有關語文及學習發展能力所需之有利環境,充 實學前準備以強化社會適應並減緩其日後學習之障礙。94 年度開始擴大編列預算 結合大專院校或幼保相關系所、民間團體、托兒所共同在各縣市實施辦理,截至 96 年底止共有 21 個縣(市)結合 50 個機構或團體辦理,計有 2,011 個兒童及家庭 受益(內政部,2008)。而國內許多與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啟蒙教育服務的相關研究 也陸續出爐,廖月瑛(2006)以台南市 60 名中低收入弱勢及外籍配偶家庭之幼兒為 對象,進行學前兒童啟蒙方案語言實施成效之研究,結果發現透過幼兒啟蒙之語文 發展及閱讀導引訓練以及親子共讀,確實有助於縮短語言發展差距。楊璧琿、王淑 清、曹純瓊等人(2006)以屏東縣潮州鎮 0-6 歲需要啟蒙教育之 20 戶外籍配偶家庭 進行實驗研究,由受過訓練的種子志工進行到宅輔導,提供或補充幼兒語言發展所 需之環境佈置,引導及示範親子語言互動學習,並輔以親子共讀及成長團體的啟蒙

(14)

教育服務,其實驗發現,啟蒙教育服務有助於促進幼兒認知語言的發展及提昇家長 親職教育能力。蘇信如(2008)以台北市立文山托兒所中新住民及弱勢家庭之兒童進 行啟蒙教育服務,以在所、到宅輔導的方式,由老師、志工進行語文發展及閱讀導 引的學習,另外還針對語言發展及動作發展遲緩的孩童提供個別療育的服務。此研 究自 94 年起由台北教育大學幼兒發展研究所所長林佩蓉教授對該托兒所進行研 究,累積多年(94-97)實務之服務成果,其結果顯示啟蒙教育對於弱勢家庭幼兒認 知學習及語言理解確實有助其能力提昇。

美國社會從 1965 年推動啟蒙教育計畫(Project Head Start)至今,已經有超過 40 年的歷史,其概念經常被使用來探討家庭經濟弱勢兒童之學前教育,期望能使弱勢 兒童得到和一般中產階級相同的教育經驗,讓他們在學前階段獲得相當的立足點。 故本研究亦將以啟蒙教育為主題探討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情形,以目前台灣社 會受關注的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研究。並要藉由「到家輔導」 搭配「單元主題團體課程活動」之啟蒙教育以實驗方式探討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 之成效,期望研究從這樣的目的出發,能對台灣的啟蒙教育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瞭解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影響和成效為何?因此, 期待透過本研究結果的呈現,歸納整理出學前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成 效之實證證據,以供政策制定以及實務上運作之參考。其目的如下: 一、 瞭解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現況 二、 瞭解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在接受學前啟蒙教育前後的發展改變情況。 貳、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待回答的問題如下: 一、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現況為何? 二、 探討啟蒙教育介入(提供教育協助及相關資源運用)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語文 發展的影響為何? 三、 探討啟蒙教育介入(提供教育協助及相關資源運用)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智能 發展上的影響為何? 四、 探討啟蒙教育介入(提供教育協助及相關資源運用)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整體 行為發展上的影響為何?

(16)

根據上述研究問題,研究者提出下列假設: 假設 1 啟蒙教育介入引導學習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在「修定畢保德圖 畫詞彙測驗」前後測得分表現,有顯著差異。 假設 2 啟蒙教育介入引導學習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在「TONI-3非語文 智力測驗」前後測得分表現,有顯著差異。 假設 3 啟蒙教育介入引導學習後,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在「學齡前兒童發 展量表(CCDI)」之「溝通表達」、「概念理解」及「一般發展」類別 項目中其前後測得分表現,有顯著差異。

(1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有關本研究重要名詞「啟蒙教育」、「弱勢家庭」、「幼兒發展」。 壹、 啟蒙教育(head start) 本研究所進行的「啟蒙教育」,係根據內政部兒童局於 94 年所頒佈之「外 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計畫」中所定訂的實施內容,指導外籍配 偶及弱勢家庭進行家庭環境之整體規劃,協助文化刺激不利兒童及語言發展弱 勢兒童必要的語言教育經驗,建構支持體系以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辦理項目 如下: 1. 培訓學前幼托園所教保人員,及有意願投入協助弱勢家庭兒童成長之社 福團體與志願工作人員相關進修課程,加強促進多元文化兒童之語文認 知發展。 2. 進行到家輔導之環境設計策略與閱讀引導及語言表達示範,提供或補充 弱勢家庭幼兒良好語言發展所需環境佈置,並引導親子共同學習以強化 親子互動。 3. 進行以團體為基礎之親子閱讀與成長團體,提供弱勢家庭父母及主要照 顧者適當的語言與親職教育訓練,增強語文能力與親職知能以協助幼兒 語言認知發展。 4. 規劃結合社區團體之支持網絡,建立各類支持與學習團體,以擴大家庭 語文學習服務效果。(可於幼托園所、圖書館或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進行) 而本研究根據以上四項,調整其實施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部份: 1. 語文及認知發展引導訓練:透過到家輔導服務,利用繪本故事、教唱歌謠 韻文及學前兒童相關教材,提供認知操作及語文溝通學習,達到認知、 語言雙重的學習效果。

(18)

2. 教具操作訓練:針對每一位孩童的差異性,挑選合適的教具,由到家輔 導人員從旁引導學童,提昇孩童知動操作能力。 3. 說故事閱讀及單元主題團課活動:配合單元主題,選擇活動相關讀本, 利用說故事的方式由輔導人員帶領孩童閱讀,藉由生動的肢體語言搭配 有趣活動內容,引導孩童無限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而促進語文表達與認 知能力的發展。另外藉由團體互動學習,以提昇其幼兒人際社會性能力 的發展。 貳、 弱勢家庭(disadvantage family) 弱勢族群是一個社會工作上經常使用的名詞,但其真正的意涵卻很少被探究。 依據周仁尹、曾春榮(2006)在其研究中指出,根據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現況及對 國外學者文獻分析,其弱勢族群包含了十大類型(一)依貧窮線所產生的弱勢族群, (二)依學齡前階段所產生的弱勢族群,(三)依少數種族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四) 依文化差異所產生的弱勢族群,(五)依居住地區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六)依社會排 斥所產生的弱勢族群,(七)依數位落差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八)依身心障礙所產生 的弱勢族群,(九)依教學歷程所產生的弱勢族群,(十)依財政經費所產生的弱勢族 群。 本研究所採用的弱勢家庭定義是屬第一類型,依貧窮線所產生的弱勢家庭,其 父母雖具工作能力卻無工作收入也無法納入社會福利補助者。此類型家庭大部份都 屬於低收入戶、單親、原住民、中低收入戶及族群文化弱勢者(包含外籍配偶家庭)。 參、 幼兒發展(children development)

(19)

發展,即我們期待幼兒在某一些年紀所應呈現的能力發展,也就是我們對發展的刻 板印象(stereotype)。(二)、動態面向的發展,即採用動態而有彈性的方式思考幼兒 發展的模式。根據以上兩點論述,我們瞭解到發展是長期且重複經驗的累積,對於 幼兒發展的探討不應該僅限於靜態方面,對於時間和早期經驗改變的因素也應納進 來做考量。而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幼兒整體行為的發展其面向包括,語文學習發展、 智能上的發展,以一般發展(包括概念理解、溝通表達、人際社會行為、身體動作、 環境理解、身邊處理)等。

(2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以啟蒙教育計畫為探討的主要內容。在研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研究上 許多問題及限制,本節將逐一說明如下: 壹、 研究對象 本研究雖名為「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之成效探討」,但受輔導人 力、物力以及家庭意願的限制。所以,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僅以台北縣板橋、土 城及中和地區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的學齡前幼兒為主。因此,在研究結果的推 論上有其限制。 貳、 研究時間 本研究之啟蒙教育方案實驗之安排,僅進行約7個月之實驗啟蒙教育服務。因 此,本研究只適推論7個月的啟蒙教育之效果。 叁、 到家輔導員及團課帶領者 本研究之啟蒙教育到家輔導員共有固定成員20位,採兩人一組進行到家輔導; 單元主題團課活動帶領者有5位,其學歷均為幼教背景,且有多年(3-7)從事早期療 育服務工作外,其餘20位到家輔導員大部份都非幼教相關科系,但跟隨研究者從事 啟蒙教育到家的服務工作有近二年的經驗,也都有接受過專業的課程培訓,且啟蒙 計畫執行過程7個月中,其到家輔導人員組及團課老師從頭到尾均無異動;雖然到 家輔導員人數眾多,在執行研究計畫時可能造成誤差,但期間會透過每個月定期召 開啟蒙會議,針對服務內容、孩童學習狀況及遭遇到的問題做討論,隨時調修正其 方向等方式來加以克服,儘可能的降低啟蒙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干擾因素。

(21)

肆、啟蒙教育計畫實施的型態和方式 本研究所提的「啟蒙教育計畫」其實施的方式是以到密集性的家輔導(3次/月, 每次2小時)及單元主題團課的方式(1次/月)來進行的,且所僱用的輔導員必需要有 到家輔導相當的經驗,再加上團課帶領的老師也必需是有從事早期療育工作經驗的 合格教保員,故本實驗的啟蒙教育成效只能適用在此種模式下來做推論。 伍、幼兒自然學習成長對啟蒙教育介入上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啟蒙教育介入時間計有7個月,其間幼兒自然學習成長的因素很難避 免,可能也會對本實驗研究的成效帶來影響,是為研究限制之一。 陸、過程中未提到父母親/主要照顧者在整個啟蒙教育介入後所獲得的成長 國內外很多有關於幼兒的早期介入方案,很重要的一部份是與家庭中的父母親 /主要照顧者有關,本研究的質性訪談內容僅針對父母親/主要照顧者對幼兒接受啟 蒙教育介入的學習進展的看法和建議做瞭解,並未收集到家庭中之父母親/主要照 顧者本身從整個啟蒙教育計畫中的獲得和成長,這將更有助於我們更加瞭解整個啟 蒙教育計畫介入對弱勢家庭的幫助,而這方面的資料在本研究當中是欠缺的。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以啟蒙教育為研究主軸,探討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情形,其相關議 題研究近年陸續出現,且累積有相當程度的研究成果。為瞭解相關文獻的研究成 果,本章擬彙整相關研究的成果,期能提供本研究規劃與分析之參考。底下擬分就 四節討論:首先,探討弱勢家庭的特性及其家庭中幼兒發展的概況,再來從啟蒙教 育的緣起和意涵談起,接著進一步統整各國啟蒙教育實施的型態與方式;最後,再 針對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影響及其影響因素加以探討。 第一節 弱勢家庭之特性及其家庭中幼兒發展概況 壹、 弱勢家庭及其家庭幼兒 我國近十年來雖然整體出生率逐年下降,但弱勢家庭幼兒的比例卻有偏高的現 象,再加上幼兒學前教育經費之支出因社會變遷、家庭結構的轉變,形成家庭經濟 重要負擔之一,而此教育經費支出和一般家庭相比對於弱勢弱勢家庭之經濟壓力更 顯得沈重(教育部,2007)。依內政部兒童局於「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 計畫」中所列,其弱勢家庭範疇為低收入戶、單親、原住民及中低收入戶等。在本 研究中弱勢家庭的定義是依貧窮線所產生的弱勢家庭,包括原住民、低收入戶、中 低收入戶以及單親、偏遠地區等,族群文化弱勢及經濟弱勢之家庭,其家庭中的父 母雖具工作能力卻無工作收入也無法納入社會福利補助者。根據上述說明,我們瞭 解到此類型家庭子女因為弱勢貧窮其接受學前幼兒教育的比率偏低,而這樣的處境 對學前幼兒有著很大的影響。根據內政部兒童局所委託進行的「扶持經濟弱勢兒童 及少年政策規劃之研究」之結果顯示,台灣目前有多達 36 萬名的兒童生活經濟匱 乏、屬於中低收入戶,其中僅 7 萬 5 千人取得低收入戶資格,享有常態性且多種類 的補助;台灣的兒童貧窮率從 1991 年的 8.1%逐漸降到 1999 年的 5.3%,但在 2000

(23)

年又回到 6.7%(鄭麗珍,2006)。針對 2006 年家扶基金會所作的兒少貧窮問題調查 發現,相較於台灣未成年人口逐年減少,低收入戶兒童和青少年人數卻有不斷上升 的趨勢,而且呈兩位數的幅度成長,以民國 91 年至 93 年的兒少貧窮人數估算, 平均年增率達 11% ,截至 96 年 6 月底,台灣兒少貧窮人數已高達 85,128 人, 顯示貧童問題日趨嚴重。而「貧窮」是一普遍存在於各個社會文化中的現象,近年 來由於經濟環境急遽變遷,家庭型態及功能改變,使得弱勢家庭的問題更顯複雜(引 自扶幼 e 季刊,2006)。 台灣世界展望會(2004)指出,家庭經濟困窘的學生,以及偏遠地區資源匱乏的 原住民學童,常在面臨家庭經濟壓力、缺乏家庭功能的支持及公平教育的教育品質 與機會,導致學習成效低、高輟學率,弱勢學子求學充滿崎嶇(引自周仁尹、曾春 榮,2006)。偏遠地區兒童以及少數族群與貧窮兒童等弱勢家庭兒童,相較於一般 家庭中的兒童來說較容易生病,且親子關係普遍欠佳,甚而引發社會問題,政府及 相關單位應參照國外幫助弱勢家庭幼兒教育學習、脫離貧困與缺乏文化刺激的窘 境,提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兒童缺乏教育學習及文化環境刺激,並非源於其本身家 庭的經濟匱乏,而是受到家長能力高低與家庭資源的多寡所影響。如果一個家庭因 為貧困且經濟資源不足、家長的因應能力又受到限制,導致生活於期間的兒童經歷 較高貧窮及失學的風險,且長期生活於經濟匱乏的情況下,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或多 或少會有不利的影響,甚至限制其未來的生活機會(鄭麗珍,2006)。 弱勢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不在於種族或血統,而是其在經濟與文化資源的不足 (梁美榮、宋汶玲,2006),因此瞭解並提供適切的服務需求,將有助於協助脫離 弱勢情勢。另從研究者這些年實務工作上的瞭解,許多弱勢家庭家長因疲於奔命在 經濟上,對於子女的教育能力及時間有限,因此同樣面臨兒童教養問題。為使家長 能瞭解兒童發展的需求、建立親子關係及透過家庭父母的能力提升,使其在家便能 積極的協助子女,並使子女能在學前的關鍵階段以具備進入未來多元社會的競爭能

(24)

力及準備,才有機會脫離認知不足、貧窮或不幸的循環中(洪玉來,2006)。 從以上的研究和論述看來,家庭如果長期處於弱勢狀態,對幼兒的影響確實不 容小覷,而幼兒無可選擇的在原生家庭生活,如何協助其獲得應有的教育和照顧, 補充家庭功能的不足,確實值得深思。 貳、 弱勢家庭幼兒發展概況 一個人的學習,開始於出生。幼兒時期又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也是 許多認知基本觀念建立的時間。幼兒時期的教育品質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國小時 期的學習能力與習慣,尤其是在學習習慣,以及語文、表達能力,其影響更可能延 伸到成人之前的一切學習。 根據沙依仁教授(1983)說法,幼兒在一些特定的情境內,長期的身歷其境或 耳濡目染下,許多人會因此形成相似的行為與個人特質,此心理與社會的因素會成 為其未來的生活模式,所以弱勢家庭兒童所經歷的生活經驗及模式,不僅會形成其 未來的人格,更可能因家庭狀態的不穩定而喪失家庭的結構與功能,使兒童身心深 受影響(引自李依純,2006)。 而弱勢家庭的幼兒相較於一般家庭的幼兒,因長期處在不佳的生活環境及遭受 貧困的衝擊下,較容易有資源匱乏、照護人力短缺、學習刺激不足的問題產生。另 外弱勢還代表著處於一種高危險的生活型態,在高度物化的社會中,兒童容易因社 會排擠及精神威脅等,而限制了其生理、心理及社會發展,因此常產生一些問題, 如易生病、行為偏差,最後造成親子的互動不佳(周慧香,2004)。家扶基金會在 2005 年 11 月至 2006 年 5 月間以「0-6 歲發展篩檢量表」,針對 307 位(不含北高 二市)3 至 6 歲接受讓基金會扶持的弱勢家庭幼兒實施「臺灣貧窮兒童學習發展調 查報告」,就「語言與溝通發展」、「社會人格發展」、「知覺與認知發展」、「粗動作

(25)

有百分之 36.8%的幼兒,在語言與溝通發展上出現遲緩現象,而語言發展落後將會 影響幼兒認知與學習發展及人際關係。貧童發展正常的比例平均不到五成,顯示經 濟弱勢的孩子在人際關係互動的能力和知識上,與一般孩子還有很大的落差(中國 信託新聞中心,2006)。若進一步交叉分析,這些幼兒年紀愈大,發展落後的狀況 愈明顯,但從接受早期教育的成果發現,接受早期教育的孩童,在各方面的發展都 優於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張孝筠,2007)。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提供適當的早 期教育介入,將有助於減少這些弱勢家庭孩童與同儕間的學習落差。 目前我國對於弱勢家庭學前兒童的托育、生活等提供經濟補助,或是民間團體 自發性的福利服務措施而言,雖行之有年,但都缺乏將資源做整合與妥適運用 (洪玉來,2006)。以往國內對於弱勢家庭之問題與服務需求之研究,大多集中在弱 勢家庭的經濟協助與就業方案的提供,較少瞭解弱勢家庭中文化刺激不足導致幼兒 日後學習發展造成的問題(王文瑛等,2005)。因此,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教育學習 的問題常被忽略,沒受到重視,直到94年隨著內政部兒童局擬定「外籍配偶及弱勢 家庭兒童學前啟蒙計畫」開始,在各縣市積極的推展,之後陸續才有相關的研究與 討論出現,逐步對此領域建立更多的專業知識與服務模式。 綜合上述所探討,我們可以歸納出其弱勢家庭的特性有(1)生活經濟匱乏屬 於貧窮的一群;(2)社會資源不足,家庭功能不彰,缺乏相關資源協助;(3)家庭 中之孩童因長期生活在貧困的環境缺乏適當的教育刺激;(4)其家庭父母因疲於奔 命在經濟上,對於子女的教育能力及時間有限;(5)家庭之幼兒因文化刺激不足, 日後容易出現學習發展及人格心理上的問題。所以研究者認為,對於這一群弱勢家 庭的學前幼兒,提供啟蒙教育早期介入,使其獲得適當的學習機會,以減少未來入 小學所產生的學習和適應問題,實是刻不容緩之事。

(26)

第二節 啟蒙教育的緣起與意涵

壹、 啟蒙教育的緣起

Head Start的設立是由詹森總統所提出的「大社會」(Great Society)理念而來, 也是「對貧窮宣戰」(The War on Poverty)相當關鍵的部份。1964年詹森總統提出經 濟 機 會 法 案 , 並 送 交 國 會 通 過 , 同 時 下 令 由 經 濟 機 會 局 (Offi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OCE)制定「啟蒙教育計畫」(Project Head Start)。此計畫由聯邦政府邀 請兒童發展專家共同規劃,為的就是要幫助社會上弱勢的學前兒童,而這個方案最 後的報告就成了啟蒙教育計畫的藍圖(Head Start Bureau, 1999) 。

目前台灣內政部兒童局所進行的「弱勢家庭學前兒童啟蒙服務計畫」和美國「啟 蒙教育計畫」剛開始施行時有些類似,都屬於實驗性質。美國的「啟蒙教育計畫」 從1965年夏季開始實施,進行為期八週的暑期活動方案,其設計的理念就是為了要 打破貧窮的循環,其目的在於幫助低收入戶及貧窮弱勢家庭的學前幼兒,使其在情 緒、社會健康、營養及心理能得到全面性的發展,且在入小學之前有一個良好的接 受高品質教育與照顧的機會,不要因為家庭環境不良,而永遠活於貧困中。當時約 有56萬的3-5歲幼兒參加,遍及50大洲,包括印度裔及新移民家庭的孩子;後來在 輿論的一片叫好聲中,「啟蒙教育計畫」隔年便開始被擴充成為全年及全天性的服 務方案(Zigler & Seitz, 1982:83)。

美國啟蒙教育自開始實施後,就不斷的在擴充和演變,從服務時間的密度,服 務的內容、對象以及服務方式的提供都更加的創新和多元。從剛開始針對低收入家 庭擴大到服務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和家庭;到了1967年啟蒙計畫又增加了「追蹤方案」 (follow through),將啟蒙教育服務延伸到入幼稚園與小學之後,為的就是要瞭解 幼兒進入小學體系後的學習發展狀態。而從1972年起更開始規劃,進行為期三年的

(27)

示範啟蒙服務,允許並鼓勵地方的承辦機構可以視家庭的狀況需求和特性,考慮提 供以到家為主的「家庭啟蒙方案」(Home Start);同年國會還要求啟蒙計畫必須將 有特殊需求的兒童納進來,要求計畫必須要至少撥出10%的名額給有身心障礙的兒 童,並針對這些兒童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方案;另外更實行了「兒童發展夥伴 方案」(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Program),其目的除了培訓啟蒙與日托中心的 工作人員外,還協助他們取得兒童專業托育領域的認證,以提昇啟蒙服務的品質。 接著1973年實施「兒童暨家庭資源方案」(Child & Family Resource Program),加強 社區資源與家庭的聯結,提供從未出生到8歲學前兒童和家庭的服務,除了將兒童 年齡向下和往上的延伸外,啟蒙計畫還正式將服務對象擴充到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Illinois Head Start Association, 2008)。表2-1是針對美國啟蒙計畫歷年來各方面擴充 及相關服務所作的歸納與整理。

(28)

表 2-1: 美國歷年來啟蒙計畫擴充面向及相關服務 年份 方案名稱 內容 1967 Follow Through 追蹤方案 啟蒙計畫服務延伸至啟蒙兒童進入幼稚園與入小學之後。 1967 親子中心 Parent & Child

Centers 啟蒙計畫示範方案將服務的年齡限制向下延伸至 3 歲以 下的幼兒。(且此項早期服務計畫到了 1990 年中期已經完 全將親子中心給取代) 1972 身心障礙兒童的 啟蒙服務 Head Start Services

to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1972 年國會要求最少需提撥 10%的名額給有身心障礙和 特殊需求的兒童及其家庭,並針對其特殊需求來設計服務 方案,以符合他們的需求。 1972 家庭啟蒙 Home Start 為期 3 年的啟蒙示範方案,提供以到家為主,協助兒童及 家庭的啟蒙服務。最後結果就發展出一個以家庭為主的啟 蒙服務方案。 1972 兒童發展夥伴方案 Child Development Associate Program 其方案目的在於培訓啟蒙教育與日托中心的工作人員,協 助他們取得兒童專業領域的證照認可。 1973 兒童暨家庭 資源方案 Child & Family Resource Program

此計畫是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導向的啟蒙計畫, 服務內容的設計在於加強社區資源與家庭的連結,其服務 的對象,向下及往上延伸,從未出生的胎兒到 8 歲兒童都 符合,另外還擴充到有特殊需求的兒童。

(29)

從上表我們可以瞭解到美國歷年來所推動啟蒙教育的歷程演變,整個啟蒙教育 服務的對象除了一般兒童外,還將有特殊需求的兒童也納進來,且提供服務的年齡 更向下延伸至3歲以下的幼兒,而為了要瞭解整個啟蒙教育服務的成效外也向上(入 小學後)進行了追蹤。另外「家庭」是兒童發展重要的場域,在「家庭啟蒙」方案 中,所進行的就是以「家庭為中心」(family-center)的到家啟蒙服務,而為了要提昇 啟蒙教育的服務品質,也培訓了相關人員,更進一步讓他們取得兒童專業領域的認 證;而最後在服務內容的設計上,更是延伸到社區,並透過相關資源的連結,進一 步的來促進家庭及兒童的成長。所以,整個啟蒙教育方案是全面性的,不僅僅是針 對兒童,也涵蓋到整個家庭,且更需要社區的資源與協助。 貳、 啟蒙教育的意涵 啟蒙教育計畫是美國政府在各種幼兒教育與兒童福利政策中,為弱勢貧窮學前 兒童所做的各項政策中最完整的計畫。主要的服務對象為低收入和弱勢以及少數的 家庭和兒童,希望透過啟蒙教育幫助這樣家庭的幼兒建立自尊、自重及自信外,也 藉此幫助這些弱勢家庭打破貧窟圈(王淑英,2005)。 「啟蒙教育」強調幼兒在家庭中成長的重要性,由社區中福利機構向聯邦政府 提出申請經費補助,只要能提供符合該計劃標準之照顧服務,便可得到聯邦政府的 補助,目前美國啟蒙方案的服務對象以0-5歲的幼兒為主。啟蒙教育方案對幼兒的 服務是全方位,讓弱勢貧困的兒童能夠接受全面性的社會工作、教育、營養、健康 及醫療服務,其目的在於使低收入戶孩童與一般孩子有機會站在相同的起跑點上 (周惠香,2004)。近年來,台灣雖愈來愈重視兒童福利,但在幼兒教育及兒童福利 研究領域之間確少有資訊互動和溝通對話。而美國的啟蒙教育以整合幼兒教育、兒 童福利、親職參與,及結合社區資源運用為目標,確實很值得台灣社會參考與學習。

(30)

第三節 各國啟蒙教育實施的型態和方式

幼兒0-5歲的早期的發展對其成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外國有不少研究已證明 這點(Shonkoff & Phillips , 2000 ; Hunt, 1961 ; Bloom, 1956),一些先進國家的政府也 已認定此目標與方向,加強對0-5歲幼兒的培育,並提供多元化的支援予其家庭, 務求讓幼兒日後有正面的發展。內政部兒童局也在其施政報告中特別針對學前幼兒 啟蒙(Head Start)的概念和重要性做說明,期望透過各縣市政府的推行,結合社 政、家庭及幼兒服務,幫助單親、中低收入戶、原住民及外籍配偶等弱勢家庭學前 幼兒成長。底下將針對各國推行啟蒙教育實施的型態和方式做一比較和說明。

壹、 美國之啟蒙教育(Head Start Program)

一、 實施型態

美國早在1960年前便開始思考「如何協助貧困家庭的兒童」,並於1965年的夏 季(Summer Head Start),開始招收低收入家庭3至5歲之幼兒,隔年便開始實行整年 制的啟蒙計畫,以「促進兒童成長及發展」為主要目標。1967年成立親子中心,並

將 啟 蒙 服 務 對 象 向 下 延 伸 至 3 歲 以 下 , 且 需 要 家 長 的 參 與 。 1969 年 發 展 Follow Through Planned Variations多元課程轉銜方案,以學齡兒童為服務對象,並

將幼兒啟蒙的精神延伸至小學,讓曾經參加啟蒙教育計畫的兒童不至於因為上小學 便無法延續Head Start的效果。

1969年Head Start Supplementary Training Program則是針對父母的訓練課程,如 生活技能訓練。1971-1974年的Health Start健康計畫則是針對參加Head Start的兒童 提供健康與營養的服務。1972年Head Start Services to Handicapped Children,在這一 年啟蒙教育開始招收特殊兒童。1972-1975年Home Start家庭啟蒙計畫,開始由老師

(31)

for Parenthood Program,重點則是放在父母的親職教育。1973年Children & Family Resource Program,所進行的則是以提供兒童及其家庭社會資源的服務。1974-1976 年的啟蒙計畫則是有關於幼兒保險與診療的服務。 二、 實施方式 (一) 部份時制 參與Head Start的兒童其年齡大多數都介於3至4歲之間,其中4歲的佔 60%,3歲的佔30%。且參與的方式都是部份時間制的,但現在有愈來愈高 的比率朝向全時制的發展。 (二) 較低年齡層的幼兒也加入服務對象 從1995年起,Head Start開始擴及較低年齡層的幼兒(2至4歲)。1997 年時,共有173個單位提供經濟支持較小年齡層幼兒的啟蒙教育發展計畫。 (三) 針對特殊教育需求的兒童 1996年至1997年,參與Head Start的兒童中,有13%的人是有特殊需 求的,包括心智遲緩、健康受損、視覺障礙、聽力障礙、情緒困擾、語言 能力損傷、外貌殘障及學習障礙等。在地方政府推行的計畫裡,規定啟蒙 教育計畫中,至少應有10%的兒童是屬於身心障礙者。 (四) 家庭訪視服務工作模式 所有的啟蒙教育計畫所發展出來的服務中心,都需要至少每年2次的 家庭訪視。在1996至1997年間,由4,562位家庭工作者,完成571項相關計 畫,共做了39,833名以家庭為基處的兒童服務。此一工作方式,使得社會

(32)

工 作 的 專 業 服 務 更 能 落 實 , 也 使 主 動 服 務 的 提 供 更 具 效 力 (http://www.acf.hhs.gov/programs/ohs/)。

貳、 英國之啟蒙教育(Sure Start)

一、 實施型態

英國「安穩起步」(Sure Start)計畫源自於美國1960、1970年代所盛行的「及早 啟蒙計畫」及「Even Start」計畫(Shonkoff & Meisels, 2000)。英國於1997年進行政 府開支檢討工作後提出有關幼兒學習教育計畫,1998年首先提供四歲幼兒免費的學 前教育服務,並於1999年開展第一個Sure Start地方啟蒙教育計畫,提供地方政府五 年約十億英鎊,使所有四歲以前的幼兒均有就讀學前教育的機會,且由政府提供幼 兒及雙親家庭支持及營養建議的早期教育、遊戲、健康服務,以改善幼兒及其家庭 的生活,希望透過這樣的啟蒙教育加強家庭與社區的連結,促進兒童情緒、社會、 健康良好的發展,進一步提昇兒童的學習能力,整個啟蒙教育的焦點擺在強化教育 教育部門與其他相關部會的聯繫與整合、支持並鼓勵父母雙親的參與幼兒的教育學 習(葉郁菁,2006)。目前在英國各地已經約有96,000個學校有為學前幼兒提供啟蒙 教育,但考慮到其地區性的差異,僅有非常少數的地方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的啟蒙 教育(王文瑛等,2005)。 二、 實施方式 (一) 托兒服務及家庭支持 建立家庭及雙親教育研究所,提供指導及有效發展家庭支持,並擴大托 兒服務給所有4歲兒童。 (二) 改進對家庭經濟的支持

(33)

透過工作家庭稅及兒童照顧稅,及稅制改革推動,並增加現代性兒童 支持,配合家庭財務需求,協助平衡工作與家務,改進雙親離職準備,並 提供教育津貼幫助年輕人未來的教育。 (三) 強調外展服務(outreach service)及家庭訪問 支持家庭與雙親,提供外展服務教導父母親學習如何照顧兒童,另外 還有提供有關兒童健康和發展的諮詢。另外還包括家庭及小孩在家中的服 務,也包括以團體為基礎的走讀支持。 (四) 對身障與特殊需求兒童家庭之特殊服務 在許多英國許多地方政府,其啟蒙教育對4歲以下兒童及其父母有特殊 需求的提供資源支持與服務,如在家的喘息服務及電話支持服務。 英國(2001)貧窮兒童佔全國兒童人口高達24%,其啟蒙教育的發展,是針對學齡 前兒童提供相關服務,目前在各地方為學齡前兒童提供啟蒙教育的學校共有96,000 個(http://www.surestart.gov.uk/)。另外,2005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於大 選中提出工黨政策宣言(The Labour Party Manifesto, 2005),宣示將繼續「安穩起步」 的計畫,預計2010年前在全國成立3500家的「安穩起步兒童中心」(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er)。

叁、 加拿大之啟蒙教育(Early Year Program)

一、 實施型態

加拿大安大略省於 1999 年完成學前兒童研究報告,並於 2001 年推出 Early Year Program。兒童暨青少年服務廳(Ministry of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廳長 Mary

(34)

Anne Chambers 更宣佈,安省將投入 1 億 4 千 2 百萬加幣提供 7000 個托兒空間 (childcare spaces),並成立加拿大第一個幼兒教育者學院(Colleg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以確保幼兒教育者之專業水準。安大略省省府另藉提供在職訓練獎助金 及補助旅費及住宿費等方式,幫助想提升其自身任教資歷的幼兒教育者取得幼兒教 育學位。(教育部,2007)

上述措施為安大略省最佳啟蒙計畫(Best Start Plan)之ㄧ部分,主要目的在增進 幼兒早期學習、兒童保健及發展並確保兒童在正式進入學齡期之成功。最佳啟蒙計 畫的 4 大目標為:提供負擔得起的兒童保健及托兒服務、增加更多優質的兒童保健 和早期學習計劃、擴大投資在早期兒童發育之金額、對有幼兒之家庭提供更多的幫 助(http://www.peelregion.ca/childcar/best-start/best-goals.htm)。 二、 實施方式 安大略省目前約有 103 個由聯邦及省府補助之托兒所,提供免費之課程及服務 給 0-6 歲的幼兒與其父母。對於選擇私立托兒中心之家庭,省府另依據家庭年收入 酌予補助每個家庭托兒之費用,以每天平均加幣 43 元之托兒費用計算,年薪 2 萬 加幣之家庭給予全額補助,年薪 4 萬之家庭僅需付加幣 8 元之托兒費用,年薪 6 萬 之家庭則需自費 31 元加幣。 安省幼兒教育者為專門培育兒童早期發展及學習之專業人士,這些具有學院或 大學幼教學位之專業人士設計並教導能夠激發學齡前或在學幼兒身心發展之活 動,其可就業領域廣泛,包括托兒中心、家庭托兒所、安大略省早期教學中心及學 校等。根據估計,安大略省約有 29,000 位幼兒教育者,這些幼兒教育者在新的幼 兒教育者學院成立後必需依法向學院登記。

(35)

幼 兒 教 育 者 學 院 成 立 之 主 要 目 的 在 監 督 並 提 供 幼 兒 教 育 之 標 準 , 確 保 在 托 兒 所 等 地 之 兒 童 受 到 合 格 人 士 之 專 業 照 顧 。 但 其 最 終 目 的 是 希 望 藉 由 培養專業人員的服務進一步協助改善 0-6 歲幼兒的健康及其他發展;協助父 母 履 行 他 們 的 責 任 ; 確 保 幼 兒 資 訊 的 流 通 ; 協 助 社 區 回 應 幼 兒 的 需 要 , 以 確 保 幼 兒 能 在 人 生 的 一 開 始 就 能 得 到 最 佳 的 學 習 和 成 長 ( 教 育 部 , 2007 ; http://www.gov.on.ca/children/english/programs/beststart/index.html) 肆、 台灣本土之啟蒙教育—以內政部兒童局和家扶基金會為例 目前台灣官方所推動的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啟蒙教育服務,大都是以內政部兒童 局於94年所制定的「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計畫」為主,且各縣市 在計劃實施的方式也都大同小異;而另外一個規模較大的弱勢家庭學前幼兒啟蒙方 案,則是由民間單位—家扶基金會結合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所自行發起推動的啟蒙 教育,兩者在實施層面上和做法有很多的差異,故本研究將舉兩者來做說明和比 較,分述如下: 一、 內政部兒童局 (一) 實施型態 內政部兒童局為協助外籍配偶、單親、原住民、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 等弱勢家庭兒童,提供有關語文及學習發展能力所需之有利環境,充實學前 準備以強化社會適應,減緩其日後學習之障礙,於 2005 年 1 月 10 日頒布「外 籍配偶及弱勢家庭兒童學前啟蒙服務計畫」。其目的為使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 兒童能在學前和其他中產階級同儕有相當的立足點,爰參考並運用相關先進 國家針對貧窮及移民兒童有提供「啟蒙方案」的及早介入,藉以強化兒童早 期的語文發展以及協助照顧者對於幼兒語文發展的了解,提供其認知發展所

(36)

需有利情境,進一步降低與一般主流社會兒童之落差 (內政部,2008) 。 (二) 實施方式 為指導外籍配偶及弱勢家庭進行家庭環境之整體規劃,協助文化刺激不 利兒童及語言發展弱勢兒童必要的語言教育經驗,建構支持體系以提供豐富 的學習情境,其學前幼兒啟蒙教育的實施方式如下: 1.進行到家輔導之環境設計策略與閱讀引導及語言表達示範,提供或補充弱 勢家庭幼兒良好語言發展所需環境佈置,並引導親子共同學習以強化親子 互動。 2.進行以團體為基礎之親子閱讀與成長團體,提供弱勢家庭父母及主要照顧 者適當的語言與親職教育訓練,增強語文能力與親職知能以協助幼兒語言 認知發展。 3.培訓學前幼托園所教保人員,及有意願投入協助弱勢家庭兒童成長之社福 團體與志願工作人員相關進修課程,加強促進多元文化兒童之語文認知發 展。 4.規劃結合社區團體之支持網絡,建立各類支持與學習團體,以擴大家庭語 文學習服務效果。(可於幼托園所、圖書館或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進行)。 二、 家扶基金會 (一) 實施型態 目前台灣地區學齡前之幼兒教育尚未列入國民義務教育,幼兒若須進 入幼稚教育體系,則須由家長自行負擔該幼稚教育費用。據一般估計了解,

(37)

若有一名幼兒進入幼稚教育系統中(如幼稚園或是托兒所),則一年之幼稚 教育之費用平均花費約十萬元整;然而對於低收入家庭幼兒而言,每年約 可獲得政府三萬八千元之幼稚教育之補助,中低收入戶每年約可獲得二萬 四千元之補助。唯政府補助與前述每年平均約十萬元之花費相較,對於中 低收入戶家庭而言,讓幼兒進入幼稚教育系統仍是一項沉重的負擔。 因此,家扶基金會於 94 年開始著手規劃,藉由生態觀點之運用,發展 貧窮家庭幼兒啟蒙方案,提供扶助家庭幼兒接受幼稚教育之機會;並透過 家長參與之觀點,協助本會扶助家庭中有 4-6 歲幼兒之家長了解並獲得幼 兒發展之知識並提供適當之教養方法。使扶助之幼兒在身體發展、認知發 展及社會情緒發展能達到與一般家庭幼兒同樣之發展水準,享有公平之發 展機會。 為更進一步提升幼童在各面向發展,家扶基金會之啟蒙方案在既有親 職教養課程外,還增加幼兒生活適應課程,期待透過幼兒社交技巧練習、 小肌肉發展練習、觀察力培養及表達能力訓練等內容,幫助幼兒與人建立 和諧關係並提升自信心。 (二) 實施方式 家扶基金會之「幼兒啟蒙方案」係以發放托育津貼方式提高本會扶助 之學齡前兒童接受學前教育之機會;並藉由親職育兒教育課程協助家長獲 得幼兒發展知識及適當之教養方法,使本會扶助之學齡前兒童在身體發 展、認知發展及社會情緒發展能達到與一般家庭幼兒同樣之發展水準,並 享有公平之發展機會。

(38)

此方案除每月發放托育津貼減輕扶助家庭之經濟壓力外,同時提供兼 具理論及實作之親職課程、發送育兒輔助媒材(書籍、繪本、錄影帶或 CD 等)、組成支持團體、與家庭、學校及社工員三方進行幼兒發展及學習狀 況評估並建立幼兒發展學習檔案。期待透過上述多面向服務,減少扶助之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童輸在發展的起跑點上。 從內政部兒童局和家扶基金會所實施的啟蒙教育方案來看,其共同之處是所提 供服務的對象均針對弱勢的家庭及其家庭中的學前幼兒為主,希望藉由啟蒙教育的 方式提供幼兒的教育刺激及增強其主要照顧者親子互動的能力與親職技巧,進一步 促使幼兒學習能力的發展。但如果進一步的比較,差異比較大的部份是,內政部兒 童局的啟蒙方案是採行頻率比較高的到家輔導教學並搭配團體活動設計、親子共讀 等方式,焦點著重在提昇幼兒認知發展及語言溝通能力。而家扶基金會則採用發放 幼兒托育津貼,針對家長的部份則是每月提供親職教養、育兒及支持團體等課程; 幼兒的部份則設計與幼兒發展相關的活動,以及親子實作練習課程等。所探討的除 了認知、語言溝通外,還增加了社會性互動、身體發展、大小肌肉等,較著重幼兒 全面性的發展,唯獨課程實施頻率一個月僅一次,似乎是少了些,但兩者各有其優 缺點。表 2-2:是個人針對各國啟蒙教育實施的型態及方式所作的歸納與整理。

(39)

國家 項目

美國

英國

加拿大

計畫 背景 1964 年詹森總統提出經濟 機會法案,並送交國會通 過,同時下令經濟機會局 (Office of Economic Opportunity, OCE)制定 「啟蒙教育計畫」

(Project Head Start)。

1997年進行政府開支檢 討工作後提出有關計畫 並於1999年開展第一個 Sure Start地方計劃 安大略省於 1999 年完 成學前兒童研究報告,並 於 2001 年 推 出 Early Years 計劃 計畫 目標 1.為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 ,提供學前服務,加強 入學前的適應; 2.透過全面的支援服務, 滅少跨代貧窮的循環 透過下列措施於2010年 紓減貧窮兒童問題: 1.為所有兒童提供幼兒照 顧服務; 2.提升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3.支援家長養育子女和投 入工作 1.改善6歲幼兒的健康及 其他發展; 2.協助父母履行的責任 ;確保幼兒資訊流通; 3.協助社區回應幼兒需要 服務 對象 3-5歲之兒童及其家庭, 後來向下延伸至0歲幼兒 懷孕期至14歲之兒童及 其家庭(特殊需求的兒童 延長至16歲) 0至6歲之兒童及其家庭 主責 部門 衛生福利部門下的 Head Start Bureau

教育及勞工保障部聯合 管理的專責小組 Sure Start unit

兒童及青少年部會 服務 內容 1.提供全面及具質素的服 務,以培育低收入家庭 兒童的健康發展; 2.舉辦教育、早期幼兒發 展、醫療、牙齒保健、 精神健康、營養等範疇 不同活動,並邀請家長 參與 1.確保每名3-4歲兒童獲得 每週12.5個小時的幼兒 照顧及教育服務; 2.各區均有價格經濟而具 質素的課餘活動;於貧窮 和偏遠社區提供幼兒中 心、保健及家庭支援服務 1.推廣懷孕期、出生及嬰 兒期的保健; 2. 改 善 對 父 母 和 家 庭 的 支援; 3. 加 強 兒 童 的 早 期 發 展、教習及照顧; 4.增化社區支援網絡 表2-2:各國啟蒙教育計畫實施的比較

(40)

台灣

國家 項目

內政部

家扶基金會

計畫 背景 為協助外籍配偶、單親、原住民、低收 入戶及中低收入戶等弱勢家庭兒童,提 供有關語文及學習發展能力所需之有利 環境,充實學前準備以強化社會適應, 減緩其日後學習之障礙。 2005 年開始著手規劃,藉由生態觀 點,發展貧窮家庭幼兒啟蒙方案,提供 扶助家庭幼兒接受幼稚教育之機會。 計畫 目標 針對貧窮及移民兒童提供「啟蒙方案」 的及早介入,藉以強化兒童早期的語文 發展以及協助照顧者對於幼兒語文發展 的了解,提供認知發展所需有利情境, 進一步降低與一般主流社會兒童之落差 1. 藉 由 現 金 補 助 提 高 學 齡 前 兒 童 受 教育之機會。 2. 協 助 受 助 之 幼 兒 獲 得 身 體 發 展 、 認知發展及社會情緒等面向之幼兒 潛能發展,能達致平均水準。 3.協助受助家庭之家長獲得幼兒發展 知識及並增強其親職技能。 4.透過幼兒生活適應課程,提升幼兒 能力及自信心。 服務 對象 弱勢家庭學齡前幼兒及其家庭 接受扶助貧困及弱勢家庭4-6歲的幼兒 主責 部門 兒童局 社工處 服務 內容 1.進行到家輔導引導親子共同學習以強 化親子互動。 2.以團體為基礎之親子閱讀與成長團體 3.培訓學前幼托園所教保人員,投入啟 蒙教育加強促進多元文化兒童之語文 認知發展。 4.結合社區團體之支持網絡,擴大家庭 語文學習服務。 1. 提 供 兼 具 理 論 及 實 務 的 親 職 育 兒 課程協助家長獲得幼兒發展知識及 適當教養方法。 2.每月發放幼兒托育津貼。 3.組成支持團體與家庭、學校及社工 進行幼兒學習發展評量。 續 表2-2:各國啟蒙教育計畫實施的比較

(41)

從上表各國啟蒙教育方案實施的說明比較後,我們可以瞭解到各國政府對於學 前幼兒教育的重視,特別是針對弱勢貧窮的低收入戶家庭及其幼兒提供的早期介入 服務。在美國、英國及加拿大的部份,對幼兒所提供的啟蒙教育是屬於比較全面性 的,包括健康、教育及醫療等,除此之外對於家庭的部份也提供了相當的支援,並 鼓勵家長的參與。而本國內政部和家扶基金會所提供的啟蒙教育亦是以弱勢貧窮家 庭和幼兒為服務對象,也都有提到家長參與的部份。但內政部的啟蒙方案看起來會 比較偏重在幼兒認知及語言上的學習,家扶基金會則以發放幼兒教育津貼和提供親 職教育和幼兒適應課程為主要的特色,但不管如何,從上述各國啟蒙教育方案的推 動與實行,都可以發現其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啟蒙教育服務的方式,還有家庭的參與 及各種資源的提供來協助這群弱勢家庭的孩子,使其在學前能夠得到適當的教育和 學習機會。

(42)

第四節 影響弱勢家庭幼兒發展相關因素之探討 本研究所提之弱勢家庭其定義是依貧窮線所產生的弱勢家庭。而「貧窮」是一 普遍存在於各個文化中的現象,近年由於社會急遽變遷,家庭型態及功能改變,使 得弱勢家庭問題更顯複雜。如家庭社經背景、文化環境、父母親/主要照顧者教育 程度、親職能力的不同及家庭尋求資源的多寡等,都會對家中幼兒日後之發展產生 不同的影響。王篤強(2007)在其著作當中也提到,經濟壓力會間接透過家庭變化的 過程影響子女發展的結果,經濟資源不足將影響子女的學業成就;另根據相關的調 查結果顯示,弱勢家庭其主要照顧者的親職功能不佳、教育程度不高與時間限制等 因素,造成二代子女學業表現低落、偏差行為等問題,成為主要照顧者養育子女的 主要困擾。至於在單親家庭中,因為非正式協助資源不足,且對正式資源資訊不瞭 解,而造成必須放棄工作照顧子女,或讓子女自我照顧;所以除了經濟困境外,最 常見的也是子女養育及教育的困擾(洪麗芬,1992)。Gutman 和 Eccles (1999)針對 經濟負擔與父母行為與子女成就做相關的研究發現,若是父母對於家庭經濟負擔感 到沉重時其親子關係呈現負向,則對於學校活動之涉入也會呈現較消極的情形,此 現象也間接形成了經濟負擔與子女學業成就的關係(引自王篤強,2007)。另外,國 內還有一些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於一些族群文化弱勢的外籍配偶家庭,其大部份的 家庭社經地位較低,再加上母親中文能力欠佳,父母親教育程度較低,管教態度放 任疏忽,對子女教育的資源投入較少等種種因素,造成子女在口語表達及語文學習 上的弱勢,導致學習成就偏低(劉秀燕,2003;張淑猜,2004)。 一個人的學習,開始於出生。幼兒時期又是一個人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也是 許多認知基本觀念建立的時間。幼兒時期的教育品質好壞,直接影響到兒童國小時 期的學習能力與習慣,尤其是在學習習慣,以及語文、表達能力,其影響更可能延 伸到成人之前的一切學習。台灣社會在貧富不均的情況,以及家庭社經地位及其他

(43)

因素的影響下,家庭背景優勢的子女較容易接受較佳的教育機會,其家庭環境跟幼 兒受教育的好壞是成正向關係的,家庭環境越好,孩子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也就越 高,雖然弱勢家庭的父母也很想要讓孩子受好教育但是因為經濟壓力因素卻很難達 成。王孝聖(2007)指出,就社會階層的流動性與公平性來說,社經地位較好的家庭, 其子女可以從小開始接受良好的幼兒教育,但對於廣大社經地位在中下階層的弱勢 家庭來說,想要維持生活上的基本開銷維持,可能就已經捉襟見肘,更遑論有能力 顧及學齡前的幼兒教育,以至於其子女在進入國小一年級前,就已經與社經地位良 好的學童產生了顯著的差異性,這不但會造成國小教師在教學上的困擾,更會直接 造成學童間認知落差的衝突。從這個研究發現,對於一些弱勢家庭的幼兒,如果我 們不能夠在學前就及早介入,國小老師在未來教學上也會產生較大的困難,而孩童 在學習也會跟不上,所以啟蒙教育的實施對於弱勢家庭學前幼兒是有其必要性。 因此,研究者認為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的發展因受到經濟貧困、生活匱乏、文化 環境刺激不足,以及父母親/主要照顧者疏於教導照顧等種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將 對家中學前幼兒日後語文、智能及整體學習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

(44)

第五節 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發展的影響 壹、 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幼兒發展的影響 美國的「啟蒙教育」方案由各州公立或民間非營利組織來執行,服務對象以出 生至入小學前幼兒為主,提供免費或部分收費的托育服務及學前教育課程,以幫助 孩童整體性的發展,其目的在鼓勵弱勢幼兒及早接受教育,以及貧窮家庭之家長參 與親職教育課程,並由社工人員定期家訪,提供幼兒發展相關知識,使父母在參與 方案執行時能更加的順利;而機構還會聘用弱勢家庭的父母做為啟蒙方案的工作人 員,讓低收入戶的父母能同時兼顧知識能力及收入,目的在於讓弱勢貧童接受全面 性的服務,使其能與一般孩子一樣立足於相同的起跑點上。此方案服務成果卓越, 參與「啟蒙教育」方案的幼兒,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也發現參加此項方案之貧困 兒童在青少年的犯罪率低於未參加此項方案之兒童,另外在學業成績表現到也達到 一般兒童學業成績平均值以上;在方案執行過程中也易發現發展遲緩之幼兒,並可 及早協助其進入早期療育服務;其他發現包括,參加此方案之幼兒發生情緒障礙問

題之機率低於未參與此方案之幼兒(Office of Head Start, 2008)。可見早期啟蒙教育

的介入與社會服務對貧窮兒童有著深遠之影響。而根據國內外許多文獻指出 (王文瑛等,2005;梁美榮等,2006;楊璧琿等,2006,廖月瑛,2006;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6; Hellen&John, 2002; Linda, 2004; Mary, 2008;Kagan, 2002;Schweihart, 2003,2004;Schweihart & Weikart, 1997;Sylva et al., 2004;Teresa, 2008),啟蒙教育對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的學習確實有相當正面的幫 助,以下我們將從與幼兒學前學習發展相關的幾個面向來加以說明。

(45)

一、 語文學習發展 幼兒期是一個人語言發展最重要的時期,三歲以後的幼兒,大腦發育迅速,聽 覺器官和發育器官也相當成熟,已經能分辨和模仿成人的語言,具備了語言迅速發 展的生理基礎,這個時期若幼兒的語言得不到及時的、正確的培養,語言的發展就 會明顯緩慢。而弱勢家庭在文化衝擊與資源限制下,對其孩童的撫育,比較無法提 供良好完整的照顧,當子女達到學齡階段,才由學校發現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往 往卻已過了療育的黃金時期(王文瑛、李瑞金、邱方晞、謝玉英,2005)。根據美 國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06)的研究報告,從幾項標準化測驗 的得分表現與家長及其他參與啟蒙相關人員的訪談及老師的評分發現,3-5歲的學 前兒童在字母認讀、書寫、詞彙使用的技巧、溝通表達以及故事閱讀能力,及語文 的學習發展均達到顯著的成長與進步。事實上,每個兒童都有無限的可能,若能及 早提供協助,不但可以減輕其語文發展問題,對於開發兒童潛能及降低對未來學習 與發展障礙都有很大的幫助。 二、 人格與智能上的發展 J.M.Hunt(1961)和 B.S.Bloom(1956)的研究指出早期介入對於孩童的學習生活及 其未來的發展,將會產生永久性的影響;特別是生長的環境因素,在 5 歲以前是一 個相當重要的階段,對於幼兒未來智能的發展將有決定性的影響。Bloom 認為智能 並不是天生就決定,而是經由後天環境因素塑造形成的;因此,孩童的智能是可以 經由改善學習環境而得到進展的。所以啟蒙教育方案的設計就是秉持這樣的一個理 念,希望透過社會福利的服務與協助,改善學習環境,對於幼兒人格陶冶、智力發 展將有助於其未來性向、興趣、能力之正向成長(全國幼教資訊網,2007);美國啟 蒙教育方案的榮譽主席 Johnson (1965-1969),公開表示啟蒙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孩童 的智力,且「打開這一道門,還可以將孩童從黑暗貧窮中導引到充滿希望與機會的

數據

表 4-1-2  弱勢家庭學前幼兒特性之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全部個案(N=10,男生 5 人,女生 5 人)  變項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  標準差  幼兒特性  年齡  生理年齡(月)  10  100%  66.3  1.535  發展年齡(月)  10  100%  70.6  8.383  語文發展概況  + 1SD  7  70%  105.43  2.637  - 1SD  3  30%  97  2  智能發展概況  + 1SD  3  30%  102.33  2.309  - 1SD
表 4-1-3 弱勢家庭學前不同性別之幼兒其前後測得分之描述性統計表  測驗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男生  5  36.40  6.229 修訂畢保德圖畫 詞彙測驗前測  女生  5  39.00  5.431  男生  5  65.40  10.114 修訂畢保德圖畫 詞彙測驗後測  女生  5  65.40  12.422  男生  5  19.00  2.828 TONI-3 非語文  智力測驗前測  女生  5  20.20  3.033  男生  5  27.00  2.915 T
表 4-1-4 弱勢家庭學前不同性別之幼兒其前後測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摘要表  變異數相等的 Levene 檢定  平均數相等的 t 檢定 測  驗  F 檢定  顯著性  t 值  顯著性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 前測  .419  .536  -.703  .502  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 後測  .378  .556  .000  1.000  TONI-3 非 語 文 智 力 測 驗  前測  .793  .399  -.647  .536  TONI-3 非 語 文 智 力 測 驗  後測
表 4-1-5 弱勢家庭特性之描述統計分析表  全部個案(N=10,男生 5 人,女生 5 人)  變項  人數  百分比  家庭特性  低收入戶  4  40%  中低收入戶  6  60%  母親國籍  本國  4  40%  外籍(中國大陸)  6  60%  父母親/主要照顧者  母親(單親)  9(2)  90%(20%)  祖父母  1  10%  家庭成員組成  有身障者  4  40%  無身障者  6  60%  父母親/主要照顧者學歷  國小  2  20%  國中  6  60%  高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肢體傷殘、視障、聽障、言語障礙、自閉 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特殊學習

基金一 72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二 3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基金三 16人 有經濟需要、家庭照顧需要的家庭 機構一

保護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可降低兒童受傷害/虐待

Restorative practice and special needs: A practical guide to working restoratively with young people. Philadelphia, PA: Jessica

社會福利署 家庭及兒童福利科 高級社會工作主任 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兒童管養) 伍麗珍女士..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school setting... Creative approach for counseling individual children in the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Factors that Increase Risk and Interfere with Recognition of Abuse.... ASD –

2.過度活躍/ 衝動型 (Hyperactive, Impulsive predominant).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