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策略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閱讀策略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數位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E-learning Master Program of Library and lnformation Studies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立. 政 治 大. 學. 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 ‧ 國. 閱讀策略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 A Study on Learning Effect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to Social Studies in Higher Grades of Elementary School.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林巧敏 博士 Advisor:Chiao-Min Lin, Ph.D.. 研 究 生:劉麗萍 撰 Author:Li-Ping Liu. 中華民國 104 年 7 月 July, 2015.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利用結構/摘要/作筆記閱讀策略教學運用於高年級學童社 會領域教學之學習成效,並根據研究結果擬具社會領域教師對於學童施行閱讀策 略融入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觀察法、問卷分析法及訪談法,以兩班國小五年級 學童為研究對象,一班為接受「結構/摘要/作筆記閱讀策略」教學之實驗組學生,. 政 治 大. 一班為接受傳統社會領域教學之控制組學生,兩班學生皆由研究者進行教學,進. 立. 行為期九週共十八堂之實驗教學課程,在教學前後,對研究對象實施前測、後測,. ‧ 國. 學. 藉以了解社會學習成效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 依據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y. Nat. n. al. er. io. 社會學習領域之成效影響沒有顯著差異。. sit. 一、 融入「結構/摘要/作筆記閱讀策略」教學,對於有效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 i n U. v. 二、 實施「結構/摘要/作筆記閱讀策略」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學習,對於不同學. Ch. engchi. 習成就的學童沒有顯著影響。. 三、 「結構/摘要/作筆記閱讀策略」教學後,學生閱讀理解、閱讀策略運用、 社會領域學習能力有顯著的進步。.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國小社會領域教師進行閱讀策略融入社會科教 學及未來研究之建議。. i.

(3)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Abstract/Making Not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to higher grade pupils’ learning effect on social studi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reference for teachers of social studies integra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to the instruction for pupils is proposed.. With experimental research, observation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two classes of G5 pupils are studied. The students in one clas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 Structure/Abstract/Making Not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while another class, a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s traditional. 政 治 大. instruction on social studies. Both classes of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by the researcher. 立. for 18 sessions in 9 weeks. Pretest and post-test are preceded before and after the. ‧. ‧ 國. social studies.. 學.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arning effect 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sit. y. Nat. are summarized.. er. io. 1. Structure/Abstract/Making Not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does. al. v i n C h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ucture/Abstract/Making Notes strategy instruction does engchi U not show remarkable effects on the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of pupils with different n. not significantly enhance high grade pupils’ learning effect on social studies.. 2.. learning achievements. 3. After the Structure/Abstract/Making Notes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nstruction, the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strategy applic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ies in social studies reveal notable progress.. Finally, suggestions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social studies integrating reading strategy into the instruc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ii.

(4)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立. 政 治 大. 第一節 閱讀策略教學.. ....................................11. ‧ 國. 學. 第二節 閱讀策略成分.......................................15 第三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29. ‧.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y. Nat. sit. 第一節 研究架構...........................................39. n. al. er. io.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41. i n U. v. 第三節 研究對象...........................................45. Ch. engchi.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實施程序.................................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學習成效分析.......................................55 第二節 學習文件資料分析...................................61 第三節 問卷分析...........................................78 第四節 訪談與行為觀察分析.................................100 第五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112. iii.

(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6 第二節 教學實施建議.......................................118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11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21 英文部分..................................................123. 政 治 大 【附錄一】五年級上學期社會領域期末評量卷(含雙向細目表)....125 立. 附錄. 【附錄二】學生訪談大綱....................................132. ‧ 國. 學. 【附錄三】課程教學回饋單..................................133. ‧. 【附錄四】教學方案設計....................................136. y. Nat. 【附錄五】教學觀察記錄表..................................146. er. io. sit. 【附錄六】國小五上社會領域課程計畫表......................147 【附錄七】國小五下社會領域課程計畫表......................150. al. n. v i n 【附錄八】五年級下學期社會領域期末評量卷(含雙向細目表)....153 Ch engchi U. iv.

(6) 表目次 表2.1 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16 表2.2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基本架構表.............................31 表2.3 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與各年段教材重點關係表...............32 表3.1 實驗設計模式...........................................41 表3.2 實驗組教學進度表.......................................49 表3.3 控制組教學進度表.......................................50 表3.4 資料編碼系統...........................................52 表4.1.1 實驗組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就前後測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5 實驗組前後測成對樣本統計量及其相關數據...............56 實驗組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56 控制組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就前後測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7. 表4.1.2 表4.1.3 表4.1.4 表4.1.5.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控制組前後測成對樣本統計量及其相關數據...............57 表4.1.6 控制組前後測成對樣本t檢定............................58 表4.1.7 實驗組與控制組之前測、後測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摘要表....58 表4.1.8 高、低組學習成就學童前後測成績之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摘要表 ............. ...............................................59 表4.1.9 高學習成就學童前後測卷非記憶題型得分分析表...........60 表4.1.10低學習成就學童前後測卷非記憶題型得分分析表...........61. sit. y. Nat. n. al. er. io. 表4.3.1 結構策略有助理解閱讀文章內容的認同程度統計表.........79 表4.3.2 結構策略容易學習的認同程度統計表.....................79 表4.3.3 結構閱讀策略可運用於閱讀活動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0 表4.3.4 喜歡使用結構策略閱讀文章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0 表4.3.5 會再利用結構策略進行閱讀活動認同程度統計表...........81 表4.3.6 摘要策略有助理解閱讀文章內容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2 表4.3.7 摘要策略容易學習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2 表4.3.8 摘要閱讀策略可運用於閱讀活動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3 表4.3.9 喜歡使用摘要策略閱讀文章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3 表4.3.10 會再利用摘要策略進行閱讀活動認同程度統計表..........84 表4.3.11 作筆記策略有助理解閱讀文章內容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5 表4.3.12 表4.3.13 表4.3.14 表4.3.15 表4.3.16 表4.3.17. Ch. engchi. i n U. v. 作筆記策略容易學習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6 作筆記閱讀策略可運用於閱讀活動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6 喜歡使用作筆記策略閱讀文章的認同程度統計表..........87 會再利用作筆記策略進行閱讀活動認同程度統計表........87 課程教材內容難易認同程度統計表......................90 補充閱讀材料內容難易認同程度統計表..................90 v.

(7) 表4.3.18 對於時間安排的認同程度統計表........................91 閱讀課程內容滿意程度統計表..........................91 閱讀策略運用在社會學習領域學習喜愛程度統計表........92 閱讀策略課程有助文章重點掌握的認同程度統計表........92 閱讀策略難易度認同程度統計表........................93.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4.3.19 表4.3.20 表4.3.21 表4.3.22. Ch. engchi. vi. i n U. v.

(8) 圖目次 圖2.1 摘要策略教學階段圖....................................24 圖2.2 作筆記教學課程架構圖..................................28 圖3.1 研究架構圖............................................39 圖3.2 研究流程圖............................................47 圖4.3.1「結構閱讀策略」的理解及使用各項滿意度統計圖.........81 圖4.3.2「摘要閱讀策略」的理解及使用各項滿意度統計圖.........85 圖4.3.3「作筆記閱讀策略」的理解及使用各項滿意度統計圖.......88 圖4.3.4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結構閱讀策略」有助理解文章內容認同 程度統計圖..........................................94 圖4.3.5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結構閱讀策略」容易學習認同程度統計圖 ....................................................9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圖4.3.6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已經學會「結構閱讀策略」認同程度統計圖 ....................................................95 圖4.3.7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摘要閱讀策略」有助理解文章內容認同 程度統計圖..........................................96 圖4.3.8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摘要閱讀策略」容易學習認同程度統計圖 ....................................................96 圖4.3.9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已經學會「摘要閱讀策略」認同程度統計圖. sit. y. Nat. n. al. er. io. ....................................................97 圖4.3.10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作筆記閱讀策略」有助理解文章內容認同 程度統計圖..........................................97 圖4.3.11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摘要閱讀策略」容易學習認同程度統計圖 ....................................................98 圖4.3.12 不同學習成就學童對已經學會「作筆記閱讀策略」認同程度統計圖 ....................................................99.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緒論共分成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 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名詞釋義,茲將各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閱讀策略的重要性. 政 治 大.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啟動英國閱讀年的前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立. Blunkett)指出: 「每當我們翻開書頁,等於開啟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閱讀是各. ‧ 國. 學. 種學習的基礎。在我們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們心靈的,莫過於閱讀。」其 表示要把英國「打造成為一個舉國皆是讀書人的國度」(Build a Nation of. ‧. Readers),並將 1998 年 9 月到 1999 年 8 月定為英國全國閱讀年 (天下雜誌教育. y. Nat. sit. 基金會,2002) 。. n. al. er. io. 美國無論是前任總統柯林頓的「美國閱讀挑戰運動」或前任總統布希的「閱. i n U. v. 讀優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閱讀。從柯林頓總統時代通過卓越閱讀法案至布希總統. Ch. engchi. 於 2001 年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在後面」(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 改革方案,將「閱讀優先計畫」(Reading First)作為政策主軸,聘請閱讀專家 於聯邦教育機構工作,以有效推動閱讀優先政策,尤其特別重要的是提撥經費補 助閱讀環境較差的弱勢學生。 日本從 1960 年就開始重視閱讀的影響力,鹿兒島縣立圖書館館長京鳩十發 起了「親子二十分鐘讀書」運動,要求大人每天最少陪小孩看 20 分鐘的書。此 一運動使整個日本社會開始重視閱讀,為日本戰後的「兒童文化」打下傲人的基 礎。此外,提倡家庭文庫,促使日本圖書館的增設,同時促進圖書館員專業化制 度及有效提昇圖書館品質 (齊若蘭,2002) 。 1.

(10) 我國教育部自 2001 年度起至 2003 年度止,推動為期 3 年的「全國兒童閱讀 計畫」;自 2004 年度至 2008 年度起,選定 300 個文化資源不足之焦點學校,加 強該校兒童之閱讀素養。為提升文化資源不足地區之圖書資源投入,弭平城鄉教 育資源的差距,因而推動為期 4 年的「焦點 300-國民小學兒童閱讀推動計畫」 以及 2006-2008 年的「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閱讀推廣計畫」。而行政院文建會也 將 2000 年訂為「兒童閱讀年」,並且舉辦臺灣兒童文學一百的評選活動,為兒 童閱讀年提供本土的優良兒童文學作品,從這一連串的措施顯示政府對於推動學 童閱讀的關注。希望藉由閱讀交流的啟動,分享閱讀教學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知. 政 治 大 世界各國近年來推動教育改革,都將推廣閱讀及提升閱讀能力列為重點,除 立. 能,進而進行知識共享,增進閱讀的廣度。. 了語文科之外,社會學科也需要大量閱讀,連數理科也不例外,像是在解應用問. ‧ 國. 學. 題時,需先讀懂題意才能解題。惟有透過閱讀,才能讓我們跨越時空及環境的限. ‧. 制,暢遊古今中外。. y. Nat. 閱讀是一種從眼睛提供視覺刺激大腦,到大腦再建構出意義的歷程,在閱讀. er. io. sit. 過程中,必須經歷四個循環:視覺、感知、語法以及語意,並達到建構意義的目 的,可知閱讀是個動態的歷程,閱讀時讀者必須運用有效的策略來尋求意義(洪. al. n. v i n 月女譯,1998)。故要流暢的閱讀則需要使用閱讀策略,許多學校也注意到這一 Ch engchi U. 點,而進行課外閱讀教學。不過經常出現的情形卻是學童一人一書,未有指導之 事;或有指導,方法也不多元。 近年有關閱讀的理論,主要探究於閱讀活動發生的情形,以及讀者以何種. 方式學習閱讀。一般認為閱讀歷程包含「識字」及「理解」兩個主要成分。對於 中文閱讀的成分,柯華葳(1993)、吳訓生(2000)也將閱讀分為識字與理解兩 大部分,其中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理解則是閱讀的最終目標。教師若指導學童運 用有效的閱讀理解策略,有助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所謂的策略是一種有系 統、有計畫的目標導向活動。而閱讀理解策略就是運用各種策略來達到對文章的. 2.

(11) 瞭解(陳佳慧,2008)。 許多閱讀理解策略的教學研究結果顯示,提供策略教學有助於學生的理解 表現。這些理解策略的研究選擇國小、國中生、高中職學生或是大學生,設計結 構化的教學課程,在經過短時間或數周的訓練之後,普遍發現學生在閱讀理解上 的進步。閱讀理解策略是讀者計畫或設計用以增進閱讀理解的可控制之意識化歷 程。雖然後設認知的研究發現有些高閱讀能力學生能自己發展出閱讀理解策略, 但仍有許多學生在老師沒有明確教授閱讀理解策略之前,沒有辦法自己發展出策 略。而老師的一般授課活動中,閱讀策略往往佔很少的比例 (轉引自陳茹玲,. 政 治 大 分析閱讀策略教學融入各年齡層的研究,多數以中小學學生為研究對象, 立. 2010)。. 近年來也開始有針對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的相關研究出現,而也有針對特殊學生進. ‧ 國. 學. 行教學研究;以融入科目分類,除了語文學科(含英語),尚有自然領域與社會領. ‧. 域;以實施的閱讀策略課程而言,大致可分為整合策略或單一閱讀策略訓練兩大. y. Nat. 類,前者是在教學過程中包裹兩種以上的多種策略課程融入,後者則是在一個教. er. io. sit. 學活動中單獨教授一種閱讀策略,像是摘要、故事構圖、心智圖策略。無論是整 合策略或是單一策略教學大多支持一個結論:透過策略性的閱讀可以有助於文章. n. al. 的理解。. Ch. engchi. i n U. v. 貳、閱讀策略在社會科教學的必要性. 相關的研究論文中指出:語文閱讀策略融入社會領域之教學有其實際可行 與特殊價值存在。閱讀是求知最重要的手段,對兒童行為具有深遠的影響與功 能。閱讀課除了常規語文領域需進行教學中,擔任其他學科之教師也可嘗試規畫 於該學科之閱讀課,或妥善利用圖書館之設備進行連結教學。有鑑於閱讀對兒童 潛移默化之效果不容忽視,根據語文教學過程發展之閱讀策略經驗,應用於各學 科之學習應能提供省思與助益,因此教師可以嘗試以閱讀策略融合任何學科的學 習,以閱讀策略融入於各種領域應是具有價值之研究課題(葉惠貞,2003)。. 3.

(12) 閱讀推動的責任總是落在級任教師或擔任語文課程之教師,但除了語文教 師及級任教師對於閱讀策略教學責無旁貸外,其他老師的教學是否就可以置身事 外?2007 年底國際閱讀素養(PIRLS 2006)的成績公布後,柯華葳教授和團隊們 提出了一份報告書,針對評比結果提出的建議之一為:學生閱讀的面向需要更寬 廣,閱讀不只是國語科或是國語老師的事,每一位老師都有介紹不同文體、不同 內容文本提供給學生的責任(柯華葳,2009)。所以身為老師,不該只把教閱讀這 件事留給國語老師,而是身為任何一科的老師進行教學時,應當透過課本文本或 是補充內容的教材來教導學生閱讀策略,讓學生習慣在不同領域的學習時能靈活. 政 治 大 報告書也建議老師需要在職進修閱讀理解教學方面的研習。既然要學生會運用閱 立. 運用各種閱讀策略,以提高學生在各科的學習興趣及增進其學習成效。此外,此. 讀策略,老師在教學中就有義務要教導學生,或是透過融入的方式讓孩子習以為. ‧ 國. 學. 常,而將這些策略內化,以面對各學習領域的學習課程。. ‧. 在國語文領域與社會學習領域都有許多教學方法與策略,而閱讀理解對於此. y. Nat. 兩個領域而言尤其重要。因為社會學習領域包羅萬象,而知識的理解有其結構. er. io. sit. 性,因此在概念的形成、知識的探索中,學習方法的建立是必修的課題,藉此學 生才能培養自學的能力(叢秀梅,2006)。為了提升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成效,教. al. n. v i n 授社會領域時,教師除了對課文進行闡述外,必須回到基本的閱讀策略指導,因 Ch engchi U 為社會領域的課文內容撰寫多以說明文的方式書寫,在此類文本下,身為教學者. 即便不是進行語文科的教學,亦能透過有效的閱讀策略教學使教學成效提升。而 當學生擁有較多獨立且有效閱讀說明文策略時,其吸收知識的能力將愈高,學習 將更具有主動性(幸曼玲等,2010)。 Armbruster(1988)指出學生無法有效理解教科書的內容可能原因之一,為 缺乏先備知識,而與閱讀有關的先備知識包含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 文 章 結構知識(knowledge about text structure) 及策略性知 識 (strategic knowledge)。內容知識是指以關文章主題的知識,學生可能缺乏理解文章內容所. 4.

(13) 需的先備知識,或者已有先備知識卻未能有效運用,或是擁有舊知識干擾新知識 的學習,這些原因均會導致閱讀理解發生困難。其次,文章結構知識所指的是有 關文章組織的知識。對兒童來說,他們對於敘述文體裁的文章較熟悉,因此能獲 得較佳的理解。最後的策略性知識指的是有關增進理解與學習方法的知識,包括 找重點、綜合與彙整、使用先前知識作推論、提問題、監控理解以及採用其他資 源以協助理解等。 參、教學現場的觀察 研究者目前擔任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的教學者,除了自行備課準備教材之. 政 治 大 準備,進行教學後的檢討改進,讓我們同領域的教師不斷地在領域社群中進行專 立. 外,每個月一至兩次的領域共同備課研習,也同樣聚焦於學生的學習。教學前的. 業對話。在領域社群備課研習中,我們決定聚焦於學生的評量表現,在定期評量. ‧ 國. 學. 結果出現後我們開始分析,找出學生答題情況較優及錯誤類型較多的題目,更重. ‧. 要的是希望之後透過教學方式的調整,可以使得學生達到水準之上的人數增多。. y. Nat. 於是任教社會領域的教師們嘗試要求學生需在課堂作筆記,以及在下一次課堂上. er. io. sit. 課時,由教師進行前一次上課內容提問,但卻未能在下一次社會領域評量的成績 上得到預期的成果。研究者不禁思索,這中間的落差是因為學生學習態度之故?. al. n. v i n 抑或學生尚未習得學習社會領域課程的有效方法?還是身為引導者的教師要先 Ch engchi U 解決的是啟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研究者認為,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上作筆記的要求,以及研究者在教學時先透 過提問以複習課程,而後進入主課程教學的教學歷程改變,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 並非全然無法提升,因為從學生的社會領域評量分數上仍可看見部分學生成績進 步。但學生的評量表現要有顯著的進步,及改善多數學生的社會領域學習成效, 就必須透過具體且可行動之方法調整教學,這樣應能普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提高社會領域評量的學習表現。 社會科是一門包含許多社會科學知識的綜合性學科。學生要吸收社會科的. 5.

(14) 知識,若只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述仍不足,必須能夠主動學習。如果學生能夠經由 閱讀教科書而獲得知識並加以思考,則日後就會從各個角度蒐集、分析資料及完 成獨立判斷。要由教科書中吸收知識,讀者的閱讀能力是影響讀者理解的重要因 素之一(賴明貞,2004)。 社會領域課本的文本多為說明文體陳述知識內容,適用於因果關係的結構 策略,能幫助學習更有系統(林玫伶,2010)。相關研究顯示摘要策略融入社會 領域文本教學,能幫助學生更了解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且更快速掌握課程重點, 有效提高學生社會領域的學業成就表現(張瀞方,2011)。學生經過作筆記的歷. 政 治 大 所任教的班級學生本身即有先備知識及程度之差異(不同學習成就),希冀研究結 立 程,也可獲得較好的閱讀表現(林蕙君,1995;辜玉旻,2010)。有鑑於研究者. 果除了讓教授社會學習領域的老師在上全班課程時一體適用,亦找出對於低成就. ‧ 國. 學. 學童的適性化指導策略,對於需要進行補救教學的學童能運用有效的策略進而達. ‧. 提高學習之成效。故本研究選擇採用摘要、結構、作筆記三種策略,作為融入社. y. Nat. 會領域教學的過程,分析混合三種閱讀策略對學生學習社會領域之成效影響,並. n. er. io. al. sit. 探討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的差異。. Ch. hi. en. i n U. v. gc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將以準實驗法、觀察法及深度訪談等方式,以 研究者任教學校五年級兩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摘要策略、結構策略及作 筆記策略等三種閱讀策略教學指導社會課文文本,希冀藉由這樣的教學方式調 整,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學習成效。具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分析有無融入三種閱讀策略教學對於提升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成效 的影響。 二、探討有無三種閱讀策略教學融入高年級社會領域教學,對於不同學習成 6.

(15) 就學童之學習成效的影響程度。 三、歸納提出運用閱讀策略於社會領域教學之經驗及其未來發展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目的,研究者所要解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有無融入閱讀策略之教學,對於有效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學習 之成效影響是否有差異?. 政 治 大. 二、有無實施閱讀策略教學融入社會領域學習,對於高、低學習成就的學童. 立. 是否有影響?. ‧ 國. 學. 三、社會領域教師進行社會領域教學時,應如何有效融入不同的閱讀策略教. ‧ y. Nat. io. n. al. er.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sit. 學?. Ch. engchi. i n U. v.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所任教之臺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本研究 實驗學校為全校36班的中型學校,學生人數約1,000人,五年級學年共有6班,研 究者選取本身任教的兩個班級為研究樣本,一班為實驗組,另一班為控制組(兩 班學生各為25人)。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為對象,採全班學生參 與研究進行的方式,因研究樣本以臺北市為主,研究結果無法完全推論至. 7.

(16) 臺北市以外之地區或應用於不同年級學生。 (二)研究教材 本研究使用「康軒版五年級社會課本」為教學教材,並無法涵蓋所有 版本之五年級社會科學習內容,學習內容與採用版本內容有關。.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一、. 閱讀策略. 政 治 大 來彈性調整其閱讀方法,以達到理解的目的。根據Mayer(1980)主張的閱讀理 立. 「閱讀策略」是讀者需視理解的要求,或視文章性質的不同或因閱讀的目的. ‧ 國. 學. 解認知成分,於「選擇-組織-統整」(selecting-organizing-integrating,簡 稱 SOI)的學習程序中,加入適當的策略可以助學生獲得有意義的學習。例如在. ‧. 選擇(selecting)步驟,可以應用策略(如作筆記,劃重點)標示哪些訊息是重要. sit. y. Nat. 的;於組織(organizing)步驟,要針對所選取的訊息重新加以組織,以形成一個. al. er. io. 連貫的(coherent),相互連結的整體概念。亦即建立訊息之間的內在連結,進一. v. n. 步的要求學生解釋文章內容的因果關係或概念間的關連為何。最後統整. Ch. engchi. i n U. (integrating)的步驟是將新吸收的知識與既有的知識整合,建立外在連結。在 整合新舊知識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例,進行類比,或者自我解釋(self explanation)等的閱讀策略,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 閱讀策略教學. 閱讀策略教學是指教師用來增進學童對文章理解的心理及行為所採取的一 系列有計畫的教學方法,而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重點,並且適當地 監控自己的閱讀歷程。閱讀策略教學有預測、連結、摘要、作筆記…等。 本研究所指導的閱讀策略為「結構」、「摘要」和「作筆記」三種理解策略。 8.

(17) 研究中結合三種閱讀策略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扮演營造教學情境的角色,並提 供學生一種可以循序學習的模式,最後,將學習責任逐漸轉移學生身上,老師則 退居為一個回饋與支持者的位置,致使學生能獨立學習。. 三、. 社會學習領域 該詞是九年一貫課程對社會科的新稱呼,包含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等. 人文社會學科的綜合。本研究所稱的社會學習領域指的是學校內所進行的社會科 教材單元及範圍而言。. 四、. 政 治 大 社會學習領域成就測驗 立. 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社會領域教學後,對內容概念的精熟程度。在本研究中,. ‧ 國. 學. 以受試者在研究者及其他社會領域教師所編製的評量考卷得分為指標,得分進步. ‧. 越多,表示其在接受實驗課程後的學習成效越好。.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i n U. v.

(1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0. i n U. v.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透過三種閱讀策略融入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領域 學習之成效為何。因此進行文獻探討時,將整理歸納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理論和 研究結果,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針對研究目的,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三節, 分別探討閱讀策略教學、閱讀策略成分及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茲分述如下:. 治 政閱讀策略教學 第一節 大. 立. ‧ 國. 學. 壹、閱讀策略的重要性. 學習閱讀,閱讀學習。當學會了閱讀的策略後,方能透過閱讀的技巧獨自閱. ‧. 讀學習新知。學生會自己獲得這些策略嗎?根據柯華葳教授的研究,有一成多的. sit. y. Nat. 教師自評從不教導學生閱讀策略,那學生要如何學習閱讀能力呢?在學習閱讀能. al. er. io. 力的過程中,除了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外,成人的引導也是必要的。只透過國語. v. n. 課的教學、增加閱讀時間就期望學生熟練這些技巧並幫助他們深度思考所讀材料. Ch. engchi. i n U. 是不夠的,教學者要提醒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才能對學生的理解有所幫助,所以閱 讀策略的教學便顯得重要。. 貳、閱讀策略與教學的關係 閱讀是介入許多認知歷程的一項高度複雜的能力,識字是閱讀的基礎,理解 則是閱讀的最終目標。閱讀理解更是一種主動與互動的建構歷程。所以在閱讀理 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多種可能影響閱讀的因素,並針對學童不同的狀 況,進行教學上的修正。. 11.

(20) 一、識字方面 閱讀能力優秀的讀者比閱讀能力差的讀者較能有效的從記憶中找出字 的意義,所以有較多字義知識的兒童,在閱讀理解上則會有較好的表現。因此教 師在閱讀教學時應: (一)將文中會影響閱讀的艱澀詞語改變成簡易的同義詞,以幫助學童閱 讀的理解。 (二)給予學生字彙訓練,也有助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但為了避免陷 入「由下而上」閱讀模式的限制,教學者應思索如何在字彙訓練課. 政 治 大 (三)鼓勵學生透過閱讀,獲得字彙的學習。學校所教的字彙是有限的, 立 程中,將新的字彙與閱讀者舊有經驗與先備知識相結合。. 教師應用任何的方式鼓勵學生閱讀,透過閱讀是學習字彙最好的捷. ‧ 國. 學. 徑。. ‧. 二、理解方面. y. Nat. 閱讀理解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而理解主要靠讀者使用先備知識及. 要求。因此可歸納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 al. er. io. sit. 經驗,理解文章訊息、運用策略對文章作推論以及閱讀者對自我認知歷程的. n. v i n (一)將新訊息建立在舊訊息上:所有閱讀者都運用先備知識來幫助自我 Ch engchi U. 瞭解閱讀內容,若是讀者缺乏適當觀念或觀念與作者截然不同時, 理解文章時就會出現困難。所以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時,要確實知 道閱讀教材適合學童的興趣和經驗;而在閱讀教學之前,教師也應 設計一些班級討論或活動,觸發學童舊有經驗,提供學童瞭解文章 的先備知識,這些活動有助於學童的閱讀理解。. (二)教導學生閱讀策略的運用:教師若指導學童運用有效的閱讀理解策 略,有助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所謂的策略是一種有系統、有 計畫的目標導向活動。而閱讀理解策略就是運用各種策略來達到對. 12.

(21) 文章的瞭解。 (三)營造閱讀環境:Brown與Palincsar(1984)所提出的交互教學強調 對話的重要性,經由同儕的對話,可培養不同能力階層學生之間的 互動,能讓學童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並刺激深層的思考。 依認知心理學的觀點,學者強調閱讀理解歷程的互動及建構的特性。故不 管是初學者或熟練的讀者,皆運用先備知識、文章呈現的線索來建構文章的意 義。即使是初學者,只要具備文章所要呈現的知識及所需的能力,則他們也可 以表現的與熟讀者一樣好。所以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需提供鷹架. 政 治 大 童習得「帶著走的能力」。教師應讓學生學習有效的閱讀策略,並隨時監控自 立 協助學童學習有效的閱讀策略,一方面必須將學習責任轉移至學生身上,使學. 己閱讀的品質及程度(陳佳慧,2008)。. ‧ 國. 學 ‧. 參、教學採用的閱讀策略. y. Nat. 綜合柯華葳教授研究團隊在 2010 年編輯出版的《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 er. io. sit. 一書,以及臺北市教育局同年出版的《從多讀書到會讀書》,書中闡述的閱讀理 解策略教學方法,將課堂上老師可以運用進行教學的具體可行策略分類為七種:. al. n. v i n 一、預測策略:預測是一種推理也是一種假設,預測指讀者閱讀時會根據 Ch engchi U. 讀過的訊息及與訊息相關的背景知識去推測文章內容的發展,包括作 者或主角的情感、想法和行動。有效的預測過程需經過預測、瀏覽、 比較三步驟。最後一個比較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學習省思、修正或是 自我肯定。. 二、提問策略: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習動機;問題的引 導也能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要旨,進而連結舊經驗產生新創意;問與答 的過程中,則能顯現學生的學習脈絡。提問分為三個層面:表層理解、 深層理解、與先前知識或經驗有關的理解,透過這三層次的提問,運. 13.

(22) 用於文本的推論,能達成學生的閱讀理解。 三、連結策略:連結指的是文章內容間的連結和讀者經驗與文內容的連結, 簡單來說便是連結句子、連結段落及連結經驗。前者意指讀者將讀過 的訊息與先前讀過的文章訊息相連結;後者為讀者將正在讀的內容與 長期記憶的經驗知識相連結。當讀者運用連結策略時,能因為文章中 文句的連結、將文本與自身經驗及先備知識連結,使閱讀達到連貫性 進而理解文本。 四、摘要策略:摘要是指讀者擷取文章中重要訊息,經統整濃縮後,形成. 政 治 大 點上而忽略較不重要的細節,並將文章中的重點連結統整,形成有意 立 能代表文章主旨的簡要敘述。透過摘要,讀者將注意力聚焦在文章重. 撰寫主題句、潤飾四個程序完成全文摘要。. 學. ‧ 國. 義的整體理解。摘要策略可經由刪除不必要訊息、語詞歸納、選擇或. ‧. 五、結構策略:找出文章的結構,做為建立大綱、摘取大意的基礎。換言. y. Nat. 之,該策略就是透過文章段落的重點整理,組織出文章的架構。但因. er. io. sit. 為每篇文章的長相各有不同,教學者可以透過提問方法共同分析結 構,亦可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最後以筆記、概念圖、學習地圖等合. n. al. 適的方式呈現。. Ch. engchi. i n U. v. 六、作筆記策略:做筆記是一種強調「從讀者著手做」的策略,能增進讀 者在閱讀歷程中,對於文章材料的處理能力,並幫助其有效組織文章 內容。作筆記的歷程包括引導注意、維持注意力、建立內在連結及外 在連結。作筆記的教學可分幾個單元進行,包括教導學生區分重點句、 長句縮短、掌握重點字詞、使用符號做筆記、掌握文章結構。 七、心智圖:心智圖是一種刺激思維及幫助整合思想與訊息的思考方式, 可說是一種概念圖像化的思考策略,又稱腦圖、概念地圖或思維地圖, 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是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表達思維的方法。. 14.

(23) 使用心智圖,能幫助學生快速辨識並理解文章的主題架構,適時發現 各項資訊內容與相互連結的方法;心智圖提供能夠輕鬆記住、快速檢 閱的組織型態,是能夠改善記住文章重點的方法。 以上的閱讀策略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情境或解決問題,但上述策略不是一成不 變的閱讀方法,閱讀策略可隨著教學情境靈活調整,如此才能稱為策略。 九年一貫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分段能力指標明訂:「五、六年級要有學習資 料剪輯、摘要和整理的能力;能主動記下個人感想與心得,並對作品內容摘要整 理」(教育部,2010)。摘要不僅要區辨文章內容哪些部分重要,還要將這些重要. 政 治 大 由於摘要須牽涉到高層次的認知與後設認知歷程同時運作,對於成人都不是件簡 立. 的概念組合成一篇有連貫性的短文(Dole, Duffy, Roehler& Pearson, 1991)。. 單的事,更何況是心智功能還在發展中的國小學童(陸怡琮,2010)。如有成人或. ‧ 國. 學. 教師適時介入,幫助其搭起通往閱讀理解的「鷹架」,對學童看懂文章會有很大. sit. io. n. al. er. Nat. 第二節 閱讀策略成分. y. ‧. 的助益(柯華葳,2009)。. i n U. v. 根據課文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網站的資料,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的對照表. Ch. engchi. 臚列如表 2.1。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學者們若確實呼應對照表中的閱讀理 解策略教學,國小高年級學生已能具備課文大意(摘要策略)中,重述故事重點、 刪除/歸納/主題句的策略,並具備推論策略中的連結線索、連結文本的因果關 係、找文本支持理由、找反證。在自我提問策略中,具備六合法,以及理解監控 的策略;而尚未精熟還待認識及熟悉的策略有:以文章結構寫大意、找反證、有 層次的提問,到了六年級則須發展較高層次的自我提問—詰問作者 (課文本位閱 讀理解教學,2013) 。 對於教學者而言,靈活運用這些策略於教學之中,讓學生自然而然的作筆 記,邊讀邊預測,連結自己的背景知識,讀後組織全文訊息摘大意,邊讀邊監督 15.

(24) 自己的理解,則容易幫助學生自己理解所閱讀的文本(幸曼玲等,2010,頁 III) 。 表 2.1 閱讀理解策略成分與年級對照表 項目/策略. 教學要點.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重述故事重點. ●. ●. 刪除/歸納/主題句. ●. ●. 課文大意. ◐ 以文章結構寫大意. 立. 政 治 大. ‧ 國. (句型). ●. ●. ●. ◐. ●. ●. ●. (指) (指) (轉). 連結文本的因果關係/(句型). ●. ●. sit. ●. ●. er. io. al. e n g c h i U●. ●. ●. n. 找不同觀點(找反證)/(句型) 六何法. Ch. ●. y. Nat. 由文本找支持的理由/(句型). 自我提問. ●. 章結構. ‧. 推論. ●. ●. 學. 連結線索(指示代名詞/轉折詞)/. ●. 認識文. v ni. ●. ●. 有層次的提問 詰問作者. ●. 理解. ●. ●. ●. ●. 資料來源:課程本位閱讀理解教學網站(2013),檢自 http://pair.nknu.edu.tw/pair_System/Search_index.aspx?PN=Reader 註:表格中圖示「◐」表示開始認識。如:四年級尚未使用「以文章結構寫大意」的策 略,但必須「認識文章結構」;「自我提問」的策略於四年級開始認識有層次的提 問,包括事實、推論、評論,但其中較難的評論層次應於高年級學習。 16.

(25) 分析表2.1可發現,學生從四年級開始認識文章結構,至五、六年級練習以 文章結構寫大意,這樣的策略對於學生學習社會學習領域時亦可運用。此外,學 生也在中年級時就該學會刪除/歸納/主題句,有這樣的基礎,對於學生進行摘要 策略的運用也會較為上手。至於作筆記,是一種強調「從讀者著手做」的策略, 能增進讀者在閱讀歷程中,對於文章材料的處理能力,並幫助其有效組織文章內 容。閱讀時的作筆記除了可以促進閱讀者對閱讀的理解,更有研究指出,作筆記 也能對閱讀者後續的閱讀有所助益。換言之,過去的研究中證實作筆記是一種有 效的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記憶、理解與對知識內容的保留(辜玉旻,2010)。學. 政 治 大 的方式,應可提升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並強化記憶。 立. 生學習社會領域時常因為無法記憶較長時間、保留文本的知識內容,透過作筆記. 研究指出閱讀策略教學融入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增. ‧ 國. 學. 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可利用策略進而使學生的學習更有成效 (張瑋玲,2012)。. ‧. 若學生未經過閱讀策略的指導,不同學習成就之學生在課堂筆記上則會有不同的. y. Nat. 表現。林秀貞(1997)、張瀞方(2011)相關研究指出,在摘要能力方面,社會. er. io. sit. 科成績高分組的得分顯著優於低分組。就摘要品質而言,高分組受試者較能掌握 段落的主要觀念,較會刪除不相關或不重要的訊息,以簡潔的文字來摘錄文章重. al. n. v i n 點。至於低分組部份的受試者則較不會統整文章重點,甚至採取「抄課文」的策 Ch engchi U 略。摘要策略融入社會領域文本教學,能幫助學生更了解社會領域課程的內容且 更快速掌握課程重點,有效提高學生社會領域的學業成就表現。 社會領域課本的文本多以說明文的方式陳述知識內容,林蕙君(1995)以宜蘭 縣某國小五年級共 60 名學生為對象,探討高、低閱讀能力學生其閱讀理解及策 略使用的情形,並了解不同結構的說明文是否會影響其理解及策略的使用。該研 究發現,高、低閱讀能力學生對比較式、匯集式和因果式文章結構的理解情形相 當一致,不論其閱讀能力的高低,其閱讀理解均以「比較式」說明文最好,其次 為「匯集式」說明文,最差為因果式說明文。. 17.

(26) 以下針對摘要策略、結構策略及做筆記策略的研究成果進行探討: 壹、摘要策略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一、摘要的定義 「摘要」是指讀者擷取文章中重要訊息,經統整濃縮後,形成能代表文 章主旨的簡要敘述。做摘要促使讀者將注意力聚焦在文章重點上,忽略較不 重要的細節,並將文章中各重點連結統整,形成有意義的整體理解。做摘要 能有效促進讀者的閱讀理解(陸怡琮,2010)。 做「摘要」是指將文本或經驗以最少的字數或有效率的新方式加以重. 政 治 大 今使用率最少的教學技術之一(賴麗珍譯,2006)。 立. 述。研究顯示做摘要能大幅增加理解程度,且保持長期記憶,然而它卻是當. 二、摘要策略的歷程. ‧ 國. 學. 國內外學者以不同名稱詮釋摘要歷程,茲分別介紹如下:. ‧. (一)Brown與Day(1983)提出六項摘要原則:. y. Nat. 1.刪掉瑣碎的訊息(Deletion of trivial material);. er. io. sit. 2.刪掉重複的訊息(Deletion of redundant material); 3. 用 上 層 名 詞 取 代 一 連 串 相 似 的 細 項 (Substitution of a. al. n. v i n superordinate C hterm for a listUof times); engchi. 4. 以 上 層 行 為 取 代 一 連 串 相 似 的 活 動 (Substitution of a superordinate action for a list of components of that action); 5.選擇主題句(select a topic sentence):主題句是作者對此篇 文章所作的大意,如文章中有主題句,可直接取用; 6.創造主題句(invent a topic sentence)。 (二)Hare與Borchardt(1984)的摘要原則: Hare與Borchardt(1984)根據Brown與Day(1983)的六項摘要原則. 18.

(27) 再加上「段落合併原則(paragraphs-combining)」及「潤飾策略 (polishing strategy)」,將原則簡化為五項: 1.瓦解一連串的事物(collapse lists); 2.使用主題句(use topic sentence); 3.刪除不必要的項目(get rid of unnecessary); 4.瓦解段落(collapse paragraphs):摘要時要決定哪一段要保 留或放棄,哪些段可以合併在一起; 5 .潤飾策略(polishing strategy):因為摘要時必須精簡訊息,. 政 治 大 (三)蔡雅泰(2006)認為,做摘要時需具備「選擇」和「濃縮」的能力。 立 導致集中起來的訊息很不流暢,故使用潤飾策略來調整。. 選擇就等於在做文章的分類與篩選,而濃縮就是將選擇的訊息加以. ‧ 國. 學. 組織和統整。. ‧. (四)陸怡琮(2010)認為摘要策略可分為四個有順序且可操作的子程. y. Nat. 序:刪除不必要的訊息、詞語歸納、選擇或撰寫主題句及潤飾,概. er. io. sit. 念和Hare與Borchardt(1984)的摘要原則相似。摘要原則大同小 異,包含了刪除、歸納與統整。國內外研究顯示,運用摘要策略教. n. al. Ch. 學均有其成效。. engchi. i n U. v. (五)陳文安(2006)探討摘要策略教學在國小六年級實施的困難與解決 途徑,在摘要策略教學後,學生在摘要效率、閱讀理解以及後設認 知上皆有顯著的進步,並會將此策略使用類化到其它科目的學習。 林世偉(2006)探討六年級學童經由閱讀科學書籍及使用摘要策略 對其科學創造力之影響發現,閱讀科學書籍且使用閱讀摘要單的組 別成績最好,且有較好的科學創造力。 (六)張瀞方(2011)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摘要教學實驗,每堂課多針對 摘要策略來教授,而實驗時上課時間雖然每週有三堂課,但真正進. 19.

(28) 行摘要教學只有其中ㄧ堂課,其餘皆要配合學校教學進度,教授社 會領域文本課程,故對於語文能力低成就的學童,這樣的練習時間 及次數仍是不足的。可見五年級學童在學習做摘要這項屬於較高層 次的閱讀策略時,需要不斷的反覆引導及練習。用摘要策略的方法 將社會領域歷史文本中的重要訊息找出來,不僅跳脫傳統條列式抄 筆記的型式,且摘要學習單就是自己學習成果的展現,藉此提高學 生閱讀文本的興趣,維持專注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 做預習與複習的工夫,加深印象;其思考、組織與統整的優點,只. 政 治 大 生考試壓力,是一種很適合國小學生的良好學習技巧。 立. 需要記住摘要上的重要訊息,掌握事件的前因後果即可,可減少學. 三、進行摘要策略教學的理由. ‧ 國. 學. 摘要是一種閱讀理解策略,也是一種後設認知策略。為了完成摘要的工. ‧. 作,讀者必須由文句中抽取出文章中的各主要概念,然後整合所有主要概. y. Nat. 念,在心中形成一個能代表文章主要意涵的架構。摘要這個活動促使讀者必. er. io. sit. 須在閱讀過程中扮演主動的角色,他們必須將注意力聚焦在文章中的重要訊 息上,嘗試建立文章中各主要概念間的連結,並將自己的先備知識與文章內. al. n. v i n 容做整合。經由這些將所讀訊息產生有意義關聯之主動過程,讀者自然對文 Ch engchi U 章內容產生較深層的理解,這樣的理解也是一個讀者要能對文章做出適當推 論、要進行有效學習、或要進行批判式閱讀的必要條件。 摘要同時也牽涉到後設認知的運作,讀者必須考慮工作要求,對要如何 寫出摘要做事前規劃;在進行摘要的過程中,他們必須反覆評估文章中各文 句與主題間的關係,以區分出重要訊息及不重要訊息;他們還需要隨時檢測 自己所寫出的摘要是否符合文本的主要意旨以及是否文句通順。意即為了摘 要,讀者必須啟動後設認知,不斷地對自己的理解情況及摘要寫作進行計 劃、監控及調整,因此自然能促進理解。. 20.

(29) 由於摘要牽涉到高層次的認知與後設認知歷程的同時運作,使得摘要成 為一項十分耗費心智資源的認知工作。對成人而言,摘要都不是件簡單的 事,遑論是心智估能尚在發展中的小學生,因此對小學生而言摘要是需要教 導的(陸怡琮,2010)。 用摘要策略的方法將社會領域歷史文本中的重要訊息找出來,不僅跳脫 傳統條列式抄筆記的型式,藉此提高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維持專注力。這 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做預習與複習的工夫,加深印象;其思考、組 織與統整的優點,只需要記住摘要上的重要訊息,掌握事件的前因後果即可. 政 治 大 示:運用摘要策略於社會領域文本的學習,確實有助於學生更清楚了解課程 立 減少學生考試壓力,是一種很適合國小學生的良好學習技巧。其研究結果顯. 內容,進而掌握課程重點,所以能有效提高學習成效;其次,進行摘要策略. ‧ 國. 學. 教學融入課程時,先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充分討論與研究,. ‧. 激發學生的豐富語彙並發揮個別的才能,對做摘要的學習與應用,都有正面. io. er. 及歸納整理資料的能力(張瀞方,2011)。. sit. y. Nat. 的促進效果;之後再採用每人親自做摘要的學習方式,增進學生個人的思考. 運用摘要策略於社會領域的學習,適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性,使學生. al. n. v i n 更樂於主動學習,進而提高學習社會領域的興趣;此外,因摘要策略重視 Ch engchi U 選取重點與歸納統整的能力,所以能讓學生主動學習,使其集中注意力,. 並維持專注度,即使是學習成就較低落的學生,也能從中獲得肯定與鼓勵, 進而提高學習興趣與成效。. 四、摘要教學策略之建議 張瀞方(2011)的研究分別對課程設計及教學策略有下列之建議: (一)對課程設計的建議 1.摘要練習需放在教學課程之後:學生對文章主題熟習並產生興. 21.

(30) 趣,往往學習效果會比較好。所以在摘要文本之前先進行教學活 動,讓學生在做摘要時,能更加得心應手。 2.選取之文章須符合學生程度:在課程設計中選取用字遣詞符合學 生程度的文章,學生更能在閱讀時吸收內化,進而在摘要時能有 較佳的表現。 3.摘要策略教學可融入於社會領域其他主題的學習:舉凡地理、政 治、經濟、法律等,都可透過摘要策略教學融入相關文本,讓學 生確實掌握重要訊息,並有效的歸納整合所學知識。. 政 治 大 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業成就表現,可見運用摘要策略融入教學是 立. 4.融入學科可多元:研究結果發現摘要策略融入社會領域能有效提. 一項很好的課程設計,且其強調思考、組織與歸納的特點,對融. ‧ 國. 學. 入數理學科應該也是相當適合的。. ‧. (二)對教師教學策略的建議. y. Nat. 1.分段教導的技巧:摘要策略教學將摘要策略分解為四個子策. er. io. sit. 略,教師在教導摘要的技巧時宜分段教導並練習,方能使學生 完全學會,尤其是重要訊息的選取與敘寫,是摘要策略第ㄧ步. n. al. Ch. 驟,也是學生很欠缺的技能。. engchi. i n U. v. 2.採用異質分組:教師和程度較好的學生能提供低成就學生支 持,減少學習初期的錯誤率與挫折感,並且逐漸減少支援,以 達到鷹架學習。 3.需要對學生個別指導:藉由個別指導,即時讓學生明確知道自 己錯在哪裡而加以改正,尤其對那些語文程度較低落的學生來 說,是較有幫助的。 4.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態度:在教導摘要策略時,一方面藉由 提示語或口訣,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明確知道學習摘要策略有. 22.

(31) 何益處。因學習動機提昇,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提高。 5.可準備自我檢核表:自我檢核表可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一方 面學生可以順利完成摘要策略的執行,同時也希望學生能藉由 自我檢視監控自己的摘要寫作,最終希望學生將此策略的執行 步驟內化。 6.採用口述、文字及圖解摘要的複合練習:透過這三種常見的摘 要表現形式練習,學生能夠將摘要策略學得更為紮實。 7.摘要策略需要更多的時間練習:雖然教學後學生在摘要表現的. 政 治 大 (如語詞歸納和創造主題句),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熟悉這些 立 確有提昇,但某些策略對於低成就學生來講顯然還是有些困難. 策略,教學時間可拉長,然後再進行綜合練習,相信效果會更. ‧ 國. 學. 好。. ‧. 8.提昇詞彙層次與推論理解能力有助於摘要品質:研究者感受到. y. Nat. 學生受限於自身的詞彙認知,想不到好的詞來統整,或者無法. er. io. sit. 自創出一句合適的主題句,往後可以在國語課的生字教學時加 強學生相似詞與相反詞比對,以擴充詞彙,另外可透過國語課. al. n. v i n 文內容深究的引導,提昇學生的推論理解能力。 Ch engchi U. 9.多鼓勵並不吝惜給予讚美:很多學生並不是第一次學摘要策略 就可以做得很好,學生在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的瓶頸,教師 的讚美與鼓勵有如心靈泉源,學生較願意認真學習,也因此能 從中受惠。 五、摘要策略教學模式 摘要策略教學以「漸進釋放責任的直接教學模式」做為主要教學架構, 強調同時兼顧摘要原則與自我監控的教導,期望學生能透過教學獲得摘要策 略的陳述性、程序性及條件性知識。為達到此教學目標,整個教學分為五個. 23.

(32) 主要教學階段:判斷摘要品質與摘要策略示範、個別子程序教學、小組統整 練習、配對統整練習及個別統整練習,如圖2.1所示(陸怡琮,2010)。. 判斷摘要品質與摘要策略介紹與示範. 個別子程序教學 *刪除不必要訊息 *語詞歸納 *選擇與撰寫主題句. 政 治 大. 學. ‧ 國. 立 統整. 小組練習. ‧. *刪除不必要訊息+語詞 歸納+撰寫主題句+潤飾 *語詞歸納. 練習. Nat. *選擇與撰寫主題句. 配對練習 iv. n. al. er. io. sit. y. 摘要策略的執行與監控. Ch. n U engchi. 個別練習 圖2.1. 摘要策略教學階段圖. 資料來源:陸怡琮(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教育部,頁52。. 貳、結構策略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Wormeli(2006)認為學生對於結構最熟悉的文本,能表現出最佳的理解和摘. 24.

(33) 要能力,因此各學科領域的教師有必要教導學生,認識作者架構文本的不同方 式。他以學生若閱讀有關兩種政府體制的文章為例,教師應要求學生理解文中的 對比結構,以及知道最佳的摘要方式是採用維恩圖(Venn diagram);倘若該篇文 章比較四種(或更多種)政府體制,教師可以讓學生知道製作矩陣圖是有效的摘要 方法—垂直軸寫上政府的名稱,水平軸寫上各種政府的特徵。 大部分的書面文本採用下列某一種結構,或者混合採用兩種以上的結構,包 括:列舉、時間先後順序、對比、因果關係,以及問題與解答。 一、列舉式結構. 政 治 大 見的信號詞(signal words)有:首先、其次、接著、最後、幾個、數個、例 立 列舉式結構強調列出各項事實、特徵、特色或其任意組合。在文本中常. 如、舉例說明、事實上、最重要的、也、其他等等。建議用於列舉式結構的. ‧ 國. 學. 摘要格式,包括了心智地圖、網絡圖、直式大綱、同心圓、矩陣圖或其他分. ‧. 類結構、主概念及細節部分,以及階梯組體(staircase organizers),亦即. y. Nat. 以平行台階寫出各個步驟的要點,有關的其他概念則寫在樹版和欄杆上。. er. io. sit. 二、時間順序的結構. 按照年代或時間先後順序的結構是指文本以時間的關聯將事實、事件、. al. n. v i n 概念加以排列,其常見的信號詞包括:之後、之前、漸漸地、不久之後、現 Ch engchi U 在、在(某天)、自從、當,以及正當。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習內涵中關於歷史 的文本書寫,很常用用這類的結構書寫文本。適用於時間順序結構的摘要格 式包括:時間線、流程圖、心智地圖、日程表及鐘面圖。 三、對比結構 對比結構旨在闡明相似與差異,其常用的信號詞包括:雖然、和、但是、 相反地、或是、然而、不只(不僅)、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者、而不是…、 相似地、除非與不同於。建議用於對比結構的摘要格式,包括:維恩圖、T 圖、異同流程圖、矩陣圖、弗瑞爾模式、雙泡泡圖。. 25.

(34) 四、因果關係結構 因果關係的結構顯示,某件事情的發生是由於之前發生另一件事情,其 常用的信號詞有:因此、於是、由於、因為、所以、因而、仍然、儘管如此、 還是、不過、如此…以致於…、為此、導致及這樣。針對因果關係結構建議 的摘要格式包括:流程圖、網絡圖、魚骨圖、叢集圖、輪輻式大綱及特點分 析。 五、問題與解答結構 問題與解答的結構只在解釋某個困難的情況、難題或衝突為什麼會發. 政 治 大 於問題與解答結構的摘要格式也和因果關係結構相同,包括了流程圖、網絡 立 生,進而說明其解決策略,此結構常用的信號詞和因果關係結構相同。適用. 圖、魚骨圖、叢急圖、輪輻式大綱及特點分析。. ‧ 國. 學. 結構的重要性被如此強調,乃因為了解文本如何組成,能幫助學生知道. ‧. 該閱讀那些部分以找出關鍵的資訊。為了幫助學生找出某一文本的重要內. y. Nat. 容,教師應教導學生從特定的段落開始閱讀,比如一個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常. er. io. al. sit. 蘊含本段大意的線索。. v. n. 結構策略就是找出文章的結構,作為建立大綱、摘取大意的基礎。換句話說,. Ch. engchi. i n U. 結構策略就是透過文章個段落的重點整理,組織出文章的架構(林玫伶,2010)。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讀者可以區分出文章的重要情節,以文章的結構性與主 題性摘取大意,也就是說他們會以文章結構的舊經驗預測即將閱讀的文章。相反 的,缺乏效率的讀者則無法依文章結構重點來摘取大意。在這過程中,學生必須 先讀懂文本,然後才能摘錄出要點、分析文章結構。一旦掌握文章結構,等於擁 有文本的鷹架。但因為結構策略實施較為困難,每篇文章的長相也各有不同,因 此在實施時可利用分組討論的方式,或提問的方法共同分析結構,最後以筆記、 結構圖、學習地圖等適合的方式呈現出來(林玫伶,2010)。. 26.

(35) 參、作筆記的相關理論與研究 筆記是知識內容的精華,能做出一份好的筆記,讀起書來事半功倍;考試時, 有好的筆記就在考前快速掌握重點(辜玉旻,2010)。學生在學習社會領域過後, 每一學期需要經過兩次定期評量檢測其學習的狀況,學會作好的筆記,就有機會 在考前利用短時間掌握重點,面對考試較能安心準備。 作筆記是一項複雜的認知過程,它涉及讀者對於訊息的輸入和輸出,讀者需 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同時理解文章內容,接著透過書寫的方式將訊息輸入長期記憶 中,並且選擇訊息、組織訊息已進行書寫的歷程。閱讀時的作筆記行為,除了可. 政 治 大 有所助益。更具體地說,從作筆記的過程,對文章材料產生深層的分析,區分文 立. 以促進閱讀者對閱讀的理解,更有研究者證實,作筆記也能對閱讀者後續的閱讀. 章中主要概念與次要概念,並且有意義地進行組織文章材料的歷程(辜玉旻,. ‧ 國. 學. 2010)。這樣的研究結果支持當社會課本中的內容只能用極短的文字介紹歷史人. ‧. 物或歷史事件時,學生若已學會作筆記的方式,在其閱讀課外讀物時能在相對短. y. Nat. 的時間內完成,並能作出有意義的筆記與課堂所學相呼應。. er. io. sit. 一般而言,善於作筆記者會將不同段落的訊息組織起來,甚至加入自己的先 備知識,讓書寫的內容更深、更有意義。另外,當讀者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吸收. al. n. v i n 文章內容後,轉變原本的訊息來源,刪除不重要的訊息,僅僅記錄下重要的訊息, Ch engchi U 並以自己的話陳述重要的訊息,或運用圖、表、概念構圖等不同的方式作為筆記. 呈現的方式,這種再次呈現的知識是經過組織後的知識,是一種有效率的知識。 因此,善於作筆記者會摘要文章的內容,運用自己的方式將文章的訊息精簡化, 並且表達出讀者已經深層理解閱讀的內容,而非直接抄襲文字(辜玉旻,2010)。 過去許多研究聚焦於成熟的學習者一邊聽演講一邊作筆記,並且發現作筆記 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卻少有證據支持在閱讀上作筆記的益處。為什麼從書面文章 中進行作筆記的效用不能如同大家所期望的?美國學者Anderson和Armbruster (1988)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釋:當大家進行作筆記時,可能都是直接複製文章. 27.

(36) 中的文字而不是經過訊息處理的過程。 辜玉旻(2010)和其研究團隊擬定了五個作筆記策略的教學步驟,以螺旋式教 學為原則搭配討論式學習法,循序漸進地將課程加深加廣。首先教導學生如何從 文本中區分重點句,確定學生能區辨文章的重點句與非重點句。其次,為了避免 學生的筆記全盤照抄,「長句縮短」讓學生了解文句改寫和精簡的方式,使筆記 呈現出精簡的綱要。接著透過掌握重點字的教學,讓學生能掌握文章中的特別字 詞,以提高其理解文句的基礎能力。下一步,符號表是教學讓學生認識以圖像或 簡單的符號表示複雜的文字訊息。最後,學生藉由了解文章結構以掌握文章中的. 政 治 大. 第一單元:畫重點 1. 從標題猜測文章內容 2. 介紹畫重點的工具及方法 3. 認識附加問句 4. 找出符號列舉項目及判斷項目性質. 學. 記 策 略. io. n. al. Ch. 3. 刪除文句中的贅字,用 自己的畫縮成短句. engchi. 第四單元:用符號作筆記 1. 介紹符號類型 2. 運用簡易符號作筆記 3. 用圖像表示筆記 4. 用表格與流程圖作筆記 圖2.2. y. 2. 列舉式與排列式的文章結構 3. 以合作學習方式完成筆記. 第二單元:長句縮短 1. 從標題猜測文章內容 2. 運用畫重點策略. sit. 作 筆. Nat. 第五單元:掌握文章結構 1. 依大小標題排列的文章結構. ‧. ‧ 國. 立. er. 重點。. i n U. v. 第三單元:掌握重點字詞 1. 運用畫重點策略 2. 重點字詞分為定義字 詞及邏輯字詞. 作筆記教學課程架構圖. 資料來源:辜玉旻(2010)。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手冊。臺北市:國立中央大學學習 與教學研究所執行,教育部發行。. 28.

(37) 第三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研究 壹、社會學習領域的演變 在中華民國初等教育史上,社會領域這個名詞在九年一貫課程中首次出現。 在九年一貫課程頒訂之前,清光緒廿八、廿九年之欽定、奏定學堂章程,在中國 新式教育推動開始即採行學科教學型態。以社會科為例,社會科是傳遞社會歷史 文化、生活型態,進而培養高尚情操,使兒童成為社會中堅份子、國家優秀公民 的學科。就社會科課程之發展而言,在民國十二年「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訂定 前採分科型態;民國十二年時在初等小學採合科(稱為社會科,包含公民、衛生、. 政 治 大 又採合科(社會科);民國廿五年初等小學之「社會」科與「自然」科合為「常識」 立 歷史、地理;民國十七年則採分科;至民國十八年「小學課程暫訂標準」公布後,. ‧ 國. 學. 科;至民國五十一年國民小學之「社會」又獨立於「常識」之外,中年級維持「社 會」 ,高年級將社會稱為「史地」 ;民國五十七年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國民小. ‧. 學各年級均為「社會」(內容包含公民、歷史、地理,在此之前「公民」為另一. sit. y. Nat. 獨立學科);民國六十四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訂定或是後來八十二年修訂「國. n. al. er. io. 民小學課程標準」,均維持社會學科的名稱(葉憲峻,2004)。. Ch. 貳、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科性質. engchi. i n U. v. 社會領域是指和人類生活環境有關的學科領域。人類生活環境包括:(1) 自然的物理環境(如山、川、平原等);(2)人造的物質環境(如漁獵、游牧和 農耕所使用的工具,商業用的貨幣,工業用的機器設備,交通用的車子、輪船等) ; (3)人造的社會環境(如家庭、學校、社區、國家等組織,以及政治、法律、教 育等制度);(4)人類的精神環境(如哲學、宗教、道德、藝術等)。其範疇包 含了歷史文化、地理環境、社會制度、道德規範、政治發展、經濟活動、民主法 治、人際互動、公民責任、鄉土教育、生活應用、愛護環境與實踐等。檢視這些 範疇,可知社會學習領域其實就是歷史、地理和公民與社會等人文社會學科的綜 29.

(38) 合(陳國川,2013)。美國社會科課程學者Chapin和Mesick(1988)認為社會科是 探討人的學科,沒有其他領域的課程比社會科和人的關係更密切。 社會領域的基本理念有三點:社會領域的性質,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以及 人與環境之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經驗知識的一種統整性領域;統整的功能,主要 有意義化、內化、類化、簡化;合科、分科與統整,社會領域的基本立場是追求 統整、鼓勵合科,但卻不強迫合科,也不強迫分科、合科與公科可以擇一,亦可 以並存。. 政 治 大 社會領域的內容泛指課程中有關人類與自然環境,以及人類與社會環境的相 立. 參、社會領域教學內涵. 關研究。目前社會領域的內涵包含了歷史、地理、政治、社會、經濟、心理學,. ‧ 國. 學. 甚至於人類學等,是與其他學科互相關係的一種統整性科目。. ‧. 而這學習領域有其目標,分述如下:. y. Nat. 1.了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n. al. er. io. 開發的重要性。. sit. 2.了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 Ch. 3.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engchi. i n U. v. 4.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5.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6.培養了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發展積極、自信與開放的態度。 7.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9.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10.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其中第 1 至 3 條目標偏重認知層面,第 4 至 6 條偏重情意層面,第 7 至 10. 30.

(39) 條偏重技能層面。相較於情意目標的不易具體化,且最不容易評量,認知層面的 三條目標是最容易被具體量化評量的,故要了解學生認知層面的目標是否達到, 學生的學習成效為何,教學者將能透過多元評量得知。 從這十個目標來看,也 可清楚瞭解社會學習領域在教學上以培養公民之能力為依歸,這不但是我國社會 科課程如此,其他國家亦有類似的課程目標(葉憲峻,2004)。. 肆、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基本架構 以上述教學內涵、學科性質為基礎,所建構出的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基本架構. 政 治 大 習範圍則由自我、家庭、學校、社區、家鄉再到臺灣、中國、世界等由小而大、 立 分為三個向度,分別是空間/地理/環境、時間/歷史/發展、生活/互動/關係;學. 學. 家庭環境. 學校. 關係. y. 家庭. 發展. 一. 二. 三. 四. 個人史. 個人生活. A. B. C. C. A. B. C. C. al. n. 心理空間. 生活/互動/. io. 自我. Nat. 環境. 時間/歷史/. 各階段重點. er. 空間/地理/. sit. 表 2.2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基本架構表. ‧. ‧ 國. 由淺而深、由簡而繁的方式,並規劃不同階段的學習重點(葉憲峻,2004)。. i n U. v. 家庭史. 家庭生活. 學校環境. 學校史. e n g學校生活 chi. A. B. B. C. 社區. 社區環境. 社區史. 社區生活. B. A. B. C. 家鄉. 家鄉環境. 家鄉史. 家鄉生活. C. A. A. B. 臺灣. 臺灣地理. 臺灣史. 臺灣社會生活. C. B. A. B. 中國. 中國地理. 中國史. 中國社會生活. C. C. B. A. 世界. 世界地理. 世界史. 地球村生活. C. C. B. A. 註:A=主要重點. B=次要重點. Ch. C=再次要重點. 資料來源:引自葉憲峻(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組織架構與教學策略。國教輔導,43 卷(4 期總 號 360),頁 24。. 31.

(40) 表 2.3 社會學習領域主題軸與各年段教材重點關係表 主題軸/教 材重點. 1-2 年級. 3-4 年級. 5-6 年級. (1)人與空 間. 認識周遭環境(辨識 從認識家鄉的生活 比較全臺灣生活區 與了解住家、學校環 環境,覺察各地生活 域空間之差異,體認 境) 空間的差異性。 城鄉平衡發展之重 要。. (2)人與時 間. 理解住家與學校環 境變遷、家族簡史. 治 政調適家庭環境之變 化 大. 立. io. n. Ch. 係. y. 從群體角色互動,涵 養民主素養。. er. Nat. 體驗自我在群體中 的角色). 從認識社會人文、藝 術、宗教,提升生活 品質(追求真、善、 美). ‧. ‧ 國. 闡述自己對於社會 現象、環境之見解. (5)自我、人 體驗個人與群體生 體認自我與群體環 際與群己 活(從認識自我,到 境之合作與競爭關. al. 分析事物之變遷,進 而了解其因果、互動 關係。. 關懷自然與生命. (6)權力、規 了解人際互動 則與人權. 界文化中的特色。. 學. (4)意義與 價值. 從臺灣史上的重要 人事,探討臺灣文化 之發展與內涵,進而 了解臺灣文化在世. sit. (3)演化與 不變. 經由家鄉(縣市鄉 鎮)古蹟之欣賞,進 而了解家鄉人文與 經濟活動的歷史。. i n U. 了解自己的權利與 群體互動時的彼此 尊重. engchi. v. 認識政府的機能、基 本法律知識. (7)生產、分 配與消費. 從經濟活動的了 了解經濟活動的價 解,培育自我消費管 值與兼顧自然、人文 理 的重要. (8)科學、技 認識生活中的科技 術與社會 產品. 探討科技與生活之 關係. 從科技與生活,討論 科學的管理. (9)全球關 聯. 比較與欣賞地村的 多元文化. 從國際互動,但討國 際間的競爭與互助。. 覺察地球村網路與 多元文化. 資料來源:葉憲峻(2004)。社會學習領域之組織架構與教學策略。國教輔導,,. 43 卷(4 期總號 360),頁 25。. 32.

(41) 伍、社會領域教學策略 一、從「培養公民能力」出發 從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之十大目標可清楚瞭解在教學上以培養 公民之能力為依據,這不但是我國的社會科課程如此,其他國家亦有類似的 課程目標。經由認知、情意培養與行動參與,完整性的達成公民的養成。因 此教師在較學上不可偏廢學生對於社區、國家的認同,並以實際的社會參與 來達成公民行動的培養實屬必要。 二、真正統合相關學科. 政 治 大 文、政治、經濟等多元資料,加以統整後才來教學實屬必要。例如以當地學 立. 為了達成真正的社會學習領域統整教學,教師同時運用地理、歷史、人. 生的家庭、族群文化背景,結合當地的歷史、地理與文化,延伸討論當地地. ‧ 國. 學. 區的經濟、文化議題。. ‧. 三、教學方法著重理解、評價,到生活的運用. y. Nat. 為了促使學生未來公民的行使能力,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對於現在的現. er. io. sit. 象,透過歷史、文化、政治等多元角度的討論來展望未來,擴展學生的視野 與社會參與的能力。. n. al. i n 四、在認知教學上明確指導學生做學問的方法 Ch engchi U. v.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是一種實際行動能力的培養,因此即使在認知學習. 上,教師亦應教導學生作學問的方法。老師要學生查找資料時,應設計學習 單,明確列出所擬定的資料蒐集項目與內容,以方便學生依循。 五、採用社會互動的教學活動 為充分養成學生批判思考與角色瞭解,社會學習領域教學過程中,經常 必須用小組討論與角色扮演。教師在引起動機後,讓學生對於教材內容有基 本概念,再進行開放性問題的討論,而教師也必須在討論結束後,進行歸納、 補充教學內容,以便確實達成教學目標。若要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必須先由. 33.

(42) 教師以適合的教學媒體,介紹與講解角色內容。至於希望培養學生的社會參 與能力,則可以在社區活動時,安排學生參與,使其直接成為社區的一員; 或者以學校史或社區史等相關議題,經由田野調查、耆老訪問、小組討論、 書面或口頭報告等方式來進行社區探究。 六、採用多元化教學評量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既然重視培養學生的組織、歸納、批判、統整、表達 等能力,因此在評量上建議採用教師觀察、學生發表、訪問、分組討論與報 告、檔案蒐集與整理、主題研究等多元方式進行,以便教學活動與評量. 政 治 大 七、團隊進行教學資料蒐集 立. 彼此呼應。. 社會學習領域所涉及之學科知識相當廣泛,因此必須經由同校教師間的. ‧ 國. 學. 資料蒐集累積,並經由不同校間的教學研究、討論、資料交換,才能解決人. ‧. 力不足的問題,擴大教學資源蒐集效果(葉憲峻,2004)。. y. Nat. er. io. sit. 陸、社會領域主要教學活動. 社會領域的教材內容是多元的,所以教學活動的運用也會因著課程內容的差. n. al. 異而有所變化:. Ch. engchi. i n U. v. 1. 年表教學—將年代編纂成詩歌的方式,學生較易朗朗上口,對於歷史年代的 題目較能得心應手。 2. 解決問題教學—此教學法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法,所以在教 學的過程中特別強調「問題」的處理方式。 3. 田野調查 4. 分組學習. 3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哈佛大學教授夏爾(Jeanne Chall)1983 年曾以六個階段描述兒童學習 閱讀的歷程,這六個階段又可分成兩大部份,分別是: 「學習如何讀」(learn to read ),「透過閱讀學習知識」(read to

Rebecca Oxford (1990) 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性 學習策略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及間接性學 習策略 (in-directed

電子學習 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聲情教學.. 策略 策略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設計者 姓名:鄧雅莉老師 學校:粉嶺禮賢會中學 學科/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A.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