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研究"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吳美美博士. 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 及閱讀策略研究 Printed and E-book Reading Attitudes,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Strateg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研究生:謝羽涵 撰 中華民國一O六年八月.

(2) 謝. 誌. 首先,十分感謝師大圖資所給我這個門外漢機會,讓我能懷抱著熱情進到陌 生的領域,如今經過兩年研究所的校園生活,以及指導教授美美老師的栽培,總 算出產人生中第一本論文。謝謝美美老師在研究所期間,讓我有機會參與老師的 研究計畫,使我在做研究上有磨練而能逐漸如魚得水,在論文書寫時也不斷給予 鼓勵與建議,使我至終能完成論文。謝謝口試委員乃靜老師、巧敏老師耐心地審 視學位論文,給予寶貴的修改建議,讓我收穫良多,使得此研究能夠更加完善。 很感謝美美老師家畢業的小毛學姊與周伯學姊,碩一時真的接受妳們許多的 照顧,在論文口試前還接受小毛學姐的神救援,很感動與感謝;撰寫論文的過程 中,與珮欣學姊、千千學姊、31 一起努力,好像就沒那麼困難,還有好朋友們與 新朋友們願意接受我的訪談,使論文能順利完成;在研究所課堂學習中,能與龜、 保花、+7、Jesse 在課堂中一起腦力激盪很是過癮;也謝謝師大圖資所使我有機會 赴美國圖書館實習,這實在是很寶貴的經驗,很開心能與小態、宜芳、居咪一同 前往 Milwaukee,有你們真好!能在畢業前,與研究所的大家一同去日本畢業旅 行實在是太幸福,為研究所階段劃下美好的句點,未來我們也要在各自的崗位繼 續發光發熱。 最後想感謝家人、同伴、聖徒們以及主耶穌在研究所期間一直支持與鼓勵我, 使我能走上新的里程碑。. 謝羽涵. 謹誌. 中華民國 106 年 8 月.

(3) 摘 要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及閱讀載具普及,帶動了數位閱讀模式,為瞭解現今數位 閱讀潮流中,研究生紙本閱讀與數位閱讀活動背後的隱藏意涵,本研究旨在探析 研究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讀策略及閱讀後覺察,期望 能對研究生使用新、舊載體閱讀工具多些瞭解,有助於未來規劃閱讀推廣活動之 參考。本研究以質性取向的關鍵事件法及半結構式訪談法,共蒐集及分析 17 位 研究生受訪者。本研究有四個研究發現:(一)閱讀態度方面,研究生受訪者認 為紙本書與電子書都十分重要,但考量因素不同;閱讀紙本書的感受比較多是正 面積極,數位閱讀中僅有兩位研究生已經習慣,其他多為負面消極感受;(二) 閱讀行為方面,分以下五方面敘述:(a)受訪的半數研究生會購買紙本書,電子 書則多是透過免費管道取得,顯示研究生似乎尚未有購買電子書習慣; (b)紙本 書閱讀時段與地點則多在家中,電子書較常隨處閱讀; (c)閱讀持續時間多是 30 分鐘至 1 小時左右,1 小時以上的人數,紙本閱讀為數位閱讀的兩倍;(d)紙本 及數位閱讀的閱讀頻率高低皆取決於是否有明確閱讀目標;(e)受訪者研究生表 示會根據不同動機與需求選擇閱讀紙本書或電子書,閱讀動機可分為個人興趣、 自我學習、他人推薦、研究需要、上課需要、工作需要等動機;(三)閱讀策略 方面,研究生在不同閱讀歷程中,通常會依據紙本閱讀時習慣使用的閱讀策略來 進行數位閱讀,僅有部分的數位閱讀策略會因電子書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例如可 能會由於電子書多是免費、取得便利等特性,受訪研究生會傾向快速閱讀,若是 發現不合適便會立即汰換並尋找下一本電子書;(四)閱讀後覺察方面,分以下 三方面說明: (a)在紙本與數位閱讀經驗中,大致都有符合原來目標與期待; (b). i.

(4) 數位閱讀時遭遇困難明顯較紙本閱讀時多,顯示研究生普遍仍在習慣數位閱讀模 式中;(c)電子書閱讀後影響,包含找書管道更多元、閱讀模式改變、閱讀量改 變、根據不同需求閱讀紙本書或電子書。基於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兩項建議如下: (一)建議研究生參與圖書館開設之電子書利用教育課程,增進電子書閱讀素養, 以提升數位閱讀滿意度;(二)建議電子書廠商定期調查使用者需求,並加以改 善電子書服務,有助於增加讀者電子書的使用意願。 關鍵詞:研究生、紙本書、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讀策略. ii.

(5)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eading devices, digital read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hidden implication of printed and digital reading in the current digital reading trend,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reading attitudes, reading behaviors and reading strategies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printed books and e-books. A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in this study by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based on critical incident method to collect data. At last, 17 graduate students have been interview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1) The graduate students think that printed books and e-books are both important, but the main considerations are different. They mostly have positive feelings when reading printed books; otherwise, only two graduate students have been accustomed to e-reading, the others have negative feelings. (2) Half of the graduate students would pay for printed books, but get e-books for free. It reveals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s don’t have the habits of buying e-books yet. They often read printed books at home, and often read e-books anywhere. The duration of time as reading books and e-books is mostly about 30 to 60 minutes. The frequency of reading printed and digital books depends on whether there is a clear target or no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reading motivation, and reading motivations could be divided into personal interest, self-learning, others recommended, research needs, class needs, and work needs. (3) In different processes of reading, the uses of digital reading strategies are usually based on printed reading habits which the graduate students are. iii.

(6) used to. On the other hand, parts of digital reading strategies would be different because of e-book characteristics. (4) The graduat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satisfied with printed and digital reading experiences. However, they encounter several difficulties during digital reading, which reveals that the graduate students are generally still not used to digital reading mode. The graduate students’ reading habits have been changed after e-reading, including ways of finding books, reading mode, and the amount of reading. Otherwise, the graduate students would choose to read printed or e-book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needs. 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 two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irst, encouraging graduate students to sign up for e-book instruction classes in library, enhances their e-book reading literacy and satisfaction. Second,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book vendors regularly investigate users’ needs and improve e-book services to increase their willingness to use e-books.. Key Words: graduate students, printed books, e-books, reading attitudes, reading behaviors, reading strategies. iv.

(7)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有關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 ................................................... 9 第二節 紙本書閱讀相關研究 ............................................................................ 21 第三節 電子書閱讀相關研究 ............................................................................ 23 第四節 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相關比較研究 ..................................................... 28 第五節 小結 ....................................................................................................... 3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36.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方法 .................................................................................... 36 第二節 研究步驟................................................................................................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設計 ........................................................................................ 43 第四節 資料蒐集................................................................................................ 45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8. v.

(8) 第一節 研究樣本描述 ........................................................................................ 48 第二節 閱讀態度分析 ........................................................................................ 57 第三節 閱讀行為分析 ........................................................................................ 63 第四節 閱讀策略分析 ........................................................................................ 71 第五節 閱讀後覺察分析 .................................................................................... 83 第六節 綜合分析與討論 ....................................................................................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 111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13 第四節 研究貢獻.............................................................................................. 114 參考文獻 ................................................................................................................ 115 一、中文部分 .................................................................................................... 115 二、西文部分 .................................................................................................... 118 附錄一. 研究同意函 ............................................................................................. 122. 附錄二. 訪談大綱初稿 ......................................................................................... 123.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24. 附錄四. 訪談錄音同意書 ..................................................................................... 126. vi.

(9) 表 次. 表 1-1 大專院校圖書館紙本圖書與電子書館藏平均冊數 ....................................... 2 表 2-1 閱讀的定義 .................................................................................................. 10 表 2-2 數位閱讀行為模式 ....................................................................................... 14 表 2-3 閱讀歷程與閱讀策略對照表 ....................................................................... 20 表 2-4 不同讀者群電子書閱讀相關研究 ................................................................ 27 表 2-5 國內外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相關比較研究 ................................................ 33 表 3-1 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研究訪談架構 .. 43 表 4-1 受訪者基本資料、訪談日期及時間 ............................................................ 49 表 4-2 受訪者特徵及閱讀的關鍵事件紙本書與電子書籍類型 ............................. 56 表 4-3 閱讀態度之重要性認知 ............................................................................... 61 表 4-4 閱讀態度之情緒性感受 ............................................................................... 63 表 4-5 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行為人數.................................................................... 70 表 4-6 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使用閱讀策略人數 ................................................ 82 表 4-7 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遭遇困難 ................................................................ 91. vii.

(10) 圖 次. 圖 2-1 閱讀素養中檢視的閱讀歷程 ....................................................................... 16 圖 3-1 研究概念圖 .................................................................................................. 38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42 圖 4-1 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符合期待與否 ............................................................ 85 圖 4-2 電子書閱讀後影響 ....................................................................................... 96.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為瞭解現今數位閱讀潮流中,研究生紙本與數位閱讀活動背後的隱藏意涵,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以 提供未來規劃研究生閱讀推廣活動之參考。為闡明研究主題的內容,本章分四節 進行說明,第一節闡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說 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為名詞解釋,對重要名詞予以說明及界定。.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臺灣自 2006 年起,陸續有許多廠商開發電子書,由此象徵著數位閱讀的時代 來臨(陳建安,2008)。在快速發展的數位時代潮流下,電子書的價值逐漸受民 眾的喜愛,有鑒於電子書產業與技術之快速發展,經濟部成立電子書產業發展指 導小組,並將 2010 年定為臺灣電子書元年(經濟部電子書產業發展指導小組, 2009)。數位格式的電子書自問世以來,因其方便攜帶,可隨時隨地取用及閱讀 的特性,引發圖書資訊學界開始探討除了在圖書館使用電子書外,可以如何應用 電子書輔助圖書館的服務,或是支援教學等用途,也探討電子書帶給閱讀的新可 能性,當然也關心圖書館館藏的電子書使用率高不高,使用者使用電子書的動機、 意圖和模式等(胡德佳,2012)。. 隨著數位出版品的普及,圖書館開始大量引進電子資源產品,使用者可以更 便利地在圖書館網頁檢索相關的電子文獻、電子書等,能夠即時地滿足資訊需求。 國家圖書館於 2015 年進行大專校院圖書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專校院圖書館 1.

(12) 自 101 學年度起,電子書平均可使用冊數已高於紙本圖書平均冊數,大學圖書館 紙本書與電子書平均館藏冊數各佔將近 50%,如表 1-1;在經費採購的部分,近 五年圖書資料採購經費持續呈現負成長,電子資源則年年為正成長,可見電子資 源逐漸成為大學圖書館館藏重點;然而,電子資源該如何選擇?圖書館購買的電 子資源是否符合讀者的需求?儘管電子書已經在學術圖書館藏中中變得更加普 及,但是有文獻顯示,學術圖書館的讀者尚未完全地接受電子閱讀文本形式 (Simon, 2011)。. 表 1-1 大專院校圖書館紙本圖書與電子書館藏平均冊數. 年度. 紙本圖書 平均冊數. 紙本圖書 佔總冊數%. 電子書平均 可使用冊數. 電子書 佔總冊數%. 103. 370,608. 47.6%. 408,612. 52.4%. 102. 434,984. 46.4%. 502,735. 53.6%. 101. 419,565. 46.2%. 488,113. 53.8%. 100. 457,087. 50.6%. 445,713. 49.4%. 99. 370,801. 52.9%. 330,742. 47.1%. 資料來源:修改自國家圖書館(主編)(民 104)。中華民國一0四年圖書館年 鑑。臺北市:國家圖書館。. 由於電子出版的興起,使得圖書館面臨極大的挑戰,其中尤以大學圖書館影 響最明顯,大學圖書館在數位潮流中,從原先以紙本為主的館藏,逐漸轉變為以 電子資源為優勢的館藏,對於多數讀者都有特定需求的大學圖書館而言,如何建 立適當的館藏的確是極大的挑戰。 圖書館處在經費緊縮、科技蓬勃發展,以及大環境快速變動的情境當中,圖 書館該如何面對電子資源的迅速發展的趨勢?胡德佳(2012)以書目計量學方式. 2.

(13) 分析電子書造成圖書館的改變,從最初質疑電子書在圖書館的可行性,到接受數 位環境是圖書館銳不可擋的潮流,紛紛將電子書納入館藏並推動電子書借閱服務, 而其中也牽涉到電子書的選擇、徵集、編目、管理和流通模式等問題,儘管圖書 館之間作法各異,但不可否認的是圖書館界確實關心電子書的議題,而電子書的 確也為圖書館帶來影響。 儘管圖書館已經開始重視電子資源館藏發展,然而關於讀者對電子書的接受 程度、需求主題、使用時間及使用習慣都缺乏相關資料參考(曾淑賢,2006)。 當圖書館引進電子書館藏,讀者對於紙本書的閱讀習慣、需求主題等是否有改變, 是圖書館提供館藏服務時可以思考的議題。. 研究者曾於 2016 年暑假至美國密爾瓦基大學圖書館實習,實習單位提到為了 因應圖書館經費日漸拮据情況,圖書館採購的館藏資源是否為讀者所需變得更加 重要,因此實習單位新增館藏使用分析館員職位以進行館內紙本書、電子書以及 館際互借使用分析,藉由了解讀者的使用狀況來推測圖書館採購的館藏資源是否 符合讀者期待,發現透過讀者館藏使用數據分析,的確更能具體訂定有效的館藏 發展決策。由此可見,讀者的紙本書與電子書使用情況是現今圖書館極其想要了 解的部分。. 目前大量採購電子資源的圖書館類型主要為公共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相較 於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廣大讀者群,大學圖書館有較明確的服務的對象,讀者群包 括教職員及學生。大學圖書館為了滿足校內教職員的學習、研究與教學需求,除 了採購圖書資料外,尤其採購電子資源以提供教學研究的支持,因此啟發研究者 瞭解大專院校讀者的紙本書與電子書使用研究;然而,由於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學 3.

(14) 習歷程有極大的不同,研究生除了有完成課堂作業、報告的需求,還需要大量的 文獻輔助其進行研究,並撰寫學位論文以達到畢業門檻,最後選定研究生為本研 究的研究對象。為完整探討研究生的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活動,故本研究探討研 究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之使用,以具體分析研究 生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概況,作為圖書館未來瞭解讀者使用需求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國家圖書館進行的大專校院圖書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大專校院圖書館 自 101 學年度起,電子書平均可使用冊數已高於紙本圖書平均冊數,大學圖書館 紙本書與電子書平均館藏冊數各佔將近 50%,但目前研究顯示大學圖書館對研究 生的紙本書與電子書的使用情況與需求了解仍然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生對 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的使用、電子書與紙本書閱讀後 的覺察,具體研究目的陳述如下:. 一、期望從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讀策略及閱讀後覺察等面向的探討,觀察研 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現況,希冀對於提升研究生紙本與數位閱讀素養有 助益,以作為未來推廣研究生閱讀服務之參考。 二、比較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不同文本形式時,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 讀策略之異同,以作為瞭解紙本與數位閱讀模式之參考。.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4.

(15) 一、研究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態度為何? (一) 研究生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重要性認知為何? (二)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的情緒性感受為何? 二、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行為為何? (一) 研究生取得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管道為何? (二)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的時段與地點為何? (三)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的持續時間為何? (四)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頻率為何? (五)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的動機為何? 三、研究生在不同閱讀歷程中,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策略使用情形為何? (一)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在擷取與檢索階段閱讀策略使用情形為何? (二)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在統整與解釋階段閱讀策略使用情形為何? (三)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在省思與評鑑階段閱讀策略使用情形為何? 四、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後的覺察為何? (一)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後,是否達到原來的閱讀預期目標與期待? (二) 研究生閱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遭遇到的困難為何? (三) 電子書閱讀對研究生原來閱讀行為產生影響為何?. 5.

(1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大學圖書館主要服務的讀者群包括教職員、大學生及研究生,由於不同讀者 群資訊需求不太一樣,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圖書館的讀者群之一研究生,紙本書 與電子書的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以及閱讀後覺察。本研究在研究設 計上有下列的範圍與限制: 一、考量大學圖書館學生讀者群中大學生與研究生,在學的學習歷程與需求十分 不同,大學生在學歷程完成修業學分規定便能畢業,而研究生不僅要完成修 業學分規定,還須閱讀大量文獻資料撰寫論文,本研究僅以研究生為研究對 象。 二、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生,無特別限制研究對象就讀的學校及系所,由於 各大學的系所、校園風氣具有差異性,研究對象受自選樣本的影響,本研究 結果不一定能推論至特定大學研究生的紙本書與電子書之閱讀態度、閱讀行 為、閱讀策略,以及閱讀後覺察。 三、由於目前西文電子書平臺時常也會收錄單篇學術期刊文章,但考量單篇期刊 與書籍閱讀表現可能不太一樣,因此期刊單篇文章不包含在本研究電子書的 意涵,研究生須完整閱讀任一本電子書。 四、本研究探討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之現況, 然而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之研究發現有可能係受閱讀情境脈絡影 響,而非僅受紙本書與電子書文本形式影響,例如由於做研究或休閒閱讀情 境不同而有所差異,有可能造成研究結果上的限制。 6.

(17) 五、考量到每間圖書館的館藏量、館藏主題及館藏特色不一定相同,並且採購的 電子書服務平臺也不同,本研究主要針對研究生閱讀當下的紙本書與電子書 閱讀態度、閱讀行為、閱讀策略、閱讀後覺察進行探討,故研究生對圖書館 館藏看法與滿意度,不在本研究探究的範圍。. 第四節. 名詞解釋. 為釐清本研究所提到重要名詞的定義與內涵,以下針對「閱讀態度」、「閱讀 行為」、「閱讀策略」、「數位閱讀」等名詞予以界定與解釋。. 一、閱讀態度 閱讀態度是指個人對閱讀行為的情緒感受和看法(Fishbein & Ajzen, 1975; 陳 玟里,2003;賴苑玲,2006),且會從閱度態度的行為表現中,培養出正向積極 或負向消極之行為(賴苑玲,2006;蔡淑玲,2007)。本研究探討研究生對紙本 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態度,包括在生活中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重要性認知,以及閱 讀紙本書與電子書時的情緒性感受。. 二、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包括紙本閱讀行為與數位閱讀行為兩大部分(林維真、岳修平,2012), 本研究探究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行為,是外在可觀察的閱讀活動及內在動 機,包括取得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管道、閱讀時段與地點、閱讀持續時間、閱讀頻 率、閱讀動機,由此了解研究生讀者紙本書與電子書的閱讀概況。 7.

(18) 三、閱讀策略 本研究探討的閱讀策略為讀者在不同閱讀歷程中使用的閱讀策略,閱讀歷程 主要參考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在閱讀素養應試指南中提到在閱讀素 養中檢視閱讀歷程,包括「擷取與檢索」、「統整與解釋」、「省思與評鑑」三個歷 程;閱讀策略則主要參考 Garner (1988), Hyde & Birzar (1989), Heilman, Blair & Rupley (2002)在各閱讀歷程中所整理出來的閱讀策略。 在「擷取與檢索」階段,訪談研究生使用以下策略的情形,包括(1)設定閱 讀目標、(2)瀏覽全文、(3)猜測文章內容;在「統整與解釋」階段,討論的閱 讀策略包括(1)劃重點及註記、(2)遇到不理解會找方法解決、(3)根據內文 自我提問;在最後「省思與評鑑」階段,閱讀策略則包括(1)重新審視文本重 點、(2)確認文章有無不合理之處、(3)省思內容並給予評價。透過研究生紙本 書與電子書在閱讀歷程中使用的閱讀策略,深入了解研究生在紙本文本與數位文 本中內在閱讀經驗。. 四、數位閱讀 廣義來說,凡透過數位媒介形式進行的閱讀活動,皆可稱為數位閱讀,數位 閱讀材料包括多媒體、電子書、網頁內容、電子郵件、新聞討論群等不同形式的 數位化文本(林珊如,2010;林巧敏,2013),而本研究中所提及數位閱讀一詞 之意涵僅指於電子書閱讀。.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瞭解數位時代下,紙本與數位閱讀行為表現下背後的意義,本章共分五節 進行相關文獻探討;第一節為有關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以釐清詞彙 內涵與範疇;第二節探討紙本書閱讀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電子書閱讀相關研究; 第四節探討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之相關比較研究;第五節為小結,歸納整理前四 節文獻探討結果。. 第一節. 有關閱讀態度、閱讀行為及閱讀策略. 為瞭解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閱讀策略的意涵,本節分別探 討何謂閱讀、閱讀態度、閱讀行為,以及閱讀策略共四部分,釐清詞彙內涵與範 疇後,作為建構本研究設計之參考。. 一、何謂閱讀 閱讀在每個人心目中的意涵都有所不同。閱讀除了能作為個人興趣、休閒娛 樂等有益於日常需求外,其目的亦在學習新知、獲得知識、喚起思考能力並發掘 自己的潛能(李美月,2003;蔡慧美,2005);此外,閱讀更是有存在的美好意 義,如郝明義(2007)認為閱讀有存在的理由及意義,而最動人且作用最大的是 閱讀和理想、夢想結合的時候,使我們開啟對理想的接觸與認知。根據個人閱讀 經驗的不同,每個人對閱讀的意涵有不同的闡述,林季嬉(2014)將歷年學者對 閱讀的定義整理歸納如表 2-1。. 9.

(20) 表 2-1 閱讀的定義 學者. 時間. 對閱讀的定義. Adler. 1972. 閱讀的目標是為獲得資訊而讀,以及求得理解而讀,並且閱 讀是有層次的,由低到高的閱讀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 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Lerner. 1988. 閱讀是一種培養知識、技能、分析、應用、態度、綜合評鑑 的教育歷程,閱讀是建構的過程,需要策略、動機,也是終 身的追求。. Caver. 1991. 閱讀的意義分為四個層次:(1)將字解碼,並賦予這些字在句 子中的意義;(2)將字詞意義連結起來,以了解整個句子;(3) 了解段落的意義,明白其所隱含的主旨、原因、結果、假設, 以及證明未清楚指出的涵義、結論與觀念等;(4)評價各種觀 念,包含邏輯、證明、真實性與價值判斷等問題。. 張必隱. 1992. 閱讀的歷程是讀者運用先前所具有之概念對圖文建構新的意 義,他們認為不是將閱讀符號轉譯成訊息,而是轉譯成意義, 從過程中獲得文字符號及其中所含之意義。. Rubin. 1997. 閱讀是一整體統合的過程,涵蓋了情意、知覺和技能三個領 域。. Goodman. 1998. 閱讀是動態的歷程,閱讀時讀者運用有效的策略來尋求意 義,閱讀時每個歷程的最終目的都是理解,因此我們是向著 意義前進的。. Graves. 1998. 閱讀是繁雜、動態的過程,讀者一方面把自有的意義帶進讀 物裡,另一方面從讀物中獲取意義,最後統整為閱讀理解的 內容。. 洪蘭. 1999. 閱讀是從認字、理解過程中獲得意義,從文字上進行閱讀才 屬閱讀範圍,進行閱讀的同時,能刺激並延緩大腦退化的速 度,培養更敏捷的反應與記憶能力。. 陳烜之. 2007. 閱 讀 歷 程 至 少 有 兩 種 模 式 , 由 上 而 下 的 模 式 (bottom-up processing)及由下而上的模式(top-down processing)。. 陳昭珍. 2011. (1)閱讀是「透過文字、圖片、聲音、視訊等符號來提取訊息、 掌握及理解知識」的心理過程;(2)閱讀可以是團體活動,但 更重要的,閱讀是個人安靜的與知識對話的過程;(3)閱讀是 圖書創作、插畫、出版、行銷的驅動力量,沒有閱讀,就沒 10.

(21) 學者. 時間. 對閱讀的定義 有創作。. 楊士瑩. 2011. (1)閱讀是一個解碼的過程;(2)閱讀是「讀者」與「文章」產 生互動性和建構性的過程;(3)閱讀是獲得資訊的過程。. 朱逸軒. 2012. 狹義來說,閱讀是在文本中透過認字、理解過程獲得意義; 廣義來說,閱讀不僅僅是侷限於文字,從圖片、聲音、視訊 中提取訊息,亦是另一種形式的閱讀。. 資料來源:修改自林季嬉(2014)。深度閱讀之影響與差異-臺南市某國小案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臺南市。. 閱讀是一個複雜、繁瑣、動態的過程,並且讀者與文本彼此具有互動性(楊 士瑩,2011);閱讀的目標是由進行字的解碼以獲得資訊,延伸至文章內涵的理 解(Goodman, 1998; Graves, 1998; 楊士瑩,2011;朱逸軒,2012);閱讀活動中 由淺至深有不同的閱讀層次(Adler, 1972; Caver, 1991);也有學者關注於閱讀活 動中的閱讀歷程,以及閱讀歷程中閱讀策略的使用(Lerner, 1988; 張必隱,1992; Goodman, 1998;陳烜之,2007) 。 此外,由閱讀的定義中發現陳昭珍(2011) 、朱逸軒(2012)提及閱讀的文本 形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紙本圖書,亦包含聲音、視訊等可以獲取訊息及知識的多媒 體形式;由此可以得知,在數位化時代中,閱讀模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紙本閱讀, 乃是逐漸轉變為多元的紙本及數位閱讀模式。. 二、閱讀態度 態度是指個體對人、事、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致性與持久性的傾向;而態度 主要內涵有行為、情感、認知三個重要成分,這三個成分多寡通常會隨個體年齡、 性別、性格等不同會有所差異(張春興,1994)。閱讀態度是指個人對閱讀行為 11.

(22) 的情緒感受和看法(Fishbein & Ajzen, 1975; 陳玟里,2003;賴苑玲,2006),且 會從閱度態度的行為表現中,培養出正向積極或負向消極之行為(賴苑玲,2006; 蔡淑玲,2007)。 閱讀態度中包括在閱讀活動中的行為、感受與看法,例如 Fishbein 與 Ajzen (1975)認為閱讀態度由三種成分組成,包括信念、情感、行為成分,信念成分 指在閱讀時所持的想法、見解;情感成分指從消極至積極的閱讀評價,如喜歡、 不喜歡、享受、不舒服等;行為成分指在閱讀活動中實際的行為,如利用空閒時 間進行閱讀;陳玟里(2003)提到閱讀態度是指讀者從事閱讀活動的歷程中,對 閱讀所抱持的信念、感情及行為層面的傾向,如對閱讀的目的及看法屬於信念成 分,對閱讀好惡是感情成分,而對閱讀活動的選擇是行為成分。. 此外,閱讀態度亦會影響個人產生正向或負向的閱讀行為表現,如周芷誼 (2006)指出閱讀態度是讀者對閱讀所做的價值判斷,而產生對閱讀的喜歡、不 喜歡等行為傾向;賴苑玲(2006)認為閱讀態度是讀者對閱讀行為的情緒性感受 與看法,例如喜歡或討厭閱讀,通常對閱讀持有正向態度的讀者會主動閱讀、會 對閱讀付出較多的努力,因此閱讀態度是影響個人閱讀慾望及持續閱讀的重要因 素;蔡淑玲(2007)提到個體從事閱讀行為時所持的閱讀態度常因人而異,可能 是積極正向的,也可能是消極負向的,而此種感受通常會影響讀者對於閱讀的投 入狀況,可能會持續閱讀或逃避閱讀,個人若能從閱讀中獲得收穫或成就感,通 常具備較好的閱讀態度,能夠肯定自己的閱讀行為,並接受各項閱讀上的挑戰。 隨著網路資源及數位出版品愈來愈豐富,鼓勵大眾利用數位閱讀資源的環境 已逐漸成熟;然而,目前閱讀態度意涵主要是從紙本閱讀中所呈現的結果,如今. 12.

(23) 是數位閱讀日趨盛行的時代,讀者對於數位閱讀的認知及感受亦值得關注,數位 閱讀態度可能影響數位閱讀行為主要因素之一。近來研究中針對數位閱讀態度的 測量,多半是參照紙本閱讀態度的內涵,並考量施測對象的不同進行研究設計, 但對於以數位閱讀為測量情境,仍待後續工具的修訂與研發(陳柏霖、洪兆祥、 余民寧,2013)。. 三、閱讀行為 每位學者對於閱讀行為的定義有各自的見解。有學者僅探討閱讀活動中實際 可以觀察的外顯行為,包括閱讀地點、閱讀方式、閱讀頻率等,如黃家瑩(2007) 定義閱讀行為是個人從事與閱讀相關的外顯活動,包含閱讀地點、方式、類別、 喜好程度以及書本的來源;有關閱讀方式,周暐達(2008)、王梅玲(2013)皆 提到傳統紙本閱讀大多是採逐頁、逐行、逐字的閱讀模式,如略讀、細讀、反覆 閱讀等,偶爾以特定索引方式進行跳躍式閱讀百科全書或字典;當閱讀雜誌或報 紙時,會有瀏覽的閱讀方式,以醒目的標題及圖片來閱覽,當遇到有趣的地方駐 足停下並仔細閱讀,然後再度出發巡覽下一個感興趣的內容。 部分研究除了探討外在閱讀活動,亦討論內在心理歷程,包括閱讀動機、閱 讀興趣、閱讀層次、閱讀歷程、閱讀策略等(Adler, 1972; Caver, 1991;許君穗, 2009;陳俊翰、梁育維,2009;陳烜之,2007);舉例來說,許君穗(2009)認 為一般人產生閱讀活動,通常是先有閱讀動機之後,才會引起閱讀行為;陳俊翰、 梁育維(2009)指出閱讀行為可分為內在動機與外顯行為兩個層面,內在動機指 讀者內心中對於閱讀喜愛的程度與真實感受;外顯行為是指讀者從事閱讀活動所 表現出來的行為,包括閱讀地點、時間、數量與使用圖書館的頻率。. 13.

(24) 隨著電子書產業發展漸趨成熟,大眾在生活中的閱讀方式由原本傳統的紙本 閱讀,逐漸轉變為利用行動載具或電腦來進行數位閱讀。有別於傳統的紙本文本 格式,周暐達(2008)提到在數位環境中,多元的數位文本格式包括純文字檔、 Microsoft Office 文件、PDF、網頁等。林珊如(2003)闡釋更廣義的數位閱讀文 本,包括可以透過網路取得的的電子郵件、電子書報、電子布告欄、電子期刊、 網頁內容等。 近年來相關數位閱讀行為的調查研究顯示,數位閱讀因其即時性、多媒體互 動性、易檢索、易攜帶等特性,影響了讀者的閱讀習慣,同時也改變了讀者的閱 讀行為。電子書閱讀與紙本書閱讀不同,必須藉由個人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 電子書專用閱讀器等載具,以進行查詢、瀏覽、放大縮小閱讀、翻頁,甚至播放 多媒體動畫等數位閱讀行為(林珊如,2003;周暐達,2008;王梅玲,2013;張 維容,2015)。周暐達(2008)整理出數位環境下的閱讀行為,與以往傳統紙本 閱讀的行為意涵有所差別,可以簡單摘要出以下的模式,整理如表 2-2。 表 2-2 數位閱讀行為模式 行為模式 閱讀(Read). 特點 數位閱讀環境,每一頁內容範圍來自於螢幕尺寸,大 多採取由上而下捲動內容的操作方式來翻頁。. 瀏覽(Browse). 數位閱讀中的瀏覽是一種探索式的閱讀,隨著閱讀時 的思維,可隨時停駐在關鍵的內容,也可隨時以超連 結(Hyperlink)跳往下一個閱讀思維的焦點。.. 查詢(Search). 傳統查詢多半是輔助性,利用字母、拼音、部首或分 類索引來檢閱。數位環境的資料庫查詢或全文檢索具 有極高效能,並可採複合的邏輯條件進行檢索。. 讀與寫(Read & Write) 數位閱讀讀與寫的互動行具有顯著特徵,尤其表現在 具有 Web 2.0 精神下的 閱讀環境,像是維基百科 14.

(25) 行為模式. 特點 (Wikipedia)、部落格(Blog)等。. 多媒體互動(Multimedia 善用適當的影音媒材和互動式的操作介面,例如採用 & Interactive Interface). 3D 化的地球來導覽地理百科的閱讀,讓數位閱讀突破 紙張的限制。. 資料來源:修改自周暐達(2008) 。數位閱讀及其版權管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 32(3),44-52。 電子書閱讀行為有不同類型,可以分為線上閱讀與下載離線閱讀;依讀者類 型,可分為一般民眾、學生、圖書館讀者;依閱讀方式,可分閱讀、瀏覽、檢索、 讀寫互動、感官使用、註解等;依閱讀載體,分網路閱讀、個人電腦閱讀、電子 書閱讀器閱讀、平板電腦閱讀、手機行動閱讀等;依讀者閱讀目的,分學習性閱 讀、休閒與欣賞性閱讀、研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每位讀者因不同閱讀目的與 多媒體閱讀功能,而出現多樣化的數位閱讀行為(王梅玲,2013;張維容,2015)。 綜觀電子書數位閱讀行為的探討面向,有別於傳統紙本文本所關心的閱讀行 為,可發現數位閱讀行為的意涵,多是探討使用者使用閱讀載具進行閱讀時所外 顯的行為,如閱讀、瀏覽、檢索、註解等閱讀方式(林珊如,2003;周暐達,2008; 王梅玲,2013);傳統紙本閱讀行為意涵則是除了探討外在的閱讀活動外,同時 也探討內在影響閱讀行為的因素,以及閱讀層次、閱讀歷程、閱讀策略等探討 (Adler, 1972; Caver, 1991;許君穗,2009;陳俊翰、梁育維,2009;張維容,2015; 陳烜之,2007)。. 四、閱讀策略 在各派學者對閱讀的定義中,有不少學者關注於閱讀活動中的閱讀策略,例 如 Lerner(1988)提到閱讀是建構意義的過程,需要策略、動機,也是終身的追 15.

(26) 求;Goodman(1998)則強調閱讀是動態的歷程,閱讀時讀者運用有效的策略來 尋求意義,而閱讀歷程其實是閱讀策略使用及閱讀理解的歷程。除了上述學者對 閱讀歷程的討論,閱讀素養評量中亦有提到。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在閱讀素養應試指南中提到在閱讀素養中檢 視閱讀歷程,包括「擷取與檢索」 (access and retrieve)、 「統整與解釋」 (integrate and interpret)、「省思與評鑑」(reflect and evaluate)三個階段;「擷取與檢索」涉 及尋找、選擇和收集資訊,並辨識出問題的重要元素、文本結構和特徵;「統整 與解釋」為文本內部的統整,讀者須了解文本各部分關係或加以推論;「省思與 評鑑」則須利用文本外在知識、想法和價值,連結文本資訊與外在知識,從文本 抽離以進行客觀思考,並評鑑文本內容與形式的品質和適切性;每個閱讀歷程階 段則都是閱讀策略之應用。. 擷取與檢索 來自文本的訊息. 擷取訊息 廣泛理解. 統整與解釋 發展解釋. 閱讀歷程. 評鑑文本內容 連結外在的知識. 省思與評鑑. 評鑑文本形式. 圖 2-1 閱讀素養中檢視的閱讀歷程 資料來源: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PISA 閱讀素養應試指南。檢自: http://pisa.nutn.edu.tw/download/sample_papers/2009/2011_1205_guide_reading.pdf. 16.

(27) 由閱讀素養中檢視的閱讀歷程,可以發現讀者在各閱讀歷程須應用不同閱讀 策略,Lerner(1988)特別提到有技巧的讀者,有能力在不同的閱讀歷程中彈性 的使用策略;Hyde and Birzar(1989)提出完整的閱讀歷程應同時注重閱讀前、 閱讀中與閱讀後各階段的活動,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以因應不同階段的需求,例 如在前閱讀,讀者必須先設定閱讀目標、引發先前知識、了解文章結構概念,並 對文章進行預測;在閱讀中,進行精煉、澄清、聚焦內容與綜合思考等行為,並 依據目標運用各種閱讀策略協助閱讀理解;在後閱讀,要進行檢測與綜合的工作, 讀者要能重新組織段落的意義、產生新問題、綜合概念與連結文章前後關係。 Heilman, Blair & Rupley(2002)更具體將前閱讀、閱讀時、後閱讀的三個階 段閱讀歷程中,通常會出現的策略進行歸納整理。 1.. 前閱讀 (1) 預測策略:包括設定閱讀目標、瀏覽文章類型、閱讀文章的題目及段落 標題、瀏覽文章內容、插圖以猜測內文在說什麼。. 2.. 閱讀時 (1) 文章結構分析策略:包括利用標題引導學習、重讀不了解的部分、建立 文章內觀念的內在連結、建立文章新知識,並與既存知識間的連結。 (2) 摘要策略:選擇重要訊息,刪除不重要的訊息;以較高層次的概念來代 替細節的訊息;把訊息統整為連貫、可理解的內容。. 3.. 後閱讀 (1) 自問自答策略:問關於「5W1H」的問題以幫助自己閱讀、回答自己啟 發的問題、用適當的記號標記答案。. 除了在不同閱讀歷程各階段使用的策略,亦有學者以「後設認知知識」的觀 點來看在閱讀歷程時使用的策略;後設認知知識有助於學習者在面對新的學習情 17.

(28) 境時,基於成功的經驗而進行分析與判斷,並選擇曾使用過而合適的策略或步驟 以完成新任務;因此,Wenden(1988)認為在閱讀時運用已習得的策略或知識, 是屬於後設認知知識的策略。Ganer(1988)根據後設認知知識觀點分析在閱讀 歷程中有以下的策略。 1.. 確認閱讀目的,調整閱讀方法。. 2.. 瀏覽全文大要。. 3.. 確認文章重點。. 4.. 將文章重點劃線或作標示。. 5.. 對於文章重點,賦予額外的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6.. 遇到不能立即理解之處,放慢閱讀速度、逐字誦讀或重新閱讀。. 7.. 應用上下文的關係,推測文字意義。. 8.. 引發背景知識以幫助理解文意。. 9.. 讀完一段內文後,回想大意、寫下重點或摘要。. 10. 標記無法理解之處,待尋求澄清。 11. 確認文章架構。 12. 確認文意是否有不合理之處。 13. 推論文章引伸涵意。 14. 自問自答,以確認是否理解文意。 15. 閱讀後,對於文章重點或自己所無法順利理解與記憶的內容,作為文章的 重新審視。 16. 監控自己是否足夠專注於閱讀活動。 17. 監控對於閱讀理解策略的應用成效,並依應用成效作適度的修正。 數位閱讀模式的興起,有學者研究讀者在數位文本中閱讀策略之應用,湯明 祥(2012)定義大學生在閱讀電子書時使用之數位閱讀策略為認知策略及後設認 知策略,認知策略包含查詢、筆記、畫重點、分析文章結構;後設認知策略則包 18.

(29) 含讀書計畫、自我評估、調整閱讀速度、重複閱讀等。除了電子書文本中使用之 數位閱讀策略,Coiro & Dobler (2007) 亦針對網際網路上文本使用的閱讀策略進 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成功的網際網路數位閱讀有以下三種數位閱讀策略之應用, 包含先備知識來源(prior knowledge sources)、推論策略(inferential reasoning strategies)、自律策略(self-regulated reading processes)。 不少學者提出了解在不同階段閱讀歷程使用的閱讀策略,有助於具體觀察閱 讀歷程中閱讀策略的經驗(Ganer, 1988; Lerner, 1988;. Hyde & Birzar, 1989;. Goodman, 1998; Heilman, Blair & Rupley, 2002;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 本研究探討的閱讀策略為研究生在不同閱讀歷程中使用的閱讀策略,閱讀歷程主 要參考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在閱讀素養應試指南中提到在閱讀素養 中檢視閱讀歷程,包括「擷取與檢索」 、 「統整與解釋」 、 「省思與評鑑」三個歷程; 閱讀策略則主要參考 Garner (1988), Hyde & Birzar (1989), Heilman, Blair & Rupley (2002)在各閱讀歷程中所整理出來的閱讀策略,最後在前閱讀、閱讀中、後閱讀 階段中各選出三個閱讀策略以進行討論。 在「擷取與檢索」階段,訪談研究生使用閱讀策略情形,包括(1)設定閱讀 目標、(2)瀏覽全文、(3)猜測文章內容;在「統整與解釋」階段,討論的閱讀 策略包括(1)劃重點及註記、(2)遇到不理解會找方法解決、(3)根據內文自 我提問;在「省思與評鑑」階段,閱讀策略則包括(1)重新審視文本重點、 (2) 確認文章有無不合理之處、 (3)省思內容並給予評價。透過研究生紙本書與電子 書在閱讀歷程中使用的閱讀策略,深入了解研究生在紙本文本與數位文本中內在 閱讀經驗。閱讀歷程與閱讀策略對照表整理如表 2-3。. 19.

(30) 表 2-3 閱讀歷程與閱讀策略對照表 閱讀歷程 臺灣 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1) 擷 取 與 檢 索. 統 整 與 解 釋. 省 思 與 評 鑑. 尋找、選擇和收集資訊. 閱讀策略 Heilman et al. (2002) 前 閱 讀. 閱讀文章提要 瀏覽插圖 預測文章內容 建立閱讀目標 瀏覽文章形式. Hyde & Birzar (1989). Garner (1988). 設定閱讀目標 文章結構了解 對文章進行預測. 確認閱讀目的,調整閱讀方法 瀏覽全文 確認文章架構. 內部統整,了解各部份 關係或推論. 閱 讀 中. 利用標題引導學習 每段結束提出問題 重讀不了解的部分 找出作者風格. 精煉內容 澄清與聚焦 綜合思考. 利用文本外在知識、想 法和價值. 後 閱 讀. 檢查理解程度 評鑑獲得的訊息 作摘錄 重讀文章特定觀點. 重新組織段落意義 監控預測是否正確 產生新問題 連結文章前後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0. 將文章重點畫線或作特別標示 對文章重點,賦予額外的選擇性注意 遇到不理解會放慢閱讀速度、重新閱讀 應用上下文關係,推測字彙或文字意義 長篇文章讀完一段,寫下重點、摘要 標記無法理解之處,尋求澄清 推論文章的引伸涵意 依據閱讀理解情況進行策略修正 自問自答,以確認是否理解文意 引發背景知識以幫助理解文意 重新審視文章重點或無法順利理解的內容 確認文章是否有不合理之處 省思自己是否專注於閱讀活動 省思閱讀策略的應用成效,並作適度的修正.

(31) 第二節. 紙本書閱讀相關研究. 傳統紙本書閱讀相關研究探討面相極廣,有探討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 行為、閱讀理解、閱讀歷程、閱讀策略、閱讀成效等各面向。可能由於閱讀議題 的探討已有相當長的年日,近幾年的紙本書閱讀研究多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 以量化研究方式進行假設檢定,探討各種影響閱讀的相關因素,研究對象大多以 學生為主,以下內容主要以與本研究相關面向進行討論。. 傳統紙本書閱讀研究中,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的閱讀態度與閱讀動機研究,李 錫文(2005)發現國小學童對閱讀讀物的閱讀態度普遍良好,並抱持正面肯定的 看法,有 88%學童體認閱讀的重要性,喜歡閱讀的學童佔 81%,喜歡閱讀的理由 以增加知識、可以獲得樂趣、以及自己的興趣為主要原因;此外,閱讀動機方面, 內在需求是國小學童進行閱讀行為的主要動機,閱讀的主要理由前五名依序為, 得到知識或資訊、放鬆心情忘記煩惱、打發時間、拿到書就會想看、以及想增加 自己的作文能力,這些理由大致上與求知、學習或娛樂相關,都源於個體內在的 需求。. 此外,關於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對閱讀行為影響之研究,如黃家瑩(2006)在 研究中發現性別、父母親學歷及家庭狀況對閱讀環境、動機與行為均有顯著差異, 研究顯示女生、父母教育程度高、與父母雙方同住的國小高年級生,其閱讀環境、 動機與喜好程度較佳;家裡是國小高年級生最常進行課外閱讀的地點,52%學生 表示在家裡閱讀,其次是學校、校外圖書館。 除了針對國小學童進行研究,也有不少關於大學生與研究生閱讀行為研究, 21.

(32) 例如周鈺茹(2013)在大學生閱讀行為與大學圖書館關係的研究中發現,大學生 喜歡閱讀,但大多數閱讀時採取隨意瀏覽的方式;取得閱讀來源的途徑以圖書館 最多;閱讀書籍類別以期刊雜誌最多;閱讀地點以家裡居多,其次是圖書館。以 上描繪出大學生閱讀行為的基本輪廓,也顯示圖書館與大學生閱讀行為關係相當 緊密,同時也扮演支持大學生從事閱讀活動的重要角色。. 除了探討大學圖書館對大學生閱讀活動影響,也有研究探討大學生文化資本 與閱讀行為的相關性,周容雪(2015)發現大學生的文化資本愈豐富,閱讀動機 愈強烈,閱讀行為表現愈佳;大學生的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具有影響力,其中以 社交向度最具影響力,代表大學生會因為與他人互動而產生閱讀活動,例如與朋 友交換讀物閱讀,進而增加其閱讀時間、閱讀種類、閱讀頻率與閱讀次數,更進 一步增強其閱讀行為;大學生文化資本與閱讀動機對閱讀行為具有影響力,其中 又以閱讀動機最具影響力,代表大學生尤其會因為閱讀動機增強而影響閱讀行為 的表現。. 關於研究生紙本書閱讀策略研究方面,劉心瑜(2016)針對臺灣研究生英語 學術期刊閱讀策略進行研究,此研究以量化問卷方式探討人文社會領域與工程工 程學領域的研究生,在閱讀英語學術期刊文章時使用閱讀策略之差異性;從研究 結果得知,研究生使用較多「整體閱讀策略」,其次為「問題解決策略」及「支 持策略」;閱讀策略使用受研究生學術英語閱讀能力的影響,高閱讀能力者跟低 閱讀能力者在閱讀策略使用上有所差異;人文社會領域和科學工程學領域的研究 生在閱讀策略的使用類別上並無顯著的差異,雖然沒有顯著差異,兩個領域的研 究生依舊有各自傾向使用的閱讀策略。. 22.

(33) 以成人閱讀動機、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主題,羅郁晴(2016)發現在認知自主 性面向,成人讀者在閱讀上具備較高的自主成分時,會產生較好的行為結果,同 時也會促進個人在活動中心理的成長;在認知勝任感面向,成人在閱讀上認知到 自身有能力能夠閱讀多樣化類型的閱讀素材時,會提升其對於閱讀活動持續進行 的意願;在認知關聯感面向,成人讀者在閱讀上有重要他人的陪伴與分享時,會 感受到有所歸屬以及和他人有連結感。此研究統計結果顯示以上三種自我決定論 的基本心理需求,對於成人讀者的閱讀動機及閱讀態度皆具有正向相關。. 從相關文獻中可以發現,傳統紙本閱讀研究多是利用量化研究取向來探討影 響閱讀行為的因素,羅郁晴(2016)歸納較常用來探討影響閱讀行為因素,閱讀 行為和性別之間具有顯著差異,大部分研究者指出女性的閱讀行為表現優於男性, 無論是在閱讀時間、閱讀數量或閱讀頻率上;外在環境與閱讀行為有顯著相關, 通常都市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學生從事課外閱讀活動的比例也較高;家庭社經地 位與閱讀行為有顯著相關,父母親教育程度較高以及為高社經地位的學生,其閱 讀態度表現較為積極。. 第三節. 電子書閱讀相關研究. 由於電子書的使用在生活中逐漸普及,閱讀研究由原來探討傳統紙本閱讀模 式,逐漸轉變為針對電子書數位文本中閱讀模式進行研究。儘管本研究的研究對 象為研究生,但為瞭解近年來電子書閱讀研究探討議題與方向,本節針對不同對 象之讀者,如一般民眾讀者、公共圖書館讀者、大學圖書館讀者的電子書閱讀研 究進行文獻回顧。. 23.

(34) 由於數位閱讀是在現今社會中新興的閱讀趨勢,有政府官方機構及相關產業 業者主動對一般民眾進行數位閱讀行為的調查。資策會 FIND(2011)以臺灣各 縣市人口作為分層比例進行隨機抽樣電話訪問,調查結果顯示,以人口特性來看, 民眾年齡以 25-29 歲為主;碩士級以上程度、收入高的專業人士有使用過電子書 服務的比例比較高;有 19%的臺灣民眾使用過電子書服務,其中使用付費的電子 書服務不到一成,主要仍以免費電子書服務為主;在閱讀時間方面,平均每次閱 讀時間在 15-30 分鐘的比例最高;電子書閱讀類型主要是「文學小說類」 ,其次是 「生活類」與「商業行銷類」;閱讀載具部分主要以桌上型電腦為主,其次是筆 記型電腦;閱讀習慣部分,仍然習慣在非行動中、固定空間場所進行閱讀,例如 家裡、學校、工作場所等。. 此外,臺灣數位出版聯盟(2012)在臺灣數位閱讀行為問卷調查結果發現, 最常使用電子書的閱讀地點依序如下,家中房間、家中客廳、交通通勤時、辦公 場所以及學校;在不同情境下讀者最常閱讀的類別是「商業理財類」與「文學小 說」的電子書,其次是「旅遊運動」、「生活風格嗜好」、「時尚娛樂類」;讀者在 家中多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籍,通勤時則多以智慧型手機進行閱讀;在閱讀 行為的部分,六成受測者一個月內閱讀電子書的數量為 1-4 本,近五成受測者每 次閱讀電子書的平均時間為 16-30 分鐘。在本次的調查研究中,超過七成受測者 對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感到滿意。. 在數位時代中,圖書館對於電子書服務的提供也不遺餘力,尤其是公共圖書 館與大學圖書館。由於兩種類型的圖書館所服務的讀者群十分不同,因此有相關 文獻分別探討這兩類圖書館讀者的電子書閱讀研究。. 24.

(35) 關於公共圖書館讀者電子書數位閱讀研究方面,劉彥愷(2012)在國立公共 資訊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平臺系統評估研究中發現,使用電子書服務平臺的讀者男 女比例約各半,年齡大約分布在 21-40 歲之間,超過九成的填答者教育程度在大 學以上,職業則以軍公教及學生為主要讀者族群;電子書平臺使用方面,讀者平 均查找電子書時間最多為 10-30 分鐘;閱讀時間主要分布在 15-60 分鐘,使用頻 率以每個月 2-3 次為主,每月借閱冊數以 2-3 本為主,近七成使用者主要利用桌 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進行閱讀,線上即時閱讀佔 45%,下載離線閱讀則佔 24%; 使用者滿意度方面,有八成的填答者對電子書服務平臺具有高度的使用意願。. 藉由對公共圖書館讀者進行的數位閱讀研究以及滿意度調查,可以更具體瞭 解讀者電子書閱讀行為模式、對於電子書服務的看法及滿意程度。除了針對都市 公共圖書館讀者進行電子書閱讀研究,為瞭解在數位時代中,電子書為偏鄉讀者 帶來的影響及其閱讀行為。. 關於偏鄉公共圖書館讀者電子書閱讀研究,張維容(2015)在研究中發現讀 者多使用平板電腦閱讀電子書,最常在家中閱讀,閱讀頻率為每週,閱讀方式視 書籍類型而定;電子書對讀者的影響方面,讀者對電子書的認知與其閱讀經驗有 關,讀者喜愛電子書的方便性,卻仍較習慣閱讀紙本書,軟硬體易用性及讀者閱 讀習慣為影響閱讀意願的主要因素;找書管道、閱讀類型、閱讀時間比例、作筆 記方式、重複閱讀頻率、分享閱讀行為等閱讀習慣在閱讀電子書後有所改變;讀 者對於電子書的問題與需求方面,讀者在閱讀電子書所遇到的問題包含安裝、搜 尋及閱讀問題,其中多為搜尋問題;讀者對電子書內容的需求為增加館藏及推薦 書單,對閱讀軟體的需求為加強閱讀、搜尋相關功能以及提供個人化服務。. 25.

(36) 關於大學圖書館讀者電子書閱讀研究方面,何淑津(2004)在圖書館西文電 子書平臺 NetLibrary 的使用動機與行為研究中,針對國立中興大學理科、工科、 農業、獸醫、生命科學、商學暨管理學、文科類研究生進行調查,在研究中發現 研究生使用電子書的動機有「研究工作需要」、「比借書方便」、「可查詢資訊」; 在電子書使用部分,研究生反應西文電子書無法配合讀者閱讀習慣,無法一邊查 字典一邊劃線作筆記,也不利於日後進行複習,但仍然對圖書館發展西文電子書 服務抱持肯定態度,認同電子書的即時性、便利性與可檢索等特性,因此認為電 子書服務有其發展的必要性;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各領域研究生電子書使用行為無 顯著差異,顯示數位閱讀行為與個人閱讀習慣較為密切。. 吳雅嵐(2011)在大學生使用圖書館電子書影響因素研究中發現,僅有約四 成大學生有圖書館電子書使用的經驗,沒有使用的原因主要是「習慣閱讀紙本書」、 「不知道有電子書」,可見大學圖書館除了電子書館藏量成長,電子書服務推廣 顯得更加重要;在電子書閱讀行為方面,主要是透過「網站線上閱讀」及「下載 到電腦閱讀」來使用圖書館電子書;閱讀方式通常是「簡短的瀏覽」及「在章節 中不規則閱讀」 ;閱讀時間則是每星期使用電子書的時間不超過 5 個小時;性別、 學科背景、使用網路資歷對於圖書館電子書的使用行為及意願皆沒有顯著影響。. 此外,有關大學生數位閱讀動機及策略相關研究方面,湯明祥(2012)發現 大學生的數位閱讀動機越高,相對的也會越重視數位閱讀策略;數位閱讀動機方 面,有多數大學生由於同儕互動需求或流行時事等誘因,進而開始數位閱讀活動; 在數位閱讀策略上,平均花費 1-2 小時進行數位閱讀的大學生,會在數位閱讀時 注重自己的閱讀狀態、理解程度,並適時調整閱讀進度及時間長短,而且大學生 26.

(37) 數位閱讀策略會因不同文章類型、閱讀器、閱讀時間長短而有所差異。前述文獻 探討不同讀者群電子書閱讀行為相關文獻,整理如表 2-4。. 表 2-4 不同讀者群電子書閱讀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代). 研究 方法. 臺灣數位 出版聯盟 (2012). 問卷 調查 法 問卷 調查. 資策會 FIND(2011). 研究 對象. 一般民眾. 研究 目的 透過數位閱讀行為調查研究問卷,瞭解在臺 灣有數位閱讀習慣的消費者其閱讀習慣、閱 讀態度及閱讀動機。 以臺灣各縣市人口作為分層比例進行隨機抽 樣電話訪問,調查 2011 年下半年消費者數位. 法. 閱聽行為,包括資訊能力、數位閱讀行為。. 張維容 (2015). 觀察 法、訪 談法. 探討參與「數位閱讀到您家」計畫讀者電子 書閱讀行為、電子書對其影響,以及讀者對 電子書之問題與需求。. 劉彥愷 (2012). 問卷 調查 法. 湯明祥 (2012) 吳雅嵐 (2011). 何淑津 (2004). 公共圖書 館讀者. 問卷 調查. 探討大學生數位閱讀動機及數位閱讀策略使 用情況,以及兩者間的相關性。. 法 問卷 調查 法. 透過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電子書服務平臺系 統評估研究,探討讀者的電子書使用行為, 以及進行滿意度調查。. 大學圖書 館讀者. 問卷 調查 法. 探討影響大學生使用圖書館電子書因素,以 及瞭解電子書使用行為與意願。 針對國立中興大學理科、工科、農業、獸醫、 生命科學、商學暨管理學、文科類等研究生, 探討研究生使用圖書館西文電子書平臺 NetLibrary 的動機與行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7.

(38) 第四節. 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相關比較研究. 由於數位閱讀趨勢的崛起,開始有學者擔心電子書是否會影響讀者紙本圖書 使用,因而進行相關不同文本形式閱讀行為比較研究。Bounie, Eang, Sirbu & Waelbroeck(2013)研究電子書是否會對紙本圖書銷售產生不利的影響,他們在 2007-2010 年間比較了紙本版本和 Kindle 格式的亞馬遜暢銷書,最後研究結果發 現在電子書市場的鼓勵下,同時也會促進傳統紙本圖書的銷售。由此可見紙本書 與電子書的關係並非僅有競爭關係與替代性關係,需要學者持續進行相關議題的 探討。 除了在自由市場中擔憂電子書對紙本圖書產業的影響,圖書館也為了提供讀 者更多元的服務而開始關心電子書的使用議題。本節將分別整理圖書館紙本書與 電子書館藏使用數據分析相關比較研究,以及讀者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看法、需 求及使用偏好議題的比較研究。. 一、紙本書與電子書館藏使用數據分析 大學圖書館為了滿足校內教職員的教學與研究需求,除了採購圖書資料外, 也會採購電子資源以提供教學及研究上的支持;然而,館藏發展館員在考量採購 電子書事宜,應瞭解採購的電子書是否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透過圖書館館藏使用 分析,以及閱讀行為的角度探討館藏資源的使用情況,決策者可以更清楚瞭解讀 者使用電子資源與紙本圖書資源的情況。. 28.

(39) 為瞭解圖書館中相同書名紙本書與電子書之使用情況, Christiansona & Aucoinb(2005)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統計 2002 年到 2003 年間,2,852 冊相同書名的紙本書與電子書使用情況,研究結果發現紙 本書與電子書使用率,兩者間具有相關性;電子書的使用量隨著學年變化,在春 秋兩季交作業期間使用達高峰;紙本書與電子書使用偏好依主題與分類而有所不 同;影響使用者選擇的因素,可能是主題或學科、可借閱或使用的期限、到圖書 館的距離及時間、使用者的敏銳度,以及使用的情境;圖書館紙本圖書的館藏流 通量與電子書的取用次數進行比較,比較結果發現相同題名下,紙本書的館藏流 通量較電子書的取用次數高,然而科學與科技類的電子書取用次數明顯高於紙本 書的流通量。. Littman & Connaway(2004)也比較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圖書館 中 7,880 筆同時有紙本與電子版本的館藏,進行使用數據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 現電子書使用率比紙本書使用率高 11%。電子書的普及使得美國杜克大學圖書館 館員更積極發展電子書館藏相關服務,對於使用率很高的紙本圖書,可採購電子 書當成複本使用。. Liu(2006)年調查研究生在大學圖書館中紙本圖書和電子資源的使用概況。 84%研究生回答「一直」或「經常」閱讀電子資料,54%研究生回答「一直」或 「經常」閱讀紙本資料;比起閱讀紙本資料,較高比例的研究生會利用電子資料 進行閱讀。. 除了透過館藏使用的數據來了解紙本書與電子書的使用情況,也有研究者關 心紙本書與電子書對館藏流通的影響關係。儘管電子書對紙本圖書的流通有影響, 但它們是導致圖書館館藏流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嗎?Rose-Wiles(2013)使用 29.

(40) WorldCat 分析工具和 Voyager 數據來分析美國西東大學(Seton Hall University) 圖書館館藏流通量關係。有趣的是,Rose-Wiles 發現電子書可以補充印刷書籍館 藏,為讀者提供更廣泛的標題選擇,甚至可能增加紙本印刷書籍的使用。 Ching & Hsaio(2016)也在 2007 年至 2011 年間,蒐集香港 8 所大學圖書館 館藏流通數據,試圖釐清電子書對於整體館藏流通的影響,研究目的主要是了解 紙本書與電子書在圖書館的流通情況,以及彼此的影響關係。研究結果顯示紙本 書館藏流通量下降,與電子書增加無關,而是由於圖書館採購紙本書的速度減緩。 儘管電子書流通量增加,但紙本書館藏流通量仍然較電子書高。由此可見,圖書 館改變館藏發展的策略時,或多或少會影響圖書館讀者的使用。. 二、讀者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看法、需求及使用偏好 大學圖書館為了滿足校園內讀者的教學與研究的需求,以及休閒娛樂的需求, 提供多樣化的館藏資源供讀者選擇與使用。如今大學圖書館大幅度提升電子資源 館藏的比重,若能了解讀者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看法及需求,必更能夠適時提供 良好的館藏服務。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圖書館於 2001 年組成電子書 行動小組,以評估大學圖書館使用電子書的經驗,並發展一套可行的綱領。圖書 館對使用者進行紙本書與電子書滿意度調查,回收問卷共 105 份,得到結果作為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推廣電子書使用的準則與策略,以下為 Langston(2003)整理 問卷結果,81%使用者覺得電子書是有趣的;80%使用者對圖書館所提供的電子 書服務感到滿意;60%使用者喜歡紙本形式的圖書;大學生喜歡使用電子書,其 次為研究生。 30.

(41) 數位圖書館時代的到來,大大改變了讀者使用圖書館的方式,有學者關心在 這樣數位閱讀的潮流趨勢下,對傳統閱讀行為的改變及影響關係。不少相關文獻 開始討論使用者對紙本圖書與電子資源的看法及使用偏好。為了瞭解使用者閱讀 形式偏好,Slater(2009)在美國奧克蘭大學(Oakland University)進行調查,試 圖了解圖書館的讀者在選擇紙本書或電子書格式時,是否與書籍主題之間存有關 係,讀者表示在閱讀歷史類、語言類、語言學類的書籍時,會偏好閱讀紙本圖書; 在科學類、電腦類、技術類則會偏好電子書閱讀。. 除了探討使用者對紙本書與電子書的看法及使用偏好外,也有不少研究將不 同文本形式的紙本書與電子書進行閱讀行為比較。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針對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關係的研究,研究結果顯 示讀者認為電子書的優勢為不需實體儲存空間、24 小時可以使用、任何地點都可 以使用、易於複本製作等;易用性方面,讀者會比較傾向利用紙本書來閱讀,比 較容易閱讀並且閱讀起來感到比較愉悅;傳統紙本書可以利用封面決定是否感興 趣想閱讀;電子書存在並非是造成讀者減少閱讀紙本書的原因;大部分讀者喜歡 以紙本書進行深度閱讀,但也有閱讀兩種不同版本書籍習慣(Shelburne,2009)。 此外,有學者認為讀者身分的不同,對於選擇紙本圖書與電子資源會有不同 的看法與偏好。Liu(2006)針對四個不同領域的研究生進行調查,以了解科系的 不同對閱讀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在使用圖書館資源的習慣方面,圖書資訊 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生最先檢索圖書館線上資源;商學領域、電腦科學領 域研究生最先檢索線上網頁;儘管學科不同會產生不同閱讀習慣,使用電子或紙 本資料頻率也都不同,仍然值得注意的是四個領域研究生,高達七成以上都會將 電子文件列印出來閱讀,可以發現研究生還是習慣利用紙本文本進行閱讀活動。 31.

(42) Miller(2014)同樣也對美國數所大學圖書館的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 容包括:書籍使用形式偏好、電子書閱讀經驗及閱讀行為、是否擁有特定電子書 的載具、對於圖書館購買紙本書與電子書的態度,研究結果顯示八成使用者偏好 紙本書,兩成讀者較喜歡電子書;以研究需求為由,54%偏好紙本書,46%偏好 電子書;以休閒閱讀為目的,則 76%偏好紙本書、24%偏好電子書;25%使用者 認為圖書館應購買紙本書,17%認為該購買電子書,58%認為該購買兩種版本; 電子書偏好書籍類型,程度由高到低依序為教科書、休閒閱讀書籍、研究型書籍、 期刊、參考書;紙本書的偏好類型,程度高到低依序為休閒閱讀書籍、教科書、 研究型書籍、期刊、參考書。 除了國外的文獻外,國內也有學者進行紙本與數位閱讀比較研究,趙素貞 (2008)在大學圖書館 NetLibrary 電子書平臺使用效益分析的研究中,同時與紙 本書的使用及使用效益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紙本書與電子書使用率最高 的書籍類別皆為社會科學類及科技類,而社會科學類在每年使用次數上明顯高出 其他類許多,顯示讀者對這類書籍具有高度需求;在使用效益分析方面,同一主 題的圖書,使用者仍然偏愛使用紙本圖書,而每本電子書的使用時間較紙本書閱 讀時間少將近 5 倍;整體而言,電子書平均單價雖然較紙本書低,但因使用率不 高與借閱政策緣故,圖書館提供的電子書被使用的單次成本比紙本書高出許多。 此外,林維真、岳修平(2012)在大學生實體閱讀與數位閱讀行為研究中發 現,在實體閱讀行為方面,閱讀時間為平均每天不滿一個小時,閱讀類型為教科 書、文學作品及報紙,閱讀地點最常於家中、圖書館與大眾運輸工具上進行閱讀; 在數位閱讀行為與經驗方面,多數受試者未曾使用行動閱讀載具閱讀電子書,對 於電子書平臺與電子書閱讀器的熟悉程度普遍偏低,僅兩成受試者近期曾經使用 32.

(43) 手機閱讀電子書,具有電子書閱讀經驗的大學生則以網頁瀏覽方式閱讀電子書為 居多;閱讀文本偏好方面,大學生從事學術閱讀時會優先選擇紙本或線上電子書, 從事休閒閱讀時會優先選擇紙本書籍;最後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受試者(76%) 並不同意電子書在未來可能全面取代紙本書的看法。. 在數位閱讀的潮流趨勢下,不少學者關心數位閱讀模式為紙本閱讀所帶來的 影響。儘管有越來越多的文獻開始討論紙本書與電子書的使用偏好、使用習慣等 閱讀行為,然而 Goodwin(2014)認為電子書和紙本書的使用關係,比我們所認 知的更為複雜,未來研究應該在這個主題上繼續進行更具創造性的研究。研究者 彙整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相關比較研究如表 2-5。. 表 2-5 國內外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相關比較研究 作者. 研究. 研究. 研究. (年代). 對象. 方法. 目的. Ching & Hsaio(2016). Miller (2014). 大學圖 書館讀 者 大學圖 書館讀 者. 林維真、 岳修平. 大學生. (2012) Shelburne (2009) Slater. 大學圖 書館讀 者. 在 2007-2011 年間,蒐集香港 8 所大學圖書館館 內容分. 藏流通數據,試圖釐清電子書對整體館藏流通的. 析法. 影響,研究目的主要是了解紙本書與電子書在圖 書館的流通情況,以及彼此的影響關係。 瞭解圖書館使用者紙本書與電子書偏好、易用. 問卷調. 性、使用頻率。問卷內容包含:使用形式偏好、. 查法. 電子書閱讀經驗、是否擁有特定電子書的載具、 對於圖書館購買紙本書與電子書的態度。. 問卷調. 探討大學生族群的實體閱讀與數位閱讀行為,以. 查法. 及電子書閱讀器需求。. 問卷調. 探討大學圖書館的讀者,教授、研究生、大學生. 查法. 不同使用者紙本書與電子書閱讀行為關係。. 大學圖 內容分. 以館藏使用統計數據,探討大學圖書館的讀者在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地

父母對阿銀越來越不滿了。上星期,爸爸叫阿銀向小猴撒

  花兒為甚麼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或

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哪些因素?Marie Carbo 曾 總結 12 個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原則,詳見 Becoming a great teacher of reading: Achieving high rapid reading gains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