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以臺灣法與美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以臺灣法與美國法為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以臺灣法與美國法為中心 The Analysis on Legislative Policy of Punitive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Focusing on the Taiwanese and American Patent Laws.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宿文堂博士、李治安博士 研 究 生 : 譚百年 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五月.

(2)  .

(3)

(4)  .

(5)

(6)  .

(7) 謝辭. 感謝擔任指導的兩位老師:宿文堂老師與李治安老師,在過程中,始終詳細 為我導正論述方向,縱使百忙之中,仍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在研究、甚至生涯規劃 上的應有步調。平日不善言詞的我,只能在此獻上衷心的感謝。尤其宿文堂老師, 開拓我跨越學科間鴻溝的眼光,也讓我能略窺智慧財產在實務操作上的「機鋒」; 李治安老師,教導我許多學術研究的嚴謹細節,令我感受到學者應有的風範。 感謝擔任口試委員的劉江彬老師、許曉芬老師。在我研究所的這兩年多以來, 劉老師的言教與身教,始終默默惕勵著我,希望這篇論文的完成,能夠不負您殷. 政 治 大 最中肯適切的建議,這份感動我銘記在心。 立 感謝過程中給予我意見的幾位老師:熊誦梅法官講授的相關課程與發表的論 切的期許;也要感謝許曉芬老師,在口試當天專程從台中趕到台北,只為給予我. ‧ 國. 學. 文,讓我對台灣相關法律與實務有了更深入的認識;John Alison 教授、Heinz Goddar 教授,以其國際上執業之經驗、比較法之深厚學養啟發我,讓我重新思考. ‧. 並檢討制度的本質。. sit. y. Nat. 感謝政大智財所,對我兩年多以來的培育與照顧,開展了我的眼光,也豐富. io. er. 了我的生活。尤其是馮震宇所長、周延鵬教授、邱仁鈿教授、王偉霖教授、蘇瓜 藤院長,以及科管所的李仁芳教授、吳豐祥教授,教導我的每一分學識、投注的. n. al. Ch. 每一份心血,在此再次地感謝您們。. engchi. i n U. v. 感謝兩年多來一起成長、最優秀的智財 96 級同學,以及過程中時常幫忙我 的助理們,秋玲姐、秀真姐、姣鳳姐、淑冠與 Becky。感謝一路上情義相挺的朋 友們:提供我入門資料的雅貞、每週互相加油打氣的佳蓉、回台灣跟男朋友約會 同時撥冗教我查詢資料庫的意玟、給予我英文方面諸多意見的品慧、建議 我"design around" 的容嘉、總是提供實用情報的詩苹、三不五時在 facebook 上 娛樂我的妹妹百合、始終很捧場「我的呈現、我的梗」的誠孝和仙莉、可愛又迷 人的反派角色S,還有稷安的超‧治癒系音樂 demo,我寫稿的時候聽了幾百次… 最後也最要感謝的,二十七年以來支持我、照顧我、包容我、體諒我的爸爸、 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在此我要趁亂告白一下:我愛你們。.  .

(8)  .

(9)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以臺灣法與美國法為中心 中 文 摘 要 懲罰性賠償金為英美法傳統下之制度,其目的在於以超越實際損害數額之賠 償金,制裁主觀惡性程度特別重大之侵權人,與一般用以填補損害之補償性賠償 金有本質上之差異。昔日多適用於被害人尊嚴遭嚴重侵犯之案件,然隨現代經濟 社會之發展,亦漸用於處罰公司法人、制裁經濟犯罪。. 政 治 大. 我國侵權行為法主要繼受德國之體系,以損害填補為原則,故僅於特定領域. 立. 之立法中承認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現行專利法採取懲罰性賠償金之立法例,而目. ‧ 國. 學. 前經濟部之修法草案則擬廢除。. 本研究首先介紹美國法發展趨勢、實務重要案例與晚近之專利改革法案,歸. ‧. 納其趨勢為「嚴格限制故意侵權之構成、提高專利權人舉證責任、限縮懲罰性賠. y. Nat. 償金之適用範圍」 ;其次,以實證方式分析台灣智慧財產法院歷年相關之判決結果,. io. sit. 認為實務運作有「大多數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案例,連侵權責任都尚未構成,有. n. al. er. 請求浮濫、逼迫被告和解之嫌」、「法院認定侵權人故意,實質上往往僅論及侵權. i n U. v. 人『知悉系爭專利存在』即可,相較於現行法標準實過於寬鬆」 ;最後,綜合美國. Ch. engchi. 法發展趨勢、我國實務情形、懲罰性賠償金功能論與法律經濟分析觀點,認為我 國尚不宜廢除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惟應將其限縮適用於「搭便車」與「專 利有效性毋需再確認」之故意侵權情形,以降低社會研發成本、賦與從事研發者 挑戰垃圾專利之機會,方切合專利法促進研發之本旨。. 關鍵字:專利、懲罰性賠償、故意侵權、專利侵權、專利侵權損害賠償、 專利法修正、專利法修法、嚇阻理論.

(10)  .

(11)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The Analysis on Legislative Policy of Punitive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Focusing on the Taiwanese and American Patent Laws Abstract. Punitive damages, a traditional system under the common law, aims to sanction. 政 治 大 beyond the actual damages. It is naturally different from compensatory damages. 立. those infringers having substantially subjective malice by awarding enhanced damages. ‧ 國. 學. Punitive damages were originally used to dealing with serious violations of the victims’ dignity of the cas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this system was. ‧. gradually used to punishing corporations and sanctioning economic crimes. Since Taiwanese tort laws are mainly inherited from German laws, which only. Nat. sit. y. permit plaintiffs claiming for compensatory damages. Punitive damages were only. er. io. adopted in several specific kinds of tort laws, as in the patent law. However, the was revoked in the current patent reform act drafted provision of punitive damages a. n. iv l C n by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h engchi U. This study starts out by introducing the trend of American law, the essential. practical cases, and the recent patent reform acts. It concludes the trend to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characteristics: 1. Strictly limit the constitution of willful infringement; 2. Increase patentee's burden of proof; and 3. Restrict the scope of awarding punitive damages. The study then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related judgments of 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unt over the years. It finds that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claiming punitive damages, most plaintiffs can even not to prove that defendants have infringed their patents, yet force defendants to settle. Also, the court in Taiwan usually award  .

(12)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patentees punitive damages loosely only if they can prove that infringers had known the existence of the patent . This phenomenon makes the standard in practice not strict as the standard in law.. Lastly, this study sums up the aspects from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merican patent law, current practice in Taiwan, the theory of punitive damages function,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and finds that it would be inappropriate to revoke the provision of punitive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cas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unitive damages should be awarded only in two types of willful infringement: 1. when the defendant is a “free rider, or 2. when th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need not be challenged anymore. This way, it may lower. 政 治 大. the cos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ive developers more chance to challenge. 立. junk patents, and finally reach the purpose of patent law – encourage. ‧ 國. 學. innovation.. ‧. Key Words: patent infringement, punitive damages, enhanced damages, willful infringement, patent law, patent reform act, In re Seagate, deterrence theory.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13)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4 壹、研究問題 .................................................................................................. 4 貳、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 5 壹、研究方法 .................................................................................................. 5 貳、研究限制 .................................................................................................. 6 第四節 研究架構 .................................................................................................. 7 第二章 法制背景之差異 ............................................................................................ 10 第一節 專利侵權之構成 .................................................................................... 10 壹、美國法 .................................................................................................... 10 貳、我國法 .................................................................................................... 14 第二節 損害額之認定 ........................................................................................ 18 壹、美國法 .................................................................................................... 18 貳、我國法 .................................................................................................... 22 第三節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 ................................................................................ 24 壹、美國法 .................................................................................................... 24 貳、我國法 .................................................................................................... 31 第三章 美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 ................................................................ 38 第一節 三倍賠償與故意侵權 ............................................................................ 39 壹、三倍賠償之發軔 .................................................................................... 40 貳、三倍賠償之定性 .................................................................................... 42 參、故意侵權要件之導入與法律效果 ........................................................ 44 第二節 故意侵權之認定 .................................................................................... 45 壹、「整體環境」裁量與其他審酌因素 ...................................................... 45 貳、證明故意侵權之標準與變遷 ................................................................ 47 第三節 晚近個案發展: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案 ............................. 50 壹、個案背景:舊標準下兩大實務爭議 .................................................... 51 貳、個案探討: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案 ..................................... 56 參、個案影響 ................................................................................................ 61 第四節 實證文獻探討 ........................................................................................ 63 壹、Kimberly A. Moore ................................................................................ 63 貳、Kimberly A. Moore 後續 ....................................................................... 65 第五節 新趨勢下之訴訟管理 ............................................................................ 68 貳、專家意見書仍為有力之反證 ................................................................ 6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14)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參、標示專利號與否之考量 ........................................................................ 70 肆、警告信之運用與應對 ............................................................................ 71 伍、原告應同時申請禁止令 ........................................................................ 72 陸、陪審團之使用 ........................................................................................ 72 第六節 美國修法趨勢 ........................................................................................ 73 第四章 我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修法方向 ........................................................ 77 第一節 發展歷程 ................................................................................................ 77 第二節 實務操作 ................................................................................................ 79 第三節 懲罰性賠償金功能之反思 .................................................................... 89 第四節 嚇阻功能理論之重新檢討 .................................................................... 97 壹、專利制度之本旨:「制止侵權」非其最高指導原則 .......................... 97 貳、權利內涵之檢驗:是否有必要預先嚇阻 ............................................ 98 參、企業研發之動機:縱必發生侵權,企業亦未必不願從事研發 ........ 99 肆、嚇阻功能與「搭便車理論」 ................................................................ 99 伍、注意義務之沉重負擔: ...................................................................... 100 陸、應嚇阻者為「搭便車」及「專利有效性無須再確認」之故意侵權100 第五節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之存廢 .......................................................... 102 壹、限縮懲罰性賠償金之適用範圍 .......................................................... 102 貳、保留懲罰性賠償金制度 ...................................................................... 103 參、賦予法官調整實際損害額之權限 ...................................................... 103 第六節 評析我國立法模式 .............................................................................. 104 壹、損害額認定階段 .................................................................................. 104 貳、懲罰性賠償金審理階段 ......................................................................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9 第一節 結論 ...................................................................................................... 109 壹、法制背景之差異 .................................................................................. 109 貳、美國法之觀察 ...................................................................................... 110 參、我國規範與實務之現況 ...................................................................... 112 第二節 修法方向建議 ...................................................................................... 113 壹、對立法者之建議 .................................................................................. 113 貳、對司法者之建議 .................................................................................. 115 附錄 .............................................................................................................................. 116 參考資料 ...................................................................................................................... 12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15)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圖目錄 【圖 1】美國專利侵權訴訟訴訟總成本估計(含中位數、平均數) ...... 2 【圖 2】研究架構示意圖 .............................................................................. 8 【圖 3】Underwater Device 案後實務之困境與改革 ................................ 51 【圖 4】專利權人考量是否標示專利編號之因素 .................................... 71 【圖 5】懲罰性賠償金之四大功能 ............................................................ 89 【圖 6】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適用門檻寬嚴之比較 .......................... 10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16)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表目錄 【表 1】美國專利侵權訴訟訴歷年訟成本中位數 ...................................... 1 【表 2】我國懲罰性賠償金立法例整理 .................................................... 33 【表 3】律師意見對認定故意侵權結果之影響 ........................................ 65 【表 4】適用 Pre-Seagate 注意義務標準之案件判決結果 ....................... 67 【表 5】適用 post-Seagate 注意義務標準之案件...................................... 67 【表 6】智慧財產法院歷年審理主張懲罰性賠償金案件結果 ................ 80 【表 7】智慧財產法院判斷侵權人故意與否之理由 ................................ 8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 Ch. engchi. i n U. v.

(17)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背景,勾勒出故意侵權規範在當代專利侵權 訴訟中之現況、重要性與爭議性;第二節提出研究之目的,本研究將嘗試對專利 故意侵權制度之爭議處作一釐清,對我國專利修法跟進與否作一評析,並對國內 外廠商遭遇此制度之困難處作一建議;第三節解釋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方法,以 及研究範圍之限制;第四節將說明本研究之整體架構。.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政 治 大. 專利權雖為屬地主義性質,然於知識經濟之現代,企業跨國營運之現象甚為. 立. 普遍,專利訴訟之勝敗每每關係鉅額之損害賠償,不僅對個別公司之營運至為關. ‧ 國. 學. 鍵,對產業發展之整體環境亦深具影響。美國向居全球智慧財產權法制度之領航 地位,我國企業即常苦於美國業者專利侵權之指控,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參見表. ‧. 1、 圖 1) ,進行美國專利權訴訟,其訴訟成本即動輒超過百萬美元。是以專利法 制之最新發展,確值我國企業關注、了解,並據以調整企業內部之智慧財產權管. y. Nat. n. i n U. 【表 1】美國專利侵權訴訟訴歷年訟成本中位數. Ch. engchi. er. io. al. sit. 理模式,以預防、因應未來之跨國訴訟攻防。. v. (單位:千美元). 資料來源:AIPLA REPORT OF ECONOMICS SURVEY 2007. 1   .

(18)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圖 1】美國專利侵權訴訟訴訟總成本估計(含中位數、平均數). sit. y. Nat. (單位:千美元). io. n. al. er. 資料來源:AIPLA REPORT OF ECONOMICS SURVEY 2007. Ch. i n U. v. 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為英美侵權法特有之法制,亦為美國專利法重要特色之一,. engchi. 該制度以故意侵權(willful infringement)為其適用要件,其賠償金額可提升至法院 判定實際損害額之三倍。此制度之目的在懲罰主觀惡性重大之侵權人。此一制度 不但大幅提高專利權人提起故意侵權訴訟之誘因,亦加重了被告在產品研發之風 險及訴訟防禦過程中負擔之成本。在美國專利侵權訴訟案中,九成以上的案件, 均會提出被告係故意侵權之主張1。 然而,懲罰性賠償金在其發源之固有民事法領域,本即為爭議不斷之主題, 而處理專利侵權事件時,適用此一制度之結果是否公平妥適,學界始終有著激烈                                                         1. Kimberly A. Moore, Empirical Statistics on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14 FED. CIR. B.J. 227, 232. (2004) 2   .

(19)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之爭論,實務上亦造成產業界的沉重負擔。例如:自法規範體系觀之,懲罰性賠 償本即為英美侵權法特有之法制,迥異於歐陸法系下損害填補之根本精神,本即 有其爭議存在,此其一;自制度正當性基礎觀之,懲罰性賠償金是否與一事不二 罰、比例原則等憲法基本原則有所牴觸,其功能理論基礎是否正確,甚有探討與 實證之空間,此其二2;自構成要件觀之,專利侵權行為人主觀要件必須被證明至 何種程度、其認定之標準是否妥適、於個案之中應如何適用,均非十分明確,此 其三3;自原被告負擔角度觀之,專利侵權案件較之於一般侵權案件,損害更為抽 象,在原告舉證之困難與被告研發之負擔兩者間,應如何平衡、取捨,亦為立法 政策之難題,此其四4;自該制度適用結果觀之,今日之專利訴訟已非單純之法律 糾紛,而係企業間競爭之手段之一,在美國專利訴訟案件中,原告一併主張被告. 政 治 大. 構成故意侵權之情形極為普遍,則懲罰性賠償金之規範是否會造成訴訟過於浮濫. 立. 之現象,亦值得探究,此其五5。. ‧ 國. 學. 此外,2007 年 8 月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於 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案判決中,降低行為人查證義務,使成立故意侵權之門檻大幅提高,不但賦. 見解之變更對產業界帶來的衝擊為何,亦值得探究。. Nat. y. ‧. 予專利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嶄新之面貌,其是否有意逐漸限縮此一制度之適用,其. sit. 回顧我國專利法發展過程,對於懲罰性賠償金之採否,立法政策略顯猶疑不. er. io. 定,1944 年 5 月 29 日公布最初之專利法並無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1994 年 1 月. al. n. v i n 正公布之專利法第 89 條第 3C項又將懲罰性賠償金上限提高為三倍 ,此亦為我國現 hengchi U 21 日修正公布之專利法首度出現兩倍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2001 年 10 月 24 日修. 行之專利法制,然而啟動法官為此裁量之門檻,僅繫於被告是否為「故意」 ,該「故. 意」要件應如何認定,標準始終並不明確。至於為何採取懲罰性賠償金之立法例,                                                         2.   關於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與憲法基本原則之衝突,詳見本研究第二章第三節之貳我國法「二、我. 國懲罰性賠償金之合憲性爭議」 ;關於懲罰性賠償金功能理論之介紹與檢討,詳見本研究第二章第 三節之壹美國法「三、懲罰性賠償金之功能與學說爭議」與第四章第三、四節之討論。  3.   相關討論詳見本研究第三章第二、三節、第四章第二節。 . 4.   相關討論詳見本研究第四章第四節。 . 5.   關於懲罰性賠償金之請求於訴訟實務上是否有過於浮濫之現象,相關實證分析詳見本研究第三. 章第四節、第四章第二節。  3   .

(20)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立法說明亦甚簡略,謂以「配合發明專利除罪化,並提高專利侵權之民事損害賠 償」即參酌美國專利法而制定,則未見有詳盡之說理。 2009 年 12 月行政院院會通過送請立法院審議版本的專利法修正草案中,則 主張將專利故意侵權之三倍賠償金之規定刪除,然其修正理由亦僅為: 「懲罰性賠 償金係英美普通法的損害賠償制度,其特點在於賠償之數額超過實際損害之程度, 與我國一般民事損害賠償係採損害之填補不同,爰將此規定刪除,以符我國一般 民事損害賠償之體制。」仍未見有深入討論。 本研究以為,我國規範專利侵權之立法是否應如美國採取懲罰性賠償金制度, 不能僅考慮法律體系是否完全符合,蓋我國專利法並非僅繼受歐陸法系,部分亦 帶有美國法色彩;況且智慧財產權既為今後商業競爭之利器,則立法政策之思考. 政 治 大. 更應兼顧專利權本質、專利訴訟特殊性、國際發展趨勢、救濟替代手段等層面。. 立. 研究問題與目的. 學. ‧ 國. 第二節. 壹、研究問題. ‧. 本研究可區分為兩大部分,即美國法部分與我國法部分。美國法部分中,由. y. Nat. 於懲罰性賠償金制度本為英美法傳統,故重要爭議主要集中於其「制度要件之設. io. sit. 定」——即專利故意侵權(willful infringement)認定標準之寬嚴;惟我國法中,懲. n. al. er. 罰性賠償金之立法例僅存在於少數特別法中,並配合近日修法爭議,故我國法部. i n U. v. 分中,將一併就「制度之存廢」與「制度之設計」分析。研究問題如下:. 一、美國法方面. Ch. engchi. 1. 美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歷史發展因素、未來修法趨勢為何? 2. 認定專利故意侵權之新舊標準,其內涵有何差異?此變遷是為了解決何種實務 運作上之弊病? 3. 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案對產業界帶來之實質衝擊為何? 4. 美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運作之實際情況如何?是否確有遭專利權人 濫用之情形? 5. 在美國法現行制度下,企業應如何為訴訟管理?. 二、我國法方面 1、專利法第 85 條第 3 項酌定懲罰性賠償金之要件內涵為何?法院實務如何在個 4   .

(21)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案中加以認定? 2、現行專利法懲罰性賠償金之規定宜否廢除? 3、綜合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功能、研發環境所受衝擊、整體社會經濟效率性等角度 觀察,何種專利侵權行為宜以懲罰性賠償金規範之? 4、我國現行立法模式與實務操作標準,有無改進之空間?. 貳、研究目的 對產業而言,本研究將介紹美國制度之面貌,說明實務爭議之所在、認定標 準之變遷,預測未來發展之趨勢,期能有助於企業改善研發控管、擬定訴訟策略。 對立法者而言,我國正值專利法修法之時點,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究 應保留抑或廢除,對美國法新趨勢應否跟進,均有賴立法者決定。本研究將從根. 政 治 大. 本的角度,討論懲罰性賠償金是否應適用於專利侵權事件,並嘗試以法律、經濟、. 立. 管理之不同思惟出發,扣緊專利糾紛在現代商業環境之特殊性,對此一制度重新. ‧ 國. 學. 檢視、反省,期能激盪出新的思考方向,為我國專利修法提供一絲助益。 對司法界而言,我國目前實務情形,依現行法判命故意侵害專利權之被告支. ‧. 付懲罰性賠償金時,對該故意之認定標準並不一致,論述亦過於簡略,未如美國 法建構完整之認定要件與操作流程。本研究將討論實務上各種可能判命支付懲罰. y. Nat. er. io. 參酌。. sit. 性賠償金行為類型,並嘗試評述其妥適性,或可供法院依現行法為裁判時,加以. a. n. 第三節. l C 研究方法與限制. hengchi. i n U. v.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之研究方法為比較法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實證分 析法與經濟分析法:. 一、比較法研究法 比較法研究以美國法為對照,此係因採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例之國家, 以美國之制度發展最為完整、市場影響力最強,且其實務見解近年來亦有重大之 演進,應可作為我國修法之參考對象。 5   .

(22)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二、文獻分析法 所使用之文獻包括美國及我國相關書籍、法學期刊論文、網路期刊論文、實 證研究資料、法院判決等。外國法期刊論文之來源主要來自於 Westlaw International 法學資料庫與 LexisNexis 法學資料庫。. 三、個案研究法 選取個案為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2007 年 8 月判決之 In re Seagate Technology, LLC 案,為美國法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近年來最具代表性之個 案。該案判決在要件認定之變遷、舊實務爭議之解決、產業研發之負擔等各方面, 均有相當重要之意義。. 四、實證分析法. 立. 政 治 大. 本研究以我國智慧財產法院成立至今之判決資料為母體,篩選出專利侵權請. ‧ 國. 學. 求損害賠償之案件中原告請求法院酌定懲罰性賠償金之案件作為樣本,統計其實 際構成侵權之比例、侵權人被認定故意之比例、法院最終為懲罰性賠償金之酌定. ‧. 之比例、懲罰性賠償金之倍數,並閱讀判決內容,以了解法院判決之理由與論述. sit. y. Nat. 之結構。判決來源取自於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資料庫。. er. io. 五、經濟分析法. al. n. v i n 經濟分析部分主要使用個體經濟學之生產成本理論、Becker 以來之嚇阻模 Ch engchi U 型與懲罰性賠償金之法律經濟模型,加以論述。 貳、研究限制 一、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在智慧財產權相關立法中,並非專利法所獨有,即在 著作權法、公平交易法中亦有相同問題之討論。惟考量各種智慧財產權性質上有 根本之差異,於單篇論文中將其併同分析比較,恐有論述不夠深入、前提假設不 夠嚴謹之虞。故考量美國法發展趨勢與我國近日修法重點,以專利法之懲罰性賠 償金制度為本研究之範圍,而不包括其他類型智慧財產權之立法。 二、比較法部分基於所習語文之限制與論述深度之考量,主要之研究對象將 聚焦於美國法,而未及於其他國家之立法例。 三、本研究討論之主題涉及極多我國法與美國法之前提法律概念,例如損害 6   .

(23)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賠償之計算方式、民事訴訟之制度、美國民事法之注意義務、刑法對故意概念之 認定等等。惟限於本研究之篇幅,無法逐一深入介紹,故主要採學說或實務之通 說見解,僅於涉及本研究核心問題時,始介紹其重要爭議之所在。 四、美國法實證資料部分受限於個人能力、資料來源管道,並未自行統計初 級資料,然為防止對規範面之研究與現實環境不符,故以援引次級資料(其他論 者所著之實證分析報告)方式代替之。. 第四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結構如下圖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 i n U. v.

(24)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第一章    研究問題 . 第二章    法制背景之差異 . 前提概念介紹 . 專利侵權 . 損害計算. 第三章    美國法. 第三章    美國法  歷史背景 .   要件內涵 . 立.   未來修法趨勢 . 未來修法 . 治 政運作實證  大. 實務爭議個案:In re Seagate 案 . 企業訴訟管理 . 現行法下 . ‧ 國. 學. 比較法 . ‧ sit. 運作實證 . n. al. 未來修法 . 第四章    我國法  . 制度存廢之建議 . er. io.   要件內涵 . y. Nat. 第四章    我國法 . 歷史背景 . 懲罰性賠償金. 制度功能之反省與經濟分析 . Ch. engchi. i n U. v. 現行法下 . 現行模式之評析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圖 2】研究架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第一章說明本研究之核心問題及研究方法、論述架構。 第二章介紹本研究使用之前提法律概念:專利侵權、實際損害額之認定、懲 罰性賠償金,並呈現美國法與我國法在相關制度上之差異,以作為第三、四章主 要研究內容之基礎。 8   .

(25)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第三章介紹美國法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之制度,尤其聚焦於近年來實務之 重要爭議。本章包含該制度之歷史發展過程、故意侵權要件之分析、訴訟實務上 使用該制度之情形,並對重要爭議個案 In re Seagate 案作較深入之探討。末尾以 美國專利改革草案說明美國未來可能之修法趨勢,並提出企業在美國制度下應如 何為訴訟管理。 第四章分析我國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之制度。本章首先說明我國專利法引 入懲罰性賠償金之歷程、實務上判決標準之分析,並觀察、統計我國智慧財產法 院之判決,以為實證之論據;其次,重新檢討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功能理論,並 輔以經濟觀點之分析;最後以前述章節論述之基礎,評析我國現行規範之模式, 並提出對修法方向之建議。. 政 治 大. 第五章歸納本研究之結論與建議。.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9   . i n U. v.

(26)  .

(27)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第二章 法制背景之差異 探討專利故意侵權制度之前,必須先討論其所涉基礎之法律概念定義、爭議、 立法例與相關規範。本章擬就美國法及我國法上「專利侵權之構成」、「損害額之 認定」、「懲罰性賠償金」三個相關子題先予敘明,並簡述立法例上之差異。 第一節介紹專利侵權責任之構成,美國法部分將說明專利直接侵權與間接侵 權之不同形態,我國法部分除基本之制度面貌外,並將概述學說上之重點爭議, 包括間接侵權在我國現行法下責任構成之可能性,以及我國專利侵權責任是否採 主觀要件之爭論。 第二節說明美國法及我國法對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之認定方式,蓋因專利. 政 治 大. 故意侵權連結之懲罰性賠償金效果,須以法院認定之實際損害額為其加倍計算之. 立. 基礎。. ‧ 國. 學. 第三節將探討懲罰性賠償制度民事法上之起源、本旨及其爭議,以強化本研 究第四章我國立法政策之討論基礎,惟針對專利法上之懲罰性賠償金之文獻探討,. 專利侵權之構成. sit. n. al. er. io. 壹、美國法. y. Nat. 第一節. ‧. 考量篇幅之安排與敘述之流暢,將於第三章中再詳細介紹。. Ch. 一、直接侵權. engchi. i n U. v. 美國專利法 35 U.S.C154 §(a)(1)6、§271(a)7規範專利權人擁有五項排他權,                                                         6. 35 U.S.C. 154(a)(1):”Every patent shall contain a short title of the invention and a grant to the. patentee, his heirs or assigns, of the right to exclude others from making, using, offering for sale, or selling the invention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or importing the invent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if the invention is a process, of the right to exclude others from using, offering for sale or selling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or importing into the United States, products made by that process, referring to the specification for the particulars thereof.” 10   .

(28)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分別為:製造(make)、使用(use)、販賣(sell)、要約販賣(offer for sell)與進口(import)。 行為人若無權限,而在美國境內對落入有效存續專利權範圍之發明產品客觀上從 事上述五種行為之一,則構成專利直接侵權。 專利直接侵權責任之構成,是否因行為人主觀意思不同而有所差別?學界多 數意見認為行為人之主觀狀態並不影響直接侵權責任之構成,從而此一責任型態 為「嚴格責任」 (strict liability tort)型態。亦即侵害專利權與否,完全取決於技術 上之比對,行為人係為故意或不知情,與是否構成侵權責任無關8,惟於行為人故 意(willful)時,有依美國專利法 35 U.S.C. §284 第 2 項三倍懲罰性賠償金之可能。 惟學者亦有持不同意見者,論者林恆毅即認為,美國專利侵權責任仍係採「過 失責任」 ,而非嚴格責任,僅其注意義務之標準有客觀化之趨勢。主觀意思或許並. 政 治 大. 非美國法下專利侵權「歸責」之所據,然對「構成要件該當性」仍有實質上之影. 立. 響。例如 Graver Tank 一案9中,美國最高法院即認為在考量是否適用均等論時,. ‧ 國. 學. 被告之主觀意思是否即在盜用他人發明,亦應加以衡量。且法院斟酌熟習相關技 術之專家意見時,事實上亦係一「將行為人主觀意思客觀化」之過程。然而該見. ‧. 解亦承認,若自 1995 年 Warner-Jenkinson 一案觀察,過失責任的絕對客觀化,應 是未來美國判斷專利直接侵權之確定走向10。. sit. y. Nat. io. n. al. er. 二、間接侵權. i n U. v. 美國法專利間接侵權理論最早起源於 1871 年的 Wallace v. Holmes 一案11,. Ch. engchi. 直至 1909 年美國最高法院才於 Leeds & Catlin Co. v. 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一.                                                                                                                                                                7. 35 U.S.C. 271(a):”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in this title, whoever without authority makes, uses,. offers to sell, or sells any patented invention,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ny patented invention during the term of the patent therefor, infringes the patent.” 8. Kenneth W. Brothers1 and Michael A. Weinstein, Analyzing Allegations of Willful Patent. Infringement Claims After Seagate, 2008 IPO Articles & Reps., Pats. Sec. No. 3, 2008 9. Graver Tank & Mfg. Co., Inc., et al. v. The Linder Air Products Company, 85 U.S.P.Q. 328, 1950.. 10. 林恆毅,專利侵權責任保險,科技法律透析,第 16 卷第 6 期,頁 24-34,2004 年 6 月. 11. Wallace v. Holmes, 29 F.Cas 74 (C.C.D Conn. 1871) 11 .  .

(29)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案12中首次承認間接侵權法理。1952 年,間接侵權明文規範於美國專利法條文之 中13。 欲成立間接侵權,必先以他人行為構成直接侵權為前提要件,惟於訴訟之中 得不將直接侵權人列為被告14。而專利間接侵權可分為「誘導侵害」(inducement infringement)與「幫助侵害」(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兩類型,分述如下:. (一)誘導侵害 誘導侵害,係指雖未直接從事侵害行為,然卻積極教唆他人直接侵害專利權。 按美國專利法 35 U.S.C. §271(b): 「積極誘使他人侵害專利者,應負侵權責任15。」. 治 政 接侵害專利;(2)行為人明知可能發生的侵害結果。舉證上,除直接證據外,亦可 大 立 evidence)予以證明。 使用情況證據(circumstance. 欲主張行為人構成誘導侵害,專利權人須證明:(1)行為人有意引誘或鼓勵他人直. ‧ 國. 學. 美國法院在實務發展上,承認以下行為態樣可能會構成教唆侵害16: 1. 指導(instruction)和宣傳(advertisement). ‧. 給予他人技術上之指導而誘使他人侵害專利;若指導行為係針對多數人即為. y. Nat. 宣傳。例如行為人銷售可用以侵害專利與非侵害專利之產品,並提供技術、知識、. io. sit. 圖示之標籤、說明書等,以教示購買者如何製造或使用該發明,若因此使購買者. n. al. er. 構成直接侵害時,則縱使行為人曾明確警告顧客不得為侵害專利之使用,亦不能 脫免其誘導侵害之責任。 2. 設計(Design). Ch. engchi. i n U. v. 為他人設計侵害專利之裝置或系統者,可能構成誘導侵害。                                                         12. Leeds & Catlin Company v. Victor Talking Machine Company, 213 U.S. 325 (1909). 13. 吳雅貞(2008) ,專利授權之侵權風險管控研究—從侵權責任契約設計觀點,政治大學智慧財. 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第 33 頁。 14. 直接侵權人往往為專利權人產品之消費者。此規定使專利權人得以瞄準間接侵權之廠商,而無. 須將自家客戶列為被告。 15. 35 U.S.C. §271(b):“Whoever actively induces infringement of a patent shall be liable as an infringer.”. 16. 楊宏暉,公平交易季刊,第 16 卷第 1 期,頁 95-151,2008 年 1 月。吳雅貞(2008) ,專利授權. 之侵權風險管控研究—從侵權責任契約設計觀點,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第 34 頁。 12   .

(30)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3. 第三人維修(Repair and Maintenance) 銷售用以實施侵害方法專利或物品專利之機器,並且提供繼續性的維修與服 務,亦有可能構成誘導侵害。 4. 授權(License) 若授權人提供指導、計劃或其他協助,使被授權人得以實施方法專利或物品 專利者,並對侵害產品之製造有其控制力時,亦有可能構成教唆侵害。 5. 指示並購買 若買方對產品之設計或製造給予指示,並加以購買,則可能構成誘導侵害。 6. 免責擔保約定(indemnification) 賣方提供免責擔保約定,係指銷售某一物品給買方時,提供免責函(letter of. 政 治 大. indemnification)或契約中簽訂擔保條款,承諾若買方因使用該物品而侵害他人專. 立. 利之情形,將賠償買方之損失者。此行為通常並不構成誘導侵害,但若該契約之. ‧ 國. 學. 主要目的在使買方可肆無忌憚的地侵害專利,則仍可能構成誘導侵害。. (二)幫助侵害. ‧. y. Nat. 幫助侵害,係指明知為專用或專適於侵害專利而屬專利重要部分之元件,且. io. sit. 該元件非屬實質上無侵害用途之通用物品,而為銷售或進口之行為。按美國專利. n. al. er. 法 35 U.S.C. §271(c): 「在美國境內販賣、要約販賣或由外國進口專利產品或專利. i n U. v. 組合之零件,或實施方法專利所使用之材料設備,屬該發明重要部分,且明知其. Ch. engchi. 乃專適用於侵犯特定專利,並非適用於實質非侵權用途之通用商品時,應負幫助 侵權責任17。」 欲成立輔助侵害,客觀要件上,專利權人必須證明:1、該行為人販賣、要 約販賣或進口之元件係用以實施該專利之發明內容;2、該元件係屬專利之重要構                                                         17. 35 U.S.C. §271(c):“Whoever offers to sell or sell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or imports into the United. States a component of a patented machine, manufacture, combination, or composition, or a material or apparatus for use in practicing a patented process, constituting a material part of the invention, knowing the same to be especially made or e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n infringement of such patent, and not a staple article or commodity of commerce suitable for substantial noninfringing use, shall be liable as a contributory infringer.” 13   .

(31)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成部分(material part) ;3、該元件非屬可供實質非侵害用途(substantial non-infringing use)使用之商業物品,亦即該元件除用於侵害該專利發明外,並無 其他實質用途。 主觀要件上,幫助侵害之構成則要求專利權人證明「行為人具備認識 (knowledge)與意圖(intent)」,「認識」指行為人知悉:1、該專利權存在;2、購買 者無權實施該專利發明;「意圖」則指行為人認知到:1、該元件係專用以實施該 專利發明;2、其行為之後果將導致侵害專利權。惟美國法院認為,若該元件屬非 通用商品(non-staple article)即可推定行為人有此意圖,對其主觀要件認定可謂相 當寬鬆18。. 貳、我國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專利侵權. 專利法第 56 條明定發明專利權人專有之權利,該條第 1 項規定: 「物品專利. ‧. 權人,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製造、為販賣之要約、. sit. y. Nat. 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品之權。」第 2 項規定: 「方法專利權人,除. io. er. 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使用該方法及使用、為販賣之要 約、販賣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方法直接製成物品之權。」故若行為人無權而從. al. n. v i n 事此五種行為類型,即 1、製造;2、販賣;3、要約販賣;4、使用;5、進口專 Ch engchi U 利物品或專利方法者,即滿足專利侵權之客觀要件 。 19. 專利權遭受侵害時,專利權人依據專利法第 84 條第 1 項,對侵權人有損害 賠償請求權、排除侵害請求權,以及侵害防止請求權20。此外,專利權人亦可請                                                         18. 吳雅貞(2008) ,專利授權之侵權風險管控研究—從侵權責任契約設計觀點,政治大學智慧財. 產研究所碩士論文。第 35 頁。 19. 惟我國法下欲構成專利侵權,行為人是否須具備故意或過失之主觀要件,較有爭議,詳見下述. 「二、專利侵權主觀要件」部分。 20. 專利法第 84 條第 1 項: 「發明專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並得請求排除其侵. 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 14   .

(32)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求銷燬侵害專利權之物品或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或請求為必要之處置。 若姓名表示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亦有姓名表示請求權與回復名譽請求權21。 至於美國專利法上之間接侵權態樣,並無明文規範於我國專利法中,則該等 行為態樣於我國法框架下,是否仍有成立侵權責任之可能?就此,我國學說見解 有認為可依據民法第 185 條22構成共同侵權行為,且依我國實務見解僅客觀上有 行為關連共同,即可成立24;亦有主張可依據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後段25. 二、專利侵權主觀要件之採否 在我國法規範下,專利侵權之成立是否要求行為人具備主觀要件,有所爭議。. 治 政 觀察我國智慧財產相關法律,可發現僅著作權法第 大 88 條第 1 項 、營業秘 立 密法第 12 條第 1 項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 40 條第 1 項 規定侵權之「損害賠償 此係因專利法第 84 條第 1 項並未規定「行為人須有故意或過失」之要件。 26. 27. 28. ‧ 國. 學. 請求權」以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為主觀要件,惟此三部法律在侵權之「排除侵害 請求權」及「侵害防止請求權」規定29中,即未要求同樣之主觀要件。. ‧.                                                         21. y. Nat. 專利法第 84 條第 3 項: 「發明專利權人或專屬被授權人依前二項規定為請求時,對於侵害專利. io. sit. 權之物品或從事侵害行為之原料或器具,得請求銷燬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專利法第 84 條第 4. al. n. 22. er. 項:「發明人之姓名表示權受侵害時,得請求表示發明人之姓名或為其他回復名譽之必要處分。」. i n U. v. 民法第 185 條:「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不能知其中孰為. Ch. engchi. 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行為人。」 24. 司法院 66 年 6 月 1 日(66)院臺參字第 0578 號令例變字第 1 號參照。. 25. 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 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26. 著作權法第 88 條第 1 項: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或製版權者,負損害賠償. 責任。」 27. 營業秘密法第 12 條第 1 項: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營業秘密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數. 人共同不法侵害者,連帶負賠償責任。」 28. 植物品種及種苗法第 40 條第 1 項: 「品種權人或專屬被授權人於品種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排除. 其侵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對因故意或過失侵害品種權者,並得請求損害賠償。」 29.  . 著作權法第 84 條: 「著作權人或製版權人對於侵害其權利者,得請求排除之,有侵害之虞者, 15 .

(33)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本研究以為,上述現象可能係立法者有意之區分立法,而使此三部法律之請 求權主觀要件能與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30「損害賠償請求權」、第 767 條31中後段 「排除侵害請求權」 、 「侵害防止請求權」相合致。換言之,立法者似認為著作權、 營業秘密、植物品種及種苗既屬準物權中之無體財產權,則其權利人請求排除侵 害、防止侵害之事件,依民法第 767 條第 2 項之法理,應等同於一般物上請求權 之處理模式;至於請求損害賠償之事件性質,亦以一般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 權視之。 此外商標法第 61 條第 1 項32、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第 29 條第 1 項33, 無論是在「排除侵害請求權」、「侵害防止請求權」抑或「損害賠償請求權」之構 成要件上,均無主觀要件之門檻,與專利法之立法例相同。. 政 治 大. 若從實務運作角度觀察,最高法院對此亦曾表示其見解。最高法院 93 年台. 立. 上字第 2292 號民事判決34認為行為人主觀上須有侵害專利權之故意或過失,亦即. ‧ 國. 學. 採「過失責任主義」 ,行為人至少要有過失,始得成立侵權責任,就此而言,似認 為專利侵權案件與一般侵權案件主觀要件(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門檻完全相同,. ‧.                                                                                                                                                               . y. Nat. 得請求防止之。」營業秘密法第 11 條:「營業秘密受侵害時,被害人得請求排除之,有侵害之虞. io. 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 n. al. er. 30. sit. 者,得請求防止之。」. 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31. Ch. engchi. i n U. v. 民法第 767 條:「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對於妨害其所有. 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 32. 商標法第 61 條第 1 項: 「商標權人對於侵害其商標權者,得請求損害賠償,並得請求排除其侵. 害;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 33.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保護法第 29 條第 1 項: 「電路布局權人對於侵害其電路布局權者,得請求損. 害賠償,並得請求排除其侵害;事實足證有侵害之虞者,得請求防止之。」 34. 其謂: 「按修正前專利法第八十八條第一項(即現行法第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 『發明專. 利權受侵害時,專利權人得請求賠償損害』 ,其性質為侵權行為損害賠償,須加害人有故意或過失 始能成立。原審為相反之認定,認侵害專利權之損害賠償,不以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為成立要件, 就上訴人侵害被上訴人之專利權究竟有無故意或過失未予調查審認,遽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自 有未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非無理由。」 16   .

(34)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並無特殊處理之需要。 最高法院 94 年台上字第 1340 號民事判決35仍採「過失責任主義」,且更進 一步認為由於專利法第 56 條為保護他人之法律,故若行為人客觀上有侵權之事實, 則輔以修正前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主觀上即可推定有過失。故如行為人欲免除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時,自應舉證證明其行為無故意、過失。惟「專利法是否 屬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所稱之保護他人之法律」,我國判決實務上亦有持否定之 見解者36。                                                         35. 本判決即為最高法院 93 年台上字第 2292 號民事判決將原審判決廢棄後發回,高等法院重新判. 政 治 大. 決後該案又上訴至最高法院所作成之判決。其謂: 「又按專利法第五十六條規定,物品專利權人, 除本法另有規定者外,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製造、販賣、使用或為上述目的而進口該物品. 立. 之權。旨在保障專利權人之智慧財產權,倘未經專利權人之同意而製造專利權之物品,即難謂其. ‧ 國. 學. 未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依修正前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即應推定其有過失。原審 依調查證據而為辯論之結果,認定被上訴人之新型專利第八七二六二號改良之清潔刷,業於民國. ‧. 八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刊登於中華民國專利公報,編號為二一六五一二號,已生公示之效果,. y. Nat. 上訴人未經被上訴人同意,由上訴人肇威股份有限公司委託上訴人新達織帶編網廠股份有限公司. al. n. 36. er. io. 人敗訴之判決,核無違背法令之情事,併此敘明。」. sit. 製造該專利權之清潔刷物品,即違反上開保護專利權人之專利法,自應推定其過失,因而為上訴. i n U. v. 智慧財產法院 98 民專上易字第 18 號民事判決:「……我國侵權行為法規範體系係以過失責任. Ch. engchi. 主義為原則,以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為其主觀要件。廣義言之,所有法律均屬保護他人之法律, 倘僅以行為人違反某一法律規定,逕自援引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規定請求損害賠償,以卸免其主 觀要件之舉證責任,將使侵權行為法全面轉化為無過失主義,則本條第 1 項即無存在之實益,是 以本條第 2 項之侵權行為類型有其特殊性,其適用不應過於寬泛。故實務上承認得以適用本條第 2 項規定者,除以保護個人權益為目的外,皆為該法律對行為人課以特定之行為義務……立法者 於制定專利法之際,業已衡酌專利權人行使專利權之難易程度與社會公眾知悉專利權之可能性, 妥適地分配專利權人標示義務與社會公眾避免侵害專利權之防制成本。倘若允許專利權人逕自援 引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規定,無須證明行為人之故意或過失,反要求行為人為其侵害專利權行為 之無過失乙節負舉證責任,則上開專利法標示專利號數之規定,即屬贅文,顯非立法者之本意。 綜上,專利法第 84 條第 1 項前段、第 108 條、第 129 條之損害賠償規定,應結合民法第 184 條 第 1 項前段規定,採取過失責任主義。」 17   .

(35)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最高法院 95 年台上字第 1177 號民事判決37亦採「過失責任主義」 ,認為專利 侵權事件亦應適用民法第 184 條,惟並未論及關於專利法是否為保護他人之法律 之部分,故判決意旨應為適用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38。 論者熊誦梅即指出,鑑於專利權取得前本即經重重審查,取得後權利之行使 又受其間與地域侷限,若其權利行使(即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時除須舉證客觀侵 權事實外,尚課與其侵權行為人具備主觀要件之舉證責任,對專利權人實屬過於 嚴苛,難以促成專利制度鼓勵創新之本旨。故建議考量誠信原則、危險領域、證 據接近及公平正義等因素,縱專利侵權採過失責任主義,仍得於專利法上之設計 重新分配舉證責任,使專利權人若已證明被告客觀侵權事實,則轉由被告舉證其 主觀上並無過失,以符合促進產業進步之目的39。. 損害額之認定. 立. 學. ‧ 國. 第二節. 政 治 大. 壹、美國法. ‧ sit. y. Nat. 一、計算方式. n. al. er. io. 美國專利法認定侵權損害額之法源為 35 U.S.C. §28440,本節將先介紹該條文                                                         37. Ch. engchi. i n U. v. 其謂:「查侵害專利權亦屬侵權行為之一種,自應適用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侵權行為之規定,. 以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使他人受損害,始得請求損害賠償。」 38. 熊誦梅(2006) ,從最高法院判決談專利侵權之主觀要件,全國律師第 10 卷第 12 期。第 18~19. 頁。 39. 熊誦梅(2006) ,從最高法院判決談專利侵權之主觀要件,全國律師第 10 卷第 12 期。第 25~26. 頁。 40. 35 U.S.C. §284:”Upon finding for the claimant the court shall award the claimant damages adequate. to compensate for the infringement but in no event less than a reasonable royalty for the use made of the invention by the infringer, together with interest and costs as fixed by the court. When the damages are not found by a jury, the court shall assess them. In either event the court may increase the damages up to three times the amount found or assessed. Increased damages under this 18   .

(36)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規定如何認定損害額方式,至於該條第二項關於故意侵權三倍賠償之規範,將於 第三章中詳細探討。 損害賠償額之認定主體,原則上應為陪審團,惟若陪審團未能確認損害賠償 額時,35 U.S.C. §284 第 2 項規定可例外由法院估定之。此外,35 U.S.C. §284 第 3 項規定,法官估定損害賠償額或合理權利金時,得採專家證言為其輔助。 損害賠償額之範圍,依 35 U.S.C. §284 第 1 項規定,應給予原告「足夠之賠 償」,且其下限為「侵權人實施發明所需之合理權利金」,侵權人並須賠償「法院 所定之利息」及「訴訟費用」。 損害賠償額之認定方法有二,其一為依原告所失利益(loss profit)計算,其 二為依合理權利金(reasonable royalty)認定。. (一)依所失利益認定:.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1964 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 Aro Manufacture Co. v. Convertible Top Replacement Co.案判決指出,衡量專利權人所受損害時,侵權人有無獲利或損失,. ‧. 並非應考慮之因素,應考量者在於專利權人之所損失之利益,且被告行為與原告. y. Nat. 所失利益堅之因果關係,應以“But-for test”之方式加以認定,亦即假設被告未為此. io. sit. 侵害行為,原告所能獲得之利益為何。. n. al. er. 其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又在 1978 年 Panduit Crop. V. Stahlin41一案判決中,. i n U. v. 確立下述四個要件以精確界定原告知所失利益,進一步充實了過於抽象之”But-for test”:. Ch. engchi. (1)須市場對該專利產品有需求( demand for the patented product) (2)不存在有可接受的、非侵權的替代商品( absence of acceptable non-infringing substitutes):此係由於若市場上有可行之替代品,則消費者即不一 定必須向專利權人購買其專利商品。 (3)原告之製造、銷售能力足以應對市場需求(his manufacturing                                                                                                                                                                paragraph shall not apply to provisional rights under section154(d) of this title. The court may receive expert testimony as an ai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damages or of what royalty would be reasonable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41.  . Panduit Crop. V. Stahlin, 575 F.2d 1152;1978 U.S. App. 197 U.S.P.Q. (BNA) 726 19 .

(37)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and marketing capability to exploit the demand) (4)須證明原告原本可得利益之數額( the amount of the profit he would have made),不包含訴訟費用及其他費用。 此外,專利侵權行為之發生,不僅造成專利權人銷售「量」的減少,同時亦 會造成商品「價」的下跌,故衡量所失利益時,須同時考慮該侵權商品之銷售, 所造成專利權人商品價格下跌之程度,此即美國實務上之「價格侵蝕理論(Price Erosion)」。. (二)依合理權利金認定. 治 政 理權利金之數額必須為合乎理性之商業經營者所得接受,並涵蓋銷售成本與合理 大 立 之利潤。. 若原告無法證明其所失利益之金額,則僅能主張依合理權利金認定之。此合. ‧ 國. 學. 1958 年著名的 Georgia-Pacific Corp. v. U.S. Plywood Corp.案判決中,法院提 出十五項參考因素42:. ‧. 1. 專利權人曾就系爭專利訂定之授權契約,已確立之權利金;. y. Nat. 2. 被授權人使用相當於系爭專利之其他專利時,所支付之權利金比率;. n. al. er. io. 販賣對象限制;. sit. 3. 該授權之性質與範圍,例如專屬授權或非專屬授權、有無實施區域限制及產品. i n U. v. 4. 專利權人既定之策略,為拒絕授權抑或有條件地授權;. Ch. engchi. 5. 雙方之商業關係,例如是否為相同行業相同地區之競爭者、是否為發明人與促 銷者; 6. 由於系爭專利商品之銷售所產生對於被授權人其他商品之促銷效果、系爭發明 對授權人其他非專利商品之現存價值,及其衍生銷售或搭售; 7. 系爭專利之有效保護期間及授權期限之長短; 8. 系爭專利商品之既有獲利、成功程度、當前之普及程度。 9. 系爭專利相較於先前技術之功能與優點。 10. 系爭專利之本質、授權人將其商品化之運用、使用系爭專利者獲得之利益。 11. 侵權人利用系爭發明之程度,以及其利用價值之證據。                                                         42.  . Georgia-Pacific Corp. v. U.S. Plywood Corp., 318 F.Supp. 1116 (S.D.N.Y.1970.) 20 .

(38)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12. 在特定或可相類比之產業中使用系爭發明時,習慣上所應支付之銷售利潤之 比例。 13. 屏除侵權人所添加之非屬系爭專利之因素、製程、商業風險、重要特色與改 良之後,可以歸功於系爭專利之可實現獲利。 14. 適格之專家證言。 15. 雙方在理性、自願之情況下訂定契約可能同意之權利金(以侵權行為開始之 時點為準) ,亦即須在謹慎之授權人願意締約,且被授權人仍有合理利潤之情 況下。. 二、起算時點. 治 政 損害額之起算時點,取決於專利權人採用何種告知方式。依 35 U.S.C. 大 立 §Section 287(a) 規定,告知的方式分為兩種,即推定告知(constructive notice)與實 43. ‧ 國. 學. 際告知(actual notice)。. 在自己商品上標示專利號,使潛在侵權人得以知悉,即為「推定告知」。專. ‧. 利權人若欲採推定告知之方式,依美國法院實務見解,標示必須實質完整、連續,. y. Nat. 若有標示之間斷(gaps in marking),必須舉證其合理(reasonableness)並補正. n. al. er. io. 上(例如半導體),則允許專利權人採包裹式標示。. sit. (remediation),否則會妨害「推定告知」的效力。此外,若專利號難以標示於商品. i n U. v. 寄出警告信告知特定的侵權人,或者直接起訴,即為「實際告知」。欲構成. Ch.                                                         43. engchi. 35 U.S.C. 287 (a):”Patentees, and persons making, offering for sale, or selling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ny patented article for or under them, or importing any patented article into the United States, may give notice to the public that the same is patented, either by fixing thereon the word “patent” or the abbreviation “pat.”, together with the number of the patent, or when, from the character of the article, this cannot be done, by fixing to it, or to the package wherein one or more of them is contained, a label containing a like notice. In the event of failure so to mark, no damages shall be recovered by the patentee in any action for infringement, except on proof that the infringer was notified of the infringement and continued to infringe thereafter, in which event damages may be recovered only for infringement occurring after such notice. Filing of an action for infringement shall constitute such notice.” 21   .

(39)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實際告知」 (actual notice),其須滿足要件:1、須構成特定之侵權指責;2、警 告信之發信人須為專利所有權人,或經專利所有權人合法授權之人。此外,警告 信收信人知識高低、了解侵權與否,並非所問,此係因警告信是否構成「實際告 知」 ,乃取決於發信人信中客觀傳達之內容,與收信人主觀之認知無關。惟收信人 知識程度、了解侵權與否,會影響個案事實是否成立「故意侵權」(willful infringement)。 若採「推定告知」,則損害額之起算時點可溯至侵權行為發生之時;惟若專 利權人平時並未在其產品上標示完整連續之專利號,面臨侵權時,僅能使用「實 際告知」,則損害額之起算時點即為實際告知之時。. 貳、我國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計算方式. 專利權人依據專利法第 84 條第 1 項向侵權人請求損害賠償時,其損害數額. ‧. 如何計算?我國學說及專利法第 85 條44採取數種不同之計算方式,分述如下45:. io. er. 條之規定,包括專利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 sit. y. Nat. 1、具體損害計算說:即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1 款本文,回歸民法第 216. 2、差額說:即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1 款但書,以專利權人受侵害前後所. al. n. v i n 得利益之差距,作為損害賠償之數額。惟所得利益差距往往受現實環境諸多因素 Ch engchi U 之影響,非僅導因於該侵權事件,是此一計算方式缺陷所在。 3、總利益說:即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2 款前段,以侵權人所得利益扣除                                                         44. 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依前條請求損害賠償時,得就下列各款擇一計算其損害:. 一、依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規定。但不能提供證據方法以證明其損害時,發明專利權人得就其實 施專利權通常所可獲得之利益,減除受害後實施同一專利權所得之利益,以其差額為所受損害。 二、依侵害人因侵害行為所得之利益。於侵害人不能就其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時,以銷售該項物 品全部收入為所得利益。」第 3 項: 「依前二項規定,侵害行為如屬故意,法院得依侵害情節,酌 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但不得超過損害額之三倍。」 45.  . 蔡明誠(2008) ,專利侵權要件及損害賠償計算,臺北市: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 29-39 頁。 22 .

(40) 專利侵權懲罰性賠償金立法政策之分析 其仿冒之成本,作為損害賠償之數額。惟此方式必須計算侵權人之獲利,舉證較 為困難。 4、總銷售額說:即專利法第 85 條第 1 項第 2 款後段,以侵權人銷售該仿冒 物品之全部收入,作為損害賠償之數額。此計算方式法文明定其使用以「侵害人 不能就其成本或必要費用舉證」為前提。 5、酌定說:即專利法第 85 條第 3 項。當侵權人為故意侵害專利權時,得由 法院依侵害情節,酌定損害額以上之賠償,並以實際損害額之三倍為其上限。 惟本研究以為,專利法第 85 條第 3 項應為專利權遭受故意侵害時,權利人 據以請求懲罰性賠償金之特則46,而該項規定僅影響法院對懲罰性賠償金之酌定 與否,並不影響實際損害額之計算,故層次上亦不宜定位為損害賠償額計算之方 法。. 立. 政 治 大. 6、囑託鑑定說:即 1960 年後之舊專利法第 89 條第 1 項第 3 款,由法院囑. ‧ 國. 學. 託專利局代為估計之數額。惟我國實務運作上少有實踐,現行法已將之刪除。 上述諸計算方式中,「總利益說」將侵權人之成本列入考量,雖此說乃源於. ‧. 德國法上「不真正無因管理」之概念,實務上亦有使用47,惟本研究以為,計算 專利權人實際損害之際,縱須以侵權人利益所得估計之,然侵權人負擔成本之多. y. Nat. sit. 寡,本非計算專利權人損害時關心之重點;尤其現今商業化環境中,專利權人與. al. er. io. 侵權人之市場規模、成本結構時有落差,是否適宜扣除侵權人成本,誠值懷疑。. n. v i n Ch 權利金」計算專利權人之損害數額,惟本研究認為自專利權本質而言,除訴訟以 engchi U. 此外,我國專利法並無如美國「合理權利金法」之類似規定得以「專利權人. 實施權利外,主要即是透過授權或轉讓方式以獲利,故權利金毋寧更貼近專利權 人所失利益之本質。 論者蔡明誠評析我國專利法,即從比較法觀點指出,例如德國立法例通說採 「類推授權實施說」 ,即假設專利權人事先與侵權人締結授權契約之情況下可獲得 之權利金,作為專利權人的損害數額;或日本有力說採「實施費決定說」 ,即以系 爭專利實施索取得之金錢數額;凡此均為國外常採行之方式,惟我國並未明文承.                                                         46. 該條項所規範之故意侵權特則亦即本研究之主題,我國法故意侵權之規範詳見第四章。. 47. 例如臺北地方法院 91 年訴字第 6587 號民事判決、高等法院 93 年度上易字第 8 號民事判決。 23 .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法人聯盟申請人各組成員名稱),係依中華民國法律籌組設立且現仍合法存 續之法人,設址於 , 為 申 請 參 與

a.勞工如與事業單位發生勞動基準法終止勞動契約、積欠資

退休金、遭遇職業災害,雇主未給與補償或賠償以及雇主未依勞

21 粉刷 林宏儒 優勝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臺南

依獎懲及 法定程序 予以書面 懲處 暫時讓學 生與其他 同學保持 距離..

為減少非法媒介情事,本部已擬具本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擬提高 對於仲介機構違反就業服務法第 45 條規定之罰則,加重罰則為 30 萬元以上 150 萬元以下罰鍰,5

三、投資 保障勞工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公會有權與資方談判各項福

1.印尼共和國基於班加西拉五大信念(Pancasila)與 1945 年憲法誠屬一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