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角色扮演法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效能 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應用角色扮演法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效能 之行動研究"

Copied!
15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所)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應用角色扮演法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效能 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洪淑蘭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3)
(4)
(5)
(6)
(7)

謝誌

三年可以有很多選擇,可以旅行、可以打拼事業,我則利用三年的 時間完成人生一趟學習之旅,雖然是苦多於樂,卻是一段值得回憶的 時光。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蔡東鐘主任,在公務與教學繁忙的工作之餘,

耐心的指導。同時感謝張美珍教授、廖本裕教授在口試時,指正論文 的疏漏之處,並給予實質的建議,使本論文更臻完善。

再則,要感謝所任職的學校中可敬的老師們及可愛的學生,在這 個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關懷,以及師生之間有如 親人、朋友般的情誼。特別是四十位活潑可愛的同學們盡情地演出,

豐富我們學習的內涵,並且讓我受益良多。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在我學習的路上給予加油打氣,讓我更有勇 氣、更堅定信念地走完全程。

再次感謝所有關心、鼓勵及幫助過我的人,並獻上我的祝福。

淑蘭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8)
(9)

應用角色扮演法提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效能 之行動研究

洪淑蘭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探討角色扮演技巧在高職學生英語會話教學的 實施情形。研究對象是高職學生,大部份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挫折的 經驗,導致學習興趣低落。本研究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讓學生 成為課堂上的主角,課程上安排生活相關主題的英語對話,再以「角 色扮演」法引導學生同儕相互練習。研究結果顯示:角色扮演法提供 學生練習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學生則樂於課堂上的主角,低學習成就 的學生也可以有自信地表現說英語的能力。學生在角色扮演的情境 中,學習態度化被動為主動,特別是熟悉的生活主題,更能激發學習 的參與感。研究也顯示,在上課時可以主動表達的同學,上課愈來愈 進步,成績也比較好。

關鍵字:角色扮演、學習興趣、生活應用、學習信心

(10)
(11)

An Action Research of Using Role Play Skill to Elevate the Efficacy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Sue Lang Hung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d that role play skill applied to the English conversation class for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his study, most vocational high students had frustrated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English so that they lost the motivation to learn. The main idea in this study is the student-centered education. The students practiced real-life English conversation with each other by role play skill. The conclusions showed that role play skill offered th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speaking English. The students liked to b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Englsh class, and the low achiever could also have confidence to speak out. In the situation of role play,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could be more active in learning English. The familiar topics of life attracted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role play activities.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more active the students were, the more progressive they were and the grades were better than the students who were passive.

Key Words: role play, learning interest, life appliance, learning confidence

(12)
(13)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角色扮演 ...7

第二節 高職生的英語學習 ...16

第三節 運用角色扮演的英語教學法 ...20

第四節 語言習得與情境 ...27

第五節 英語課角色扮演的及評量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場域 ...37

第二節 行動研究 ...4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2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編碼 ...54

第四章 教學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第一階段教學結果 ...55

第二節 第一階段教學省思 ...68

第三節 第二階段教學結果 ...72

第四節 第二階段教學省思 ...7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91

附件 ...98

附件一:角色扮演學習狀況前測問卷 ...98

附件二:課程設計 ...99

附件三:上課主題及角色扮演名單 ...105

附件四:教師觀察日誌 ...107

附件五:學生訪談舉隅 ...135

附件六:學生回饋單 ...138

附件七:角色扮演學習狀況後測 ...140

(14)

表目次

表 1-1-1「角色扮演」法在近年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及成果……….………….14

表 3-3-1 兩階段角色扮演實施內容不同之處………..………...49

表 4-2-1 學生學習狀況在前後測上的兩組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68

表 4-3-1 學生的段考成績的兩組相依樣本t檢定結果 ………...78

圖目次

圖 1 溝通式教學步驟圖……….………25

圖 2 角色扮演的活動場地. ... 38

圖 3 角色扮演在本研究中的實施程序……….………45

圖 4 研究流程………....………….…51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正在快速增加,語言學家估計全世界將有三十億人能用 英語溝通,成為所有人的第二語言。隨著網路時代來臨,全世界有八成以上的電 子化資料是英文,英語也成為網路時代吸收知識的關鍵能力,而且是與世界接軌 的重要技能(吳怡靜、何琦瑜,2007)。

在日本鑽研高效率學習的和田秀樹(2002)強調二十一世紀必備的英語技巧是 讀和寫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聽與說則是重要的基本能力,因此學習英語需熟 練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不能偏廢。讀寫能力可以靠一個人的耐心和毅力就可以養 成,聽說就需要靠與他人相互合作,甚至以「對話」、「角色扮演」勤加練習,增 加臨場反應與開口說英語的勇氣,這就是英語會話教學強調其目的在於模擬演 練、交流回應和接觸認識(洪文峰,2003)。

現今重視口語和書寫表達的趨勢下,台灣英語教育的重點仍在要求學生要背 誦很多的單字、片語,甚至是句型、文法等,以應付各類升學考試(Gai, 2005),這 類學習常常會讓學生倍感壓力,如果沒有再繼續認真學習,很容易忘記學習的內 容(Blatner, 2002)。因此學習理論中,亦強調「情意的學習」,也就是學習也需隨著 不同環境,累積學習的內涵,專業持續分化與演化,完成整體的認知學習 (呂金燮、

黃慈編著,2006)。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有實際應用的機會,比較容易產生印象與記 憶。

國民中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有其階段性的任務,需學會基礎的發音或簡單的會 話。到了高中階段,考量未來升學和就業不同傾向進行規劃。在新的發展趨勢和 潮流下,英語教育和學習目標已經有所不同:日本文部科學省針對「學習指導要 項」,提出新構想。將「英語」、「閱讀」等高中生英語教材,統合成新的「會話英 語」。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研究人員還表示:全球邁向國際化,實用性的英語會話能 力,重要性明顯增加。日本的英語教師也認為,學生要具備英語聽、說、讀、寫 四種能力,才能表現出最佳的學習成果。因此日本高中生,將適用新的科目「會 話英語」。主要內容是以英語來學習社會科和理科的內容,或學習以英語介紹日本 傳統文化等(王建宇,2007)。

(16)

在國內,許多英語教師和學校開始省思結合英語學習的新趨勢,把目標訂定 在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對於欠缺聽與說英語的學習環境,在校園中開始運用大 量的活動,學校辦「英語日園遊會」、英語歌唱比賽、英語戲劇比賽;推出英語護 照,購買英語書籍;甚至設立英語社區和英語村、用視訊進行偏遠地區的英語教 等,讓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的應用能夠有效結合(何琦瑜、吳毓珍編著,2007)。

雖然學習的趨勢有所改變,但在升學主義的影響,中學以上的學生學習英語 仍是以應付考試為主,但除了考試之外(Lee, 2000),應是可以觀察他們是否可以在 課堂上,流利地表達出所學習的內容,傳達所學的知識。以利未來的發展(Pinnel &

Jaggar, 2003)。學習語言重點是要學會與他人溝通,並做為學習知識的橋樑(Nunan, 2000)。

學習目標的改變,教室中的環境需要重新思考,教室安排成為適合溝通的環 境(Pinnel & Jaggar , 2003),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導向,使學生為課堂上的主角,

從中學習「帶著走的能力」,再運用互動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從對話、遊戲、角 色扮演或是分組討論的機會,找到學習的方法,學生從動手做和實際體驗的過程,

讓學習的內容更加深刻,並促進學習內容的思考(廖美玲,2001)。校園中學生的生 活也可以溫和而且正面地提供英語聽與說的環境,鼓勵學生之間的對話,從問候 用語開始到社交情境的會話,讓學生更有興趣把英語說出來(Edwards, 2006)。

身處在職業學校教學場所中,研究者感受到學生大多對於英語學習沒有興趣 低落,考試失敗更增加學習的挫折感。學生雖然在學科能力表現較弱,但是學習

「一技之長」的時候,可以亦步亦趨跟著老師的教學進度及要求,從學科到術科 練習,並參加職業檢定,取得技術證照,從中獲得自信。顯示學生具備學習能力,

只是在課業上欠缺學習動機。因此在教學上的思考,如果運用一些技巧可以引發 他們學習的興趣及動機,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或應付考試應是指日可待的。

學生在學習英語上欠缺自信,在研究第二外國語教學成效的相關文獻上,也 會討論到英語學習焦慮的問題。甚至針對會害羞以及不會害羞的學生進行研究,

雖然害羞的人在語言的表達的比不害羞的人感到焦慮,但是語言能力上卻是沒有 差別 (Spere, 2004),其實只要學習者可以開放心胸接受不同事物的學習,在外語 學習的環境中感到自在,並從實際的經驗中獲得進步(洪文峰譯,2004)。

(17)

學生儘管因學習成效不佳、環境、情緒等影響,無法學好英語,但未來面臨 高職畢業之後,仍需要升學和就業,他們可以認同練就一身好英文,有加分的作 用。基於環境及學生學習所面臨的課題,同時希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用「角 色扮演」法在英語會話課,促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透過主動的演練,除了 學習日常生活的英語之外,也能獲得學習的信心。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成效,多元 的教學策略是有必要的。重視每位學習者個別的學習經驗,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

無論是直接講授的課程內容,或是需要真實的情境並與他人互動,才能理解語言 真實的應用(Gotebiowska, 1990)。如果在個教室的教學場所中,可以創造一個老師 可以教,學生可以學的環境,亦可以顯示教學的成效(Gai, 2005)。

以母語學習為例,小孩子剛開始用聽的,會說和讀之後,經過成人不斷地被 指導與糾正,自然而然就學會了一種語言。在學習第二外國語的認知學習時,在 學習情境上,教師會利用說故事、角色扮演、或戲劇的方式,讓學生融入在一個 真實或虛構的環境中,有的是了解語言的應用,有的是了解文化的內涵,而有些 則是建構一個真實的語言(楊乃冬,2003)。

面對一個大班級,學生英語程度參差不齊,要使每一個人都能夠專心上課學 習,對老師是很大的挑戰,原本程度差的學生沒有持續學習,難以顯現教學成效。

角色扮演」在英語的教學和學習上對於英語程度比較低落的高職學生來說,可以 達到激發學習動機和實際展現學習的成效。同時在人際互動、或情緒表達方面,

也可以有正面的效益。重要的是,不管是那一種類型的學生都能夠從教室的教學 活動中獲得學習,才是教育均等的重要目標,因此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讓學生 從不同的學習法中獲得學習的成效,是學校和老師努力的目標。

高職學生是國家發展具有潛力的一群,他們從國中畢業之後,就進入職校選 擇一項有興趣的職業類科,展開技能訓練。不管是取得證照,學習一技之長,或 是以此做為升學的跳板,在發展潛能上不容忽視。擁有專業再加上各種語言的表 達順暢,在產業的發展上應可佔有一席之地。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重點,應是培養與他人合作與溝通的能力,運用在教室 練習的機會,未來能夠在工作和社交的場合,把本身的專業表達出來,並善用語 言的溝通,充分表現自己的優勢。培育如此具有優勢的專業人才,為國家發展而 努力,才真正是達到教育的目標。

(18)

不管升學與就業,高職學生未來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上,都有可能應用到英語,

因此學校提供練習的機會是有必要的。在角扮演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 主角,學習在面對生活的需求時,用口語的表達來回應。更期待的是學生透過不 同的教學法,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學英語也可以很快樂。

身為一名英語教師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及造就國家有用之才,心中有責任和使 命感,在教學上能夠盡心盡力,讓學生可以喜歡英語,進一步努力學習。面對學 習趨勢的轉變,在教學上應該有所調整,從最日常生活相關的英語以及讓學生多 做練習,達成實際應用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課堂上不會只有空洞的想像,透過把英語說出來,運用所學習到英語 內容,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就如學生拿到技術證照一樣,即為實力的象徵。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為了讓學生有多元的英語學習機會,並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動 機,運用「角色扮演」的技巧在英語會話課上,從實際的生活語言出發,學生可 以體會與他人的溝通與開口用英語表達。本研究是以行動研究方式進行,希望藉 由角色扮演的技巧,融入高職學生的英語課堂中語學習,探討可能會發生的困難,

在解決和思考困難的過程中,同時探討這個教學技巧對高職學生學習英語的影 響。研究的目的如下:

壹、 探究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高職學生學習的成效,學習的動機是重要的關鍵,因此激發學習的興趣則是 教學者重要的工作,「角色扮演」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除了提供學生實際的練習 之外,也驗證提高學習興趣的效果。

貳、 增進練習生活英語應用的機會

語言學習可以是不斷實際運用的過程,特別口語是需要有機會與他人溝通交 談,產生自然而然的應變能力,從角色扮演的技巧中,讓高職學生體驗英語的日 常生活應用,未來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與外國人交談時亦能善加利用。

參、 增加學習英語的信心

學習英語的困難導致開口說英語也讓高職學生視為畏途,角色扮演法在課堂 中進行,讓學生有練習的機會,透過重複練習的過程,增加學生熟練的機會,進 而促進高職學生學習開口語英語的信心。

(20)

第三節 名詞解釋

壹、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被視為一種在心理輔導、戲劇表演和英語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技巧,

提供學習者更有效學習表達和理解,並透過同儕互動,促進自我了解和與他人互 動合作,提高學習的動機,或提高學習語言的成效。在本研究中,角色扮演是一 種教學策略,由教師先提供一個語言學習的情境和內容,經過暖身、扮演及再扮 演的過程,讓學習者思考語言,並適度地表達出來,達到英語學習的目標。

貳、學習興趣

興趣就是我們從事一種活動時所表現出樂此不疲的情緒。學習和興趣關係十 分密切,學生努力與否,興趣愈高,愈會努力(單繩武,1995)。學習興趣和教材的 難易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一旦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會更加努力學習。

興趣也可以從努力學習中培養,練習之後有所得,就會產生學習的興趣。

參、生活應用

生活包括日常食、衣、住、行的活動,應用意為切合實用的,本研究以日常 生活的英語,提供學生口語練習,達到學習以切合實用為目標,同時學習與實際 生活相結合,加深學習的印象。

肆、學習信心

信心是對於自己的肯定,有了這樣的信念,就可以感到快樂和滿足。對自己 學習有信心,就不會害怕有困難,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會用積極正向的態度,努 力不懈,達到學習的目標。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角色扮演」的技巧,可以運用在心理諮商輔導、戲劇以及學校教學,從增 進學生自我了解、問題解決、以及知識的理解,依據其引導步驟,逐一完成學習 的歷程。重要的是過程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讓學生能夠「做中學」,達到學習的目 標。

文獻中探討「角色扮演」的緣起、運用及實際教學應用的案例,並進一步探 究「角色扮演」應用在英語教學上,可提供的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以利研究者 在實際的教學中做為參考,並靈活運用,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一節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運用十分廣泛,想讓心理有困擾的人,透過輔導諮商有所紓 解,教師若想要讓學生了解父母的辛勞,就可透過「角色扮演」的技巧,讓學生 有機會裝扮成「大腹便便」的媽媽,體會媽媽的偉大。若想讓學習者熟悉某一工 作場域的工作內容或語言,也可以透過「角色扮演」的教學法,讓教學的目標更 具體。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角色扮演」除了讓教學目標更具體之外,提高學生 學習動機。

壹、 「角色扮演」的緣起

「角色扮演」緣自於 Moreno 首創的角色理論,Moreno 強調的是自發性與創造 性的角色扮演,因此角色是動態的,透過扮演的過程,讓人了解生活中的真實,

並能學習和解決問題(金樹人,1989)。

Moreno 在 Vienna 首創心理劇時,就發現讓兒童自性地選擇扮演各種角色,不 但能夠展現創造力,並可以積極發展情感,改善人際關係,增進問題解決的能力。

「Moreno 認為角色扮演就是設身處地,扮演一個在真實生活中,不屬於自己 的角色行為。它透過不斷地演練,而學得更多的角色模式,以便自己在應對 生 活環境時,更具有彈性。」(引自 Blatner,1973;金樹人,1989,p.218)

(22)

「角色扮演」技巧源於「心理劇」與「社會劇」,在心理諮商與治療的方式,

綜合個人的認知分析、實際經驗以及參與投入等方式發展出來的,適用於智能低 與語言能力差的人。比較專業的角度認為角色扮演最具有問題導向的意義。目標 就是要引導對於一般性的問題可以比較有變通和有效的解決方式,達成任務的運 用(陳珠璋、吳就君,1993)。

進一步了解「心理劇」著重的焦點在於用「行動」體驗生命。當事人透過演 出在此時此刻真實地感受問題和情境,開放封閉的心靈,恢復原本存在生命中的 創意,並藉以貼近生命中的真實感受。因此心理劇很重視互動的過程,不管角色 的改變、深入和擴大都是一種歷程,唯有和他人互動才能產生。重要的是從扮演 的過程,從各種不同角色的立場探索同一觀點,進而深入問題,了解問題(趙如錦,

2000)。

小孩子是最擅長「角色扮演」,看到他(她)們玩扮家家酒,「假裝」想像的或實 際的生活,扮演角色或說話。在教育的應用上,在兒童和青少年的身上,特別是 讓好動傾向的兒童,增進口語表達的技巧。另外教師們可以運用在歷史、文學、

當前社會問題等課程和議題,利用角色扮演進行討論和溝通觀念(陳珠璋、吳就君,

1993)。

陳均姝(2000)強調:角色扮演可以促使學生或當事人在當下扮演的「行動」過 程,運用想像、思考、感受、表達、同理、揣摩、行動演練等各種能力,十分有 助於人格的成長和心理困擾的解決與預防。

心理劇的「角色扮演」步驟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暖身、演出及整合。Holmes

& Karp (1990)則分為暖身、決定角色、演出和分享:

一、暖身

激發自發性和創造力的過程,以進入當事人的內在世界準備或是醞釀問題、

或是加強團體的互動,導演可以用音樂、繪畫、肢體活動或冥想方式來帶動和凝 聚氣氛。

二、決定角色

由團體或導演決定角色,選擇角色的方式以個人所投入的狀況,以及想解決 的問題而定。

(23)

三、演出

主角將關心的問題以行動方式表現,產生新的體驗和領悟。

四、分享

所有參與的角色包括觀眾都是和大家分享的對象,分享的重點在於感覺,而 不是問題,藉以讓主角有獲得支持的感受(引自趙如錦,2000)。

貳、諮商輔導中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認知行為治療上是一個重要的輔導技巧。對於情緒和行為困 擾的當事人,認知行為治療被視為有效協助認知重建的過程。重視當事人的困擾,

處理事情的能力,情緒的改變等,包括行為和情緒兩個部份,可以運用角色扮演 的技巧加以輔導協助。

認知行為治療在進行角色扮演技巧時,過程為治療者會向當事人示範他在內 心對自己說話,了解對他們造成困擾的言詞,並表演出他們可採取的一些改變的 方式,重點在處理某些不愉快的潛在非理性信念。如一位婦女可能被迫放棄申請 研究所入學,因為害怕不被接受,產生「不被她所選擇的學校接受」的想法,而 產生「我很笨」的感覺,因此角色扮演的目標是向「我必須被接受」和「不被接 受就是笨和沒有能力」等非理性想法的挑戰(鄭玄藏等合譯,修慧蘭校訂,2006)。

進一步了解認知行為治療方式,可以讓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透過認知治療和 社交效能治療,其中所運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患者感受到實際生活相當的焦慮 程度,進而產生治療的效果(陳美君譯,2007)。

從認知行為治療中可以了解:某些存在不適當的想法會困擾著人的想法和思 考,在心理的治療技術上,可以透過體驗角色、實際行動的過程,在思想上進行 修正,產生正面的激勵作用,進而促進心理的健康。

另外,在諮商與心理治療上,完形治療中「空椅」的技巧,亦是角色扮演的 技巧。「空椅」的技術運用兩張椅子,一張是扮演優勝者,另一張是扮演失敗者,

經由兩者的對話,鼓勵當事人了解其內在的衝突和體會情緒,進而學會接受自己,

能夠內心兩極化的反應(鄭玄藏等合譯,修慧蘭校訂,2006)。

(24)

參、戲劇中的角色扮演

1997 年張曉華指出:人們藉由看戲劇的演出,與主角隨著劇情,體驗各式各 樣的人生百態,過程中有釋放情緒、了解自我與他人、認識社會環境、探索和想 像,並思考學習(引自陳均姝,2000)。戲劇本身能夠展現學生多元智慧,有些學生 善於表達,演戲是如魚得水,對於具備其他能力的學生來說,則展現肢體、藝術 或是技能方面的才華,每個人皆可從中獲得成就感,達到彼此學習的目的。

戲劇成為教育工具經過多年的應用與發展之後,值得肯定的是帶領學生在智 能、語言和社交上的發展。政府在國民中小學推出九年一貫課程,目的就是要培 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教師進行很多教學上的改變,戲劇就是嘗試使用的方式 之一,因此也產生了所謂的「教育戲劇」、「教育劇場」、「創造性戲劇」等理論和 實施技巧。教育戲劇的活動設計不外乎是暖身遊戲、肢體活動、默劇、角色扮演、

即興表演和戲劇扮演,讓教師自由選擇組合,達到教育的效果(陳仁富,2002)。

在學生人格教育的培養上,教師運用戲劇的活動,透過表達、感受,找回自 我存在的價值,愛自己,也關懷別人(劉純芬,2002)。也有教師提出應用在藝術與 人文的課程中,可以增進學生審美的能力(陳仁富,2002)。從實際的參與過程中,

增進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戲劇和口語能力的結合,2002 年何三本提出戲劇是最自然的語言和膽識訓 練,站在台上說話不是每個人都能表現得好。演出者站出來,在眾人面前說話,

它就是一種訓練、一種機會。在舞台上,說話需要膽量、智慧,更需要條理、技 巧(引自吳美如,2003)。在課堂上提供學生真實需求的學習。對話必須是有意義的 脈絡,填補課堂「學英語」和實際語言應用之間的落差(Dougill, 1987)。戲劇對於 口語表達能力有正面的幫助。如把故事編成劇本演出來,訓練學生用語言及動作 表達思想和情感(陳正治,2000)。

戲劇運用在英語課是學習工具,可以達成英語學習的目標,當戲劇成為溝通 時,提供使用語言的脈絡,老師從辯論、討論或勸告等情境中,設計合適的戲劇 情境。教室成為實驗室,以學生的經驗去運用文字(Dougill, 1987)。

角色扮演在呈現角色時是十分重要,1984 年 Heathcote 視為內在人性,不管在 遊戲或成人每天在各種場合所扮演的角色,或許就可以解釋可以運用在教室之 中,選角是有彈性,可以用在各種環境下的人性。用在語言教學的好處就是可以

(25)

產出流暢的語言,例如許多正式的語言在非正式的場合是表達不出來,角色扮演 可以幫助模擬不同的情況,這些語言可能學生在教室之外比較用得到(引自 Dougill, 1987)。

至於「角色扮演」在戲劇中可以表現的活動方式,範例如下:

活動一:

目的:練習邀請及如何回應

情境:A 在家感覺無聊,他打電話給 B 邀請她去看電影 A: Say hallo. B:Say hallo.

A: Invite B to the cinema. B:Ask what is on A: Say it’s the latest Clint. B:Accept the invitation A: Eastwood film. B:Say that’s Okey.

A: Tell B to meet you at cinema.

活動二:(目的和情境同上)

A invite B to cinema tonight.(此段需先決定看那一部電影)

B:You have nothing to do night. However, you only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if the film is one you’d like to see(Dougill, 1987, pp.18)。

兩段的戲劇中的角色扮演,顯然在過程中可以設想不同的情境,扮演者需要 依實際的需要,把有表示同意,或表示不同意的情境以及如何表達,透過表演呈 現出來。

肆、教育中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教育的情境下,依據 Milory 的觀點,有十八項的功能,運用在本 研究中重要的功能在:用於改善學習者的自我概念、透過同儕團體的支持與鼓勵,

使學習者學習合宜的行為態度與社交技巧、提供學習者練習以「感受」「思考」「行 動」的步驟,以及解決問題(引自林進材,2003)。

(26)

Bennett(1963)則對角色扮演運用在教育上認為可以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下,充 分表達情感、並學習彈性的態度,面對多元而且變化的社會。教師則以引導的身 分,來取代統教學的權威角色,使學生在更多的參與和互動之後,獲得更深的體 驗,達到學習的效果(引自沈六,1994)。

「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對於教學、教師和學生的幫助,許多的學者有不少 看法,歸納整理如下:

一、培養表達的能力

角色扮演在教學中是屬於啟發式教學法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是結合了個人的 智能、情緒和身體技巧的一種教學法。學習者利用角色扮演法扮演各種不同的角 色、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培養表達、應對及建立合宜態度的能力。學生以實際的行 動交談或者是互動,讓活動力強的青少年學生在教室內有活動的機會,也讓他們 置身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沈六,1994)。

二、建立同理心

這種教學技巧的好處是結合戲劇和遊戲的功能,增進學習的同理心,產生處 理困難或衝突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十分適合應用在教學場域中討論情緒、爭論性 議題,或解決問題(張霄亭,2001)。表演者嘗試著做出在某一種情況下的行為及感 覺。幫助學生可以了解和分析複雜的事情,尤其是了解當事人或旁觀者行為的動 機和感受(李咏吟,1985)。

三、問題解決

學生對於日常生活週遭的事務,或是面對自己的學業,在問題解決的能力上,

可以透過事先引導及告知,逐漸培養各種應付的能力,用嘴巴直接陳述,所獲得 的成效可能不高,但是透過實際的操作和演練,會產生更深的印象。

李咏吟(1985)提到「角色扮演」結合問題解決的一種啟發式學法,就是「模擬」。

「模擬」是讓學生在一個和現實接近的學習情境下運作,學生透過這樣的學習模 式了解現實生活的因果關係,而做出正確的選擇。模擬之後要進行討論,使學生 在學習活動之後針對問題思考或討論,獲得比較高層次的學習結果。

(27)

四、達到有效教學

國外學者(Gropper, 1983; Gagne, 1985; Gagne & Driscoll, 1988; Schon, 1987;

Yelon & Berge, 1992)認為要確認學生能學習到教師所期待的技巧和學習內容,就要 把真實世界中所需技巧的練習機會,安排在教學活動之中。理由包括幫助學生記 得所學習的內容,而且主動積極,把所參與的活動和所學習的東西相連結,從活 動中學習。為了有適切的練習的機會,教學過程中還需設計練習情境,提供具有 挑戰性的練習,也鼓勵學生彈性多元的表現方式,不同的練習形式,以及獨立練 習(引自單文經、蔡碧璉合譯,2001)。

五、對師生、學生間關係的影響

教師面對英語學習低成就的學生,加上是大班級上課,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 是要提高教學的效能,包括提高學生的專注程度和有效的教室管理。有研究顯示:

教師的確是學生學習重要的促進者,態度上給了學生正面溫暖的感受,在教學上 可以依據學生的需要適度進行調整,讓學生可以有所收獲(Gai, 2005)。在角色扮演 的課堂上,由教師引導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角,讓學生有被尊重感受,

學生再透過自己達成學習的目標,獲得本身的成就感,達到學習的目的。

「角色扮演」促進同儕的相互學習,在這青少年時期,十分在意與同儕之間 的關係,在課堂之外的同儕互動通常無關課業,如果透過課程安排,讓他們可以 在學習上有所互動,更重要的是可以跨越彼此的差異,在學習態度上可以正向發 展(蔡敏玲、彭海燕譯,1998)。

(28)

表 1-1-1 「角色扮演」法在近年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及成果 研究者 研究內容

王慧勤(2000) 運用角色扮演在國小高年級的國語課中,在學生個案的觀察,

看見了孩子從不說話,到擔心忘詞、緊張,經過同學的鼓勵與 支持,已經可以上台發表。不寫作業的孩子,從扮演過程了解 課文的內容,不但完成的功課,也懂得訂正作業,顯示角色扮 演改變了學生的表達和行為。

陳永菁(2002) 應用戲劇在國小的英語教育:以高雄市三所國小為例研究發 現:戲劇符合小朋友的表演欲望和好奇心,因此透過有變化的 上課內容,即使是參與的小朋友程度參差不齊,學童也都能展 現自己的所能。

詹美鈴(2003) 針對其本身進行的青少年對創作性戲劇的詮釋與展現研究,把 學生分組進行戲劇的相關活動,提供學生比較多說話的機會,

的確可以促進口語的能力,同時也提供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

曾建肇(2004) 在其針對選修大一英文的學生,透過戲劇化課程設計學習英語 的研究結果也發現,學生透過課程的設計在學習英語上是有效 果的。在戲劇的語言課程中,學習者必須要透過團隊合作如腦 力激盪,經驗分享、溝通、相互依賴達成最後的目標。

郭秀鍛(2004) 把角色扮演教學法運用在國小綜合領域,以問題解決的理念,

並藉著實際的演出和討論,設計親子互動的課程,改變孩子和 父母的相處,促進親子關係。

呂昀珊(2004) 在文法翻譯與角色扮演對大專學生英文的學習效應進行研 究,目的希望探索角色扮演在學生的閱讀能力、文法技巧及引 發學習動機上進行了解。研究發現在閱讀能力上不同的教學 法,似乎差距不大,但負面的想法在角色扮演中顯得比較少,

進步的人比較多,推論是透過同儕學習所達成的效果。參與角 色扮演的同學在經過三次的測試之後,除了第一次表現落後之 外,到第二次、第三次都有很大的進步。

(29)

(續)表 1-1-1 「角色扮演」法在近年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及成果

陳翠珍(2005) 把角色扮演技巧運用在課堂上教學,依照問題、情境、扮演、

討論的過程,融入於生命教育的課程中,達到全人教育的目 標。學生對於角色扮演融入生命教育的課程之中,感受到課程 的生動、有趣和好玩。有的學生經過扮演之後,察覺到自己的 人格特質,有的人變開朗、有的變得比較體貼,並抱持著改進 缺點的信心。

李怡貞(2006) 運用教育戲劇,也就是把戲劇的技巧運用在學校的課程之中,

以一種自然的方式,並由教師有計劃和故事或現實生活架構帶 領之下,進行角色扮演、模仿或者是遊戲,讓學生在實作中練 習,甚至可以發揮想像,以增進他的美感或是生活智能。可以 融入語言教學,提供彈性、多元的教學環境。

張瓊惠(2006) 應用在成人英語學習者身上,透過戲劇的確對成人英語學習有 很大的影響,而且引發較高的學習動機和提高自信。而成人學 習者因為過去學習根基弱,記憶力不好,再加上英語發音不熟 悉的問題,實驗証明戲劇可以幫助他們學習。

熊勤玉(2006) 利用讀者劇場,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發 現學生在學習國語文時,在聲音、表情,聽說讀寫方面都有進 步,在表達和思辨能力上也有所提昇,重點是可以針對能力不 同的學生,達到因材施教的成果。

伍、小結

角色扮演對於學習者來說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包括心理、社會互動、問題解 決等,教師期待學生可以透過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和參與感,不但 可以專心上課,還可以有更有效的學習,教師則從旁加以引導和協助,讓學生更 了解本身的進步,產生學習的信心。

(30)

第二節 高職生的英語學習

英語對於大多數高職學生是一門困難的學科,在心理因素影響下,外在表現 上可能是漠不關心或是抗拒,課堂上明顯表現不專心。但是經過教師引導產生內 在的學習動機之後,往往還是有學習焦慮,擔心課程內容愈來愈難,不容易學好,

導致無法持續學習。以下就針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現況進行探討。

壹、英語學習焦慮

近年來也發現學生大部份是聰明但不夠用功,容易分心或是有學習上的恐懼 感,也有來自情緒上的問題,變得嗜睡、無法安靜上課、缺乏信心等。有些行為 嚴重干擾教師上課,有些則比較不容易發現,但是考試之後,學生成績表現不理 想,經過教師深究了解之後,學生明白表示英文一直是表現最弱的科目,學習上 充滿焦慮的感受(李咏吟,1985)。

研究顯示:英語學習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認知能力、學習興趣、動 機和態度等(Pan, 2000)。從觀察學生學習的態度和方式,大部份的學生在英語的課 堂上表現出不太參與、不發言,退縮,老師點名要求反應或回答,也會出現緊張 或不安,這也表現出這些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自信心不足,也顯現缺乏興趣和動 機(曾月紅,2001)。

近年來國內學生英語能力呈現雙峰現象,國中小階段雙峰現象造成在班級經 營和教材教法上產生困擾(伍嘉琪,2007)。到了高中職階段,基測成績好的學生大 都選擇高中升大學,成績不夠理想的就選擇高職,學習一技之長。只是在國內廣 設大學,技術學院紛紛轉型科大,高職生仍以升學為目標,英語學習的仍是著重 升學,在學習基礎弱、學習力短期難以大幅提升,短短三年要兼顧技術證照和學 好英語,非要有一番特別的毅力才能達成。

邱焯婷(2006)在研究中就指出:焦慮會影響學生英語的表現,學生害怕與他人 用英語交談,就產生「焦慮」。根據觀察,在職校中大多數的學生都視學英文為畏 途,課堂上就會有與學習無關的舉動,例如與其他同學講話、塗鴨、寫其他科目 作業或睡覺等。老師常常要採取一些立即的行動,要求學生專心,而影響到上課 氣氛和課程的進行,學生在無法自行穩定情緒,和堅持學習的主動性。

(31)

曾月紅(2001)針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經驗,學生描述學英文是應付考試,背了之 後,很快就會忘記。以教科書和考試為導向的英語教學,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 興趣。另外受到傳統教學法的影響,教師花很多時間在課堂上修正和糾正學生,

學習英語上的「錯誤」,表面上糾正是讓學生再次學習的機會,卻是干擾學習者的 學習,此處也強調學生自我修正的能力,可以天生就擁有或是可以經過學習而獲 得。目前學習的管道更加多元,因此學習上如何減少學習焦慮也是必須在英語教 學上必須考量的重點。

學生對於學習產生焦慮,似乎是隨著年級的成長而增高,學習的強度也隨著 年級增高而減低,從學理上來說,學生在低年級時相信老師說:「有努力就會進 步」,但是隨著年級增加,學習內容的多而且複雜,讓他們覺得即使努力學習,仍 無法獲得具體的成效,對於學習的動機則會降低(張春興,2004)。

英語課堂上觀察學生,即使感覺上可以專注的學生,也不一定能夠回答問題,

能夠回答問題也不一定可以考好成績。也有的會認為自己雖然考得不錯,但仍會 覺得自己的英語程度不夠好,另外很多學生則以「不知道」來回應,或者以睡覺 或與他人說話的方式,來逃避英文課,如此讓老師教學產生挫折感。

學生的學習焦慮可能是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遭遇到挫折,對這門學科或自己 缺乏信心。不過到了另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老師如果可以表現出友善的態度,可 以略為提高學習的興趣,但是學習的興趣也因為課程仍為比較困難而無法持續。

學生對於學習的結果大都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也比較缺乏信心。

進一步探索學生英語焦慮和學習困難的原因,可能是:背單字很困難、文法 不容易理解、生活上不易應用、規則中有很多例外、不會發音等。但這些客觀的 原因應不足以讓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比較大的主觀因素是別人的觀點,被別人 發現說不好英語或是成績不好。尤其成績不佳的學生對於學習的情緒更是敏感 (曾 月紅,2001)。

因此從情緒上協助放鬆心情,也是老師需要面臨的一大挑戰。教學方法也需 根據實際的教需求進行改變。要使青少年學生信服,與他們相處的態度是一個重 要的觀念,就是要有同理心,一味的斥責可能使他們產生更多的反感,學習上更 沒有興趣。如果在上課之始就可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是友善,願意提供學習上的 協助,讓他們相信老師可以在學習上提供幫助。另外,教師在課堂指正錯誤,應

(32)

採取正面態度,幫助學習者改正(方淑如譯,2001)。因此語言學習不光只是在語言 的部份,很多與學習相關的研究已經擴及到社會和心理的層面,這些研究及教學 者的努力不外乎是希望看到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學習。在教學的技巧上也需要多做 變化,教師單純講解式的教學,會讓無法專注的孩子更容易分心,如上課講話、

打瞌睡等行為就會在課堂上出現,而影響整體的學習的情緒。

「與其給一條魚,不如給一支釣竿」,英語除了學校考試之外,實際上是可以 透過很多的方式讓大家學習,減少學生在學習上的焦慮。以英語為第二外國語的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很多是無法針對英語此類拼音的文字產生建立基本的 觀念,甚至連為母語的外國人也不見得能學好的英文文法,要求說出正確文法的 英文句子。因此對於被動學習的高職學生來說,是需要應用較多的實際練習的技 巧。

貳、學校上課時數不符合學習需求

在職業學校之中,學生一般英語上課時數為每週兩節課。對於學習困難的學 生在理論上應是從簡單英文學習內容,開始為學生打基礎,並在學習基礎比較穩 固之後,再進行高職英語的課程。重點是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之後,回家並無法 確實進行復習的動作,花費在英語學習的時間較少,也顯示高職學生每週只接受 英語兩小時的學習,又要應付其他學科的學習,在難以負荷的情形下,自然比較 容易放棄英文。以實際每週兩節的上課時數相較於一般高中,高中學生每週有四 節的英文課,可以有較多而且充分的學習時間,回家之後可能會復習或上補習班。

高職學生因為上課節數較少,平時也比較少機會接觸,學習效果和程度上自然會 和高中學生有所落差(教育部電子報,2007.03.13)。

參、言者諄諄,聽者杳杳

英文教師在授課時所採用的各式教學,在實際應用時會對各式各樣的學習 者,學習效果會產生一些落差,有創意的老師會把理論和應用的落差降到最低,

反之教師可能會產生教學上的困難(毛佩綺譯, 2003)。高職學生正值青少年時期,

學習的態度和習慣大都已經有固定的形式,除了學習動機不強之外,有些學生也 呈現出學習困難的情形。這些學生學習上的落差,不但成為教師教學上的困擾,

也對學習造成影響(陳文和,2005)。

(33)

實際上在高職階段升學的壓力愈來愈沈重,教師也有課程考試進度的壓力,

在課堂上教學大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直接教學法」或是「文法翻譯法」等教學 方式,讓原本就不愛讀書的學生感到厭煩,即使老師在講台上口沫橫飛、滔滔不 絕,不在乎的態度依然故我。

肆、小結

高職的青少年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面對挫折,情緒、家庭等多方面困擾,在課 堂上展現厭倦的、甚至不良的情緒,此時的教室管理最好是讓他們「忙碌起來」, 提供一些有趣或者有意義的活動,讓他們願意參與。透過活動,也可以在班級中 獲得他人的認可(李咏吟,1985)。如能了解他們的困擾,進行相關的輔導或教學上 改變,增進其學習態度和動機,甚至建立信心,有助於學習的改變(吳武典,1996)。

面對這群學生,教師應採取更多的關心和積極的教學態度,不同的教學方式,

讓學生在上課時可以提高專注的程度,增進學習的記憶。至於青少年學生傾向與 同儕之間的互動,因此也有不少以師生或同學之間互動的教學方法產生,以團體 的方式大家相互學習,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角色扮演」應用在語言的學習上,讓學生對話,並引導思其思考如何在真 實的生活中表達,也應有助於學生提高開口說英語的動機。在課堂上觀察到英語 學習高成就的學生,其學習的動機也比較高,開口說英語的意願也比較強。英語 能力弱的學生需要很多的鼓勵,即使勉強做到,效果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培 養學生以「用英語學」來學習英語,使學生運用已知的語言或情境、問題,用語 言表達出來,進一步提高興趣,達到聽、說、讀、寫全面學習的境地,值得教師 進行多元教學的嘗試。

(34)

第三節 運用角色扮演的英語教學法

在英語教學上有很多不同的教學技巧,包括以心能訓練論為基礎的文法翻譯 法、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的聽說教學法、以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有意義教學法、

以學生情意狀態為主的暗示感應法、肢體反應法、默示教學法、自然學習法,以 及比較受推崇的溝通式教學法、全語言學習法和電腦輔助英語教學(廖美玲,

2001)。其中運用角色扮演的是情緒解放法和溝通式教學法,針對這兩種教學法的 特色及應用進行探究,以了解角色扮演在兩種教學法中實施的成效。

與「角色扮演」有關的英語教學法包括有情緒解放法和溝通式教學法,其特 性和實施技巧整理如下:

壹、 情緒解放法

一、情緒解放法的特色

情緒解放法在英語教學上,就是要釋放學生心裡對英語學習的恐懼,增加學 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信可以學好,必有成功的機會。此一 教學法讓學生專注在使用語言,並強調口語溝通能力。

二、情緒解放法的教學活動

教師需創造有知識性、愉快氣氛的教室環境,使學生從環境中獲得各種資訊,

教師的任務是給予學生明示或暗示,促進學生的了解。學生則需要挑選一種目標 語言,以新的身分與角色發言及扮演。課堂活動以學習新教材為主(毛佩綺譯,

2003)。

三、情緒解放法的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習使用外語進行日常生活的表達及溝通,為了加速學習的過程,學 要學生用更多心靈的力量,排除心理的障礙。

四、情緒解放法中的角色扮演

這個教學法中角色扮演實施的過程,教師會要求學生暫時更換身分,以新身 分學習目標語言,甚至是用新的身分自我介紹。活動階段亦會運用唱歌、跳舞、

(35)

戲劇和遊戲,讓學生以多元化的活動學習語言,另外學生也可以分組,分別以難 過、憤怒、快樂的語氣朗讀對話內容(毛佩琦譯,2003)。以下是角色扮演在情緒解 放法的教學範例:

(一)、對話主題:To want to is to be able to

(二)、情境:教師須創造一個色彩鮮明、氣氛愉快的教室環境,教室牆上掛著目標 語言的文法海報,學生可以輕鬆學習海報上的內容。

(三)、暖身:老師上課每人發一份講義,老師在音樂聲中朗讀對話,配合音樂的音 調與節奏。

(四)、角色扮演:

1、學生挑選一個目標語言的新身份和新職業,課程結束前,學生寫下自己新身 分的生活傳記。

2、老師要求學生以新身分發言,並以新身分做自我介紹。

課程最後老師會再放一段音樂,朗讀對話內容,學生則無需看講義,音樂結 束後,課程也隨即結束(毛佩琦譯,2003)。

貳、溝通教學法

一、溝通教學法的特色

溝通教學法為了發展學生的溝通能力,最理想的方式是學習者可以參與教室 外的生活而且真實的課題,在這些課題中,語言是達到目的的工具。因此真實性 的語言和教材是溝通教學法的重要理論。最理想的教學環境就是把教室和生活能 夠結合,學生可以了解語言的經驗和文化背景,也可以在教室外間接或直接地運 用(方淑如譯,2001)。

從 1970 年開始,強調句子文法或結構的教學方法開始受到質疑,學習的重點 轉移到學生要學會溝通,例如要會邀請、許諾或是拒絕等語言,以利在真實的情 境中做適切的表達。此種就是所謂的溝通學習法的觀念(毛佩琦譯,2003)。溝通式 教學法中強調使用真實語料,也就是日常生活應用的英語。語言的學習和日常生

(36)

活相結合,使得學習產生意義,學生也更了解語言應用的情境,產生深刻的印象(陳 秋蘭,2001)。

1983 年 Finocchiaho & Brumfit 提出的溝通式教學法的特色為:溝通式教學法 是語言的意義最重要,通常不會鼓勵學生去記住對話,語言的練習需有脈絡的關 係,重複的口語活動是次要的,學生則必須從互動的過程獲得學習。重要的是如 果學習者對溝通的內容有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動機(引自陳月妙,2001)。

Nunan (1991)則提出溝通式教學法的特色:

(一)、從外語學習中學習用外語溝通。

(二)、以真實的語言做為語言學習的情境。

(三)、提供學習者親身的體驗,也就是重視語言學習的過程。

(四)、以學習者的個人經驗來促進語言學習。(引自劉彥谷,2005) 宋增軒(2005)在其研究中亦歸納溝通式教學法的特色為:

(一)、學生用語言做真正的溝通

運用遊戲、角色扮演和問題解決等方式,讓學生練習,達到用語言進行真實 的溝通。

(二)、多元的語言教學設計

如分組或配對進行語言的遊戲,角色扮演、練習說不同的語言,訓練溝通的 能力,並學習與他人協調、分享,並增加語言學習的機會。

(三)、教學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

教師是引導者或是促進者,事先準備相關的主題情境和教具與學生分享,

再由學生自行進行討論。

(四)、發音不要求完美

讓學生先克服心理上的障礙,願意開口說英語,必要時也要運用母語加以 協助。

(37)

二、溝通教學法的教學目標

Littlewood(1981)把溝通教學法設定為「技能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把語言分開 成為部份技能或組裝起來,指導學生學習,最後讓學生在語言的情境中表達出來。

並提出課堂上的溝通活動,可以達到以下的目標:

(一)、 提供整體任務式練習

以多樣化的模式,提供不同程度學習者的需求。

(二)、 增加動機

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目標就是要與他人溝通,學習的內容和學習興趣相結合 時,就會產生學習的動機。

(三)、 容許自然學習

語言是在自然的情況之下習得,所以強調在溝通的過程獲得學習。

(四)、. 提供對學習有幫助的脈絡

溝通讓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增加互動機會,人本的學習的氣氛 有助於語言的學習(引自胡宜青,2006)。

三、溝通教學法的教學活動

溝通式教學法強調溝通的能力,學生還是需要有使用語言的基本能力 才可以學習如何與他人溝通,所以在教學活動中仍需要英語的學習和語言 的活動(Littlewood, 1981),列出通常在前置的練習活動中需句法結構的練 習,同時也需要類似溝通的活動,接續進行溝通練習時,才有產生意義的 功能及社會性活動(陳月妙,2001)。

四、溝通式英語教學法中的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在溝通式教學法中是十分重要的步驟,相關的研究整理如下:

角色扮演在溝通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中,可以是完全規劃好,由老師決定角 色和說什麼台詞,也可以是由學生自由創作的。1981 年 Littlewood 依照教師掌控 和學生自由創造的程度,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有對話提示的角色扮演、有圖片或

(38)

訊息提示的角色扮演、有情境與目標設定的角色扮演、討論或辯論的角色扮演、

大型的角色模擬虛擬情活動、即興表演、即席演講等(引自陳月妙,2001)。

2001 年施玉惠提溝通式教學法的教學設計中,包括教材內容和課程活動,是 以學生的特質、興趣、需求為主,並且適時以講故事、遊戲、競賽、歌曲和角色 扮演,提昇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並從中了解語言的功能是互動與溝通,興趣 表達和了解知識,知道「如何說」是很重要的(引自林蕙蓉,2002)。以下是以溝通 式教學法為目標所進行的角色扮演活動:

(一)、主題:真實的角色扮演

(二)、提示:在這一課,學生先了解幾段在拜訪國際學生時,可能運用的對話,包 容拜訪某人的家,舞會上閒談、提供茶點、受邀外出等。

(三)、實施步驟:

1、.學生被詢問到在不同的情境下會做什麼、說什麼。老師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講 解單字,以及文化差異。

2、利用已知的對話講義,學生進行團體或兩人練習。

3、鼓勵學生創作自己的對話。

4、發給學生一張扮演卡,並以顏色來區分,學生依顏色表達對話內容。

5、擁有相同顏色卡片的學生一起到台前,不允許看別人的卡片,老師請第一位 同學開始對話,其他同學開始角色扮演進行回應。

6、其他顏色卡片的學生接續進行扮演。

7、藉著不允許學生看其他人的卡片,可以使學生在扮演的場景中更自然,呈現 的更真實(Norland & Pruett-Said, 2006)。

(39)

Scott(1981)提出溝通式教學法的步驟包含:設定目標、呈現、練習和轉換。

設定目標 呈現 練習 轉換

圖 1 溝通式教學步驟圖 (取自劉彥谷,2005)。

1、設定目標

老師需要先說明學生學習的內容,包括學會那一種溝通的內容,以及可用 來溝通的語言。

2、呈現

老師須呈現出語言表達的脈絡和情境,例如應該說什麼比較恰當,不同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不同方式的對話表達,以及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說 話內容。

3、練習和轉換

學生在這一階段進行句型和音調的反覆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行練習、

相互對話、互換角色練習,或是改變對話內容進行練習(引自劉彥谷,2005)。

五、溝通式教學法的相關研究及成果

時新英(2005)針對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溝通式教學研究發現,學生的溝通能 力和信心有增強的趨勢,在高學習成就學生部份相當明顯。另外學生因為在溝通 能力上有所增長,進而促進其在聽、說、讀、寫等能力的興趣,在勇敢說英文的 過程中,也讓學生更了解英語的實用性。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後,課後閱讀 英語雜誌和故事的情況也明顯增加。

胡宜青(2006)在研究兄提出教師透過小組活動、小組競賽、讓同學一起相互地 學習、討論等互動過程,可以使學習的氣氛融洽,學起英語來輕鬆又愉快。

參、角色扮演在英語教學上的難題

角色扮演在英語教學的成效相當受到肯定,但也有一些難題需要克服,首先 是學習者在自然的情形下無法轉化成學習的語言,或是學習者缺乏真實感,無法 達到學習者的經驗和需求。另一方面,觀眾也可能成為角色扮演中的阻礙。也有

(40)

研究顯示發現觀眾有時很難融入一小部份人演出之中,因此是角色扮演過程中需 要解決的難題(Ramos, 2003)。針對扮演者,詹美鈴(2003)指出:聲音過小可能使活 動中斷,演出者比較容易感到沮喪,可以改變為默劇的方式,讓學生在短時間內 即興創作。

肆、小結

角色扮演運用在英語教學上,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及步驟可供依循,讓教學者 依實際的教學需求融入上課流程。引導學習者方面,則減少學生學習上的焦慮。

暖身活動學習過程讓學生更了解學習的內容。實際的扮演和轉換過程,讓學習者 透過練習再練習,達到熟練的目的。對於應用實際生活的語言,可以達到練習的 效果。學習者在生活的情境引導下,亦可增加學習的印象與記憶。

(41)

第四節 語言習得與情境

學習開口說新的語言在開始的時候並不容易理解,但是伴隨著行動和情境會 有所不同。當語言累積時,即使不同情境,也是可以理解語言的內容(Billows, 1961)。角色扮演在教學法中是屬於一種情境化學習,將學生設定在某一個環境中,

使他們可以了解語言的應用,有助於培養應對的能力。因此在學習的情境中,指 定學生擔任角色是積極的教學活動,也可以讓不同興趣、能力和知識背景的學生 共同完成學習(高廣孚,1994)。

壹、語言習得

對於非英語系國家的人來說,除了有本身的母語之外,英語是第二外國語,

如何在非英語的環境也能習得第二種語言,並與他人進行溝通,應是值得探討的 課題。

黃自來(1994)認為二十世紀的英語教學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也就是倡導 所謂的「英語自然學習法」。其理論上認為成年人在第二語言的「習得」,是類似 兒童發展母語能力的潛意識過程,必須經過使用第二語言的學到真正的經驗,語 言的表現上較為流利,了解應用的規律。在新語言的認知的過程是需要有意義、

自然的互動。焦點是在理解訊息,而不是語言的形式,Krashen(1981)對於成人的 語言學習,提出「監視器理論」(Monitor theory),假設成人對學習新語言,有兩套 獨立的發展系統,一種是潛意識的認知,另一種是有意識的認知(引自 Ovando &

Collier, 1985)。也就是一個成人在意識的情況下,有足夠時間思考文法的正確性、

有正確的形式以及知道規則之後,成人可以更流利地使用第二外國語。

為了讓成人獲得語言上的認知,教室活動的安排需放在「實踐」,也就是要結 合其他的學習領域,如數學、科學、社會科研究,甚至是角色扮演、問題解決,

真實生活的活動(Ovando & Collier, 1985)。

(42)

成年人習得語言要有旺盛的企圖心,及克服心理上的設限,在教學上要讓學生 在教室的活動不會感到緊張,再考量習得的內容,並減少改正錯誤,同時要讓學 生有所準備之後,再要求他們以第二外國語說話。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依序 應用簡短有趣的對話、有題旨的訪談,再提供解決問題練習、情境對話等。

貳、情境引導學習 一、情境理論

(Brown, Collins & Dugid, 1989)提出「情境認知」的理論,主張學習需要在建 構的脈絡之中,或是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之後懂得加以應用才具有學習的意義。

他們也以語言學習為例子,人們在學習母語時,因為是身處在母語的環境,自然 而然學得流利的母語。但是在學習外國語時,往往是經由學習拼音、單字、片語、

文法,句子結構等。學習的內容無法和真實的生活相結合,因此在實際生活中需 要與他人溝通時,卻無法聽懂和說出外國語。也成了國內推動大力推動英語學習 時最令人詬病的結果(引自沈中偉,2005)。

認知情境理論運用在教學設計上,強調真實的活動和情境,或在模擬情境中

「身歷其境」的學習。對於某些學習者來說,可以運用抽象的思考學習語言,但 有的學生卻要從真實的操作或情境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的過程必須融入環境、活 動以及增加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為了讓學生獲得知識,教師的工作就是要塑造真 實的情境和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而能有所學習(沈中偉,2005)。運用角色扮演這 個技巧時,需要有情境可以想像和運用,特別是對於缺少生活體驗的學生來說需 要情境的提示。

多位外國學者(Brown, Collins & Duguid, 1989; Brown & Duguid, 1993)主張情 境學習,其含義十分廣泛,除了是要「做中學」之外,還要在「行動」中認知、

理解和省思,並建構出所要的知識。模擬一個接近真實的環境,由學習者主動參 與,在和人與事物的互動過程中,建構知識和語言。因此情境學習論者也認為:

知識的學習是透過實際的操作,抽象的符號和邏輯對學習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引自 林玫虹,2001)。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Suchman, 1987 & Mayer, 1992)研究日常生活 的實踐思考,提出「情境學習」的理論,研究中發現人們日常的思考活動是在於 文化脈絡之中,從生活上所面對臨的問題,去思考和探索如何解決,獲取真正的 知識(引自林玫虹,2001)。

(43)

二、情境中的語言學習

在語言教學中,英國的學者也發展出情境教學法,強調語言和環境之間的關 係,所以對於不懂語意的學習者,最好是藉由情境的帶動,使其了解。這樣的教 學法也被視為可以促進學生的口語能力。至於教師如何運用這個語言教學法,實 行的要點分為:

(一)、語言學習要從說話開始,在以文字教材呈現之前,先以口述進行教學。

(二)、教學內容是課堂上的語言。

(三)、說明新的語言,並利用情境融入,使學習者理解,並加以練習。

(四)、要運用一般的基礎字彙。

(五)、文法概念教學由淺入深。

(六)、如可建立文法的基礎,就要帶入讀、寫的層次(宋增軒,2005)。

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讓學生有安全感,建立期待和規則。觀眾要 認真觀察,以便可以有所回應。角色扮演之後,可以透過討論或評鑑來了解成效,

學生也可以透過書寫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Ramos, 2003)。

參、教室的情境

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真實的情境如自我介紹,

上街購物或是用餐等相關實際生活的語言。虛構的情境則是可以從文學作品,寓 言故事、小說等所描繪的情境,進而想像,進行角色扮演。另一方面也可以創造 即真實也是虛構的情境,如人物是虛構的,但場景是真實的(Shie, 2002)。

情境影響著學生語言的學習,Billows(1961)指出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情 境分為四個層次:

一、首先是學生可以直接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範圍,在教室的情境自然就是上 課、窗外的景色,以及學生外表眼睛能夠看到的一切事務。

二、第二個層次是來自學生的經驗,日常生活與家庭。雖然不是近在眼前,但這 些熟悉情境,仍可以讓他們在教室中進行表達。

(44)

三、第三個層次是雖然學生沒有直接的經驗,但是他們可以想像,利用圖片、編 劇、圖表與其他可以透過視覺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

四、第四個層次是學生可以透過用說的、寫的或是印刷的文字,不用耳朵或眼睛 就可以領悟的情境。

英語教師如何來製造語言學習情境。Shie (2002)認為可以選擇合適的媒介如影 片,卡通、照片也是十分不錯的。教師可以提供有意義問題解決的情境,以製作 影片的方式,來達到某種學習的目的。沈中偉(2005)指出在很多語言教學的情境 中,教師會運用電影和電視來教學,事實上就是運用影片中情境,讓學生能有感 同身受。

由於情境在學校的環境中不容易塑造,林玫虹(2001)結合電腦科技、情境與英 語教學,從引發學生興趣的多媒體教學設計著手,再以電子郵件提供情境,讓學 生在情境中理解所要表達的內容,經由討論,達到語言學習的效果。由於在社會 的脈絡之下,語言是人與人溝通重要的工具,因此如此適切的表達十分重要。研 究者也特別強調語言學習需要重視情境,以提昇溝通互動的品質。

肆、小結

情境運用在語言教學上,可以讓學生想像所處的環境,而不只一味接收老師 所灌輸的英語知識,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情境中學習,使他們產生內化的作用,

成為主動的學習者。針對單文經(2001)所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大多數的英語老師 也認同在教學中應有真切的語言情境,重視聽與說的練習,培養出學生英語溝通 的能力。隨著媒體科技的研究創新,情境的安排也愈來愈多元,提供學習者更多 的體驗,並進一步促進學習。

(45)

第五節 英語課角色扮演的及評量

為協助教師的專業成長,坊間出版的教學書籍在會話教學相關的主題時,提 供操作步驟,「角色扮演」的則是在會話教學中的一個值得運用的技巧,教師可依 據實際的需求進行變通。至於會話教學之後,如何針對學生在表達時的表現進行 評量,也是值得參考的。

壹、會話教學活動 一、對話

學習語言時,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是不可偏廢的,特別是對年紀比較小或是學 習困難的學生,需要運用對話來教學是有正面的幫助。學習的對話內容也最好是 比較容易和簡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不過即使是簡單的對話,學生 實際上應用時也是會感到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對話時引導學生學習方式如下:

(一)、老師介紹對話內容:最好是用一段有趣的故事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話的內容。

(二)、老師讀對話:老師用自然的速度清楚地讀一遍,讓學生以聽的方式進行理解,

如果讀的過程可以變換角色或聲音,可以讓學生感受更加深刻。

(三)、老師檢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老師用問題的方式,確認學生是否了解學 習的內容。

(四)、必要時老師再讀一次: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困難,老師可以再讀一次。

(五)、學生跟著老師讀:學生跟著讀時,老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方式,如:全班跟著 讀、一半的人跟著老師與另一半同學對談、個別的學生跟著老師讀。

(六)、學生成對練習:這時學生應了解整段對話的意思,同時重點的慣用語也十分 熟悉。

(七)、慣用語重點訓練:學生在練習時一定要運用重要的慣用語。

(八)、兩人或團體式的情境對話:這會是學生感覺到最困難的一段,或許會有些混 亂,但學生會感受到他們的投入。

(46)

(九)、寫下對話:在英語會話課之後,或許可以要求學生以各種主題,寫對話的內 容,目的在於熟悉語言實際的應用,長度則簡短即可(Lewis & Hill, 1993)。

以上的步驟以循序漸進,讓學生透過老師一步一步地帶領,先聽、再讀、

了解意思,再實際演練,達到學生練習和熟悉英語的目標,對於教師是值得參考 的教學指引。

二、訊息互補

會話教學中運用「訊息互補」的活動,做法是給學生們不同的資料,讓他們 藉由相互的對話,找出彼此所需的資料,或是有連續及發展性的故事圖片,讓學 生分組依順序排列,並講故事給同學聽。因為學生在活動中要主動找尋資料,或 是填補資訊中未知的部份,所以稱之為「訊息互補」。重點是透過學生於活動結束 之後進行發表,可以了解學生對主題認識的程度,同時藉由把與同學之間交換的 結果,可以用口說表達出來,即可了解在活動中學習的成效。這個活動可適用初 級和中級的學生。

三、問卷調查

會話教學利用問卷調查讓學生交換意見,學生可以製作問卷更好,主題可以 是看電視、電影、感覺情感、交通工、喜歡音樂等等。學生拿著問卷,在教室內 和隔壁同學對話或在教室內走動,和其他的同學練習。活動完成之後,老師讓學 生報告所問到的資料,再說明自己感覺有趣的經驗。在教室可以走動,讓學生可 以感受教室氣氛較為輕鬆,主題又是切身的主題,能與同學對話,增進彼此的了 解,最後也可以有問卷答案,和表達感受,也可以看出學習的效果。這個活動適 合初級的學生(洪文峰譯,2003)。

貳、英語教學的角色扮演活動設計

Shie (2001)提出角色扮演活動中需要有情境、扮演、即興演出。Shie (2001)進 一步指出:要產生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師可以運用書面的文字,方便在課堂上運 用;用聽力練習、卡通、圖片、照片,運用在比較低年級學生;影片運用著重的 焦點是在文化及非口語的部份。

扮演則需要有角色,兩個角色即可扮演的有飯店接待員和觀光客、店長與顧 客、醫生和病人,家人之間等,這些對話比較簡單,而且容易扮演。屬於真實情

數據

表 1-1-1 「角色扮演」法在近年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及成果  研究者  研究內容  王慧勤(2000)  運用角色扮演在國小高年級的國語課中,在學生個案的觀察, 看見了孩子從不說話,到擔心忘詞、緊張,經過同學的鼓勵與 支持,已經可以上台發表。不寫作業的孩子,從扮演過程了解 課文的內容,不但完成的功課,也懂得訂正作業,顯示角色扮 演改變了學生的表達和行為。  陳永菁(2002)  應用戲劇在國小的英語教育:以高雄市三所國小為例研究發 現:戲劇符合小朋友的表演欲望和好奇心,因此透過有變化的 上課內容,即使是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the next nitrogen delivery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high-tech industry, nitrogen supply, for example, to explore in dep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factors for choose Vocational College from Taiwanes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dentify any differe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