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思考大彙串─圖像組織應用於 國小二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
研究生:林千惠 撰
中華术國一○七年八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思考大彙串─圖像組織應用於 國小二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
研 究 生: 林千惠 撰
指導教授:
蔡東鐘 博士
中 華 术 國 一 ○ 七 年 八 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 誌
蟬聲唧唧,一聲聲催促著我趕緊完成論文,如今論文終於順利付 梓,心中百感交集,需要感謝的人很多。
感謝指導教授 ─蔡東鐘博士,以無比的智慧與耐心,不厭其煩地 指導我,讓我看見自己的盲點與不足,引導我不斷的修札,使論文更 臻完善。感謝口試委員鄭承昌教授與劉明洲教授提供專業的寶貴意見
,指引我修札的方向,讓我的論文更加嚴謹與完整。
感謝臺東大學國語文補救教學研究所及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任課 老師,精闢的課程與討論活動,令我對教學及研究獲得更深刻的體悟,
特別是陳淑麗老師與曾世杰老師,讓我明白「如沐春風」的真諦。
感謝校長對於我教學研究的支持,感謝教導主任花費許多時間的 參與及協助,感謝同事和同學的關心及鼓勵,尤其是東東家族的一勝、
鎔亘、夢樺、諺宇和嵐炘,彼此加油打氣的日子,讓我有持續下去的 動力。
最要感謝的是家人的體諒與支持,當我埋首於研究所的課業及論 文時,許許多多無法陪伴的時光,總令我滿懷愧疚,感謝你們的諒解,
讓我的努力可以成為你們心中的驕傲。
連續三個夏天,炙熱的艷陽映照出我熱愛學習的初衷,蟬聲唧唧,
一聲聲奏出此生難忘的謳歌。
林千惠 謹誌
中華术國一○七年八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思考大彙串─圖像組織應用於 國小二年級寫作教學之研究
作 者 : 林 千 惠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國 語 文 補 救 教 學 碩 士 專 班
摘 要
本研究基於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之動機,探討圖像組織應用於國小 二年級學生寫作教學方案的適用性及對學生寫作能力和態度的影響。
教學方案設計依據學生現有的國語文教學單元教材,考量學生的程度
、興趣與生活經驗發展教學活動,透過心智圖、階層圖、表格等圖像 組織法進行寫作教學。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以研究者任教的六位二年級學生為對 象,依教學歷程「計畫、行動、省思、修正、再行動」循環方式進行 教學,透過系統化蒐集教學記錄檔案、教師省思札記、學生學習單、
課程回饋表、學生作品,訪談紀錄等做分析與探討,研究結果如下:
一、運用圖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寫作語料的豐富度。
二、運用圖像組織教學能增進學生口述表達與文字書寫的能力。
三、運用圖像組織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擬定寫作大綱的能力。
四、運用圖像組織教學對學生於寫作評量表總體能力的表現,在文句 表達、內容思想與組織結構等評量向度均有明顯的進步。
五、運用圖像組織教學使學生更加喜愛寫作。
關鍵字:圖像組織、概念構圖、心智圖、寫作、低年級寫作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Thinking about the Linking vocabulary--Image Organization Applied to the Writing Teaching of the Second Grade
of Elementary School.
LIN,CHIAN-HUEI
Abstract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improved students writing skill. The purpose was to explored the applicability of writing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on second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nd how the students attitude and effect when they wrote.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was accorded from current Mandarin Chinese Textbooks and developed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student’s learning level, interest, life experience. The writing teaching were use the graphic organizer method which includes the mind mapping, hierarchy map and table.
This research was designed in Action Research. The study case were 6 students whose were the second grade student in researcher’s classroom.
The teaching process were with cyclic of Plan, Action, Reflection, Revise and Re-action. Analyzed through the system method to collected records from Teaching portfolios, Teacher’s reflective thinking, Student’s worksheet, Feedback, Composition and Interview. The results are:
1. The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has enriched students writing material.
2. The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has promoted students speech and writing ability.
3. The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has enhanced students to formulated writing outline ability.
4. The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has improved the writing assessment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form Sentence expression, Thinking contents and Writ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5. The teaching with graphic organizer has improved students more favorite to writing.
Keywords: Graphic Organizer, Concept Mapping, Mind Mapping, Writing,
Early Elementary Grades Writing.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目 次 iii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壹、 學生寫作能力低落令人震驚 ... 1
貳、 「圖像化學習」書籍的啟發 ... 1
參、 國際 PISA 測驗的趨勢 ... 2
肆、 國內國中教育會考寫作題型的轉變 ... 2
伍、 提早寫作具啟蒙作用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3
壹、 研究目的 ... 3
貳、 研究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壹、 圖像組織寫作教學 ... 4
貳、 寫作教學困難 ... 4
參、 學生寫作能力 ... 5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5
壹、 研究範圍 ... 5
貳、 研究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圖像組織的相關理論基礎 ... 7
壹、 圖像組織的理論基礎 ... 7
貳、 圖像組織教學的理論基礎 ... 8
一、認知理論觀點 ... 8
二、社會互動觀點 ... 8
三、知識建構觀點 ... 8
四、有意義的學習觀點 ... 9
五、訊息處理觀點 ... 9
六、後設認知觀點 ... 9
七、小結... 10
第二節 低年級寫作教學及圖像組織寫作相關研究 ...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 低年級寫作教學法 ... 10
貳、 運用圖像組織進行寫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 11
第三節 低年級寫作能力指標與寫作評量 ... 13
壹、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低年級分段能力指標 ... 13
貳、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 ... 13
參、 寫作評量相關研究 ... 14
第四節 國小寫作困難相關研究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架構 ... 19
壹、 研究取向的選擇和原因 ... 19
貳、 研究架構 ... 19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 21
壹、 研究場域 ... 21
貳、 研究對象 ... 21
參、 研究協同教師 ... 2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23
壹、 教師教學研究工具 ... 24
一、教學記錄檔案 ... 24
二、教學省思札記 ... 24
三、協同教師訪談紀錄 ... 24
貳、 學生學習研究工具 ... 24
一、學生學習單 ... 24
二、學生寫作作品 ... 25
三、學生學習回饋表 ... 25
參、 評量工具:寫作評量表 ... 25
第五節 教學方案設計 ... 26
壹、 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和教學流程 ... 26
貳、 教學活動單元主題的規劃 ... 28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28
壹、 資料整理與編碼 ... 28
貳、 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的對應關係 ...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31
第一節 教學之歷程與探討 ... 31
壹、 主題一「元宵節」教學歷程與探討 ... 32
一、心智圖蒐集寫作語料 ... 32
二、階層圖擬定分段大綱 ...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三、詞彙串聯口述練習 ... 35
四、學生的作品與評分 ... 35
五、教學省思與改進 ... 36
貳、 主題二「校外教學」教學歷程與探討 ... 37
一、心智圖蒐集寫作語料 ... 37
二、階層圖擬定分段大綱 ... 38
三、詞彙串聯口述練習 ... 39
四、學生的作品及評分 ... 39
五、教學省思與改進 ... 40
參、 主題三「我的家人」教學歷程與探討 ... 41
一、心智圖蒐集寫作語料 ... 42
二、階層圖擬定分段大綱 ... 42
三、詞彙串聯口述練習 ... 43
四、學生的作品與評分 ... 44
五、教學省思與改進 ... 45
肆、 主題四「給作家的信」教學歷程與探討 ... 46
一、心智圖蒐集寫作語料 ... 46
二、運用表格擬定書信體分段大綱 ... 46
三、詞彙串聯口述練習 ... 47
四、學生的作品與評分 ... 48
五、教學省思與改進 ... 49
伍、 主題五「我的學校」教學歷程與探討 ... 50
一、心智圖蒐集寫作語料 ... 50
二、階層圖擬定分段大綱 ... 51
三、詞彙串聯口述練習 ... 52
四、學生的作品與評分 ... 52
五、教學省思與改進 ... 56
第二節 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成果分析 ... 56
壹、 寫作評量向度的學習成效分析 ... 56
一、學生寫作的「基本技巧」學習成效分析 ... 56
二、學生寫作的「文句表達」學習成效分析 ... 59
三、學生寫作的「內容思想」學習成效分析 ... 61
四、學生寫作的「組織結構」學習成效分析 ... 63
貳、 學生學習後的回饋分析 ...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9
第一節 結論 ... 69
壹、 圖像組織教學可增加學生語料的豐富度 ... 69
貳、 圖像組織教學能增進學生口述表達與文字書寫的能力 ... 6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圖像組織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擬定寫作大綱的能力 ... 70
肆、 圖像組織教學提高學生在寫作評量表總體的表現 ... 70
伍、 圖像組織教學使學生更加喜愛寫作 ... 70
第二節 建議 ... 71
壹、 對教學者的建議 ... 71
一、寫作主題應貼近學生的學習經驗及生活經驗 ... 71
二、教師應營造開放、接納、活潑的課堂氛圍 ... 71
三、授課時間搭配生活領域事半功倍 ... 72
四、圖像組織融入閱讀教學達成讀寫合一 ... 72
貳、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 72
一、建議發展其他年段的圖像組織寫作方案 ... 72
二、建議研究發展適合圖像組織寫作的評量表 ... 7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74
貳、外文部分... 78
附 錄
79
附錄 一 教學觀察紀錄表 ... 79附錄 二 教學省思札記 ... 81
附錄 三 訪談紀錄表 ... 82
附錄 四 「元宵節」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 83
附錄 五 「校外教學」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 85
附錄 六 「我的家人」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 87
附錄 七 「給作家的信」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 89
附錄 八 「我的學校」寫作教學活動設計 ... 91
附錄 九 元宵節心智圖學習單 ... 93
附錄 十 校外教學心智圖學習單 ... 94
附錄 十一 我的家人心智圖學習單 ... 95
附錄 十二 寫信給作家心智圖學習單 ... 96
附錄 十三 給作家的信表格學習單 ... 97
附錄 十四 我的學校心智圖學習單 ... 98
附錄 十五 學生學習成效問卷 ... 99
附錄 十六 家長同意書 ... 10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低年級概念構圖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 12
表 2 寫作評量表 ... 14
表 3 寫作評量表國中與教育會考評量規準比較表 ... 15
表 4 學生寫作困難相關研究分析 ... 17
表 5 研究對象簡介一覽表 ... 21
表 6 寫作評量表 ... 25
表 7 寫作教學活動主題規劃表 ... 28
表 8 資料編碼表 ... 29
表 9 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之對照表 ... 29
表 10 寫作教學活動主題規劃一覽表 ... 31
表 11 元宵節心智圖一覽表 ... 32
表 12 元宵節作品原始分數一覽表 ... 36
表 13 校外教學作品原始分數一覽表 ... 40
表 14 我的家人作品原始分數一覽表 ... 44
表 15 給作家的信原始分數一覽表 ... 49
表 16 我的學校六位學生分段大綱一覽表 ... 51
表 17 我的學校原始分數一覽表 ... 56
表 18 基本技巧得分一覽表 ... 57
表 19 個別學生五篇文章基本技巧折線圖一覽表 ... 58
表 20 文句表達得分一覽表 ... 59
表 21 個別學生五篇文章文句表達折線圖一覽表 ... 60
表 22 內容思想得分一覽表 ... 61
表 23 個別學生五篇文章內容思想折線圖一覽表 ... 62
表 24 組織結構得分一覽表 ... 63
表 25 個別學生五篇文章組織結構折線圖一覽表 ... 64
表 26 學生學習回饋單勾選人數一覽表 ... 6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 ... 20
圖 2
研究流程圖及期程規劃圖 ... 23
圖 3
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流程圖 ... 27
圖 4
S 木星的元宵節階層圖 ... 34
圖 5
六位學生元宵節平均分數柱狀圖 ... 36
圖 6
校外教學階層圖 ... 38
圖 7
S 土星心智圖學習單 ... 42
圖 8
S 火星我的家人階層圖 ... 43
圖 9
S 月亮給作家林哲彰的一封信心智圖 ... 46
圖 10S 火星給作家的信寫作計畫表 ... 47
圖 11S 火星我的學校心智圖 ... 50
圖 12S 太陽我的學校階層圖 ... 52
圖 13 基本技巧折線圖 ... 57
圖 14 文句表達折線圖 ... 59
圖 15 內容思想折線圖 ... 62
圖 16 組織結構折線圖 ... 6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研究者基於學生寫作能力低落、「圖像化學習」書籍的啟發、國際 PISA 測驗 及國內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型的趨勢,促使研究者嘗試運用圖像組織融入國小二 年級的寫作教學歷程中。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圖像組織策略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寫作 教學方案,對於學生的學習歷程及學習效果的影響。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 學生寫作能力低落令人震驚
寫作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最高表現,也是現代社會人際間的溝通、表達管道 之一(洪月女、靳之勤,2008)。寫作能力是國文領域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各學 科領域學習的必要基礎能力,其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會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具有愈 來愈大的影響力(周鳳如,2007)。研究者十多年前曾於台東一所濱海的國小任教,
那所學校離台東市不過二十幾公里的距離,但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差異卻好似 相差二十餘年,令我十分震驚!尤其是當我看到國語日報上二年級學生投稿的作 品,再回頭看見六年級學生的作文,驚覺到我們的學生要努力的地方還很多,還 有一段漫漫長路要迎頭趕上,進步的空間就好似窗外望去的太平洋呀!此一覺察 及嘆息,即為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一。
貳、 「圖像化學習」書籍的啟發
105 學年度,台東縣各個國小都要參與各校的「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持續發展」
計畫,在教師專業社群讀書會中,我閱讀到「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 圖像組織」(李欣蓉譯,2005) ,本書以近七十張圖像化學習的範例,分別介紹了 階層組織圖、概念組織圖、連續組織圖、循環組織圖、范氏圖和威氏圖的使用方 法和時機,並就語文、社會、數學、科學、統整課程等學習領域,說明在課程前、
課程中、課程後,如何應用圖像組織來幫助學生釐清概念,加速知識整合和強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學習動機。這本書啟發了研究者,將圖像思考及圖像組織的概念和方法導入國語 文的寫作教學之中,透過有系統、有條理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組織建構自己的 思路,以完成一篇結構完整、內容豐富的作文,此書即為啟動研究者的研究動機 之二。
參、 國際 PISA 測驗的趨勢
從 PISA 公布的閱讀樣本試題中(http://pisa-aq.acer.edu.tw),可以發現試題的型 式越來越多樣化,文本已不再只是單純的文字描述,而是轉變成圖表型態,它可 能是曲線圖(如乍得湖)、長條圖(如霸凌)、階層圖(如勞動人口)、統計表格(如墨爾 蘭及國際計畫),或是非常生活化的收據和保證書(如保證書),從 PISA 測驗的方式 可知現在全世界閱讀和書寫的型式,已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發達而日新月異,
學生必須具備多元的能力,圖像化的學習與思考不只是趨勢,而是學生應該具備 的多元能力,故研究者認為學校應該要教導學生學會圖像思考及組織的方法,更 要培養學生應用圖像思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即為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三。
肆、 國內國中教育會考寫作題型的轉變
民國 106 年的國中教育會考的寫作題目是: 「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 見……」,題型是採階層圖的方式,文字內容包含歲時、祭祀、生育婚喪、其他等,
要求應試者閱讀圖表及文字,按題意要求完成一篇作文。足見學生必須具備讀得 懂圖像化訊息的能力,並能連結自身的生活經驗及背景知識,還要擁有整合資訊 與批判思考的能力,才能寫出一篇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文章來,此即為研究者 的研究動機之四。
伍、 提早寫作具啟蒙作用
不論從國際的測驗或國內重要的會考,題目的趨勢日益多元,圖像化的閱讀 理解與寫作已成為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陳淑麗與曾世杰(2013)認為系統結 構化的教學與教學策略的指導均為有效的補救教學原則,結合新舊經驗可幫助學 生學習抽象的概念,早期介入,可避免落差和挫折感加大,還要增加學生的成功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經驗,多給學生鷹架,多給一點引導,這些正是設計語文補救教材,規劃及執行 教學活動時所依據的原則,國外有相當多的研究證實(曾世杰,2010),這些原則 適用在各類學生身上,對低成就的學生尤其重要,而本研究所欲發展的教學方案 均符合上述之有效教學原則。杜淑貞(1986)表示國小實施作文教學多從中年級開 始,導致延誤啟發學童思想的好時機。雖然國小階段自三年級才有寫作課,但二 年級亦有提早寫作或圖畫日記的課程與作業,二年級學生擁有豐富的想像力,雖 然識字量有限,但口語詞彙量已足夠完成一篇短文,只要善加引導,他們的心田 就是文學種籽萌發的起點,故研究者欲嘗試將圖像組織結合口述表達,讓語彙形 成思惟脈絡,化為通順而有結構的文章,讓二年級的學生享受創作的樂趣,此即 為研究者的研究動機之五。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一、發展適合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
二、分析「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影響。
貳、 研究問題
一、適合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之教學模式為何?適 合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有何特色?
二、運用圖像組織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語料創意發想」的能力有何影響?
運用圖像組織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的「口述表達」與「文字書寫」的表現是否 具有相關性?運用圖像組織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擬定寫作大綱」的能力有何 影響?運用圖像組織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在「寫作評量表」的總能力表現,是 否有所改變?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茲將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要名詞予以定義。
壹、 圖像組織寫作教學
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是一種視覺化呈現意念或知識的方式,也是一種主 動學習的策略,它將訊息和概念結構化,可同時呈現圖像和語意的資訊,可顯示 學生的先備經驗或知識背景,能提供架構協助學生學習,可用來組織、產生或反 思新的知識,因此有助於各種領域的學習和理解。圖像組織有許多別稱,如概念 構圖、概念圖、概念網、知識地圖…等,形式上則有心智圖(網狀圖) 、階層圖(樹 狀圖)、序列圖、循環圖、范氏圖、魚骨圖、情節圖、故事圖…等 (李欣蓉譯,2005)。
本研究所採的圖像組織寫作教學策略,是以一個主題為核心,先喚起學生的先備 經驗或背景知識,運用心智圖來蒐集詞彙當作寫作材料,再經過分類、組織、排 序,以階層圖及表格的形式建構形成寫作的大綱,接著請學生將欲書寫的內容用 口述的方式說出來,最後才動筆寫出一篇文章來。
貳、 寫作教學困難
本研究所指的寫作教學困難是在實施圖像組織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寫作教學的 過程中可能遭遇到的問題,依教學程序可能遇到的困難如下:
一、語料發想困難:在運用心智圖聯想詞彙時,可能因學生先備知識或生活 經驗不足,導致寫作的語詞材料匱乏,難以蒐集寫作的材料。
二、遷移寫作大綱困難:當學生完成心智圖的語料蒐集後,在整理組織成階 層圖大綱時發生困難,難以轉化成階層圖,或是階層圖的概念缺乏邏輯。
三、口述文意內容困難:當學生欲將語詞串聯成句子,或將階層圖轉為口述 文意內容時發生困難,導致句子不通順、前後內容次序顛倒或矛盾等。
四、執筆寫作困難:學生可能因為識字量不足,訊息處理能力不足,圖像轉 為文字能力不佳,導致執筆寫作時發生困難,無法將心中的想法化為文字。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學生寫作能力
本研究所意指的學生寫作能力為:依寫作主題運用心智圖聯想詞彙的能力、
將心智圖的詞彙串成句子的表達能力、將心智圖整理組織轉化成寫作大綱階層圖 表的能力、將寫作大綱階層圖表口述成文意內容的表達能力、整合圖文訊息而完 成文章的書寫能力。
第四節 研究限制
壹、 研究範圍
一、以研究者任教的台東縣宇宙國小二年級學生中選擇六名焦點學生作為研 究對象。
二、寫作主題以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及配合二年級國語課本單元的主題,來 進行文章的寫作。
三、研究時間從民國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7 月,為期一年。
貳、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僅針對研究者任教的二年級六名焦點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 僅供參考,不宜做過多的推論。
二、本研究的學生因處東部偏鄉環境,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與其他 區域的學生存在著文化背景上的差異,故不宜將研究結果直接遷移至其他地區的 學生。
三、本研究因研究者與教學者為同一人,研究過程可能受到教學者本身既有 觀念及預期心理之影響,而產生少許的主觀詮釋。
四、本研究局限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規定的語文領域教學時間,以及受到 學校的教學進度和活動的影響,無法完全精準的實施教學方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就研究主題所探討之圖像組織的理論基礎,以及各學派呼應於圖 像組織教學的觀點作說明,第二節就低年級寫作教學,以及圖像組織寫作教學的 相關研究作整理、比較、分析,第三節蒐集並比對低年級寫作能力指標與寫作評 量之相關研究,第四節就國小寫作困難的文獻作探討。
第一節 圖像組織的相關理論基礎
壹、 圖像組織的理論基礎
概念圖是由美國康乃爾教授 Novak 等人所提出,主要用來描述概念之間的關 係結構(Novak & Gowin, 1984),運用個人原本存在的概念,以圖像方式來組織整 合新舊概念,適合用來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認知發展,教師也可藉此評估學生的 知識結構(呂建瑤,2014)。圖像組織(graphic organizer)是一種視覺化呈現知識的 方式,經思考後將訊息結構化、邏輯化,重新組成一個新的模型,透過圖像組織 可以了解概念或訊息間的關聯性,使概念或訊息更容易了解,是一種用來組織與 表徵知識的工具,也是很好的學習輔助工具(李欣蓉譯,2005)。
劉思辰(2009)曾將圖像組織運用於國小一年級學生繪本閱讀理解之教學,
研究結果發現圖像組織應用在教學的提問和討論,可增進學生字面理解的能力;
應用於繪本閱讀理解教學,能增進學生推論理解之能力;且在圖像組織構圖後的 訪談與分享活動,能提升學生對繪本閱讀理解的能力。羅文酉(2009)亦曾以圖 像組織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寫作能力為題進行行動研究,根據研究的結果可知:
結構化教學流程與情境式的引導,有助於圖像組織思考功能的理解,圖像組織思 考方式能提升學生在寫作與閱讀不同向度的能力,寫作後的分享活動有助於不同 程度的學生在寫作表現上更加精進。
目前國內將圖像組織融入數學、社會、自然、英文領域的研究為數不少(如 王子龍,2013;林雅楓,2010;洪富君,2011;高欣怡,2015),而在國語文領語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方面,以閱讀理解層面的研究比較多(如李麗華,2016;許雅惠,2014;劉思辰,
2009)。本研究透過具象的圖像化、視覺化的字詞卡,幫助學生連接舊經驗,啟動 生活基模,引發學生聯想並蒐集寫作材料,以豐富學生作品的內容;教學過程中 也因為提供明示的視覺化線索,可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促使學生能獲得更多學 習成功的經驗,讓學生不會抗拒寫作活動,而更樂於學習。
貳、 圖像組織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認知理論觀點
根據 Piaget 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四個階段分別為:感覺動作期、運思預備期、
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而依據 Bruner 認知發展理論的說法則是:動作表徵期、
形象表徵期、符號表徵期;綜合兩位學者的理論,低年級學生在認知的部分,是 從具體到抽象,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是進入具體運思期及符號表徵的階段。對於 週遭的外在事物,低年級學童仍必須依靠具體的圖像來幫助期學習(林燕,2006)。 本研究透過具象的圖案、字詞卡等視覺表徵,引導學生連接舊經驗,引發學生聯 想並蒐集寫作材料,讓學生作品的內容得以更形豐富;教學過程中也因為呈現出 明示的線索,能夠減低學生的認知負擔,有助提高學生學習成功的機會,使學生 進而願意投入於寫作學習活動之中。
二、社會互動觀點
Vygotsky 將人類的心智功能區分成低層次與高層次,高層次的心智功能為人類 所獨有,與社會情境及語言環境息息相關;低層次的心理歷程受到文化的影響後,
從人與人共享的經驗裡,會逐漸轉移到個人的經驗之中,因此獲得重新建構與組 織的機會,進而轉變成為高層次的心理歷程(陳淑敏,1998)。個人藉由與他人意 念溝通,使其心智得以開啟及發展,且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持續發展及內化心智 功能(游麗卿,1999)。本研究注重師生間與學生同儕間的討論與分享,符合 Vygotsky 的社會互動模式,有助於學生建構和組織概念,使其發展出更高層次的認知歷程。
三、知識建構觀點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和重組而產生的,
此種認知取向的學習觀點,強調以學生的內在歷程來看待學習者的學習,學習者 的角色由被動的接收者變成主動積極的知識建構者,視學習為學生概念改變的歷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程(林生傳,1998)。Piagetian 強調個人內在知識建構的過程,Vygotskian 注重人 際間的知識建構過程(余民寧,1997)。張春興(1996)曾指出:兒童的自我中心 語言具有調和其思維、計畫和行動的功能,有益於兒童的認知發展。本研究藉由 語言、圖像與符號的表徵方式及合作學習的模式,同時協助學生內在的知識建構 及人際間的知識建構,十分符合知識建構理論的觀點。
四、有意義的學習觀點
美國知名的認知心理學家 Ausubel 提出「有意義的學習」(meaningful learning),
認為學習者學習新事物時,必須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舊經驗有所連結,即是有意 義的學習(Ausubel, 1963;Ausubel, Novak & Hanesian, 1978)。沈麗蓉(2006)提 出概念構圖和有意義的學習理論,都可協助學生透過概念間的連結,而建構成一 幅網路階層圖,教師在教學前先喚起學生認知結構中的舊經驗,與學習教材作連 結,唯有學習者了解概念間的關係,並將學習內容內化為新的知識,才是有意義 的學習。本研究教學策略的初始步驟即是喚起學生的舊有經驗或先備知識,啟動 學生的生活基模,與寫作主題作連結,藉此產生出較多的詞彙來作為寫作材料,
以儲備寫作的養分。
五、訊息處理觀點
訊息處理論是指個體接受刺激,進入感官記憶到產出行為反應的心理歷程。
人類的記憶系統有三大訊息處理部門,分別為感官記憶、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
訊息處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某種新教材時,若知識結構具有組織性、意義性和連結 性,學習效果就會比較好,學習內容也比較容易長期的儲存於大腦中(沈麗蓉,
2006)。根據訊息處理理論發展出訓練學生組織文章的策略,是將學習內容條列式 的整理成大綱的架構,或是將各重點間的關係繪製成層次分明的 「組織圖」
(networking) (張新仁,1992)。圖像組織正符合訊息處理論的教學觀念,本研 究欲藉由視覺化的圖文表徵方式,降低學生在短期記憶上的負荷,透過訊息間的 鏈結與概念的建構,產生新的想法或新的知識架構,以幫助學生組織整理出寫作 的材料,並形成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寫作大綱來。
六、後設認知觀點
Brown(1989)認為後設認知是指個人對於自己思考和學習活動的知識,並且 知道如何去控制它。張春興(1996)則指出後設認知是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覺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知,當個人經由認知思維從事學習活動時,能瞭解知識的性質和內容,且能進一 步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學習者在應用圖像組織學習材料時,會用自己的邏 輯順序陳述自己的認知架構,後設認知可以讓學習者重新檢視概念的邏輯性,可 進一步對概念或知識進行修正與監控,並檢視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學會了,後設認 知更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作品,讓作品有被修正或重新建構的機會,自然可提高 作品的品質。
七、小結
本研究的初衷在於想解決教學現場常面臨的寫作教學問題,研究者發現學生 經常表示不知道要寫什麼,詞窮幾乎是學生共通的問題,於是發展以心智圖結合 班級討論的模式,一方面喚起學生的先備知識與生活經驗,一方面用心智圖降低 學生短期記憶上的負荷,幫助學生蒐集詞彙作為寫作材料,此教學活動設計符合 學生認知學習發展觀點、訊息處理觀點、有意義的學習觀點及社會互動觀點;寫 作另一個常遭遇到的問題就是文句不通順,研究者設計將詞彙串成句子口述練習 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建構出完整通順的句子,此教學活動符合認知學習觀 點、建構觀點及有意義的學習觀點;而分段不明、結構混亂亦是教師批閱學生作 文時最頭痛的問題,本研究之教學方案導入階層圖及表格引導學生發展寫作大綱,
此教學設計符合訊息處理與建構的觀點;而學生作品缺乏情感或個人看法的缺點,
本研究的教學策略引入學生自我朗讀檢核的步驟,此教學安排符合後設認知觀點,
基於以上所述,本節所提出的理論觀點均可作為本研究之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 最有力的支持證據。
第二節 低年級寫作教學及圖像組織寫作相關研究
壹、 低年級寫作教學法
由於二年級學生的識字量有限,加上邏輯組織能力尚屬萌芽發展時期,因此 教師引導的角色對低年級的寫作教學甚為重要,為了引發並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思想,有層次的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活動,教學者必須 活用和善用各種教學法:看圖作文、實物討論作文、動態表演作文、範文仿作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問題解決法、接補作文法、實用作文法、剪貼作文、接力作文、口述作文、感官 作文、遊戲式作文、限制式作文、綜合教學法…等,來促使學生完成寫作任務,
從國內所發表過(施杏枝,2011;張繼安,2009;黃怡綺,2009),適用於低年級 的寫作教學法中,可知看圖作文是低年級教師最常採用的寫作教學方式(何秀芳 2008;李淑芬,2008;連淑鈴,2002;廖淑娟,2015;謝秀芬,2006)。近年來的 寫作教學愈趨多元化,茲將寫作教學法概分為三大類,整理如下:
一、融入活動型:以各種動態活動導入寫作,教學方式較活潑生動,也較能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兒童戲劇導入作文(廖慧娟,2007)、感官活動作文(王 淑貞,2001;吳綉鳳,2012;陳麗如,2009;黃秀真,2011;廖淑伶,2006)等。
二、融入閱讀型:以閱讀繪本書籍或圖畫書來學習作文,能增進學生的閱讀 理解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如繪本閱讀結合寫作(胡文素,2008;林燕,2006;)、
圖畫故事書融入寫作(張妙君,2004)等。
三、融入策略型:以特殊角度切入寫作的策略,比如視覺空間智慧取向─畫 圖表寫作(陳怡靜,2001)、概念構圖寫作(江敏娟,2009;林燕,2006)、心智 圖寫作(陳淑娟,2004;鄭綉方,2006)、合作學習與電腦概念構圖寫作法(徐喬 禹,2006)、說話引導寫作(李恆惠,2004)、章法寫作(趙逸萍,2004)、限制式 寫作(張繼安,2008)、編序式寫作(林金慧,2003)等,多元的寫作教學各有其 教學策略上的獨特優點。
貳、 運用圖像組織進行寫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雖然寫作教學法五花八門各有其優點,但運用概念構圖(或心智圖)融入低 年級寫作的研究屈指可數,茲將近年來的研究整理成表格,以作進一步的說明: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1 低年級概念構圖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結果或特色
陳怡靜 (2001)
1. 視覺空間智慧之寫作教學策略 2. 多種文體的寫作
3. 以圖表方式在閱讀與寫作之間做連結 4. 設計文章大綱
5. 收集寫作材料 6. 歸納想法
陳淑娟 (2004)
1. 閱讀重點整理與心得感想筆記 2. 寫作材料的整理與呈現
3. 寫作大綱的設計、段落的排序 4. 寫作構思想法聚焦
5. 團體共做討論發表
6. 提高低程度學生學習效果
徐喬禹 (2006)
1. 合作學習條件下:實施電腦概念圖的學生在寫作評量表現顯著優 於未實施電腦概念圖的學生
2. 電腦概念圖條件下:實施合作學習的學生在寫作評量表現優於未 實施合作學習的學生。
林燕 (2006)
1. 繪本教學 2. 概念構圖訓練
3. 低年級低成就學童在口語表達及寫作能力均有明顯的進步 鄭綉方
(2006)
1. 心智圖可以增進寫作能力:組織想法、研擬大綱、創意發想 2. 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江敏娟 (2009)
1. 蛛網式概念構圖寫作
2. 提升學童整體寫作表現和寫作態度 施杏枝
(2011)
1. 使用流程圖、橋狀圖及樹枝圖組織寫作內容。
2. 思考地圖能連結作者長期記憶,聚焦寫作內容,並分享寫作題材。
3. 思考地圖能結合寫作策略,組織內容進行寫作,增進寫作能力。
據上述研究結果得知,不論是心智圖或是概念構圖,透過視覺化的圖像組織 均有助於提升低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尤其是實施於低成就學生或學習障礙學生 亦可見成效,足見圖像組織可以幫助學生統整想法,擬定大綱,促進創意的發想,
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更可增進學生的寫作能力。近年來運用圖像組織進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行寫作教學之相關研究多以準實驗研究法來探討,而本研究欲採行的是行動研究 法,且不僅限於心智圖的教學法,還會以階層圖及表格的型式輔助二年級學生蒐 集寫作的材料、幫助想法聚焦,透過視覺化的學習方式,以團體共做討論、發表,
組織歸納想法以設計文章大綱,使寫作的思路串聯得更為清晰,此外,本研究與 其他研究最大不同之處是會在教學過程中,輔以口述的方式引導學生放聲思考寫 作的內容,不僅提升學生的思考與表達能力,在一次次的學習活動中學習建構組 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以促使學生的作品更臻完整,也讓學生學習到使用圖像組 織寫作的策略和技巧。
第三節 低年級寫作能力指標與寫作評量
壹、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領域低年級分段能力指標
一、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能運用注音符號之輔助,記錄訊息,
表情達意,提升說話及閱讀能力,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想法(如:日記、便 條等)。
二、能就所讀的注音讀物,說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和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並做整理歸納。
三、能運用注音符號,擴充語文學習的空間,增進語文學習的興趣,並運用 注音符號檢索資料,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
四、能運用學過的字詞,造出通順的短語或句子,能仿寫簡單句型;能指出 作品中有明顯錯誤的句子,能認識並練習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能學習觀察簡單 的圖畫和事物,並練習寫成一段文字。
貳、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評分規準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 語文)之「寫作能力指標」為命題依據,試題採用引導式寫作的型式,以評量學 生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及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等一般的寫作能力,
並須掌握以下寫作重點: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能掌握寫作步驟,充實作品的內容,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思想。
能依審題、立意、選材、安排段落、組織成篇的寫作步驟進行寫作。
能適切的遣詞造句,使用正確的標點符號,完整表達意旨。
能掌握敘事、描寫、說明、議論不同類型的寫作手法。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評分等級及文章水準如下:
六級分──文章是優秀的
五級分──文章在一般水準之上 四級分──文章已達一般水準
三級分──文章在表達上是不充分的 二級分──文章在表達上呈現嚴重的問題 一級分──文章在表達上呈現極嚴重的問題
零級分──使用詩歌體、完全離題、只抄寫題目或說明、空白卷。
參、 寫作評量相關研究
呂尚芝(2010)曾蒐集國內一些研究者發展出的寫作評量工具,評分項目及 評分要點整理成下表:
表 2 寫作評量表 編制者 評分項目 柯志忠
(2000)
1.文句表達:遣詞用字、文句連貫、表達流暢 2.內容思考:內容合題、掌握重點、思惟清晰 3.組織結構:段落適宜、前後連貫、架構完整 4.基本技巧:文字正確、標點正確、語句正確 周文君
(2002)
1.內容思想:中心思想明確、取材適當、描寫生動
2.組織結構:分段清楚、結構清楚、段旨清楚、句意的連結
3.通則規範:標點符號、一般用詞與用字正確;文句通順;譬喻、 擬 人、摹寫與排比修辭使用恰當;想像力的運用
續下頁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編制者 評分項目 林宜利
(2003)
1. 內容思想 :內容 切 合題意 、內 容連貫 清 楚、取材多 樣深入 、 創 意獨特新穎
2. 組織結構 :段落 安 排適當 、架 構完整 合 理、前後想 法連貫 、 句 間結構清楚
3. 修辭美化 :比喻 適 當生動 、用 詞多變 豐 富、引用成 語名句 、 形 容具體貼切
4. 機械式技 能:標 點 使用適當 、 字跡易 認 正確、文法 正確恰 當 、 格式運用正確
馮瓊瑤
(2004)
1.文句表達:遣詞用字、文句連貫、文筆流暢 2.內容思考:取材合題、內容豐富、思惟清晰 3.組織結構:段落分明、前後呼應、架構完整 4.基本技巧:文字正確、標點正確、語句正確 陳諭蓁
(2006)
1.基本技巧:標點符號、文字使用恰當、語詞使用恰當 2.文句使用:句子的通順、連結、美化與精鍊
3.組織結構:分段、銜接、架構、運材
4.內容思想:中心思想與立意、切題、取材、層次性、感官體驗、
敘事完整度
5.創造思考:流暢力、變通力、獨創性與精進性 許宜文
(2007)
1.基本技能:標點正確、格式正確、字體整潔、用字正確 2.組織結構:段落分明、前後連貫、架構完整、結尾有力 3.文句表達:文句通順、表達流暢、遣詞用字、文意明白 4.內容思想:取材合題、思惟清晰、內容豐富、見解獨特 資料來源:引自 呂尚芝(2010)
綜合上述寫作評量表,可知寫作評量大致包含的向度有:基本技巧、文句表 達、內容思想、組織結構等。基本技巧指的是字詞正確、標點正確、格式正確;
文句表達指的是遣詞用字、文句通順、表達流暢;組織結構指的是段落分明、前 後連貫、架構完整;內容思考指的是取材合題、內容豐富、思惟清晰、創意新穎。
研究者將國中教育會考的評量規準與寫作評量表四大向度比較如下:
表 3 寫作評量表與國中教育會考評量規準比較表
寫作評量表評量向度 國中教育會考評量規準
基本技巧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
文句表達 遣詞造句
內容思想 立意取材
組織結構 結構組織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認為寫作評量的向度其實都大同小異,只是內容細項 略有所微調,寫作評量範疇涵蓋的向度大多為:基本技巧、文句表達、內容思想 及組織結構,故本研究所採用的評量表計分項目正是:基本技巧、文句表達、內 容思想及組織結構等四個向度,而詳細計分方式則於第三章詳述之。
第四節 國小寫作困難相關研究
研究者閱讀國小寫作困難之相關文獻,研究發現如下:
一、何琦瑜、吳毓珍(2007)的調查中發現台灣的作文教學遇到的困境為:
教學時間不夠,學生書籍閱讀和生活體驗太少,導致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學 生程度落差太大導致難以教學,教師不知道如何教導寫作。
二、沈麗蓉(2006)曾指出低成就學生的寫作困難有:
無法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無法綜合與分析自己的思路,無法將自己生活周 遭的人、事、物,經由觀察來加以統整。
三、張雯婷(2004)曾歸納出作文教學的困境有:
(一)兒童作文能力的問題:在文字表達、內容取材、組織架構、詞句運用 皆有待提升。
(二)兒童學習意願的問題:傳統作文教學過度重視作文成品的批改,忽略 教學歷程中師生及同儕間的良性互動,學生多為被動的接受,導致學習意願低落。
(三)教師專業知能的問題:教師教導學生作文時缺乏有系統的教學計畫和 指導策略,使得作文教學遭遇挫折和失敗。
(四)教材與教法的問題:缺乏妥善、有效、可依循的作文教材,加上教學 指引亦未對作文教學作深入的探討和著墨。
四、陳瑞堂(2006)提到網路火星語言風行的影響:
由於科技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學生失去閱讀思考的習慣及對文字的掌握度,
而網路火星語言的風行,更表現出新世代族群在語文表達能力上的嚴重退化,由 此可見要學生們寫出一篇能夠抒情達意的文章是日益困難了。
五、曾瑞雲(2003)曾就國小學童的作文能力指出數項缺失:
(一)寫作態度與興趣方面:學習態度不佳,缺少寫作興趣。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詞句運用方面:造句不合文法,辭不達意,修辭技巧闕如。
(三)取材內容方面:寫作材料,無話可說。
(四)組織結構方面:雖有話說,但說話的先後順序不會安排。
(五)標點符號方面:標點符號欠正確。
六、徐詠絮(2017)分析 106 年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
106 年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首度出現圖表題,考生必須根據歲時、祭祀、生 育、婚喪等傳統習俗,就個人生活見聞,以「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我看見…」
為題寫作,今年全台有 2561 人作文拿到六級分,佔 1.07%,較去年 4972 人減少 2411 人,零級分考生則有 4191 人(不含缺考),占 1.74%,比去年增加。
為了能夠一目瞭然學生在寫作方面遭遇到哪些問題或困難,特將上述資料整 理成下表:
表 4 學生寫作困難相關研究分析 研究者
提出者 學生寫作
困難因素 與現況
何琦瑜 吳毓珍
(2007)
沈麗蓉
(2006)
徐詠絮
(2017)
張雯婷
(2005)
陳瑞堂
(2006)
曾瑞雲
(2003)
學生寫作態度不佳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學生寫作基本能力不佳
學生缺乏觀察或閱讀
教師寫作教學知能不足
寫作教學時數不足
缺乏適當的寫作教材
網路文化的不良影響
寫作測驗成績退步現況
七、小結
綜合以上所述,可將國小寫作教學困難分為:學生寫作態度不佳、學生缺乏 寫作興趣、學生寫作基本能力不佳、學生缺乏觀察與閱讀、教師寫作教學知能不 足、寫作教學時數不足、缺乏適當的寫作教材、網路文化的不良影響等因素;近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年來智慧手機、平板的普及,學生只喜歡動手指,不願意動頭腦,學生易受到網 路用語和流行語的影響,使得國語文基本能力及寫作能力日益下降,實在是令人 擔憂啊!
此外,寫作測驗的題型愈趨多元,學生的生活經驗若不夠豐富,生活觀察和 生活體驗不足,就無法擷取自身長期記憶中的養分來當作寫作材料,學生還必須 具備更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才能正確的審題,並選取合適又新穎的寫作材料,
再經過結構化的段落組織,方能寫出風格獨具又打動人心的作品。
基於避免馬太效應,研究者認為提早寫作可以為學生打好寫作的基礎,在學 生低年級階段想像力最豐富、最愛發表的時期,將圖像組織與口述策略融入寫作 教學活動中,透過合作學習與鷹架遷移,使學生不會排斥寫作,反而視寫作創作 為一種文字遊戲,在潛移默化中喜歡上寫作。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分別針對研究取向的選擇和原因、教學的問題與解決策略之架構、研究 場域與對象、研究流程、研究工具、教學方案設計、資料整理與分析等方面作說 明。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架構
壹、 研究取向的選擇和原因
本研究是針對教師教學時所遭遇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秉持「教師即研究者」
的角色,透過對寫作教學困境的覺察與因應之道的探究,從界定研究目的與研究 問題,到發展寫作教學方案,依教學歷程「計畫、行動、省思、修正、再行動」
循環方式進行教學,透過系統化蒐集教學記錄檔案、教師省思札記、學生學習單、
學生學習回饋表,訪談紀錄等,來分析並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思考因應之道,
故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質性研究為主,蒐集多樣性的資料作整理和分析,
再輔以學生寫作的作品依評量表評分的量化數據,並用三角檢證的方式,來檢證 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學生的學習成效。
貳、 研究架構
學生寫作時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要寫什麼,針對內容貧乏、語詞一再 重複這個問題,研究者提出的解決方法是用心智圖以討論的模式,讓學生從同儕 的討論互動中,喚起生活經驗或先備知識,讓學生是有意義的思考並提取長期記 憶,再以心智圖的視覺化圖像或詞彙概念減輕學生的短期記憶認知負荷,因此不 論是認知觀點、訊息處理觀點、有意義的學習和社會互動觀點,均可支持此教學 策略的可行性;對於學生總是寫出不通順的句子這個問題,研究者考慮二年級學 生識字量有限,讓學生用口述的方式將詞彙串成完整的句子,一方面藉由聽覺理 解來檢視自己的句子是否通順,一方面讓學生用國字搭配注音符號紀錄下想說的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句子,口語和文字雙管齊下令學生逐步建構並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出此作法符合 低年級學童認知、建構和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寫作教學時也常會遇到學生段落不 分,內容前後不連貫或出現矛盾,研究者透過視覺化的圖像與符號表徵,連結學 生新舊知識或概念,逐步引導學生串聯圖像與概念,進而將連結的概念形成階層 圖,建構出有意義、有邏輯的架構來,有了寫作大綱,就比較能夠寫出段落分明 的文章了,此教學策略亦呼應了訊息處理與知識建構觀點;學生的作文內容常缺 乏情感或自己的看法,研究者提出的解決策略,是指導學生寫作前後以口述和朗 讀的方式,來檢視自己的文章,從陰陽頓挫的朗讀中可覺察自己的文字存在著何 種情緒?並檢視文章中是否有提到自己的想法?這些做法均符合後設認知的觀點。
本研究從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學生的學習困難為起點,針對各項問題構思出對應的 解決之道,且佐以支撐的理論文獻觀點作為依據,本研究的架構圖呈現如下:
圖 1 研究架構圖
圖 1 研究架構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壹、 研究場域
本研究的場域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宇宙國小,學校環境優美風格獨具,是一所 全校共六班的小學校,全校學生數低於一百人,教師平均年齡約四十歲,教學年 資平均十八年,教師的學歷研究所畢業人數佔 84%;大學畢業人數佔 16%,師資 穩定極少調動。家長社經背景以農業、工業比例較高,大部份家長關心孩子的教 育,部分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低收入戶家庭,則因忙於生計而疏於照顧孩子,
學校先後開設了夜光天使班及純青學堂,延續放學後對學生的生活照顧與課業指 導。宇宙國小的學生個性純樸、可塑性高,同儕互動良好,活潑開朗,活動力強。
貳、 研究對象
研究者以宇宙國小二年級星光班的六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三位男生是閩 南人,三位女生是原住民,S太陽個性樂觀開朗,天資聰穎有想法,上課發言很 踴躍,但錯別字較多;S木星勤勉溫和,雖虛心向學,但學習步調緩慢,造句能 力偏弱;S火星好勝心很強,背景知識非常豐富,但是文字書寫能力遠不及口語 表達能力;S月亮活潑大方,學習態度十分積極,識字能力佳,唯造句能力較弱;
S水星個性溫順善良,上課很認真,但作業的錯別字略多,造句能力亦弱;S土 星溫和純樸,學習步調較慢,上課易分心,學習也較依賴。六名學生的簡介整理 如下:
表 5 研究對象簡介一覽表
學生 性別 族籍 個性特質 學習狀況
S太陽 男 閩南 樂觀開朗 聰穎有想法,發言很踴躍,錯別字較多。
S木星 男 閩南 勤勉溫和 虛心向學,但學習步調緩慢,造句能力弱。
S火星 男 閩南 好勝心強 背景知識豐富,口語表達遠優於文字書寫。
S月亮 女 阿美族 活潑大方 學習積極,識字能力佳,造句能力較弱。
S水星 女 太魯閣族 溫順善良 上課認真,錯別字略多,造句能力弱。
S土星 女 卑南族 溫和純樸 學習步調較慢,上課易分心,學習較依賴。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 研究協同教師
織女星教師擔任宇宙國小教導主任,教學年資 27 年,教學經驗豐富,教學風 格生動活潑,長年擔任高年級社會領域科任教師,因長期在宇宙國小任教及擔任 主任的關係,對全校學生及家長均十分熟識,且多次擔任本縣國語文競賽之評審,
足見織女星老師在國語文方面的造詣很高,故研究者與織女星教師商議,協助參 與本研究計畫的執行,協同寫作成品的評量工作、教學觀察的紀錄及觀課後的訪 談,提供研究者另一個視角來省視教學的歷程和成效。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針對教學現場發覺到的寫作教學問題,到確立研究主題,從而開始蒐 集相關文獻資料,依研究的性質採取行動研究法,接著針對二年級學生進行圖像 組織的寫作教學方案設計,在教學前先對學生作起點能力作評估,實施教學方案 時,不斷觀察、紀錄、反思、修正,以作為下一次課程教學的參考,如此循環反 覆直到教學活動全數完成為止,研究者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整理、比對、分析、
歸納、詮釋,以提出研究報告,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圖及期程規劃圖」呈現如下 一頁: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研究流程圖
圖 2 研究流程圖及期程規劃圖
第四節 研究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研究工具以質性資料為主,包括教學記錄檔案、教 學省思札記、協同教師訪談紀錄、學生學習單、學生作品、學生學習回饋表、作
學生寫作能力評估
蒐集圖像組織寫作教學相關文獻 發覺教學現場的寫作教學問題
確立研究主題:圖像組織應用於二年級寫作教學
選擇研究方法:行動研究法
設計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
蒐集寫作教學歷程資料
分析教學資料 省思修正教學方案 實施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方案
學生學習回饋
研究資料分析彙整 撰寫論文 8 月
9 月 至 12 月
5 月
7 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文評量表等,再加上學生作品的評量數據,多樣性的資料來源和形式,分別說明 如下:
壹、 教師教學研究工具 一、教學記錄檔案
由於研究者即教學者,為掌握教學現場情況且不干擾學生上課的前提下,選 擇錄影的方式記錄研究者實施「圖像組織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寫作教學方案」的教 學歷程,檔案形式有錄影的電子檔案,教學過程中的相片檔案,協同教師於教學 的課堂上隨手記下的觀察記錄(如附錄一),以詳實記錄教學的過程,可提供研究 者及協同教師在觀課後會議時相互討論使用,作為教學省思與方案修正的參考。
二、教學省思本記
研究者於每次教學結束後,依教學歷程中觀察到、感覺到、體悟到的部分,
以文字記錄下來(如附錄二),對於每堂課的省思意見,可澄清教學者的迷思或用 來修正教學活動的設計,促使下一次的教學更能達成教學目標。
三、訪談紀錄
教學實施期間,研究者與協同教師進行訪談並寫下記錄(如附錄三),請協同 教師就教學現場觀察到的特殊情境或發現的問題,給予教學者回饋意見,由於研 究者即教學者,難以面面俱到,協同教師的角色可協助教學者更宏觀的看見教學 的實際樣貌。
貳、 學生學習研究工具 一、學生學習單
研究者蒐集學生每次上課的學習單,包括詞彙語料發想的心智圖、寫作大綱 的階層圖、表格等(如附錄九~十四),以便研究者比對學生學習成長的歷程,亦 可用來檢視教學活動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有助於課程的調整或修正。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學生寫作作品
學生在學習完每個單元主題後,著手寫下自己的作品,研究者與協同老師依 據本研究所設計的寫作評量表給予評分,評分結果可使研究者了解學生對於該單 元的學習成效,亦可作為下一個單元教學活動修正的參考。
三、學生學習回饋表
研究者於教學後,請學生填寫學生學習回饋表(如附錄十五),研究者蒐集後 整理出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基於尊重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可作為修正或調整教學 方向或型式的參考依據,使教學方案的設計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也更能激發 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能更具成效。
參、 評量工具:寫作評量表
依據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1)的能力指標,及國中教 育會考寫作評量的規準,並參考相關文獻之寫作評量表,設計符合本研究教學目 的之「寫作評量表」,評量項目及計分方式如下:
表 6 寫作評量表
評量向度 計分標準
基本技巧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完全正確。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三項中有一項錯誤。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三項中有兩項錯誤。
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三項皆錯誤 。
※錯別字 (包含國字或注音) 五個以下錯誤,不列入該項錯誤。
※標點符號三個以下錯誤,不列入該項錯誤。
5 分 3 分 1 分 0 分
文句表達
文句通順,且有 3 句以上的佳句。
文句通順,且有 1~2 兩句的佳句。
超過八成的句子通順流暢,缺少佳句。
超過五成的句子通順流暢,缺少佳句。
超過三成的句子通順流暢,缺少佳句。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內容思想
能依據題目選取符合題意的材料,材料豐富且具有創意。
能依據題目選取符合題意的材料,材料豐富但缺少創意。
能依據題目選取符合題意的材料,材料不夠豐富且缺乏創意。
只能選取少量符合題意的材料,內容貧乏,且部分內容離題。
無法依據題目選取材料,全部內容離題。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續下頁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評量向度 計分標準
組織結構
段落安排完全依照結構組織鋪陳,分段邏輯清楚。
段落安排大部分依照結構組織鋪陳,分段邏輯尚可。
段落安排少部分依照結構組織鋪陳,且分段仍可發現邏輯。
段落安排完全未依照結構組織鋪陳,但分段仍可發現邏輯。
段落安排完全未依照結構組織鋪陳,且分段完全缺乏邏輯。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1 分 本研究之評分者有兩位,一位是研究者本身,另一位則是協同的織女星老師,
由兩位教師分別就六位學生的作品予以評分,藉由不同教師的角度來評分,可避 免研究者即教學者的預期心理導致偏頗,如此才能提高本研究的評分者信度。
第五節 教學方案設計
壹、 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和教學流程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期程,教學方案的設計訂於 106 年 9 月至 12 月,教學活動 設計的原則必須考量以下要點:
1. 寫作主題需貼近學生的生活背景經驗 2. 寫作主題應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寫作主題可配合國語領域的教學單元內涵 4. 圖像組織的教學策略應融入在教學活動之中 5. 教學活動中應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時間 6.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逐漸轉移學習責任至學生身上 寫作教學流程皆依循下列教學步驟:
教師先揭示寫作主題,全班或小組擴散思考、討論,學生用心智圖以詞彙網 的方式蒐集語料,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將詞彙分類、組織與排序,然後用階層圖製 作寫作大綱,接下來讓學生看著寫作大綱口述寫作的重點內容,學生再提筆寫出 一篇完整的作文,最後學生反覆朗讀檢核自己的作品。
本研究之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流程圖如下一頁所示: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3
圖像組織寫作教學流程圖
主題
擴散思考
口 口述寫作內容
學生動筆寫作 反覆檢視修正
心 智 圖
階 層
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貳、 教學活動單元主題的規劃
基於前述教學活動設計的原則,及考慮教學實施的期程為 106 學年度下學期,
需參閱學校的行事曆活動及該學期的國語教學單元精神與內涵,並考慮歲時節慶,
特規劃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寫作教學主題,依主題名稱、文體與使用的圖像組織 型式整理成下表:
表 7 寫作教學活動主題規劃表
單元 主題名稱 文體 圖像組織型式
一 元宵節 記敘文 心智圖、階層圖
二 校外教學 記敘文 心智圖、階層圖
三 我的家人 記敘文 心智圖、階層圖
四 給作家的信 應用文 心智圖、表格
五 我的學校 記敘文 心智圖、階層圖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壹、 資料整理與編碼
研究者於研究過程中隨時蒐集資料,即時記錄、編碼、反覆分析、相互驗證,
以達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所有資料的分析皆扣緊研究目的,呼應研究問題,
多方檢視相互間的關係,將研究資料與教學計畫、教學現場加以對照,從不同人 員、不同資料、不同方法交互檢證,以進行客觀的資料分析與詮釋。為使龐雜的 資料系統化、結構化,研究者必須將資料進行編碼,本研究的資料編碼說明如下 表: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8 資料編碼表
資料種類 編碼示例 編碼意義說明
教學記錄檔案 影 1070315 107 年 03 月 15 日教學現場錄影電子檔案 教學省思札記 札 1070425 107 年 04 月 25 日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札記 訪談紀錄 訪 1070507 107 年 05 月 07 日訪談協同教師的內容 學生學習單 心單 S 太陽
1070419
107 年 04 月 19 日學生 S 太陽的心智圖學習 單
學生文章作品 文 S 火星
1070304 107 年 03 月 04 日學生 S 火星的寫作作品 學生學習回饋表 回饋 S 土星
1070612 107 年 06 月 12 日學生土星學習回饋表 寫作評量表 評 T1070507 107 年 05 月 07 日協同教師評量表 寫作評量表 評 R1070508 107 年 05 月 08 日研究者評量表
貳、 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的對應關係
針對本研究欲探究的問題,從蒐集的資料中找出對應關係,以釐清教學是否 有成效,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所成長,茲整理成表格說明如下:
表 9 研究問題與研究工具之對照表
研究工具
研究問題
教 學 記 錄 檔 案
教 學 省 思 札 記
訪 談 紀 錄
學 生 學 習 單
學 生 寫 作 作 品
學 生 學 習 回 饋 表
寫 作 評 量 表
學生「語料創意發想」的能力表現 學生「口述表達」與「文字書寫」表現的相關性
學生「擬定寫作大綱」的能力表現
學生「寫作評量表」的總能力表現
學生對自我學習成效的理解
學生對本研究寫作教學課程的反應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