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探討"

Copied!
1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吳 美 美 博士. 我國中小學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內涵探討 A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研究生:陳 意 鈴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四 年 一 月.

(2)

(3) 謝. 誌. 在通過 27 號的那一日,很開心自己熬過來了!而如今也終於可以結束研究 所生涯,能夠順利完成學業要感謝的人真的太多太多。 最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吳美美老師,從我研究題目的發想到論文的撰寫與修改, 在研究過程中引導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用心給予我的學術指導,老師不吝 給予的真誠教誨、以及一路上教導我待人處事的態度與對我的包容都讓我無限感 謝。想起最初與老師第一次在研討會見面的情景,我想懷抱這個初衷,繼續在老 師身邊學習。 論文口試能夠順利的完成要感謝我的兩位口委-吳正己副校長與賴苑玲老 師,謝謝兩位老師仔細審視我的論文,並提供給我精闢、寶貴的修改建議,讓我 發現自己論文撰寫的盲點與不足並予以修改。我的研究能夠順利完成資料蒐集, 最感謝的是參與研究的 15 位受訪者,謝謝您們能夠接受我的訪談,並真誠地分 享教學經驗與想法,您們對教學的熱忱與投入也讓我深感敬佩! 在師大圖資所期間,感謝所上每位老師的教導,以及要謝謝柯柯老師與大謝 老師主持的僑校服務分享,讓我有機會到泰北僑校進行服務與探險;謝謝吉隆老 師的分享,讓我體會到慢跑是可以緩緩自己持續一輩子的運動;感謝常辛苦協助 辦理所上各種事務的仙女助教與奕翔助,特別謝謝熱心的仙女助教與順宏學長的 幫忙,讓我順利聯繫到訪談對象。 在研究所的時光,感謝所有一起學習、一起奮鬥的學長姊與同學。謝謝同家 的儒修學姊與砳樂學長在論文上給予的幫助與建議,謝謝 123 組員小毛與喇外永 遠快速、可靠的支援;也要謝謝 Jo 以及 Maggie 在英文上給予的幫助。兩年多的 宿舍生活,很感謝有阿葶、淑萍、以及文伶的陪伴。謝謝小天使阿葶,一起到泰 北探險、一起搶多啦的寶物、一起從跑少少圈的操場開始,以及一起看亮哥與鄭 融和,謝謝妳,陪我經歷了研究所最開心與最充實的時光。. I.

(4) 雖然相聚的時間總是不多,謝謝在我忙於論文時給予關心的所有朋友。與 RGCJB 的聚會往往能讓我充滿能量,而我終於也可以跟上你們的腳步踏入職場。 謝謝總是對我有滿滿信心的碩堯,突然失去題目的焦心與憂慮,在一通電話過後 好像散去一點烏雲,讓我又有重新提筆振作的能量。謝謝看我急於尋找訪談對象, 就馬上幫我聯繫到訪談教師的ㄜ斗,也祝福你在國外一切順利。 在整個研究所求學的階段,謝謝永遠無條件支持我、相信我,並在疲累時給 我依靠的父母,您們的支持與期許,永遠是我前進的動力。 最後,獻給在天上我最思念的哥哥,因為是你妹妹,所以讓我相信自己可以 慢慢超越你日漸模糊的背影。然後,一樣在夢中相見吧 : ))。. 陳意鈴 謹誌 2015.01. II.

(5) 摘. 要. 資訊素養教育是資訊社會時代重要的教育議題,國外透過資訊素養標準的訂 定提供各級教育單位落實資訊素養教育的參考。反觀國內,大專院校開設資訊素 養教育相關通識課程的情形已日趨成熟,但學校教育體制下資訊素養教育的實踐 呢?因此,興起本研究從資訊教育課程與圖書教師和圖書館主任推行的資訊素養 教育的規劃與實踐來探究我國資訊素養教育的整體實踐情形之目的。 本研究為質性取向,以立意取樣針對國中小資訊教師以及國高中的圖書教師 與圖書館主任進行半結構式訪談法,以瞭解教師在教學現場的教學理念、教學規 劃、實踐,與建議,並進一步分析資訊教育課程實踐所蘊含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研究結果發現,在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部分:(一)資訊教師的教學理念蘊含 資訊素養的內涵概念;(二)課程規劃大多有固定架構,教師對課綱與資訊教育能 力指標參考程度不一,課本斟酌參考;(三)課程實踐有基本課程架構並普遍重視 資訊安全與倫理,部分教師實踐資訊融入教學應用,評量方式以單元實作作業為 主,其中蘊含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四)教師撰寫教學計畫表時參考課綱與資訊教 育能力指標,對內容則多數無特別觀感,教師建議增加能力指標;國中教師普遍 對未來國中獨立課程表示樂觀,同時關注未來課程內容規劃,建議資訊教育課程 需要被落實。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實踐部分:(五)教師包含技能、認知,以及情 意與個人學習面向的教學理念;(六)多由授課教師與館員共同規劃,並更新既有 教學簡報,以參考網路資源或以館內資源介紹為主,教學實踐以新生圖書資訊利 用教育為主;(七)遭遇困境為資訊素養教育不受重視、教師本科課程壓力,與學 生缺乏動機等,並提出落實資訊素養教育與由學科教師帶領推廣等建議。 基於上述結果,本研究提出對教育政策與課程規劃的建議,並針對未來研究 提出建議,期望對於我國學校教育的資訊素養教育實踐有所助益。 關鍵詞:資訊教育、資訊素養、資訊素養教育、中小學 II.

(6)

(7) Abstrac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information society. Many countries have publishe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to off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s reference materials. In contrast, universities in Taiwan offer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rses for general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how about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Taiw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also through the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by teacher librarian and library directors. This study applied qualitative approach.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T teachers, junior and senior high teacher librarians, and library directors were interview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appli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plan, practice, and suggestions, and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contex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IT education curriculum part: (1) Information literacy contexts are contained insid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2) Most of course planning followed fixed structure of curriculums; teachers use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Competence Indicators as reference material in different degrees, and reference textbooks only if needed. (3) There are basic structured guidelines f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teachers commonly pay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ethics. Some teachers integra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i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is always approached. There are also information literacy contexts inside. (4) Teachers refer to Grade 1-9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Competence Indicators when planning curriculum, but III.

(8) most of the contents do not have particular perception. Teachers suggest increasing competence indicators. Junior high teachers in general are optimistic for the independence of IT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the future. They also concern about future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suggested that IT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be implemented. Second,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practical side: (5) Information literacy lies in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ies as well. (6) Teachers pla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curriculum with librarians, and update existing teaching power points, focusing on online resources or resources in the library. Current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focuses on library freshmen user education. (7) Difficulties include the disregard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he pressure for teachers, and the lack of motivation of students. Hence, teachers suggest that subject teachers should promote and implement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policy and curriculum planning,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issues are proposed based on research findings, expecting this study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t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IV.

(9) 目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二章. 次.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5 名詞解釋 ................................................................................................ 6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國內外資訊素養的概念與發展 .......................................................... 10 國外資訊素養標準的發展與內涵概念分析 ...................................... 13 我國資訊教育相關政策與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分析 .......................... 25 我國資訊教育課程綱要與教學實踐 .................................................. 35 我國資訊素養教育相關研究 .............................................................. 45. 第六節 文獻探討小結 ......................................................................................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2. 第一節 研究取向 .............................................................................................. 5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53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四章. 研究實施步驟 ...................................................................................... 54 研究工具設計 ...................................................................................... 57 資料蒐集 .............................................................................................. 59 資料分析 .............................................................................................. 60.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實踐 ............................................................. 65.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資訊教師的故事 .................................................................................. 65 資訊教育課程之理念、規劃與實踐討論 .......................................... 78 國中小資訊教師對資訊教育課程課綱規範之觀感與建議 ............ 101 資訊教師教學理念所蘊含之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 105. 第五節 資訊教育課程實踐所蘊含之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 107 第五章.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規劃與實踐 ........................................................... 11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六章. 圖書教師的故事 ................................................................................ 113 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之教學理念 ................................................ 118 資訊素養教育之規劃與實踐情形 .................................................... 125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之困境與建議 ................................................ 134. 結論與建議 ............................................................................................... 139. 第一節 結論 .................................................................................................... 139 第二節 建議 .................................................................................................... 144 V.

(1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49 參考文獻.................................................................................................................... 151 附錄一 美國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 159 附錄二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 161 附錄三 美國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 163 附錄四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表 ........................................................................ 167 附錄五 資訊教育核心能力、學習內涵及能力指標一覽表 ................................. 172 附錄六 訪談同意書 ................................................................................................. 174 附錄七 訪談大綱-國中小資訊教師 ..................................................................... 175 附錄八 訪談大綱-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 ............................................. 176 附錄九 訪談逐字稿記錄表 ..................................................................................... 177 附錄十 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實踐編碼概念網絡圖 ............................................. 178 附錄十一 資訊素養教育規劃與實踐編碼概念網絡圖 ......................................... 179. VI.

(11) 表目次 表 2-1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養架構、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內涵 概念對應表.................................................................................................................. 16 表 2-2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與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內涵概念對應表 ........................ 18 表 2-3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 22 表 2-4 高中與國中小資訊課程實施時程與教育目標 .............................................. 26 表 2-5 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 念對應表...................................................................................................................... 33 表 2-6 蘊含資訊素養內涵概念之資訊教育能力指標與學習內容 .......................... 39 表 2-7 國內國高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規劃與實踐相關研究整理表 .......................... 43 表 3-1 研究問題與國中小資訊教師訪談大綱架構對應表 ...................................... 57 表 3-2 研究問題與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訪談大綱架構對應表 .............. 58 表 3-3 訪談對象、時間與地點總表 .......................................................................... 60 表 4-1 國中小資訊教師教學理念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 105 表 4-2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教學內容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 108 表 4-3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資訊融入教學協助或協作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對應表........................................................................................................................ 109 表 4-4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評量方式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 109 表 4-5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基本課程內容與融入資訊應用之 K-12 資訊素養內涵 概念對應表................................................................................................................ 112. VII.

(12) 圖目次 圖 3-1 研究實施步驟 .................................................................................................. 56 圖 3-2 訪談歷程圖 ...................................................................................................... 59 圖 3-3 Nvivo 質化分析軟體編碼情形 ....................................................................... 63 圖 4-1 國中小資訊教師教學理念統整 ...................................................................... 84 圖 4-2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規劃情形 ...................................................................... 90 圖 4-3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教學內容 ...................................................................... 96 圖 4-4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評量方式與學習內涵 ................................................ 100 圖 5-1 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教學理念統整 ............................................ 124 圖 5-2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之規劃與實踐情形 .................................................... 133 圖 5-3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之困境與建議 ............................................................ 138. VII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第一節先描述本研究透過初步文獻閱讀與分析所形成之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闡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說明本研究相關的名詞解 釋,最後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二十一世紀的資訊社會,我們慣於使用電腦、行動載具、數位平臺與數位學 習工具,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接收新資訊,這種與世界各地零距離的資訊交換技 術全拜資訊科技發展所賜。資訊傳播科技的進步,使得民眾能更快速與便利的獲 取資訊,這對個人學習與國家發展有一定的助益,但同時在身處資訊資源充斥、 資訊科技工具不斷汰舊替新的環境下,為了維持與外界進行合理溝通與互動,我 們所需要的是具備利用科技工具有效獲取資訊,同時能篩選、組織資訊,進而能 夠應用、分享與創造新知,並能活用在解決生活問題與自我學習上的能力,以培 養我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即在資訊時代所需具備的資訊素養能力。 資訊素養的議題約從 1970 年代開始興起,1989 年美國圖書館學會發表「美 國圖書館學會資訊素養委員會總結報告書(The Fin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除了界定資 訊素養的意義是指一個人可以察覺到資訊需求的產生,並具有獲取、評估和有效 使用所需資訊的能力,也帶領全美意識到以資訊素養為基礎的教育改革之重要性 (李德竹,2000;吳美美,1996)。素養教育的意義會隨著大環境人們所需的基 本能力改變而產生變遷,但與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共同著重的都是人們在資訊時代 所需的心智能力,以及利用資訊科技工具來輔助學習或解決問題的工具能力,而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在教育的落實,需要倚賴資訊素養標準的訂定。各國為了提供 1.

(14) 各級教育單位實行資訊素養教育的參考依據,繼美國於 1998 年出版〈中小學生 學習資訊素養標準〉後,英國、紐澳、香港等國家也紛紛制定資訊素養標準,以 透過學校教育實踐資訊素養內涵概念的能力培養,而由近年數位素養架構、二十 一世紀關鍵能力、媒體與資訊素養、電腦與資訊素養等標準文件與報告的出版, 可以看出國際對媒體素養、數位素養、資訊傳播科技等內在認知與新科技工具應 用技能並重的趨勢。 例如 2013 年發表的媒體與資訊素養評估框架(UNESCO, 2013),闡述二十一 世紀的公民所需要的是多元的素養能力,包括媒體素養、資訊素養、資訊傳播科 技素養與數位素養等能力,雖然各個素養其研究與教學分別根源於公民教育、圖 書資訊,與電腦科學等不同學科,但在概念上是有重疊與輔助性的,而資訊傳播 科技素養更是其他素養概念中資訊科技工具的應用能力基礎。而由國際教育成就 評鑑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IEA)統籌,於 2014 年發表的「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報告」(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 ICILS),呈現 2013 年全國學生在資訊時代所需具備的學習、工作 和生活能力的國際比較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澳洲的八年級生已具備可以面對網路 時代挑戰所需成熟的電腦與資訊素養能力(駐澳大利亞代表處教育組,2015)。 該報告也提出電腦與資訊素養(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CIL)由兩個範疇 (strands)和七個面向(aspects)所組成的架構,第一個範疇為利用電腦進行資訊蒐集 與管理,第二個範疇則進階到利用電腦作為思考、創造和溝通生產的工具,同時 也關注資訊安全等法律與道德議題(Bortoli, Buckley, Underwood, O’Grady, & Gebhardt, 2014)。由上述素養標準與報告的內涵可觀察到資訊傳播科技素養的應 用能力與資訊素養能力的連結。 國外資訊素養標準的制定以及資訊素養教育在美國各級學校的落實,可以看 出國際對於資訊素養能力培養的重視。反觀我國的教育現況,雖然目前尚未有官 方出版的資訊素養標準作為國內教學指引,在大學校院部分,開設資訊素養相關 2.

(15) 通識課程的情形已日趨普遍。張如瑩、楊美華(2010)分析大專院校資訊素養相 關通識課程,發現課程名稱包含:資訊素養、圖書館利用教育、圖書資訊利用或 資訊與網路資源利用等等,而課程的內容與過去相關研究比較(謝寶煖、魏令芳, 2002;邱子恒,2008),除仍以圖書館與網路資訊資源的檢索策略教學為主外, 更加重視資訊的組織與呈現,以及學生報告撰寫、簡報製作、引用書目格式等研 究素養,與資訊教育十分重視的資訊安全與倫理等觀念。我國大學校院資訊素養 教育的發展已日趨成熟,而在國高中小學校教育的資訊素養教育實行,則可以從 我國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的推行與圖書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規劃來觀察。 由資訊素養標準的概念發展可以發現資訊傳播科技能力與資訊素養的連結, 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發展的背景同樣是為因應資訊社會科技發展所帶來的 衝擊,而所進行的教育政策轉變。我國政府自九零年代末期開始,針對學校教育 進行了一系列的資訊環境建設與資訊教育改革。從政策發展來看,1997 年 7 月, 教育部發布「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除了建置國內學校電腦與網路等資訊設備 外,已開始重視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課程改革,並透過加強國小、國中、高中職 在職教師資訊應用訓練,培養教師應用資訊融入教學的能力。1999 年行政院推 動「擴大內需方案」,徹底普及國民中小學的電腦、網路設備後,教育部接著自 2001 年開始發布「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並配合九年一貫教育改革的實施, 施行「課程與教學深耕種子團隊計畫」、「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 至 2008 年「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與 2008 修訂並發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等 等資訊教育措施,都致力在國中小資訊融入教學的推行與師資培育。推動資訊融 入教學所欲達到的教學目的不僅是教師會使用電腦,而是會利用電腦等多媒體的 特性來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標,進而激發學生主動探索與獨立思考能力(徐新逸、 吳珮謹,2002;張國恩,1999)。研究者在初步文獻閱讀階段,進一步分析「中 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與「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這兩個資訊融入教學相關政 策的願景與目標,發現皆包含獲取資訊、應用資訊、分享與社會責任,以及自我 3.

(16) 成長等資訊素養的內涵概念。而從資訊教育課程來看,觀察規範國高中小課程的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 、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資訊教育 重大議題」,以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三個課綱中的基本理念 與課程目標,同樣不乏期望培養學生運用資訊進行判斷、組織、決策、分析與問 題處理的能力,並能養成主動且獨立學習、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日常生活等與資訊 素養內涵概念不謀而合的能力。 另一方面,圖書館在西方國家是推行資訊素養教育重要的社會領導角色,這 與資訊素養教育早期由圖書館的書目指導(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圖書館指導 (library instruction)、圖書館利用教育(library use education),至圖書館利用線上課 程的發展歷程有關(王創宏、郭儒修、吳美美,2012)。整理我國國高中小資訊 素養教育相關研究可知目前主要有三種教學實踐方式:單獨教學、融入學科教學, 與新生圖書資訊利用教育。我國自 2009 年推動「縣市增置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 推動教師實施計畫」以來,2012 年起已逐步延伸到國中實施辦理,透過閱讀教 師的推行,目前國中小主要透過每週一堂的閱讀課或彈性課程進行資訊素養教育, 課程內容包含「圖書館利用教育」、「閱讀素養」,與「資訊素養」這三部分(賴 苑玲,2015;陳昭珍等,2014)。而融入學科的教學實踐則主要由各科任課教師 負責,並與圖書教師合作進行教學活動規劃,教師普遍結合 Big6、Super3 等歷 程模式規劃課程,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問題解決的能力(林菁,2010,2011, 2012;陳淑慧,2004;沈佳惠,2005;謝佩紋,2007)。高中部分,學生相對所 面臨的課業壓力更加繁重,因此多利用高一新生訓練的時間辦理新生圖書資訊利 用教育(池增輝,2002) ,而依〈高級中學圖書館法〉第十六條(教育部,2003): 「高級中學設圖書館,置主任一人,由校長就具有專業知能之專任教師中聘兼之, 或遴選具有專業知能人員擔任之。」法源規範下,高中圖書館在工作人員方面比 中小學圖書館更早制度化(陳明來,2001),且在具有圖書館專業背景的圖書館 主任帶領下,應也能規劃出較完善的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實踐。 4.

(17) 透過上述對於我國國高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相關政策的閱讀與分析,以及資訊 素養教育相關研究的文獻閱讀,觀察到雖然我國教育體制下尚沒有正式出版的資 訊素養標準作為教學實踐的參考基準,但分別在資訊教育課程與資訊素養教育相 關研究的文獻觀察到資訊素養的內涵概念與教學實踐。資訊素養所強調的能力是 人們在資訊社會能夠利用資訊解決問題、自我學習,進而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其中包含了外顯的資訊技能,以及內在的認知與情意概念,與近年隨素養教育概 念發展日益著重的數位素養與媒體與資訊素養一樣,並重工具應用技能與個人心 智技能。 研究者在體認到資訊社會的資訊素養教育對於國家教育與個人學習發展的 重要性下,透過文獻的閱讀與分析,觀察到資訊教育課程相關政策所蘊含的資訊 素養內涵概念,以及在我國課綱未表定資訊素養課程與未出版資訊素養標準的背 景下,學者們從事教學研究的情形。但在此政策規範與相關研究的背景下,實際 課程的教學實踐方式仍是由教學現場的授課教師主導,因此興起本研究以授課教 師為研究對象,探究我國國高中小學校教育體制下,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 情形之研究動機。其中,分別從研究者在文獻閱讀所觀察到的兩個方向切入,以 探究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教學規劃與實踐,以及其中所蘊含的資訊素養內涵概 念為主;以探究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規劃與實踐為輔進行本研究,最後提 出對我國資訊素養教育實踐的建議。.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本研究從探討我國學校教育體制下資訊素養教育實踐的角度,以資訊教育課 程與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所推動的資訊素養教育切入,來瞭解我國中小學資訊 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的實踐情形與內涵。資訊教育的部分本研究從國中小資訊教 育課程的規劃與實踐情形來探討;資訊素養教育從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 所推行的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情形來探討,具體來說有兩個研究目的: 5.

(18) 一、瞭解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教學規劃與實踐情形,以及過程中所蘊含的資訊 素養內涵概念。 二、瞭解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規劃與實踐情形,以及遭受的困境。 根據上述兩點研究目的,透過文獻閱讀與整理,本研究從教師的理念、教學 規劃、教學實踐,與對課綱或教育體制的觀感來設計研究問題,以下列出兩點研 究目的相對應的研究問題: 一、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教學規劃與實踐情形為何?過程中蘊含哪些資訊素 養內涵概念? (一) 國中小資訊教師教學理念為何?其中蘊含哪些資訊素養的內涵概念? (二)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規劃情形為何? (三) 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實踐情形為何?其中蘊含哪些資訊素養的內涵 概念? (四) 國中小資訊教師對資訊教育課程課綱規範之觀感為何?有哪些建議? 二、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規劃與實踐情形為何?過程中遭遇哪些困境? (一) 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對資訊素養教育的教學理念為何? (二)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情形為何? (三) 國高中資訊素養教育在教學實踐中,遭遇的困境有哪些?圖書教師與圖 書館主任有哪些建議?.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探討學校教育體制下,國高中小資訊教育課程與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 實踐,與所蘊含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以下說明相關名詞。. 一、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一個人可以察覺到資訊需求的產生,並具 有獲取、評估和有效使用所需資訊的能力(ALA, 1989),是處在資訊社會時代的 6.

(19) 人們所需要具備的學習如何學習、並能利用資訊解決生活相關問題的能力。. 二、資訊素養教育 圖書教師手冊(陳昭珍等,2011)說明資訊素養教育的主要目的為:「教導 全體師生具備利用圖書資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包括:尋找、取得、組織、評 估,利用和創造資訊能力的整體過程;及早培養孩子查詢資料,解決問題,善用 資源的能力。」國內中華資訊素養學會資訊素養標準工作小組整理資訊素養教育 包含圖書館素養、電腦網路素養,和圖像媒體素養三大素養能力為課程重點,圖 書教師手冊依此規劃涵蓋「圖書館利用教育」、「閱讀素養」,與「資訊素養」三 部分的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內容提供圖書教師參考(陳昭珍等,2011、2014)。. 三、數位素養 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是指在 21 世紀的數位環境中,隨著各種科技工具發 展而指涉的應用能力,相較資訊素養更強調的是數位的溝通形式(Spilka, 2010, 轉引自鄧宗聖,2010)。數位素養的內容,除使用數位工具的數位技能外,也包 含判斷使用需求、時機,以及判斷數位資源的來源與正確性等心智技能,可將其 視為資訊素養內涵的外延(吳美美,2011)。. 四、媒體與資訊素養 媒體與資訊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是近年三十年來被廣泛討論 的新資訊素養概念,認為現代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國家社會中所需要的是一種複合 式的素養能力,包含資訊素養、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資訊傳播科技素養(ICT literacy),與數位素養等等,都是公民在現代資訊社會所需要的能力,並不可以 被清楚的劃分。UNESCO(2013)對媒體與資訊素養所下的定義是指:「公民具有 查找、取得、理解、評估、使用,並能以各種形式創造與分享資訊與媒體內容的 能力,同時能以符合倫理道德且有效方式來使用各種輔助工具,參與個人、專業 性或社會性的活動。」 7.

(20) 五、電腦素養 以電腦為出發點,每位國民所需具備的電腦知識、技能或態度,稱之為電腦 素養,教學內容包含認識電腦、應用電腦,以及電腦與社會(吳正己、邱貴發, 1996)。McClure 將電腦素養定義為組成資訊素養的四大核心內涵之一。. 六、資訊教育 「資訊教育」廣義來說是指與資訊有關的課程、教學、師資培育等教育措施 與活動;狹義來說則是指電腦教育(何榮桂,1998)。本研究採用廣泛的定義, 在文獻探討討論我國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相關政策與資訊素養內涵概念,並在本 研究針對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規劃、實踐與內涵進行研究。. 七、資訊教育政策 本研究以目前國中小資訊教育課程的實踐情形與內涵為研究重點,文獻探討 討論的資訊教育政策限定為 1997 年至 2014 年與國中小資訊教育發展及課程相關 之政策。. 八、九年一貫資訊教育 我國九十學年度實施的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重大議題之一,內容包含 資訊教育課程(電腦課程)與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的資訊融入教育(教育部,2012), 本研究重點為資訊教育課程。.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欲探討我國國高中小資訊教育與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情形,由 於時間與人力的限制,選擇國中小資訊教師以及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作 為訪談對象,以下分別針對本研究在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之範圍與限制說明。. 8.

(21) 一、研究範圍 (一) 本研究的訪談對象分為訪問任教資訊教育課程的資訊教師,與訪問負責 規劃資訊素養教育的圖書教師和圖書館主任兩部分。為儘量避免資訊落 差與資訊科技設備差異等教學環境影響因素,故本研究在資訊教師部分 的訪談對象設定研究範圍為臺北市地區的公、私立國中小學。 (二) 本研究在探究資訊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實踐情形部分,訪談對象設定研究 範圍為國中小的資訊教師;在探究圖書教師在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 踐情形部分,訪談對象設定研究範圍為國高中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在探究資訊教育課程的規劃與實踐情形部分,訪談對象僅限定國 中與國小的資訊教師,因時間與人力的限制未達高中,故高中資訊教師 的教學實踐部分未來尚可再發展相關研究。 (二) 本研究在探究圖書教師在資訊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情形部分,訪談對 象僅限定國高中的圖書教師與圖書館主任。小學資訊素養教育實踐因教 育部自 98 學年度即試辦「縣市增置國民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實施 計畫」,在資訊素養教育的推廣已有一定成果,且國小資訊素養教育已 有許多教學設計相關研究,因此國小在資訊素養教育這部分僅在文獻探 討介紹背景與相關研究。 (三) 本研究在圖書教師於資訊素養教育實踐部分的訪談人數較少,因研究採 用立意取樣,是著重在針對研究問題挖掘教師教學實踐情形的真相,而 非進行驗證。 (四) 本研究的訪談對象在資訊教師部分有限定為臺北市地區的公、私立國中 小學教師;在圖書教師和圖書館主任則以立意取樣為主,未作此學校地 區上的限制,是為本研究限制。 9.

(22)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我國學校教育體制下,資訊教育課程與圖書教師在資訊 素養教育的規劃與實踐情形,來瞭解我國資訊素養教育的整體實踐。根據此研究 目的,本章第一節先介紹國內外資訊素養的概念與發展;第二節說明國外資訊素 養標準的發展與內涵概念分析;接下來針對我國資訊教育與相關教學實踐,第三 節為我國資訊教育相關政策與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分析;第四節闡述我國資訊教育 課程綱要與教學實踐;第五節則回到資訊素養教育實踐,介紹我國資訊素養教育 相關研究;第六節整理本章文獻探討內容做文獻探討小結。. 第一節. 國內外資訊素養的概念與發展. 「素養」一詞,早期是指民眾具備讀、寫、算等,可應付日常生活所需的基 本技能(李德竹,2000),而在不同時空背景下,人們所需的日常生活技能必定 有所差異,因此「素養」可以解釋為人與外界做合理溝通所需要的技能;而所謂 「資訊素養」就是人們具備在資訊社會的環境下與外界做合理溝通的能力(吳美 美,1996)。 美國產業協會主席 Paul Zurkowski 在 1974 年提出資訊素養一詞,說明未來 的工作者必須要能「認識和使用廣泛多元的資訊資源和資訊工具與技能,才能成 為有資訊素養的人」 (吳美美,2013) ,開啟資訊素養能力在資訊社會的重要性。 1989 年美國圖書館學會給予資訊素養明確的定義: 「是指一個人可以察覺到資訊 需求的產生,並具有獲取、評估和有效使用所需資訊的能力(ALA, 1989)」 ,即處 在資訊社會時代的人們所需要具備的學習如何學習、並能利用資訊解決生活相關 問題的能力。吳美美(1996)進一步具體闡述資訊素養的概念可以分為「內在」 與「外顯」能力,內在能力是能思考問題所在、釐清所需資訊、能正確解讀資訊, 10.

(24) 並分析、合成、組織成對自己有用的資訊之能力;外顯能力是能知道資訊資源所 在、知道如何獲取資訊、能利用適切的方法來呈現組織及內化後的資訊,以及能 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故具備資訊素養的人,除了要掌握外顯的資訊利用技 能外,也要擁有個人內在認知與情意面向的能力。資訊素養並非人們與生俱來的 能力,尤其認知與情意面向的能力絕非傳統式的課程可以習得,因此以堤供人民 終身學習資源為職志的圖書館,多透過圖書資訊利用教育來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此外,Eisenberg 與 Berkowitz(1999)所發展的大六教學法或稱資訊素養六大技能 (Big Six Skills, Big6)也廣被學者應用在資訊素養融入教學的學科課程設計中(林 菁,2004;賴苑玲,2000,2001;McClure,1994),透過定義任務、制定搜尋策 略、取得資訊、利用資訊、統整資訊和評估資訊等六個歷程階段,有系統的讓學 生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培養解決問題與進行判斷、決策的能力(Eisenberg & Berkowitz, 1999)。 承襲「素養」一詞的意義是會隨時代演進的概念,資訊素養在美國圖書館學 會致力推動的背景下,以及一般認為可透過圖書館利用教育來培養資訊素養能力 的淵源,容易將其與傳統圖書館書目指導混淆,但其實兩者有範圍上的差異。一 九八零年代,Kuhlthau(1987)先指出資訊素養包含圖書館技能(library skills)和電腦 素養(computer literacy);而後 McClure(1994)也提出資訊素養是結合傳統素養 (traditional literacy)、電腦素養(computer literacy)、網路素養(network literacy),與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四種素養的核心概念,可以用來解決問題與進行決策的 能力。透過上述學者的解釋可知,資訊素養概念從傳統圖書館資訊資源的利用延 伸到網路資源、與其他媒體內容的應用。圖書館作為全民的教育機構,館員們也 自許為資訊素養教育的提供者,隨著圖書館利用線上課程的盛行,吳美美(2010; 2011)分析美國大學遠距教育和圖書館員發起的「遠距校園圖書館服務」會議在 2002 和 2008 年的主題分布,發現素養教育的議題範圍已擴及圖書館利用教育、 資訊素養,到研究素養,與數位素養。 11.

(25) 因應現代的網路與數位環境面貌,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的概念被提出。 相較於資訊素養其更強調的是數位的溝通形式,指具備使用數位工具的技能,以 及能判斷使用需求、時機,以及判斷數位資源的來源與正確性的能力,其並重數 位工具的操作技能與概念認知的心智技能之意涵,可將其視為資訊素養內涵的外 延(Spilka, 2010,轉引自鄧宗聖,2010;吳美美,2011)。在大環境的變化下, 現代人們在學習、職場,與生活所需具備的能力也日益多元,美國二十一世紀技 能策略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為此提出三項蘊含資訊素養、媒體 素養、資訊傳播科技素養內涵的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賴苑玲,2013) :(一) 學 習與創新技能,包括: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創意與創新、溝通與協作;(二) 資訊、媒體與科技技能,包括:資訊素養、媒體素養、資訊傳播科技素養;(三) 生活與職業技能,包括:彈性與適應性、積極與自主、社會與跨文化技能、生產 力與可靠性、領導能力與責任感。二十一世紀除需要掌握多元的素養能力外,數 位環境的改變也提升對溝通協作、資訊傳播、跨文化等概念的重視。 承接二十一世紀公民在學習、職場,與生活所需的是日趨多元的素養能力概 念,過去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多被視為不同的領域來討論,而近三十年學者們開 始討論這些素養概念的範圍,UNESCO(2011, 2013)提出媒體與資訊素養(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認為資訊素養與媒體素養皆是人們在二十一世紀 的生活中,有助於處理大量的資料與從各種通訊平臺不斷湧入的媒體資訊所需具 備的能力。該概念邏輯性的整合兩種素養能力以及資訊傳播科技(ICT)素養與數 位素養,提出一個整合資訊素養、媒體素養、ICT 素養與數位素養等相關素養的 複合式素養能力,並定義:「公民具有查找、取得、理解、評估、使用,並能以 各種形式創造與分享資訊與媒體內容的能力,同時能以符合倫理道德且有效方式 來使用各種輔助工具,參與個人、專業性或社會性的活動,即媒體與資訊素養能 力」(UNESCO, 2013)。. 12.

(26) 素養教育的變遷反映時代與科技的進步,現在是重視數位與多元學習的世代, 數位素養強調人們的數位科技應用技能;而二十一世紀關鍵能力以及媒體與資訊 素養則同樣提到資訊素養、媒體素養、資訊傳播科技素養能力。由此可見現代資 訊社會公民需要具備的是更加多元,且個人認知概念與工具技能並重,才足以因 應知識社會所面臨的挑戰。. 第二節. 國外資訊素養標準的發展與內涵概念分析. 資訊素養標準是實行資訊素養教育重要的參考依據,其對於學習者所需具備 的資訊素養能力提供了明確的標準項目、範疇與指標指引。而各國出版的資訊素 養標準的內容與素養教育概念同樣會隨著時間發展,以下先介紹本研究關注的 K-12 層級的國外資訊素養標準,再針對國外與國內發表的資訊素養標準做進一 步的內涵概念分析。. 一、國外 K-12 資訊素養標準之發展 「資訊素養」是全球在資訊化時代皆重視的議題,早在二十多年前美國就已 經開始重視資訊素養教育,是由美國圖書館學會主導,帶領全美意識到以資訊素 養為基礎的教育改革之重要性(李德竹,2000;吳美美,1996)。資訊素養標準 的訂定,是為了提供各級教育單位落實資訊素養教育的參考準則,目前學齡前至 高中階段(K-12)最廣為採用的是美國學校圖書館員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es, AASL)與美國教育傳播與科技學會(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於 1998 年制定的〈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 養標準〉 (張郁蔚,2003;賴苑玲、林菁、吳美美,2009) 。美國在二十世紀末將 對資訊素養的重視化為實際行動,1990 年成立美國全國資訊素養工會(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NFIL),負責帶領推動全國資訊素養標準與教育等 活動的推行,從小學、中學、社區大學、至大專院校等各層級教育單位皆將資訊 素養教育整合到學科課程之中(Breivik & Ford, 1993; 吳美美,1996;康春枝,1997; 13.

(27) 林菁,1997),各州也參考 AASL/AECT 資訊素養標準著手進行適用於各州不同 教育層級的畢業或是課程設計參考依據的資訊素養準則,例如:Coralado 州於 1994 發表全美第一個州的資訊素養準則、Minnesota 州於 1995 年草擬該州中小 學畢業標準、Everett 公立學校以 Big6 訂定 K-12 的資訊素養暨科技課程標準(張 郁蔚,2003)。 除 AASL/AECT 於 1998 制定的資訊素養指標,國際上許多國家也已出版各 國或不同教育層級的資訊素養標準,例如:英國於 1999 與 2011 制定的〈資訊素 養七大支柱〉 、美國於 2000 年制定目前廣被大專院校資訊素養教育課程所參考的 〈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標準〉、澳洲與紐西蘭以美國高等教育資訊素養指標為 基礎於 2004 年發表的資訊素養指標、美國 AASL 於 2007 年發表的〈21 世紀學 習者標準〉、香港參考多國標準於 2004 年所出版的〈香港資訊素養架構〉、國際 圖書館聯盟(IFLA)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分別於 2006 年與 2008 年發表 的國際資訊素養標準等等(SCONUL, 1999, 2011; ACRL, 2000; AASL, 2007; Bundy, 2004;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4;Lau, 2006; Catts & Lau, 2008),由此可見 國際對於國家資訊素養教育的重視度。 根據本研究著重在國高中小資訊素養教育之探討,以下針對適用於 K-12 的 美國〈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以及與我國教育發 展背景較相似的〈香港資訊素養架構〉做介紹。 (一) 美國〈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美國 AASL/AECT 於 1998 年制定的資訊素養標準是由三大範疇、九項標準, 與二十九項指標以三階層的方式所組成,是國際間最早正式制訂的資訊素養標準, 也是許多標準制定的參考基礎。九項標準所包含的能力包括(AASL/AECT, 1998): (1)有效接近資訊;(2)批判與評鑑資訊;(3)正確且有創造力的使用資訊;(4)追尋 與自我興趣相關的資訊;(5)欣賞文學及其他創意的資訊表達形式;(6)在資訊的 尋求和知識的生產上追求卓越;(7)確認資訊對於民主社會的重要性;(8)使用資 14.

(28) 訊科技時符合倫理行為標準;(9)能以群組合作的方式追求和產生資訊。 (完整資 訊素養標準內容請參考附錄一) (二) 香港〈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香港教育統籌局(2004)參考各國出版標準,研擬香港資訊素養架構,包含 四大層面、十一項標準與三十二項指標。該標準以四大層面分類,將基本資訊素 養能力歸類在認知層面,並增加後設認知、情感,以及社會文化層面(香港教育 統籌局,2004),香港資訊素養架構的特色是多了對學習過程的後設認知能力, 以及關注自發式學習所產生的個人與資訊情感連結。(完整內容請參考附錄二) (三) 美國〈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AASL 於 2007 年出版《21 世紀學習者標準(Standards for the 21st-Century Learner)》,並於 2009 年出版《21 世紀學習者標準行動方案(Standards for the 21st-Century Learner in Action)》 以作為教學規劃指引,提出閱讀是通往世界之窗、 好奇心為學習之本、倫理行為是資訊利用必守、科技是未來就業必備、公平獲取 是教育的核心要素等概念,打破過去以資訊行為歷程為主的架構模式,著重個人 生命歷程,呈現學習是無所不在的概念(AASL, 2007, 2009)。二十一世紀學習者 標準中的四個標準項目為(賴苑玲,2013) :1. 使用科技取得各種資料,以建立 探究、批判性思考與獲取知識的能力;2. 使用資訊,獲取結論、作出明智的決 定,並在新情境中,利用知識以創造新知識的能力;3. 能分享知識、有道德的 與有建設性的參與,成為民主社會中的一員;4. 追求個人及審美能力的成長。 四個標準項目皆包括技能、行動意向、責任感與自我評估策略四個學習範疇,總 共有八十三項指標。(完整標準內容請參考附錄三). 二、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分析 本段先進行國外三個 K-12 資訊素養標準內涵概念比較,再說明我國中華民 國圖書館學會資訊素養委員會研訂的「《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國小至高中 各級學校適用(草案)」內涵概念分析。 15.

(29) (一) 國外 K-12 資訊素養標準內涵概念分析 根據本研究欲探討國高中小教育體制下資訊素養教育實踐之目的,選擇上段 介紹的三個國際上適用於 K-12 的資訊素養標準進行資訊素養內涵概念的比較。 第一部分以美國〈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AASL/AECT, 1998)為基礎,分 別列出〈香港資訊素養架構〉與美國〈21 世紀學習者標準〉與之相對應的資訊 素養指標編號,未對應到的以「X」表示,部分待討論的指標列出內容,以進行 第一步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比較,內涵概念對應結果如表 2-1(完整資訊素養標 準與指標內容請參考附錄一至附錄三)。 表 2-1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養架構、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內涵概念對應表.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標準 指標 1. 有效且 A1.1.1 能瞭解自己的資訊 有效率 需求。 的接近 A1.1.2 能理解完整的資訊 資訊 可以協助做出智慧的 決 策。. 2. 具有批 判性且 具有能 力評鑑 資訊. 3. 正確且 有創造 力的使 用資訊. A1.1.3 能有效的說明資訊 問題,表達資訊需求。 A1.1.4 知道有哪些有用的 資訊資源。 A1.1.5 能訂定適用的資訊 檢索策略。 A1.2.1 能決定資訊是否正 確、相關和完整。 A1.2.2 能區分資訊中的事 實、個人觀點和意見 不 同。 A1.2.3 能分辨錯誤和資訊 的不確實。 A1.2.4 能選擇對解決問題 有幫助的資訊。 A1.3.1 能組織資訊,應用 資訊。 A1.3.2 能將已知的知識與 未知的知識結合。.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21 世紀學習者標 內涵概念對應 準內涵概念對應 B1.1.2. X. B3.2.1. C1.1.6 閱 讀 各 種 類型的資訊資 源,以確實掌握內 涵。. B1.1.1. X. B1.1.3. X. B1.1.4. C2.2.1. B1.3.2. C1.1.5. B1.3.2. C1.1.7. B1.4.1. C1.1.5. B1.4.1. C1.1.5. B1.3.3、B1.3.4. C2.1.2. B1.4.2. C2.1.1. 16.

(30)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標準 指標.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21 世紀學習者標 內涵概念對應 準內涵概念對應. A1.3.3 利用資訊做批判性 B1.2.2 思考,協助問題解決。. C2.2.3 用 批 判 的 態度來下結論,以 證明該證據足以 做決策或結論。. A1.3.4 用適合的方式來產 B1.3.5 生和表達資訊。. C2.2.4. 4. 追尋與 自我興 A2.4.1 能搜尋 和自己生 趣相關 活、成長有關的資訊。 的資訊 A2.4.2 能設計、發展、評 估和自己興趣有關的 產 品。 5. 欣賞文 A2.5.1 有能力而且是自我 學及其 鼓舞的閱讀者。 它創意 A2.5.2 能從不同形式的資 的資訊 訊載體中獲得意義。 表達形 A2.5.3 能以多元的形式發 式 展出創新的作品。 6. 在資訊 A2.6.1 能評估搜尋資訊的 的尋求 過程及結果的成效。 和知識 的生產 A2.6.2 能修正、改善、更 上追求 新自己知識創造的過程。 卓越 7. 確認資 A3.7.1 能從不同的資訊資 訊對於 源、環境、學科文化中獲 民主社 得資訊。 會的重 A3.7.2 能尊重公平獲取資 要性 訊的原則。 8. 使用資 A3.8.1 能尊重資訊自由的 訊科技 原則。 時符合 A3.8.2 能尊重智慧財產 倫理行 權。 為標準 A3.8.3 適時負責地使用資 訊科技。 9. 以群組 A3.9.1 能與他人分享資訊 合作的 與知識。 方式追 A3.92 能尊重別人的想法 求和產 與背景,並承認他們的貢 生資訊 獻。. B3.1.2. C4.2.1 有 好 奇 心,會透過多種資 源來尋求有興趣 的事。. X. C4.2.2. B3.1.1. C4.1.1. B3.1.2. C4.2.2. X. C4.1.3. B2.3.1. C2.4.2. B2.3.3. C3.4.1. X. C1.1.7. B4.2.2. X. B4.2.3. C3.3.7. B4.2.4. C1.3.1. B4.2.4. C1.3.5. B4.1.1. C3.1.1. X. C3.3.1 17.

(31)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標準 指標 A3.9.3 能直接或透過科技 與他人合作,找出問題所 在及解決的方法。 A3.9.4 能直接或透過科技 與他人合作,設計、發展 及評估資訊成果和解 決 方式。.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21 世紀學習者標 內涵概念對應 準內涵概念對應 X. C2.1.5. B4.1.2. C2.1.5.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為國外最早出版的資訊素養標準,也是各國 資訊素養標準擬定的重要參考基礎,在此基礎下,香港與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與 其的內涵概念整體來說有很高的對應比例。而在〈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標準一的對應結果,可以觀察到〈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 養架構〉皆包含確認資訊需求與所需資訊範圍的相關指標,而〈21 世紀學習者 標準〉則未包含此部分內涵;另外,觀察 A1.1.2、A1.3.3、A2.4.1 這三個指標與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對應的內涵概念,應可以相互補充。 為瞭解〈香港資訊素養架構〉內涵概念與〈21 世紀學習者標準〉的比較結 果,第二部分再進行兩者的比較,表 2-2 以〈香港資訊素養架構〉(香港教育統 籌局,2004)為基礎,列出〈21 世紀學習者標準〉與之對應的資訊素養指標編 號,部分待討論的指標列出內容。(完整資訊素養標準內容與指標代號請參考附 錄二與附錄三)。 表 2-2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與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內涵概念對應表.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標準 指標 1.1.判斷所需資訊 B1.1.1 因應對資訊的需要,提出適當 的範圍,找出資 問題 訊所在 B1.1.2 確定所需資訊的性質及範圍 B1.1.3 確定若干潛在資訊的來源 B1.1.4 確立找尋資訊的策略 B1.1.5 收集一手或從經驗所得的數 據,藉以處理研究問題 18.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內涵概念對應 X X X C2.2.1 C1.1.4.

(32)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標準 指標 1.2.運用資訊解決 B1.2.1 運用資訊作出決定 問 題 及 作 出 適 B1.2.2 運用資訊進行批判思考及解 當決定 決問題 1.3.分析所收集的 B1.3.1 記錄、分類及管理資訊及資訊 資訊,提出新的 來源 觀點或見解 B1.3.2 以批判態度分析所收集的資 訊 B1.3.3 從所收集的資訊中建立新觀 點或見解 B1.3.4 推論、聯繫並得出結論. 1.4.以批判態度評 估資訊,將新概 念與本身知識 融匯貫通 2.1.明白資訊處理 是耗時費力、不 斷重覆的過程. 2.2.計劃及監控 探究的過程 2.3.反思及調控探 究的過程. 3.1.明白自主閱讀 增 添 個 人 樂 趣,有助終身學 習 3.2.明白資訊處理 技能及獲取資 訊的自由是知 識型社會持續 發展的關鍵.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內涵概念對應 C2.3.3 C2.2.3 X C2.2.3 C1.1.3. C2.1.1 C3.2.1 能在正式和 非正式的場合發表 B1.3.5 清晰表達其觀點、意見及感受 自己的想法 以展現 領導能力和自信 B1.4.1 判斷資訊是否準確、合適及全 C1.1.5 面 B1.4.2 將新概念融入其知識基礎及 C1.1.2 價值觀 B2.1.1 意識到找尋資訊的過程需要 循序漸進,並往往在搜尋過程中出現 C1.2.5 變化 B2.1.2 了解資訊處理需要時間、勤勉 及實踐 X B2.2.1 化繁為簡,將複雜的任務/問 題細分為容易處理的部分 X B2.2.2 確定可行的重點及時間表 X B2.3.1 反思探究過程,確定有待改善 C2.4.2 的範圍 B2.3.2 制訂複習、提高及更新本身知 C3.4.1 識的策略 B2.3.3 檢討資訊尋找過程,並在必要 C1.4.1 時修訂搜尋策略 B3.1.1 享受休閒閱讀的樂趣 C4.1.1 B3.1.2 因應個人能力及興趣,物色及 C4.1.4 篩選合適的材料 B3.2.1 明白準確而全面的資訊是作 C1.1.6 出明智決策的基礎 B3.2.2 明白自主學習能力有助終身 學習 X 19.

(33) 〈香港資訊素養架構〉 標準 指標 B3.2.3 明白獲取資訊的自由對知識 型社會的重要性 4.1.積極投入求學 B4.1.1 與他人分享知識及資訊 社群,增進知識 B4.1.2 在群體中通力合作,共同追求 及創造知識 4.2.瞭解及尊重使 B4.2.1 明白價值及信念是資訊的基 用 資 訊 的 道 礎 德、法律、政治 B4.2.2 瞭解及尊重公平獲取資訊的 及文化意義 原則 B4.2.3 瞭解及尊重知識自由的原則 B4.2.4 遵守有關獲取及使用資訊資 源的法律、規例、機構政策及社會規 範. 21 世紀學習者標準 內涵概念對應 C3.3.7 C3.1.1 C2.1.5 X X C3.3.7 C1.3.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觀察〈21 世紀學習者標準〉內涵概念未對應到的部分,除沒有資訊需求與 所需資訊範圍確認的相關指標外, B1.3.1 顯示〈21 世紀學習者標準〉不含資訊 資源的管理與記錄,B2.2.1 與 B2.2.2 顯示〈21 世紀學習者標準〉雖有 C2.2.1 資 訊搜尋策略的運用,但沒有專題規劃所需的計畫監控相關內涵概念,而與「B3.2.2 明白自主學習能力有助終身學習」的對應顯示雖然〈21 世紀學習者標準〉中不 斷強調個人興趣與自我學習培養的指標,以及包含「C 1.2.7 持續追求新資訊, 以增加廣闊的視野」等強調持續學習的指標,但沒有明確提及有助未來終身學習 這項資訊素養能力培養最終目的的內涵概念。 2009 年發表的〈21 世紀學習者標準行動方案〉其資訊素養標準結構一改過 去以資訊行為歷程為主的模式,重視個人生命歷程中學習興趣與自我學習能力的 培養,標準內容包含獲取資訊、應用資訊、分享與社會責任,以及自我成長等部 分,且並重技能、行動意向、責任感,與自我評估策略四個範疇,相較於〈中小 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養架構〉在自我反省與個人成長部分有 詳細的指標描述,整體來說可以更完善的描述出二十一世紀的 K-12 學習者所需 要的資訊素養概念內涵。因此本研究後續所進行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分析主要是 20.

(34) 以〈21 世紀學習者標準〉(AASL, 2009)的架構與指標內涵為主,並根據上述兩個 部分的分析,斟酌增加或補充〈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養 架構〉中的內容,以期完備本研究所談論的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增加的資 訊素養內涵概念包括〈香港資訊素養架構〉中確認資訊需求、記錄與管理資訊、 專題規劃所需要的化簡為繁與排定時間表的能力,以及從培養自我學習達到終身 學習能力培養的目標,羅列上述增加的資訊素養指標代號與內容:D1.1.1 確定所 需資訊的性質及範圍;D2.1.3 記錄、分類及管理資訊及資訊來源;D2.1.1.化繁為 簡,將複雜的任務/問題細分為容易處理的部分;D1.4.1 確定可行的重點及時間 表;D4.2.3 明白自主學習能力有助終身學習。另外,也參考兩個標準的內容,在 D1.1.7、D2.2.3、D3.2.1、D4.2.1 這四個指標補充資訊素養內涵概念,例如 D1.1.7 是將「C 1.1.6 閱讀各種類型的資訊資源,以確實掌握內涵」補充上「A 1.1.2 能 理解完整的資訊可以協助做出智慧的決策」以強調掌握多元與完整資訊可協助瞭 解內涵。 茲以〈21 世紀學習者標準〉(AASL, 2009)架構的四個標準項目、標準項目區 分的四大範疇,以及指標內容為基礎,並斟酌增加或補充〈中小學生學習資訊素 養標準〉與〈香港資訊素養架構〉的內容,整理「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表」 (完 整內容請參考附錄四)作為本研究後續分析之參考。 (二)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內涵概念分析 國內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資訊素養委員會(2014)於 2014 年 11 月 10 日研 訂「《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國小至高中各級學校適用(草案)」,包含六項 標準、十九項子標準,與提供國小至高中循序式教學內容參考的一百八十八項能 力指標,此標準的內容結合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與國際已出版之資訊素養標準及指標內容,並參考 Bloom 的認知程序與 Big6 步驟,再參酌國內資訊素養教育發展之需求所研擬, 希望提供全國各級學校及公共圖書館推動資訊教育教育之參考。標準及能力指標 21.

(35) 內容包含圖書資訊應用之學習素養、圖像媒體之識讀素養,以及電腦網路之科技 素養等三大面向,提出的六項標準為:(1)能確認資訊的需求及範圍;(2)能有效 地獲取所需的資訊;(3)能批判性地評鑑與使用資訊;(4)能有條理且合理地統整 資訊;(5)能瞭解資訊使用對於社會各方面的影響;(6)能不斷且有創意地追求資 訊以達成終身學習。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草案的六項標準與整理的國外 K-12 資訊素養 標準所強調的重點一致,而在子標準與能力指標的部分著重點則略有差異,以下 列出比較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國小至高中各級學校適用(草案)」 的子標準與研究者在上段整理的「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表」 (完整內容請參考 附錄四)兩者相對應的內涵概念如表 2-3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表 2-3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與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表. 《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 標準 子標準 1. 能 確 認 資 1-1 應用文字或圖像組 訊的需求及範 織發展主題的範圍和 圍 架構 D1.1.1 確定所需資訊的性質及範圍。 1-2 瞭解不同型式的 D1.1.7 能理解完整的資訊可以協助 資訊類型 做出智慧的決策。閱讀各種類型的資 訊資源,以確實掌握內涵。 1-3 依照需求或主題 D1.1.5 找尋、評估,及選擇合適的資 選擇適用的資訊來源 源來解答問題。 2. 能 有 效 地 2-1 取得適當的圖書館 D1.1.8 蒐集不同來源的資訊,並能識 獲取所需的資 相關資訊 別不同觀點與偏見。 訊 2-2 取得適當的新聞 D1.2.3 能使用多元的資源和格式以 圖像媒體相關資訊 展現創造力。 2-3 取得適當的網路相 D2.2.1 使用資訊策略靈活的運用各 關資訊 種資源,並在無法訂出清楚的結論時 適時尋找其他額外資源。 3. 能 批 判 性 3-1 提取資訊中的重點 地評鑑與使用. D2.1.1 化繁為簡,將複雜的任務或問 題細分為容易處理的部分。 22.

(36) 《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 標準 子標準 資訊 3-2 推論資訊中的關聯 D2.1.2 運用批判性的 思考技巧 (例 性 如:分析、綜合、評估、組織)持續 進行對資訊與知識的尋求研究,以架 構新的理解,得出結論,並創造出新 的知識。 3-3 詮釋整合資訊中的 D2.2.3 用批判的態度來下結論,以證 觀點 明該證據足以做決策或結論,協助問 題解決。 D2.3.1 能將資訊組織後的概念理解 與真實世界連結。 3-4 比較評估資訊中的 D1.1.6 根據資訊的正確性、有效性、 內容 符合需求性、重要性,及社會與文化 脈絡來評估篩選過的資源中所得到 的資訊品質。 D1.2.4 維持質疑所有資訊之正確性 和準確性之批判態度。 4. 能 有 條 理 4-1 將新舊資訊重新 D1.1.3 學習新知同時能與過去所學 且合理地統整 彙整以創造新成品 連結。 資訊 D2.1.2 運用批判性的 思考技巧 (例 如:分析、綜合、評估、組織)持續 進行對資訊與知識的尋求研究,以架 構新的理解,得出結論,並創造出新 的知識。 4-2 能符合倫理規範來 D2.3.3 使用有效的資訊與合理的結 整合資訊 論來做符合倫理的決策。 5. 能 瞭 解 資 5-1 瞭解資訊使用對於 訊使用對於社 經濟方面的影響 D3.4.2 評估學習產品的品質和效益。 會各方面的影 5-2 瞭解資訊使用對於 D3.1.5 將所學與社會議題連結。 響 民主社會的影響 D3.2.2 以參加學習活動和在團體討 論中貢獻問題與想法的方式展現社 會責任。 D3.3.3 使用資訊和知識技能與處置 方式來從事對於大眾共同關心的議 題之公開對話與辯論。 D3.3.6 以民主的價值觀來使用資訊 和知識服務。 5-3 瞭解資訊使用對於 D1.3.1 尊重創造者與生產者的版權 法律的影響 與智財權。 D1.3.3 在蒐集與使用資訊時能遵循 倫理與法律規範。 23.

(37) 《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 標準 子標準 5-4 瞭解資訊使用對於 文化的影響 6. 能 不 斷 且 6-1 追求個人興趣並與 有創意地追求 外界連結 資訊以達成終 身學習.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對應. X D1.1.2 應用搜尋知識來尋求主題學 科,並能與生活結合。 D2.3.1 能將資訊組織後的概念理解 與真實世界連結。 D4.1.1 閱讀、觀看、聆聽有興趣的 事,並重視個人成長。 D4.1.2 廣泛閱讀,並能連結個人、世 界與過去所讀過的書。 D4.1.5 連結想法與個人興趣、隱性知 識,和經驗。 6-2 與他人合作以創造 D2.1.7 與他人合作並交換想法、發展 新資訊 新的認知、做決策,並解決問題。 6-3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D1.2.7 持續追求新資訊,以增加廣闊 和習慣 的視野。 D4.2.3 明白自主學習能力有助終身 學習。.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針對上述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與國外 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整合 對應結果,以下說明研究者的四點觀察。 1..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較具體描述圖書資訊與圖像媒體之應用能力 國內標準針對圖書資訊與圖像媒體之識讀與應用能力有較多的著墨,而國外. 標準則偏向以概略性的方式詮釋整體資訊應用能力,例如國內標準「2. 能有效 地獲取所需的資訊」,子標準列出圖書館、新聞媒體,與網路三種資訊資源或管 道的獲取能力,而國際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則是以使用「多元」 、 「不同來源」的資 訊資源來詮釋。 2..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重視國家文化與資源之認知 國內標準「5. 能瞭解資訊使用對於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子標準「5-4 瞭解. 資訊使用對於文化的影響」列舉著重地方、國家文化與數位典藏機構等認識與資 源應用之指標,而國外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則未在此部份做著墨。 24.

(38) 3.. 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重視閱讀理解與關聯性推論 國內標準「3. 能批判性地評鑑與使用資訊」,子標準「3-2 推論資訊中的關. 聯性」指標包括理解閱讀資料因果關係、關聯性推論與情節預測等等著重閱讀理 解及邏輯性推論的概念,國外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則未對此有如此詳細的指標。 4.. 國外資訊素養標準重視自我探索與反思而國內則缺乏相關指標 觀察國外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在以 AASL(2009)為架構組成的標準項目「4.. 追求個人及審美能力的成長」內涵概念,包含二十三個指標,來羅列人們在興趣 培養、個人認知、自我學習與生活連結等能力,並在四個標準項目的自我評估策 略學習範疇反覆強調反思與思考改進的能力,而這部分自我評估策略以及個人認 知的相關指標則是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所缺乏的。 上述觀察可以看出國內資訊素養標準及能力指標因涵蓋教師在閱讀與圖書 資訊教學現場的實踐經驗,點出閱讀理解、關聯性推論和國家文化資源認識等適 用於國內教育環境的能力,可提供教育者較清楚的教學指引;而在媒體與資訊素 養提出的複合式、多元素養能力培養的觀點下,具體針對圖書資訊與圖像媒體素 養能力的指標描述可能也會略缺乏彈性,為更廣泛的分析出我國教育體制下政策 與課程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故仍以本研究整理的以 AASL(2009)四個標準項目 為基礎架構的「K-12 資訊素養內涵概念表」為參考。但各種標準對於國內資訊 素養教育環境來說,都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與努力方向。. 第三節. 我國資訊教育相關政策與資訊素養內涵概念分析. 資訊教育是因應資訊化社會的衝擊,各國政府致力推行的一種教育政策轉變。 資訊科技的發達,除了帶來生活的便利外,人民的資訊概念與能力也會影響到國 家的競爭力與發展,無國界的地球村概念更使其演變為全球關注的議題。我國在 資訊教育的施行上不落人後,國內資訊教育的推行與國外先進國家一樣,是由上 到下、由大學開始至小學漸進式的發展,國內學者對於近三十年的資訊教育政策 25.

(39) 發展已有完整的整理(何榮桂,1998;何榮桂、韓善民,1997;張臺隆,2012)。 本節依本研究著重的國內資訊教育課程,以年代順序概述全國性資訊教育相關政 策,並分析其中的資訊素養內涵概念。. 一、資訊教育相關政策發展 「資訊教育」可以泛指為與資訊有關的課程、教學、師資培育等教育措施 與活動;狹義來說則是指電腦教育(何榮桂,1998)。我國資訊教育是由大學、 中學、小學,至國家普及化,由上到下的推展開來。最早資訊教育課程的開端是 從國立交通大學開始 1960 年設立國內第一個計算機研究學程開始,並於 1961 年引進國內第一部計算機,計算機學程與設備的引進,開啟國內以電腦從事教學 研究的先河,隨後的二十年間,各大學也跟進並建置學校電算中心(何榮桂,1998; 何榮桂、韓善民,1997)。 1982 年行政院成立「資訊教育推動小組」,我國資訊教育開始有計畫的向 下推展。同年,教育部選 12 所高中進行電子計算機教學實驗,開啟我國在中等 學校實施資訊教育之端。1983 年高中開設電腦選修課程,而國中也在 1994 年公 布、1997 年實施的國民中學新課程標準將電腦課程列入必修(吳正己、張啟中、 陳敏惠、賴皇觀,1998),此項教育政策也讓我國資訊教育正式進入全民化。各 級學校電腦教育的教學目標,考量學生知識發展與需求略有差異:國小著重讓學 生瞭解電腦與生活的關係,以及具備簡易電腦操作能力;國中重在培養學生應用 電腦基本技能及正確使用資訊的態度和習慣;高中則主要在學習電腦科學的概念 及原理,並培養學生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能力(何榮桂,1998),茲將三個學習 階段的資訊課程實施時程與教育目標整理為表 2-4。 表 2-4 高中與國中小資訊課程實施時程與教育目標. 校級. 頒布日期. 實施學年度. 課程名稱. 高中. 1995. 1998. 電腦. 國中. 1994. 1997. 電腦 26. 教育目標 學習電腦科學的概念及原理, 培養學生應用電腦解決問題的 能力。 培養學生應用電腦的基本技能.

(40) 國小. 1993. 1996. 團體活動. 及正確使用資訊的態度與習 慣。 讓學生了解電腦與生活之關係 及簡易電腦操作以增進使用電 腦之樂趣。. 資料來源:何榮桂(1998) 。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願景。資訊 與教育,68,2-13。. 1994 年教育部編訂《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作為國民中學電腦課程的教材綱 要,國一至國三共包含 12 個主題:人與電腦、認識電腦、文書處理、應用軟體、 作業環境、電腦繪圖、電腦倫理、程式語言、資訊管理、電腦的發展、多媒體電 腦,與網路與通訊(教育部,1994,頁 333-339,轉引自何榮桂,1996) ,此階段 的資訊教育課程內容著重在電腦基本概念、使用倫理與進階軟體技能的能力培養, 也就是電腦素養能力。 1998 年教育部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後,我國電腦 教育延伸至國小,在教學上也更加重視資訊融入。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需要具 備三個基本的條件:在教學環境上需普及電腦與網路相關資訊科技教學設備;師 資上需要有基本資訊素養與融入教學技巧的教師;而學生在此資訊融入教學的環 境上,也需要透過課程學習基本的資訊能力(何榮桂,2001) 。而這也是公布「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後,政府不斷在努力推動與建置的目標。 教育部電算中心於 1997 年 7 月開始推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規劃 未來的十年教育建設。該計畫於隔年 1 月修訂,內容包括延續 1993 年至 1997 年的「改善各級學校資訊教學計畫」與 1992 至 1997 年的「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發 展及推廣計畫」 ,並整合 1997 年開始的「TANet 到中小學計畫」 (教育部,1997; 何榮桂,1998、1999) 。同時 1999 年教育部因應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訂定的「擴 大內需方案」加速資訊教育基礎建設的進行,於該年追加預算 64 億 7 千萬元, 輔助國中、小學購置電腦軟、硬體設備,及網路建置,並加強在職教師資訊應用 能力培訓、充實教學軟體資源,也提前完成中小學電腦教學環境之建置,推動應 用資訊科技以改進各學科教學品質,以至於能夠提早兩年實現基礎建設計畫第一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eachers can use assessment data more efficiently to examine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to share information about learning progress with individual students and their

for their future under the three-year junior and three-year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more frontline teachers and educators realise the importance of career and life

● 使用多重準則(例如清晰度、準確度、有效性、是否及

2003 年4月1日(愚人節),就有一名少年因發佈虛假《明

試驗計劃」 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組 香港大學

探討: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類別二:一般的資訊素養能力 識別和定義對資訊的需求.. VLE Platform – Discussion 討論列表 Discussion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我們自 2013 年 10 月起,在教育局「教科 書資訊」網頁 (www.edb.gov.hk/text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