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歷史責任,更挑戰基於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願景的整個人類社會。
四、 當代環境主義
再從宗教或傳統東西方信仰中追尋永續的根源可以很有趣地發現,雖然 當代環境主義始於 1960 年代,其思想真正擴及至世界每一個角落卻是在 1980 年代才真正開始。現今,人類有足夠的能力製造大量的資訊,其超大 的資訊量已遠遠超過人類本身可吸收消化之程度。 (Senge,1990)。無論從 宗教如猶太教(Judaism )或基督教 (Christianity)角度或傳統的信仰 當中,或從夏威夷人(Hawaiian)思想中,都可看出人類與自然平等的以及 平行對等的關係。夏威夷的傳統思想更將大自然視為有生命的系統,就如同 人類是有其生命週期一般。 (Dudley,1996)。同樣的,印地安人(Lakota Indian)認為世界各地沒有所謂的〝空〞地(emptiness)即使在天空中也 沒有虛無的地方,生命現象處處皆是,包括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每個物 件都充滿著生命。 (Mathiessen,1984)。從非洲人觀點宇宙既是看得見的同 時也是看不見的,既無終點線更無界線(Mbiti,1996)。不同的事件在大大 小小的場域中來來回回的穿梭。從非洲人傳統的觀點來看,人類並非是宇宙 的主人,而是宇宙的朋友、互利者及使用者。人類必須與宇宙和諧共存遵守 大自然、道德的以及神秘的的法則(Mbiti,1996)。如果人類過度的攪亂這 一切和協,如此一來,就這一切後果最大的承受者仍是人類本身。
顯示更多
164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