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國文學「時間」意識的誕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實踐之上。屈原詩篇不但是第一部個人意義的詩,而且詩歌中那主要的「情」

─「抒情自我」,還建構出了詩時間的起源和主觀時間。150

本節將以陳世驤探討詩人屈原〈離騷〉與〈九歌〉作品之論述作為論述主軸,

期能看見「抒情」在《楚辭》中的流衍。

一、中國文學「時間」意識的誕生

「時間」可以說是世界萬物的內在規定 。沒有「時間」的規定,萬物是不存 在的,就如人都有出生與死亡時間 ,樹有生存年限,地球也是存在於一定的時間 裏的物體。又「時間」是變化的必要條件和表現形式 ,變化會在一定的「時間」

裡發生,若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世界和萬物就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從文 學的表現上來說,「時間」並非不可逆轉的流逝,除了表示「現實的時間」,也就 是我們一般所謂的時間之外,也可以是一種「抽象的時間」,用以指過去、現在或 將來。151

在人類歷史上某些劇烈變動的時 代裡,在詩歌文學、哲學或宗教文獻上,都 可能曾經出現「時間」與「存在」的不安意識。在這裡,我們會發現「時間」是 很銳利地被人所感覺,是被一個內心搖動之人物所處理 。

它不再僅僅是客觀的時間 ,不再是被認為理所當然的 ,被用來計算的,被 用來漠然地思考的。它帶上無限的個人色彩、變成了一個如鬼魅般不斷作 祟的意象,一個對一去不回的力量的心靈投注處;在其中,自我的靈魂不 斷地纏結其上,希望對峙著另一希望 ,彷彿互相摔角相鬥。在詩人而言,

這鬱結的經驗產生了最深的感慨 ,籠罩於其詩中,或潛藏於其宗教、道德 的思維的底層。152

在古代,不論是西方或是中國,大致上都是將「時間」視作客觀的實體,但是在

150黃錦樹,〈抒情傳統與現代性:傳統之發明,或創造性的轉化〉,《中外文學》第三十四卷,第 二期,2005 年 7 月,頁 167-168。

151 所謂的「時間」,本文採取一般的理解,即字詞本身帶有明確的時序意涵 ,如過去、現在、未 來,會引起人心理的時間感受 ,如延續、遺忘等,可以將之分析解釋 。許又方〈以「時間」

作為〈九歌〉詮釋的進路〉說法,《淡江中文學報》十四期,2006 年 6 月,頁 34。

152 陳世驤著,古添洪翻譯,〈論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頁 52。

153 十六世紀中古歐洲人對「時間」的覺察尚未出現之前,「時間」無論是希臘文「Xpbvos」或是 拉丁文「tempus」,在西方早已經是牢牢建立且清楚被界定的概念 。有的思想家將「時間」視 為幾何圖形,柏拉圖則稱「時間」為伴隨「永恆」的「式樣」,亞里斯多德稱「時間」為「一 線或平面的實體」,奧里利亞斯(Marcus Aurelius)把「時間」看作是「河」,把諸事物一一帶走。

許多古代的思想家甚至於是早期的基督徒 ,其對於「時間」的說法雖然各有差異 ,但可見其 皆有一共同點,都是用客觀態度來看待「時間」「時間」是客觀的被覺察,被當作是一實體,

不是「時間與自我」的相互對峙。陳世驤,古添洪譯,〈論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

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 2 月,頁 54。

154 中古歐洲學者布利特(Georges Poulet)於其“Etudes surle temps humain”〈人的時間之研究〉文中 言:「基督徒無休止地感覺著時間猶如一洪流 ,流過其血肉之軀,穿越其心靈」在其毫不動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言、哲學上,均有所不同,但一開始表現在中國詩歌上多是特定的 、固定的與歸 一的意義。我們可以發現古代中國很少以抽象形態來處理「時間」,大多是將「時 間」視作客觀的實體,這可以從眾多古代典籍中 「時」字的意義發展得到印證 。

「時」字,最早在商代的甲骨文字體為 「 」,古代的發音為「diag」,是由 chih(ㄓ)和 jih(日)所構成。「ㄓ」意指「那個」,被置於「日」之上,從這字出現於 不甚多的甲骨文的用法上來看,「日」的圖樣表示「日子」,「時」字表示時間上的 某一定點或某一部分,在龜裂的甲骨文上現存的幾個片斷 ,以及仍相連貫的句子 當中,「時」字解作「那天」,意義應是最完整的。156雖然「時」字在甲骨文解作

「那天」意義很完整,但這用法是否就是這個字的全部 ?「ㄓ」字是它的讀音,

也是主要成分,它是一個很清楚的圖樣 ,「一隻腳在地面上」,可以有「止步」或

「舉步」,當這獨體字組成複體字時 ,也必然包含著兩種意義。157,所以「時」

字在甲骨文裡意指為「那天」,為時間當中一個特定的點或段,也可說是「腳置於 某一時間點上,太陽在運轉」,暗示具有動力的意味。當「時」字體最初被創造出 來時,應是一種直覺的想像,但可以較明確知道此字是有意指「時間上的某一點」, 並保有時間移動的意義 。

陳世驤探討「時」字,以「時」字在許多代表某一點時間或某一段時間的字 彙中,是發展成一個高度抽象的概念 ,用以代表一般的時間,可作為囊括一切的 運轉與力量。「時間」發展成高度抽象概念,到了詩人屈原的作品當中,成為詩篇 中一切的統領,充分展現人內在深沉力量,特別是屈原的悲愴性。158

然而,在屈原之前,「時」字是如何被使用?首先,在《詩經》中「時」大概 出現了四十三次,它大部分被解釋成「是」,意指為「那個」或「它」;或者成為

「是」的引申意,意指「對」或「善」。159雖然解釋是如此,但陳世驤認為並不 能以此認定《詩經》中的「時」與「是」有完全相同的意義與用法 。先從讀音來 看,「是」古音「dieg」,與讀作「diag」的「時」字並不相同;再將「時」和「是」

從上下文意中分開,發現《詩經》的「是」意指「那個」、「它」以及引申意「對」,

156 對於「時」字的解釋,陳世驤選取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之說法。陳世驤著,古添洪譯,〈論 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 2 月,頁 56。

157 陳世驤對於「ㄓ」的探討說明,可見〈中國詩字原始觀念試論 〉一文。在本章第一節對於「詩」

字探討亦已論述過。

158 陳世驤著,古添洪譯,〈論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 2 月,

頁 56。

159 陳世驤著,古添洪譯,〈論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 2 月,

頁 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共出現有一百二十五次 ,此字的本義原來就是如此,且「是」也同樣出現在有

「時」的詩篇當中。由此可知,「時」字並非單純在注釋上與「是」字相同,當出 現在不同的上下文意裡時 ,「時」字應該有更重要的意涵。

其次,從「時」字於《詩經》詩歌中所使用的情形來看,「時」字在《國風》

裡只出現一次,由《小雅》到《大雅》則使用逐漸增多,一直到《周頌》當中使 用得最多。為何會有如此差異的現象出現?因為從《詩經》的《國風》、《小雅》、

《大雅》,再到《頌》,這四類型詩歌按照其順序是愈來愈關注於正式 的、慶典的 場合,也愈來愈涉及國家和歷史的重要事件,他們對於神聖的宗教情懷愈來愈明 顯,並且與嚴肅的祭禮、崇拜、巫術、神聖相聯接,因此以《頌》當中「時」字 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不論「時」字是解釋為「那個」或「它」,或是作為一種 屬性,意指「對」或「善」來評述前面的「那個」或「它」,我們都不可忽略這個 現象。

從「時」字於詩歌中上下文裡的使用情形來看 ,陳世驤認為可把「時」字在

《詩經》中的用法歸類成三大類型。第一類:將「時」字解作「那個」或「這個」,

在詩歌當中作為指示代名詞,可解作「那裡」或「這裡」,或者可以粗略地翻譯作

「它」。第二類:「時」字解作「善的」或「對的」,作為屬性形容詞,可解作「適 合的」或「美好的」。第三類:「時」字作為指示代名詞,或作為屬性形容詞,它 都是關乎一特殊事件的。不論,這「時」字是簡單地被註釋為「是」或「它」,亦 或者是「對的」或「好的」,它的含義都不再如此的單純,是強烈地有著符兆或神 佑的意味,為某些場合的個人,或國家、民族的命運而祈求。160

《大雅 生民》:

厥初生民,時維姜嫄。……載生載育,時維后稷。161

陳世驤以為此處所使用的 「時」字,根據其所處的位置及建立起來的注釋 ,可知 是作為代表詞,「那就是姜嫄」,「那就是后稷」。雖然在這裡的「時」字雖然作為 代名詞使用,解作「那個」,代指神聖周民族始祖后稷,是由相傳女族神姜嫄和帝 俊人神相交而生,但它所代表的是在命運與時間有關事件裡所扮演的人物 。由此

160 陳世驤著,古添洪譯,〈論時:屈賦發微〉(上),《幼獅月刊》四十五卷二期,1973 年 2 月,

頁 56-57。

161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台北市:藝文印書館,1955 年,頁 583。以下《詩經》引文,

皆以此版本,不再另標注出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知,《詩經》中的「時」字帶有時間與及命運的意義,只是在註解中簡化成一個 代名詞。又《大雅 公劉》:

陟則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

既景迺岡,相其陰陽,………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時」字在此解釋為「這裡」,是人民「處處」定居、「廬旅」寄居的地方,意思 是公劉為人民找尋安頓的地方 。「時」字用以代表「這樣的地方」,是人民所希望 找尋的土地,富有時運。又詩中「相其陰陽」、「度其夕陽」,度量日影及土地的動 作,都具有著預言或占卜之意思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大雅 緜》: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玆。

其中的「時」字解釋為「善」或「適宜的」,作為形容詞,用以形容前句「爰始爰 謀,爰契我龜」的占卜吉凶,蘊含明顯的巫術意味。以上,關於周民族選擇建國 地點以及早期遷徙的兩首詩篇中的「時」字,不論是作為代名詞或者形容詞使用 , 卻都隱含著巫術的意味在其中 。

又如《小雅 楚茨ˊ》中:

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孔惠孔時,維其盡之。

可把這幾行看是作祭祀者的歌唱 ,在祭祀典禮結束之時感到神的讚賞 ,一切都說

「好」。162類似的例子還有《大雅 生民》中: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ˇ時。

詩歌的結尾,描寫著祭祀的工作,將五穀煮好,肉擺設好,羊烤好,並且一一盛 在祭祀器皿中供奉。「時」字在此可解釋為「好」,祭祀中神大悅,「胡臭亶時」意 指供奉祭品之氣味如此好。

詩歌的結尾,描寫著祭祀的工作,將五穀煮好,肉擺設好,羊烤好,並且一一盛 在祭祀器皿中供奉。「時」字在此可解釋為「好」,祭祀中神大悅,「胡臭亶時」意 指供奉祭品之氣味如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