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中國詩歌中的「自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中國詩歌中的「自然」

在中國文學中,當語言文字不足以具體描繪主體自我之經驗時 ,多會用一些 象徵方式來表達主體美感經驗,用以擺脫不必要的詞藻裝飾 ,省略不必要事物的 敘述,著重在追尋一種能在剎那間產生動人的力量 、給人一個完美詩的經驗 。然 而,為了要在極短時間內產生這樣感動人的效果 ,所以詩人所選取的主題素材往 往是日常生活經驗中熟悉而且普遍的景物 、人物或事件。正因為這些普遍的事物 都是那麼平凡易見,所以更顯出其重要性。「抒情詩」中最常見的就是選用明月 、 落花等鮮明的自然景物 ,用以表達日常生活經驗中的主觀情感 。西方文論學家也 曾以「主題與顯現」(theme and epiphany)的理論提出相同的看法,認為人類的主 觀情感,時常透過日常生活經驗中的主題來呈現 。304

然而,詩歌中的「自然」是指什麼?其實「自然」是一個涵蓋廣闊且抽象的 名詞,當我們提到自然時,可以立刻清楚地想到無數具體的事物 ,如植物花卉、

日月星辰、飛禽走獸、山川湖泊等,或許只要詩歌當中出現了這些自然景物 ,彷 彿都會讓人有點詩意盪漾的感覺 ,但是最終的結果,都只是濫用這些自然之物的 名稱,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自然詩歌 。因此,在中國文學傳統上,並不是對於自然 界事物描寫的愈多,就是最優秀的「自然」詩歌。那麼,我們就要繼續追問什麼 樣的詩歌才屬於「自然詩」呢?「中國詩歌中的自然」又是指什麼?

在評斷詩的價值時,我們似乎應該認清「自然的」(natural)詩與「自然主 義的」(naturalistic)詩是迥然不同的。求其自然是中國詩歌準繩中的最高 理想。305

陳世驤特別提到,在評論詩歌之時,必須知道「自然的」詩歌與「自然主義」詩 歌二者是完全不相同的 ,真正的自然詩歌是追求自然的 ,這麼說還是很抽象,究 竟該是怎樣的詩呢?具有什麼特徵可以去分辨 ?

一般而論,我認為中國詩有一種顯著的特徵 ,那就是自然與人生的「高度 的」交織交融。…我們發現這種現象不但普見於中國詩的習用辭彙之中 , 而且普見於中國詩的章節及結構。306

304 蔡英俊,〈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抒情的境界》,頁 103-104。

305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頁 119。

306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頁 120。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或許可以稱為「人神同形同性論」(physiomorphism)。陳世驤並不區 別二者有何不同,因為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類 ,有時亦有重疊之處,都足夠可以說明自然與

310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頁 120-1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又如:在中國文學中,以月亮這一自然景物來表達人類生活的例子也很多 。 其中,拿月亮與人類生活中常見的扇子相聯結是中國文學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 , 像是漢代班婕妤〈團扇〉311詩:「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 如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當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 情中道絕。」團扇在夏季雖受主人喜歡 ,然而卻因為自己恩寵難以持久而常常擔 心恐懼,因為轉瞬間秋天即將來臨 ,涼風吹走了炎熱,也就奪去了主人的寵 愛,

到時團扇將被棄置在竹箱裏 ,與主人的恩情也就斷絕了 。詩句中描述女人被有了 新歡的丈夫冷落的心情 ,透過扇子表達不要像秋扇之見捐 ,希望愛情能夠如圓滿 的明月那樣圓滿。到了後來,滿月與團扇之比喻就愈來愈直接 ,幾乎相互代用,

不再區別了。再如白居易〈白羽扇〉詩中有「引秋生手裡,藏月入懷中」之句,

這些都可以算是使用人類日常生活中常見之扇子將月亮給生活化了。詩仙李白〈雨 後望月〉:「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則是以人體器 官來描述月光之下均整個景象 。312這些也都是中國詩歌中自然與人生高度的交織 與融合的例子。

此外,描寫自然景物用表現人生享樂之感也是中國詩歌中常見的手法 ,詩人 則是常常運用食物和衣飾來形容自然事物,如:註釋《詩經》的《爾雅》中有「甘 雨時降,謂之醴泉」之句,將及時之雨水稱為人們所喝之酒 ;南朝梁代庾肩吾詩 中有「濕風含酒氣」之句;唐代柳宗元則言「味兼飴醴,芳襲椒蘭」認為露水和 酒一樣味甜;宋代蘇軾則說:「但覺衾裯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將雪喻為鹽 別有一味。中國的詩人也常以以親暱的口吻描寫自然之景物 ,彷彿自然就是衣飾 棉被,如「一條繡帶朱天腰」將天上彩虹描寫為腰帶,「一床明月蓋歸夢,數尺白 雲攏冷眠」將明月、白雲喻為睡眠所蓋之棉被等。其他,像是將女人與花朵聯結 , 用以比喻外貌、品德、行為等,或是用其他動植物比喻人等 ,如元稹詩中「海樓 翡翠閑相逐,鏡水鴛需暖共游」,為了鼓勵妻子與其共同出遊,就把他們自己比做

「鴛鴦」;杜甫詩句言「鴻雁影來連峽內,鶺鴒飛急到沙頭」,歡迎兄弟一家人乘 江舟抵達時,將自己比喻成「鶺鴒」,這些都是拿自然之物來象徵人之例子 。

上例都說明了中國詩歌中自然與人生之融合 。陳世驤說,或許這些例子無法 代表所有中國詩歌,在其他文化文學裡也可找到類似例子 ,也可能被認為是低級

311 〈團扇〉在《昭明文選》中作〈怨歌行〉。唐代蔣防《霍小玉傳》中有:「但慮一旦色衰,恩 移情替,使女蘿無托,秋扇見捐。」「秋扇見捐」的成語就是由此造出 ,後皆用以比喻女子失 寵而遭受冷落。

312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頁 1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感官經驗,而不見得適合放入於詩歌,但就中文與中國的文學來說 ,這這就是中 國詩歌中主要的特色,其所表現出的涵義都是豐富且深刻的 。313

我們不難想像人生與自然界的生物之間的交融和相互象徵的程度 ,以致於 中國詩歌更因充滿奇異的生活而顯得五彩繽紛 ,借用一位現代中國詩人的 話,簡直「濃得化不開」。314

陳世驤透過天體宇宙、日月風霜雨露、大地中的動植物等自然景物之詩歌類型 , 說明了中國詩人與自然之間是如此密切交織交融 ,且不僅僅是簡單地 以客觀的態 度描寫、表現自然,而是「使我們化身為自然,也使自然化身為我」315,讓我們 直接體會接觸自然,並與自然融為一體。正因為中國的詩歌具備了自然與人生高 度交織交融的特殊現象 ,讓人與自然以獨特的方式發生了作用 ,所以詩人透過詩 歌所表達出的情感才更顯豐富與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