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嚴羽的「盛唐」規範系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94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很難使人體會到「唐詩」的真正優點,故而,也就無法徹底挽回「唐人之風變矣」

的局面。這並不是說晚唐體在南宋詩壇沒有市場,聲勢低迷,7而是如此的創作實 踐結果無法說服江西詩派改弦易轍,試想:江西詩派本以學杜自期,取法甚高,

又豈能心悅誠服於四靈和江湖詩人之說而創作晚唐體?嚴羽以「說江西詩病」高 自標置,這就顯示江西詩派直至南宋末年尚擁有極為頑強的生命力,同時也等於 宣判了四靈和江湖詩人「宗唐」運動的束手無策。嚴羽「盛唐」觀念的提出,可 謂正是循此一思考脈絡,欲改造四靈等人所唱的「唐詩」,以期擊垮江西詩派。

這是〈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所以僅提江西而不及晚唐的緣由,也是欲掌握嚴 羽「盛唐」規範系統不宜或缺的體認。

對江西詩病的批判,歷經四靈等人發展到嚴羽,儘管形成了悠長的傳統;但 我們也應留意的是,戴復古〈論詩十絕(其一)〉說道:「舉世吟哦推李、杜,

時人不識有陳、黃」;方回既標舉盛唐、杜甫,對江西詩派也甚表嘆服,可見在 宋末乃至元初的詩學環境中,在某些人看來,標舉「盛唐」與反對「江西」並不 必然產生衝突。這個現象,不止代表眾人對江西詩派的評價態度有別,何啻更意 味著他們對於「盛唐」的規範系統,提出了不同的詮釋。

嚴羽的重要性主要是由明人的眼光去回顧歷史而發現的,當我們試圖回到宋 末元初的場景,會發現他的看法未必普受認同。故在這一節中,不應止於討論嚴 羽一人,還有必要參照其他人的觀點,方能了解「盛唐」觀念的形成階段中,其 規範系統得到怎麼樣的建構?有什麼意義?而對江西詩派的評價態度,隱然便可 視為一條貫串宋末元初紛紜眾說的線索。

一、嚴羽的「盛唐」規範系統

(一)「筆力」與「氣象」

一般討論嚴羽詩論,所依據的文獻材料主要是〈詩辨〉,至於〈答出繼叔臨

7 王綽〈薛瓜廬墓誌銘〉云:「永嘉之作唐詩者,首四靈。繼靈之後,則有劉詠道、戴文子、

張直翁、潘幼明、趙幾道、劉成道、盧次夔、趙叔魯、趙端行、陳叔方者作。繼諸家之後,

又有徐太古,陳居端、胡象德、高竹友之徒,風流相沿,用意甚篤。永嘉視昔之江西,幾似 矣!豈不盛哉?」,見薛師石:《瓜廬詩》,卷末,收入陳起編:《南宋群賢小集》(南宋 臨安府棚北大街睦親坊陳解元書舖刊行本)。現藏臺北國家圖書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盛唐」的規範系統 - 195 -

安吳景仙書〉一文雖也常見運用,卻僅居於輔助性地位。的確,前者所涉議題層 面之廣,論述之詳備和系統化,均非後者所能比;但這只是兩篇文獻性質不同所 致,換個角度,後者儼然是對前者的濃縮,並為前者所遭致的誤解或質疑提出更 清晰的辯駁,尤能聚焦前者在相關議題上的觀點,實有特予重視的必要。有關「盛 唐」的規範系統便是最好的例證,請看:

又謂盛唐之詩:「雄深雅健」。僕謂:此四字但可評文,於詩則用「健」

字不得,不若〈詩辨〉「雄渾」、「悲壯」之語,為得詩之體也。毫釐之 差,不可不辨。坡、谷諸公之詩,如米元章之字,雖筆力勁健,終有子路 事夫子時氣象;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渾厚,

其不同如此。8

這段文字針對吳景仙認定盛唐詩的整體風格為「雄深雅健」,嚴羽則覺得不如概 括以「雄渾」、「悲壯」;又改口說是「筆力雄壯」、「氣象渾厚」,前後說詞 似乎有別,但前說應是為了遷就〈詩辨〉原文,9後說可看作是對前說的闡述。可 知嚴羽對「盛唐」的規範系統,揭出了「筆力」、「氣象」二項。

嚴羽並未具體解釋「筆力」的涵義,但聯繫《南齊書》:「孔琳之書,天然 絕逸,極有筆力,規矩恐在羊欣後」,10戴復古〈論詩十絕(其三)〉:「意匠 如神變化生,筆端有力任縱橫」,11可推知「筆力」應是指作品中某種高超的語 言形式表現。嚴羽用「勁健」、「雄壯」等詞來形容「筆力」,可初步察知他對

「筆力」的理想型態,乃是指藉由某種語言形式的運用,而使作品透顯出一股力 量,並非苶弱不振。因此,「筆力」又涉及詩的風格層面問題。

從「筆力」的角度談「盛唐」,並非嚴羽的創見,而是直接沿承了葉適、薛 師石等人、尤其是劉克莊對四靈「唐詩典範」內涵的改造。我們在第三章中曾提 及,四靈嚮往的「唐詩典範」以劉長卿為主,但劉長卿之詩「九首以上,語意稍 同,於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12葉適更推崇杜甫的「功力氣勢」,薛師石的

8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附錄,頁 252-253。

9 〈詩辨〉提到「詩之品有九」,其中便有「雄渾」、「悲壯」二品。同上註,頁 7。

10 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卷 33〈王僧虔傳〉,頁 597。

11 吳茂雲校注:《戴復古全集校注》,卷 7,頁 272。

12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卷下,引自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頁 5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96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閱讀偏好歷經了劉長卿到杜甫的轉變,劉克莊也欣賞李、杜「格力雄」(參見第 三章第一節)。可見嚴羽標舉「筆力」,堪稱是詩論界的共識。值得注意的是,

嚴羽標舉「筆力」雖能劃歸前述葉適等人的陣線,但仍存在極明顯的差異,他對 盛唐、晚唐的懸殊有更強烈的著墨,如〈詩評〉指出:

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詩刻苦,讀之使人不懽。13

孟郊實際活動年代在元和中葉以前,本非唐代晚期,但宋人頗將他和賈島並視為 晚唐詩風的代表,嚴羽當沿承了此種觀點。14在此文中,盛、晚唐構成了兩極化 的對比,這和劉克莊之輩欲將二者連結成一套「蛻晚唐而追開元、大曆」、「自 姚合、賈島達之於李、杜」的學詩程序,有天壤之隔。同類的情況是:

李、杜諸公,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15

郭紹虞先生指出「金鳷擘海」、「香象渡河」分別用《華嚴經》、《傳燈錄》之 典,前喻「筆力雄壯」,後喻「氣象渾厚」。16其實「氣象」另有意義,稍後會 再予探討;覆按佛典原文,寫及金翅鳥王「奮勇猛力以左右翅搏開海水」、「兔 馬象三獸渡河,……象截斷眾流」,都是非常雄壯的畫面,可知嚴羽使用這兩個 典故,當在於譬況李、杜諸公盛唐詩的「筆力」。這和「蟲吟草間」般的晚唐顯 然也構成了兩極化的對比。

筆者所以說上述現象值得注意,並非想重複指出嚴羽和劉克莊等人終究有別 的事實,而主要想凸顯其與江西詩派立場的近似。17也就是說,他從「筆力」的 角度去詮釋「盛唐」,不但疏遠了四靈等人,甚至和江西詩派頗為桴鼓相應。就

13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頁 181。

14 案:此種觀點和〈詩辨〉說四靈等人「獨喜賈島、姚合」的晚唐詩風略有不同。箇中原因,

可參看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頁 254-257。

15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頁 177。

16 同上註,頁 177 郭注。

17 朱東潤先生也曾注意到嚴羽雖以攻訐江西詩病為能,詩論卻頗有承襲自江西派者,並認為這 是一個相當特異的現象。見氏著:〈滄浪詩話參證〉,收入臺灣學生書局編輯部編:《中國 文學批評家與文學批評》上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再版),頁 280-285。但朱先生並 未談及此處所討論的「筆力」問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盛唐」的規範系統 - 197 -

嚴羽詩論的整體而言,當然絕不是要擁護江西,故他何以選擇從「筆力」的角度 去談「盛唐」,便是一個可深入玩索的問題。前曾談過,四靈等人所嚮往的「唐 詩典範」,較偏劉長卿一派,這和江西詩派以杜甫為典範,可說是兩條平行線。

基此,無論四靈等人如此的觀念是否合理,皆無法動搖杜甫在江西詩人心目中的 典範價值。他們彼此之間,僅曾就學詩程序應由學黃、學江西入或由學晚唐入進 行「對話」,卻並未就「唐詩典範」應有何種內涵進行「對話」,而只是如平行 線般的自說自話。在此情況下,雙方都無法主宰詩壇,詩壇上的江西詩病當然也 無法真正地得到廓清。嚴羽從「筆力」的角度去標舉「盛唐」,表面看來誠然有 回歸江西之處,其實應更含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試圖消弭前述的平行線,而 能同在「筆力」的層次上,去和江西詩派的杜甫典範「對話」;當然這並不是單 純的交換意見,嚴羽之終極目的,無非是想在「筆力」的同一基礎上,進一步去 辨析、凸顯自己的「盛唐」尤為殊勝。以「筆力」標舉「盛唐」,儘管承續了劉 克莊之輩改造四靈等人「唐詩典範」的歷史脈絡,但對嚴羽的觀念建構,最重要 的意義卻是作為一種徹底擊垮江西的策略。

因此,誠如〈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所云:「毫釐之差,不可不辨」,嚴 羽的思路正是在承認其與江西極為相近的基礎上進一步從事「辨」的工作,而他 所「辨」的內容,也就是針對吳景仙「雄深雅健」的說法,認為:「此四字但可 評文,於詩則用『健』字不得」。何謂「健」?嚴羽以米芾(1051-1107)為喻,

認為其「勁健」的書風「終有子路事夫子時氣象」,按《論語‧先進》云:「閔 子侍側,誾誾如也;子路,行行如也」,鄭玄注:「行行,剛強之貌」,18我們 固然可以說米字的「勁健」予人「剛強」之感,但僅如此解釋恐仍有所不足,因 為嚴羽這段話很可能是襲用了黃庭堅〈跋米元章書〉:「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 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然似仲由未見孔子時風氣 耳」,19可知「勁健」並不單純只是剛強之氣勢,由「窮」字之窮盡意,更指此 種氣勢的強度發揮到了極點,是創作者刻意求取的成果。宋詩之「健」,其剛強 氣勢的一面的確近乎盛唐;但宋詩所以遭嚴羽批判,顯然則是刻意將此氣勢發揮

18 程樹德撰,程俊英、蔣見元點校:《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卷 22,頁 765。

19 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正集卷 26,頁 686。案:郭紹虞先生沒有看

19 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正集卷 26,頁 686。案:郭紹虞先生沒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