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盛唐」觀念的重振:李東陽與臺閣傳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139 -

詩家之變。225

袁宏道「何必」的質疑恰能反襯出復古派「必」的態度,葉向高轉標「詩必研究 中、晚」,也是欲對復古派進行鬆動。可以發現,明人未嘗沒有注意到復古派的 模習對象有古體漢魏、近(律)體盛唐之分,以及在盛唐之外旁涉初唐,並不存 在前述學者所指正的問題;但他們同樣和《明史》使用了「必」字,則可知「詩 必盛唐」的那段說法誠不免籠統,其以「必」的眼光去看待復古派的「盛唐」觀 念,不啻可代表明代中葉以來對「復古」的共同印象,具有客觀性。226因此,除 了單純地省察到「詩必盛唐」之成說有失精準,更值得探究的,恐怕則是復古派 的「盛唐」觀念為何會造成這種客觀印象?

本節將由兩個層次來討論上述的問題。目前僅就《明史》的記載來看,復古 派「詩必盛唐」之主張,乃是針對李東陽而來,故我們先須考察李東陽對盛唐詩 的評論立場,方能進一步據以對照出復古派標舉「必」字的新意。而對於李東陽 與復古派的關係,「是一個歷來聚訟紛紜的問題」,227自然也有必要循著這個脈 絡試加澄清。其次,「盛唐」觀念並非復古派的戛然獨造,則其置身固有的「盛 唐」觀念史中究竟有何承變?這是稍後欲討論的第二個層次問題。本文在第一章 中即曾徵引《四庫全書總目》,提及李夢陽、何景明「摹擬盛唐」的「胚胎」兆 於高棅《唐詩品彙》;高棅「盛唐」觀念的歷史意義已見前節,這部份的討論則 擬續取高棅作為主要參照座標,而其成果並可對四庫館臣此說進行檢視。

一、「盛唐」觀念的重振:李東陽與臺閣傳統

據《明史》的記述,很容易讓人以為李東陽並不崇尚「盛唐」,其立場與復 古派劃然有別。但其實雙方的關係未必那麼單純,明人有許多資料都將李東陽視 為復古派的先驅者,可舉出較清楚的兩段例證以引出討論:徐泰《詩談》先讚賞

225 葉文原載萬曆三十三年世美堂刻本《唐詩選注》(舊題李攀龍輯)卷首,筆者未見,茲轉引 自孫春青:《明代唐詩學》,頁 160。

226 即使不用「必」字,如王穉登(1535-1612)《晉陵集‧與方子服論詩書》云:「李君生于弘 治、正德之間,……指而號於眾曰:古不漢魏非古也,律不盛唐非律也。一時海黛(岱)英 靈之士翕然趨之,而風雅之學亦遂復振」。此「不A非B」句式顯然也有「必」之涵義,近乎

《明史‧李夢陽傳》所謂「非是者弗道」。見王穉登:《王百穀集十九種》(《四庫禁燬書叢 刊》集部第 115 冊影印明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頁 20。

227 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頁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40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李東陽「俗樂俱廢,中興宗匠」的功績,接著說:

我朝詩莫盛國初,莫衰宣、正間,至弘治西涯倡之,空同、大復繼之,自 是作者森起,雖格調不同,於今為烈。228

又如後來胡應麟《詩藪》所云:

成化以還,詩道旁落,唐人風致,幾於盡隳,獨李文正才具宏通,格律嚴 整,高步一時,興起李、何,厥功甚偉。是時中、晚、宋、元諸調雜興,

此老砥柱其間,故不易也。229

這兩段資料都明確指出李東陽是革除詩壇流弊的指標性人物,李夢陽、何景明只 是其繼承者。基此,如欲掌握復古派的詩論,當然不能忽略李東陽的意見,並可 引出兩個問題:一是李東陽與復古派有何淵源承啟關係?二是假如彼此的淵源承 啟關係成立,則我們又應如何定位復古派在此歷史脈絡裏的意義?

不少學者都會注意到李東陽的詩觀是在反撥臺閣體的基礎上,始得形成自家 面目。故在討論李東陽時,每舉臺閣體加以比較。230這種比較,其實不乏深刻意 義,有助於了解明代館閣內部詩觀的遞變及其逐漸轉向復古派的過渡過程。231 但目前僅就前揭兩段引文來看,會發現李東陽所面對的詩壇流弊,乃是指出現在 宣德(1426-1435)、正統(1436-1449)及成化(1465-1487)年間,這段期間誠 涵蓋臺閣體,主要卻是針對「中、晚、宋、元諸調雜興」的繁亂現象。根據這兩 段引文,則對於李東陽建立自我詩觀的意義,似仍有進一步釐清的空間。

回顧「盛唐」觀念史,中、晚唐或宋、元詩的價值地位,早經判定難與盛唐 詩抗衡,尤其是自楊士弘《唐音》、高棅《唐詩品彙》和《唐詩正聲》諸書編成 流佈以來,中、晚唐詩的價值地位受到了大幅的壓縮;宋詩更在明初遭遇極度的

228 徐泰:《詩談》,周維德集校:《全明詩話》第 2 冊(濟南:齊魯書社,2005),頁 1208。

229 胡應麟:《詩藪》,續編卷 1,頁 345。

230 這方面的討論成果,可參見廖可斌:《明代文學復古運動研究》,頁 46;林家驪:《謝鐸及 茶陵詩派》(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 216;陳書錄先生論之尤詳,見氏著:《明代詩文 的演變》,頁 132-152。

231 關於臺閣體經茶陵派而演變至復古派的軌跡,除了一般文學史、文論史的敘述,亦頗值得參 看孫學堂:《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貞與十六世紀文學思想》(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頁 34-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141 -

貶抑,遂有「宋絕無詩」之類的偏激論調產生。可是到了明代中葉,李東陽面對 的詩壇景況演變成「中、晚、宋、元諸調雜興」,這顯然意味著盛唐詩原本甚為 穩固的價值地位出現了鬆垮的危機。前引胡應麟云:「唐人風致,幾於盡隳」,

就是指這種現象。關於這種現象的形成緣由,李東陽未曾多加著墨,但據其同道 友人吳寬(1435-1504)的觀察,當時宋詩風氣的再起,實乃關涉到明人對臺閣體 流弊的檢討。吳寬〈中園四興詩集序〉云:

予自官于京師承乏太史氏,四方之人以京師為士林,而又以館閣為詞林,

爭有所求,然率不過慶賀哀輓之作而已。幸其或為貞孝節義事,正吾所當 詠歌者,又無從覈其事之有無,漫出數語應之;至於中之所欲言者,反所 妨而未暇於作。……費君昭霽家貧好學,博聞彊記,而尤攻於詩。……若 其造語,雖若近師乎宋,然方之今人空疏卑弱,熟軟枯淡,輒以盛唐自詫 者殊科,此又不暇論也。232

吳寬抨擊時人趨附「館閣」文風,導致「空疏卑弱」、「熟軟枯淡」,他對友人 費氏學宋的行為價值儘管不無保留,仍肯定其不趨附臺閣體流弊。這段資料應足 以說明當時宋詩風氣再起的背景及其意義。而值得注意的是,據文中「輒以盛唐 自詫者殊科」,可進一步察知明人為扭轉臺閣體流弊轉趨學宋,正代表了其對盛 唐詩的價值地位產生了懷疑。假如再參看吳寬〈題陳起東詩稿後〉,尚能察覺當 時存在著一種唐、宋對立的緊張局勢:

近時學詩者以唐人格卑氣弱,不屑模仿,輒以蘇、黃自負者比比。卒之不 能成,徒為陽秋家一笑之資而已。233

可知當時的學宋者隱然預設了一種批評思路,也就是將臺閣體與唐詩當成類似的 概念,為了矯正臺閣體流弊,就必須在學詩目標上由唐詩的藩籬中跳脫出來。吳 寬雖注意到時人競相趨附臺閣體且「以盛唐自詫」的負面現象,但他顯然並不覺 得臺閣體本身的流弊可撼動盛唐詩的價值,故其〈完菴詩集序〉云:「夫詩自魏 晉以降,莫盛於唐,唐之詩如李、杜二家不可及已,……論詩者必曰唐人、唐人

232 吳寬:《家藏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1255 冊),卷 40,頁 17 上-18 上。

233 同上註,卷 50,頁 11 上-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142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云」,234〈贈别丁鳳儀刑部〉也說:「君詩不作宋、元語,開元、大曆相追隨;

雖云專師李與杜,亦或下友參兼維」,235這與當時學宋者的批評思路可謂截然異 趣。作為李東陽的密友,吳寬的相關說法其實為李東陽面對的詩壇景況提供了簡 要的素描,而李東陽標舉盛唐的立場既與之相近,其論述則又較為詳明。

李東陽的詩學觀點除了散見所撰序跋,並有一部《懷麓堂詩話》傳世,檢讀 此書即可清楚地察見其特尊盛唐的傾向。如李東陽提到詩中使用虛字頗具難度,

就以盛唐為典範:「盛唐人善用虛字,其開合呼喚,悠揚委曲,皆在於此」;236 關於唐詩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李東陽也認為唯有李白〈遠別離〉、〈蜀道難〉

及杜甫〈秋興〉、〈諸將〉、〈詠懷古跡〉、〈新婚別〉、〈兵車行〉,堪稱「閱 數千百年幾千萬人而莫有異議焉」,237又曾說:「唐詩李、杜之外,孟浩然、王 摩詰足稱大家」,238這類敘述雖不免零散,卻足證李東陽對盛唐情有獨鍾。值得 留心的是,李東陽並常透過對比以表達崇尚盛唐之意,例如──

選唐詩者,惟楊士宏(弘)《唐音》為庶幾。……若《鼓吹》則多以晚唐 卑陋者為入格,吾無取焉耳矣。239

關於《唐音》詳於盛唐及其與《唐詩鼓吹》多選晚唐所構成的鮮明對比,前一節 已有討論,可了解李東陽崇盛抑晚的立場應受到楊士弘影響。然而,他並未浮泛 地崇盛抑晚,更探觸到盛、晚唐在詩篇結構上的落差:

唐律多於聯上著工夫,如雍陶〈白鷺〉、鄭谷〈鷓鴣〉詩二聯,皆學究之 高者;至於起、結,即不成語矣。如杜子美〈白鷹〉起句,錢起〈湘靈鼓 瑟〉結句,若奏金石以破蟋蟀之鳴,豈易得哉!240

234 同上註,卷 44,頁 17 上。

235 同上註,卷 3,頁 3 下。

236 李慶立校釋:《懷麓堂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頁 98。

237 同上註,頁 125。

238 同上註,頁 38。

239 同上註,頁 104。

240 同上註,頁 1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143 -

雍陶〈白鷺〉、鄭谷(851?-910?)〈鷓鴣〉詩中的對仗聯句曾獲前人好評,241 李東陽雖未嘗抹煞此點,卻僅視為「學究之高者」,顯然並不十分激賞,甚且還 將討論的重心移到起、結的問題,批評其詩「不成語」,242轉而標舉杜甫、錢起。

可注意李東陽的比較觀點終究沒有揭明雍陶、鄭谷原本就有好評的對仗聯句在唐 詩史上有何地位,僅聚焦起、結,一方面當然藉此明示了崇盛抑晚的立場,卻也 透露出盛、晚唐的價值等差只是局部性。也就是就這個例子來說,李東陽崇盛抑

可注意李東陽的比較觀點終究沒有揭明雍陶、鄭谷原本就有好評的對仗聯句在唐 詩史上有何地位,僅聚焦起、結,一方面當然藉此明示了崇盛抑晚的立場,卻也 透露出盛、晚唐的價值等差只是局部性。也就是就這個例子來說,李東陽崇盛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