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盛唐」觀念探源:唐代

談及「盛唐」觀念的淵源,本不能忽略南宋嚴羽,但這種說法,其實深受明 代復古派影響,前一章對此已曾提出辨析。因此本章關注的重點,實不在於追溯 復古派影響下「盛唐」觀念的淵源,而欲追溯「盛唐」作為一個「唐詩典範」觀 念的淵源。在此,我們將「盛唐」視為一個符號,就其實質內涵言之,這個符號 指向了某種「唐詩典範」。此處所謂「唐詩典範」,意指唐詩史上價值最高而堪 為典範的盛世。對於這個黃金盛世詮釋、評價及建構工作,並不始於南宋嚴羽,

而始於唐人。就相關資料看來,可發現唐人的許多觀點頗具開創性,不但為往後 的「盛唐」觀念史建立悠遠的傳統,對某些議題或現象的評論,並留給後人持續 深化、商榷的空間。故而,唐人雖尚未就唐詩史的脈絡提出「盛唐」一詞,但如 欲掌握「盛唐」觀念的淵源,不能不將唐人納入討論範圍。

為此,我們有必要先處理一個基本問題:唐代是否已有「唐詩典範」觀念?

本章首先擬對這個問題提出考察,再依考察所得引出後續的討論。

第一節 唐代「唐詩典範」觀念的考察

所謂「唐詩典範」,乃包含了兩個層次:一指唐詩史上的黃金時代;二是此 時期的詩作被視為一種詩的規範、準則,所以稱為「典範」。兩者關係密切,後 者甚至是以前者為基礎,但重心有別,不應混淆。因此,本節考察的重心亦將包 括:唐人回顧本朝詩史發展之時,如何注意到其中的黃金時代?其次,唐人是否 已將所謂黃金時代,視為一種詩的規範、準則?

一、開元、天寶的價值

今人常將開元、天寶時期視為「盛唐」,這種觀點實可溯及唐人。關於開、

天的崇高成就,最早可見於殷璠《河嶽英靈集‧敘》云:

自蕭氏以還,尤增藻飾。武德初,微波尚在。貞觀末,標格漸高。景雲中,

- 31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2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頗通遠調。開元十五年後,聲律、風骨始備矣。1

據這段說法,開元十五年(727)以後之詩,顯然即是唐詩史發展至殷璠那個時 代,逐步積累而成的一個黃金時代。殷璠所編《河嶽英靈集》,也就是企圖透過 詩選的形式,向世人具體呈現此一黃金時代的作品風貌。殷璠曾介紹該集的內容 體例:「此集便以《河嶽英靈集》為號,詩二百三十四首,分為上、下卷,起甲 寅,終癸巳,倫次於敘,品藻各冠篇額」,2「起甲寅,終癸巳」指開元二年至天 寶十二載(714-753),這段期間,既是殷璠編纂工作的起迄年代,其實也可視為 所收兩百多首詩的創作年代。3那麼在殷璠心目中,稱得上是最優秀的唐詩,實際 上乃座落在開元二年至天寶十二載間。這和《河嶽英靈集‧敘》將唐詩盛世明訂 在開元十五年後,雖然略有落差;但文學時期的劃分,原只是一種便於研究者具 體描述並掌握文學史發展流變的手段,並不代表割裂了前後兩個時期之間的內在 聯繫,斷成毫不相干的兩橛,故殷璠也能選入開元十五年之前的作品。但《河嶽 英靈集‧敘》明確地標出「開元十五年後」的年限,實仍有其精闢的眼光,如趙 昌平先生便注意到,較之唐太宗以來學士院詩人群集創作的盛況,玄宗開元前期 卻頗為寂寥,而且缺乏地位穩固足以領袖群彥的傑出作家,稍晚在院外儘管有張 說(667-730)、張九齡(678-740)、王灣、王翰(687?-735 後)等人活躍於長 安詩壇,卻勢單力薄,至開元十五年前後始有改觀。4

殷璠《河嶽英靈集‧敘》開頭有云:「且大同至於天寶,把筆者近千人,除 勢要及賄賂者,中間灼然可尚者,五分無二,……其應詮揀不精,玉石相混,致 令眾口銷鑠,為知音所痛」,5這是檢討前人所編選本無法真正反映齊梁以迄天寶 年間的優秀作品,可視為殷璠編選立論的動機。他採取的因應方法,顯然則是依 詩史發展的脈絡,去凸顯開元、天寶相較於「蕭氏以還」、「武德初」、「貞觀

1 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頁 107。

2 殷璠:《河嶽英靈集‧敘》,同上註,頁 107。

3 盧盛江先生說:「『起甲寅,終癸巳』可能是編纂起始時間,當然,編入《河嶽英靈集》的 二百多篇作品,也可能作於大致同時或稍前」,見盧氏校考:《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附文 筆眼心抄)》(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 1529-1530。此段時間,《文苑英華》、《全唐 文》引作「起甲寅,終乙酉」,乙酉為天寶四載。此說實誤,王運熙已指出殷璠所收許多詩 篇,均作於天寶四載以後,見氏著:〈《河嶽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中國古 代文論管窺》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頁 167-171。

4 參見趙昌平:〈開元十五年前後──論盛唐詩的形成與分期〉,《趙昌平自選集》(桂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頁 64-66。

5 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頁 1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盛唐」觀念探源:唐代 - 33 -

末」、「景雲中」等時段,體現的是一種「聲律、風骨始備」的價值。這種方法 頗值得注意,意味著唐詩黃金時代的建構,必須掌握詩史之發展流變脈絡,否則 等於喪失了比較、對照的標的,淪為「詮揀不精,玉石相混」。而這也是本節據 以取材、討論唐人觀念的一個基本原則。

有學者認為,殷璠《河嶽英靈集》首度彰明了「盛唐詩」的詩史地位,故在 唐詩學史上意義重大。6但若暫不深究殷璠其實尚未拈用「盛唐詩」這一概念,關 於開元、天寶的特殊價值,唐人還曾提出另一種觀點,卻較少獲得注意,如獨孤 及(725-777)〈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云:

自典謨缺,雅頌寢,世道陵夷,文亦下衰。故作者往往先文字後比興,其 風流蕩而不返,乃至有飾其詞而遺其意者,則潤色愈工,其實愈喪。及其 大壞也,儷偶章句,使枝對葉比,以八病四聲為梏拲,拳拳守之,如奉法 令。……帝唐以文德旉祐於下,民被王風,俗稍丕變。至則天太后時,陳 子昂以雅易鄭,學者浸而嚮方。天寶中,公與蘭陵蕭茂挺、長樂賈幼幾勃 焉復起,振中古之風,以宏文德。……於時文士馳騖,颷扇波委,二十年 間,學者稍厭〈折楊〉、〈皇華〉而窺〈咸池〉之音者什五六,識者謂之 文章中興,公實啟之。7

獨孤及文中並未明指齊梁,但由「儷偶章句」、「八病四聲」等描述,可知其意 同樣是在說明唐初以來逐漸革除齊梁詩弊,武后時有陳子昂(661?-702)「以雅 易鄭」,天寶中更有李華(710?-767?)、蕭穎士(708-759)、賈至(718-722)

等人繼起,在當時詩壇形成一股風潮,「文士馳騖,颷扇波委」,堪稱「文章中 興」。因此很明顯的,天寶時期即為獨孤及心目中的唐詩黃金時代。他的門人梁 肅(753-793)〈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後序〉也指出:

唐興,接前代澆醨之後,承文章顛墜之運,……天寶中作者數人,頗節之 以禮。洎公為之,於是操道德為根本,總禮樂為冠帶,……天下凜然,復

6 如許連軍先生指出:「殷璠對高祖武德年間至盛唐開元、天寶年間的唐詩發展作了簡明的概 括,勾勒了唐詩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對唐詩,特別是盛唐詩給予了高度評價,標舉 盛唐詩,十分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唐詩觀。這在唐詩學史上還是第一次」。見陳伯海主編:

《唐詩學史稿》,頁 74。

7 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96),卷 388,頁 3945-39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4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覩兩漢之遺風。8

這篇序文係為獨孤及而作,當然須以獨孤及為主角,但我們不應忽略:獨孤及是 被放在「天寶中作者數人」的群體脈絡之中而提出的。關於這一群體的詩學史意 義,梁肅〈補闕李君前集序〉提出了更清楚的敘述:

唐有天下幾二百載,而文章三變:初則廣漢陳子昂以風雅革浮侈,次則燕 國公張說以宏茂廣波瀾;天寶已還,則李員外、蕭功曹、賈常侍、獨孤常 州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熾。9

此謂唐代的近兩百年來的「文章」,共歷經三個較顯著而富有價值的變化:「初 則」陳子昂、「次則」張說相繼登場,給人的感覺隱約是因個人的文學成就名留 青史;但到了李華、蕭穎士、賈至、獨孤及等人比肩並出,原本的敘述模式就改 成「天寶已還」,顯示他們雖不乏個人的文學成就作為基礎,但比肩並出的群體 形象,更隱然意味著一個新世代的建立,故「其道益熾」。

一般認為李華、蕭穎士之輩在唐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意義,乃是作為「古文 運動」的先驅,相關討論也集中於古文之作,但他們關注的「文」、「文章」,

其實並未嚴格侷限在古文或特定文類,討論的只是文學創作的普遍情況,其中當 然正包括了「詩」。梁肅推崇陳子昂「以風雅革浮侈」,「風雅」一詞在陳子昂

〈修竹篇并序〉就是用來標示詩的價值本源,而陳氏在此文中,同樣也明確使用 了「文章」一詞。10獨孤及前揭文曾讚賞李華「以五經為泉源,抒情性以託諷,

然後有歌詠」,並點出李華〈詠古詩〉「吟詠情性,達於事變」;11或如梁肅歎 服獨孤及「詠歌,峻如嵩華,浩如江河」,12皆可證這一系列作家所代表的價值 包括了「詩」。近人錢穆先生曾說:「唐代之古文運動,當追溯於唐代之古詩運 動」,13更將「詩」推上唐人復古運動的核心位置。

8 同上註,卷 518,頁 5260。

9 同上註,卷 518,頁 5261。

10 陳子昂〈修竹篇并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 耿耿也。」見徐鵬校點:《陳子昂集》(北京:中華書局,1960),卷 1,頁 15。

11 董誥等編:《全唐文》,卷 388,頁 3946。

12 梁肅:〈常州刺史獨孤及集後序〉,見董誥等編:《全唐文》,卷 518,頁 5260。

13 錢穆:〈雜論唐代古文運動〉,《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第 4 冊(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盛唐」觀念探源:唐代 - 35 -

大致來說,殷璠和獨孤及、梁肅都認為開元、天寶代表了唐詩史上的黃金時 代。類似的觀點又如于邵(712?-792?)〈與裴諫議虯書〉崇尚建安古詩,不滿於 齊梁以降的「流遁」,認為到了唐代:

國家受命,煥乎文明,開元、天寶,於斯為盛;格高體正者,君臣之義,

天人之際,畢備於斯矣。14

天人之際,畢備於斯矣。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