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92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開元、大曆代表詩人,趙師秀《眾妙集》取王維諸人而略李、杜,劉克莊重新標 舉李、杜,這不僅是個別作家的單純抽換,更意味著劉克莊對開元大曆詩歌之真 正價值所在,提出了新的詮釋。這種詮釋並不是江西詩派尊杜舊說的復辟,因為 學詩歷程既由姚、賈出發以掌握「體統」,實可明瞭李、杜不僅展現雄強的「格 力」,同時更是「格力雄而體統全」的完美作家。

第二節 「盛唐」觀念的形成階段:宋元之際

在前一節對江西尊杜、學杜之說,以及四靈和江湖詩人「唐詩典範」觀念的 考察基礎上,現可正式進入「盛唐」觀念「形成階段」的討論。首先應處理的問 題是:嚴羽是怎麼回應前人的「唐詩典範」觀念?在與前人的對話中,他的「盛 唐」觀念有何新意?其次,在嚴羽身處的宋元之際那個時代,其實還有其他論者 崇尚「盛唐」,他們和嚴羽的說法有何差別?試分別加以探討。

一、嚴羽的「盛唐」觀念

綜觀前一節的考察,可發現宋代詩學史上從江西詩派到四靈、江湖的相繼登 場,有一個共同關注的問題,即:「如何學詩?」江西詩人崇尚杜甫,其學詩方 法是先學黃庭堅,以學黃為初階再前進至學杜。四靈等人改倡「唐詩」,尤其關 注「開元、元和之盛」,其學詩方法則選擇以姚合、賈島為起點。爾後劉克莊對 開元、天寶代表詩人的認知雖由四靈所取王維諸人轉回李、杜,其學詩方法仍選 擇由姚、賈起始,再逐漸前進至李、杜。可見江西、四靈和江湖之說雖有別,甚 至有衝突,但「如何學詩」既可謂他們共同關注的問題,則因應此問題而來的學 詩方法觀念差異,更堪稱推動這段詩學史發展的深層動力。

但講論「方法」,不能不考慮到「實踐」,一旦理論與實踐出現落差,除了 可能是學詩者自身的創作能力貧乏使然,更根本的因素,或許在於方法論本身的 設計有所瑕疵。江西詩人欲由學黃上溯杜甫的方法,在實踐上徒然招來「聲韻拗 捩,詞語艱澀」;四靈或江湖詩人均以姚、賈為學詩初階,眾所周知,其實踐成 果僅是「晚唐體」,何嘗真正達到開元、天寶境界。因此,儘管他們對於「如何 學詩」不斷提出新的思考、調整,但這個問題卻也始終未能獲得完善的解決。劉 克莊〈自勉〉云:「元(玄)詠易流西晉學,苦吟不脫晚唐詩。……天若假余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93 -

石壽,所為詎肯止於斯?」87可見他雖欲超越晚唐,卻以失敗告終,處理困境的 最終方式竟只能消極地祈求「金石壽」,留給時間去克服。

嚴羽身處此一環境,而且非常關心宋代詩學發展現象,對前人所遭遇到「如 何學詩」的困境當非懵然無察。他標榜「盛唐」的緣由與意義,正在批駁前人的 脈絡中逐層朗現。請看《滄浪詩話‧詩辨》云:

國初之詩尚沿襲唐人:王黃州學白樂天,楊文公、劉中山學李商隱,盛文 肅學韋蘇州,歐陽公學韓退之古詩,梅聖俞學唐人平澹處。至東坡、山谷 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山谷用工尤為深刻,其後法席盛行,

海內稱為江西宗派。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 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 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哉!嗟乎!正法眼之無傳久矣。唐詩之說未 唱,唐詩之道或有時而明也。今既唱其體曰唐詩矣,則學者謂唐詩誠止於 是耳,得非詩道之重不幸邪!故予不自量度,輒定詩之宗旨,且借禪以為 喻,推原漢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為法。88

這段話有若干值得討論之處:

第一,從「國初之詩尚沿襲唐人」到「海內稱為江西宗派」一段,令人聯想 起前引《蔡寬夫詩話》對宋初以來宗白樂天、宗李義山、宗李白、宗韋應物以至 最後歸宿於杜甫的敘述。但嚴羽文中除了另行提到歐陽脩學韓愈古詩,最引人注 意的現象就是並未提及李白,尤其是連杜甫也缺席了。葉適即使反對江西,也沒 有忽略江西尊杜的事實;嚴羽忽略不提,可能是特別注意到了江西詩人選擇以學 黃為學杜的初階。蓋這種學詩方法觀念等於是通過黃庭堅的眼光去理解杜詩,但 黃庭堅此眼光是否足以掘發出杜詩的真正價值,卻令嚴羽懷疑,而形同只是一種 自我的偏執,所以是「自出己意以為詩」。

第二,嚴羽清楚地注意到,四靈確有提倡「唐詩」的貢獻,影響了眾多江湖 詩人,89卻批評道:「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哉」。

87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 4,頁 17 下。

88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頁 27。

89 嚴羽在這裏混同了四靈和江湖詩人,其實兩者頗有差別。前述已指出薛師石、劉克莊改為欣 賞杜詩,嚴羽忽略不提,可能是要為自己的「盛唐」觀念張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94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這是認為四靈、江湖宗唐的創作實踐刻意追求聲勢穩順、研煉精切,非但不足以 代表「唐詩」的成就,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沒有真正體認到「盛唐」的價值。嚴羽 提出這項批評,可能是注意到了四靈、江湖以姚、賈為學詩起點的困境,蓋如同 江西詩病般,這種方法等於是用姚、賈的眼光去理解包括所謂「盛唐」在內的整 個唐詩,遂掩沒了「盛唐」本身蘊含著某種更為可貴的特質。

可見嚴羽對江西、四靈和江湖的批評,都涉及學詩方法的設計問題,他正是 在這樣一個脈絡中提出其「盛唐」觀念。當中,勢必也伴隨著另一種新的學詩方 法。羅根澤先生《中國文學批評史‧兩宋文學批評史》已清楚指出:

始創江西派的黃庭堅本來學杜,可是年事稍晚的陳師道就以學黃為學杜階 梯,宋末的江西餘裔更以稍前的江西諸子為學黃陳階梯,四靈矯正江西,

也止能溯至晚唐,都是下學法。嚴羽卑江西四靈,由是改創上學說。……

宋代的詩學本來是模仿,江西派從腳下做,雖目標在頭,往往做不到頭,

嚴羽從頭上做來,確是「直截本源」。這是嚴羽的重要詩說,也是重要貢 獻,可惜後人往往忽略。90

可知羅先生將江西、四靈和江湖詩人的學詩方法都歸納為「下學法」,以對照嚴 羽所改創的「上學說」。這種觀點誠能精準地切中嚴羽回應時代課題之處。以下 結合嚴羽的原文來作進一步的說明:

所謂「下學法」,指先學價值成就較低階者,再轉進於較高階者。而低階者 的時代通常較後,居於「流」的地位,高階者的時代通常較前,居於「源」的地 位。故這種方法論也可說是由「流」溯「源」,稱之為「下學」,就是由「下」

出發而展開上溯式的學習過程。江西欲由學黃上溯杜甫,四靈、江湖以姚、賈為 學詩起點,都是典型的「下學法」。但這種方法論的缺點在於學詩者容易受到較 低階者的束縛,無法持續前進、超拔。南宋詩史上的江西詩病和晚唐體,正是由 此衍生。嚴羽〈詩辨〉對其侷限性有清楚的闡述:

夫學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 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

90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第 3 冊(北京:中華書局,1961),頁 247-2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95 -

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頭一差,愈鶩愈遠──由入門之不 正也。91

這段文字位於〈詩辨〉全篇開端,92重要性不言可喻。根據嚴羽的解說,「下學 法」先學價值成就較低階者,等於自甘「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可謂「立志 不高」,「下劣詩魔」喻學習者受到黃詩或姚、賈詩的糾葛;再者,將學黃或學 姚、賈當成初階,可謂「入門不正」,而且會導致「愈鶩愈遠」,絕難夢想盛唐 境界。要言之,前者強調的是初階學習對象選擇錯誤對學習者本身的無形影響,

後者凸顯的則是初階學習對象選擇錯誤在創作上所將造成的嚴重後果。93嚴羽這 些觀點再度證明了他立論的動機,乃是企圖去解決江西、四靈及江湖詩人的方法 論無法令其創作實踐成功地臻於盛唐的問題。

嚴羽接著提出所欲改創的新方法論,即「上學說」,如〈詩辨〉云:

故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又曰:「見過於師,

僅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

94

可見嚴羽並不主張專學盛唐,所謂「上學說」,係以盛唐詩的淵源作為學習的起 點,「從上做下」,這等於是勸學詩者浸潤在盛唐人原初面對的詩學傳統中,以 期自然地複現盛唐境界。〈詩辨〉為此還列有一份清單、程序:

先須熟讀《楚詞》,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 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籍觀之,如今

91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頁 1。

92 過去《滄浪詩話》的一些版本,並不將此段置於開端部分,郭紹虞先生根據魏慶之《詩人玉 屑》所引移至開端,應較諦當。見《滄浪詩話校釋》,頁 2。

93 胡明先生認為「入門須正」乃指「以漢、魏、晉、盛唐為師」,「立志須高」則對應到「不 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語見氏著:〈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辨〉,《南宋詩人論》(臺 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頁 230。此種解讀頗為學者接受,但此種解讀只能見出「入門須 正」、「立志須高」之同,卻未能呈現兩者重點之細微差異。

94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頁 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96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人之治經,然後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95

這份清單絕大部分是盛唐以前之作,熟讀的用意在於掌握盛唐詩的淵源,最後則 須熟讀李、杜及盛唐諸家。可見嚴羽「上學說」的目標很明確,並且周詳地考慮

這份清單絕大部分是盛唐以前之作,熟讀的用意在於掌握盛唐詩的淵源,最後則 須熟讀李、杜及盛唐諸家。可見嚴羽「上學說」的目標很明確,並且周詳地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