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江西詩派的尊杜、學杜觀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2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典範」觀念及其內涵的特色所在,實有必要先行疏通江西的尊杜、學杜觀念。故 要言之,本節欲考察的議題,不盡然是江西所代表的「宋詩」典型,如何轉變成 四靈等人標舉「唐詩」;而是聚焦江西的尊杜、學杜觀念,如何轉變成四靈等人 的「唐詩典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有什麼內涵?預計透過本節的考察成果,將 有助於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江西到四靈、江湖的詩學發展軌跡,重建嚴羽正式標 舉「盛唐」時所面對的觀念史脈絡。

一、江西詩派的尊杜、學杜觀念

江西詩派尊尚杜甫詩,是眾所周知的事實。18但在宋代詩學史上,尊杜的傾 向其實有一形成過程,並非自始而然。蔡啟《蔡寬夫詩話》云:

國初沿襲五代之餘,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祥符、天 禧之間,楊文公、劉中山、錢思公專喜李義山,故崑體之作,翕然一變;

而文公尤酷嗜唐彥謙詩,至親書以自隨。景祐、慶曆後,天下知尚古文,

於是李太白、韋蘇州諸人,始雜見於世;杜子美最為晚出,三十年來學詩 者,非子美不道,雖武夫、女子亦知尊異之,李太白而下殆莫與抗。19

蔡啟活動於北宋末年,20在他的敘述中,宋初以來即有深長的尊唐傳統,最早是 沿襲五代風氣宗尚白居易詩,再則有楊億(974-1020)等宗尚李商隱、唐彥謙之 作。至景祐(1034-1037)、慶曆(1041-1048)後,李白、韋應物和杜甫方始受 到宋人注意。蔡氏對這一階段的敘述,有幾點值得留心:

第一,宋人尊李、韋和杜代表了當時對「古文」的標榜,頗具復古意味。但 尊李、韋並未形成普遍的風氣,稍晚的尊杜始成風氣。可知此時宋人尊杜,可視 為復古觀念最為成熟、發展到極致的產物。

第二,唐代詩人中,除了李白,無人可與杜甫相頡頏。這表面上維持了「李

18 許總先生指出:「北宋中葉以後,杜甫被奉為『詩聖』,杜詩在詩壇確立了極高的地位,形 成『學詩者非子美不道,雖武夫女子皆知尊異之』的局面。然而,直接將杜甫作為一個詩派 的唯一之祖而加以研習、效法,則是江西詩派之首倡」。參見許總:〈要當掣鯨魚,豈但看 翡翠──江西詩派杜詩學探微〉,《杜詩學發微》(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頁 74。

19 郭紹虞:《宋詩話輯佚》,卷下,頁 398-399。

20 郭紹虞:《宋詩話考》(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頁 1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73 -

杜」並稱、並尊的傳統,但結合前一點來看,宋人由零星尊李發展為普遍尊杜,

可知李白在這並稱架構中似僅具虛名,實質上杜甫代表了唐詩唯一的巔峰。

第三,「三十年來學詩者,非子美不道」,除了顯示尊杜寖然成風,還意味 著杜甫成為學詩之時的規範、準則,故具有典範性。

蔡啟的敘述雖然簡短,卻很扼要地告訴我們:尊杜是北宋詩學最終的歸宿,

也是宋人面對眾多唐代詩人而深思熟慮的省察、挑選結果。但在蔡啟線性的敘述 之外,我們尚能看到一種較立體的觀念架構,如歐陽脩《六一詩話》云:

唐之晚年,詩人無復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務以精意相高。21

歐陽脩的原文尚不止此,緊接著還具體列舉「精意」的詩例。黃奕珍先生對「精 意」的涵義及「唐之晚年」的詩作特徵,曾進行很細緻的分析,可以參看。22本 文在此想特別提請注意的,則是歐陽脩提出了一種「李杜」與「唐之晚年」對比 的架構。雖然歐陽脩此文的重點不在討論李、杜,但這個架構除了在李、杜「豪 放」詩風的對比下彰顯出唐末詩風的「精意」特徵;相對地,也意味著他對李、

杜詩風特徵的體認,乃是在唐末詩風的對比下彰顯出來的。李、杜與唐末之詩儼 然構成了唐詩史上對比性最為鮮明的兩極。

這種對比式的認知,不全是歐陽脩的個人發明。據《蔡寬夫詩話》表示:

唐末五代流俗以詩自名者,多好妄立格法,取前人詩句為例,議論蜂出,

甚有師子跳擲、毒龍顧尾等勢,覽之每使人拊掌不已。大抵皆宗賈島輩,

謂之賈島格,而於李、杜特不少假借。李白「女媧弄黃土,摶為愚下人;

散在六合間,濛濛若埃塵。」目曰調笑格,以為談笑之資。杜子美「冉冉 谷中寺,娟娟林外峰;欄杆更上處,結締坐來重。」目為病格,以為語言 突兀、聲勢蹇澀。此豈韓退之所謂「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者耶!23

唐末五代的平庸之輩不喜李、杜詩,就蔡啟所舉之例來看,蓋以為李白詩意頗涉

21 歐陽修:《六一詩話》,引自何文煥輯:《歷代詩話》,頁 267。

22 黃奕珍:《宋代詩學中的晚唐觀》,頁 30-34。

23 郭紹虞輯:《宋詩話輯佚》,卷下,頁 410-4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4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俳諧,且語言淺俗如謠諺,似非精心構作而成,遂非典雅之作;24至於杜詩的造 語或聲律也有不夠圓美穩順的缺失,「冉冉谷中寺,娟娟林外峰;欄杆更上處,

結締坐來重」,出杜甫五律〈惠義寺送王少府赴成都得峰字〉前二聯,詞性屬對 偶,但平仄譜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首聯 第三字互為拗救,誠然有變化之態,次聯第三字卻拗而未救,徒增蹇澀之感,故 犯「病格」。可知李、杜所以不見賞於唐末五代流俗,有一共同原因,即創作之 際皆未嚴格地遵守某種既定的審美風格或語言形式規範。

蔡啟此文,並非專為解釋前述歐陽脩歐陽脩《六一詩話》之說而作,我們自 不宜過度牽合其中的必然對應關係。然而,唐末五代詩人自覺地追求、遵守某種 既定的審美風格及語言形式規範,其實亦可說是「精意」的表現;而李、杜詩擺 落了此種既定的繩墨,自然也頗適合稱之為「豪放」。「李、杜豪放」與「唐末 精意」的對比架構,主要乃牽涉到詩的既定規範與作家個人創造力的辯證課題。

而這個課題,對於理解江西詩派的尊杜、學杜觀念其實相當重要。

黃庭堅〈再用前韻贈子勉四首〉其三云:

句法俊逸清新,詞源廣大精神。建安才六七子,開元數兩三人。25

對「開元」這一時代的推崇,基本上沿承唐代的既有觀點。我們雖無法確知「兩 三人」的名單,但由黃庭堅所述推測,可能包括李白,「俊逸」、「清新」即是 李白詩風的特徵。26宋人所能見的杜詩大多作於天寶以後,杜甫能否進入這份名 單,實難斷言。不過,黃庭堅僅提「開元」而不及「天寶」,恐怕沒有嚴格的時 代斷限意識,而是受限於詩體固定字數或對偶規定,遂無法充分表達。因為從更 多的資料看來,就會發現黃庭堅對杜甫的評價其實非常高。如其〈跋翟公巽所藏 石刻〉云:「詩道敝而得杜子美」,27可見杜詩乃被視為在詩史上擁有空前的價 值。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恰如前述歐陽脩、蔡啟所揭出的對比架構,黃庭堅也曾

24 唐皎然《詩式》曾將李白此詩視為「調笑格一品」之例,當為唐末五代流俗或蔡啟說法之所 本,見李壯鷹校注:《詩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頁 55。

25 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正集卷 8,

頁 202。

26 杜甫〈春日憶李白〉形容李白詩風是:「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見仇兆鰲注:《杜詩 詳注》,卷 1,頁 52。

27 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黃庭堅全集》,正集卷 28,頁 7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盛唐」觀念形成、發展與確立三部曲:宋元明時期 - 75 -

站在「晚唐」的對立面主張學杜,其〈與趙伯充〉云:

學老杜詩,所謂「刻鵠不成,猶類鶩也」。學晚唐諸人詩,所謂「作法於 涼,其弊猶貪;作法於貪,弊將若何?」28

黃庭堅分別引用兩段古語,闡述學杜、學晚唐的差異。「刻鵠不成,猶類鶩也」

一語,出《後漢書‧馬援傳》引馬援曰:「効伯高不得,猶為謹勑之士,所謂刻 鵠不成,尚類鶩者也」。29「謹勑」指嚴謹敬慎的行為舉止;「鵠」即俗稱的天 鵝,「鶩」指野鴨,兩種禽鳥的外形大同小異。30馬援原意是說,若學伯高,即 使無法學到伯高的內在人格,至少可以學到嚴謹敬慎的外在行為舉止。黃庭堅藉 以闡述學杜即使不成,起碼不失正道。「作法於涼」等句,則出《左傳》所記載 昭公四年,子產欲頒訂丘賦的稅制以增加稅收,國人怨聲載道,大夫渾罕告以此 語,31指假如抱著不厚道的心態立法,其後果只是令自己顯得貪得無厭;惟若以 貪得無厭的心態立法,後果將不堪設想。黃庭堅藉以批評學習晚唐,將使自己的 創作價值低落,而這不盡然只是學習者的問題,更由於晚唐本身的價值就不高,

恰如「涼」、「貪」的心態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正道。黃庭堅此文雖頗簡短,卻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晚唐」與「杜甫」的對比架構雖早見於歐陽脩,但黃 庭堅這裏並非呈現為兩類詩風或創作型態的差異,而是專就「學詩」的立場,明 確指出雙方價值的高低落差,因而提醒學詩者必須有所明辨、取捨。

黃庭堅並非單純推崇杜詩,更主張學杜,因此,這是一種「學古論」。綜觀 黃庭堅的「學古論」,可歸結於「讀書」,而其效用在於「學道」、「求法」兩 項。「學道」是為了培養正確的思想、廣博的學問、敦厚的性情與不俗的人格,

「求法」的意義是領略古人作品中所呈現的美學規律。32黃庭堅常用植物的「根 本」、「枝葉」來比喻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繫,如〈與濟川姪〉云:

28 同上註,外集卷 21,頁 1371。

29 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卷 24,頁 845。

30 羅願云:「古稱:『刻鵠不成猶類鶩。』以言刻鵠而脛短,猶不失為鳧鶩。」見氏著:《爾 雅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 222 冊),卷 17,頁 4 下。

31 詳見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0),頁 1254-1255。

32 參見黃景進:〈黃山谷的學古論〉,臺灣大學中文系編:《宋代文學與思想》(臺北:臺灣 學生書局,1989),頁 259-2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76 - 宋元明詩學發展中的「盛唐」觀念析論

夜來細觀所作文字,甚有筆力,……但須勤讀書令精博,極養心使純靜,

夜來細觀所作文字,甚有筆力,……但須勤讀書令精博,極養心使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