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漢語信息結構的形式特徵

二、 兩分的結構特性

由以上的變式結構可以看出一個句子中,主謂結構是最基本的形式 特徵。例如:

(67) 我 今天中午要去看一場得了金馬獎的電影 主語 謂語

“主”就是主語,是句子的主體,是句子的組成元素之一,也是句子 兩大部分之一,另一個部分是謂語,謂語提供說明或描寫主語的功能,

謂語必須含有動詞,亦可包括其他非必要的部分,如補充性質的詞語,

其功能是描寫或說明主語。從形式上看,語言是一種兩分的結構。雖然 當說話人和聽話人都知道謂語所說的是誰或什麼的時候,主語可以不用,

而承載主要信息的謂語比主語更重要,一個句子可以沒有主語,但絕不 可能沒有謂語(王力,1985)。

在這一節將以句子兩分結構的特性繼續探討主題與述題、話題與說 明、預設與焦點的信息結構。

主題(theme)與述題(rheme)

(一)

主題與述題是構成句子的語用結構之一,主述(theme/rheme)結構 的概念是布拉格學派語言學家 Mathesius(1939)提出來的實際切分法,

與“形式切分”相對立,就是把句子分解為各種句法成分,如主語、謂語、

賓語等,而所謂的實際切分,就是根據交際的不同功能將句子切分為兩 個表意的部分:敘述的出發點和敘述的核心。德國語言學家 Boost (1958)

把敘述的出發點成為主題,把敘述的核心稱作述題,其定義如下:

43

主題:敘述的對象,表示已知信息或不重要的內容。

述題:對敘述對象的說明,表示新信息或重要內容。

一般的交際過程中,通常都是主題在前述題在後,也可擴張成為鏈 式,即前面的述題成為後面一個句子的主題,如此類推而充當上下文互 相銜接和互相照應的鏈條,因此主題有擔任敘述和鏈條的功能,但是主 題是否一定承載舊信息,有很多不同的看法6

根據 Halliday(1985)的研究,句子的信息结構是由“主位+述位”

組成的,主位有三個部分:篇章(textual)、人際(interpersonal)、意念

(ideational)。篇章部分包括各種連接成分和關係成分,人際部分包括 表示語氣、情態成分,意念部分包括那些在句子的及物性結構中擔任角 色的成分(張伯江、方梅 2014)。以下表為例:

表 三-1主位與述位成分

主位 theme 述位 rheme

篇章 / 人際 / 意念

可是 誰知道 昨天 他 沒來

趙元任(1968)首先將主題與述語(topic-comment construction)引 入漢語句法分析,他認為“漢語句子裡主語和謂語的語法意義是主題

(topic)和述語(comment),而不是施動者(actor)和動作(action)。”

(Chao, 1968:69)。LaPolla(1990)指出主語與賓語在漢語的發展過程 中從來沒有達到語法化(grammaticalized)的程度,因而没有任何语法 地位,漢語的句子是按照信息結構組織起來的,與句法結構無關,所以 句子成分中只有主題與焦點。另外,有一些語法學家如(Li & Thompson, 1976; Tsao, 1977,1990; Huang, 1982)則主張主題和主語都是漢語句子的 成分,而且具有不同的句法地位,然而,對於主題和主語的定義及其在 句法過程中的地位,卻沒有定論。Li & Thompson(1976)認為各種語

6 Fribas(1992) 同意主位不一定總是載有已知信息。

44

言的主題都有下列幾個特徵:

1. 總是定指的。

2. 不需要同句中動詞有什麼句法上的選擇關係。

3. 不需要由動詞來決定。

4. 功能可以概括為注意力的“焦點”。

5. 不控制動詞的形態變化。

6. 總是出現在句首。

7. 與被動轉換、反身代詞轉換、祈使式轉換過程無關。

主題是一個在句子中與句法結構、語義結構相關的語用範疇,主題 是一個指稱性成分,一般都是定指的7,表示舊信息,是述題所關涉

(aboutness)的對象。

Li & Thompson(1976)提出英语是主語凸顯的語言,主語是個句 法概念,他們認為一個句子可以既有話題又有主語,其中的異同點如 下:

1. 相同點:

(1) 話題與主語可以參與定語從句的形成。

(2) 可以充當比較對象。

(3) 具有相似的句法功能。

2. 相異點:

(1) 話題不由句子的謂詞決定,可以不是句子的論元。

7 屈承熹(2006)探討了“定指與不定指”和“已知信息與新信息”之間在信息上有很多

相關性,但都不是絕對的。

45

(2) 主語則跟謂語有句法上的選擇。

因此,話題與主語是同一層面的兩個不同概念,但是又認為一個成 分可以是話題又是主語。他提出以下幾個例子:

A .Bill works out in the gym every morning.

B. Japanese cars do not sell very well these days.

C. Here comes Bill with his new wife.

D. There is Bill, Jim and Jack coming out of the house.

雖然 Li & Thompson(1976)定出了主語與話題的定義,但是都是從 句法和語義層面著手分析,並沒有提出與信息結構的關係。有關主語的定 義,屈承熹(2006)也提出了以下的特徵8

1. 主語同動詞之間有動作執行(doing)或等同(being)的關係。

2. 主語同動詞之間有一致關係(agreement)。

3. 主語位於動詞之前。

除了(A) 句中的 Bill 具備了以上主語的特徵以外,其他句子的主 語條件不是缺一就是缺二,雖然這些句子都有形式上的主語,但在信息 結構中這些主語存在著不同的層面功能,從語義上來看,漢語主語有施 事主語、受事主語、零位主語、主題主語、時間主語、地點主語、工具 主語、方式主語、存現主語、關係主語等。英語主語只有施事主語、受 事主語、形式主語、主題主語四類。從成為主語的條件來看,能成為漢 語主語的可以是名詞性詞語(NP)、動詞性詞語(VP)、形容詞性詞語

(AP),而成為英語的主語的只能是名詞性詞語(屈承熹,2006)。上述 的例句(B)中的“Japanese cars”與動詞間並不存在“動作執行者”或“等同”

的關係,而是一個主題,是後面的述題部分所陳述、描寫或批評的對象。

其深層結構為“The salesmen do not sale the Japanese cars very well these

8 在不同語言之間可能有所不同。

46

days.”,因為信息結構的需要,將受事提前至主語位置,作為評論的對 象,所以成為主題,此點除了符合上述對主題的定義以外,還可以用陸 儉明(1986)所提出的漢語句子主題形式標記“是不是9”來檢驗,他將“是 不是”作為主題和述題界限的分界標準,為了分析方便,將上述的例句 以漢語表述出來:

(68) 日本汽車這些日子銷售得不太好。

(69) 日本汽車是不是這些日子銷售得不太好?

“是不是”作為主題檢驗的標準是可行的,“是不是”之後是述題的開 始的標記,不是焦點標記。“是不是”標記可以位於句子的不同位置上,

而句子的深層語義不變,交際信息則會有所不同,取消之後對句子的結 構沒有影響。因此,分析主題與述題界限的形式標準不應該用句法的標 準,而是應以語用意義和語用形式的結合原則來說明。主語是句法概念,

而話題是信息概念,這兩種不同的層次不須放在同一層次去作比較。

無主題與多主題

(二)

主題與述題結構中,述題是焦點部分,這個部分是一定存在的,然 而主題卻不一定會出現。Kuno(1972)認為所謂的“中性描述”(neutral description)或“無主題”(themeless)這種類型的句子,語義上是非二元 的(non-binary),因為這種句子沒有評述或焦點-預設結構,通常被稱為 是斷言整個境況的 結構(thetic structure),而不是陳述實 體的結構

(categorical structure),這種句子一般是表示引介句(presentational),

表示一個事件的狀態或引出一個新的所指。根據吳中偉(2001)的研究,

句子不出現主題的情況有兩種:

主題省略,例如:

9 陸儉明(1986)提出了漢語句子主題的形式標記,其條件有三:1.非句子的自然重音所

在。2.能在其後加上“是不是”形成反復問句。3.能在其後加上前置連詞,使句子成為一 個分句。

47

(70) 台北市位於台灣北部,人口有 230 萬人,( )是台灣人口 最多的城市。

1.沒有主題,如氣象句或存現句,例如:

(71) 下雨了!

這在中性語境中是沒有主題的,也可稱作是一種受大家公認而不需 要說出來的心理話題,這是一種無標記的語用句,還有一種沒有主題的 情況,是對以疑問代名詞為句首的疑問句的回答,句首成分成了新信息 的焦點,使句(70)沒有主題。例如:

(72) 哪裡地震了?

雲南。

上述句子中,雲南是針對“哪裡”的回答,是新信息是說明,這種句 子沒有主題,因為這個結構屬於篇章的話題(discourse topic),它是語篇 的 內 容 中 心 , 不 一 定 是 一 個 簡 單 的 名 詞 短 語 。 Keenan ,E.O.&

Schieffelin ,B (1976) 認為不是句子本身擁有話題,而是說話人擁有 語篇話題,可以把若干句子看成一個整體。Lambrecht(1989)也指出,

話題是預設的一部分,通常不一定非要清楚地表達才能被理解,往往可 以代詞化(如英語中的 it,德語中的 es),或者完全省略(如漢語),例 如:

Q: How is your car?

A1: My car/it broke down.

A2: Es ist kapput.

(It is broke)

A3:(我的車)壞了。

范曉(1996)把句子分為孤立句與語境句,孤立句是指脫離語境跟 現實不相聯繫的孤立存在的句子,它是以靜態面貌出現的。例如:

48

(73) 今天天氣很好。

“今天”是主題,它符合前文所述的主題主位的定義,是孤立靜態句。

語境句則是指跟一定的語境或某種現實相聯繫的句子,它是以動態面貌 出現的,在言語表達中實際使用著的,也可稱為動態句,往往是針對某 個疑點提問的,帶有對比焦點,例如:

(74) 誰明天去台北?

“他”明天去台北。

(75) 什麼時候去台北?

他“明天”去台北。

主題與述題研究,可以用孤立句來決定主題所要具備的條件,是研 究句子可能的主述結構,另一方面可以用語境中的主題當作語篇中的話 題,如上述句(74)、(75)的“他”和“明天”可以當作話題,所以主題是 句子的主位結構,而話題是語篇的主位結構。屈承熹(2006)指出,一 個名詞性成分是否為典型的主語取決於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動詞之間 的關係,是句法關係,而主題與話題是與語用結構有關的,前者使用於 句子中,後者是屬於篇章的,而且話題是有命題的,他們分屬於不同層 面的結構。因此,如果使用“主語也叫主題”或是“主題也可稱之為話題”

都是不夠明確,也是不恰當的。

都是不夠明確,也是不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