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漢語分裂句的類型與功能

第三節 “的”字分析

“的”字的功能,一般來說,被認為是名物化標記(趙元任 1968、朱 德熙 1978、Li & Thompson1981、鄭良偉 1983),或是名詞修飾語標記

(Ross,1983)。Li & Thompson(1981:587)認為在“是…的”句中的“的”

是名物化標記,然而“的”在此當作名物化標記卻無法解釋在分裂句結構 的焦點、預設、否定和情態的關係。有些語言學家認為“的”在分裂句中 是過去時制標記,如 Dragunov(1958),呂叔湘(1983),馬學良、史有 為(1982)主張“的”表示“已然義”,也就是一個表示過去已實現的事件 或表確定的助詞,即表示“時”又表示“體”。宋玉柱(1981)指出漢語分 裂句中的“的”是指明時間的助詞,例如:

(200) a. 他昨天什麼時候回來的?

b. 你在哪兒學的鋼琴啊?

“的”字都指明該句所述的動作發生於過去的時間,如果將句子去掉

“的”,就會改變動作發生的時間(如 b)或者句子就不合法(如 a)。他 認為“的”字不能加在表明將來時間的句子中。例如:

(201) *你明天什麼時候回來的?

這類含有疑問詞的分裂句,因為疑問詞本身即是焦點,雖然“的”表 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件的確然性,也就是分裂句中的預設,但在將來式 帶有疑問詞的分裂句中,其焦點是不確定的,當然將來事件的發生也是 不確定的,因此不能帶預設標記“的”。事實上,“的”在肯定式的分裂句 中不但可以用於過去式,也可以用於現在和將來。例如:

(202) a. 我昨天是去台北開會的。

b. 我現在是在這裡開會的。

c. 我明天是去台北開會的。

115

(a)句是過去的時間,是已經發生的事件,但是(b)句是現在正 在進行的事,而(c)句則是將來尚未發生的事件,發生在未來的事件 之所以可以加上“的”是因為它們都是肯定陳述句添加“是”和“的”而成為 分裂句的,“的”前面是上文已經提過的而且是很明確的,是一個舊信息,

如“開會”這件事在之前已經提過,例如:

(203) a. 你昨天是去哪裡開會的?

b. 你現在在哪裡開會?

c. 你明天是去哪裡開會?

這三種不同的時間的問句句尾除了(a)句有已然發生的預設“昨 天開會”以外,其餘都不可以用“的”,因為問句都使用疑問詞,但是其 回答都可以用“的”,例如句(202)。可見“的”並不是過去的時制標記,

也不一定是已然。Wu (1998)認為如果加上情態助動詞(會、能),

就像“他明天是會來的”,其中 NP 是話題,Modal 是焦點,焦點標記“是”

必須放在情態動詞之前,就如同“疑問詞”一樣,是句子中的強勢語義焦 點,“的”之前的 VP 是說話人對於一個情況表示確定會發生的預設,也 是用來回答“他明天會不會來?”這種表示將來一定會發生的事件,其否 定形式為“他明天是不會來的”,否定的是“會”,而不是否定焦點標記“是”,

由此也可證明焦點標記是不能否定的。袁毓林(2003)也提出表過去時 制完成體的論點無法說明“他是會對你好一輩子的”的“的”為何會出現將 來式中,何文彬(2012)認為這是由句子的“事實性”決定的,一般來說,

以動詞成分為謂語的靜態句表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是確定的,他說明雖 然“對你好一輩子”還沒有成為事實,但事實性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已 經兌現的事”,另一種是“預期可以兌現的事實”,可以由“會、應該、能”

等計劃性的情態助詞表達出來,例如:

(204) *他對你好一輩子的。

上句不合語法,是因為一輩子還沒過完,“的”之前的事實性還沒確

116

立,必須用表示預期將來會發生的計劃性情態助詞置於謂語之前,這種 詞不可以跟“是…V 的 O”一起出現,例如:

(205) *他是會買的書。

關於“的”位置,在分裂句中通常都置於句尾,但還有一個情況是置 於句尾動詞之後、賓語之前,湯廷池(1981)稱之為“分裂變句”。在討 論分裂變句之前,應該先對“的”字進行分析。湯廷池(1981)認為“的”

是個虛詞,但無論從句法、語義或語用上來分析都極為複雜,主要可以 歸納為兩種:一作為修飾語標記(modification marker),二作為句尾語 氣詞(sentence-final particle)。

1. 第一類當作修飾語的用法如下:

在名詞或代詞後面,作為名詞的修飾語,修飾語名詞(定語)與被 修飾語名詞(中心語)的關係,不限於狹義的“領屬”或“所有”的關係,

也不限於具體或抽象名詞,包括了親屬關係,身體部位、作者、發明者、

原料、用途、時間、處所或由動詞轉化而來的抽象名詞。

在動詞(狀態動詞、動作動詞、變化動詞)或句子後作為名詞修飾 語。例如:

(206) a. 他脫下來的衣服總是亂丟。

b. 你問的問題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這種的修飾語屬於“關係子句”(relative clause),關係子句在基式結 構中含有一個與中心語指稱相同的名詞。

2. 第二類的用法,“的”字除了以上的修飾語或從屬子句的功能以外,

還有一種語氣詞的用法。這種用法的“的”通常出現於句尾,用以 加強肯定或否定的語氣。例如:

(207) 你不要這樣做,媽媽知道會生氣的。

位於句尾的 “的”常與分裂句中的焦點標記“是”一起合用,可置於句

117

尾或句尾動詞後、賓語前兩種形式。其句法形式為“是…VO 的”與“是…V 的 O”,湯廷池(1981)稱後者為分裂變句。例如:

(208) 他是昨天買的書。

趙元任(1968)將這種賓語稱之為“所有格賓語”,並指出說話人選 擇這個形式的動機是“求其簡短而已”。他指出這是北京話裡的一種特殊 結構,還分析出此形式是如何產生的。

(209) 1a.他昨兒來了。(陳述句)

1b.他是昨兒來的。(分裂句)

1c.他是昨兒來的(人)(等同句)

2a 他昨兒出醫院了。(陳述句)

2b 他是昨兒出醫院的(人)(等同句、分裂句)

2c 他是昨兒出的醫院。(分裂句,“他”與動詞後所指不同)

然而,這樣的對比是有問題的,按照(1c)的推論,(2c)應該成為

“他是昨兒出醫院的人”,因此他並沒有真正解決“V 的 O” 的問題。

杉村博文(1999)指出,這種句子的基本語義特徵是表示事件已經 發生,同時還帶有“敘事句”的承指形式,稱之為“先了後的”的方式,也 就是說“昨天買的書”是“昨天買了書”的承指形式,這個觀點實際上是認 為“V 的 O” 是從“V 了 O”來的。漢語的分裂句是從陳述句為基式而變化 的,在陳述句的基式中添加了焦點標記“是”,而“他昨天買書了”,加上 焦點標記“是”,並將“了”改成“的”,就成了“他是昨天買書的”;而“他昨 天買了書”即成為“他是昨天買的書”。每一個分裂句基本上都有對應的陳 述句基式。

湯 廷 池 ( 1981 ) 認 為 分 裂 變 句 的 “ 的 ” 經 過 體 裁 變 形 ( stylistic

118

transformation)移到賓語前,因此還是語氣助詞。木村英樹(2003)主 張分裂句中的“的”跟偏正短語的“的”有關係,前者是後者功能的擴展

(functional extension)。他認為“他是在西單買的車”的句子中的 “的”是 從含有結構助詞的“的”字結構,通過“的”字由區分事物的功能向區分動 作行為的功能擴展而形成的。朱德熙(1961)認為“的”是詞組層面的結 構性標記,Ross(1983)承接了朱德熙的觀點,將偏正短語中的“的”和 分裂句的“的”都看成名詞組標記。另外,趙斌(1998)提出這種“的”是 動態助詞,他舉出一種謂詞性的“的”,例如:“他做的飯”、“大家一起找 的朋友”,這種“V 的 O”的“的”不能說是連接定語和中心語的結構助詞,

也不是語氣詞,因為它常出現在“了”、“過”的位置上,例如:“買了書”、

“買過書”,而且具有動態助詞所有的特徵,其特徵如下:

1. 語音上念輕聲。

2. 結構上不獨立,必須粘附。

3. 語義上詞義虛化,表語法義而不表詞彙義。

4. 屬於體範疇。

以上的研究都沒有明確說出為何要使用“VO 的”和“V 的 O”兩種形 式,筆者提出的問題是:這是否與句子的預設範圍有關呢?置於句尾的

“的”,如“他是昨天買書的”是從“他昨天買書了”而來,因此是事情變化 之後的所產生的預設,而“他是昨天買的書”是動詞已經完成而產生的預 設,預設範圍只有動詞,而前者的預設範圍是整個動賓結構。

張和友(2012)認為這類“V 的 O”的語義特點是“事件中具有某一特 徵”,說話人的“斷定”對象是事件本身,即某人做某事的方式屬於某一類 性質,他提出這類的“的”要從詞組層面和句子層面去區分。在詞組層面,

“的”作為結構助詞的基本功能是連接修飾語(modifier)與中心語(head)。 到了句子層面,“的”成為說話人用以對事件中的某一成分(包括事件本 身)作出判定的功能標記,張認為討論分裂句時必須將不同層面上的“的”

區分開來,“的”在句子層面便成了一個預設化標記,表達說話人的主觀

119

斷定的語氣詞。

何文彬(2012)聲稱“的”為靜態助詞,可以標記外延或內涵的功能,

以“他是昨天去台北的”為例,認為可以作進一步分類:一為結構助詞的 外延,可以成為“他是昨天去台北的人”;二為語氣詞,有內涵的功能,

可以表示確有其事,表“事實性”。他認為“的”在句尾會產生歧義,造成 信息溝通的誤解,但是用“是…V 的 O”則可避免,因為主語與賓語不是 同位語,不可能造成聽話人語義模糊空間。例如:

(210) a.我是租房的。

b.我是租的房。

c.房,我是租的。

(a)句聽話人可能想成“你是租房的房客”或者“你是租房的房東”,

而(b)句就沒有歧義,甚至進一步將舊信息“房”移到句首的話題位置,

成為(c)句 。上個例子“他是昨天去台北的”也可以說成“台北,他是昨 天去的”。

綜合以上的研究,大都是以句法、語義結構為出發點來解釋“的”在 分裂句中的功能,然而,這卻無法說明“的”為何存在分裂句中,以信息 結構的角度而言,句中的焦點既然在“是”之後,是否表示“的”之前的部 分就是預設呢?也就是說話人與聽話人在交談中雙方都有共識的已知 信息。

Wu (1998)提出分裂句中句尾“的”具有預設的功能,他認為“的”

和“是”有相對的功能,“是”標記焦點的成分,而“的”則標記在前面的動 詞短語為預設,更確切地說,“的”前的動詞短語即排除作為焦點的可能,

結果讓動前成分進入焦點的轄域,也經常可以刪略“是”而單獨出現,單

結果讓動前成分進入焦點的轄域,也經常可以刪略“是”而單獨出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