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冕服「玄衣纁裳」與中國人的天道觀

第四章 《詩經》衣飾與色彩

第二節 冕服「玄衣纁裳」與中國人的天道觀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4

能是「夏代尚黑」的藍本,龍山文化的唯美與形式主義,增添了黑色的內斂、樸 素、幽深,「幽深」與周代「玄色」的思想貫通。〈中國史前「尚黑」觀念源流試 論〉以「新石器時代至夏代」是夏文化的「勃興期」,夏文化承襲龍山文化而來,

《禮記‧檀弓上》記載夏代「尚黑」文化:「夏后氏尚黑,大事歛用昏,戎事乘 驪,牲用玄。」黑陶文化是夏代文化的主要特徵,576時至商代,泥質黑陶的數量 銳減,「尚黑」之風至此退潮。577

以上是「夏人尚黑」出土文獻的論據,以及史前文化「尚黑」的現象、背景 與思維。周人已能染製多種顏色,而在眾多顏色中,《考工記‧鍾氏》僅記載染 黑、染赤的方法,578可知黑色在周代的重要地位,殷、周二朝最尊貴的禮服「冕 服」上衣玄色,〈小雅‧采菽〉有「玄衮及黼」之句,殷、周的色彩文化或與夏 代與史前文化的色彩文化有所淵源,玄色衣蘊涵著「天道」思想,若需證實周代 對於黑色的崇敬是否源自夏代或史前文化,有待更多出土文物證實。

第二節 冕服「玄衣纁裳」與中國人的天道觀

「正色」與「間色」的尊卑地位嚴謹,唯一的例外出現在「冕服」的色彩,

「冕服」玄衣纁裳,上衣的「玄色」以「黑」與「赤」相混而成,孫星衍《尚書 今古文注疏》:「玄出于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579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

引《史記》記載秦國先世初為諸侯,建畤祭祀白、青、黃、赤(炎)四帝,沒有 玄,《史記》記載漢武帝補建黑帝祠,也沒有玄色,玄色由正色混雜而成,按理 說來應該是卑賤的間色,但卻比五種「正色」更尊貴。除了貴族男性冕服,王后 六服之一的「褘衣」也用玄色,周代用於冠禮、婚禮、朝禮的「玄端」也以「玄」

命名,這是由於中國「正色」的概念是出自色彩與方位之間的關係相配而決定,

是「哲學」的概念。580《詩經》論及冕服色彩的詩篇,有〈小雅‧采菽〉、〈大雅‧

韓奕〉二篇,以下試以冕服上衣與下裳討論冕服色彩與中國人的抽象思維。

576 見何光岳:〈夏族尚黑的流傳和影響〉(安徽:《安徽史學》,1994 年 1 期)。

577 見王悅勤:〈中國史前「尚黑」觀念源流試論〉(廣西:《民族藝術》,1996 年 3 期)。

578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卷第四十,頁 1985-1986。

579 見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 年),頁 102。

580 見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頁 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5

一、 冕服「玄衣」蘊涵「天道」思想

冕服色彩「上玄下纁」,表現在〈小雅‧采菽〉,詩云:「雖無予之,路車乘 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581〈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旂綏章,簟茀錯 衡,玄衮赤舄,鉤膺鏤鍚,鞹鞃淺幭,鞗革金厄。」582兩首詩都說到「玄衮」,「玄 衮」是繪有卷龍紋的玄色冕服,〈豳風‧七月〉也提及冕服:「七月鳴鵙,八月載 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583詩中的「玄」就是冕服上衣的顏色。

貴族冕服六套: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絺冕)、玄冕,六冕的尊卑 階級以服上服章數目多寡區分尊卑,六套冕服色彩一致,都是「上玄下纁」,《周 禮‧天官冢宰‧染人》:「凡染,春暴練,夏纁玄,秋染夏,冬獻功。」《注》云:

「玄纁者,天地之色,以為祭服。」584以天地的色彩寄寓於冕服的「上玄下纁」

色彩,《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間色。」鄭注:「謂冕服,玄上纁下。」585《禮 記正義》:「玄是天色,故為正;纁是地色,赤黃之雜,故為間色。」586冕服是最 重要的衣飾,而中國人看重「天地」,因此將「天地」的哲思寄寓於冕服之中,《禮 記‧王制》記載:「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587〈玉藻〉:「無君者不貳采。」

《禮記正義》:「采色之中,玄最貴也。」588都說明周人看重「玄色」,「玄色」是 所有色彩中最為尊貴的顏色,作為冕服服色。

《詩經》中有以天色為「蒼」的詩句,古時人觀看天色為蒼色,因此稱「蒼 天」,〈王風‧黍離〉和〈唐風‧鴇羽〉有「悠悠蒼天」之句,《傳》:「據遠視之 蒼蒼然,則稱蒼天。」589《爾雅‧釋天》:「春為蒼天,夏為昊天,秋為旻天,冬 為上天。」590〈釋天〉所記載「天」有不同的名稱,不同名稱是因觀看天的角度 不同,《說文‧艸部》段注謂「蒼」是「引伸為凡青黑色之偁」,「青黑之色」就 是「玄」,「玄」是黑中帶青的顏色。在中國人的思維中,「玄」不僅是色彩的客 觀概念,也是哲學思維的範疇,《說文‧玄部》解釋「玄」:「象幽而入覆之也。」

581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十五之一,頁 1050。

582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十八之四,頁 1230。

583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八之一,頁 832。

584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卷第八,頁 1490。

585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卷第二十九,頁 3198。

586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卷第二十九,頁 3199。

587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卷第十三,頁 2911。

588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禮記正義》,卷第二十九,頁 3198。

589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四之一,頁 697。

590 見《爾雅》,頁 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說文注》:「幽遠之意。」591因此,「蒼」與「玄」都有「幽遠」的意涵,《爾雅‧

釋詁》釋「悠」、「遠」同義,592人們看到天的無窮無盡,從而對天產生渺遠、神 祕、玄妙的感覺,因此《老子》有「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語,593「玄」給人 神祕奧妙、追究不盡的「心理感受」,這是源自人們對於天的「視覺感受」所引 發的哲學思考,因此用「玄」比喻深奧微妙、不可思議的道理,〈黍離〉《毛詩正 義》引李巡曰:「古詩人質,仰視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蒼蒼,故曰穹蒼。」又 云:「悠悠而遠者,彼蒼蒼之上天。」594都說明了「玄」在視覺與心理給人的感 受,周代就以這種深邃、無盡的玄色作為冕服上衣的色彩。

圖 4-2.1 〈吳方彝蓋〉(上左)、〈休盤〉(上右)、〈伯晨鼎〉(下)

圖片來源:http://www.yingbishufa.com/ldbt/0071.htm、http://www.yingbishufa.com/ldbt/0073.htm、

http://www.baike.com/wiki/%E4%BC%AF%E6%99%A8%E9%BC%8E%E5%99%A8%E9%93%AD

〈小雅‧采菽〉與〈大雅‧韓奕〉二篇記載冕服的「玄衣」,關於冕服玄衣,

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舉〈作冊吳彝〉、〈吳方彝蓋〉、〈舀壺蓋〉、〈伯晨鼎〉有

「玄袞衣」之語,〈師奎父鼎〉、〈休盤〉、〈釐師釐殷〉有「玄衣」之語,《國服史 學鉤沉》闡明古人有敬天、畏天的天道思想,當時人以玄比天,天最尊,因此玄

591 見《說文解字注‧玄部》,頁 159。

592 見《爾雅》,頁 5。

593 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老子道德經‧卷一》,頁 139。

594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四之一,頁 6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最尊貴、最端莊,「天玄」之說出於《周易‧坤》「上六」爻辭:「龍戰于野,其 血玄黃。」595天玄地黃,周人重天道,認為「天神尚質」、「天神尚德」,在周人 心中,玄衣與天道關係密切,因此以玄色作為冕服上衣的色彩。

自然的天色是青色,而不是玄色,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認為,古人以玄 色比天,乃因「玄」是古人內心的天色,這是哲學性的取闢、心志上的寄寓,而 非自然科學性的「天」,天道幽深難測,可知、可觀、可感、可聞,但又不可盡 知感、盡觀聞,就是《中庸》所謂的「高」、「明」、「悠」、「久」等天道至極、無 極,幽微玄妙,無須探求,因此《說文‧玄部》釋「玄」為「幽遠」,596「玄」

中所帶「赤」的成分,是天道中「光明」的成分。此外,玄衣以玄還有「仁」、「德」

的人道思想,就儒家思想而言,天命就是天意,天意即民意,王者應順從民意行 事,冕服本身就是政治體系的衣飾,於是將「政治」揉合於服衣飾之中,並結合 人道與天道,將「玄」的哲學思想寓於政治哲學,「象天勸善勵德」,蘊涵深遠的 人道思想。597

除冕服玄色,王后「褘衣」的用色也說明玄色的尊貴。王后禮服六等,「褘 衣」是六服中最高等的禮服,最尊貴的禮服玄色,說明玄色重要且特殊的地位。

冕服舄裳同色,王后禮服也是舄裳同色,《詩經》中提到王后玄色禮服的詩章有

〈周南‧葛覃〉,詩云:「薄汙我私,薄澣我衣。」〈葛覃〉的「衣」包含六套禮 服,《箋》:「王后六服,一曰褘衣。」598「褘衣」是王后六服之首,用玄色,配 玄舄,《周禮‧屨人》注云:「王后吉服六,唯祭服有舄。玄舄為上,褘衣之舄也。

下有青舄、赤舄。」599「玄舄」是王后舄最尊貴的鞋,也是「褘衣」所搭配的鞋,

褘衣穿著的場合是陪同王祭祀先王,王穿著「衮冕」,王后穿著「褘衣」與王祭 服相配,可見「褘衣」的尊貴。「褘衣」的色彩文化,〈內司服〉《周禮義疏》云:

「六色唯有天色玄,褘衣最在上,象天色玄。」600「褘衣」的色彩是「象天之色」,

王后其他五服都是「屬地」的正色,唯獨「褘衣」超越正色而用「天色」,《周禮‧

冬官考工記‧畫繪》:「青與白相次也,赤與黑相次也,玄與黃相次也。」601與地 色相繼者是代表天色的「玄」,周人重天,「褘衣」與男子「冕服上衣」都蘊含著

595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易正義》,卷第一,頁 32。

596 見《說文解字注‧玄部》,頁 159。

597 參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上冊,頁 64-77。

598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毛詩正義》,卷第一之二,頁 580。

599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卷第八,頁 1492。

600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卷第八,頁 1488。

601 見《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周禮注疏》,卷第四十,頁 19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天道」思想,因此「象天色玄」的「褘衣」最為尊貴,說明「玄色」在周人心 中崇高的地位。

二、 《詩經》未反映「纁裳」的文化因素

「玄衣纁裳」是冕服通制,雖然歷代冕服各有其色彩,但裳色大多以「纁色」

或「絳色」,「絳色」就是「赤」,關於「纁」的色調,《說文‧糸部》:「纁,淺絳 也。」602「纁色」色彩的染法經由「三染」而成,《爾雅‧釋器》:「三染,謂之 纁。」603《儀禮‧士冠禮》有「服纁裳」之語,鄭注:「纁裳,淺絳裳,凡染絳 一入謂之縓,再入謂之赬,三入謂之纁,朱則四入與。」604浸染次數愈多,赤色 成分愈高,顏色也愈深,《周禮‧考工記‧鍾氏染羽》:「五入為緅,七入為緇。」

605記載浸染五次與七次所染成的顏色,「紅色」染料染色七入的色度分別為縓、

赬、纁、朱、緅、玄、緇,次數愈多愈偏向黑色色調,染到第七次則成黑色。

《詩經》並沒有「纁裳」一詞,舉凡提及冕服的詩章,都是突顯上衣的「玄 色」、「衮」等色彩與紋飾,如〈小雅‧采菽〉和〈大雅‧韓奕〉的「玄袞」、〈豳 風‧九罭〉的「袞衣」,或是鞋中最尊貴的「赤舄」,如〈大雅‧韓奕〉的「赤舄」,

至於裳則指出「黼」、「黻」之繡紋,如〈秦風‧終南〉和〈豳風‧九罭〉的「繡 裳」、〈終南〉的「黻衣」、〈小雅‧采菽〉的「黼」,《詩經》完全不提裳的「纁色」,

因「下裳」卑賤,「纁」的成分又是「赤黃雜」,屬於「間色」。

《詩經》直陳裳色的詩篇是〈七月〉,詩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

《詩經》直陳裳色的詩篇是〈七月〉,詩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