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在語言教學的過程會一直伴隨著學生,尤其教師傳授語言知識時,不免涉及交際 層面的委婉語和禁忌語,由於這個階段的重點在於學生的交際能力,文化導入需 融入語言教學中。二是文化課教學,以華人文化為主,語言教學為輔,可設置主 題,討論深層文化根源,並根據學生不同的文化背景,討論各種不同文化的差異 及原因。18付漪川〈對外漢語教學應注重文化因素的滲透〉指出,由於教材安排、

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實踐的緣故,華語文課堂往往出現「重語言,輕文化」的現 象,該文據 2002 年(中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所公布之「高等院校外國留學生 漢語專業教學大綱」舉出,語言類課程占絕大部分,而關於中國文化概論、中國 文學等課程只作為選修課程。19由於文化課程不足,使文化教學相關的對比分析、

課堂研究、教材編輯、教學設計顯得重要,因此,本論文以為,探討文學領域的 高級文化與思維方面的深層文化,對於華語文教學的課程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綜上所述,周代承襲三代文化而有所開創,並成就了光輝燦爛的周代禮樂,

《論語‧為政》記載孔子說:「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 益可知也。」本論文以《詩經》作為論述周代文化的背景,旁取古代注家及現代 學者的說法,作為佐證的輔助材料。衣飾在古代中國文化,具有多面向的文化意 涵,因此選擇衣飾作為討論對象,並以內容多元且衣飾記錄豐富的《詩經》為研 究文本。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本論文旨在探討《詩經》所論衣飾文化在華語教學之文化教學的應用,涵蓋 了「詩經衣飾文化」以及「《詩經》衣飾文化之華語文教學」兩部分,本論文討 論的主題是個綜合的領域,前人尚未有將這些主題結合的相關研究,因此以下試 將此一論題分為「古代衣飾文化」、「衣飾文化比較」以及「華語文教學之文化教 學」三部分,分別回顧相關文獻,作為本文研究的基石。

一、 「古代衣飾文化研究」相關文獻

古代衣飾文化相關論著,首要以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由於沈氏長 期在博物館工作,因此該著作有豐富出土資料,傳世文獻的傳統說法每引墓中出

18 見謝麗:〈對外漢語教學文化教學初探〉(黑龍江:《北方文學》,2012 年,11 期)。

19 見付漪川:〈對外漢語教學文化教學初探〉(河北:《廊坊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 28 卷第 4 期,2012 年 8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土文物佐證,這也是《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價值所在,沈氏於引言中道:「本人 因在博物館工作較久,有機會接觸實物、圖像、壁畫、墓俑較多,雜文物經手過 眼也較廣泛,因此試從常識出發排比排比材料,採用一個以圖像為主結合文獻進 行比較探索、綜合分析的方法,得到些新的認識理解,根據它提出些新的問題。」

如商代衣飾以各種不同材質的文物,與甲骨文中記載印證,沈氏云:「前人千言 萬語形容難以明確處,從新出土文物中均可初步得到較正確理解。有的形象和史 傳詩文可以互證,居多且可充實文獻所不足處。」《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一書在 中國歷代衣飾的沿革發展、階層差異、物質生活、意識形態等方面多有創見。20

王關仕《儀禮服飾考辨》以《儀禮》為研究文本,探究《儀禮》中的服飾制 度,《儀禮》是最早記錄周代名物制度的典籍,該書論述春秋時期服制,詳細將 衣飾每一部件分門別類,敘述色彩、紋飾等附於衣飾之文樣,文獻整理完整,輔 以鄭《注》、賈孔疏、歷代典籍與文獻,旁徵博引,並參考出土文物,詳細歷數 衣飾文獻。研究《儀禮》對於本論文的價值,在於《儀禮》記錄了古代宮室、飲 食、服飾、喪葬之制,將文字拼湊,猶如展開一幅古代社會生活的畫卷。

「冕服」是古代最尊貴的禮服,閻步克《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 興衰變異》以《周禮》六冕制及其對歷代冕服制度之影響為研究對象,探討服飾 中的政治意涵。服飾在古代是體現階級的實體,如作者所言:「(中國)與古希臘 不同,但跟絕大多數傳統社會一樣,中國也存在等級服飾,發揮著區分人群、強 化權力與分配利益的功能。『上國衣冠』雖是一種文化遺產,但也可以從權力角 度來觀察、來剖析的。」雖然許多文化都發展出「等級服飾」,中國服飾階級討 論的價值與特別之處,在於中國服飾蘊藏著更多的等級區別,服飾的文化意義豐 富,政治線索繁密,超越任何國家、民族,因此,無論中外在衣飾文化相同或相 異之處,都可以作為同異對比的論點。21王宇清《國服史學鉤沉》也以儒家特重 冕服,冕服在中國歷代服制中最穩固,也是階級社會中最尊貴的服制,而以冕服 作為研討主題,整合散見於古籍的服制,使成體系。

王繼平《服飾文化學》以服飾自初創時期,就是一套符號體系,是人類精神 文化的產物,時代愈後愈走向深化,服飾「具備了一種文化的符號意義,反映著 人類的時代、民族、風俗、觀念、審美乃至心理等文化的意義與價值」,將服飾 提升至文化意義的層次論述,融合文化學與社會學而成為綜合性學科進行討論,

20 見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年),頁 1-3。

21 見閻步克:《服周之冕──《周禮》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頁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王文言:「(服飾)既有物質的層面、制度的層面,還有觀念、心理的層面,它是 一種綜合的文化現象。服飾的發展史,可以看作是人類物質生產的縮影,也可以 當作是一部風俗史,還是人類文化心理的發展史。」王氏也指出服飾文化研究方 法,須應用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歷史學等人文與自然科學的體系研究,文 化學深入文化內涵,心理學了解穿戴服飾的奧秘與動機,史學方法探索發展進程,

服飾文化研究有助了解不同文化的心理、習慣。22

王維堤《衣冠古國》指出,「服飾文化」與「服飾」處於不同層級、具有不 同概念,「服飾文化」的內涵深於「服飾」,並且更複雜,服飾文化牽涉不同民族 不同時代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即本論文文化論述切入的視角,自衣制觀看周 代文化面貌,作者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展開衣飾文化的論述,深入衣飾下的華人文 化觀;此外,《衣冠古國》也討論服飾的圖騰與政治意義、等級意義、男女服飾 及服飾色彩,切合本論文所要討論的主題。

其他關於周代服飾文化相關研究,散見於研究周代歷史與文化之專著,以下 列舉之書目專論周代文化,與衣飾相關之文化為其中之章節。服飾之論述離不開 文化層面,尤其《詩經》所論服飾多與周代對於衣飾的審美觀有關,或當時人民 生活環境、背景,如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第三章「衣服」一節,突破前人囿 限於文物考證,進入衣飾在風俗流變的意義,以及古代中國人對於這些器物使用 方式的源流,進行衣飾文化的探討。《詩經》記錄許多當時社會情景,反映周代 生活情形,翦伯贊《先秦史》描述周代的「初期封建社會」一章,徵引許多《詩 經》文獻作為周代社會制度、農業生產、商業經濟等文明的旁證,其中關於衣飾 材質、製作、貿易等文字,可作為本論文結合《詩經》與周代文化之參考。也有 專著較大範圍討論西周歷史、文化,服飾相關討論散見各編各章,文、史本可兩 相參照,有些專著雖不以服飾為標題,卻可自史事中找尋服飾文化線索,如楊寬

《西周史》第二編第六章「西周發達的手工生產業」論及「麻布、絲織及刺繡工 藝」,從考古資料考察西周有目前發現最早的染色刺繡技術,第三編第九章「規 定貴族服飾等級的『命服』制度」,敘述「命服」以芾與衡這兩件服飾表彰貴族 階級,芾和衡多次出現於《詩經》,從芾、衡內部深究其代表的階級差異,有助 於本論文討論服飾階級,第六編第一章「西周時代的衣食住行」概論冠弁和衣裳 之制。概論性的服飾風俗如陳紹棣《中國風俗通史──兩周卷》「服飾風俗」一

22 見王繼平:《服飾文化學》(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 年),頁 1-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章,將全身衣飾分門別類介紹,其中「服以旌禮」論述服飾與場合、等級的關聯 性,可資本論文衣飾社會階級文化意涵之參考。許倬雲《求古編》,「周代的衣食 住行」一章概述周代服飾與衣料,「兩周農作技術」討論麻與當時農作情況。

整理歷代文獻記載衣飾相關文獻的專著,如呂思勉《先秦史》第十三章第二 節專論衣服,列舉歷代典籍提及服飾的文句。「三禮」詳盡記載周代制度,錢玄

《三禮通論》「名物編」中「衣服」一節,列舉「三禮」與衣飾相關的文獻,有 助本論文梳理衣飾「禮」的內涵。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卷四「三代以 來首服」、卷五「身服」、卷六「足服」三卷,歷數古代衣飾具特色部分,每引古 籍史事作為描述衣飾與古代社會風俗之旁證,引《詩經》處亦不少,將《詩經》、 史事與三禮所載禮法制度相互參照、印證。

與《詩經》衣飾文化相關學位論文,有陸景琳《詩經服飾研究》,該論文將

《詩經》內提及的衣飾分為首部服飾、身體服裝、身體配飾、足部服飾、染織與 製衣工藝五部分,詳細介紹每一衣飾部件與部件細節;然此文僅就外在客觀角度 描寫服飾制度,對於衣飾文化之詮釋及深層思維並未深入探究。李岩《周代服飾 制度研究》對於服飾文化討論詳細,從服飾的起源到夏商服飾,進入周代服飾制 度,將周代的冕服、弁服、衣裘、深衣、喪服、佩玉等制度,結合禮書典籍與金 文資料,分析各等級服飾的特點、「賜服制度」的特色以及服飾的變遷。

《詩經》內提及的衣飾分為首部服飾、身體服裝、身體配飾、足部服飾、染織與 製衣工藝五部分,詳細介紹每一衣飾部件與部件細節;然此文僅就外在客觀角度 描寫服飾制度,對於衣飾文化之詮釋及深層思維並未深入探究。李岩《周代服飾 制度研究》對於服飾文化討論詳細,從服飾的起源到夏商服飾,進入周代服飾制 度,將周代的冕服、弁服、衣裘、深衣、喪服、佩玉等制度,結合禮書典籍與金 文資料,分析各等級服飾的特點、「賜服制度」的特色以及服飾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