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質性分析

一、 初次教學循環分析

(一) 教學實踐發現

1. 教學環境設置與真實教具運用的重要性

研究者在課程實施前一日佈置了色彩繽紛的地圖,環境的設置上讓學 生進入主題情境,發現學生的富含觀察力與好奇心,引起學習動機。學科 內容知識(CK)方面發展學生的視覺空間及肢體動覺智能,佈告欄上的 地圖帶給學生視覺享受和觸覺體驗,課餘時間學生會在佈告欄前仔細觀察 地圖,有些學生會觸碰地圖上的圖釘或是將圖釘放在他們想放置的位置。

「S15:這是什麼?(指著佈告欄的地圖)

R:這是世界地圖。

S15:這是什麼?(指著地圖上的國旗)

R:這裡是印尼、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法國。(解釋地圖)」

(20181008 教學日誌)

真實且大型的地圖吸引學生們的目光,讓學生發出驚嘆聲。

「R:看(指著佈告欄),這個是世界地圖。

S:世界地圖。 R:(打開真實的世界地圖)

S:哇!!!

R:(拿著世界地圖)跟這個是一樣的。(佈告欄地圖)」

(20181009 教學影片)

(TP1-2_教具_地圖)

圖4-1:課程1-1暖身認識世界地圖 2. 國家概念的展現

本班印尼學生對印尼國旗有具體的概念了,在學科教學知識(PCK)

中反應本單元教學的視覺空間智能容易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當學生看 到印尼國旗時,都能夠回答「印尼」的稱呼,部分學生有其他國家的概 念,像是「中國、日本、美國、韓國」,因為家人或自己有國外旅遊或 是工作經驗;有學生有語言的概念,從課堂中的回應可發現學生具有國 家的意識。

「R:這裡是?(手中拿中國國旗)

S12:中國。 R:對! 這個是中國,很大。中國上面有什麼?

S:星星。 R:有幾個?我們一起數,一、二、三、四、五。

R:有五個星星。有一個大的,有四個小的,所以是中國。

S:中國。

S19:爸爸去中國 R:爸爸去中國工作。」

(20181009 教學影片)

「R:你知道嗎?(手中拿美國國旗)

S23:America. R:美國。

S:美國。

S23:They speak English.

R:美國人說英文。」

(20181009 教學影片)

3. 喜好的展現

在學科教學知識(PCK)中反應教學的內省智能容易提供學生表達 自我想法和自由選擇的機會。課程 1-1 彩繪國旗時,學生能表達自己的 愛好,根據國旗的顏色、形狀或是已經認識的國家。多數孩子能表示自 己喜歡的國家,會使用「我喜歡印尼、美國、日本、韓國、英國、中 國」。進行課程 1-2 歌曲「你從哪兒來?」,在學科內容知識(CK)發 展學生的内省智能和人際智能,學生選出喜歡的國家,帶領組員一起唱 歌。大部分的學生能用中文句子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喜歡/要 + 國 家」,當老師問學生詢問喜好時,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

「R:老師會問誰喜歡美國?你可以舉手說我喜歡美國,

然後你可以塗顏色。(在解釋後已經有此起彼落的表達聲)

S12:我要美國、中國。

S9:我要美國。(舉手)

S8:我要印尼。

S17:我喜歡美國。」

(20181009 教學日誌)

(TP1-1_S6S20W)

圖4-2:課程1-1彩繪國旗

(二) 教學省思 1. 遊戲設計

從教學反思和同儕檢核表的總評中發現教學設計方案(TP)TP1-1 貼國旗遊戲設計規劃的不足,研究者的教學知識(PK)在進行遊戲活動 時,不易讓學生在熟悉的方式下學習本單元課程,雖然學生知道遊戲規 則,但由於對教學內容的不了解,導致大部分的學生無法順利完成遊戲 任務。

「貼國旗的遊戲設計,想讓學生猜一猜國家的正確位置,但事實上 大部分的學生未能掌握國旗的真正位置,都需要老師引導將國旗貼到 正確的地方,在這一方面缺少了挑戰性。」

(TP1-1_教學反思)

「1-1 遊戲活動有點困難,教師沒先介紹各個國家的位置,直接讓學 生用猜測的方式,學生會不知所措,還是需要老師指引才能完成遊戲,

缺少了一點趣味性。」

(TP1_T2 檢核)

(TP1-2_教具_圖卡)

圖4-3:課程1-1貼國旗遊戲

在遊戲的設計上應該多為學生考量,以大部分學生能力範圍內設 計遊戲關卡,才能有效達到遊戲學習的效果。未來的教學行動的遊戲 設計可調整成記憶力大考驗,先將圖卡放在正確的位置後,讓學生複 習能快速記憶,老師再將圖卡拿走,接著請學生進行貼圖卡的遊戲。

2. 歌曲教唱

幼兒學生喜歡唱歌,從音樂中培養學習華語的興趣,透過歌曲的教 學能提升他們學習華語之能力。在學科教學知識(PCK)中的音樂智能 和肢體動覺智能方面,觀察發現學生喜歡本單元設計之曲目,但研究者 在本單元歌曲教唱上,使用的策略與技巧需待加強,研究者給予學生上 台演唱的機會,但學生還未能完全掌握歌曲,歌曲活動進行時,基本上 是研究者演唱,再給予學生肢體律動提示。

「1-1 第一次歌曲教唱學生們主動舉手要上台小組演唱,但上台後反而 開不了口,多數學生不清楚何時要舉起自己手中的國旗。」

(TP1-1_教學反思)

「1-2 暖身活動請學生上台演唱,可是在台上的學生不開口唱歌,或是 學生的聲音非常小聲,但大部分學生能掌握舉起國旗的時間點。」

(TP1-2_教學反思)

「影片觀察中發現,學生很喜歡兒歌的教唱方式,學生會主動上台表 演,建議只要增加歌曲的教唱次數,學生就能馬上朗朗上口。」

(TP1_T2 檢核)

(TP1-2_教材_歌曲)

圖4-4:課程1-1國家歌

歌曲教唱上需要增加歌唱及律動活動之次數,讓學生熟悉歌曲旋律 與節奏,教師能使用一些歌唱教學策略,給予學生鼓勵與讚美,增加學 生歌唱的自信心與意願。

3. 課程內容

課程 1-2 研究者在科技內容教學知識(TPACK)中不易結合自製的 數位媒體材料(簡報活動)解釋本教學單元。實施初次教學循環的課程 發現研究者設計的環遊世界簡報(圖 4-5),雖然數位簡報具有足夠的 互動性,可讓學生自由選擇想先認識的國家,但國家的內容過於豐富,

導致在有限的時間內,研究者無法完整介紹每一個國家的特色景點與人 物,後面講述的國家只能大概帶過,學生在短時間吸收的能力也有限。

(TP1-2_教材_課程簡報)

圖4-5:課程1-2主要課程介紹

圖4-6:課程1-2環遊世界各地-簡報1-8頁

「1-2 的簡報課程內容過於豐富,後面的內容無法清楚的介紹,學生 也無法長時間靜下來聽課,在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導致最後一個遊戲 活動無法進行。」

(TP1-2_教學反思)

「課程 1-1、1-2 新舊知識能有效的連結,初步認識國家以後,學生能 繼續認識景點和國家人物,但是 1-2 國家的內容太多了,應該刪減,

或是在後面的課程延伸說明,不必一次介紹這麼多個國家的景點與人 物。」

(TP1_T1 檢核)

「1-2 課程簡報內容過多,學生無法全部記得,教師可以從重點介 紹,從學生比較有印象的國家開始,像是印尼、日本、美國、中國 等。」

(TP1_T2 檢核)

同儕反應研究者在教學知識(PK)能將教學之新舊知識能有效的 連結,但 TP1-2 主要課程內容應該減少國家介紹的數量,才能讓學生在 有限的時間內學習。研究者由於強調每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吸收的關 係,而疏於考量時間掌控與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在國家的認識上,

大部分的學生並沒有先備知識,在大量的新知識下,難以有效的學習

每一項新穎的內容。在遊戲活動的設計,應該靜態的學習後,增加動 態的學習活動,動靜的活動充分搭配下,學生才會持續專注學習。

4. 課室管理

科技內容教學知識(TPACK)中,研究者能結合自製的數位媒體材 料(簡報活動、遊戲)解釋本教學單元,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在 (TP1-2_教材_課程簡報)的簡報,運用動畫圖示帶給學生無限的視覺趣 味,教師透過肢體解釋中國的舞龍舞獅、功夫熊貓、美國的牛仔等圖示 動畫,充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但在學科知識(CK)肢體動覺方面,

讓學生過度模仿動作,幾位男孩站起來走動模仿,造成課室的混亂,當 這種情況出現時,教學育知識(PK)的課室管理方面,研究者需要適當 的管控課室的學習氣氛,這種情況要如何避免是需要有技巧和策略,才 能有效防止學生可能吵雜之情況。

「介紹(TP1-2_教材_課程簡報)時,如果是關於學生喜歡的事物,

像是簡報中舞龍舞獅、牛仔、功夫熊貓等,他們會過於興奮,需要 適時管理課堂秩序與紀律。」

(TP1-2_教學反思)

「此班學生個性較活潑,教師需要適時管控秩序,會影響課程進行 的時間,在課室進行前應該先跟學生溝通,以免學生因為課程有趣 而太興奮,干擾教師進行課程的步調。」

(TP1_T1 檢核)

「進行歌曲教學「你從哪兒來?」時,班上有特殊的學生,他堅 持要拿印尼國旗唱印尼國歌,導致時間不足,最後一個綜合活動 無法進行,綜合活動,研究者另找時間補上。」

(20181011 教學日誌)

如果有特殊情況發生,像是學生的情緒化,造成研究者無法按照 教案授課,有何因應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者需要琢磨於課室管理之技 能,提升自身華語課室管理之能力,教學知識(PK)的課室管理中,

找尋適當之策略,提升教學環境與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在良好的教學 環境下學習。

(三) 小結

初次行動研究中,研究者透過教學日誌、教學省思、教學檢核表等 觀察,分析整理發現《單元一》課程的教學問題與課程設計不足之處,

調整修正第二次行動研究《單元二》之課程,課程內容設計簡報(TP2-1_教材_課程簡報)八個國家介紹減少至五個國家,分別為「印尼、美 國、日本、法國、中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研究者有時要維持課堂 秩序,導致後面遊戲活動的時間較緊湊,根據學生的能力,在第二次教 學行動中,將課堂練習和綜合活動勞作的調整,將原本規劃的活動時 間,往後延長 15 分鐘,期望解決教學時間不足之問題。

透過同儕之建議與研究者的教學反思,在主要課程中發現,學生的 專注力不足,為了要讓動靜活動能適當搭配,下一次教學方案設計,科

透過同儕之建議與研究者的教學反思,在主要課程中發現,學生的 專注力不足,為了要讓動靜活動能適當搭配,下一次教學方案設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