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

一、 多元文化教育意義與理念

2. 教學活動:單獨做題、自我反省、表達想法與意見、表達自己的能 力(會/不會)、獨立創作、自由選擇。

(八) 自然觀察智能

1. 對動植物的觀察、辨識、分類的能力,對自然界、生物、天氣等具 有好奇心,能觀察、理解、欣賞大自然萬物。

2. 教學活動:大自然分類、製作觀察日記、欣賞關於大自然主題之影 片或圖片、描述自然環境的變化、記錄天氣變化。

學校需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教師以幼兒為中心教學,發掘各個幼兒的內 在潛能,設計符合幼兒學習程度的學習課程、教學內容、活動與評量。幼兒的 學習發展會根據幼兒的年齡不同,而影響其學習吸收的能力,通常年齡較長的 幼兒,在各方面發展能力會優越年紀較幼的幼兒。

第四節 多元文化教育

一、 多元文化教育意義與理念

多元文化觀點的產生與近代的種族衝突與社會運動的抗爭下逐漸興起,因 為不同族群間的相處,發現文化本身的差異而造成觀點的分歧進而發生種族衝 突。美國社會存在著黑白種族問題,在 19 世紀末主張「黑白隔離但平等」

(Separate but equal),在學校、餐廳、火車上都會以黑白隔離的方式做出歧視 黑人的行為,經過各種抗爭與辯論後,漸漸主張「黑白融合」,在這段期間美 國的黑白種族對抗與衝突,使社會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簡成熙,2004)。澳洲 的「白澳政策」,導致澳洲社會代其他非白人種族之族群與文化的歧視與忽 視,也是歷經了種族抗爭,1966 年開始漸漸開放,1975 年「種族歧視法」在澳 洲的移民享有法律保障和平等的權利,可能以膚色、種族、宗教、性別等其他 因素歧視他人,直至 1990 年代多元文化政策的提出,重新定義白澳政策結束後 的社會模式,讓社會正視不同種族和諧共處之事(陳鴻瑜,2014)。

元文化教育教育者要理解多元化教育相關的哲學和定義,設計與實施民族 與和文化多樣性的有效教學策略,並做好多文化的準備計劃和實踐指南。多元 文化教育研究者 Banks(1989)提出多元文化教育之理念與意義(陳伶艷,

2000):

(一) 理想與概念的呈現

多元文化教育指的是學習者無論屬於哪一個種族、國家、性別、社會階層 或文化特質都有享有受學校教育均等之機會。

(二) 教育改革運動

對於整所學校、教育理念和環境的改革,促使來自各種族、性別、社會階 層、文化的學生,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目標在於改善學校的教育環境,像 是學校文化、政策、政治化結構、正式和非正式之潛在課程,以平等的態度對 待所有群體學生。

(三) 永不間斷的過程

以社會公平公正、性別平等、反種族歧視、反殘障歧視,皆為致力於人性 改革之長期目標。雖然目前人類社會難以完全達成,但是要不斷朝向目標邁 進,藉此讓每個人都能成為具有多元文化觀,發展多元文化知覺,具有信念及 行動的能力。

(四) 多元文化課程

透過多元文化課程的實施,使學生能認識和理解各民族與國家間所存在的 民情、習俗、想法、歷史文化等差異,致力於輸入多元族群和全球化觀點,並 且融合在本身的族群文化課程當中。

(五) 承諾

當族群彼此有適當的認知、理解及社會行動技能的培養,進而會反對種族 歧視、性別歧視或是各種形式偏見的存在。

張建成(2000)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文化是相對的,不同地區有著不同文 化風俗習慣,文化沒有高低平賤之分,而文化不斷隨著民情而演變。從文化之 形態區分社會、組織、藝術、生活等形態,文化也包含語言、文化、禮儀儀式 等呈現。近期在美國的多元文化教育成為熱門的話題,其實很多人未能意識到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為何要提倡多元文化教育,其實在這個全球化的時 代,國與國之間的頻繁且容易,國際的經貿合作、旅遊等,讓國家間關係日漸 密切,網路的進步達到天涯若比鄰的境界,人們更需要認識、理解和尊重各種 民族與國家文化的存在,促進彼此交流,搭建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橋樑(中國教育 學會,1993)。

隨著跨文化交流的頻繁發展,外國語言教學的目標起初強調語言使用的正 確性、適當性、精熟性,到近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之發展,因此各國外語教學 開始重視跨文化溝通能力的探討,將跨文化溝通能力視為外國語言教學的重要 發展項目(陳美如,2000)。

王志強(2007)從跨文化溝通的觀點檢視,文化是個人、群體、機構、民 族的主要取向標準。文化的影響,決定人類的感知、思維、評價和行動。文化 價值取向取決利用何種文化行為方式及如何看待各種文化和文化事件發生的經 過。人類作為文化的載體,文化整體性,包括文化認同、階層認同和個人社會 化。人的文化整體性在宏觀面向,涉及關於某一文化一般的價值要求和行為要 求,決定人類的文化行為模式。個人的階層的認同感,決定個人對應出的社會 文化行為。從微觀面向,關於個人社會化過程,影響人類對於文化取向和文化 核心的接受與執行程度,以上影響國際間人類的跨文化溝通與跨文化理解能 力。

Alexander Thomas(2010)認為確立文化價值取向是有助於國際間跨文化接 觸與跨文化理解的。但在確定某項文化的文化核心標準時,應該多加注意人類

的文化整體性,使跨文化理解能符合文化普遍性和文化載體的特殊性,並執行 符合文化行為的回應。學生在社會參與的核心素養中,關於跨文化理解、文化 回應課程設計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能力培養極為重要,提升學生的國際觀,

要從學生的洞察力開始培養,讓他們獨立觀察文化間的差異,教師可以利用不 同族群背景的文化特徵、先備知識或生活經驗作為教學的途徑,以提升學生的 跨文化學習動機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