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質性分析

四、 第四次教學循環分析

(一) 教學實踐發現 1. 數學邏輯之展現

學生喜愛數數,華語的教學中搭配數學邏輯智能,更能增加他 們對於理解華語的興趣,本次教學設計認識詞彙日文、中文、英 文、印尼文,運用認識日文數字兒歌,手指頭數數,學生能理解老 師所表達的教學內容。

「研究者請學生先念出中文的字卡請學生念數字,再請學生將手 指頭伸出來念出英文的數字,當研究者拿出印尼文的字卡,學生 能直接反應念出印尼文的數字。」

(20181030 教學影片)

進行中文、英文、印尼文故事書的分類活動時,學生能展現他 們的邏輯智能,將相同語言的書籍歸類,從活動中評量學生是否理 解語言的概念。

「有些學生可以迅速找到老師指定的語言故事書,有些學生還是 不清楚老師要的書,會拿自己想要拿的書。有些學生拿了非指定 的書,但是可以正確將其語言歸類。」

(20181030 教學日誌)

圖4-16:課程4-1分類語言書籍

在學科知識(CK)數學邏輯方面,數數及分類活動都能輔助 本次語言的詞彙概念,培養學生邏輯數學智能,從活動中評量各個 學生數學邏輯智能的發展優劣。

2. 兒歌律動

「各國-你好歌」搭配各國打招呼的動作,深受孩子的歡迎,

學生自己選擇想要的國家,拿著圖卡,跟老師歌唱各國版本的你好 歌。圖卡尺寸的改善,讓學生能拿著各國圖卡上台演唱歌曲並且清 楚展示給同學們看。

圖4-17:單元(四)世界語言-圖卡

「研究者與搭檔老師示範兒歌教學動作,請 S20 上台選擇要當哪一 個人,S20 選擇泰國人,研究者詢問台下學生,S9、S14、S23、S24 舉手說要當泰國人,上台自信演唱給同學們聽,研究者也詢問了其 他學生,有學生搖頭反應不要當泰國人。研究者發現 S11 很喜歡日 本,所以請他上台選擇時,他每次都會選擇日本。」

圖4-18:課程4-2各國「你好歌」教學活動

學生們養成上台演唱的習慣,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選擇 時能清楚表達自己所要唱的歌曲,樂意表演給同學們看,此種律動 學習不僅能培養學生上台的自信心,在學科知識(CK)方面,能 反應出學生的音樂、肢體和內省智能的展現。有的學生在課室的行 為表現能觀察出他的國家喜好,每次自由選擇時,一定會選擇相同 的國家,充分展現了他的內省智能。

3. 人際互動遊戲

在各國打招呼遊戲中,大部分的學生能試著做出不同國家打招 呼的動作,透過遊戲活動讓學生練習各國打招呼的方式,增加學生 間的關係,在學科知識(CK)的人際智能上,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與成長,從學生的表現評量學生是否習得各國打招呼的能力。

「各國打招呼的遊戲充分檢視學生是否掌握打招呼的肢體動作,

運用競賽的方式,增加遊戲學習的趣味性。」

(TP4_T2 檢核)

「打招呼的遊戲能夠訓練學生的反應,透過肢體動覺智能展現對 各國打招呼的概念,競賽的方式有效培養學生的人際智能。」

(TP4_T3 檢核)

圖4-19:課程4-1各國「你好」遊戲活動

遊戲是孩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透過和同學們互相競爭完成的 遊戲,更能增添學習的趣味,不僅帶給學生樂趣,還可以有效的學 習教學內容。

(二) 教學省思

1. 學生對遊戲理解的差異性

書籍遊戲分類時,學生去拿研究者指定的語言書籍,再將其書 籍分類,依照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佳的學生能完成任務,理 解力較差的不能完成任務,他們會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

「分類語言書籍,當學生對遊戲理解錯誤時,建議教師可以及時 調整此位學生的遊戲規則,繼續讓他將書籍分類,別執著他拿錯 指定語言的書籍,而要鑒定他們是否理解手中所拿之語言書 籍。」

(TP4_T1 檢核)

在學科教學知識(PCK)數學邏輯方面,研究者遊戲規劃不夠 完善,無法讓每位學生在熟悉的狀態下完成遊戲任務,學生理解能 力的差異,讓遊戲不能順利進行,但為了能評量學生的數學邏輯能 力,應該適時調整遊戲規則,讓遊戲能具彈性與多樣性,設計不同 難度的遊戲,根據學生能力調整遊戲規則,讓不同的學生挑戰適合 他們的遊戲關卡。

2. 學生的中文能力與理解力的差異

在學科教學知識(PCK)遊戲設計上,讓學生發展數學邏輯和 人際智能,但課程 4-2 貼圖卡與國家配對的遊戲,因為學生中文能 力與理解力的差異,進行小組活動時,發現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完 成遊戲任務。

「貼圖卡分類的活動,進行時有點混亂,因為學生程度與理解 度不同,當下立即調整了遊戲規則,學生沒拿指定圖卡,我會 請他直接將圖卡分類,請他再回去取指定國家的圖卡,他並不 會去拿正確的,反而沒有任何行動,而缺乏了玩遊戲學習的目 的。」

(TP4-2_教學反思)

圖 4-20:尋找「美國、中國、日本」圖卡 圖 4-21:圖卡分類遊戲

設計的遊戲不一定能讓每位學生順利獨立完成,為了不讓程度 較不足的學生失去玩遊戲學習的機會,教師應該給與每個學生參與 的機會,鼓勵他們去完成,教師適時調整遊戲內容,讓各種學生都 能在遊戲中學習與成長。

3. 分組對話練習

課程 4-2 主要課程的進行,發現學生較難獨立進行對話練習的 活動,進行對話練習時,他們不記得自己所分配到的台詞,進行角 色扮演,能讓他們進入對話的情境,對話的內容在本研究班級的學 生程度是無法短時間記得並且說出來。

「4-2 主要課程分組對話練習比較困難,學生不認識漢字,也難 以直接記得中文句子,除非長時間練習,第一次教學是比較難讓 學生進行對話教學的練習活動,只能試著模仿。」

(TP4_T3 檢核)

圖4-22:課程4-2對話練習

主要課程對話教學的調整,請學生上台示範情境,試著演練對 話內容,教師在旁指導對話的句型,讓學生試著運用戲劇的方式,

練習本單元對話句型。

4. 學習單

綜合活動學習單之設計,未考量所有學生之能力,很多學生需 要老師的協助下完成學習單,像是剪圖卡等,過多的圖卡,學生未 能全部剪下黏貼,只有少部分學生能獨立完成本學習單練習,《單 元四》教學檢核表發現,研究者在教學知識(PK),容易設計符合 學生的程度,讓學生在趣味中做勞作或學習單等活動的項目上,取 得 3.9 最低平均值。

「剪圖卡活動,有的學生還是不太會使用剪刀剪紙,需要老師的 幫忙才能加快速度,圖卡較多,有能力的學生能獨立完成,大部 分還需要老師的協助,」

(TP4-2_教學反思)

「課程 4-2 的綜合活動較困難,能力較好的才能全部完成,應該 降低分類的困難度,或是程度上的給予學生不同的挑戰。」

(TP4_T3 檢核)

(TP4-2_S14W)

圖4-23:課程4-2綜合活動-學習單作品

學習單能夠檢視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學習單的設計可以依照學 生的能力給予不同數量的圖卡,應該有多種版本,根據教師對學生 的了解,依照學生的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任務。

(三) 小結

第四次教學循環中,本單元教學設計的遊戲、活動與數學邏輯 智能和人際智能比例較大,讓學生了解語言的不同和日本、美國和 中國的特色,從遊戲活動中發現學生的理解能力差異,造成遊戲活 動無法完全按照教學方案設計的規則進行,研究者設計綜合活動學

習單的難度也無法讓每位學生都能獨立完成,研究者忽略學生本身 存在的能力差異性,造成能力較不足的學生未能完成課程目標。

研究者所設計之活動,需要考量每位學生的能力,活動能設計 具差異性與多樣性的規則與方式,讓不同程度與能力的學生,都能 完成研究者所設計之遊戲與評量活動,以每位學生學習為目的,非 著重於能力佳且獨立性高的學生完成遊戲活動,卻忽略獨立性較低 的學生未能參與活動,遊戲活動與學習單評量需具全面性。

研究者在學科教學知識(PCK)方面遇到的教學困境為二,一 為當進行教學活動時,發現有些學生華語能力不足,無法正確完成 指定任務,資深華語教師會如何處理面對華語能力較不足的學生?

二為華語教師是否教授學生對話句型,如何進行對話活動的教學課 程,有何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