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後續研究與建議

三、 幼兒華語教師之建議

(一) 多元智能課程目標之設計

幼兒華語課程設計應該以幼兒發展為基礎,根據幼兒的發展階段給予適合 的課程,從多元智能各個面向擴展學習,滲透至知識面、技能面、功能面、情 意面等讓幼兒能全方位的學習,達到每個單元所設定的學習目標。

(二) 多元智能之課程內容設計

華語課程內容以貼近幼兒的生活,從他們周圍了解的事物和興趣中選擇,

提高幼兒學習者學習動機。研究者在設計多元智能課程時,思考課程活動所能 涉及的發展智能,發現自然觀察智能較難設計至所有的教學單元中,自然智能

只有在特定的教學主題呈現,建議教師在規劃多元智能教學時,考量大自然相 關之主題內容,才可順利將自然智能設計在華語課堂中。

(三) 多元智能活動設計搭配

華語課室有多樣的活動性課程,教師運用靜態和動態的活動搭配,靜態活 動(語言智能、空間視覺、自然觀察、內省智能);動態(數學邏輯、音樂智 能、肢體動覺、人際智能),研究者發現如果靜態活動太長,學生會失去注意 力,建議教師在設計多元智能活動時要搭配歌唱、繪本、律動、遊戲、繪畫、

手工等,注意各個活動時間的掌控,讓幼兒能處於良好的學習狀態學習。

(四) 多元智能遊戲活動之設計

多元智能教學遊戲活動的設計大多涉及邏輯數學智能之發展,建議教師在 設計遊戲活動前,教學者需注意幼兒學習的差異性,設計適當的遊戲活動,在 遊戲活動進行前將規則說明清楚,讓幼兒能清楚理解並且順利進行遊戲活動。

Zebari、Allo 和 Mohammedzadeh(2018)研究指出在教授語言課程之前,教師需 要了解幼兒在課堂的學習差異性,從性別中也具有明顯的差異,確定幼兒的差 異和喜好,此有助於教師能順利計劃並且執行課程。

(五) 音樂律動之重要性

研究者發現兒歌教學活動中音樂智能和肢體動能的重要性,幼兒對音樂旋 律是具敏感性,建議教學者選擇內容簡單、節奏感、韻律感之歌曲,多提供幼 兒聽音樂、唱歌和跳舞的機會。唱跳活動不僅能增加他們學習興趣,也可以直 接反應出幼兒學習華語的效果,像是幼兒是否能開口歌唱、正確使用肢體動作 達到理解歌詞內容的可能性。Pelayo 與 Jose(2018)認為音樂可以作為語言技能 的培訓工具,可提供快速、有效且具娛樂性的活動,在教學中給予他們音樂訓 練可幫助啟動他們的大腦運作並且幫助兒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六) 多元智能活動進行之課室管理

研究者發現在進行動態(音樂、肢體動覺、人際智能)教學活動時,容易 發生幼兒情緒高漲造成課室混亂之情形,林冠帆(2018)提到高互動性的課堂容 易產生教學者難以掌控時間而影響學習者學習環境。研究者建議教師進行動態 教學活動,可能運用到人際智能、肢體動覺和音樂智能時,在教學活動進行 前,多加提醒與叮嚀幼兒活動規則。

(七) 華語教師的幼兒教育專業之提升

研究者本身專業背景並非幼兒教育,在幼兒專業度還是有不足之處,建議 非幼兒教育背景或非華語教學背景之海外教師,在工作中發現自我不足之處,

從自我的多元智能發展方向思考,研究者對於兒歌律動上較不擅長,針對本身 音樂智能及肢體動能上自修學習,建議教師能針對不足之智能多加學習,利用 自修的方式或是參與幼兒教師專業培訓等課程來提升教師自我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