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反右運動與廣東第二次「反地方主義」鬥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廣東省委員會,任命陶鑄等 28 人為中共廣東省委委員。其中,陶鑄為書記兼省 長,古大存為副書記兼副省長,趙紫陽為副書記兼省委秘書長,馮白駒為副書記 兼副省長(調離海南赴粵任職),並將方方調離廣東赴中央僑委會任職。1957 年陶鑄呈請中央同意調派雖為粵籍人士卻長期未曾在廣東任職、對陶鑄不致形成 威脅的陳郁擔任廣東省長,從此以絕對優勢壓制了林彪、陶鑄一系所認定的「廣 東地方主義」。262

1950 年代初期,廣東的反地方主義運動,實為本地幹部與南下幹部兩個派 系相互衝突,競逐省委領導權與土改政策主導權所致。而此二派系之衝突,因中 共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介入並在土改問題上支持中南局的立場,263使得以陶鑄和趙 紫陽為代表及其領導的南下幹部,成功地運用「地方主義」問題大舉整肅廣東本 地幹部,以致廣東本地幹部官職最高的葉劍英和方方被迫去職離粵。此一時期廣 東反地方主義運動的派系鬥爭,不僅涉及土地改革和華僑問題的政策路線衝突,

實際上則更包含著以陶鑄作為代表的南下幹部(特別是「四野」系統的幹部)與 葉劍英、方方為代表的廣東籍地方幹部彼此間的政治權力競逐、組織人事角力和 政策立場爭執,是一種帶有政經路線鬥爭和地方主義立場爭議的派系衝突。

貳、 反右運動與廣東第二次「反地方主義」鬥爭

中央推動特定的政策立場,有時也會衝擊中央與地方關係,並影響地方政治 情勢變遷。高饒事件發生後,毛澤東一方面認為各大區的大局書記位高權重,為 一方之霸,已有尾大不掉、威脅中央的潛在危險,遂於 1955 年決定廢止大區制 度,改由中央指揮各省,另一方面,又認為若干省份地方幹部的地方主義意識太

262楊立,古大存沈冤錄,頁 140~145;朱健國,「廣東為何『反地方主義』」。陳郁於抗日戰爭期 間在延安工作,抗日戰爭結束,隨即被中共中央派赴東北任遼西省委副書記,與陶鑄一起工作。

見周炎、王景泰、陳謙、譚秀珍,陳郁傳(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年 11 月)。

263朱健國,「廣東為何『反地方主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重,難以指揮,故於 1957 年以反對地方主義為名,清算了若干省份的黨幹部。264 廣東也在 1957 年 6 月中共中央發動反右運動後,同時展開反地方主義運動。265

一、廣東第二次「反地方主義」運動的緣起與歷程

在 1957 年 6 月反右運動展開後,雖然趙紫陽在廣東努力將此一政治運動導 向為農業生產而動員農民的行動,266但是在廣東省長、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和省委 組織部長區夢覺的主導下,發動了新一波的「反地方主義」運動,其鬥爭對象直 指兩位廣東省重要幹部古大存和馮白駒。267古、馮二人皆為廣東省籍人士,並曾 擔任廣東地區共黨游擊隊領導幹部,中共建政後也分別在廣東的海南島和東江地 區建立了強大的權力基礎,在第二次反地方主義運動發生當時,均任廣東省副省 長、省委副書記。由於古、馮二人分別在東江及海南地區有牢固的權力根基,因 而能夠抵制上級所要求執行的政策。在新一波反地方主義鬥爭展開時,古大存和 馮白駒被指責「抵制土改」,而古大存則與馮結成「反黨集團」。1957 年夏,

陶鑄在廣東發動了以「廣東歷史問題大辯論」為主題的黨內鬥爭,強調廣東「地 方主義」問題嚴重,地方主義幹部破壞廣東的黨內團結,進而在該年 12 月,「中 共廣東省委第八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海南地方主義反黨集團和馮白駒、古大 存同志的錯誤的決議》,後來並經中共中央批准。1958 年 1 月,古大存與馮白

264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頁 1044;齊茂吉,「五○年代至八○年代由中共內部派系 鬥爭探討其軍事路線之演變」,頁 126。

265楊立,古大存沈冤錄,頁 146~156。

266沈大為認為,趙紫陽在地方任職時,常試圖將中央所發動的政治運動和政策,轉化或詮釋為有 助於生產的運動,此其在政治生涯中一再表現的特點。見徐澤榮譯,David Shambaugh(沈大 為)著,趙紫陽的崛起與陷落,頁 47。

267鄭仁佳,「民國人物小傳──古大存」,傳記文學,第 77 卷第 2 期(2000 年 8 月),頁 144~147;

陳模,「古大存冤案及其平反」。古大存本係廣東省五華縣人,1930 年任東江農工民主政府副主 席、紅十一軍軍長。1933 年任東江紅軍游擊總隊政委,1938 年任中共廣東省常委、統戰部長。

1940 年底赴延安,1943 年任中共中央黨校第一部主任。1946 年先任晉察冀中央局黨校校長,

後赴東北,任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林彪)西滿分局(書記李富春)常委、秘書長,東北局組 織部副部長、東北行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1949 年共軍進入廣東後,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主席

(主席葉劍英)、中共華南分局常委和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林彪)委員。1951 年 6 月,親自帶一土改工作隊前往惠陽、汕頭、梅興三個地區共十四個縣,透過實地調查,糾正土 改中「左」傾偏差。1954 年任華南分局(同年改為「廣東省委員會」)第一副書記,1955 年 任廣東省副省長(省長陶鑄)、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和書記處副書記。而馮白駒在第一次反地方 主義鬥爭時,即曾遭到調離海南至廣東任職之處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駒被免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職務,8 月,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刊物《上游》雜誌指 古大存與馮白駒為「廣東地方主義反黨集團」首要份子,及至 9 月,兩人雙雙被 免去廣東省副省長職務。268

然而古大存離粵 10 年,於 1949 年底中共攻下廣東時始返粵工作,故古大存 自認是南下幹部,根本無所謂「地方主義」問題。至於有關「抵制土改」的指控,

廣東土改已於 1953 年完成,當時古大存並未被認為在土改工作執行上有問題。

曾經擔任古大存秘書,後為廣東省副省長的楊立曾指出,陶鑄之所以對古大存發 動「反地方主義」鬥爭,乃是因為是古大存自延安時期即與葉劍英交好,1950 年代期間並曾經赴北京與已在中央任職的葉劍英見面,此舉尤其讓陶鑄深感芒刺 在背,而有必要對古大存進行整肅。269另一方面,陶鑄整倒古大存,也是運用反 右運動,因勢利導,發動第二次「反地方主義」,將大批廣東籍本地幹部撤換,

以利其執行中共中央正在推動和即將實施的農業集體化與「大躍進」政策。陶鑄 運用中央反擊右派的指示,將反地方主義和反右派鬥爭結合起來。此時廣東省委 正在召開四次全委會議,陶鑄立即利用林克澤270寫給馮白駒的信函(信中提及陶 鑄有意調林克澤任海南行署主任,而林克澤則認為必須同時擔任海南區黨委書記 始有利治瓊,並提出了海南行署班子人選,而信中亦提及古大存,對海南較關心,

請其協助云云),將馮、林等人打為海南地方主義份子,認為他們在當時鼓動地

268馮白駒並被指控於 1957 年春在海南北部策劃一場小型的「匈牙利事件」,而古大存則並被批 評為「極端的個人主義和右傾機會主義」。惟廣東省委考慮古大存、馮白駒二人「長期革命的歷 史」,仍保留其黨籍。至 1961 年古大存重任廣東省副省長,但實權已被剝奪,馮白駒後來調赴浙 江任職。文革後,1983 年中共中央始撤銷 1957 年對古、馮二人的處分,恢復其名譽。見徐澤榮 譯,David Shambaugh(沈大為)著,趙紫陽的崛起與陷落,頁 48~49;楊立,古大存沈冤錄,

頁 151~162;鄭仁佳,前引文,頁 144~147;陳模,「古大存冤案及其平反」。

269單世聯,「眼底吳鉤看不休──葉劍英與文革」,二十一世紀(網路版)(香港),總第 9 期(2002 年 12 月),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11072.htm(2008/5/5);楊立,前引 書,頁 48~50。同時,陶鑄整肅古大存的另一個原因,是陶鑄基於高崗問題,挾私怨而向古大 存採取報復行動。這是因為古大存和陶鑄在國共內戰期間,曾於東北共事(同屬林彪麾下,故 在第一次反地方主義時,陶並未對古動手),所以古大存深知陶鑄當年在東北即與高崗關係甚 好,並且高崗在倒台之前,為取代周恩來、劉少奇一事,曾赴廣州與陶鑄會面,故而在「高、

饒事件」後,古大存曾公開質疑陶鑄與高崗之關係,以致於陶鑄懷恨在心,必欲整倒古大存而 後快。楊立,前引書,頁 207~215。高饒事件後,陶鑄曾向劉少奇承認自己在「高饒」問題上 犯有錯誤,聽從高崗之言而在中央財經工作會議上發言批評劉少奇;見權延赤,陶鑄在「文化 大革命」中(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 年 11 月),頁 71。

270林克澤為海南人,1931 年秋任中共海南地下黨海口市委書記,後赴延安學習。中共建政前曾 於東北西滿分局組織部擔任幹事,與古大存有共事經驗。中共建政後,林克澤從東北回到廣東,

後曾任廣東省委交通部副部長、廣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見楊立,古大存沈冤錄,頁 165~16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方機關幹部、復員軍人和在土改整隊中受處分之人向地、縣、區政府請願,並企 圖從組織上改造海南黨委和行署,排斥外來幹部,有意將海南變成「獨立王國」,

古大存則是與馮白駒串連結合成為「反黨集團」。271

陶鑄將黨中央推動的反右運動和廣東省的情況聯繫起來,認為省、地、縣都 有一部份幹部對 1952 年第一次反地方主義鬥爭、土改和土改整隊所執行的政策 不滿,這些人與黨內外的右派份子相互呼應,乘機攻擊省委和中央的政策方向與 路線,尤其是否定陶鑄個人在廣東的領導,於是在反右運動期間,經過慎重的部 署後,在廣東全省展開「廣東歷史大辯論」,企圖徹底解決一些地方幹部對省委 領導不滿的問題。272此後,以陶鑄為首的廣東省委,於 1957 年秋開始接續以各 種罪名批鬥廣東地方幹部,相關受迫害者達到兩萬多人,皆被打為地方主義份子

陶鑄將黨中央推動的反右運動和廣東省的情況聯繫起來,認為省、地、縣都 有一部份幹部對 1952 年第一次反地方主義鬥爭、土改和土改整隊所執行的政策 不滿,這些人與黨內外的右派份子相互呼應,乘機攻擊省委和中央的政策方向與 路線,尤其是否定陶鑄個人在廣東的領導,於是在反右運動期間,經過慎重的部 署後,在廣東全省展開「廣東歷史大辯論」,企圖徹底解決一些地方幹部對省委 領導不滿的問題。272此後,以陶鑄為首的廣東省委,於 1957 年秋開始接續以各 種罪名批鬥廣東地方幹部,相關受迫害者達到兩萬多人,皆被打為地方主義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