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研究結論,茲自童軍推廣、童軍團運作與童軍研究等面向提出如下建議,

供我國童軍組織、學校童軍團團長、服務員以及後續研究者參考。

一、童軍推廣面向

(一)辦理童軍活動應多元化,並考量參與者之特質與動機

豐富多元之童軍活動能提供不同特質之童軍發揮個人潛能,尤其好奇、興趣 廣泛、創造性、富想像力等開放性傾向較高之參與者更有此需求。根據中華民國 童軍總會網站 2012 年 9 月至 12 月之最新消息、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 102 年工作 計畫(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2013)以及各縣市童軍會網站所公告之活動訊息,

關於國中階段之童軍活動,除臺北市積極辦理跨年歲末營火、七星山淨山、地球 清潔日、童軍宣導禮讓活動、屏東縣曾辦理自然生態探索體驗營、女童軍總會辦

176

理生態體驗營及愛滋教育研習營外,其他活動多為小隊長訓練營、童軍節慶祝活 動、專科章考驗營、中級或高級考驗營等。

本研究建議縣市童軍會所辦理之童軍活動,除了考驗營或專科考驗之外,應 可更多元地規劃其他形式、主題之活動,例如旅行、大地遊戲、服務活動、自然 體驗、音樂才藝等;此外,全國或縣市層級之活動,對於童軍團員而言,其吸引 力主要在於能增廣見聞並與其他團夥伴交流,所以,亦可規劃以手工藝、團呼、

才藝、烹飪等主題式露營活動,不僅能展現各團特色,也能深化童軍夥伴之交流 內容,增進彼此之瞭解。童軍總會並應採行輔導機制,減少縣市童軍活動辦理之 質、量之落差。

(二)結合教育主題、國際交流、社會服務等議題實施童軍形象行銷

對於國中階段學生而言,家長之支持態度影響休閒活動參與甚多,為能爭取 家長對於童軍運動之支持與認同,而能促進國中學生童軍團之參與,建議童軍組 織能規劃童軍形象宣傳策略,例如微電影、短片、廣播、教育類雜誌專欄報導等;

此外,亦可結合品格教育、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主題辦理童軍活動,藉由童軍 之實際行動達形象宣傳之效。

二、童軍團運作面向

(一)運用問卷具體瞭解新進團員之特質與需求

童軍入團時,團長或成人服務員可對於參與者之人格特質、參與動機進行瞭 解與關懷,然而,未必所有團員皆能對於個人想法、感受侃侃而談,建議可運用 本研究發展之人格特質問卷以及參與動機問卷,具體並及時地瞭解參與團員之特 質需求,以能提供符合其人格特質之任務,若開放性者較富想像和創造力並喜於 探究事理,可交予需思辨的活動規劃任務,如小隊旅行設計、團集會活動發想等;

外向性者健談且善於社交,在初入童軍團時,安排外向性者擔任認識活動之主導 者,或透過學長姊之分享讓外向性者更認同童軍團;親和性者富同情心且重視合

177

作,則可以透過服務活動安排,提供參與者產生歸屬與認同;嚴謹性者組織力強 並有高成就動機,便可以運用徽章晉級制度給予激勵,或安排小隊長、團內五股 幹事等職務。此外,團長可將不同人格特質之新進團員與團內資深夥伴配對,透 過小隊制度之運作,使新進團員自童軍團學長姊之經驗分享、投入參與或楷模示 範中,帶動不同特質之童軍獲得歸屬感,發展對於童軍團之認同。

(二)童軍團活動規劃應重視露營、服務、小隊合作等面向

自 1090 份有效樣本之各題項目分析結果可知,童軍露營與訓練、小隊合作、

服務活動為引發國中童軍團團員參與動機及持續涉入活動之活動項目,此外,受 訪童軍則亦皆表示對於童軍國際活動參與之憧憬,建議各童軍團於活動規劃時,

應著重強調露營、服務、小隊合作、國際交流等面向,並藉由年齡相仿之親友或 同儕團體分享參與過程之經驗體會、情感想法,引發國中學生對於童軍團之好奇;

另一方面,建議於童軍宣傳文件或海報分別呈現童軍團參與過程中所能獲得之

「刺激體驗」、「實現」、「求知」等資訊,諸如參與戶外露營之新鮮有趣、認 識志同道合夥伴之欣喜、改變現狀勇於突破之自我挑戰、服務他人之滿足、學習 生活技能之獨立自主等,藉以增強參與童軍之自我決定動機及持續投入。此外,

另可對於國中階段學生進行童軍形象及吸引力之相關調查研究,以更能掌握時下 國中學生之需求與興趣。

(三)學校童軍團可融合國際教育方案進行國際交流

童軍運動為世界性之運動,世界各地之童軍有超越語言之共同溝通符碼與連 結,例如制服、三指、繩結等等,受訪童軍多表示對於國際交流之憧憬與好奇,

惟多受限於時間與經費而礙難實現。教育部於 2011 年公布「國際教育白皮書」,

推動中小學自「融入課程」、「國際交流」、「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國際化」

等面向,達成培育具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之國際化 人才的目標(教育部,2011)。國中學校童軍團乃屬於學校社團之定位,因此,

其實可融合國際教育方案進行國際交流,除能爭取相關經費支持外,亦能獲得更

178

多社會資源與國際童軍夥伴交流。然而,受限於童軍活動之國際交流相關內涵並 未設計於研究問卷中,僅透過訪談方式瞭解,有待後續研究進一步探究國際交流 對於童軍團團員之吸引力。

三、童軍研究面向

(一)研究對象可擴及其他階段或主辦單位之童軍團

童軍運動之參與對象包含稚齡童軍、幼童軍、童子軍、行義童子軍、羅浮童 軍、成人服務員、樂齡童子軍等階段,而國中童子軍階段之童軍團尚包含社區、

宗教團體、社會團體為主辦單位之童軍團,本研究僅以國中學校童軍團參與者為 研究對象,欲將研究所得結論推論至其他童軍階段參與者雖有其限制,然而,另 外,可藉由本研究之理論模式,對於其他階段童軍或其他主辦單位之童軍團進行 探究,以進一步瞭解其差異。

再者,為能掌握國中階段學生之特性與需求,建議亦可將研究對象納入未參 與童軍團之國中學生,瞭解未參與者對於童軍運動之認知、形象,方能與國中童 軍團員進行對照,並進而構思推廣童軍團之策略。

(二)研究變項可更加深加廣

本研究之理論模式乃透過人格特質、參與動機等變項以瞭解國中學生童軍團 活動涉入之關係,並以家長與導師之支持態度、性別、晉級情形、露營次數、專 科章取得數、學業成績、童軍相關領域之在校成績為背景變項,而 Vallerand (2000)認為全球/個人特質、脈絡/生活及情境/狀態等層面均為影響個體動機、行為 之可能因素,於本研究之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提及童軍團團長特質、童軍露營 主題、學校社團類型、童軍參與經費、升學主義等,因此,後續研究之研究變項 建議可再加廣加深,諸如團長領導風格、童軍學習風格、露營辦理型態、訓練策 略、童軍團主辦單位支持態度、童軍參與阻礙與因應策略等。

179

此外,由於我國童軍運動分為中華民國童軍總會及中華民國女童軍總會兩大 體系,男、女童軍之訓練進程乃有其差異,建議後續研究可對於男、女童軍訓練 模式進行探究,以能確實瞭解不同體系下之童軍參與情形。

(三)研究方法可更多元

樣本數量對於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與分析影響甚大,吳明隆(2009)認為,

受試樣本應達 200 份以上方能達結構方程模式分析結果之穩定,本研究進行多群 組分析時,受限於部分群組之樣本數過小,而無法全然依研究目的或男、女童軍 訓練晉級情形予以分類,諸如取得高級童子軍僅 82 人、取得美育研修章者僅 32 人等,因而僅能將取得中級以上之童子軍與曾獲得研修章之女童軍合併為中高級 群組,以及將取得初級童子軍與未獲任何研修章之女童軍合併為初級群組,如此 方得以進行不同類群組比較,所以,應用群組分析結果進行解釋時,應更為審慎。

此外,本研究於問卷調查實施過程中,發現童軍之晉級情形其實受到縣市童 軍會考驗辦理規劃、童軍團長實際帶團參加情形等因素之影響,因此,未來若欲 探究各區域童軍晉級差異,除了可進一步透過階層線性模式(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分析瞭解外,另外,建議可先瞭解各縣市童軍會辦理晉級考驗期程、晉 級考驗辦理方式,並透過觀察、訪談等質性研究方法以能真實瞭解各區域於晉級 考驗辦理時之真實差異。

(四)研究工具可朝本土化發展

考量研究工具之穩定性,本研究之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及活動涉入問卷主要 翻譯自國外發展良好之量表,即便人格特質問卷曾應用至我國其他領域之研究,

且具有不錯之信、效度,可是,文化背景不同對於生活習慣、態度想法將產生各 自之特殊性,未必能透過單一問卷真實瞭解文化背景差異下之群體(張春興,

2006;黃光國,1998),值此,建議後續研究可持續以我國國中童軍團參與者為 對象,逐漸發展並編製符合國內童軍運動發展特殊性之相關研究工具。

180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1992)。童軍小隊活動設計與實施。臺北市: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1993)。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臺北市:

中國童子軍教育學會編審委員會(1993)。童軍戶外活動設計與實施。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