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驗證性因素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驗證性因素分析

為驗證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及專家指導所建構之因素結構之正確性,本研究 乃根據正式問卷所蒐集之資料,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之模式乃包含人格 特質對參與動機、活動涉入之影響,以及參與動機對活動涉入之影響,本節乃針 對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和活動涉入等三組測量系統之因素結構進行驗證,檢驗各 觀察變項確實測量各潛在變項,以及不同潛在變項皆達顯著高負載之觀察變項,

以確定預設模式與所蒐集之資料能合乎後續分析之要求。

一、信度分析

(一)個別觀察變項的項目信度(individual item reliability)

個別觀察變項之項目信度乃是各觀察變項對於其對應之潛在變項的因素負荷 量,學者建議各觀察變項之因素負荷量應皆大於 0.50 以上(Hair, Anderson, Tatham,

& Black,1992)。

本研究人格特質、參與動機、活動涉入等三個構面分別對應開放性、嚴謹性、

外向性、親和性、外在調節、內省調節、認同調節、刺激體驗之內在動機、實現 之內在動機、求知之內在動機、吸引力、中心性、社會聯繫、認同確認、認同表 達等 15 個觀察變項,各觀察變項之因素負荷量(λ值)整理如表 4-13,除開放性、

嚴謹性、外向性、親和性、外在調節之λ值皆為 0.73 與 0.78 間外,其餘觀察變項 之因素負荷量均介於 0.80 與 0.92 間,符合 Hair 等學者所提出之水準,表示三組測 量系統個別觀察變項之項目信度皆達到進行後續結構方程式分析檢定的基本要求。

(二)潛在變項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為評鑑潛在變項內部一致性之程度,應進行組合信度之檢定,組合信度越高,

則表示觀察變項間有高度之內在關聯性,若組合信度低,則共同因素構念特質間 的歧異便較大(吳明隆,2009),Bogozzi 與 Yi(1988)認為組合信度在 0.60 以上

108

即表示潛在變項的組合信度良好,若組合信度低於.50,則表示有一半的觀察變異 乃是來自於隨機誤差 。本研究人格特質構面之組合信度為 0.83、參與動機為 0.94、

活動涉入為 0.96,參與動機以及活動涉入此兩構面皆達「非常良好」(very good) 之水準(Kline, 1998)。

表 4-13 觀察變項之標準化路徑係數摘要表

觀察變項 潛在變項 標準化路徑係數 開放性 <--- 人格特質 .784 嚴謹性 <--- 人格特質 .733 外向性 <--- 人格特質 .735 親和性 <--- 人格特質 .735 外在調節 <--- 參與動機 .728 內省調節 <--- 參與動機 .887 認同調節 <--- 參與動機 .908

刺激體驗內在動機 <--- 參與動機 .826 實現內在動機 <--- 參與動機 .863 求知內在動機 <--- 參與動機 .911 吸引力 <--- 活動涉入 .909 中心性 <--- 活動涉入 .885 社會聯繫 <--- 活動涉入 .879 認同確認 <--- 活動涉入 .924 認同表達 <--- 活動涉入 .917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12)

二、建構效度分析

(一)收斂效度(convergence validity)

收斂效度主要用以測試以一個變項或構念所發展出的多題問項,最後是否確 能收斂於一個因素中,亦即於同一構念下,不同題項間彼此之相關性很高(吳明 隆,2009)。收斂效度之分析結果如表 4-14 所示,三組測量系統內,各觀察變項 的標準化路徑係數皆大於 0.70,顯示本研究三個調查問卷量測之系統均具有收斂 效度。

109

(二)平均變異數抽取量(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潛在變項之平均變異數抽取值表示相較於觀察變項之誤差變異數,潛在變項 構念所能解釋觀察變項變異量之程度,潛在變項平均變異數抽取值的大小若大於 0.50 以上,表示觀察變項可以有效反映其潛在變項,該潛在變項具有良好之信度 與效度(吳明隆,2009)。經以平均變異數抽取量公式計算後得知,人格特質、

參與動機及活動涉入三個構念的平均變異數抽取量分別為 0.56、0.73、0.82,其值 均大於 0.50,顯示此三個構念能有效反應其各指標變項共同因素的潛在特質。

表 4-14 估計參數檢定摘要表

觀察變項 潛在變項 估計值 標準誤 C.R.(t 值) p 開放性 <--- 人格特質 1.829 .066 27.757 ***

嚴謹性 <--- 人格特質 1.810 .066 27.315 ***

外向性 <--- 人格特質 1.901 .075 25.409 ***

親和性 <--- 人格特質 1.732 .071 24.239 ***

外在調節 <--- 參與動機 .618 .024 26.207 ***

內省調節 <--- 參與動機 .855 .025 34.502 ***

認同調節 <--- 參與動機 .892 .028 32.183 ***

刺激體驗 <--- 參與動機 .990

實現 <--- 參與動機 .629 .018 35.779 ***

求知 <--- 參與動機 .864 .025 34.968 ***

吸引力 <--- 活動涉入 .742 .017 44.691 ***

中心性 <--- 活動涉入 .814 .016 49.694 ***

社會聯繫 <--- 活動涉入 .816 .018 46.355 ***

認同確認 <--- 活動涉入 .984 .019 51.420 ***

認同表達 <--- 活動涉入 .99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12)

110

三、估計參數狀態

表 4-14 顯示,15 個估計參數皆無負的誤差變異,所有標準誤介於 0.016 至 0.075 之間,均小於 2.58。若 p 值以 0.001 為顯著水準,其 t 值亦均高於 2.00 以 上,亦均達顯著水準。經驗證結果顯示,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和活動涉入等三個 測量系統,各觀察變項之估計參數值均符合結構方程式分析要求的基本條件。

四、綜合基本適配度

初始理論模式之分析結果如表 4-15 顯示,本研究初始理論模式的誤差變異 量均無負值,誤差變異亦皆達顯著水準,各因素負荷量估計值由 0.728 至 0.924,

介於 0.5 至 0.95 間,觀察變項估計參數值的標準誤均不大,觀察變項估計參數間 的相關係數絕對值也未太接近於 1.0。經此驗證後,可判定初始模式是具備基本 適配度。

表 4-15 初始理論模式基本適配度檢定摘要表

評鑑項目 分析結果 評鑑結果

是否無負的誤差變異量 無負的誤差變異量 良好 因素負荷量是否介於

0 .5 至 0.95 之間

因素負荷量介於

0.728 至 0.924 之間 良好

是否沒有很大的標準誤 標準誤均不大 良好

估計參數之間相關的絕 對值是否太接近 1

絕對值介於

0.395 至 0.917 之間 尚可 所有誤差變異是否達顯著水準 均達顯著水準 良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12)

五、潛在變項間之相關性驗證

經由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三個潛在變項間存在高度相關,其中以參與 動機與活動涉入相關程度最高,達 0.87,其次是人格特質與參與動機,相關係數 為 0.74,各潛在變項彼此間的相關程度如表 4-16,顯示以此三組測量系統構成 初始理論模式是可行的。

111

表 4-16 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活動涉入相關係數表 潛在變項 人格特質 參與動機 活動涉入 人格特質 1.00

參與動機 0.74 1.00

活動涉入 0.70 0.87 1.0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2012)

綜合以上驗證性分析結果,無論從信度、效度、估計參數或基本適配度而言,

構成人格特質、參與動機和活動涉入三個測量系統的 15 個觀察變項和三組建構,

確實具備進行結構方程式分析所要求的前提和條件。此外,本研究三個潛在變項 間確實存在高相關性,所有潛在變項也無更高階的共同因素存在,顯示無法再將 初始模式的三個潛在變項加以縮減,亦即得以此三個潛在變項進行後續分析。

112